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讴歌法庭的文章--走近**人民法庭
走近**,走近**人民法庭
如果你没有看过骄傲的雄鹰在七彩的霞光中翱翔,你就无法想像他是怎样象一片吉祥的云朵飘过巍巍的大兴安岭;如果你没有见过蜿蜒的达兰鄂罗木河在曲折的河床中流淌,你就无法想像她是怎样象一条洁白的哈达缠绕着蓝色的蒙古高原;如果你没有亲历烟波浩渺的呼伦湖
那动人的眼波,你就无法想像她是怎样象一颗天然的珍珠镶嵌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如果你没有注视过涌动的羊群在绿海中倘佯,你就无法想像它们是怎样象万点繁星撒落在这人间天堂……如果你没有,请走近**――
如果你没有被炙热的乌金灼烫,你就无法体会他们的热情;如果你没有被委屈折伤,你就无法感受他们的温暖;如果你没有走进他们的世界,你就不会领会他们执著的追求……如果你没有,那么,请走近他们――**人民法庭。
厚重的历史给了他们创业的精神
**区是隶属于满洲里市的县级区,**人民法庭是满洲里市人民法院唯一的派出法庭。
**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早在三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一万四千万年前人类祖先的一支――“**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过着渔猎生活。在人类发展、进步的长河中,**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一代代**人奋发图强、急流勇进,把**建设成今天拥有14万人口、GDP将近6个亿的重化工业区。
**人民法庭秉承着这种精神,从1990年满洲里市人民法院将原有的三个法庭整合为**人民法庭以来,**人民法庭至今只有22名干警,辖区面积672平方公里,管辖着两个区、六个办事处、一个镇、一个牧场、一个嘎查的民商事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平均年受理案件超过1100件,占满洲里市人民法院总受案数的60%,担子重,他们就在重担下前行,一个个困难被他们踩在脚下,取得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年平均结案率达到95%以上,默默的耕耘收获的是累累硕果。
血浓于水的感情给了他们惜民的爱心
**的地上是绿色的草原,地下是百米煤田,**的发展是与煤炭工业紧密相连的。
在改革开放、企业转制的过程中,**的煤炭工业一度陷入困境,下岗的人多了,随之而来的是民事纠纷案件猛增,看到一副副焦灼的面孔,一束束迷惘的眼神,作为同样是煤矿子弟的**人民法庭的法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担当起调解员,用热心、诚心、关心、爱心温暖着当事人的心,为下岗的谋出路、为无以维系生活的捐钱物、为病弱的搞扶助,心与当事人系在一起,劳累留给他们自己,当与儿女关系紧张的老汉临终“对不起法官”的感言回响在耳边、当下岗职工恢复自信的笑容浮现在眼前、当柔弱的妇人怀抱孩子投来企盼的目光,他们觉得这是一生最幸福的时刻。
为了“不忘本”他们来到百米井下与矿工交流,矿工用热烈的掌声给予深切的回应,这每每都会让他们热血沸腾,这是血与肉的互动,是血与肉的相连。
自省改革给了他们发展的动力
**是北疆的边陲,但是春风不会落下任何一个角落,尤其不会落下追风的人。
业务跟不上了怎么办?――他们建多媒体教室,全部审判人员接受远程培训,逐步强化法律专业体系,形成严谨的法律逻辑。
综合能力有差距怎么办?――学习,调整学习结构,培养学习习惯,学习成为他们自觉的需求。
群众提出了意见怎么办?――换位思考,及时疏导,先从自身找原因,让民意成为正身的镜子。
作风问题怎么解决?――他们制定司法礼仪规则,惩戒与引导相结合,行为的约束变成有形。
……
自省是自觉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改革就是强心剂。
广取经验,因地制宜,开展观摩庭审,进行民事审判改革,形成民事案件审理规范,提高当庭宣判率。
面对执行困境,清理执行旧案,集中突破执行,建立执行网络,制定执行规范,提高有效执行率。
制定审判流程管理规则,从立案、调解、审判、到执行的各个程序,设定环环相扣的操作规则,责权分明,成为工作的主线。
实行案件繁简分流、审调分离,提高审判效率,调解率达到73%,简易程序适用率超过90%。
……
创新给了他们蓬勃的生机
优秀的企业把优质的产品当做自己的生命,**人民法庭把办精品案件当做自己的审判管理的追求。
审判经验告诉他们,往往一些案件出现的问题,都是细节问题,因此,他们将管理学中细节管理理论在审判管理中尝试使用,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理念,“99个优秀的工作环节加上1个关键的细节失误,其结果为0”。**人民法庭充分强调程序细节,充分审查证据细节,审判流程就象一条生产线,在百分之百的细节关注中,打造出优秀的、精品案件。这种理念正为**人民法庭的事业带来新的气象,**人民法庭的案件发回重审、改判率不足1%。
他们的目标是让百分号上的“1”,不断趋向于“0”……
他们在撰写自己心目中的“至高荣誉”
**有许多历史遗迹,“**人”遗址、鲜
卑人墓群、猛犸象化石……,这些记录着**辉煌的过往时代。
**人民法庭获得过例如“内蒙古自治区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先进单位”、“集体二等功”、“集体三等功”、“呼伦贝尔市政法标兵单位”等超过一百多项的集体和个人荣誉,面对这些,他们始终是清醒的,“荣誉就象鲜卑人的墓志铭,记录的是历史的辉煌”,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荣誉就会成为自己的碑铭,他们的至高“荣誉”是――永远跟着时代发展的脚步,走在公正执法的前列!
这里的风景会让你愉悦,这里的人更会让你动情,人在风景中,风景更有灵性,人才是最绚丽的风景。
《讴歌法庭的文章--走近**人民法庭》来源于feisuxs,欢迎阅读讴歌法庭的文章--走近**人民法庭。
小法庭做出大文章
---潜江市人民法院泽口法庭创建“学习型法庭”纪实
(通讯员吴 涛)在江汉平原中部,汉水河畔,一个仅有4名法官的小法庭,他们积极服务地方经济,为辖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便民法庭”。她,就是湖北省潜江市人民法院泽口法庭
来到泽口法庭,摆在面前的是一串令人欣喜的荣誉和数据:2024年以来,连年被评为院先进单位,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集体三等功,2024年被省政法委评为廉政建设先进单位,1人被评为全市十佳政法干警,1人荣立个人三等功;案件合格率100%,90%以上的案件通过调解结案;去年以来,该庭调研宣传成果全院第一,审判绩效考核全院第一,案件质量零通报,涉诉上访案件为零,干警零违纪。
泽口法庭庭长蒲清慧告诉记者,该庭是汉江中院郭卫华院长的联系点,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该庭按照郭卫华院长的要求,紧抓法官素质提升的“牛鼻子”,积极开展“学习型法庭”建设结出的硕果。
充满书香的小法庭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持之以恒读书,精益求精审判”、“不会思考的法官,就像没有钟摆的时钟”……走进泽口法庭,漫步法庭办公楼,走廊、楼道里悬挂的学习格言引人注目,或是名人警句,或是干警原创,配以精美的插图,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个小小的法庭,为什么要狠抓法官学习?蒲清慧庭长说起一 件往事。
2024年6月的一天,一对年轻的夫妻争吵着走进法庭,丈夫要求起诉离婚,妻子虽然历数着丈夫的种种不是,但不同意离婚。经了解,夫妻俩人已经结婚十年,近年来家庭经济条件好了,但矛盾却越来越深,妻子责怪丈夫有钱后不顾家,丈夫埋怨妻子不体贴关心。刚到法庭工作的蒲清慧希望通过调解使夫妻和好,尽管道理和法律规定讲了不少,但夫妻二人的态度仍然坚决,正当蒲清慧感觉无奈时,突然想起前天看过的文章《贫穷夫妻亦恩爱》,便对夫妻二人讲起了文章里的主人公和他们的故事。本来情绪激动的俩口子静静地听完故事,沉默了半天,丈夫看了一眼妻子,小声对法官说:“我们还是回家商量一下再来”……这对夫妻再也没有走进法庭。
这件事给了蒲清慧很大启发,身为一名法官,不仅要精通法律知识,更要涉猎广泛的知识。司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是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的过程,如果法官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地学习,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承担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的使命。
正在此时,汉江中院倡导在汉江两级法院开展“大读书”活动,给迫切需要更新知识和思想理念的基层法庭法官送来了精神食粮。泽口法庭在潜江法院率先建立了“五个一”学习制度,提出创建“学习型法庭”的目标。
每天学习一小时。无论每天工作多忙,全庭法官必须抽出一小时时间自学,学习内容为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院里的规章制度、党报党刊、推荐阅读的书籍等。
每周一次“新法律、新政策、新知识”学习。每周五下午按时召集全庭法官集中学习,分别由每名法官轮流授课,重点学习关于近期颁布的新的重要法律法规、党和各级政府的新政策、新的科技、信 息化、生活等方面的知识等。
每月读1本书。每名法官每月自觉利用业余时间阅读2本好书,书籍的内容可以是法律、文学、励志、修身、健康、廉洁等各个方面,每本书阅读后撰写读书心得或读书笔记一篇。
每季度一次廉政教育课。每季度邀请院纪检监察部门同志或其他领导讲一次廉政教育课,或观看廉政纪录片,交流廉政心得体会。
每年撰写一篇调研文章。每名法官结合学习心得和审判实践,每年撰写一篇高质量的理论调研论文,要求结合实际,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在泽口法庭,读书学习蔚然成风,法官的工作和生活是忙碌而充实的,八小时内忙审判,八小时外抓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在泽口法庭,不仅有随处可见的学习文化走廊,还有简朴而不失雅致的阅览室,除各类法律书籍外,《中国审判》、《法庭内外》以及中院印发的《汉江调研》、《院长荐文(书)》等刊物陈列有序,法官办公室里,除了堆积的案卷,案头醒目摆放着各类书籍,读书笔记本则记录着法官读书的点滴感悟……
“通过阅读’大读书’活动推荐的文章和书籍,拓宽了我们基层法庭的工作思路”。蒲清慧庭长介绍,郭卫华院长推荐的《“东方经验”浸润着这里的祥和》一文中甘肃省镇原县法院 “深、稳、准、快、活”五字调解法给法庭的调解工作很多启发,《人民法官要有“平民意识”》一文则使每名法官意识到,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法官不能高高在上,而应俯下身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最基层去,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要,才能真实实现司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这200元钱是对你们孩子遭受不幸的慰问,也是法官的一点心意。最关键的是希望你们回去后要好好生活。”8月2日,经过泽 口法庭法官耐心劝解,一对因残疾儿子抚养发生矛盾起诉离婚的夫妻重归于好,看到当事人生活困难,法官吴欣宫自掏腰包给予慰问……这样的故事在泽口法庭还有很多。读书学习促进了法官司法理念的转变,一大批案件通过法官诉前和诉中的耐心工作,得以调解或撤诉结案,大量社会矛盾得以化解。
泽口法庭认真抓法官读书学习,创建“学习型法庭”获得了上级和领导的好评。2024年,泽口法庭被评为潜江法院“读书先进小组”,庭长蒲清慧被汉江中院评为“读书之星”。2024年11月,汉江中院郭卫华院长再次来到泽口法庭,充分肯定了该庭创建“学习型法庭”取得的成绩。
便民利民的服务站
曾经见过很多制作精美的贺卡、书签,在泽口法庭,有一种样式朴素但特殊的卡片---《便民联系卡》,正面庄严肃穆的国徽下,醒目地印制着法庭的办公电话和全庭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背面是《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约法三章》。
蒲清慧庭长讲起便民服务卡的一个小故事。去年5月的一天,快到下班时间,竹根滩镇一位70多岁老婆婆李月娥打来电话,因几个儿子互相推脱不肯赡养,自己身体不好,行动不便,便按泽口法庭便民联系卡上的联系方式打来电话,希望法庭帮忙做做工作。放下电话,蒲清慧和庭党支部书记戴新安来到老人家。找来老人的几个儿子和媳妇,在村干部的配合下,通过一番情与法的教育,老人的儿子承认了自己的过错,保证一定尽心尽责赡养好老人。
这张样式普通的名片式联系卡,是泽口法庭在开展“学习型法庭”创建活动中推出的一项便民举措。通过一张便民联系卡,让群众能够及时反映自己的诉求,当事人能够随时查询案件情况、预约 来访时间,少跑冤枉路,将法院司法为民的工作主题落到了实处,解决了当事人反映的人难找、事难办的问题,架起了法庭和群众的连心桥,贴近了法庭与辖区群众的感情。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泽口法庭发放便民联系卡5000余张,接待群众电话咨询342人次,现场解决纠纷58起。
在泽口法庭一楼大厅,法制宣传专栏《告农民朋友书》、《敬告当事人书》、《诉讼风险提示》、《农民朋友打官司应避免的误区》等引人注目。为了使当事人走进法庭大厅后,就能了解法律对各种纠纷的具体规定和可能存在的诉讼风险,泽口法庭将与诉讼相关的知识设计成“诉讼须知”展版,将接待大厅变成宣传法律法规,引导当事人正确诉讼的宣传阵地,让当事人能够明明白白打官司。
为了解决群众诉讼难的问题,泽口法庭法官变坐堂问案为巡回办案,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家小院,让群众足不出户,纠纷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解决。在竹根滩镇某村审理一起相邻关系纠纷案时,近百名农民群众赶来旁听,村民纷纷表示,通过旁听案件不仅感受到法律的庄严,更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
能动司法,延伸便民服务触角。泽口法庭将辖区各村和重点企业分片划给每名法官包干,要求除正常开庭和办公外,法官要定期到所联系村和企业上门走访服务,接受群众和企业的咨询,现场调解或解决纠纷。
为使有理没钱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针对部分农村当事人经济较为困难的情况,泽口法庭坚持人性化司法,设立便民诉讼“绿色通道”。通过广泛宣传,让符合条件的群众熟知申请缓、减、免交诉讼费的相关条件和程序,懂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去年以来,共为13起案件中追索赡养费、抚养费等经济上确有困难 的当事人,以及农民工、下岗职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诉讼群体减免缓交诉讼费6万余元,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体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
在企业、在村庄,说起泽口法庭,不少群众都会讲起法庭和法官便民利民的故事,亲切地将法庭和法官称呼为“便民法庭”和“爱民法官”。
定纷止争的稳压器
泽口法庭辖潜江市开发区和竹根滩镇,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10万余人,辖区内有100余家大小企业,村企混居,经济纠纷较多、社会矛盾突出。在泽口法庭,有一幅《泽口法庭民调组织网络图》,该图清晰地展示了以泽口法庭为中心,横联辖区各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辐射40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的调解网络,及各村的地理位置和义务调解员的联系方式。
结合学习型法庭的创建,泽口法庭认真学习兄弟单位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在辖区内编织了一道“三联一聘”解决纠纷网络:联系当地党委和政法委,联系当地综治办和派出所,联系司法所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村委会和居委会聘请一名诉讼调解员,并将全庭法官分片到村,形成纠纷联动,调解互动的多元化纠纷调解网络。
“感谢法庭解决了困扰我们的大难题!”今年6月24日,开发区某村负责人来到法庭,当面向法官道谢。涉及该村委会的一起特殊寄存物损毁案经过泽口法庭调解结案,一百余起即将激化的矛盾同时得到化解。
由于管理不善,村委会骨灰堂保存的村民骨灰被精神病人闯入毁损,事发后,一百多户家属共同推选了5名代表与村委会多次协 商赔偿事宜,村委会以骨灰堂未收取任何费用是义务保管为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协商无果后,刘小菊向泽口法庭起诉,要求村委会赔偿因骨灰盒及遗像丢失的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失。其他受损家属也准备相继起诉。
泽口法庭法官意识到,骨灰和遗像承载着亲人对逝者的精神寄托,刘小菊一案虽小,但社会影响大,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引发群体诉讼和集体上访。通过庭务会讨论,决定通过“大调解”的方式来处理此案。承办法官迅速联系了协调和处理该案的综治办、司法所负责人及村人民调解员,了解事发后的详细情况,并与他们共同商讨对策,确定调解的切入点和方案。法庭法官先后18次前往事发村,与村委会干部通过集体座谈和个别交换意见的形式宣讲相关法律规定,并6次邀请开发区领导和综治办负责人一起给村委会干部做思想工作,要求他们站在治安维稳的高度,按照法律规定对受损家属进行赔偿。法官们一次次耐心细致的法律宣讲和不厌其烦的劝说,使村委会负责人最终同意承担赔偿责任,并与刘小菊达成了由村委会补偿经济损失1000元的协议,同时,表示将迅速通知其他受损家属按同一标准领取补偿款。
看到原告刘小菊与被告村委会达成协议后脸上露出的笑容,法官们感到十分欣慰。这是泽口法庭构建大调解格局,倾力化解社会矛盾的一个缩影。
2024年以来,泽口法庭在审判工作中牢固树立“调解优先”的理念,努力实现案结事了、群众满意的目标,受到辖区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好评。今年以来,该庭共受理各类案件 300余件,结案280件,案件合格率为100%,调撤率为90%,所结案件无一涉诉上访;通过司法确认程序依法确认人民调解和其他调解组织主持调解达成 的调解协议200余件,不仅缓解了审判压力,减轻了当事人诉累,而且有力地促进了辖区的和谐稳定。
讴歌生命
合阳县城关小学四年级四班
许钰坤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并不是永恒的,所以,我们只能抓住生命的每一个瞬间,活得潇洒一些,幸福一些,美丽一些,要让我们的生命精彩起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我们可以在平凡的一生中做出不平凡的事,生活可以平凡,但我们的思想不能平凡。
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懂得生命的真谛、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是幸福的,并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所以,要感谢生命,感谢人生,感谢生活。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人用自己平凡的一生给社会传递着一种正能量,他们不为利诱,不为权躬,只为了留给社会,留给可爱的亲人们一分方便、一分正直、一分信念,比如焦裕录,比如雷锋,比如、、、、、、苏联小说家契科夫曾写过一篇短篇小说《打赌》,是写-位法律学家与一位企业家打赌之后发生的很多事情,文章细腻的描述了两人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成长和变化过程,最后互相被对方感动,留给读者的是深深的思考和自省。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有很多朋友、亲人、对手、甚至仇人,也许我们想的更多的是怎么去战胜对手,怎么去打倒仇人,却不会用我们的爱心,我们的真诚去感化别人,我们拿起了所有的武器,却忽略了最有力的武器——爱心。
哪里有生命,哪里便有希望。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应该为生命的本身而欢喜,对我们而言,生命并非短暂的蜡烛,它是一种光辉的火炬,此刻为我们所拥有。在交给未来的后代之前,我们要使它尽量烧得光亮。
路遥先生为了写好一部《平凡的世界》,放弃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只身在陕北农村生活了近四年时间,吃尽了各种苦,甚至最后以自己的生命为这部小说画上了一个圆圆的句号,而凝聚了路遥先生所有心血的这部小说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所珍爱,究其原因,因为在小说中,从头至尾,给人们传递的不但是主人公的坚强,更主要的是所有的人,都是那么可爱,那么善良,那怕是反面人物,留给观众的也是一份感动。
生命是平凡的,生命也是不凡的,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也是坚强的,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得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但当百年之后,后人再忆起我们时,希望那种回忆当中充满了真、善、美。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教
案
一、导入: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只要我们生活在世间,或者说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离不开亲情。可以说,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浸泡在博大无比的亲情中,世间的每一个人都在为亲情吟唱着一曲曲沁人心脾的歌;世间的每一个人无不对亲情在意,世间的每一个人无不渴望天空般高远大海般深邃的亲情。
几乎每位成功作家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抒写亲情,讴歌亲情的文章。但遗憾的是,也许因为亲情离我们太近,似乎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方面的文章反而多写得平淡单薄,难出美文。
我们应尝试着改变对亲情熟视无睹的习惯,培养自己对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的捕捉与感受能力。自觉地去体察生活,丰富人生,培育情感,为写作文打下思情的基础。
二、学生谈谈自己对亲情的理解(最好用排比句或比喻句)
亲情能滋润人的心田,使生命之洲洒满阳光,充满生机,永远不会沙化。亲情能使人懂得怎样善待生命,仁爱一生;而没有亲人之爱的生命是荒凉的,是没有色彩的;没有亲情的呵护,人生就多了一份孤独和寂寞。
亲情,有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则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
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她的本质是关爱,是母爱、父爱、手足之情、血脉之亲、长者对幼者的疼爱……
亲情,它是风雨中的一把伞,它是冰天雪地的一堆篝火,它是荆棘荒途上的一朵玫瑰。它是一种力量,能够给予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能够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生活是不能没有亲情的,而生活里就时时有亲情在温暖着我们。
三、化叙述为描写的片段训练
使文章内容充实就要善于化叙述为描写。
练习一:明天就要开学了,妈妈仔细地帮我打点行装。她把我该带的东西都准备齐全,又再三嘱咐我到学校后要听老师的话,该吃什么就吃什么,别舍不得花钱,还说,有空她会去看我。
第一段文字是想表现母亲对自己的关心。但是由于用了平淡的叙述手法,给人的感觉就像白开水一样,没有什么味道,这是最主要的缺点,也是写作能力的增长点。
示例:明天就要开学了。吃完了晚饭,妈妈开始为我打点行李。爸爸在一旁抽着烟,我在一旁看着妈妈为我忙活,妈妈把我的衣服一件件整齐地叠好,仔细地抚平每一道褶皱,一会儿,又侧着头想什么。
“儿子是我自个儿的?快帮我想想,看还缺啥不?”妈妈冲着爸爸嚷。爸爸没动窝,“我哪知道还缺啥,你好好看看,穿的,用的,从头到脚齐了没?”
“对了,床单枕巾差点儿忘了。” 妈妈一边系包袱,一边对我说:“孩子,到了学校可不比在家,在那要听老师的话。想吃啥就买点啥,别舍不得花钱,钱咱有。想家了,给家来个信,我和你爸去看你。”妈妈停了停,我看到妈妈的眼圈红了。
说明:我们很容易看到,这么一改,比以前生动得多了,把“妈妈”对“我”的关切、挂念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来,“妈妈”不再是一个平淡的概念,而是有血有肉的细腻感情的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了。作者无需说“妈妈非常爱我!”,读者自然而然地就能感受到这种深沉的母爱,与作者形成感情上的共鸣。
练习二:高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
示例一:高一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笑脸,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这个同学通过自己的心里感受来写对家的思念。
示例二:高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说明: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心理,妈妈的语言动作,细致地写出了自己对妈妈的思念,以及妈妈对自己的爱。
练习三:这次月考,我考了550分,我太高兴了。我一路小跑奔回家,把这个喜讯告诉妈妈„„
示例一:这次月考,我考了550分,我太高兴了。上午几节课,我都在兴奋中度过,什么也听不下去,就是忍不住想笑,嘿!这下清华、北大全都小KISS了。我一路小跑奔回家,把这个喜讯告诉妈妈„„
示例二:这次月考,我考了550分,我太高兴了。放学了,我奔出教室,赶快回家,一路上,行人都在对我笑,虽然是春寒料峭,可风吹在脸上一点也不冷,路边的杨柳枝头已冒出嫩嫩的青芽,从几家商店的音响里也传出优美的乐曲,似乎在为我一路伴奏,“妈妈,妈妈,我考了550„„”我心里抑制不住地喊着„„ 加上了心理描写,景物描写,一下子就生动多了,“我”的喜悦溢于言表。
练习四:小时候,父亲对我很严厉,放学回家,他从不让我跟小朋友一块儿玩,而是逼着我写作业„„
示例一:小时候,父亲对我很严厉,放学回家,我正打算和小朋友出去玩,父亲见了,就用他那宽阔的身躯堵在门口,他竖起浓黑的眉毛,把脸板得像乌青的铁,大手用力一挥,“回去,做作业!”声音响如洪钟,字字掷地有声,震得我耳朵“嗡嗡”直响,我只得乖乖地回家做作业„„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父亲就写“活”,生动了,内容充实了。示例二:小时候,父亲对我很严厉,放学回家,我刚跨进大门,父亲就喊道:“作业!拿来!”,等我战战兢兢地候他看完作业,他又赶快把我赶进房间,摆好桌子、凳子,让我继续坐下写他要求的作业,他自己则也搬张凳子拿张报纸,远远地坐在房间门口,心不在焉地看,眼睛一会儿转我作业本上,一会儿转到报纸上。窗外,小朋友们欢笑着走过,我心乱如麻,回头看看父亲,他正严厉地看着我,什么也不说,我只好低下头,专心写起作业来。
通过肖像描写,细节描写,严父的形象凸现。
描写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就是因为描写特别细腻,能抓住人或物的具体特征,把人或物最感人的特征表现出来,从而感动读者。
四、范文赏析例文赏析
母亲默默地
二十年前父亲家很穷,只好娶了邻村的一个哑女为妻,这个哑女后来便成了我的母亲。小的时候,同村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时,只要一见到我,便一哄而散,还丢下了一句“他妈是哑巴,咱不跟他玩”。每当这时我只有哭着跑回家,将满肚子委屈全撒向无辜的母亲。她总是听完我的哭诉后默默地走开。
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埋怨老天对我的不公,也渐渐对我的哑母产生了一种厌恶。调皮大概是所有顽童的天性吧。孤独的我唯一的爱好,便是“筑长城”:排满一长串的砖头,然后一推,便顺次倒下去,只有听见那“轰轰”的砖声时,我才能得到短暂的欢乐。有一次,我将邻居家的新砖砸断了好几块,邻居怒气冲冲地揪起我的耳朵将我拎到了母亲的面前。她见到我在邻居手下被揪得通红的耳朵,顿时,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下掉,并用流满泪水的双眼乞求邻居放开我。邻居却不为所动,用他公鸭般的嗓子训斥着母亲:“不会说话,当然不会教导孩子。”只见母亲在他的训斥下,变得更加手足无措,最后“扑通”一下跪在地上。邻居见这架式,只好放开我,讪讪地离去了。当时我只觉得母亲的软弱对我是一种耻辱。
为了证明我这哑巴的儿子也能有出息,我一直发奋地读书。当我收到县重点中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的举动让我惊异:一直很沉默的她,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横颠竖倒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每看到一个村里人就拿出它兴奋地“嗷嗷”直叫,还手舞足蹈。我想她真的挺高兴,也许她只是证明她哑巴的儿子不比别人差,她儿子的成功弥补了她的缺撼。看到她那副手舞足蹈的样子,我第一次觉得母亲其实也挺可爱的。在县中念书挺不容易,为了不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造成负担,我很少回家,只有父亲偶尔送些鸡蛋和自家的咸菜给我加加菜。
那是一个数九天气的夜晚,上完晚自习往宿舍去,却发现路边蜷着一个人。本来倒没注意,但当眼光触及那双破棉鞋时,我定住了脚步,是母亲!她抬起头抖了抖身上的雪,用笨重的步伐走到我身边,冻得伸不直的指头还死死扣住一个包。我打开包一看,一双新棉鞋和一些鸡蛋。我用手一摸,鸡蛋上还留有余温。她开心地拿出一个鸡蛋,剥开送到我的嘴边,看着她请求的目光,我含着泪咬下了一口,当知道她在雪地里等了我近两个小时后,我心疼地怒斥她:“为什么不到班级里来找我?”她委屈地低下头,用手语告诉我:“我不想让人知道你母亲是哑巴,他们会笑话你”这时我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一把搂住了现在只及我肩高的母亲,她的表情更让我惭愧,她先是惊恐,后又转为高兴,最后试探性地搂住我。
世界上母爱方式何止千万种,但我独爱母亲对我的爱,因为它是默默地……
赏析:
孩子的委屈与母亲默默地承受,开篇就交代出哑母的伟大。“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下掉”“用流满泪水的双眼乞求邻居”,如此的细节描写将母亲那种深沉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母亲那一跪,跪出了母爱的伟大,母爱的神圣,然而换来的仍是儿子的不解。年少的孩子又怎能理解母爱的深沉?
母亲的高兴,作者是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的,“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横颠竖倒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每看到一个村里人就拿出它兴奋地“嗷嗷”直叫,还手舞足蹈。”如此平实的细节描写,蕴含的深情却是感人至深的。
结尾回扣话题,默默的爱终于毫来了儿子浓浓的情。含蓄的结尾,引人深思,令人回味。
作者把母亲对我默默的爱通过细节描写,细腻地刻画出来,真水无香,真爱无言。更何况母亲是一位哑巴,她的爱只是默默的感染着“我”。从小的时候受人取笑,将“满肚子的委屈全撒向无辜的母亲”,从做了错事,在邻人恶毒的“不会说话,当然不会教导孩子”面前,母亲“软弱”地一跪,到“我”考上了重点时,母亲兴奋得“嗷嗷”直叫,到雪中默默等候两小时,用全身心的爱偎着尚有余温的鸡蛋,宁肯冻着,也不愿让别人歧视自己的孩子时的复杂心情,默默的母爱,浓浓的母爱,融化得又何止像“我”一样一个普通的儿子。文章没有过多的溢美之词,只是通过一个个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像春雨潜入般将一份爱淌入每位读者心中,给人以爱的启发和教育,确实难能可贵。
给妈妈的一封信
妈妈:
我已经17岁了,但今天是第一次在写下“妈妈”这两个字时,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汹涌的潮水一次次的冲击着我记忆的沙滩,带来一枚枚或远或近的贝壳。我捡了起来,放在耳边,想听那大海的声音,泪,却止不住的在眼里打滚——我听到的全是您一遍遍的呼唤,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母爱是我走出家门,踏上求学之路的时候。
(用书信的形式方便感情的抒发。文章开头用“潮水”比喻心潮起伏的情景,用“贝壳”比喻如烟的往事,形象地表述出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和感谢之情。)
临行时,隔着车窗,我听不到您的叮咛,但能读得懂你的眼神。你在向我挥手的刹那,就潸然泪下了。我还来不及弄懂为什么,泪也成串地洒落在衣袖上。你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是母爱的诠释吗?“儿行千里母担忧”,就算我只离开你一步,你也会在多少个梦中惊醒,惦记不在身边的我!
回家对于我来说是学习之外最大最快乐的一件事。去年暑假回家时,已是夜里12点多,街上行人稀落。同行的几位同学都饿了,大家决定先去吃饭,否则回到家还要麻烦父母。可不知为什么,大家都没什么胃口,才坐下10来分钟就坐不住了,都说,走,回家去!
(用具体的细节表现对家的思念,对母亲的思念。)
远远的,我看到家里的灯亮着,一定是你给我亮着的。离家越来越近了,我看到了我这辈子无法忘记的一幕——你站在窗前,身体向前倾着,脸向着我回家的路。你似乎听到了动静,头伸得更长了……我不知道,您这样等已经等了多久。
回程的路上,大家谈起这几天的感受。出乎我的意料,每个人回家遇到的情景都惊人的相似:母亲在窗前或门口翘首以待!饭菜摆了一桌!而我们所做的也如出一辙——没有说一句感激的话,把一桌饭菜全都吃光。
有一次您来学校看我,我在您的手袋里发现了2只番茄,我很是不解,这么长的路,妈妈为什么要带这么易烂的东西呢?您很平静地说:“你看我,昨天晚上才记起来,你一向喜欢吃番茄,家里就这么2个,要不我就多带点了……”
(这句话很有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我背过脸,悄悄的拭着无法控制的泪。
妈妈,我有时会忘记您的生日,但您却永远记得,总会在我生日那天送上一份别致的礼物;我有时会对您的唠叨感到厌烦,但您却连我们的只字片语都记忆深刻;我有时可能还会误解您的大爱,但您却从没有停止过对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妈妈,你能原谅我过去的不是吗?
(用对比写同一件事母亲和自己的不同表现再次体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我今天17岁了,但我知道,您对我的爱是无法用17年来衡量的。如果大海能够带来你的呼唤,那我希望它也能带去一个女儿对母亲这17年来养育之恩的感激,带去我给你的问候:母亲,您辛苦了!此致 敬礼!
女儿:六天
五月十六日
五、文章修改文章修改
留在心底的爱
期末考试即将来临,我们高二的同学无不加倍努力,整天地看呀,记呀,背呀,忙得不亦乐乎,除了书还是书。
这几天月考,我昏沉沉的,走出考场,我明白我考砸了,我想到了我的父母,我对不起他们。
作为老大,我知道父母养育我和妹妹的艰辛。爸爸四十八岁了,为了我和妹妹上学,爸爸成年累月在外跑供销,人变得黑瘦黑瘦,根本不象四十几的人。去年,因为厂里效益不好,爸爸又下岗了,为了帮妈妈负担我们兄妹俩的开销,他毅然决定去卖熟食,这可是他以前死活都不肯干的,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爸爸妈妈就起床了,忙着杀鸡宰鹅,在寒风凛冽中不停的传来他们的咳嗽声,泪水打湿了我的枕边,打湿了我的心。
然而,我却是无能的,是世界上最失败的人,月考490分,我怎么跟爸爸妈妈讲。每天的努力全要泡汤,寒窗十二载,难道就以失败收场?我失魂落魄地徘徊在街头,直到残阳如血,我才回家。我悄悄地打开家门,溜进房间,爸爸妈妈已看出我的心思,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得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那顿饭,我是和着泪水硬咽下去的,但妈妈一直站在我的身边,直到我吃完才离开。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隐隐地听到妈妈的抽泣声,还有爸爸劝慰妈妈的声音。
我是天下最不孝的儿子。我仍要努力,不为别的,只为爸妈露笑颜,我发誓!问:分析这篇作文的优劣,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可让作文内容充实。
优点是感情真挚,语句通顺。缺点很明显,文章只有叙述而没有描写,另外内容不充实,较空洞。文章没有重点。
本习作反映了学生作文经常出现的三类通病:一是用平淡的叙述代替描写;二是分不清叙述和描写,抓不住重点,不清楚哪儿该叙述,哪儿该描写,结果叙述与描写掺杂到一起,写成流水帐。三是不会设计情节,通篇平铺直叙,情节发展毫无变化。要想使自己的文章生动形象,就必须克服这三种缺点。
建议同学们从以下几点进行修改:注意确定一个主题,设计情节,场面,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可把曾经有过的情景,有过的感情放到一个事情上来写。注意详略安排,注意何处用叙述,何处用描写。学会细致描写。如环境的烘托、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例如第一部分:这几天月考,我昏沉沉的,走出考场,我明白,考砸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没精打采,我想起了妈妈的脸,那张脸上布满皱纹,因为怕光,眼睛常眯着,嘴唇因干燥而裂开,她总是说:“孩子,你要认真学习,爸爸妈妈累死累活,就指望你有出息,你可别辜负我们呀!”……
加上母亲的神态,我考试失败后的愧对父母的心理就表现出来了。
后一部分:我溜进家门,妈妈正在烧饭,我从背后悄悄地观察它,她的背已经微驮,身体消瘦,头发乱糟糟,几根白发已悄悄爬上鬓角……过去漂亮的妈妈何时不见了?妈妈何时就瞒着我老了?我不忍再看,就走进房间,等我再回头,妈妈已经走了进来,她奇怪地看着我,关心地问:“秀,你怎么了?生病了?”……
留在心底的爱(修改)
又一次月考,又一次折磨,昏沉沉地走出考场,我明白,考砸了。
下了晚自习,我慢慢地走回家,天僵着脸,眼看就要下雨,虽然已是春天,可树上仍然还是光秃秃的,风儿吹在脸上刺骨寒冷。春寒料峭,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形?我百无聊赖,一只易拉罐躺在我的脚下,我气恼地使劲一踢,易拉罐“哐……当”一声飞到远处。
考考考,我讨厌!
走进家门,父母仍然没有睡,一看我进来,母亲“讨好”地凑上来,满脸堆笑,就要帮我拿书包。自从我上高三以来,我仿佛一下子成了家里的皇帝,是“特殊公民”,衣食不用动手不说,有时连书包都有他们接下。父母有时近乎讨好我!我烦!我气恼地将妈妈一推,妈妈立即被推到一旁,她诧异地站住,眼睛直直地看着我,什么也不说。那眼神让我心痛。
爸爸从厨房里跑出来,端来了热气腾腾的夜宵,“乖乖,快来吃饭……”他乐呵呵地喊到。但一见我和妈妈的脸色,话没说完就打住了。妈妈朝爸爸摆摆手,随即两人像约好了似的,一起说:“哎,不说了,吃饭,吃饭!”我无话可说,我什么也不能说。那顿饭父母一直站在我的身旁,我是和着眼泪一起咽下。我知道我如今是错上加错!
一夜无言,醒来时是被楼下院子的声音惊醒,我知道时间已是凌晨,因为每天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都起来了。我明白他们的艰辛。爸爸下岗了,为了我他又在五十岁时重操旧业,卖起了熟食,这可是他多年以来死活也不肯做的。
我轻轻地披衣起来,站在走廊上向下望去,妈妈正佝偻着身子,用瘦削的肩膀去扛架子上的光鹅,虽是凌晨时光,寒气逼人,可她仍然不得不抽出一只手来擦拭脸上的汗珠。突然,她把手放到嘴里吮一下,那一定是竹筐上的篾子刺破了她的手!这已是家常便饭!她总是这样马虎从事!那边,爸爸蹲在一旁,只穿了一件绒线衣,正往烧水的炉子里加柴火,炉火通红,照着他的脸闪闪发光,风中,传来他一阵一阵的咳嗽声……我泪眼模糊!
“他妈,今天你什么也别问孩子,她可能负担大,考试没考好,有话不想说,我们别逼她。”
“我哪敢逼她,只想她安心读书,可孩子理解我们吗?”妈妈有点哽咽,轻轻地抽泣起来,爸爸忙跑过去,拍着她的肩安慰她。
我是多么的不孝!我恨不得立即对他们跪下。可我什么也没做。我转身回屋,拧亮灯,拿起了书。
面对父母如山的爱,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讴歌祖国
当一月南方风雪肆虐的时候,是您温暖了我们冰冷的身躯; 当奥运圣火传递受阻的时候,是您挺直了我们不屈的脊梁; 当西藏打砸抢烧猖獗的时候,是您抚平了我们受创的心脉; 当汶川地震震撼世界的时候,是您教会了我们坚强地面对; 当北京奥运成功举办的时候,是您引领着我们赢得了尊重; 当神舟七号遨游太空的时候,是您给予了我们无比的自豪;.......日趋繁荣强大的您,怎能不令我们放声歌唱?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