牡丹江市绿色食品产业推进组
2024年2月
按照全省十大重点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为全面落实省农村工作和市委十届十四次全委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强农富民”工程,加快绿色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我市优势资源,推进绿色食品产业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和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础现状
我市是特色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调优产业结构,实施产业化经营,实行市级领导包扶责任制,包产业、包龙头、包项目、包政策、包资金。做山水文章、发展特色农业;做生态文章,发展绿色食品;做口岸文章,发展外向型农业。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市委提出了“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深入实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组建产业集群、实施项目开发、建设专业基地、拓宽市场领域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截止2024年,我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18户,实现销售收入638亿元,绿色食品产业带动基地农户162万户,实现户均增收4800元,绿色食品产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企业整体规模小、精深加工率较低、产品研发意识不强、市场开发资金不足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以解决。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 “强农富民”为目标,以农民持续增加收入为核心,以绿色农产品加工为支撑,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全面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档次,用大基地促进大加工,用大项目带动大产业,用大品牌占领大市场,实现“三个转变”:即小农业向大产业转变,特色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强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经营,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坚持自我发展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坚持重点产业与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相结合;坚持大项目牵动与龙头企业带动相结合;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与降低能耗减少排污相结合。
(三)发展目标
2024年龙头企业发展到150户,2024年发展到165户,2024年发展到180户;绿色食品主要销售收入2024年达到957亿元,2024年达到1436亿元,2024
年达到1914亿元,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达到18万户,拉动农民收入8000元。到2024年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龙头企业大发展。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210户,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25户,其中超百亿元的1户,50亿元的2户,10亿元的5户,建成绿色食品加工园区10个,构建产业集群。
——项目建设大突破。谋划建设50个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起点高、规模大、市场好的大项目,重点培育总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建设。
——精深加工大提升。绿色食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5%,其中精深加工率达到50%,绿色食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1。
——品牌建设大提高。放大我市现有的35个农产品加工业著名品牌效应,到2024年省著名品牌要达到50个,国家驰名品牌2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农产品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拉动能力大增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00个,参加绿色食品产业经营达到20万户,户均收入10000元。
三、重点产业和主要任务
根据我市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今后五年重点围绕农产品、畜牧水产、山特产品及商贸流通业四大领域,突出发展玉米、大豆、水稻、果菜、乳品、生猪、肉牛、食用菌八大加工业,组建产业集团,把产业优势化为商品优势、市场优势,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
(一)玉米加工业
着力解决深加工少、规模小的问题。我市玉米加工企业主要有黑龙江镜泊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宁安和平酿酒有限公司、牡丹江白酒厂、牡丹江高科生化有限公司、穆棱凯飞食品有限公司、穆棱正园米业有限公司、希望集团海林永行饲料公司、林口信源酿酒有限公司、宁安市腾飞生物酶有限公司、林口裕达粮油贸易有限公司10户企业,到2024年年加工能力100万吨,销售收入达40亿元以上,打造年销售5亿元以上企业1个,大力开发玉米淀粉、葡萄糖、白酒、酒精、精制玉米油、双歧因子、赖氨酸等,组建玉米产业集团。
(二)大豆加工业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叫响“非转基因”特色品牌。我市大豆加工企业主要有穆棱创力渔牧饲料有限公司、永和牡丹江食品公司、林口利通油脂有限公司、牡丹江正鑫油脂有限公司、海林海龙油脂有限公司、东宁天马集团贸易公司、宏源粮油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海林聚通油脂有限公司、林口金财粮食批发市场有限公司9户企业,到2024年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开发主要产品是豆油、豆粕、大豆蛋白粉、大豆软磷脂,加工产值15亿元。打造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3个,组建大豆产业集团。
(三)水稻加工业
水稻加工企业主要有牡丹江市响水米业集团有限公司、海林市威虎山米业公司、牡丹江茂源米业有限公司、穆棱市和平米业有限公司、牡丹江制米厂、黑龙江镜泊湖农业开发公司、黑龙江红日升食品有限公司、海林金色庄园米业有限公司、宁安双江米业有限公司、宁安嘉联米业有限公司10户企业,到2024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主要开发优质米、米茶、米酒、米白金、米饮料等产品,销售额达到17亿元,组建水稻米业集团。
(四)果菜加工业
大力发展果菜产业,把“菜篮子”工程放到首位,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内在需求。我市果菜加工业、流通企业主要有牡丹江牡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宁安源丰经贸有限公司、黑龙江龙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穆棱绿源蔬菜有限公司、林口天瑞成农副产品经销公司、牡丹江阿妈妮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牡丹江恩赐干调食品有限公司和牡丹江隆赫达食品有限公司8户企业,到2024年果菜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流通量8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组建果蔬产业集团。
(五)生猪加工业
我市生猪产业加工规模较大,生猪产业是我市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生猪产业加工企业主要有牡丹江鑫鹏肉业食品有限公司、牡丹江华誉食品有限公司、牡丹江阿穆尔食品有限公司、牡丹江笨笨乐食品有限公司4户企业,着力解决猪源不足问题。到2024年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头,辟建10万头生猪养殖场10个,销售收入达到53亿元。组建生猪产业集团。
(六)肉牛加工业
我市已成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最大的肉牛生产加工基地。我市肉牛加工企业有龙江皓月集团穆棱肉牛加工有限公司,养殖基地有林口骏升肉牛养殖有限公司、林口兆福牧业有限公司、东宁连成牧业有限公司4户企业。皓月集团肉牛年加工能力20万头。由于我市育肥肉牛总量较小,满足不了皓月集团生产需要,到2024年全市育肥牛饲养量达到20万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组建肉牛产业集团。
(七)乳品加工业
我市现存栏奶牛8100头,年产奶量23万吨。我市鲜奶加工业有红星乳业集团、大湾集团、牡丹江硕业乳品公司,年加工能力15万吨,严重缺乏奶资源。到2024年我市奶牛饲养量达到6万头,产奶15万吨,销售收入15亿元。组建乳业产业集团,加大高端配方粉和高端液体奶开发力度,提高乳制品市场份额。
(八)食用菌加工业
我市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现有食用菌244亿袋,鲜菌120万吨。我市食用菌加工业主要有东宁雨润绥阳黑木耳大市场有限公司、海林北味菌业有限公司、牡丹江中龙食品有限公司、牡丹江三通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牡丹江龙飞商贸实业有限公司、林口岩手滑子蘑有限公司、黑龙江宏福山特产品有限公司、海林市俊峰猴头菇有限公司8户企业,年加工能力5万吨。到2024年我市食用菌总产量达到35亿袋,销售额100亿元。加工能力达到鲜品50万吨,开发木耳块、开袋即食品和营养配餐。同时开发山野菜,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销售额
3亿元,组建食用菌产业集团。
在着力推进“八大加工业”发展的同时,推进马铃薯、烟草、蜂蚕农产品加工业的加工及绿色食品开发、物流,做大做强林口、宁安打叶复烤厂、宁安糖厂、北味公司、宏达公司、小蜜蜂公司、慈蜂堂公司、夏林公司加工企业,到2024年销售收入到达80亿元。
四、农业园区建设
按照市委提出的“农村经济项目化、项目工作园区化”的要求,我市辟建了22个农产品加工园区,这些园区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到2024年,我市要重点发展牡丹江生态食品园区、江南农产品加工园区、海林市农产品加工园区、东宁绥阳黑木耳产业园区、林口古城农产品加工园区、宁安范家农产品加工园区、穆棱下城子经济开发园区、共和农产品加工园区、海浪农产品加工园区、东宁对俄出口园区10大园区,固定资产投入达到50亿元,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向哈牡绥东产业带集中,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五、推进措施
(一)要在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带上有新突破。要依托资源、区位和综合优势,突出发展畜牧产业、绿色食品和外向型农业,通过龙头企业集团带动产业升级。要推动四个主导产业大发展、快发展。特别是肉牛和生猪产业,要壮大大湾、惠民、建鑫等猪场和林口骏升、福林、兆福肉牛等养殖公司,扩大饲养规模,以满足鑫鹏、皓月生猪和肉牛生产需要。宁安市要大力发展养鸡业,供给正大集团生产。要扩大食用菌基地规模,“十二五”期间,食用菌生产规模力争达到35亿袋(块),搞好食用菌深加工。到2024年力争把我市建成黑龙江省东南部最大的肉牛生产加工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要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使我市蜂蚕、北药、山野菜、白瓜籽、冷水鱼和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二)要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有新突破。龙头企业是绿色食品产业经营的支撑点,抓住了龙头企业,抓住了大项目就抓住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要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按照国家和省产业政策,要在土地使用、减免税收、贷款资金等方面积极扶持有资源基础、有产业规模、有科技含量、有市场前景的大项目、好项目。“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抓好绥阳黑木耳山野菜大市场新建项目,该项目由江苏雨润集团总投资10亿元,建占地67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黑木耳批发市场,2024年10月竣工,预计交易总额100亿元,利税10亿元。永和国际有机食品生态园项目,由上海弘奇永和食品发展股份公司投资3亿元,落户我市三道生态园区,新建年产2万吨豆浆粉、液态豆浆、大豆酸奶生产线,2024年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10亿元,利税1亿元。林口森豪糠醛有限公司糠醛生产项目,总投资12亿元,年产糠醛1万吨,预计产值1亿元。我市新上25万吨番茄酱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27亿元。该项目已落户林口县2024年开始投产,预计年产值2亿元。黑龙江华仙甜菊有限公司糖甙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总投资18亿元,深加工糖甙产品1万吨,项目达产后销售总额达到6亿
元,拉动2万多农户增收。
(三)要在组建农产品加工集团上有新突破。要坚持“扶大不扶小,扶强不扶弱”的原则,培植农产品加工产业集团,“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壮大皓月、正大、鑫鹏、响水、渤海、利通、双合、隆赫达、北味、黑宝十大产业集团,增强产业实力。要通过政府引导、改组改制、嫁接改造、招商引资等措施,盘活一批产业基础好的企业,使其成为我市大型农产品加工产业集团。通过扶持力争五年时间使我市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0个,农产品商品转化率和精深加工率达到85%和50%。要按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牵动和辐射能力。要适时召开银企对接会、产业推进会,扶持并引导企业调整结构、产品研发、开拓市场、扩大内需,使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朝着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高、精深加工率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和市场占有率高的方向发展,让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四)要在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上有新突破。要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集中到多村一品、一县一业。要沿201-301国道上构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特色农业产业带,打造优质产品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引领一村一品向加工园区集中、向产业带集中。各地要争取国家生产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加大一村一品、农业示范园区的投入,把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做大,用大产业、大基地支撑大企业、大加工。要搞好“订单农业”,签订农民信得过的“铁订单”。“十二五”期间,农业订单面积要达到650万亩,真正形成“猪合同”、“米合同”、“菜合同”。要依托东宁、绥芬河两大对俄口岸优势,加大对俄农业开发与合作,大力发展对俄生产基地建设,同时要搞好农产品出口基地备案工作,促使产业基地集约化经营朝着 “大而优、小而精”的方向发展。
(五)要在提高优质产品市场份额上有新突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国内外两大市场,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有序开拓市场。各地都要在农产品主产地、集散地,培育和发展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农产品综合或专业市场,加快农村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培育下城子山特产品大市场、绥阳黑木耳大市场、林口龙腾农产品交易大市场、海林山市食用菌交易大市场、宁安源丰果菜交易市场等产地农产品市场建设。同时还要积极开展跨俄罗斯经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为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开辟市场空间。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按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要求,引导基地生产,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产地认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要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全力推进ISO9000、ISO14000和HACCP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大专院校合作,建立农产品研发中心,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要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到2024年全市著名品牌要达到50个,国家驰名品牌2个,提升产品档次。要适时参加“绿博会”、“农博会”、“哈洽会”等农产品展销活动,宣传展示我市的优质农产品,以展促销,让牡丹江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六)要大力营造绿色食品产业优良发展环境。把绿色食品产业摆到各业发展的首位,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增加绿色食品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绿色食品产业投入机制,集中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扶持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加大筹资、融资力度,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支持规模骨干企业上市融资。建立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新型合作关系,落实好金融配套扶持政策。二是加大指导服务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职能部门作用,引导和推动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培育新型企业家队伍。加大“三乱”治理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好贷款难、运输难等问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三是加大组织推进力度。充分发挥绿色食品产业推进组在制定绿色食品发展规划、确定重大项目、协调政府资金投入、制定政策措施等事项上的决策作用,认真落实有关部门推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工作职责,实施包扶责任制,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各部门鼎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工作合力,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六、组织机构
绿色食品产业推进组
组长:王育伟副市长
副组长:赵洪生市农委主任
成员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委、农委、财政局、经济合作促进局、金融服务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规划局、粮食局、畜牧局、供销社、农研所。
推进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办公室主任赵洪生(兼)。联络员:市农委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刘玉林。
《牡丹江市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推进实施方案》解读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还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就业能力强、技术和资金密集等特点,因此这个行业往往是其他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从我市来看,我市工业体系相对完善,工业门类齐全,发展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加之目前又恰逢国家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加快高速重载铁路建设的战略机遇,我市此时推出《牡丹江市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推进实施方案》,发展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可谓正当其时。
关键词 发展基础
我市装备制造业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装备、石油钻具、电力装备、机床及刀具、建材机械、电子器材等行业,形成以金属切削机床、电焊机等产品为代表的门类较全、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的产业体系。
与其他行业相比,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相关资料显示,全市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9家。2024年,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亿元、利润8382万元、应交税金9217万元,资产总额达28亿元,职工总数为7851人。
全市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的主要产品有汽车轮胎,汽车空调压缩机,铁路货车摇枕、侧架、车钩缓冲器,汽车离合器轴承,汽车摩擦片,刹车鼓,特种消防车,爆破器材运输车,液态食品运输车,随车起重运输车等多个系列几十个品种。
全市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的重点企业有东北地区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桦林佳通”;规模居全国第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6%以上的“富通空调”;拥有国内首创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盒内挤压锁芯成型、连续热处理等工艺技术、北车集团铁路货车配件基地的“金缘钩缓”;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三的牡丹江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以及森田特种车有限公司、北方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伯瑞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海林腾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钻石汽车饰件有限公司等等。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但也要看到,我市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成套装备少、创新能力弱、整体规模小、发展环境和空间制约等问题突出,与全国和全省比存在较大差距。提高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品牌含金量,成为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先进装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省委、省政府把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列为全省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同时一些技术工艺水平先进、发展前景较好的大项目相继落户我市,这些都为我市加快发展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文章标题: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加强组织领导加快认证步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区的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是从2024年开始抓起的,在全省各县区中起步较晚。几年来,在省、市绿办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努力,先后培育、申报、认定、认证了一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和产品,为发展全区高效种植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一定贡献。
回顾以往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宣传地方优势,坚定发展信心
在2024年以前,由于我们对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宣传不够,致使全区对该项工作认识不足,认为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是高不可攀、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我们从宣传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入手,争取各级领导对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重视,坚定了广大群众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信心。
我区地处**省中南部,境内山低岗缓,川阔谷坦、沿河两岸土质肥沃。丰富的森林资源对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起着巨大作用,为人们营造了一个蓝天碧水的生态条件。区内无客水注入,境内又无污染型工业企业,这一切对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省农业环保检测部门对我区大气、水体和土壤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完全符合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的环境要求。
因此,区委、区政府从“十五”开始,就把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发展高效种植业的重要途径来抓,先后成立了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领导小组,制定了区绿色食品产业十年发展规划,区编委于2024年正式批准成立了**区绿色食品办公室,专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各项工作。
二、科学规划布局,分批推荐申报
在各级领导认识得到提高、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区绿办依据**区“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和全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十年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按照先易后难、分批申报和成熟一个申报一个、逐步推进的原则,先后申报、认定、认证了一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
到目前为止,全区共认定了一个绿色水稻基地、**个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了*个绿色大米、*个绿色甜糯玉米和**个无公害蔬菜产品。几年来,基地无公害蔬菜总面积达****亩,绿色水稻面积****亩,绿色甜糯玉米产量达***吨。这些无公害、绿色品牌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很大贡献。
三、加大监管力度,提升产品档次
我区自2024年申报、认证、认定全区第一个绿色水稻基地,第一个无公害蔬菜基地以来,就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基地及其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以确保产品质量,维护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和形象。
一是我们切实加大了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区绿办主动协调执法办、工商、公安、食品药品监督、技术监督等部门,从源头上严控假劣农资、高毒、长残留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禁用、限用农资流入基地,切实保护生产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合法权益。
二是我们切实加大了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每年我们都结合冬春培训和各主要农时环节的技术现场会,对基地农户进行面对面的技术培训,并印发技术资料给每一个基地农户,使每个农户都至少有一名掌握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明白人。
三是加强对基地的监管力度。每个基地都成立了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组织,并对生产全过程实行档案管理。我们还于去年4月,初步整合了农业、牧业、水利等产品监督检验资源。编制了**区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站,开展了部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其中无公害蔬菜市场质量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就进行了*次,抽样**余份,对促进全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四是切实加强对基地和产品的年检、审查工作。2024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省、市绿办要求,对基地和产品及时进行年检和审查工作,对不能按规定时间年检,长时间拖延年检的产品及时进行了除名处理。
几年来,由于我们扎实、认真地狠抓了全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得到了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今后,我们将在国家和省、市各级绿办的指导和扶持下,创造性地做好本区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全区绿色食品产业朝着快速、有序、协调方向发展,争取在不远的将来,使我区绿色食品产业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让全区农民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来源于范文搜网,欢迎阅读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代表了未来农业和食品业、食品消费的发展方向。本文试图通过对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就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认识、思路和工作重点作一些探讨。
一、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绿色食品开发开始于1990年。但在前10多年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进展比较迟缓,全省具有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产品一直在不到20只的水平上徘徊,大大落后于全国的发展水平。直到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浙江”和省农业厅“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战略决策推动下,我们从营造发展氛围、加强体系建设、规范认证管理、提供优质服务、重视产销对接、加快市场开发等多方面入手,加大了绿色食品的开发力度,使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到今年6月底,全省已有68家生产企业累计开发蔬菜、茶叶、水果、粮油、水产品、加工食品等不同种类的绿色食品100只。去年我省绿色食品开发的增长幅度名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预计到今年底全省可望有150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有效使用权。我省绿色食品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事实证明,我省发展绿色食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二是农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三是较为发达的食品加工业为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四是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建设绿色浙江”和“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两大战略决策,既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说,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我省绿色食品事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果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一是我省绿色食品所占的份额与我省在全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极幌喑啤=刂?SpANlang=EN-US>2024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共计1756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3046个,产品实物总量达2500万吨,年销售额597亿元,出口额8.4亿美元,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水域面积达到6670万亩。而我省绿色食品的品种、规模、生产总量无论是在全国绿色食品中所占的比重,还是在我省农产品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低。二是缺乏带动农民能力强、示范作用大的大型绿色食品生产龙头企业,产业化程度低。目前我省已取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大多是规模比较小、实力不太强、技术含量比较低、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在全国151家国家一级重点龙头企业中,绿色食品企业有51家,超过1/3,而我省1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仅有2家申报绿色食品。这也是我省绿色食品发展近几年来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之一。三是绿色食品的市场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显现。绿色食品的市场价值还没有充分实现,没有真正体现优质优价,品牌效应有待进一步增强。四是部分地方对绿色食品工作重视程度和推动的力度与绿色食品在新阶段加快发展的需要还不适应,绿色食品的优势和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绿色食品是一项促进农业提高素质和效益、增进人民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事业,需要各级政府积极给予支持和推动。从未来发展看,绿色食品发展将更多地依靠市场需求的拉动,而现阶段,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质量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发挥政府职能予以推动是至关重要和十分必要的。在现阶段,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非常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帮助拉动一下。这些问题,既是绿色食品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只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加以解决,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二、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是实施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建设绿色浙江”和“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两大战略决策的要求
最近,省农业厅厅长程渭山在谈到如何准确定位,理清思路,明确现代农业的路子时,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省委、省政府作出的‘生态立省、建设绿色浙江’和‘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两大战略决策,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速浙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代表了未来农业和食品业、食品消费的发展方向。本文试图通过对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就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认识、思路和工作重点作一些探讨。
一、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绿色食品开发开始于1990年。但在前10多年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进展比较迟缓,全省具有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产品一直在不到20只的水平上徘徊,大大落后于全国的发展水平。直到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浙江”和省农业厅“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战略决策推动下,我们从营造发展氛围、加强体系建设、规范认证管理、提供优质服务、重视产销对接、加快市场开发等多方面入手,加大了绿色食品的开发力度,使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到今年6月底,全省已有68家生产企业累计开发蔬菜、茶叶、水果、粮油、水产品、加工食品等不同种类的绿色食品100只。去年我省绿色食品开发的增长幅度名列全国各盛市、自治区之首。预计到今年底全省可望有150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有效使用权。我省绿色食品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事实证明,我省发展绿色食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二是农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三是较为发达的食品加工业为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四是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盛建设绿色浙江”和“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两大战略决策,既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说,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我省绿色食品事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果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一是我省绿色食品所占的份额与我省在全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极幌喑啤=刂?SpANlang=EN-US>2024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共计1756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3046个,产品实物总量达2500万吨,年销售额597亿元,出口额8.4亿美元,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尝水域面积达到6670万亩。而我省绿色食品的品种、规模、生产总量无论是在全国绿色食品中所占的比重,还是在我省农产品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低。
二是缺乏带动农民能力强、示范作用大的大型绿色食品生产龙头企业,产业化程度低。目前我省已取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大多是规模比较孝实力不太强、技术含量比较低、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在全国151家国家一级重点龙头企业中,绿色食品企业有51家,超过1/3,而我省1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仅有2家申报绿色食品。这也是我省绿色食品发展近几年来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之一。
三是绿色食品的市场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显现。绿色食品的市场价值还没有充分实现,没有真正体现优质优价,品牌效应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是部分地方对绿色食品工作重视程度和推动的力度与绿色食品在新阶段加快发展的需要还不适应,绿色食品的优势和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绿色食品是一项促进农业提高素质和效益、增进人民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事业,需要各级政府积极给予支持和推动。从未来发展看,绿色食品发展将更多地依靠市场需求的拉动,而现阶段,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质量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发挥政府职能予以推动是至关重要和十分必要的。在现阶段,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非常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帮助拉动一下。
这些问题,既是绿色食品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只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加以解决,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二、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是实施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盛建设绿色浙江”和“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两大战略决策的要求
最近,省农业厅厅长程渭山在谈到如何准确定位,理清思路,明确现代农业的路子时,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省委、省政府作出的‘生态立盛建设绿色浙江’和‘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两大战略决策,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速浙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与环境、自然相协调,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认真贯彻落实这两大决策,进一步明确浙江农业的产业定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绿色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当前农业工作的主要任务。”这个观点,对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发展生态经济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有效手段。生态省建设的内涵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绝不仅仅局限于保护生态环境,它既是一个环境概念,又是一个经济概念,还是社会概念、文化概念。这两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丰富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增加农产品数量,解决温饱问题转变为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安全水平,提供舒适、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而发展绿色食品正是符合了这样一种潮流。再从另一方面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省出口的农产品中农药和重金属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而同期国外的“绿色壁垒”越筑越高。2024年日本对进口蔬菜的检测从6项猛增到60多项,欧盟对进口茶叶的检测从6项增加到134项,标准大幅提高。因此,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要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使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既是“生态立盛建设绿色浙江”的要求,也有利于我们从容融入国际潮流,全面适应WTO规则,进
而提升我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长三角地区面积为全国陆地面积的2.2%,人口为10.4%,所创造的GDp却占全国的22.1%。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和动力强劲的“发动机”。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是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我省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是必然的选择。谁能主动接轨上海,谁就有可能先一步获得机遇并快速发展。“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这一战略举措,在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想我们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参与“长三角”的合作交流:一是借脑生财,即上海所拥有的科技资源包括人才优势等,能够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借船出海,即通过上海设立代理机构,为我省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出口搭建平台;三是借梯登高,即我省绿色食品企业能借上海这一平台提高其产品知名度,比如上海开世博会,发展会展业,就能帮助企业提高知名度,发挥其品牌优势;四是借台亮相,即上海的媒体、上海的文化产业和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通过合作使我省的绿色食品借台亮相。
三、准确定位,与日俱进,创新我省绿色食品工作的思路
在新形势下,我省农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从国内市场和资源自我平衡为主,到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尝两种资源的根本性转变;三是农业管理工作发生了从抓产量增长为主到注重质量安全的战略性转变。为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对绿色食品工作的定位进行再认识。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绿色食品工作会议上,农业部领导用三句话对绿色食品工作的定位进行了归纳:发展绿色食品符合农产品的发展方向,是引导和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有效措施;发展绿色食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绿色食品将成为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的一支新兴的主导力量,是积极应对入世挑战的一项重要工作。
如何把握机遇,创新思路,是当前绿色食品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至少要树立三大观念,实现三个转变来创新工作思路。一是树立大局观念,从相对独立发展转变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绿色食品工作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与带动农产品出口相结合,特别是与正在实施的绿色农产品行动计划相结合。在上述结合中找准工作定位,争取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工作条件和政策环境。二是树立质量观念,从单纯追求申报数量转变为注重产业的全面发展。质量是绿色食品工作的基本主题。在确保绿色食品申报数量的同时,突出抓好具有环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重点地区,抓好以名特优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和出口产品为主的重点产品及加工企业,通过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产业整体发展。三是树立发展观念,从偏重市场运作转变为政府引导与市场拉动相结合。
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开创我省绿色食品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科学规划,实现绿色食品基地规模化。目前我省绿色食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还未真正形成,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因此,加强规划指导,实行合理布局,根据科学配置、区域规模发展的原则,统筹安排,推进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根据我省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的总体要求,我们目前正在着手编制全省绿色食品的区域发展规划,对我省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市场与国外产品竞争有优势,能够抵御进口冲击的绿色食品,或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能够进一步扩大出口的绿色食品,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选择一批优势绿色食品,优先规划布局,进行重点扶持,实行规模经营。
二是拉长链条,实现绿色食品经营产业化。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延长绿色食品的产业链,增加绿色食品附加值,提高绿色食品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要抓装立足市场需求和优势资源,确立主导产业,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商品基地,培育市场体系,辐射带动农户和依靠科技进步”等主要环节,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首先要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加快绿色食品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着力培养适合当地发展、市场容量大、发展潜力大、农民又容易接受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区域性、规模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为进行产业化经营提供充足的绿色食品资源。其次,大力培育绿色食品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关键,是实现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衔接的纽带,是增强绿色食品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先决条件。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带动农民进入市场,使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龙头企业可以是生产加工型企业,也可以是中介组织或流通企业,它赋有开拓市尝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任务,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
三是改善条件,实现绿色食品生产环境生态化。从1998年起,我省着力推进“碧水、蓝天、绿色”三大环保工程。5年间,省财政共支付环保贴息资金1.3亿元,推动了1250个环保项目建设,带动建设项目总投资140亿元以上,三大环保工程的总投资则高达500多亿元。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我省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5年来,我省GDp年均增长超过10%,而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增反减。中科院2024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显示,浙江的环境指数排名~、海南之后,列全国第三,从而为在全国建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性生态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矗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成绩,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依法治理工业污染,减少污染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