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流河镇2024年人大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归流河镇人大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在旗人大的指导下,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出谋献策,尽心尽责,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全面部署,确保人大会议顺利召开
根据旗人大的统一安排,我镇党委结合本镇实际,于2024年5月18日至5月20日在依法补选5名人大代表的基础上,召开归流河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会议选举产生归流河镇人大主席、镇长、副镇长各一名。在整个会议过程中,镇人大坚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严格依法办事。坚持在会议内容、方式和程序上合法。二是充分发扬民主。三是注重实效。会议听取和审议了镇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了本年度财政预算和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了镇人大工作报告及上次人大会代表建议、批评、意见的办理落实情况报告。
二、始终突出工作重点,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1、坚定不移地促进发展。促进和谐,首先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今年,我们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想发展大局,议发展大事,谋发展大计,切实加强对工业招商、“三农”工作的监督,努
力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2、千方百计办理议案。在今年的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镇人大代表提出来了11件议案,主要涉及镇村路建设、生产建设资金帮扶,村级财务管理,对此镇人大、镇政府进行了专题讨论和研究,同时提出具体办理意见,并实行限时办结,做到了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3、按时定点地组织代表活动。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也是推动政府工作的重要力量。代表小组活动坚持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力求形式多样化,活动落实发出书面通知,让代表早知道早准备,有学习培训,有监督视察,有调查研究。上半年年以来,镇人大组织代表学习了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及十七大精神报告。
三、确立监督为民的理念,努力促进政府工作
1、围绕党委意图,发挥引导作用。在具体工作中镇人大主席团积极贯彻党委意图,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对党委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都能积极引导,组织代表反复学习,吃透精神,耐心细致地做好代表的思想政治工作,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
2、围绕热点难点、发挥督促作用。年初,镇人大主席团根据党委工作思路,针对政府及其部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列出了监督重点事项,一是对镇政府上半年财政预算和
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二是对各嘎查公路的路况进行监督;三是对涉农补贴的发放情况进行监督。四是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监督。镇人大直面“热点”,不畏“难点”,深入到村屯调研,组织代表开展讨论,并将排找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书面纪要,作为重要建议交镇政府办理。镇人大关于4个重点事项的整改建议受到镇政府高度重视,镇政府迅速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整改落实,成效十分明显,代表和群众十分满意。
3、围绕富民创业,发挥推动作用。镇人大主席团紧紧围绕富民创业,找准人大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氛围,为全镇人大代表施展才干搭建平台,推动全镇经济的发展,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中,专题安排招商引资和富民创业的的学习、交流和视察活动,宣传先进致富典型事迹,激发了代表和群众创业致富的热情。
四、扎实开展好执法检查和调研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有效发挥人大监督职能,镇人大于2024年9月15日及10月17日对归流河地税所及归流河水管所进行了执法检查,收到良好效果,通过执法检查,促进了相关单位执法的严肃性及档案管理的规范性。
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升人大工作水平
1、加强学习,提高执政水平。执政之要在为民,为民之要在发
展。我们坚持把解放思想,博求新知,增长才干,开拓创新贯穿人大工作的全过程,自觉加强政策理念、市场经济、行政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提升实践创新的能力。
2、改进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努力形成求实、务实、落实的良好作风。我们坚持以正确的政绩观抓落实,做到重实际、叫实劲、出实招、求实效;坚持动真碰硬抓落实,敢于直面具体矛盾,落实具体措施,解决具体问题,确保一抓到底、一抓见效;坚持凝心聚力抓落实,加强镇、村、单位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努力形成上下同心,左右协调的工作格局。
3、严于律已,树立良好形象。镇人大不断加强人大代表的教育管理工作,坚持高标准,带头受教育,努力达到政治上保持坚定性,生活上保持纯洁性,干群关系上保持紧密性,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廉洁自律,着力推进作风建设,努力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办事效率。
盘点今年以来的工作,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主动参与不到位,领导接受监督不到位,今后我们将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在和不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1、联系群众,认真拓展监督渠道
乡镇人大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广大群众,人大应当成为
联系群众,反映民意、解决矛盾的主要监督渠道,当前,农村基层监督渠道还不够顺畅,上下之间“短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许多事情对党委负责与对人民负责还未能完全统一起来,这也是造成农村诸多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人大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构筑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2、搞好服务,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乡镇人大代表是人大的主体,受到行政区域内人民群众的委托,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我们人大应当努力做好服务,发挥代表在各方面的主体作用。
3、加强监督,推进基层依法行政
民主与法律紧密相连,不实行法治就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又可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把权力运行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我们要加强对镇政府的监督,防止行政行为违法,防止干群权力被滥用,同时要加强对镇村干部的勤政廉政的监督。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大力实施我镇“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镇人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的具体指导下,围绕镇党委的决策、部署,为切实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履行工作职责,增强监督实效,体现人大职能。扎实工作,服务大局,讲求实效,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现制定2024年镇人大工作计划
一、依法依规召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我镇定于3月中旬召开镇xx届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议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事项,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等议案,选举镇挂职副镇长。为确保会议依法依规顺利举行,必须做好会前准备工作:
(一)规范会前的调查研究工作,(二)规范人代会议程,(三)规范会议程序。
二、认真做好镇人大日常工作
(一)按照要求全年召开主席、副主席会议两次,研究和部署人大工作。召开人大主席团会议4次,通过召集主席团成员会议,落实人大工作,更好的体现人大作用,实现人大监督。
(二)坚持党委领导,紧紧围绕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重大事项,依法做出决议、决定,并集中审议决议当年各项经济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有重点地听取镇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报告。就影响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点工作加大监督力度。
(三)以提高建议办理质量为重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围绕“满意率”“办成率”为中心,对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进行整理分类,转政府相关部门法定期限内给予答复及办理,对按时序进度还没有办到位的予以督办,确保人大代表在会及闭会期间提出的建议有答复,有着落。
(四)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制度,热情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落实专兼职信访人员,职责明确,做好信访登记。加强信访分析,加大对重要信访件的调研、交办和督办力度,坚持公开、公正、效益原则,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四、联系代表工作
(一)强化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
人大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和力量源泉,不断改进和加强代表工作,强化代表的服务意识、带头意识,积极参与政府中心工作,在工作中发挥广大代表的积极作用。
(二)为进一步发挥代表在闭会期间的积极作用,制定联系代表制度和代表小组活动方案。求各代表小组分季度召开小组活动。
(三)制度代表活动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代表活动
1、高度重视与代表的联系,注重发挥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开展一次人大代表“大走访活动”。
2、开展代表培训会。对县、镇两级人大代表进行学习培训,通过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发挥代表作用,提高代表素质,增强代表们在人代会中及闭会期间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
3、开展调研、视察活动。配合上级人大开展相关调研、视察活动;同时结合我镇实际,围绕广大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两次调研视察活动。在中秋、国庆期间、开展人大代表慰问活动。
2024年上半归流河卫生院120急救中心工作汇报
兴安盟120急救中心:
2024年上半,归流河卫生院120急救中心紧紧围绕“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更新服务观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卫生应急和院前急救管理。通过努力,上半年,归流河卫生院120急救中心共接到报警电话23个,出诊 23车次,急救25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7%,真正成为了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守护神,受到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下面将上半年归流河卫生院120急救中心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急救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急救工作整体水平。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做好急救工作的基础,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传染病暴发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救治都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120急救中心把队伍建设放在首位,从“急救组织建设、人员配置、业务培训”三个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急救队伍的业务素质及技能。
1.高度重视急救工作,不断健全组织建设。我院领导高度重视120急救工作,时时关注120急救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成立了急救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为工作小组第一负责人,各专业高年资医师为领导到小组成员,为急救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后备力量支撑。急诊科作为120急救工作的具体责任科室,积极从质量管理组织建设方面入手,提升急救工作能力与水平。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急救队伍建设。为提高急救队伍的整体素质,医院统筹考虑,抽调精兵强将,建设成一支强有力的急救队伍。目前,120急救中心共9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助理医师2人;护士3人,救护车司机2人。
3.强化业务培训与学习,提升队伍急救技能。120急救中心把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年初即制定了详细合理的培训计划。上半,共举行急救专业知识培训讲座2次,进行了1次“三基”理论考试,选拨了1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120急救中心专业队伍的急救技能不断提升,医疗急救服务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高度重视院前急救管理,努力实现“一缩二增三提高”目标.院前急救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病员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病员的生命能否延续。120急救中心高度重视“院前急救”阶段的管理,为牢固树立“为生命赢取每一秒,为患者守护每一天”的服务理念和秉承“呼叫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宗旨,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实现“一缩二增三提高”的目标.1.“一缩”就是要缩短医疗急救的平均反应时间。对于急救工作来说,时间就是生命。120急救中心千方百计的在缩短医疗急救的平均反应时间上下功夫,制定了“接到呼救后白天3分钟内、夜晚5分钟内出车”的目标,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急救中心对各个环节耗时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对接线员、医生、护士及司机等各环节的专业
技术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及考核,要求人人达标,考核上岗。
2.“二增”就是要增强专业人员的医疗救护能力、增强应急能力。医疗救护能力对院前急救效果起着极大的影响,急救中心把增强专业人员的医疗救护能力当成中心任务,常抓不懈,通过开展“业务学习、培训考核、技能练兵”等各类活动,使急救中心的医疗救护能力大幅度提升,取得了上半内无急救事故发生的佳绩;120急救中心在重大自然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往往是医疗救援的主力军,共举办了1次大型应急救援演练,极大的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应急能力。上半,共处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1起,归流河卫生院120急救中心的快速急救反应速度及反应能力,受到了旗委旗政府的认可。
2.“三提高”就是要提高现场处置率、提高CPR成功率、提高急救物品的使用率。为实现“三提高”的目标,急救中心通过规范院前急救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制订了《归流河卫生院120急救技术指南及操作规程》、《急救药品通用配置》、《120急救驾驶员车辆管理暂行规定》、《院前急救规范用语》等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使院前急救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上半,120急救中心现场处置率达100%,急救物品的使用率达95以上。
三、大力购置急救设备,严格做到“一畅通二良好三完备”的配置标准。
急救设备是急救工作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极大的影响着急救效果。上半,120急救中心积极筹措资金1余万元,大力更新购置
急救设备,确保急救设备性能良好,配置完好。
1.“一畅通”就是要做到急救通讯方式的畅通。上半,急救中心新添置了急救通讯电话机1部,从而做到了急救电话专机专用,通讯无阻。
2.“二良好”就是要确保急救车辆性能良好、警灯警报使用良好。急救中心严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救护车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救护车进行了彻底维修,1辆救护车处于性能良好、警灯警报使用正常状态。
3.“三完备”就是要抢救室设备完备、急救药品配置完备、车载急救设备完备。目前,急救中心抢救室拥有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多功能抢救床等设备;配置有完备的急救药品,并且对急救药品实现了“专柜、专人”管理;1辆救护车配置了完备的轮式担架、氧气袋、急救箱、夹板、等设备。
四、外树形象,不断提升120急救中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归流河卫生院120急救中心中心的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医疗卫生改革的宣传导向,以病人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弘扬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联合初高中学校,举办了1次预防中毒、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开展“急救知识进社区、下乡、进村”等活动,在全镇各社区、行政村卫生室悬挂宣传牌,宣传急救知识,公布120急救求援联系方式,累计发放宣传品300余份,免费培训群众达500多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024年上半,归流河卫生院120急救中心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员工坚持不懈、艰苦奋斗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计划及任务。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发扬成绩,总结经验,争取开创新一急救工作的新局面。
归流河卫生院120急救中心二〇一二年七月五日
归流河卫生院职工绩效考核总结
根据卫生局的要求和通知,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情况,现将考核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我院33名在岗人员中,管理人员3人,工勤人员5人,专业技术人员25人,参加考核33人。
2.考核方法,召开院委会议,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各科主任为成员的考核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提高思想认识,严格按照考核要求,认真做好考核工作,真正做到考核工作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3.召开全院职工会议,组织学习考核有关文件精神,提高干部职工对考核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端正思想,严肃、认真地填写好考核记录并上交考核小组。
4.召开全院职工量化测评会议,认真核查各位工作人员的技术技能和工作质量对各位工作人员逐一评分。
5.考核小组汇总分值,根据分值比例评出最后得分,根据得分结合平时工作情况,做出考核意见,把真个考核情况拿到院委会讨论通过,上报卫生局审核通过。
归流河卫生院
2024年12月28日
浅论“改土归流”的政治意义 摘要:
为了维护边境的稳定和中央的统治,中国封建王朝对西南民族地区先后采用了羁糜政策、土司制度、流官制度三种统治模式。羁糜政策是一种松散的统治,土司制度的建立使得中央统治者实现了从松散统治到间接统治的转变。随后,通过“改土归流”在西南民族地区建立的流官制度,封建王朝最终实现了对西南民族地区直接全面的统治。
关键词: 羁糜政策、土司制度、改土归流
中华文明的形成是中原地区和周边民族地区相互融合的过程,随着中原政权的扩张,更确切的说,是随着中央政权的扩张,如何对新加入地区尤其是新加入民族地区实行有效地控制,一直以来是中央政权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西南民族地区是中央政权较晚纳入的地区,直到近代的明清时期,中央政权才对西南民族地区实行了有效地统治。
一、从“羁糜政策”的松散统治到“土司制度”的间接统治 我国西南各省,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由于与内地发展不平衡,其经济、文化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化外”。由于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生活习惯诸因素所限,汉以后的统治者对这些地区的态度是“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可见还不能同内地一样来管理这些地方。对此,封建统治者采取的是一种羁糜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羁縻制度是一种松散的统治制度。西南的广大地区尽管已纳入封建政权的版图之内,但实际上封建政府对那里的管理极其有限。以云南为例,直到唐宋,附属于中原王朝的南诏、大理政权,仍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至宋朝时,各羁縻州与宋王朝实际存在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到宋王朝衰微、统治力量削弱时,各羁縻地区酋长开始不服从宋王朝的控制,趁宋朝衰弱而纷纷崛起,各据一方。为了加强封建政府对边远地区的进一步统治,土司制度开始逐渐取代部落酋长制度。土司制度形成于元,元王朝为笼络割据一方的豪强,遂广置土司,进行绥抚。明统治者出于对巩固边疆地区的要求,设立指挥使司,以管辖控制诸土司,同时又实行大土司管辖小土司,形成层层控制管辖的隶属关系,又在元代制度基础上制定了一整套土司贡赋、征调、驻防、承袭的制度,使土司制度得以完备。
土司制度的出现,是在原部落酋长制度上的一个发展,“今之土司,即昔之酋长”。它是封建统治者对西南各民族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统治方式,是西南各民族从“化外”到内属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从形式上看,是“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从阶级实质上看,则是封建统治者在政治上利用少数民族的贵族进行统治,在经济上“让旧生产方式维持下去,自己满足于征收贡赋”。
二、土司制度逐渐呈现的弊端
作为一种新兴的政治统治制度,土司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一种进步,因其适应了当时南方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对南方各民族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土司制度开创的初期,有力地促进了西南民族地区的安定。南方各民族首领被封为土司土官后,在一段时期中与中央王朝保持了相对和平友好的关系,地方上也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另外,土司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央王朝对南方民族地区的间接统治,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并将南方大量的土司土官置于各地行省的管辖之下,土司土官成为朝迁的命官,土司土官也成了中央王朝官员系统中的一部分。
然而土司制度实质上是元、明、清中央王朝对南方民族采取的一种过渡性统治措施,就其本身来说不如内地的政治制度先进,有着许多不可避免的弊端,因而对南方各民族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消极影响就更加明显。
元、明、清中央王朝在建立土司制度的时候,就将“以夷制夷”、“分而治之”的企图贯彻其中,这种“以夷制夷”、“以夷攻夷”之策在土司之间造成严重的对抗和隔阂,彼此征战、仇杀,破坏了土司地区的安定,特别是土司制度的后期,土司之间争战不息,给各民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更加令统治着不能容忍的是,土司的存在已逐渐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障碍。自16世纪以来,各地土司的割据、抗拒朝命,使中央王朝越来越难以制御,这就直接影响到中央封建王朝在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深入和稳定,更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行政区划统一、完整的障碍。最初的土司统治制度是在封建中央王朝无力进行直接统治的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一种特殊的地方政权形式,其本身就具有较多的地方割据性质,随着土司制度的发展这种割据性越发突出了。土司们“各长其长,各世其世”,“彼之官其官也,彼之民其民也”。世代领有其土其民其军,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设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统治机构。土司为乱之事更是史不绝书,然而由于这些土司的违法行为有世袭的特权,又无革职削地之罚,更使这些上司有恃无恐为所欲为,是为封建朝廷所不容。
土司的这种封闭性、割据性不仅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实行统一行政区划的极大障碍,而且还严重地阻碍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很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可见废除割据一地的土司统治已势在必行。
三、改土归流:从间接统治到全面的直接统治
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明清两朝的君主,已经开始酝酿解决这个问题。改土归流一般采取两种办法:“一是从上而下,先改土府,后改土州。二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如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间互相仇杀,被平定后,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镇压后,以罪革职,改由流官充任”。
实际上,设置土司绝不是封建统治者的最终目的,封建统治者建立土司制度的本意,是企图通过“以夷治夷”,达到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间接的统治。从土司制度看,它的发展已被历史证明不适应多民族团家的统一和巩固,同时也被封建政权所不能继续容纳,改流已成为客观需要。而改土归流则意在取代土司,进一步实现对西南地区的直接统治。
在政治上,清统治者要削除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地方,巩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鄂尔泰建议改流,首先考虑的就是这一点。胤禛主张改流也是为了这一目的,在他看来,“普天率土之众,莫不知大一统之在我朝,悉子悉臣,罔敢越志者也”,所以对僻处边隅的不法土司要悉令改土归流,冀图“经此一番惩创,必有数十年之安静”。
在军事上,清统治者要争取战略要地,进而控制西南边区,巩固国防。由于西南各省山重水复,形势险要,而其中的战略要地又多为土司所踞,所以为了军事上的需要,清政府—定要取土司而代之。以贵州而言,其居西南各省之中,地势极为重要,正因为如此,鄂尔泰奏清改流,首攻贵州,而且用兵多,时间长。
在经济上,清统治者要从西南各省获得更多的利益。尽管封建政府对土司“额以赋役”,但往往是土司取于土民者甚多,而交于政府者甚微,再加上土地多为土司所踞,结果清政府不但不能从此获利,反而要进行协济,每年“需拨协饷数十万两”。为了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清政府当然要改变这一状况。鄂尔泰曾谈到,改土归流对于“边地粮饷亦不无小补”,胤禛大加赞赏,批言:“岂云小补”,足见清统治者对西南地区的经济要求也是很强烈的。
在思想文化上,清统治者要以汉族的传统观念影响西南各民族,达到“以汉化夷”。这是清政府为了便于更好地控制西南各民族而迫切需求的。因此,要通过改土归流,办学校,设义学,企图使西南地区各族人民知所谓“君臣上下之礼”,“明于顺逆之义”,使其“各遵王化”。
总而言之,通过改土归流,中央政权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同内地一样建立类似郡县制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全面的直接统治。
参考文献: 1.王强:明代西南地区改土归流研究.浙江大学.2024年 2.蓝武:元明时期广西土司制度研究.暨南大学.2024年 3.刘兴:鄂尔泰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西部时报.2024年
4.刘智文:明清对中南、西南地区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
(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1998年
5.成臻铭:论土司与土司学——兼及土司文化及其研究价值.青海民族研究.2024年01期 6.秦中应:建国以来关于“改土归流”问题研究综述.边疆经济与文化.2024年06期 7.林俊华:从“土”到“流”的历史趋势——试论“川边改土归流”的历史背景.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4年02期 8.余贻泽:中国土司制度.重庆:正中书局.1944 9.林建曾:试论“改土归流”政策形成、推行的几个阶段.广西民族研究.1988年02期 10.杨伟兵:清代前中期云贵地区政治地理与社会环境.复旦学报(社科版).2024年04期 11.周玉琴: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发展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24年 12.王强:明代西南地区改土归流研究.浙江大学.2024年 13.范同寿:“改土归流”的成功与失败.当代贵州.2024年04期 14.王勇:试论土司制度的衰落及其原因.藏学理论.2024年17期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