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班级:计算机801
姓名:孙瑶
学号:080300
53一、人才需求分析
2024年上半年,人才需求量居前五位的分别是:计算机软件、咨询、电子技术、机械和贸易行业;而供求紧缺、备受关注的热门行业则为IT、银行和会展人才;计算机人才依然紧俏。
2024年上半年,IT类职位总体呈上扬态势。据前程无忧调查显示,上半年IT人才需求上涨23%。外资IT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市场,国内IT企业进军国外市场,政府对IT产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让IT产业更加快速发展,也为更多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值得关注的是,众多企业在为紧缺的IT职位考虑人选时,更多期望应聘者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技能,具备行业实际项目开发所需的技术和经验,熟练掌握编程的核心技能、规范,以及具有沟通与协作技能。
在IT人才中,尤其又以网络安全人员、3G人才、手机游戏观察员比较“吃香”。今年年初,“熊猫烧香”病毒肆虐互联网,众多网络用户损失巨大。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隐患日益增多,企业对网络安全人员的需求大大增加;在3G人才争夺战中,最受欢迎的一类是有海外留学背景或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以及既懂互联网又掌握电信技术的人员,也就是所谓的“嵌入式人才”;手机游戏观察员是国内出现的新兴职业,在国外则已成为手机游戏公司高级职位。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每年增100万。
就中国来说,IT产业在过去5年经历了年26.1%的增长速度,IT产业占全国工业比重达到12.3%,占GDP的9%。无论是从大的方向还是从小的方面讲,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IT人才都日显重要。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我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
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软件从业人员近80万人,其中专业人才约有50万人(其中高级人才10万人,中级人才25万人,初级人才15万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的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人员。根据国际经验,软件人才高、中、初之比为1:4:7。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24年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但国内学历教育目前只能提供5-6万人。
二、IT行业收入情况
从2024年5月到2024年4月通过互联网收集的,被调查者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及天津等市。统计结果显示,IT业的平均年薪为51073元。从具体职位看,IT业各职位的年薪均值同样颇具领先优势,属高薪行业。以项目管理职位为例,IT业年薪均值比总体年薪均值高出了25.19%;工厂管理职位则高出了26.8%。上海、深圳、北京是IT高薪城市。其中上海IT业薪水水平最高,年薪均值达到了16000元。
三、行业发展催生新岗位
行业变化可为职场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因IT业技术更新换代快,市场竞争激烈,故不断为业内人士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3G、芯片、互联网、游戏等已成为近两年IT职场上的关键词,蕴藏者大量的职场机会。此外,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引发新的工作岗位产生,但因人才短缺,这些岗位也成为高薪聚集地。目前游戏产业人才缺口高达60万,一名游戏公司市场经理的年薪已达到26万,而一名优秀的游戏设计师的年薪在30万元左右。在今后几年内,网络安全人才、游戏人才、软件测试工程师、研究人员的需求将持续旺盛。
就拿网络游戏人才来说,最为缺乏的游戏设计、开发与编程人员,只要具备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掌握C或C++编程,熟悉Win32/VC++开发平台或Lunix/Unix开发平台;熟悉TCP/IP、Socket编程或MySQL、Oracle数据库;有良好的面向对象设计、分析能力、规范的编程风格;有个人作品和良好英文技术资料阅读能力者优先。这类人员月薪一般都有万元以上,属于“金领”一族。此外,游戏策划人员、美工等也是热销的职位。有经验的策划人月薪也能达到上万元,而资深的美工如果设计的速度和质量俱佳,最高月薪能达到2-3万元,而一般美工月薪维持在4000-5000元。
四、网络工程师走入各种企业,IT行业人才依然大有空间
1、日常维护需求量大,企业希望招聘者能从基础做起
又到求职旺季,时下计算机操作已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技能,IT类专业也成为各大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过去炙手可热的计算机类人才,目前是否已经饱和?他们的发展前景如何?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内多个人才市场,对此一探究竟。
2、行业覆盖面广是优势
从广州各大人才市场的IT类岗位供求情况看,总体还是比较乐观的,无论是专业的IT企业还是普通行业企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都相当旺盛。如在上周南方人才市场举行的一次招聘会上,记者粗略统计,有超过1/3以上的公司都表示要招聘计算机专业相关的职位。
专业的IT公司要求自然比较“专业”,像JAVA工程师、C++工程师、.NET工程师或者网络技术人员等的需求量都相当大,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从事产品的研发。相对专业的IT行业公司,普通公司招聘计算机人才,其职责要求则主要是对公司日常所用电脑的硬件管理和网站的后台维护。一家大型的外贸公司的工作人员称,配合近期业务发展,他们公司组建了专门的电脑服务部,统一对公司内部电脑做系统更新、维修处理以及更新网页上的产品信息,优化设计网站功能等,一下子就需要招聘近10名这方面的技术人才。
待遇和空间方面,一家软件公司的招聘人员叶先生介绍说,广州目前从事这个行业的工资待遇比较好,有能力的话每月拿到5000元以上并不困难。有些特别紧缺的IT精英更是薪
酬看高一线,高的年薪甚至可达20万。一家专门从事软件开发的信息科技公司招聘人员还介绍,成绩突出的初级工程师一般在一两年之内就能取得晋升的机会,一旦从初级工程师升职为高级工程师,工资待遇就会相应“水涨船高”。
3、工作经验真才实学都重要
从招聘现场看,虽然行业需求大,有部分应征者却因工作经验缺乏而遭遇了碰壁。宁同学是广州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他在应聘某信息科技公司的软件工程师时,因为工作经验不足而被回绝,这让他很是苦恼。现在他看到招聘广告上“经验优先”几个字就觉得愤愤不平:为什么就不能多些机会给年轻人?
不过,一些招聘者对此有不同的感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夏在招聘现场成功受聘于广州一家软件公司。他告诉记者,除了考研的,他所在班级的同学大多数都想找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而且一般都能找到。“毕业的人多了,但需求同样增长,所以,同其他专业相比,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已经算相当高了,关键还是看你的真才实学。”
对于“经验”要求,很多企业招聘人员表示,其实很多急需人才的单位这方面是可以灵活处理的,求职者不要被经验要求吓倒。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陈女士说,他们公司提供了一些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初级工程师的职位,并对新进来的成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当然,要一下找到较高端的职位,工作经验还是必不可少的,这方面应届毕业生就要有可能被拒绝的心理准备。
4、求职者心可高但脚要实
对有意从事这一行业的求职者,用人单位有什么建议?
前来招聘的东莞一家IT企业招聘代表莫先生建议,IT行业专业性比较强,学生从实习开始,就应该一定要有针对性,尽量去一些与自己以后要从事行业相关的企业和单位。多动手操作,比如可以多到一些软件公司实习,积攒一些项目经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现在很多大学生迷恋网络,但对产品开发的知识了解太少。“我们在选人时,特别看重专业有关的工作经验。所以,千万不要为了赚取经验盲目去实习或就职,无头苍蝇往往不被企业看好。”
一家知名品牌服装公司的孔经理则建议,像他们这种企业需要IT人才,面向的并不是专业的编程、设计,主要是系统的维护。然而过去招进来的很多毕业生日常的电脑维护并不是太能发挥其专业能力,工作时心不在焉,让企业很头痛。这对毕业生自身的发展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处。建议求职者的心态一定要端正,要有脚踏实地的劲头。事实上,通过日常工作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干得好的员工,很多企业都是会考虑员工长期的职业发展的。
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2024-02-27 09:15:04 来源:杭州弄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340次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加强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指导,从而策划出我们当前及未来几年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发展设想、专业规模和相关建设,结合迎接明年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最近查看了一些资料、问询调查了在外实习的学生、请教了院内、外有关的专家、老师,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和我们的对策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情况如下:
一、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大背景
1、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一是从国家信息化的目标上看。信息化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全局,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乃至一个企事业单位的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势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可见,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人才需求,必然要与国家信息化的目标、信息化的进程密切关联。我们有必要经常关注着行业政策变化和市场经济发展所导致的人才需求的走向。
2、是从对计算机市场的分类、释义上看。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尤其是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计算机”这个词的含义近年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演化,形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市场。而这个计算机市场又是由硬件市场、软件市场和信息服务三个市场来构成的。
其中计算机硬件市场由主机、外部设备、应用产品、网络产品和零配件及耗材市场五部分构成。
软件市场由平台软件、中间软件和应用软件三部分构成。其中我国平台软件市场由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其开发工具、系统及网络管理软件和其他平台软件四部分构成;中间软件市场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软件和中间件产品;应用软件市场又分为行业通用软件、行业专用软件和通用类软件三部分,这其中,又以行业专用软件市场为主流。
信息服务市场它分为软件支持与服务、硬件支持与服务、专业服务和网络服务四部分。其中,专业服务市场又分为系统集成、IT教育培训服务、IT咨询服务和IT外包服务四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市场的分类和构成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层次结构、就业去向、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3、是从计算机行业应用市场的结构特征来看。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最近几年,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的需求不一,增长各异。目前,对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服务需求量较大的行业是:电子政务、电信业、民航业信息化、银行业网络改造、电力业,以及中小学“校校通”工程。
在计算机行业应用市场中,应用软件又占了重要的地位。
另一方面,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大批信息化类型的人才。
4、是从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上看。近几年,关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已经出现了一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从总体来看,计算机类人才缺口很大。教育部等五部委2024年联合发布的报告称,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但是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却已经开始出现困难。
我们比对2024和2024年毕业班学生实习就业情况看,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不是数量太多或质量太差,而是我们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上不够明确,也就是我们的专业方向没有和市场需求合上拍所致。
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
通过调查了解和资料显示,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可以将计算机专业人才分为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这是指本科以上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也是本科以上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
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方面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代码编写、数据录入、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等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尽可能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在具体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要强。我们高职高专学校基本属于这一类人才的专门培养。
从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层次结构上来看,是呈金字塔形的。比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里谈到,到2024年,我国需要高级软件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但是,目前软件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型,两头小中间大。实际的人才供应情况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所以,计算机人才培养也应当是金字塔结构,与社会需求的金字塔结构相匹配,才能合理分流各层学生,提高每一层学生的就业率,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我们要找准我们自己的培养位置,才能做到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培养社会有用人才。
随着形势的发展,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人才的期望也在发生变化。在目前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候,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随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招聘员工时,大多数都会看重应聘者他有没有实践经验。不少企业还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经历。成熟的企业并不回避再培养问题,但都迫切希望能有效地降低再培养的成本。
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优势也在相对减弱。在过去的一些年里,计算机专业通常是一所大学中比较热门的专业,是不少优秀考生的首选。同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理论基础方面还比较扎实,按理说也应当是用人单位的首选。但是不少用人单位反映,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虽然了解的知识很多,但是许多毕业生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低等问题。
不少IT项目或业务主管认为,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人力资源部门也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专业人才最欠缺的五个方面依次为: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外语能力欠缺;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承受挫折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
因此,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向、培养要求,是尽快解决目前计算机人才培养“专业特征”不明显的一个有效办法。
调查反馈中,用人单位还很看重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问题。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毕业生仅仅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
用人单位很注意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参加过项目或者实习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企业把学习成绩只是作为应聘者学习能力的参考来衡量和把握的,他们更看重一个人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以及面临新问题的解决能力有没有。
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一个大家都认为很重要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无法提供定量的分析和评价,但是,在这方面一旦出现了问题,危害和损失可能会很大。不少用人单位认为实习学生责任心不强,缺少敬业精神。不少管理者抱怨有些员工跳槽太频繁,他们往往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多少,而不太考虑集体和社会利益的事情。用人单位不太愿意接收那些频繁跳槽、挑来挑去的求职者。由此可见,价值观的问题也已经摆在专业技术问题的头里了。比如企业要求培养的人才能够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盲目自以为是”的弱点十分明显。
三、用人单位、毕业生对学校培养环节的意见
在调查中,用人单位就培养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
1、关于课程配置与师资队伍
企业和毕业生对目前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些看法,各知识块配比不够合理;教材普遍偏旧;而且学生学得也不够扎实。
毕业生们普遍认为,计算机的技术变化很快,课程也需要跟上发展的步伐,应该不断吸收新东西,最好能把专业理论与当前的最新技术结合起来。
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这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共识。他们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数学基础、建模能力、实际动手等将决定一个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发展前景。这些能力应当在基础课程中得到训练,在实验和实践中得到升华。
一些毕业生反映,学好工程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这四门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对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可惜这样的体会在工作之后才逐渐悟出。
毕业生们对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师资队伍现状也很有看法。他们认为,现在一些教师教学水平不够高,有的教师照本宣科,脱离应用背景和技术前沿。毕业生们希望,教师应当改进教学手段,在讲课的时候尽量多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课程内容具有实际的应用。另外,毕业生认为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不一样:
一、二年级需要那些讲课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的老师,而高年级则比较欢迎那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身学术水平较高、有实际项目实践和开发经验的老师。
实际上,我们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比重并不小,但由于学生不了解这些课程的作用,许多教师又没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与手段传授给学生,致使相当多的在校学生忽视了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
2、改善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认为,现在我们的教学有一种教师“闭门造车”的感觉,老师就是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和选定课本上的内容、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讲解,其实,就课程安排本身来讲就可
能已经与社会需求脱节了。比如在对以后工作中所使用的操作平台,可以作为多项选择来设置课程,既安排有Windows,又设置有UNIX/Linux。学生在校期间和实际工作中所使用的操作平台肯定会有一些差异,如果能在课程安排上增大UNIX/Linux平台的比例,就比单讲Windows一种操作平台效果或许会更好些。
同样作为选择,在开发语言与环境方面,目前在校期间和工作中使用的开发语言和环境不太一致,相差最大的是Java和JSP/J2EE。可见,关于计算机开发语言的课程设置中也有值得进一步商讨的问题。
3、改革考核方式
毕业生们普遍反映,闭卷考试有很多缺陷,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知识的实际情况,所以不应拘泥于这一种形式,针对计算机专业特点,需要对考核内容和形式作适当调整,形成多样化的考评办法。比如:减少闭卷考试的科目,安排具体实践项目,结合平时组织的小讨论、小论文,做项目、写方案报告,以论文考核为主,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又能使学生学到了专业知识。
更多地可以通过课程的实习和成果来考核,鼓励在实习、实验中学到本领、技能,理论成绩所占比例是不是可以缩小到总成绩的50%以下。
减少必修课比例,鼓励学生选择选修课程,选择技能训练方面的课程,同样可以获得学分。
总之,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而不只是为书本知识打分。考核的最终目的应该由重点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转变为考核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些改革的推进,必然会使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同时要求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也要有进一步的提高。
4、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仍处于应试教育模式中,要考很多基础理论课程,而实践课程少,动手能力不强,致使毕业后竞争力较差。有的用人单位还反映,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好的行业工作习惯,没有把基础的东西学好,而是觉得学了一个语言就可以去用了,结果业务基础很不扎实,稍微复杂点的问题就无从下手,而且做出来的东西也不太规范。
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有效的、足量的实践环节,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共同反映。
一部分毕业生所从事的是企业或政府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管理、运行和维护等一线工作。他们在接触这类工作时,普遍感到十分困惑,因为他们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受到综合程度较高的、系统级的培养和训练。
他们建议,学校可采用一些有效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大赛等社会性活动,让学生在假期里能参与一些具体项目的实践。
积极稳妥地与IT企业进行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的互惠互利。学生应该在校期间就安排去对口的专业公司实习,帮助自己理清思路、认清并发挥自身优势,为今后顺利地进行工作定位做好铺垫。
加强沟通协作能力。应当策划并鼓励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实践活动,尽量增加集体提交的作业,培养学生沟通技巧,锻炼相互协作能力。
尽早安排实习。应当加大在大
一、大二的学时和学分量,把一些专业基础课程提前到大
一、大二,通过到企业实习让学生对计算机行业有一些感性体验,尽可能将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写作、文书能力也是用人单位很重视的一种重要技能。他们认为,连一篇工作计划或报告都写不好的人,他是否能科学地工作就值得怀疑。有不少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写作应用能力有待于提高,他们在表达能力上有明显欠缺,往往是心里有话,却无法清楚、透彻地表达出清晰的思路、算法和逻辑过程。同样,毕业生普遍认为课程设置里面文科课程很少,在校期间也没能重视,深感应该加强应用性写作方面的训练。
针对大学期间是否应该设置热门的技术认证课程的问题,不少用人单位认为没有太大必要,觉得那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力测试,虽然公司在招聘时会了解学生都参加过哪些相关的技术培训,但这只能说明他具有一定的培训基础和培训经历,企业不会仅仅“以证取人”,是要看看你拿到多少个证书,都是些什么证书,但主要的还是评估应聘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状况,看他有没有发展潜力。
5、关于复合型和宽口径
近年来,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是一个热门话题。对于IT领域而言,复合型人才是指既具有某个(某些)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或者具有管理能力),又掌握了IT专门技术的人才。
实际上,企业对宽口径人才的需求是很实际的。但是,在招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时候,则主要是看能否从事测试、编程、技术支持及其外围工作几方面来考察的。这就说明,从招聘的角度考虑,招聘计算机专业人员主要是从事技术性工作,但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会有一些人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和个人的个性优势发展而走上其他工作岗位。用人单位认为,开设管理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日后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多数毕业生也认为,应当对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开设部分管理和人文类课程。
我们现有的课程安排对于学生来说基本上是“一刀切”,学生们在学习内容上没有太多差异,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不能体现出每个人的个性优势。当然,一些基本课程是大家都应该学习的,但我们缺乏的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指导。
四、我们的建议
1、计算机专业是我校今后招生培训的可持续保留专业,建议在训规模维持在千人之内;目前仍以专科教育层次为主,打好基础,积累经验,4至5年之后考虑提高培训层次。
2、尽量细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各个专业学科要有清晰的培养方向,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调整当年招生专业。比如软件技术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可分为J2EE企业应用开发、。NET企业应用开发和软件测试三个方向来择定。
3、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理论基础课程建设,课程内容要新颖实用,起码做到每个学审慎更新一次,选本要尽量适合培训对象要求。适当时候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自己组织力量编写。
4、要有规模和内容适合的软件、硬件课程项目实践。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实作环境,更多地进行些动手实践活动。有条件的时候,模拟实际项目,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根据学院整体建设规划及早建设“计算机维护与维修实验室”、“计算机网路技术专修室”、“软件技术工作室”;建设3-4个专业专用计算机上机室。
5、体现特色,发展个性,增加学生选课自由度。在拟订教学计划的时候就考虑进来。开设课内、课外多种证书教育与教学,从教、学、管三方面入手,以让学生能学到真才实学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当增设有关人文课程作为指定选修课程,并加强对学生职业特征教育和敬业精神教育的内容。
6、采用更加灵活的授课方式,以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和训练。可以多留一些课外作业;多开一些计算机类的讲座;拟建计算机专业资料室,多给学生提供一些专业资料;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操作与考评,少灌输而多启发诱导。
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信息产业是21 世纪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信息资源的集成、处理、流通与共享技术已成为当今和未来的重要技术之一,据统计,中国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2%增加到2024年的7.2%,其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已跃居全国工业之首,自2024年起,信息产业就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组成——计算机网络行业已经步入到良性发展的时期,随着信息产业的稳步发展,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经过调查,我们得到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网络技术
①政府上网工程。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政府上网工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024余个地(局)级以上政府机关建立了网站,逐步形成了网络办公。县(处)级以下政府机关实现政府机关上网的数量超过1万个,约占政府机关总数的5%。全国待建的政府网站不少于15万个,未来从业人员总需求将不少于30万人。②企业网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各类大小企业数量迅猛增长,信息化、网络化给企业创造了无限的商机和财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构建,使网络通信成为企业获取与发布信息以及与外界联络的重要方式,企业对网络的需求和依存有如鱼水关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各类企业近400万个,且还在迅速增加,其中已有企业网站18万个。预计在今后几年,企业网站增长速度将大幅度的上升,未来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专职人才需求将不少于150万人。③现有的媒体网站、商业网站、专业性质网站对专业人才的渴求更是迫不及待,各类网站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2)计算机软件开发
①软件开发。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了和世界接轨,各行各业的软件都面临修改或重新开发的问题,进而需要大批量的软件开发人员。根据国际经验,软件人才高、中、初之比为1∶4∶7。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未来10年内,潜在软件开发人才保守估计,我国需要高级软件人才12万人,中级软件人才56万人,初级软件人才92万人。②软件测试。近年来,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在许多IT企业中,软件测试并非只担当“挑错”的角色,其重要性不亚于软件的开发环节。根据资料显示,在国外大多数软件公司,1个软件开发工程师需要辅有1-2个软件测试工程师。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博士、软件测试专家陈宏刚表示,在很多大型的软件开发项目中,软件测试绝对不是开发活动完成后的“收尾”工作,而是贯穿在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会占据整个项目周期一半以上的时间。以IE4.0为例,代码开发时间为6个月,而稳定程序花去了8个月的时间。从投入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来看,测试、使产品稳定和修改花去的时间可能占到整个项目时长的80%。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软件从业人才缺口高达40万人。即使按照软件开发工程师与测试工程师1:1的岗位比例计算,我国对于软件测试工程师的需求便有数十万之众。业内专家预计,在未来5到10年中,我国社会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数字还将继续增大。
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①电脑组装。电脑现已成为全社会的必备的办公工具,现在人们不论工作、学习或娱乐都离不开电脑。不用说电脑生产厂家每天产生的电脑数量,就是我市的电脑城平均每天就组装电脑近千台,需要大量的电脑组装人员。②电脑维护。据统计,随着电脑应用范围的扩大,网络应用的普及,每天电脑的故障率在2%以上,让故障电脑尽快恢复工作,需要大量的维护人员。
4)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应用现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不论是政府办公、企业管理、自动控制、辅助设计等都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工具。可以这么说,不会计算机应用的人,将无法完成工作。
我省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相对全国发达地区而言较为落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够迅速,特别是在网络基础建设比较薄弱。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IT人才的需求量会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基于以上的调查,在未来的社会需求中,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还会继续增加,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理应承担起人才培养重任,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培养适应市场要求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报告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状况,了解社会未来三年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从而为确定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提供基本的依据。我们对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2024年2月,我校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此次调研涉及的用人单位主要有江苏省的大中小型企业,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1.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我省企业信息化也在全面进行,急需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
目前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分为以下三类:(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目前我省计算机专业对第(1)、(2)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第(3)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是非常薄弱的。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对于这种现状的认识,一位企业负责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计算机行业“蓝领”人数少的根本原因,不是企业不需要 “蓝领”,而是缺乏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挥 “蓝领”、发挥其软件生产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振兴江苏的一项迫切任务,既懂计算机软件又懂计算机硬件维护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已成为江苏振兴经济的一大障碍,本行业中持有“双证”在手的学生就更是少之又少。IT产业的振兴势必将拉动并形成我省巨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市场。
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我省在未来3年内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仍有很大缺口,远远供应不上这种需求,巨大的人才缺口使我们现在必须加大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立足本省,培养适合我省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用人才。
2.企业在招聘时对计算机人才的期望
在现在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企
业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人力资源
主管认为排在前三位的专业技能分别是: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数据库知识和操作系
统知识;而IT项目主管认为排在前三位的专业技能则分别是: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能
力、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网络管理和维护能力,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和操
作系统知识。
3.从全国范围来看,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在飞速地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也在逐年
上升。
大量的传统企业在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
进信息化”,这是我国已经确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短缺
成为阻碍信息建设发展的瓶颈。
在需求度上,我国上规模的企业在百万家以上,每个企业搞信息化建设平均最少需
要一到两名复合型计算机应用人才,那么全国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要在200万以
上。由此专家指出,计算机应用是依托IT产业迅速发展的“朝阳职业”,人才需求由低
端到高端都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职业行情将越涨越高。
4.用人单位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观点
在企业访谈过程中,每个IT公司都毫无例外地谈到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中职毕业生仅仅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
因此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素质之一。同时企业要求
人才能够学习他人长处,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盲目自以为是”的弱点
十分明显。
5.关于复合型和宽口径
近年来,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是一个热门话题。对于IT领域而言,复合型人才
是指既具有某个(某些)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又掌握了IT专门技术的人才。
IT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并且对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学校
应当而且能够拓宽专业领域,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受到应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目前许多中职院校现有的课程安排对于学生来说基本上是“一刀切”,学生们的学习内容没有太多差异,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不能体现出每个人的个性优势。当然,一些
基本课程是大家应该学习的,但我们缺乏的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
学与指导。
因此我们认为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某个(某些)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
和技能可能并不现实。但是,许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并不会一直从事本专业的技
术工作,因此在校期间的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外,学习能力也是要十分重视的。
总之,这次调研收益很多,可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与用工单位加强沟通,畅通就业渠道
这几年,用工单位来我校招工踊跃。企业是中职生的“用户”,是得以生存,顺利
成才的土壤,是展现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天地。因此,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是走出去
选准目标,到与专业相近的单位考察了解,亲密接触,掌握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如岗
位及择员条件、工资及保险待遇等重要信息。然后,择优选择,加强联系,经常沟通,夯实感情基础,情谊相融;二是请进来,即邀请用工单位到校为学生讲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最喜欢什么样的员工;三是安排学生在假期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期
间,到企业顶岗操作,创造机会,尽可能增加学生与用人单位接触,增进了解,加深感
情。这样,使学生为用而学,训练应岗技能,增强适应能力,也体验当员工的艰辛,使
企业熟悉学生,发现可用之人,锁定选择目标。共同的目标,相同的思路,使学校与用
人单位建立牢固的就业渠道。在这次拜访中,宏图三胞就表示这种意向,愿意与我校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2.强化技能训练,增强竞争实力
影响教育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水平和实训条件。“以职业性为主兼顾学科性”。
中职生要成功实现就业,必须具有过硬的技能。专业技能是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企业、奉献社会的必要手段。为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实力,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更新、增添各
专业的实验实习设施设备,以各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标准作为训练目标,保证反复训练的时间,坚持经常化训练与定期技能比赛相结合,应岗技能考核与专业技
术等级鉴定相结合,从严要求,系统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此外,还应积极
利用企业的实训条件,通过定单式培养,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把实训与生产相结合等
方式,加强专业实践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对师资要求上,要培养一批稳定的“双师素质”型队伍,特别是专业课和专业基础
课教师不仅要求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更要求有较强的职业能力。7部委文件中,对“双师
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提出了“要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各
类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评聘办法”、“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的时间到企业或生产一线进行实践,并作为教师提职晋级的必要条件”等。这些重大的改革导向必将会加快推进适合职业学校教育工作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求职能力
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不等于就能顺利就业。在市场化就业机制下还得掌握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我们开设《职高生求职择业创业策略与技巧》课程,指导学生掌握准备就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转换职业和自己创业的方法和技巧。一年级重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与对应职业岗位群的关系,热爱专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自学刻苦地参加专业技能训练,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职业道德;二年级重点找准差距,即所学得的德、智、体、美、技同职业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和具体目标,规范自己的行为,从严、从难要求,培养专业技术和综合职业能力,争取有特色、有绝招、一专多能;三年级则突出择业谋职创业的方法与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收集、处理、利用招聘信息的方法;向社会积极推销自己的技巧;做好面试准备,赢得理解、信任、被录用的策略;正确选择职业的方法;成功跨越试用期的策略;创业的准备、资本筹措与项目选择的方法等。分阶段,突出重点,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与技巧,了解就业政策与法规,准备充分,策略运用灵活,又能把握好机会,有效地利用三分钟的自我介绍时间,主动、恰当地推销自己,赢得用工单位的好感,一次性就业成功率大大提高。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职业教育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一些学校定位不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活力,市场意识薄弱,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陈旧,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中“双师型”师资短缺,实训条件不足;特别是一些地方对职业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重视高等院校建设忽视中职学校建设的倾向,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尚不完善。可见,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
通过调查、分析当今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与趋势,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进行有益的思考和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类专业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当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运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对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进行了调查,并加以分析,对师范院校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进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计算机专业就业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方法是传统问卷调查、网络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共收回传统问卷100份、网络问卷400份,调查对象是我校计算机学院专业学生实习及就业单位、人才服务中心及—届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包括本省及其他省市与我校有用人历史的中小学校、中小企业等。调查表主要有基本信息和计算机专项职业能力调查(见表1)两部分组成。调查中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但中小学计算机教师需求量减少。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的大量使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专业的编程人员及项目负责人或相关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和网络安全人才显得非常缺乏。从人才需求调查表的结果看,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优秀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以往需求较大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岗位逐年减少,教师岗位已不能作为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唯一出口。
(2)地区需求差异明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对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有一定需求,他们将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
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而在中小城市,则大量需求从事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等技术工作。
(3)企业招聘时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①要求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希望在短时间内具备上岗能力。多数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大多数企业希望员工尽早具备上岗能力,希望降低再培养成本。在对新员工培训方面的调查中,愿意提供一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74。52%,愿意提供三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占25。48%,愿意提供三个月以上培训时间占o%。②具备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多种技能的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如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基础上,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维护、信息系统管理、产品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也能胜任。据调查,单位要求人才具备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占84。23%。而不要求的仅占15。77%。这反映了现代企业在人才运用上,更加强调使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③要求专业毕业生具有与从事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企业对ri’认证的认可程度分别是国家计算机等级认证、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和网络工程师)、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和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认证。④要求具有突出的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调查显示,企业中的负责人对本科生具备的专业技能要求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和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4)对专业学生专项能力的要求。在专业学生专项能力调杳中,排名靠前的依次为“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编程与软件开发能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此外外语能力、信息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次之。
2、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的研究
通过以上社会调查分析,发现沿用过去专业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要对目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及内容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毕业生就业需要。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计算机专业培养上,必须与行业接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在充分认识和调查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基础上,运用课程理论和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的总体设计。
(2)确定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重点在于研究如何使培养目标多元化,从而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和企业用人需要,进而形成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在充分考虑服务区域和现有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不同学生采用分专业方向的教学,真正落实多元化的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出口的学生,采取不同培养方案。如在大四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对希望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增加理论知识讲解的选修课。对
希望就业的同学,增加实践课程的选修课,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从适应就业需求的角度,社会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备多种技能,应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
(3)突出专业教学特色。积极引入学历学位加资格认证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等国家计算机资格认证考试,并取得相应认证证书。
(4)加强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规划。在原有的实验室和教育教学基地基础上,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并增设实训基地。我院已与隶属于北京市科委的中国最大的软件行业服务机构。北京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建立合作关系。计算机培训机构合作安排学生到北京进行实训,并到其相关的软件公司(如用友软件、神州数码、金山软件、北大软件等)实习工作。探索建设教学、科研、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推行产学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