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读后感

最新文章

第一篇: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读后感

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读后感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摆在中国历史发展上的一大主题。1957年2月27日,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开幕。会上,毛泽东主席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处于历史上重大转变时刻发表的。全文阐述了12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是:把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特别是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观点,以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方针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即使是在今天这个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论述仍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尤其是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在这一篇论述中,明确指出了矛盾存在是无法避免的,正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的各种矛盾给予了这个社会长足的动力,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他指出:“许多人不敢公开承认我国人民内部还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许多人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因而使得他们在社会矛盾面前缩手缩脚,处于被动地位;不懂得在不断地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将会使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统一和团结日益巩固。”他还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这对于我们现今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无论是1957年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还是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期,还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的官员害怕承认矛盾,不敢面对矛盾,这对于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十分不利,如果处理不当,还会阻碍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可否认,在现今的社会发展中,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不管是党、政府、官员还是个人,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完全不利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问题的出现会让我们更加清楚地发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不足,从而找出原因,想出对策,不断完善。

毛泽东提出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总的方法和原则,他指出,要用民主的方法,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许多人觉得,提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个新的问题,但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时,决不能采用武断专制的方法,而是要采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在抗战和解放时期,共产党人曾采取了说服教育的方式,解决了敌占区和国民党统治地区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毛泽东强调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来解决问题。当今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常常引起人民的疑问和质疑,党和政府要做的是通过交流,了解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及其原因,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若问题确实存在,积极解决,若是其他,也需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得用粗暴的方式对待。毛泽东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宪法规定上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宗教信仰等等自由,突出了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所在。公民有自由和民主的权利,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有义务和责任确保公民的这些合法权利不受侵

害。在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助其维护。在现在,存在着不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办实事,不为群众谋利益、维权益的现象存在,党和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不良现象,让每个政府官员都深切认识到自己的公仆角色。

毛泽东还强调了要坚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毛泽东全面地分析了各种类型的人民内部矛盾,系统地论述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方针政策。指出,要用民主的方法,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应依据发展生产,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科学文化上的问题,应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应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应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这对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有重要意义。这些基本原则需要我们贯彻执行,但是需要应对当今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改革和创新。创新精神是毛泽东所强调的。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许多复杂且难于解决或从未出现过的问题。党和政府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应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大胆创新,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最后一点,共产党员应发挥其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带领人民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共产党员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人民内部矛盾解决的问题中,积极探索解决方法。这其中,尤其需要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建设,不断提高其素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的关键时期,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问题对于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应从毛泽东关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解决的论述中积极吸取经验,从而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实事求是的承认矛盾,解决矛盾,承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用,锐意改革,积极创新,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长足的动力。

第二篇: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精选)

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书P238(已经比较详细了,下面是一些补充)

历史意义

这是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后来毛泽东根据原始记录加以整理,并作了若干重要的补充和修改,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九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这篇讲话在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明确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并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提了出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确方针的继续和发展。讲话公开发表前,反右派斗争已经开始,由于当时对右派分子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攻的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在讲话稿的整理过程中加进了强调阶级斗争很激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这些同原讲话精神不协调的论述。

著作信息

毛泽东论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著作。由1957年2月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讲话修改和补充而成,同年6月1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全文阐述了12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是:把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文章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同阶级对抗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它是一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不具有对抗性,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毛泽东全面地分析了各种类型的人民内部矛盾,系统地论述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方针政策。指出,要用民主的方法,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应依据发展生产,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科学文化上的问题,应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应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应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特别是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观点,以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方针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第三篇: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读后感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后感

我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时就接触到了矛盾这个主题的学习,再早一些,小学就学过《自相矛盾》这篇课文,前一段时间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初读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矛盾,后来才渐渐发现矛盾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意义。

高中政治课中讲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这其中也包括我曾有过类似的想法。人们对陶渊明“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我渐渐意识到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这些高中就谈到过的问题,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

首先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说,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历代文学宝库中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可谓浩如烟海,但后人却可以从其各不同的描述中,区分出特定的环境来。“天仓仓,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讴歌的是辽阔雄浑的北国草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则是风景迤俪的江南风景。即使同样写江南水乡,“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江晚景,则又是另一番风貌了。《红楼梦》中写了几百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有数十个。这些人物一个个有血有肉,读者完全可以凭借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们区分开来。试想,如果作者离开对山河风光和各种人物矛盾的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和深刻把握,能够创作出这些文学瑰宝吗?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正所谓:“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相互配合。”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该注意他们的转变,不然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就像2024年的四川地震一样。一场天灾突如其来,让全国人民不知所措,陷入一种悲恸之中。这时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适时做出调整,将全国的重心放到救灾,重建家园上。在党中央的正确指导下,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援助下,我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从矛盾的主次方面来说,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

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的矛盾论给予我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让我从中受益匪浅。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它为我的生活增添光彩,为我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决方法。

浙江财经学院 09人力周俊帅

第四篇:《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后感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论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著作。由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讲话修改和补充而成,同年6月1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全文阐述了12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是:把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文章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同阶级对抗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它是一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不具有对抗性,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以赞成、拥护社会主义建设,或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作为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界限。他指出,这两类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尽可能地促成敌我矛盾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服务。毛泽东全面地分析了各种类型的人民内部矛盾,系统地论述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方针政策。指出,要用民主的方法,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应依据发展生产,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科学文化上的问题,应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应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应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根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阶级状况的估量,毛泽东适时地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共产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开战,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繁荣的国家。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特别是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观点,以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方针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就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从一个点进入,问题根本是处在人民的领导和群众之间的问题。第一个观点,就是站在人民之上的观点。有的领导人把本单位的群众看作是属自己管的手下人。他的话是这样的:“我是管你们的,而你们是归我管的;你们应该听我的话,而我可以不听你们的话;我有权力命令你们,你们没有权力命令我。”这个态度是官僚主义的态度,是根本错误的态度。他已经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一分子,而把自己放在与人民对立的地位,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这个观点,不是无产阶级观点,不是群众观点,而是剥削阶级观点、官僚主义的观点。恩格斯讲过,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我们党、政府、国家、经济机关的领导人,本来是人民群众的公仆,社会的公仆。第二个观点,就是只去分清群众的是非,而不分清领导上的是非。不是讲人民内部问题是是非问题吗?分清是非,分清谁的是非呢?有的领导人只分清别人的是非,而不分清自己的是非。自己不分,别人去分他的是非,他又不准,他分群众的是非时,只讲群众非,说群众错了,群众还有什么好的地方,他就不讲了,抹煞群众中的是。而讲到自己,讲到领导上,就只讲自己的成绩,不讲自己的缺点,只讲自己的是,不讲自己的非。结果就是这样:非的就是群众,是的就是“老子”。这是很片面的,是不符合事实的。应该首先分清领导上的是非,检查领导上有哪些错误,然后再去分清群众中的是非。分清群众是非的时候,不只是说群众中的不好,好的地方也要讲。这样才全面,人家才会服。第三个观点,是以力服人,不是以理服人。有的领导人处理群众问题是用力量去压服,而不是用道理去说服。群众中间闹起事来,他不是想尽法子使群众闹事解消,使矛盾缓和,不是强调团结,强调统一,而是强调斗争,不讲道理,使矛盾激化起来。这是违背上面所讲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的。人民内部的事情应该缓和,应该妥协解决。第四个观点,就是把人民内部的矛盾当作敌我矛盾来处理。凡是群众中间闹起事来,有的领导人就去分群众的界线,问人家的动机,查人家的历史,当作反革命事件来处理。如果把人民群众当作敌人,这就根本错了,实际上是把自己当作人民的敌人了。当然,对待犯官僚主义错误的人,群众里面也有过分的,也需要教育。除开特别恶劣的、顽固的官僚主义者以外,对于一般犯官僚主义错误的人,还是应该从团结出发,经过批评,达到团结,《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后来毛泽东根据原始记录加以整理,并作了若干重要的补充和修改,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九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这篇讲话在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明确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并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提了出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确方针的继续和发展。讲话公开发表前,反右派斗争已经开始,由于当时对右派分子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攻的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在讲话稿的整理过程中加进了强调阶级斗争很激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这些同原讲话精神不协调的论述。这也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历史意义。

第五篇:《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后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读后感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24/11/

2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后感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论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著作。由1957年2月2 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讲话修改和补充而成,同年6月1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全文阐述了12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是:把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文章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同阶级对抗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它是一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不具有对抗性,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毛泽东全面地分析了各种类型的人民内部矛盾,系统地论述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方针政策。指出,要用民主的方法,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应依据发展生产,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科学文化上的问题,应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应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应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特别是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观点,以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方针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这篇讲话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明确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并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提了出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确方针的继续和发展。讲话公开发表前,反右派斗争已经开始,由于当时对右派分子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攻的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在讲话稿的整理过程中加进了强调阶级斗争很激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这些同原讲话精神不协调的论述。

下面我想针对文中介绍的少数民族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不多,但是居住地区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所以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文中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在存在有地方民族主义的少数民族中间,则应当同时克服地方民族主义。无论是大汉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这是应当克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在这一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在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比较从前大有改进,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时有少数民族地区发生暴动,证明我们的民族问题还没有解决好。而且我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大多都在我国的西部,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西部地区仍然比较贫穷落后,较东部和中部确实有很大的差距。从东中西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水平来看,1978年东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是西部地区的1.86倍、中部地区的1.56倍,到2024年分别扩大到2.39倍和2.05倍。东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1978年的50.31%、29.06%和20.63%变为59.27%、23.36%和17.37%,东部地区比重不断上升,中西部地区相对下降。这种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必然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试想如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如我国东部地区那样发达,人民生活富足安康,我想那样他们一定会感谢党,感谢祖国,又怎么会起来暴动呢,所有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还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我们要采取更加得力的政策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的根本大计。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政策思路,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不能完全照搬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必须要有针对性,充分体现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地域特征,才能全面贯彻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要求。

首先,国家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国家的投入应主要用于交通通、通讯、能源、国土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利用西部丰富的资源条件,建立若干个战略能源(水电、火电、天然气)基地和现代工业原材料(各种矿产品、林产品、畜牧业产品)基地,提高西部地区在全国国民经济格局中的比例。在具体项目的实施上,也可试行以国家投资为主、吸收外资和民间投资合股开发的方式,调动一切可资利用的财力。这些大型基础产业的形成,犹如一花引来万花开,将会在当地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这些地区的迅速工业化注入强大的活力。

其次,应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更为开放和灵活的政策,鼓励地方和民间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商品生产。鉴于少数民族地区人力和环境资源的特点,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广泛采用的引进外资发展加工产业的作法,不宜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推行。少数民族地区应在工商、财政、税收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扶持地方民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各级政府应转变思路,将少数民族地区现有的农、林、牧、渔、猎、药等原始产业,逐步通过改造其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提高生产效率、组织现代商品化生产,让少数民族彻底摆脱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加入到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行列中来。

再次,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景观、民族风俗、宗教传统,大力发展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观光业。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必须特别强调一个前提:就是千万不能以牺牲当地的自然环境为代价。中央应支持少数民族地方政府,将观光

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大力进行开发。通过旅游项目的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国内外市场的推介等措施,使之步上快速有序发展的轨道。避免出现一哄而上、破坏自然环境、违背市场规律的客观要求、服务素质低下的现象,从而阻碍这一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将会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交流,对于巩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具有不可小视的意义。

上述这些发展措施的实施,必须有两个基本的保障条件。一是各级少数民族地方政府,必须深刻领会中央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战略的远大意义,在组织当地群众发展经济、建立市场秩序方面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不断推进;二是要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培训大批的各类专业人才。这类实用人才的培训,似应采取“在当地培训、培训当地人、培训后在当地服务”的方针,在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整体提高少数民族人群的素质。

只要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在经济工作领域扎扎实实实施以上措施,就能彻底改变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暂时落后的现状,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