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区辖区面积465平方公里,辖8镇1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04个村(社区),人口56万。近年来,我区毫不动摇地坚持“工贸强区”发展思路,立足城市中心区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实施“三大策略”,推进“六个共识”,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24年全区共实现生产总值28.38亿元,增长15.4%;完成财政收入30247万元,比上年净增4789万元,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实现1615万元;全年新开工项目231个,比上年多82个,其中工业项目157个,比上年多 73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7亿元,比上年多8.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2亿元,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2460元,增长14.5%;外贸进出口总额5589万美元,增长30.6%,其中出口总额4669万美元,增长40.4%。各项经济指标创建区以来最高水平。
一、确立思路,找准经济发展定位
近年来,我区认真分析了XXXX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缘条件和人文环境,认识到XXXX区作为XXXX市的中心区,有“岭南都会”的美称,XXXX城是传统的商业重镇,历史沉淀下来的商品意识非常浓厚,自古以来XXXX人的商品意识强烈,而且有吃苦耐劳,反应敏锐,敢为人先的精神。我们意识到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XXXX要加快发展源泉在人民、发展靠人民。因此,我们把发挥XXXX人浓厚的商品意识和重商营商优势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把工业和商贸服务业摆到突出位置,确立了“工贸强区”发展思路。同时,XXXX区又是XXXX市的核心组成部份,XXXX区56万人口,有40万生活在城区,所以XXXX的优势在城市,潜力在城市,活也在城,兴也在城,XXXX区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发展城市经济为主线,构建“城市中心区”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实施三大策略,激活城市经济发展因素
第一,开发内源和借助外力策略。内源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外力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力量,一个地方经济的充分发展应该很好调动这两方面因素,不能只重内源忽略外力,也不能只依靠外力而偏废内源。XXXX区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发内源和借助外力同等并重,很好调动这两方面因素。在开发内源方面,着力挖掘本地人才、资金潜力,发挥优势,激活民间资本,大力发展县域非公有制经济。一是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大力发展民营工业、商贸流通业和农业企业,迅速扩大经济总量;二是创造条件,吸引外出务工经商赚了钱的能人,携资金、技术、项目回乡办企业;三是开发XXXX人文资源,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服务。特别是要发扬XXXX人重商营商的传统,开发XXXX商贸能量之源,重振“岭南都会”的雄风。在借助外力方面,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和经济技术交流,使国内外的经济资源为XXXX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服务。一是通过灵活多种的招商方法,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到XXXX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办厂、经商、创业。特别是要通过落实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降低创业成本,为发达地区的民间富余资金开出一条“导流明渠”,引导发达地区特别是江浙、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间富余资金到XXXX投资;二是着力引进、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既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模式,又学习后发地区的赶超经验。特别是学习温州发展经验,借鉴“温州模式”以及学习我们周边的高州、信宜等后发地区赶超经验。
第二,大商贸策略。XXXX人的重商传统和创业精神,XXXX在历史上商品集散地的地位和现实基础,区位优势、地缘因素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都是我们加速商贸业发展的巨大能量,使XXXX实施大商贸策略成为可能和必然。一是科学定位,把XXXX区建设成为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把XXXX商贸辐射面定位在广西、雷州半岛以及西南和海南岛辐射范围。商品定位在高、中、低档商品齐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俱备。服务定位在产品以外销为主,兼顾国内外市场。市场的销售方式以批发为主,兼顾代购代销和旅游休闲购物。经营主体以个体工商户和厂家直销为主。二是加快培育市场体系,营造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效应。建设完善商贸基础设施和配套完善服务系统,改善营商环境,增强XXXX商贸竞争优势,树立商贸物流中心的城市品牌。三是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发展新型商贸形态。四是创新投融资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资金集聚效应,引导各方资本投资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商贸流通业。五是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构筑商贸物流中心中的积极作用。制定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实现商贸流通业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协调发展,理顺商贸流通管理体制,加强对全社会商贸流通的宏观管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制定实施发展规划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上来。营造商贸人文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六是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把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和开展各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将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的任务纳入到政府每年兴办的实事当中。
第三,项目拉动策略。加快发展,项目是关键,只有项目建起来,经济总量才能跃上去。我区深刻认识项目拉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实施项目拉动策略,实行经济发展项目化,项目落实目标化,目标落实责任化;坚持工业项目、农业项目一起上,生产性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一起上。积极引导外资和民间资本对国有集体企业进行嫁接、技术改造,实现体制创新和恢复性生产;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厂房、兴办“玉贵走廊”工业集中区发展一批加工业;积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来拉动农业结构的调整;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特色商业街建设;用好用活政策,争取上级支持,推进小城镇建设、文化生态家园建设、旧村改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镇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
三、落实六个共识,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
第一,把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工业经济总量新突破。建区初期,XXXX区工业总量小,仅为,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只有%左右,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工业化滞后一直是XXXX区经济发展众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工业是XXXX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长远之计,治本之策,是振兴XXXX经济的关键。为此,近年来XXXX区积极开展工业大会战,全力加快工业发展。一是扶持做大重点企业,引导发展四大产业集群。坚持服务玉柴、配套玉柴的方针,依托玉柴等大中型机械企业大力发展配套经济,大力扶持康澳、正菱、康裕等配件企业的发展,积极引导以南江镇平志村机械配件加工企业群为代表的玉柴配套企业加强与玉柴合作,引导发展机械产业集群。目前我区已有42家机械配套企业,2024年机械配套业产值超2亿元。依托全国最大中药材市场之一的XXXX中药材批发市场和驰名国内外的XXXX制药厂,做大以中药饮片、中药批发为主的健康产业,大力扶持汇兴、百莹、长盛、日田等中药饮片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发展健康产业集群。目前我区中药饮片企业已有9家,并建立了玉药生产基地。扶持广西最大的皮革制造企业——富英制革有限公司以及纬兴针织等一批服装企业,使其做大做强,引导发展服装皮革产业集群。2024年富英制革有限公司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46亿元,出口创汇1885万美元,利润1652万元,上交税金1078万元。服装产业年产值5亿元以上,创税1300万多元。千方百计推进水泥行业的改制和技术改造,大力扶持中顺水泥有限公司、XXXX水泥二厂等企业,引导发展陶瓷水泥产业集群。2024年中顺水泥有限公司工业总产值达到1.66亿元,上交税金1146万元。二是构建工业集中区,发展园区经济。XXXX区着力构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工业集中区,把分散的中小企业吸纳到集中区来,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三是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职工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盘活企业资产为目标,通过产权转让置换企业的国有性质,一次性补偿置换职工的全民身份,努力实现国有集体工业民营化。全区已有多家企业进入改制程序,家改制完毕。盘活闲置资产万元,闲置厂房亩。2024年,我区工业总产值达亿元,占生产总值%,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30%以上。
第二,把商贸业作为县域经济的突出任务,实现商贸服务业辐射能力新突破。XXXX区计划在2024年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按照小康目标的要求,其时生产总值达到18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50%以上,即达到100亿元以上,那么商贸业经营额则要达400亿元以上。但是我区成立之初,市场档次低、规模小、设施落后、隐患多,出现无序经营的“马路市场”和辐射力下降等问题,不适应发展需要。为此,根据大商贸策略要求,近几年,我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负责”的模式和“建一个市场、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的思路,积极推进市场建设和管理,商贸服务业辐射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加快推进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重点抓城东新区、江南新区、二环路内侧市场商贸区建设和城市综合整治,加快东门商业广场、斯壮商业广场、XXXX商业街、XXXX骑楼街、红楼商业广场、商业大厦、美家园商业广场等商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提高了商业基础设施水平和规模。二是深化国有集体流通企业改革,积极引入外地资本参与重组、兼并、租赁国有集体流通企业,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管理方法,引入了温馨堂、圣安商厦、大大音像图书城、肯德基快餐等专业、大型、连锁商业企业,提升了商业零售业的档次。三是改造提升现有市场。实行划行归市,规范管理,引导马路摊点进入市场经营,使XXXX城区逐步形成了工业品服装市场、中药材市场、粮油市场、汽车摩托车及其配件市场、建材市场、花卉市场、果蔬市场、禽鸟市场等专业市场,同时加大对市场建设的扶持力度,联合市直有关部门对各大专业市场陆续进行改造提升,提高市场品位、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经过改造提升,工业品市场已成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品服装专业市场,2024年商品成交额超40亿元,创税2800万元。中药材市场,年成交额超10亿元,2024年创税超1000万元,已成为全国第三大中药材市场。汽车、摩托车及配件市场经营户也达800多户,年商品成交额超8亿元,创税1500多万元。
改造提升后,我区的商品服务业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工业品市场的商品销售范围辐射到华中地区一带,在中药材市场的带动下,汇兴、百莹、长盛等一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先后到我区落户,并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目前周边县(市)区1.1万户农户发展种植中药材4.2万亩。202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2亿元,增长13.3%,增幅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
第三,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立足点,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新突破。制约我区农业经济的突出问题是:农业龙头企业少、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目标,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努力实现我区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一是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业企业。重点抓好香蒜、果蔬、肉类、中药等加工项目。目前,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已达27家。二是大力发展效益农业。重点扩大无公害蔬菜、中草药等种植规模和水产畜牧养殖规模。已建立无公害蔬菜、亚热带名优水果、中草药、特种水产养殖、叁黄鸡等基地30多个。三是切实抓好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通过发展工商业,解决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2024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3万人,其中劳务输出3000人,本地转移就业1万人。
2024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元,比建区初期的元,净增长元,增幅%,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比建区初期的元增长元,增幅%,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增长。
第四,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为平台,实现城市化水平新突破。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空间和载体,是第一竞争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挡次,扩大城市容量,集聚城市辐射能力,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城市中心区,XXXX区牢固树立市区一体化意识,积极投身城市建设,依托城市发展,把城市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一是推进旧城改造,提升城市品位。通过抓好斯壮广场、东门广场、州珮小区、振业广场、东明小区及商业中心街、名山饮食文化街、美家园商住小区以及人民路等旧城改造项目,建设特色商业街、广场,促使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了城市品位的提升和商贸业的发展。二是加快新区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积极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全力抓好以行政中心为主的城东新区、以商住开发为主的江南新区、以工业发展为主的玉柴新区建设,进一步扩展城市规模,促使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三是大力开展城市综合整治活动,塑造城市新形象。通过抓好21个开发小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抓好城区干道两侧建筑物“填平补齐”、“穿衣戴帽”,落实“门前三包”管理和城区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作,使千年古州又焕发新姿。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促进了我区超市、专卖店等商业发展和房地产、餐饮、旅游、交通运输、信息服务、体育健身等服务业发展。
第五,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XXXX主体经济来抓,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突破。XXXX区认识到非公经济是XXXX最具活力的经济成分和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对财政增收意义重大,因此,XXXX区把非公经济作为XXXX的主体经济来抓,全力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步伐。一是认真学习借鉴温州、义乌等地超常规发展非公经济经验和毗邻的高州、信宜等后发地区赶超经验,结合XXXX民营中小企业多、民间资本多的实际,把发展民营经济的重点放在激活民间投资上,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方向,激发本地企业进行二次创业。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出务工经商能人,携资金、技术、项目回乡办企业。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坚持和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新机制,落实领导和专职干部跟踪服务制,完善项目工作日誌制,坚持例会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完善招商引资上项目考核奖惩机制。抓好各类签约引资项目的落地工作,提高项目履约率,确保每签约一个落地一个。落实各种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降低创业成本,吸引发达地区特别是江浙、珠江三角洲地区富余资金到XXXX投资。
2024年,我区个体工商户数达19842户,同比增加1160户;注册资金39534万元,同比增长37.6%。私营企业1346家,同比增加289家;注册资金128264万元,同比增长50.9%;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7.45万人,同比增加1.1万人。引进外来投资项目个,投资额亿元,其中接纳东部产业转移项目个,投资亿元。全区非公经济上交税金约2.5亿元,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80%以上,第六,把“玉贵走廊”作为率先实现小康目标的示范工程,实现经济、文化、生态协调发展新突破。XXXX区紧紧抓住自治区、XXXX市加快玉贵走廊建设的大好机遇,把玉贵走廊建设作为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工程,与县域经济建设相结合,促进经济、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局部崛起。一是抓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开放,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构建等机遇,积极主动接纳外来投资,千方百计借助外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建设开放型的走廊。加快项目规划建设,抓好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沿线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把名山、茂林两镇作为“玉贵走廊”建设的重点,集中力量,加大投入,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二是抓好文化生态建设。重点加强村级道路硬化,搞好水利工程的维护,加快改水改厕改灶、绿化美化、沼气池等方面建设,完善科教文卫体基础设施,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抓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城乡整体文明程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开展玉贵走廊建设以来,全区旧房改造面积达32万平方米,硬化村级道路26条34.03公里,硬化社区道路36条9.1公里;投资790多万元建设一批文化娱乐设施;投资1370多万元进行生态建设,建成沼气池2500多座,垃圾处理点27个,成立农民环卫队44支,改厕4860多户,改水达标5120多户,植树造林近27万株,农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经济、文化、生态协调发展。
四、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区继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贸强区”发展思路,紧紧依托“四大平台”,开发“两大内源”,加快“两个融入”,努力扩大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县域经济进一步加速发展。
一是依托“四大平台”。以玉贵走廊、工业大会战、城市基础设施大会战、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XXXX)为发展平台,努力把我区建成工业发达、商贸繁荣、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和人居环境优美的城市中心区,把玉贵走廊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的走廊、“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走廊、社会稳定及文明和谐的走廊。
二是继续开发“两大内源”。挖掘本地人力资源和民间资金的潜力,使其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继续调动XXXX人思维敏捷、重商营商的传统和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精神等因素,为加快我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千方百计激活城乡居民110亿元的余额储蓄存款,转化为资本投入到工业、农业产业化、城市建设和发展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迅速扩大经济总量。
三是加快“两个融入”。以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我区招商引资和扩大开放的平台,实行大招商、招大商,积极接纳东部产业转移,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和利用外资,努力发展“外源型”经济。<?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实施“工贸强区”发展思路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XXXX区辖区面积465平方公里,辖8镇1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04个村(社区),人口56万。近年来,我区毫不动摇地坚持“工贸强区”发展思路,立足城市中心区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实施“三大策略”,推进“六个共识”,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24年全区共实现生产总值28.38亿
元,增长15.4%;完成财政收入30247万元,比上年净增4789万元,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实现1615万元;全年新开工项目231个,比上年多82个,其中工业项目157个,比上年多73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7亿元,比上年多8.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2亿元,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2460元,增长14.5;外贸进出口总额5589万美元,增长30.6,其中出口总额4669万美元,增长40.4。各项经济指标创建区以来最高水平。
一、确立思路,找准经济发展定位
近年来,我区认真分析了XXXX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缘条件和人文环境,认识到XXXX区作为XXXX市的中心区,有“岭南都会”的美称,XXXX城是传统的商业重镇,历史沉淀下来的商品意识非常浓厚,自古以来XXXX人的商品意识强烈,而且有吃苦耐劳,反应敏锐,敢为人先的精神。我们意识到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XXXX要加快发展源泉在人民、发展靠人民。因此,我们把发挥XXXX人浓厚的商品意识和重商营商优势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把工业和商贸服务业摆到突出位置,确立了“工贸强区”发展思路。同时,XXXX区又是XXXX市的核心组成部份,XXXX区56万人口,有40万生活在城区,所以XXXX的优势在城市,潜力在城市,活也在城,兴也在城,XXXX区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发展城市经济为主线,构建“城市中心区”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实施三大策略,激活城市经济发展因素
第一,开发内源和借助外力策略。内源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外力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力量,一个地方经济的充分发展应该很好调动这两方面因素,不能只重内源忽略外力,也不能只依靠外力而偏废内源。XXXX区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发内源和借助外力同等并重,很好调动这两方面因素。在开发内源方面,着力挖掘本地人才、资金潜力,发挥优势,激活民间资本,大力发展县域非公有制经济。一是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大力发展民营工业、商贸流通业和农业企业,迅速扩大经济总量;二是创造条件,吸引外出务工经商赚了钱的能人,携资金、技术、项目回乡办企业;三是开发XXXX人文资源,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服务。特别是要发扬XXXX人重商营商的传统,开发XXXX商贸能量之源,重振“岭南都会”的雄风。在借助外力方面,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和经济技术交流,使国内外的经济资源为XXXX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服务。一是通过灵活多种的招商方法,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到XXXX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办厂、经商、创业。特别是要通过落实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降低创业成本,为发达地区的民间富余资金开出一条“导流明渠”,引导发达地区特别是江浙、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间富余资金到XXXX投资;二是着力引进、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既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模式,又学习后发地区的赶超经验。特别是学习温州发展经验,借鉴“温州模式”以及学习我们周边的高州、信宜等后发地区赶超经验。
第二,大商贸策略。XXXX人的重商传统和创业精神,XXXX在历史上商品集散地的地位和现实基础,区位优势、地缘因素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都是我们加速商贸业发展的巨大能量,使XXXX实施大商贸策略成为可能和必然。一是科学定位,把XXXX区建设成为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把XXXX商贸辐射面定位在广西、雷州半岛以及西南和海南岛辐射范围。商品定位在高、中、低档商品齐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俱备。服务定位在产品以外销为主,兼顾国内外市场。市场的销售方式以批发为主,兼顾代购代销和旅游休闲购物。经营主体以个体工商户和厂家直销为主。二是加快培育市场体系,营造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效应。建设完善商贸基础设施和配套完善服务系统,改善营商环境,增强XXXX商贸竞争优势,树立商贸物流中心的城市品牌。三是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发展新型商贸形态。四是创新投融资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资金集聚效应,引导各方资本投资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商贸流通业。五是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构筑商贸物流中心中的积极作用。制定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实现商贸流通业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协调发展,理顺商贸流通管理体制,加强对全社会商贸流通的宏观管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制定实施发展规划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上来。营造商贸人文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六是
深入学习敖陵经验促进经济跨越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在全县上下深入推进县委、县政府“四大战略”,共谋经济发展之际,周边乡镇经济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们乡如果不迎头赶上,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将会远远的甩在后面,更加贫穷与落后。那么,我乡又如何
立足于本地实际,紧紧围绕发展这第一要务,促进我乡经济跨越发展呢?
我认为:思路就是出路,观念就是财富;只有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才能造福于群众;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改变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局面。结合县委、县政府“四大战略”,结合我乡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治水兴路调整结构,实践治坡、治水、治路、治窝、治愚的五治方针,我相信一定会取得阶段成果。
在这方面,仁寿县敖陵乡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借鉴。
敖陵张地处龙泉山脉二峨山中段,幅员面积37.5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16个经济社,13450人。耕地面积14500亩,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完全靠天吃饭,属典型旱山村。农民人均纯正收不足1000元,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群乡生产生活十分艰苦。
“有女不往敖陵嫁,男下山,女出嫁,剩下全是白头发”是该乡的真实写照。
然而,穷则思变。面对落后的面貌,他们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大力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了推过农业产业化调整,短短几年时间,全乡面貌焕然一新。截止2024年底,全乡共投入资金600多万无,新修樯道水泥路35公里,通村达80,打大小水窖4000个,建蓄水池20万立方米,基本保证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形成了以山村枇杷、宝峰蜜柚,正华蜜柚、千丘华仁枣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优质水果面积达12500亩,水果收入占全乡农民总收入的70。如今是水泥路绕山转,花果四季飘香,外商纷至踏来,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路子。
是什么力量唤醒了这里的人们?是什么力量打破了这里的沉寂?又是什么力量化腐朽为神奇,短短几年让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追寻他们乡的发展轨迹,道理却如此简单:
(一)因势利导,借力而行。因为穷,群众想致富,就要因地制宜调结构;因为有果树,果树需要水,就要解决水源;因为有了水果,水果需要销售,就要修好路。针对水难,运输难的问题,2024年新一届的党委、政府抓住实施新农村扶贫工程的契机,用三年时间在全乡实施集雨节灌工程和村道水泥路建设。正是由于他们乡党委、政府及时把握了群众所盼所急,因势利导,借力而行,把党委政府为民办事的良好愿望转化为群众的内在动力,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二)村民自治,阳光操作。兴办公益事业,让农民抽工投劳投资,历来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农村矛盾。鳌陵乡党委政府的做法是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决定办,群众的事情群众办”,按照“三自四民主”的要求,用好用活村民自治。
(三)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和其他地方一样,敖陵乡修路治水调整结构同样遇到部分群众思想不通,不理解,不支持的问题。结构调整之初,乡党委从外地引进一批优质果苗,由干部组织分发到农户,帮助其栽种,但干部白天一走,群众晚上就拔。为了打破僵局,乡党委组织村社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到龙泉、浦江等地学习考察,学习外地经验,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同时,发动党员干部“领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以实际行动带领、带动群众致富。
(四)转变职能,强化服务。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深化,农民群众更加迫切需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为了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真正达到富民增收的目的,他们乡上成立了乡农业服务中心和水果产业化发展办公室,专门负责向果农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和营销服务。在指导果农、壮大水果产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敖陵乡发展变迁的生动实践,为我们乡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要促进我乡经济跨越发展,始终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一个乡能不能发展,不在于有没有丰富的资源,也不在于地理位置是否优越,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领导班子。我们乡要实现发展,那么党委、政府一班人就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根据我们乡的实际制定发展规划、确立发展目标,并始终按照既定的目标不断的抓下去,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新需要,通过“治坡、治水、治路、治窝、治愚”,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地解决我乡群众长期以来行路难,用水难、致富难等问题。
启示二:要促进我乡经济跨越发展,必须打破“求稳怕乱”的思想障碍,敢抓敢干。鳌陵乡的发展变迁昭示
发挥城区优势发展镇域经济
兴国镇是**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有城区人口24万人,辖6村12个社区,经济总量在全县位于前列。
近几年,我镇围绕县委“一主四推”战略,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商贸服务业,着力强化社区建设和居民文明素质提升,使全镇经济社会出现了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市委提出“对接**,比学**,建设**东特大城市”的战略思想鼓舞人心,县委提出“内赶**,外比**,砥砺奋进全省20强的奋斗目标催人奋进。结合兴国镇的实际,如何赶超跨越,提速发展,我认为要从如下五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加大强工兴镇力度。兴国镇将承接县工业园着力打造石震工业集中区,目前已经落户的企业有7家,在建项目2个,今年新签一个投资5.5亿元的农副产品及水产品加工项目。我们还要进一步优化环境,树立”产业第一、服务至上“理念,加大招商力度,千方百计引进项目,为**”一主二副“培土壮力,添砖加瓦。目前,我们县四大园区及各乡镇的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在此,我建议市里有好的招商项目可以优先考虑落户到**。
二、加大强商活镇力度。兴国镇是城区所在地,必须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要依托经济开发区工厂林立的优势,搞好服务,兴办适合大众特点的餐饮服务业,引进名牌超市进兴国,引进大型物流业来县城。为迎接”新市民工程“打基础,使返乡创业人员在城区安居,在园区乐业。**县城近年来的形象和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贸、物流、服务的发展环境得天独厚,建议**要舍得,让一些要到**的国内外知名名牌优先推荐入驻**城区。
三、加大特色农业发展力度。兴国镇有胜利万亩油茶基地,千亩花卉苗木基地,**湖万亩湖蒿基地,石震千亩杨梅基地,还有近3万亩水面,生态农业和水产养殖业资源丰富,青山绿水,湖**色,全力将**、胜利等城郊村打造成”**后花园“。进一步依托城郊优势,大力推行”菜篮子工程“建设。建议把兴国建成农副产品主产区,在城区建一个大型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加快蔬菜、水产品等贸易交流。
四、加大生态旅游发展力度。**古八景都在兴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农业生态旅游,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人文景观开发。
五、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兴国镇跨越发展,潜力在山,优势在水,资源在城,关键在人,关键之关键在于各级组织的”带头人“。我们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加强社区文明建设,加强市民法制建设,全力提升兴国干部群众的精神区位,构建精神高地,提升”精神气",为砥砺奋进,跨越赶超提供组织保证和凝聚精神力量。
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经验及十二五发展思路
中共柳林县委书记王 宁
2024年08月17日13:52来源:人民网
柳林1971年建县,国土面积1288平方公里,辖8镇7乡257个行政村,总人口32.6万,农业人口27.8万。境内储煤面积800多平方公里,探明储量54.3亿吨,远景储量达100亿吨以上,其中4#优质主焦煤被誉为“国宝”。柳林属全国五大产枣县之一,年产量达3000万公斤,主要品种“木枣”名列全国八大名枣之首。
一、“十一五”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做法
柳林是典型的山区、老区、资源富区,发展新区。近年来,我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循环化、园区化、生态化为模式,强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县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业绩,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5.1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51.8亿元,与“十五”末相比,分别增长了4.47倍和6.04倍,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9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522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2倍和2.3倍。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结合柳林实际,逐步总结出了一套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的经验,具体来说包括六大工程:
1.抓主体、抓延伸、抓高端,全力以赴做大做强现代煤化工产业。我们坚持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思路,延伸煤系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按照“上大关小、选优汰劣”的原则,将原有61对矿井整合重组为8个主体、26对矿井,原煤产量由1840万吨提升到2610万吨。金家庄、寨崖底120万吨矿井扩建,凌志、兴家沟、联盛总规模370万吨洗煤,福龙、浩博2个100万吨焦化,柳电一期、二期发电等一批大矿井、大洗煤、大焦化、大电力项目建成投产,形成了煤—焦—化—油、煤—电—建材、煤—铝—铝型材、煤—气—油四条产业链,原煤就地转化加工能力显著增强;高红工业园区一期改河造地工程全部完成,园区内项目有序推进,开启了我县工业园区化、循环化、高端化发展的进程。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的山西柳林主焦煤循环开发试验区已经通过省级评审,为我县打造全省一流的煤系循环产业基地提供了重要的园区载体。
2.大集团、大项目、大园区,另辟蹊径做大做强建材新材料产业。按照产业替代、结构升级、多元发展的思路,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的建材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以福龙水泥生产项目为主的鸦沟建材产业园区,森泽煤铝5万吨阻燃新材料、润山蒸压免烧砖,福龙360万吨干法水泥等项目先后投入运营,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的王家沟煤矸石综合利用示范园区通过省级评审,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以高铝煤矸石—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为主的铝业产业链、高铝煤矸石—蒸汽—电为核心的能源产业链和高铝煤矸石—高铝粉煤灰—白炭黑硅副产品为辅的化工产业链,建材新材料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3.保生活、促生产、强产业,超前谋划做实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我们根据“提升三产、服务民生、支撑发展、统筹全局”的指导思想,从两个方面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围绕建设全省一流的物流服务业基地,充分利用柳林连接晋陕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太中银铁路、中南出海通道建设的契机,全面发展提升以现代物流、商贸餐饮、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
产业。太中银铁路货运站,中南铁路孟门、留誉集运站已开工建设,联盛、鑫飞2个星级宾馆酒店建成投用,凌志、汇丰2个星级大酒店正在按进度推进,物流商贸餐饮产业迅速发展。二是按照统筹兼顾、适度超前、优化网络、提高水平的原则,打造以大交通、大水利、大电力为主体的城乡基础设施架构,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期盼已久的307国道城区段一级路改线工程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即将开工建设,贺惠公路、吉孟公路顺利建成通车,聚雅公路筹建工作准备就绪,事关全县群众生产生活的一批水利、电网工程如期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切实加强。全面推进了以锄沟村拆迁改造为重点的城市大建设,完成了毛家庄、薛家湾、杨家港等城中村改造规划,积极推进以联盛小区、汇丰小区、廉租房为重点的住房工程建设,居住承载功能不断强化。“十一五”期间我县全面铺开了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程,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管理的长效机制,城乡面貌明显改观,被评为“全省城乡清洁环境先进县城”。全面实施了以清河蓄水东延工程、307国道薛家湾段、高速东出口、贺家沟南路为重点的城市美化亮化工程,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
4.增亮点、建载体、树品牌,以“特”制胜做实做好新的富民工程。围绕建设全省一流的特色干果林产业基地,按照“园区承载、产业致富、村企联动、突出特色”的富民思路,在28万亩红枣林的基础上,新栽核桃林7.2万亩,全力打造农民增收的第二座绿色宝库;全县建设农业示范区10个,发展玉米、谷子、大豆、马铃薯示范展示田7200亩。富安母枣精华素系列产品、定兴万头养殖、光明5000头养猪场、红星90万只肉鸡养殖、永盛石磨500万公斤小杂粮精细加工、山娇2024吨红枣保鲜及1500吨红枣深加工项目具备试产条件,龙瑞特5250万吨木糖醇红枣汁及红枣系列产品加工,宏远10万只禽畜屠宰加工、昌盛农场2024万公斤小杂粮加工、沟门前7.5万吨碗团及4.5万吨芝麻饼自动生产线等项目顺利推进,“柳林红枣”获准“中国地理标志”使用权,昌盛农场谷子、玉米、高粱、大豆、绿豆获得小杂粮无公害认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品牌在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逐渐走强;以企业出资、土地流转、股份经营、整体开发为特点,总投资100亿元,规划10大项目、四大产业体系的联盛生态农业文化园区开工上马,目前已经完成和在建项目5个,为我县工业企业以工哺农、多元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5.保生存、促发展、提幸福,一丝不苟做精做细新的民生工程。我们始终秉承“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百姓冷暖挂在心间”的理念,围绕全面提升这条主线,突出生存性民生、安全性民生、发展性民生三大重点,察民情,解民忧,聚民心、惠民生。一是把解决生存性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构筑起了完善的“大救助”体系。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全县适龄参保率达91%,广大农民千百年来期盼的社会养老由梦想变成现实。城乡居民低保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合率分别达92.3%和82%,广大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积极创建国家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新增农村劳务输出6537人,城镇新增就业3463人,群众就业难问题有了明显改善。计生工作取得新突破,顺利通过了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验收,荣获“全省2024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制考核先进县”。二是把解决安全性民生摆在重要位置,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信访基层基础进一步巩固,全省信访服务中心建设吕梁流动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煤矿安全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三是把解决发展性民生作为县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十一五”期间我县全面完成了省政府安排部署的“五个全覆盖”工程。新高中、新职中、联盛教育园区高中部建设主体完工,通过了省政府义务教育标准化验收,教育基础建设跃上了新台阶。
6.讲学习、转作风、强素质,千方百计做精做细党的建设工程。我们坚持在搞好结合上下功夫,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结合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做精做细党的建设工程。一是以理论提升和思想转型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开办“柳林大讲堂”,聘请国家、省、市知名专家学者讲课,认真实施“榆林大发展、柳林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解放了广大干部的思想,提高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素质能力。二是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高效完成了216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建和改扩建任务,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制定出台了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意见和考核办法,严格进行奖惩兑现,全县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引深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和工程建筑领域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103件,处分违纪党员干部118人,整肃了干部队伍风气,打造了一支求真务实、立说立行、团结奋斗的干部队伍。
二、“十二五”发展基本思路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省委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和市委“五三发展战略”,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大平台上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在五个方面做好先行先试,力争把我县建设成为“吕梁发展模式的骨干县、吕梁发展速度的先进县、吕梁发展形象的代表县”,整体跨入“三晋一流、全国百强”,力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1.在经济转型上先行先试,以山西柳林主焦煤循环开发试验区和王家沟煤矸石综合利用示范园区为载体,以总投资1078亿元的95个“5115”重点工程项目为主抓手,用除规破矩、反弹琵琶的大智慧,能舍善得、敢闯敢冒的真魄力,大刀阔斧、决战决胜的硬手腕打破传统产业趑趄不前、低端产业尾大不掉、特色产业不大不强、现代产业屈指可数的粗放、高耗、低效的“跳棋式发展”窘境,用超前谋划、立足长远的大战略,循环发展、集群推进的大园区,瞄向高端、引领未来的大项目构建带动新兴产业集聚、高端链条延伸、效益农业发展、资源产业转型的集约、低碳、高效、“围棋式布局”,实现从第二产业“一翼突进”向三次产业整体腾飞的经济转型。力争到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8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4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00亿元以上。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科教兴县战略为主导,实施教育跃升工程,以博物馆、影剧院新建工程和县图书馆、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大院、农民书屋修缮工程为重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县体育馆、乡镇及行政村体育活动场地等体育健身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制度强基扩面为核心,实施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工程,以完善的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机构为载体,实施就业富民工程,力争到2024年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普及学前三年教育。5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务工家庭。
2.在城镇转型上先行先试,实施大集镇、大县城战略,推进县域城镇化。根据产业布局、城镇功能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点—轴—带空间布局模式,打造我县“一核二区三中心”的城镇框架体系。到2024年形成以柳林大县城(柳林镇、穆村镇、薛村镇)为核心,以李家湾吕梁市新区、留誉新区为两大新区,以孟门镇、成家庄镇、三交镇为三个片区中心,以一般集镇为依托的县域城镇体系,力争到2024年城镇化率达60%,实现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城镇转型。
3.在生态转型上先行先试,围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和谐县城的目标,实施大生态、大环境战略,推进城乡生态化。全面实施以国家、省市重点造林工程为主体,以28万亩红枣林、东山30万亩核桃林等经济林覆盖工程为支撑,以城乡绿化工程为重点的三级造林绿化工程,形成以荒山绿化为屏障、通道绿化为骨架、经济林为羽翼、村镇绿化为亮点的造林绿化新格局。力争到2024年森林覆盖率达32%,建成省级生态县。按照总量控制、重点治理、落实责任、社会监督的原则,开展对电力、焦化、建材等重点行业工业污染源的全方位治理,实现污染源全面达标。力争到“十二五”末万元GDP能耗降低1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2%和1.5%,综合污染指数控制在1.7以内。以“三项整治”工作为主抓手,大力推进矿区、河道等重点区域治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善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着力培养人民群众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构建一套法德兼治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把柳林打造成生态系统完备、城乡绿化成网、城郊森林环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魅力宜居城市。
4.在观念转型上先行先试,不断强化各级干部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强化在“综改试验区”的大舞台上不等不靠、只争朝夕的机遇意识,使各级干部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进一步适应转型跨越发展的需要。围绕提升干部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学决策、考核评价和民主监督机制,严格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确保党委政府政令畅通,工作作风勤勉踏实,打造一支求真务实、立说立行、团结奋斗的干部队伍。在精神文明上追求卓越,积极培育明礼诚信、文明大气、团结友善、积极进取、敬业奉献的开明型公民,塑造新柳林、新风尚的人文形象。
5.在管理转型上先行先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以社区管理、村民自治为重点,全方位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政府由粗放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向精细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转型,由以物为主、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向以人为本、保障公民基本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转型。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创新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全面安全、本质安全。完善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妥善处理信访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结合,创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宏图铺就靠实干,创业创新又启程。“十一五”的辉煌已渐行渐远,而今迈步,柳林全县上下正以奋发有为的姿态、真抓实干的作风为实现“三晋一流、全国百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