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季度浙江省湖州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从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看,我市工业生产增长较快,服务业发展总体严峻,农业生产整体平稳,消费增长较为平稳,投资增速有所回升,外贸出口稳步增长,财政收入、金融存贷款增速有所回落,CPI涨幅略有提高,PPI继续回落。据省统计局初步统一核算,一季度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84.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9%,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但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居全省各市第2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97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212.42亿元,增长9.4%,其中工业增加值192.36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53.70亿元,增长6.2%。总体来看,一季度我市经济增速仍处在合理的区间之内,开局总体平稳。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工业生产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54.34亿元,同比增长
9.2%,增速同比降低3.0个百分点,但在全省居第2位。从主要产业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5.70亿元,增长12.2%,增速列全省第1位;装备制造业39.29亿元,增长12.2%,增速列全省第5位;六大特色产业80.65亿元,增长1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4.73亿元,增长11.2%,增速居全省第3位。
2.服务业发展总体严峻。一是商贸流通业增长尚好。一季度,全市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1%和12.6%,同比分别回落12.7和提高2.3个百分点;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3%和13.0%,同比分别提高3.3和下降0.4个百分点。二是金融业增速回落。一季度,全市金融本外币存款为2688.64亿元,增长8.3%;本外币贷款为2232.78亿元,增长11.2%;存、贷款余额增速同比分别回落7.7和2.2个百分点。三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下降。一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2.80万平方米,下降35.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6.33万平方米,下降37.3%。四是运输业务量全面下降。一季度,全市客、货运周转量分别下降17.9%和39.7%,同比分别回落9.7和48.3个百分点。五是营利性服务
业营业税增长乏力.一季度,全市租赁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文化体育娱乐业等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同比下降7.7%,同比回落25.1个百分点。
3.农业生产整体平稳。一是春粮面积略有下降。今年我市春粮生产结束10年来较快增长的势头,今年首次出现负增长。据统计,今年1-2月全市春粮播种面积47.41万亩,同比减0.7%,其中大小麦播种面积38.39万亩,减0.9%;油菜籽播种减少7%;蔬菜播种面积增长0.9%。二是畜产品生产有所下降。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市季内肉产量4.98万吨,同比下降4.9%。其中,生猪和家禽生产下降明显,而新兴的湖羊产业则发展良好。
4.消费增长较为平稳。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69亿元,同比增长14.0%,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77.54亿元,增长16.6%,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从分类情况看,食品类、服装类、日用品类分别增长12.5%、42.8%和16.3%,金银珠宝类增长31.7%,汽车类增长19.3%。
5.投资增速有所回升。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05.44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1-2月回升5.7个百分点。从投资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66.54亿元,增长33.8%;房地产投资66.37亿元,增长31.4%;工业投资155.13亿元,下降5.3%。从开工项目看,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399个,明显少于去年同期的641个,下降了37.8%。
6.外贸出口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外贸出口总额18.36亿美元,同比增长
6.1%,增速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但比1-2月回升6.4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123.4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同比回落4.4个百分点,但比1-2月回升2.6个百分点。
7.财政收入有所回落。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87.10亿元,同比增长
8.7%,同比回落5.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87亿元,地方财政税收收入48.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和5.9%,分别回落4.3和5.9个百分点。
8.物价走势保持稳定。一是CPI涨幅略有提高。一季度,我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2%,涨幅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调查的八大类价格同比涨幅“六涨一跌一平”,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涨幅较大,分别上涨了3.7%、4.3%和3.1%;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价格小幅上涨,分别上涨了1.6%、1.4%、0.2%和1.9%,交通和通信下跌1.6%。二是PPI继续回落。一季度,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购进价格(IPI)同比分别下降1.5%和0.8%。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亮点
1.工业增速居全省前列。一季度,我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54.34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同比降低3.0个百分点,在全省居第2位。分行业看,33个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长,其中增速快于10%的有16个行业。总量居前10的行业中有3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6.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7.1%,纺织业9.6%。
2.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从一季度的主要数据看,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5.70亿元,增长12.2%,增速列全省第1位,占工业增加值比重23.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9.29亿元,增长12.2%,增速列全省第5位,占比25.5%,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4.73亿元,增长11.2%,增速居全省第3位,占比35.5%,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六大特色产业增加值80.65亿元,增长12.0%,占比52.3%,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241.65亿元,增长22.3%,新产品产值率27.2%,同比提高
2.7个百分点。
3.企业效益持续提升。1-2月,我市规上工业实现利税36.23亿元,利润21.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和17.0%,增速同比提高3.8和7.2个百分点;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4.4%,成本费用利润率4.7%,同比分别提高0.4和0.5个百分点。分行业利润看,33个行业中,24个行业正增长,9个行业负增长。利润总额居前10的行业中,6个行业增速在10%以上。其中,纺织业增长21.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09.2%,通用设
备制造业增长12.8%,家具制造业增长33.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9.9%。
4.投资增速逐步回升。一季度,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44亿元,增长10.8%,增速比1-2月回升了5.7个百分点。拉动一季度投资增长回升的主要因素是各县区着力挖掘投资增长潜力,做实新增项目。3月份,新增入库项目达240个,比1-2月多65个,新增投资39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61个,投资额达21亿元。一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66.54亿元,增长33.8%,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1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完成66.37亿元,增长31.4%,比1-2月提高22.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155.13亿元,下降5.3%,但比1-2月回升了0.8个百分点。
5.企业用工相对稳定。今年一季度,我市经济增速同比有所回落,规上工业增速同比降低3.0个百分点,但对就业的影响尚不明显。据统计,1-2月规上工业平均全部从业人员为33.59万人,同比增长2.9%,应付职工薪酬23.27万元,增长15.4%,人均平均薪酬同比提高了12.5个点,说明企业用工成本上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的压力,长远看有利于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
三、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
1.服务业发展困难较多,完成目标任务很难。一季度,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同比回落4.5个百分点,居全省各市末位,也低于GDP平均增长水平,发展形势总体较为严峻。一是金融业增速回落。一季度,全市金融本外币存款为2688.64亿元,增长8.3%;本外币贷款为2232.78亿元,增长11.2%;存、贷款余额增速同比分别回落7.7和2.2个百分点。二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下降。一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2.80万平方米,下降35.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6.33万平方米,下降37.3%。三是运输业务量全面下降。一季度,全市客、货运周转量分别下降17.9%和39.7%,同比分别回落9.7和48.3个百分点。四是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增长乏力。一季度,全市租赁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文化体育娱乐业等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同比下降7.7%,增速较上年回落25.1个百分点。
2.节能降耗有所好转,但压力依然较大。从用电量情况看,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2%,增速同比提高9.0个百分点。从能耗情况看,据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151万吨标准煤,增长1.2%,比1-2月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一季度全市八大高耗能行业用能120万吨标准煤,增长0.6%,千吨以上重点企业用能123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8%。但由于今年我市经济发展速度趋缓,而高能耗项目投产较多,所以后续节能降耗压力依然较大。
3.企业亏损额增加,亏损面略有扩大。1-2月,全市亏损企业408家,亏损面15.8%,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亏损额3.13亿元,同比增长16.1%。企业亏损状况有所严重,一方面是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企业盈利受损,另一方面也是经济转型升级,企业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据统计,1-2月全市停工企业104家,其中小微企业97家,高耗能企业43家,分别较上年增加23家和8家。
四、几点建议
综合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我们认为下一步经济增长还存在下行的风险,为此建议:
1.要确保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今年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困难较多,交通、金融、房地产、住宿餐饮等行业短期内难于扭转下滑的局面,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2.节能降耗工作要高度关注。近年来我市高能耗项目投产较多,使得我市能耗水平一直处于高位,这一约束性指标今年的倒逼作用会更加明显,各县区如何应对要早谋划,统筹安排好目标任务,避免年底大面积拉闸限电的情况再次出现。
3.投资新项目不多问题要客观分析。在当前资金面比较紧,企业投资愿望不高的形势下,如何扩大有效投资,做实新项目,促进投资结构的优化,提高投资产出效益尤为重要。
2024年1季度浙江省宁波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发展环境,全市上下以改革创新为统领,全面落实“双驱动四治理”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消费增速回升,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创新驱动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5亿元,下降0.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71.9亿元,增长4.9%,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688.7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40.3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之比为3.1∶53.0∶43.9。
一、农业生产延续下降态势,春粮播种面积增幅明显
受到去年罕见的高温干旱和“菲特”超强台风带来的洪涝及禽流感疫情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据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1.2%。春粮播种面积增幅明显,根据粮食监测数据,今年全市春季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7万亩,同比增长15.4%。家禽生产受到重创,一季度家禽存栏1012.8万只,同比下降1.0%,家禽出栏494.6万只,下降35.6%。渔业产量减少,一季度水产品总量22.1万吨,同比减少3.1%,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2.2万吨,减少6.0%。
二、工业经济稳中趋缓,创新转型取得进展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32.7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0个百分点。规上工业35个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超过3.1%的平均水平,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2%、9.5%和9.4%。分经济类型看,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高出规上工业平均增速8.9个百分点,比国有企业(-7.6%)、港澳台投资企业(3.5%)、外商投资企业(2.7%)分别高19.6、8.5和9.3个百分点。分企业类型看,规模以上小、微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95.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6.8%,增加值同比增长9.7%,分别比大、中型企业高出14.5个和3.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微企业家数占到规上工业总数的84.6%。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2771.6亿元,增长1.7%,出口交货值630.7亿元,增长1.4%。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6亿元,同比下降9.7%,实现利税总额174.7亿元,下降1.1%。
结构调整初显成效。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进一步提高,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8.5%和21.0%,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6和0.2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趋于收缩,八大高能耗行业工业增加值下降0.2%,增速低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创新驱动稳步推进。科技投入力度继续加大,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
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20.4亿元,同比增长15.7%,增幅比主营业务收入(1.7%)高14个百分点。在创新驱动下,一季度我市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为630.2亿元,同比增长16.1%;新产品产值率为22.1%,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
三、消费增速回升,第三产业占比继续增大
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1.7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44.1亿元,增长12.2%,乡村实现零售额117.6亿元,增长17.5%,快于城镇5.3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分别实现零售额119.8亿元和4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 %和10.5%,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0.0和1.4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速虽比去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但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达到43.9%。服务业多数行业盈利状况有所改善,1-2月我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87.9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去年末分别提高4.5和16.5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实现营业利润4.51亿元,增长32.1%,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民间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
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1.3亿元,同比增长16.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5.8个百分点,比1-2月回升0.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61.9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65.5亿元,同比增长14.8%。工业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61.6亿元,增长20.0%,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1.5%,增幅高于全市投资增幅3.9个百分点。制造业完成投资233.7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89.3%,同比增长20.2%,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迅速,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32.1%和46.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03.5亿元,同比增长17.0%,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6.2个百分点。重点区域建设有力推进,一季度杭州湾新区、梅山岛产业集聚区分别完成投资52.6亿元和4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6%和22.9%;卫星城镇完成投资54.4亿元,增长29.1%;20个重点园区完成投资360.2亿元,增长15.6%。
民间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一季度全市完成民间投资444.5亿元,同比增长20.5%,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5%,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随着我市促进民间投资的一系列政策如“29条新政策”等的实施,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部分行业领域成为民间投资的新兴热土。如农林牧渔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几个行业,民间投资成倍增长,分别增长2.2、1.8、1.3倍,成为行业投资中的新增长点。
五、外贸出口低位徘徊,招商引资势头良好
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221.1亿美元,同比下降2.9%,其中出口138.6亿美元,下降2.5%;进口82.5亿美元,下降3.6%。出口增速比1-2月回升4.8个百分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9.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下降4.3%和7.8%,纺织服装出口额增长1.3%。
一季度,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9.5亿美元,同比增长46.4%,实际利用外资12.1亿美元,增长28.4%,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30.6和4.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合同利用外资9.6亿美元,增长56.6%,其中制造业合同利用外资
9.4亿美元,增长53.8%;第三产业合同利用外资9.9亿美元,增长37.7%,实际利用外资8.7亿美元,增长79.7%,其中,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6.0亿美元,增长185.7%,批发和零售业实际利用外资2.0亿元,增长45.8%,金融业实际利用外资2024万美元,增长117%。
六、财政收支平稳增长,金融保障力度加大
一季度,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1.0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72.5亿元,增长
6.9%。在地方税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3.3%、13.1%和7.2%。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5.3亿元,同比增长0.5%,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26.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68.1%。民生支出中城乡社区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17.1%和12.0%。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5589.5亿元,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6万亿元,同比增长7.0%。
七、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
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057元,同比增长10.3%。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22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城镇居民高出1.2个百分点。
八、CPI温和上涨,PPI继续下滑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与全国城市平均持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3个百分点。八大类价格同比“六升一平一降”,其中食品类上涨
3.2%,涨幅最大;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1%;居住类上涨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持平;交通和通讯下降0.1%。
1-3月,我市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97.75%,出厂价格指数为97.44%。其中,3月份当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47%,环比下降0.2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0.24%。
分析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的放缓因素,既有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影响所致,亦属本地实体经济结构及企业素质性问题的非偶然反映。宁波经济正处于增长格
局转换、调整蓄势阶段,将进一步按照中央关于转型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贯彻落实“双驱动四治理”的决策部署,力促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2024年1季度江苏省常熟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紧紧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目标,以“重大项目突破年”为主抓手,加快转型升级,狠抓项目建设,强化服务效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开局。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9%,第二产业增长10.1%,第三产业增长10.1%。
一、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工业运行稳中略降,重点行业运行良好。一季度,全市424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04.6亿元,同比增长10.3%,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544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1.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继续位列全省第10位。全市重点行业支撑良好,机械、化工、电子三大主要行业依然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一季度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555.8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长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9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77.9%,直接拉动工业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光伏产业有所回暖,一季度完成产值105.4亿元,同比增长23.8%,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48.1个百分点。通过大力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双百”行动计划和创新型企业培育“十百千”计划,工业经济发展质态有所提升,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96.6亿元,利润总额6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9%、33.1%,增幅分别较上年同期提升5个、8.7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提升13个、14.5个百分点。自2024年10月工业利润扭转持续负增长局面以来,一直保持稳步回升的增长势头。
2、服务经济发展良好,消费市场保持平稳。一季度,全市服务经济继续保持平稳的发展势头。1-3月,我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7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增幅由去年同期的全省第9位上升到第4位。其中,批发业53.5亿元,同比增长4.4%,零售业354.9亿元,增长14.8%,住宿业4.1亿元,增长16.1%,餐饮业33.2亿元,增长5.7%。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汽车类商品消费增幅较快,1-3月份实现76.2亿元,增长21.1%,增幅高于限上平均增幅8.4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5.4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完成货运量2913.0万吨,客运量2024.2万人,同比分别增长9.2%和3.9%,常州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42.9万人次,同比增长超四成。新兴产业服务业表现良好,文化服务、教育、科研、卫生及社保等行业投资水平、营业收入较快增长,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一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25.7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0.1%。
3、投资稳定结构优化,项目推进步伐加快。1-3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4.4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10位。其中,工业投资369.5亿元,增长13.5%,增幅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服务业前3个月完成投资323亿元,增长19.3%,增速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不断优化,1-3月,工业投资中设备和工器具完成投资187.0亿元,同比增长31.5%,据市国税部门资料显示,1-2月份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为4.3亿元,同比增长11.3%,是2024年7月以来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培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力,1-3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54.1亿元,同比增长17.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5.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41.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市项目建设扎实推进,3月份以来辖市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新开工项目数量的增长有所加快。1-3月新开工项目共计1056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03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共计5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7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272.3亿元,同比增长22.9%,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占比50.7%,对投资项目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6%。
4、财政收入低位增长,信贷结构有所优化。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上年同期较低增速的基础上依然呈现低位开局态势,1-3月,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8.1亿元,同比增长5.1%,增幅创下一年来的新低,较今年1-2月增幅下降0.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79.1亿元,增长5.5%,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7%,税收收入增幅及占比均较前两个月有所下降。税收收入中,营业税完成19.3亿元,个人所得税完成6.6亿元,同比延续1-2月份的下降态势,降幅分别为3.5%、2.9%,比1-2月份扩大3.4个、2.5个百分点;增值税25%及营改增增值税完成15.2亿元,同比增长10.3%;企业所得税增幅自上年9月份由负转正以来,呈现缓步提升的态势,1-3月份全市完成企业所得税11.5亿元,同比增长3.5%,增幅较上年三季度和年底分别提高3个、1.7个百分点。至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727.2亿元,比年初新增379.1亿元,同比少增198.3亿元;贷款余额4449.2亿元,比年初新增130.8亿元,同比少增35.5亿元。3月末,全市新增短期单位经营性贷款36.7亿元,新增中长期单位经营性贷款6.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0%和8.6%,新增单位经营性贷款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为32.7%,比1-2月份提高了7.8个百分点,信贷投放进一步向支持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倾斜。
5、物价指数温和上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3月份,常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2.2,比去年同期上涨2.2%,涨幅均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食品仍是影响CPI上涨的主要因素,3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4%,拉动总指数上升约0.7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1%,非食品价格环比上升0.2%。进一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深入推进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两大体系建设,近日,市本级统筹区
近23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次上调。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3.8元,增长9.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11.6元,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4元,增长10.9%。
6、招商引资助力转型,对外贸易保持稳定。招商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今年以来,我市招商引资以“十大产业链”和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取得了积极成果。1-3月份全市新增协议注册外资项目54个,累计新增协议注册外资3.0亿美元。亚洲地区投资有所增长,新增日本协议注册外资1870万美元、新加坡协议注册外资4890万美元。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自上年底结束负增长以来,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一季度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账8.6亿美元,同比增长7.9%(上报数),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9.7个百分点,较上年底提高2.8个百分点。对外贸易保持稳定,1-3月份,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67.9亿美元,同比增长3.8%,增幅比1-2月份提高1.5个百分点,在省内排位由1-2月份的第11位提高到第8位。其中,完成出口48.0亿美元,增长4.1%,增幅比前两个月提高2.9个百分点,省内排位由1-2月份的第7位提高到第5位。对美国、日本两大市场的出口增势较快,分别出口9.8亿美元、5.9亿美元,同比增长10.4%、30.9%,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3.6个、15.8个百分点;对欧盟市场出口8.7亿元,同比下降3.0%。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一季度我市经济平稳开局,但后期经济运行中风险和压力不减,有效需求的可持续拉动作用有待观察。
1、先行指标不容乐观。3月份,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指数为97.2,比上年底和今年年初分别下跌0.8个、0.4个百分点;环比指数去年底回到涨跌临界点以上,今年以来又呈现持续下跌态势,1月、2月、3月环比指数分别为100、99.9、99.7。今年以来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环比指数逐月下跌,3月份分别为97.4、99.3,较上年底回落1.5个、1个百分点。3月份全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49.4,比上年末回落5.4个百分点,依然处于荣枯线之下。工业生产者价格等先行指标的不景气,也反映出了市场需求不振、工业部分领域产能过剩等问题。
2、企业运行困难较多。企业生产经营中依然面临不同程度的招工难、融资难、订单不足、成本高等情况,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一季度,723家制造业企业景气调查问卷汇总显示,企业本季度综合经营状况一般和不佳的比例分别占到50.4%和10.7%。从占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八成的民营工业企业看,今年生产、效益增速均有所放缓,1-3月,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637.3亿元,增长10.4%,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下降1.1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由上年同期的80.9%下降为66.3%;
1-2月份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利税、利润增幅分别低于去年同期15.1个、18.6个百分点。
3、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外需看,世界经济虽然有所回暖,但复苏态势仍不稳定,国际市场贸易保护和竞争压力有增无减,一季度我市外贸出口形势基本稳定,增幅和排位均有小幅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市自营生产企业出口增幅自上年下半年来逐月下降,年底呈现负增长,今年同比低位开局,一季度出口18.2亿美元,同比增长4.9%,增速低于上年同期10.2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仅增长0.7%,增幅低于上年同期5.8个百分点,出口企业目前仍然面临着资金短缺、成本高企、汇率波动等问题,未来出口稳定增长的压力较大,形势难言好转。
4、传统消费热点有所降温。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我市以往消费热点有所降温,书报杂志、金银珠宝、中西药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幅回落幅度均在20%及以上,虽然汽车类今年以来实现较快增长,但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及节能环保相关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可能影响,其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同时,高档餐饮业转型压力仍然很大,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业实现33.2亿元,同比呈现个位数增长。
5、大项目支撑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年全市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一季度新建项目开工率明显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亿元以上项目投资支撑力有所减弱,1-3月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30.9亿元,同比增长15.6%,增幅比1-2月份下降9个百分点,占项目投资额(不含房地产项目)的比重由上个月的49.0%下降到43.0%,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由上个月的49.1%下降至32.1%。同时,新开工项目户均规模较小,投资增长的后续支撑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来看,一季度部分指标增速较上年同期出现小幅回落,但全市经济走势基本稳定,处于近年来的正常波动区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及全市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的深入推进,经济发展的信心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不断提高,预计全年经济呈前低后高,但增速较上年有所回落的基本态势。
全县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通报范文
(2024年4月 日)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两会”精神为动力,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转型发展突破年”活动,紧盯全年目标任务,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基本实现首季“开门红”,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据初步统计,1—3月份,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5亿元,增长1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亿元,增长8.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亿元,增长19%;外贸进出口总值2222.4万美元,增长2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0.7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2176.5元,增长18.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6.8亿元,增长21.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2.6亿元,增长27.8%。从总体上看,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七个特点:
一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创新招商方式,强化跟踪问效,注重产业招商,在招大引强方面取得一定突破。一季度,新签招商项目23个,协议投资26.6亿元;内资(含续建)实际到位18亿元(含续建),增长23.6%;实际利用外资完成629.2万美元,增长561.2%。新签亿元以上项目4个,华润风电项目已落地,华润苏果购物中心项目也进入实质性洽谈阶段,有望近期签约。新签工业项目16个,协议投资11.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协议投资6.2亿元。进一步完善项目协调、调度、督查、通报、考核、奖惩等制度,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1—3月,全县197个重点项目(含16个前期准备项目)完成投资15.9亿元,增长24.2%。其中,137个市“十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4.3亿元,增长28.6%;70个省“861”项目完成投资4.1亿元;37个市“双百”工程项目完成投资6.1亿元。
二是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按照“调结构,促转变”的思路,以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项目推进、发展环境优化等方面为重点,着力壮大园区平台,取得一定成效。一季度,园区新增开发面积0.39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1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户,完成产值22.4亿元,入库税收7850万元。其中,县经济开发区新增开发面积0.3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3亿元,新增规上企业10户,完成产值20.4亿元,入库税收7100万元。加强企业运行监测,围绕企业生产与经营抓好帮扶,规上工业企业产值与效益大幅提升。一季度,全县净增规上企业8户,总户数达110户,规上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9.7亿元,增长38.7%;完成增加值6.9亿元,增长41.2%;(1—2月)实现利税总额5445万元,增长30.8%,其中利润3833万元,增长63.5%。
三是农业农村工作强势开局。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扎实开展春耕备耕工作,根据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科技下乡及培训活动24场次,受益群众1.38万人次。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造低产桑园600亩,新发展果园3100亩,新增桑枝食用菌10万棒。狠抓菜篮子工程建设,着力打造“万亩基地千亩蔬菜大棚”。(范文网 www.feisuxs)继续实施茶产业提升工程,新发展良种茶园1500亩,积极帮扶茶叶企业开发新产品,指导企业开展品牌创新和宣传营销,福泉山顶谷大方名茶协会“老竹铺”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黄山翠绿茶菊有限公司的“翠明缘”牌被认定为省级名牌产品。截止3月底,全县春茶产量42.5吨,同比增长193%;均价每公斤424元,增长178%;产值1800万元,增长245%。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增长12%;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家,达**家。加快建设园艺新村、卖花渔村等新农村和三潭枇杷科技示范园、三口柑桔科技示范园等现代农业观摩点建设,全力打造新农村建设亮点。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8.5亿元,增长11.3%。
四是旅游市场日渐红火。制定《2024年歙县掀起旅游营销高潮实施方案》,加大旅游营销力度,不断掀起流放营销高潮,旅游影响力不断提升。成功举办皖北四市春季旅游巡回促销、卖花渔村摄影一日游大赛、“情系石潭”刘士斌摄影作品展、第二届中国黄山油菜花摄影节启动仪式、壬辰龙年清明汪华祭民俗文化活动、绵潭汪王庙神像(菩萨)开光民俗表演等一系列活动,积聚了大量人气,旅游市场逐渐升温。1—3月,全县共接待游客125.3万人次,增长20.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亿元,增长22.5%。其中,入境游客3.5万人次,增长15.2%;创汇1045万美元,增长17.9%。徽州古城、棠樾、雄村三大节点建设快速推进,共完成投资2.4亿元,占任务的26.9%;11个旅游综合提升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占全年任务的25%;新安江山水画廊、碧龙湾旅游休闲、西园、徽墨歙砚一条街等4个亮点工程完成投资3100万元;28个百佳摄影点建设步伐加快,旅游硬件设施水平不断提高。
五是城乡建设扎实推进。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体系建设,完成《歙县城市总体规划(2024—2024)》内容补充和上报市政府报批工作。滨水地区城市设计、丰乐河市政、道路景观设计、城许公路、二环路和北岸镇地质灾害移民安置点方案设计取得新进展。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启动了徽杭高速公路沿线7个乡镇非徽派建筑的改徽工作,现已完成47幢,完成投资近百万元。全面启动城北市场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对改造区域内土地及构筑物和种植物、经营户的调查摸底,搬迁方案初稿制定完成,正广泛征求意见。积极筹措资金,全面加快城乡建设步伐,一大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房地产项目相继启动。截止3月底,全县63个城建“八大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2亿元,占计划的25%。其中,35个城乡建设管理提升工程项
2024年1季度江苏省扬州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一季度,全市紧扣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突出创新引领,全市经济延续了2024年“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速,经济运行过程中亮点较多,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因素不断积累。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4.68亿元,可比价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31.10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417.45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296.13亿元,增长11.2%。
一、全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农业生产态势平稳。一季度,全市夏粮种植面积为289.2万亩,比上年增加2.1万亩,增长0.73%,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81.1万亩,同比增加2万亩,增长0.72%。生猪出栏42.53万头,增长1%;家禽出栏1111.5万只,下降3.8%。水产业养殖面积比上年扩大0.6万亩,高效设施渔业面积比上年增加5万多亩。农业现价总产值58.87亿元,同比增长6.8%,现价增加值31.09亿元,可比价增长2.9%。
2、工业经济稳中向好。一季度,全市2748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314.73亿元,增长13.8%;增加值增长12.4%,在全省位居第5位。工业用电量33.37亿千瓦时,增长13.8%,为202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工业开票销售989亿元,增长18.1%。八成以上行业实现增长。全市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0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85.7%。其中,汽车制造业、石油加工、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7个行业产值增幅超过20%。企业家信心强势反弹,一季度,全市工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28.51,比上季度上升7.02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4.98,比上季度上升4.37点,均处于较为景气区间,企业家对后期走势总体看好。
3、投资建设稳步推进。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完成投资622.8亿元,增长20%,高于省均2.5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543.8亿元,增长19.5%;房地产开发投资79.0亿元,增长23.7%。三次产业投资稳步增长。一产投资4.7亿元,增长5%;二产投资369.4亿元,增长19.8%,其中技改投资225.1亿元,增长31.2%;三产投资248.7亿元,增长26.2%。新开工项目推进势头良好。投资在建项目1042个,同比增加112个,亿元项目427个,同比增加19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08个,同比增加14个;亿元新开工项目227个,同比增加101个。重大项目投资稳步推进。一季度,我市265个重大投资项目累计投资、本年完成投资分别为1215.3亿元、227.6亿元,分别增长39.4%、45.7%。
4、消费品市场企稳。受宏观经济影响,消费需求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均有不同程度回落。随着政策性因素对消费市场的抑制作用逐渐减退,居民消费成为主导因素,平稳增长将成为一种常态,消费需求更为
理性。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81亿元,增长11.7%。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0.63亿元,增长10.7%;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34.24亿元,增长19.8%;住宿业实现零售额3.57亿元,增长10.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38亿元,下降0.9%。日用品等类商品常态增长,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分类零售额分析,有13大类商品零售额增长。大众餐饮业增长稳健,限上餐饮业首次实现正增长。高端住餐企业降幅收窄,列统的13家四星级以上饭店营业额降幅由去年一季度的-14.9%收窄至今年的-3.6%。
5、财政金融运行平稳。一季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2.98亿元,同比增长16.8%,增幅位列全省第1。其中税收收入57.34亿元,增长21.6%,占公共财政收入的78.6%,较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金融存贷款稳步增加,增速有所回落。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234.74亿元,增长9.8%,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166.67亿元,增长10.7%;贷款余额2428.99亿元,增长13%。
6、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一季度扬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09元,增长9.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93元,增长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60元,增长10.6%。
7、物价涨幅保持稳定。一季度,物价总水平同比上涨2.0%。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六涨二跌”。其中,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涨幅最高,上涨4.6%;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涨幅在2.0%-4.0%之间,分别上涨3.5%、2.9%、3.0%;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涨幅在2.0%以内,分别上涨1.7%、1.5%;烟酒、交通和通信同比分别下降3.3%、0.8%。
二、全市经济运行特点
1、各项指标争先进位,综合排名明显提升。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全省排名第2位,分别比去年同期、全年提高7位、2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8%,全省排名第1位,分别比去年同期、全年提高3位、6位,这两项指标均创近几年来新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5位,工业用电、工业开票销售增速均居全省第4位,均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提升。
2、主要指标平稳增长,协调发展明显提升。一季度主要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长高于省均。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4%;开票销售增长1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8%;贷款增长13%。
3、先行指标持续增长,支撑性明显提升。一季度工业用电增长13.8%,同比提高9.2个百分点。项目投资增长19.5%,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集装箱吞吐
量增长27.2%,同比提高26.8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8.3%,同比提高19.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稳定,低于全省0.3个百分点。
4、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均衡发展明显提升。从工业指标看,2024年受上海大众和秦邮特钢拉动影响,工业各项指标保持较快增长。今年剔除这2家企业,工业经济各项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去年同期和全年。列统的35个工业行业中有30个产值保持不同程度增长,工业其他行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从税收指标看,去年税收结构以房地产、金融税收为主体拉动,今年明显调优,各行业的税收实现均衡增长。增值税、营业税增幅明显加快,高于税收增幅,分别增长28%、31.5%。从区域发展看,除拥有上海大众和秦邮特钢的仪征、高邮仍保持较快增长外,市区经济整体向好,开发区、邗江等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5、重点产业加快发展,龙头效应明显提升。汽车产业维持高位运行,上海大众1-3月实现销售78.51亿元,同比增长71.7%。造船行业产能逐渐恢复,在手订单不断增加。光伏行业有企稳回升迹象,订单有所增加,产品价格稳定回升,晶澳、协鑫满负荷生产。机械装备产业平稳运行,机床行业三大龙头企业扬力集团、扬州锻压、江苏金方圆销售收入增长20.7%。化工行业稳定增长,实友、瑞祥等企业均保持稳定增长,开票销售分别增长40.5%、18.9%。
三、当前需关注的问题和建议
1、经济持续向好基础有待巩固
一季度全市经济实现平稳开局,既有去年基数较低的因素,又有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的拉动作用。随着同期基数的逐步抬升,翘尾因素的逐渐减退以及宏观形势的变化,部分高增长指标将会逐渐回落,趋于正常,这会对我市今后主要经济指标走势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全市上下应加大对在建项目的协调推进力度,加快在手重大项目投产达效,尽快形成增量贡献。加大对市场前景好、生产能力小的企业产能扩张力度,加大对因要素受限而影响生产经营的企业供给力度,确保企业生产潜能释放。
2、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有待加强
从投资看,企业投资意愿减弱,一季度企业申报抵扣固定资产税额同比下降21.6%,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意愿不强。新增重大项目压力加大,一季度新开工工业重大项目落后序时7个百分点,20亿、50亿重特大项目储备严重不足。因此要深入贯彻市委“重大产业项目提升年”的各项举措,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全市改革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要加大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力度,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矛盾和问题,争取尽快投产,形成新的增长点。要加大新项目的储备积累,为经济增长提供后劲。要善于捕捉国家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等政策的新信号、新消息,向上积极争取项目、政策、资金。要围绕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200强企业加大招商力度。
从消费看,传统消费热点陆续进入平稳期,新的热点尚未形成,消费品市场缺少新的消费强劲增长点,百货、超市等传统零售业增长缓慢,中高端餐饮尤其是四星级以上饭店、宾馆营业额下滑明显。我市消费率只有40%左右,低于全省2个百分点,消费需求作为我市在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中主导力量没有得以显现。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出台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发挥商业功能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稳定和促进消费增长。鼓励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由传统零售商向电子商务、网上零售、信息消费等应用企业转变,不断适应快速变化的消费模式。
从出口看,出现负增长。经济外向度不高。外贸依存度只有18%,低于全省27个百分点,企业竞争力不强。一季度外贸出口17.52亿美元,下降6%,居全省第11位。全市规上企业出口交货值下降1.5%。要把扩大出口放在重要位置,全力促进外贸稳定。更加注重开拓海内外新兴市场、培育自主品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扩大境外投资,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从企业运营看,企业运行成本上升特别是人力资源上升,融资困难,工业出厂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双下降,企业附加值降低,利润空间更加狭小,生产经营的动力减弱。要以落实“2号文件”为抓手,强化企业服务,继续整合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全力保障要素供给,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土地、资金、电力、用工等要素矛盾,努力使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吃饱开足、满负荷运行。
3、房地产销售下滑引起重视。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销售略有放缓的迹象,今年3月份达到一个转折点,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1%,比上个月下降21.3个百分点。再加上受到2024年增长较快,基数较高的影响,今后几个月将继续延续下降态势。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出现趋缓迹象,各商业银行首套房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基本取消甚至出现上浮,部分商业银行对于二手房交易贷款停放。由于房地产行业产业链较长,财税贡献度高,对建材、家电等行业影响较大,因此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加强舆论引导,在坚持“双向调控”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刚需性住房、改善性住房的金融和税收支持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