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或几天,说法不一。寒食,顾名恩义,就是不生火做饭,吃冷食。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还得从寒食节的来历说起。传说春秋时代,晋国(今山西省)国君晋献公有五个儿子,他们是:申生、重耳、夷吾、奚齐、卓子。申生是晋献公第一夫人生的,被立为太子。晋献公的后夫人俪姬为了让自己生的儿子美开当太子,阴谋害死了太子申生。为了避免后母骊姬的迫害,公子重耳、夷吾分别逃往国外。晋国贤臣介子推(又叫介之推)等不畏艰难困苦,一直跟随重耳过流亡生活。有一年,重耳在断伙绝粮的流亡生活中生了大病,贫病文加,使他十分困苦。为了给重病体弱的重耳增添营养,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煮成肉汤给重耳吃,使他恢复了健康。晋献公病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而同室操戈,重耳在狄国、齐国、秦国流亡十九年后,在秦国国君穆公的帮助下,兴戎起衅,打败了已当上晋国国君的公子围(重耳的异母兄弟),得立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重耳当上了国君之后,对跟随他流亡过的人都按功封官行赏。可是,唯独把对他有特殊帮助的介子推忘记了。介子推十分伤心,决心不再见重耳。他背着年迈的母亲,到家乡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隐居去了。介子推的手下人知道了代抱不平,在宫门上贴了一张无名帖,上面写着:“有一条龙,奔西逃东;好几条蛇,帮它成功。龙飞上天,蛇钻进洞;剩下一条,流落山中。”晋文公看了恍然大悟,他回想起在流亡国外期间,介子推对自己忠心耿耿,如今做了国君忘记了对他奖赏,心里大力不安。接着,重耳赶紧派人找介子推。不久,差人禀报:介子推已进绵山隐居了。深感惭愧的晋文公亲自带人去绵山寻找,然而介子推却避而不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个大孝子,他根据别人的建议,火烧绵山,留出一条小道,想趁林中起火后,介于推母子定会出山避火的。可是,一连烧了三夭三夜,数十里森林被火烧为焦土,仍未见介子推母子的人影。大火熄灭之后,人们发现他母子双双抱庄一棵大树烧死了。晋文公对此内疚于心,十分惋惜,便下令把介子椎母子葬于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修建子推祠堂。后人又把界休县改为介休县。介子推死的时候,正值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他是火烧死的,晋国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逝世那天不举烟火,进冷食,后来,人们又干脆把它定为“寒食节”。到了唐朝时,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寒食禁火习俗逐渐消失。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民俗专家介绍说,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整整一个月都吃冷食,对身体实在不利,汉代改为3天。
寒食节从晋国开始后,延续了不少年代,中间也有严禁寒食习俗的,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但时间不长,“寒食禁火”之风又在民间自发兴起。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都被当作重大的节日。唐朝时也仍然被作为全国性的隆重节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专家表示,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到了元代,许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习俗。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
赵之珩说,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连同寒食节本身,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慢慢消失了。或者说寒食节成了清明节的一部分。但知道和了解这个节日,有助于人们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和民俗内涵,非常有意义。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清明、寒食节的来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在周代已经流行了,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寒食节就是。古诗云:“未到清明先禁火”,清明以前禁火的习俗,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据传说,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宝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其实,寒食节的风俗至少可以上溯到西周初年。《周礼》一书中已有暮春禁火的记录。
寒食节介子推的传说故事,端午节屈原投江的传说是一样的,表现了炎黄子孙崇敬先人的民族心态。
漫话寒食节
寒食节的具体日期,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现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寒食和清明,本是我国古代的两个节日,大致在公历每年4月5日前后。这两个节日时间相近(中间仅隔一天),习俗相连,故逐渐合二为一,时至今日,很多人只知“清明”而不知“寒食”了。
寒食节的起源说法不一。《周礼》云“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荆楚岁时记》则有 “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的记载。另一种说法是寒食禁火导源于介之推,《邺中记》云:“冬至后一百五日为介之推断火冷食。”这是指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在出亡的十九年中,介之推始终伴随,曾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为重耳充饥。后来重耳复国执政,史称晋文公,据史书记载“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说:“天末绝晋,必将有主,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遂与其母楷隐绵山(在今山西省介休县,又称介山)。晋文公得知后亲往求之,之推避而不见。文公火焚绵山,介之推守志不移,终不下山,母子双双抱木而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这天不举烟火,并把这天定为“寒食节”。
以上说法始于晋宋,此前未见记载。据《周礼·秋官·司煊氏》称:“……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汉代郑玄注:“为季春将出火也。”所谓“火”,指“心宿二”,即行星中的“大火”(火星)。古人迷信,认为春季见于东方的“苍龙七宿”属木,而季春三月黄昏时火星(大火)从东方升起,“惧火之盛,故为之禁火”(《后汉书·周举传》李贤注)。其实,这才是寒食节的真正起因。
《赵书》里有这么一段记载,赵王石勒不准老百姓发怀古之幽情,下令禁止群众过寒食节。这天突然狂风大作,劈雷闪电,暴雨夹带冰雹,一时间平地水深三尺。石勒大惊,只得收回成命,让老百姓象过去一样过寒食节。从这个记载来看,石勒的禁令与狂风暴雨这样的自然现象纯属巧合,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但却反映了狂暴的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民,意在取消这个传统节日,是很不得人心的。
今天,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作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即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脯,磨成面)。
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
而清明节比寒食节还要古老。传说,大禹治水成功之后,人们为了纪念水患已除,遂将春分之后第十五日定为清明节,以示“清平安乐”。
关于清明节扫墓习俗之由来,也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汉元帝为追念前朝将军萧望之,故有“使祭其冢”之举。至隋唐时,清明扫墓祭祀已成习俗。另一说是,清明扫墓习俗始于大禹治水成功之时,当时人们为了悼念治水期间牺牲的英雄烈士,纷纷前往墓地祭扫。
此外,清明节还有踏青、戴柳、射柳、换装、斗鸡、打球、放风筝、荡秋千等习俗。
关于寒食节古诗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寒食节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寒食节古诗1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和子由寒食》
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关于寒食节古诗2寒食帖
苏轼
一曰: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二曰: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关于寒食节古诗31、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2、新坟青嶂叠,寒食白云垂。——齐己《哭郑谷郎中》
3、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4、甲戌清明鬓未翁,邦君过我小园中。——方回《追怀甲戌清明宇文信仲知郡大卿同尤张二倅过》
5、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赵鼎《寒食》
6、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东栏梨花》
7、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8、酒行寒食清明际,人在蓬壼阆苑间。——秦观《次韵王仲至侍郎》
9、别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韩翃《送冷朝阳还上元》
10、常年寒食在京华,今岁清明在海涯。——徐铉《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
11、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欧阳修《渔家傲·三月清明天婉娩》
12、欲过清明烟雨细。小槛临窗,点点残花坠。——欧阳修《蝶恋花·欲过清明烟雨细》
13、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朱孟德《西夏寒食遣兴》
14、江烟白,江波碧,柳户清明,燕帘寒食。——史达祖《钗头凤·寒食饮绿亭》
15、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寒食》
16、万物鲜华雨乍晴,春寒寂历近清明。——温庭筠《寒食前有怀》
17、江树春云野水,梨花暮雨寒食。——张可久《满庭芳·感兴简王公》
18、寒食孤村外,春山远寺钟。——宋登春《寒食西郊望八岭山作》
19、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张籍《喜王起侍郎放牒》
20、踏青寒食追游骑,赐火清明忝侍臣。——欧阳修《和较艺将毕》
21、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22、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3、烟火谁开寒食禁,簪裾那复丽人行。——唐彦谦《毗陵道中》
24、一年谁似清明节,忍向天涯除破休。——赵蕃《舟中清明》
25、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26、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关于寒食节古诗41、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正是落花寒食夜,夜深无伴倚南楼。——韩偓《寒食夜》
3、寒食清明等闲过,日长翻覆压书眠。——洪咨夔《清明二绝·梨花匼匝不见叶》
4、清明雨足麦欣欣,旋敕奴婢修破囷。——苏辙《春无雷》
5、处处逢花,家家插柳。政寒食、清明时候。——戴复古《锦帐春·处处逢花》
6、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7、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8、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9、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0、关中寒食雨,湖上暑衣天。——李频《送狄明府赴九江》
11、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12、笑看家人竞时节,争持新火照清明。——张耒《清明卧病有感二首·支离卧病逢佳节》
13、清明时候雨初足,白花满山明似玉。——喻良能《三月六日清明节道中》
14、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15、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沈佺期《寒食》
16、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17、衣裳著时寒食下,还把玉鞭鞭白马。——张籍《舞曲歌辞·白纻歌》
18、洛阳寒食苦多风,扫荡春华一半空。——吴融《途中阻风》
19、睡红醉缬。还是催、寒食看花时节。——吴文英《浪淘沙慢·夷则商赋李尚书山园》
20、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1、寒食清明数日间,青青杨柳与谁攀。——方岳《山行·寒食清明数日间》
22、白筼衣鲜紫骝马,清明酌酒梨花下。——贝琼《己酉清明》
23、梨花村落清明后,梅子园林五月前。——李流谦《贻长松寺慈禅师》
24、清和时节如寒食,昨日街头人卖饧。——胡仲弓《卧听》
25、犹忆年时寒食祭,天家一骑捧香来。——林景熙《梦中作·珠凫玉雁又成埃》
26、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关于寒食节古诗51、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3、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4、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杨万里《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5、两见梨花归不得,每逢寒食一潸然。——赵嘏《东望》
6、坐想兰亭通曲水,行闻上已接清明。——贺铸《呈李之仪》
7、海雪楼前雪一株,岁岁清明醉花底。——杨基《湘阴庙梨花(有序)》
8、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9、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
10、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1、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12、寒食尚赊花水近,妻孥煎去到天明。——梅尧臣《依韵和戏题》
13、上元灯火胡尘里,寒食田园野草生。——晁说之《夜风雨声甚恶》
14、怕清明几度伤怀,关节得荼老且慢开,春已听榆钱断买。——张可久《沉醉东风·琼花蝶粉霜》
15、卧对一枝愁病酒,清明今日雨兼风。——高启《对梨花》
16、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17、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8、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19、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20、下里又寒食,寒居犹去年。——赵蕃《又呈庆伯》
21、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其二)》
22、景物偏堪,车马游人览,赏清明三月三。——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23、雨洗清明万象鲜,满城车马簇红筵。——皮日休《登第后寒食杏园有宴,因寄录事宋垂文同年》
24、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25、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26、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关于寒食节古诗61、去年寒食杏花新,扶杖犹同过北邻。——程嘉燧《清明拜张二丈墓(同子柔作)》
2、愁见清明后,纷纷盖地红。——李建勋《金谷园落花》
3、年老逢春雨乍晴,雨晴况复近清明。——邵雍《年老逢春十三首·年老逢春雨乍晴》
4、桃花无限思,留客看清明。——止庵法师《题桃花小禽图》
5、濛濛烟雨网春晖,南陌清明二月时。——李弥逊《春雨》
6、山园近寒食,春事总芳菲。——喻良能《遣兴·山园近寒食》
7、春光何止二分空,寒食都无数日中。——陆游《山园杂咏·春光何止二分空》
8、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9、寒食杏花江店雨,春衣柳絮驿程埃。——高启《送贾文学以郡荐赴礼部试毕归吴》
10、年逾弱冠即为老,节过清明却似秋。——韩偓《惜春》
11、试上吴门看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柳公权《阊门即事》
12、东风卷尽辛夷雪,逆旅清明节。——赵长卿《虞美人·春寒》
13、乱山深处过清明。不见彩绳花板、细腰轻。——苏轼《南歌子·和前韵》
14、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欧阳修《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
15、冬至寒食一百五,中有一转平实语。——释普宁《偈颂四十一首·冬至寒食一百五》
16、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17、早晚到家春欲尽,今年寒食月初圆。——窦巩《南阳道中作》
18、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9、花已清明近,茶将谷雨前。——黄彦平《田家春日二首·迟日芳众草》
20、欲及清明火,能销醉客酲。——李德裕《忆茗芽》
21、今朝天气清明好,江上乱花无数开。——杨维桢《漫兴七首》
22、谁家此墓临古道,寒食无人来祭扫。——全室宗泐《墓上花》
23、清明陌上香车路,认得萧郎不敢言。——屠隆《长条曲为友人赋二首·流水飞霞旧日恩》
24、烟火临寒食,笙歌达曙钟。——孟浩然《李少府与杨九再来》
25、清明天气晴更佳,山林川谷多莺花。——仇远《寒食游陈园》
26、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关于寒食节古诗71、寒食数日间,春事求诸野。——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春雪翳重霄》
2、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5、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6、慵试春衫,不禁宿酒,天涯寒食。——张元干《柳梢青·清山浮碧》
7、荼蘼芍药几何日,寒食清明又一春。——方岳《上冢·一杯麦饭洒悲辛》
8、寒食清明等闲过,日长翻覆压书眠。——洪咨夔《清明二绝·梨花匼匝不见叶》
9、怎如柳絮帘栊,梨花庭院,好天气清明时候。——高明《戏文·蔡伯喈琵琶记》
10、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11、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12、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3、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4、寒食纸钱树,旧游莎草畦。——陈著《到白水有感》
15、好天良夜三通角,寒食清明一掷梭。——唐时升《和沈石田先生咏落花二首·绝代佳人奈老何》
16、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17、过清明,还谷雨。杨柳丝丝,化作愁千缕。——宁调元《苏幕遮·过清明》
18、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19、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0、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1、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22、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辛弃疾《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
23、寒食今朝是,颠风半夜来。——项安世《风雨望武昌岸》
24、桃杏枝头春才半,寒食清明又是。——吴潜《贺新郎·笑口开能几》
25、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曹雪芹《金陵十二钗正册——贾探春》
26、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