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南通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确定明年工作目标和思路,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发展。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报告工作。
一、今年三个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体会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勇当南通市跨越发展先行者”的总体目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强执政能力为保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新形势,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15亿元,增长16.3%,增幅居南通第一;完成财政收入10.6亿元,增长2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138元,增长16.9%;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62元,增长14.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0亿元,增长15.4%。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凸现。工业经济加快发展。预计全年完成全部工业产值275亿元,增长37.2%,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35亿元,增长51.3%。建筑业经济长足发展。预计全年施工产值80亿元,增长29%。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全年完成增加值42.5亿元,增长13.5%,增幅居南通第一。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由去年年底的19.2:43.8:37调整为17.01:47.69:35.3;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4%,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双超历史,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截至12月28日,全市新批外资项目88个;增资项目27个,是去年的3倍;新批协议注册外资5.08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30.7%,超过了改革开放26年来的总和;到账外资1.02亿美元,比去年增长64.5%。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升。外资项目平均单体规模517万美元,比去年增加238万美元。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向一、三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项目协议注册外资首次突破1亿美元。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凸现。两个开发区新批协议注册外资和到账外资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4.9%和68.8%。外经外贸工作取得新成效。预计全年自营出口总额2.3亿美元,增长36.7%;新派出国劳务人员2530人,增长30.6%。
——项目投入高速增长,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投入总量超过前五年总和。预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增长70.7%,其中工业项目投入可望达到54亿元,增长138.9%。规模项目数量大幅增加。全市已实施的规模工业项目300个,超千万元以上项目150个,超亿元项目11个,分别比去年净增109个、63个、6个。投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项目科技含量明显提升,投资强度得到较好控制。工业小区建设步伐加快。预计全年完成小区基础设施投入2.2亿元,新进区企业200家,完成区内项目投入工作量22亿元。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新增工业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的70%。
——沿江开发成绩斐然,后发优势进一步凸现。沿江经济成倍增长。沿江经济快速崛起,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工业经济、财政收入等均呈现翻番或数倍增幅。基础设施建设负重奋进。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工作量8亿元,导流堤工程基本结束,皋张汽渡、疏港公路、精细化工园区、新型居民小区正在加快建设。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华大、诚晖等大石化企业的落户,推动了石化板块的初步形成。精细化工园的快速推进,吸引了一批化工企业进区落户。
——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主流地位进一步显现。经济总量持续扩张。截至12月28日,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4.8万户、私营企业4174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65亿元,分别增长7.2倍、4.5倍、6.9倍,稳居南通市民营经济“第一方阵”。板块特色初步显现。全市已形成民营经济特色板块57个,预计年产值超亿元的20个,其中超10亿元的2个。贡献份额明显提高。预计全年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规模民营工业现价产值、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市总额的95%、92.6%、92%。组织方式不断创新。今年组建市级同业商会10个,行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环境打造难中求进,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在宏观调控环境下,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入6亿元,交通建设投入5亿元。有效推进重点工程。如皋大剧院基本竣工,区域供水工程顺利推进,城区路网改造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完成了如港一级公路建设,沿江一级公路、江曲线北延等重点工程正在抓紧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预计全年可完成860公里。大力整治城乡环境。以“文明创建”为抓手,综合整治市容镇貌、道容路貌,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农村“三清”工程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业结构更趋优化。农业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新增花木面积6.28万亩、外向果蔬2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全市共有30家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过千万元,江苏长寿集团被评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花木大世界成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点。项目农业开发势头良好。全市新增3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271个,投资总额4.5亿元。农民现金收入增长较快。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951.7元,增长14.3%。
——综合改革卓有成效,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国资商贸系统企业改革全面结束。94家改制企业中,除3家正在扫尾外,已全部实现“产权关系清,劳动关系清,法律关系清”。供销粮食改革成效明显。供销社系统今年共变现资产1.7亿元,超过了前三年资产变现总和。粮食企业改革完成了抵押资产清偿和职工身份置换工作。教育卫生改革有序推进。稳步实施办学体制改革,创办了9所民办学校,组建了如皋市职业教育集团和远程教育集团。加快市属医院改革步伐,上海仁济医疗管理公司顺利托管经营新合并的市人民医院,磨头等6家中心医院完成产权转让。税收征管机制进一步健全。推行社会综合治税,税务登记率、申报率分别达到97%和99%。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保证作用进一步发挥。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修订了《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在各镇、各部门推行了《重大决策行为规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省县市中率先进行了正科职领导干部的公推公选。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首次在境外举办了领导干部培训班,在市外联办了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实施了“百千万”培训工程,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选派机关干部服务非公企业,深化机关与社区的“结对共建”,启动“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建设,全面推进“双带”型村干部队伍建设,顺利完成了以“直选”和“一肩挑”为主导的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效能革命”,大力推行“五条禁令”,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入学习两个《条例》,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突出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主题,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浓烈氛围。统战、人武、双拥、群团工作卓有成效。
——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统筹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启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提升。人大、政协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法治如皋”、“平安如皋”创建活动,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教育现代化工程取得新进展,普通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综合考核结果位居全省县级市前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农村改水率达到98%以上,率先在全省完成任务。有线电视推广成效显著。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完善了“五保合一”工程,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99%。
今年我们在“紧运行”的宏观形势下,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抓住执政能力建设这个“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实现了执政能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并进。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准确判断形势、高点定位目标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前提。我们综合分析如皋具备的基础条件、面临的发展机遇、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自加压力,挑战极限,提出了“乘势而上,负重奋进,勇当南通市跨越发展先行者”的年度目标定位。面对宏观形势新变化,我们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聚焦重点不动摇,积极调整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充分挖掘广大干部群众在困难中抓机遇、在挑战中谋发展的潜能,努力寻求服从宏观调控与发挥自身优势的结合点,实现了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
坚持科学发展、狠抓关键环节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根本。我们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市跨越先行新实践,在坚持“五个统筹”的同时,始终突出经济建设中心,扬苏南之长,取浙江之经,狠抓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双引擎”,取得了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历史性突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推进改革和征地拆迁中切实维护了广大职工、农民的利益,在加快经济发展中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水平。强市与富民的互动并进,有力地推动了跨越先行目标的顺利实现。
发挥政治优势、凝聚各方力量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关键。我们注重用党的先进性凝聚人,从市四套班子领导开始,建立了常委分工片、班子成员挂钩镇和联系重点项目工作制度,并制订了考核办法,为全市各级干部作出了表率。我们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开展“效能革命”,机关部门服从服务于发展大局的理念进一步确立,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注重发挥新闻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了一批创业典型,调动了广大党员带头创业、带民致富的积极性,全市形成了“户户竞相创业、人人争当老板”的生动局面。我们创新经济工作的组织方式,通过组建同业商会等途径将
[1][2][3][4][5][6]下一页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南通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确定明年工作目标和思路,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发展。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报告工作。
一、今年三个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体会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勇当南通市跨越发展先行者”的总体目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强执政能力为保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新形势,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15亿元,增长16.3%,增幅居南通第一;完成财政收入10.6亿元,增长2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138元,增长16.9%;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62元,增长14.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0亿元,增长15.4%。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凸现。工业经济加快发展。预计全年完成全部工业产值275亿元,增长37.2%,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35亿元,增长51.3%。建筑业经济长足发展。预计全年施工产值80亿元,增长29%。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全年完成增加值42.5亿元,增长13.5%,增幅居南通第一。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由去年年底的19.2:43.8:37调整为17.01:47.69:35.3;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4%,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双超历史,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截至12月28日,全市新批外资项目88个;增资项目27个,是去年的3倍;新批协议注册外资5.08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30.7%,超过了改革开放26年来的总和;到账外资1.02亿美元,比去年增长64.5%。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升。外资项目平均单体规模517万美元,比去年增加238万美元。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向一、三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项目协议注册外资首次突破1亿美元。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凸现。两个开发区新批协议注册外资和到账外资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4.9%和68.8%。外经外贸工作取得新成效。预计全年自营出口总额2.3亿美元,增长36.7%;新派出国劳务人员2530人,增长30.6%。
——项目投入高速增长,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投入总量超过前五年总和。预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增长70.7%,其中工业项目投入可望达到54亿元,增长138.9%。规模项目数量大幅增加。全市已实施的规模工业项目300个,超千万元以上项目150个,超亿元项目11个,分别比去年净增109个、63个、6个。投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项目科技含量明显提升,投资强度得到较好控制。工业小区建设步伐加快。预计全年完成小区基础设施投入2.2亿元,新进区企业200家,完成区内项目投入工作量22亿元。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新增工业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的70%。
——沿江开发成绩斐然,后发优势进一步凸现。沿江经济成倍增长。沿江经济快速崛起,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工业经济、财政收入等均呈现翻番或数倍增幅。基础设施建设负重奋进。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工作量8亿元,导流堤工程基本结束,皋张汽渡、疏港公路、精细化工园区、新型居民小区正在加快建设。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华大、诚晖等大石化企业的落户,推动了石化板块的初步形成。精细化工园的快速推进,吸引了一批化工企业进区落户。
——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主流地位进一步显现。经济总量持续扩张。截至12月28日,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4.8万户、私营企业4174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65亿元,分别增长7.2倍、4.5倍、6.9倍,稳居南通市民营经济“第一方阵”。板块特色初步显现。全市已形成民营经济特色板块57个,预计年产值超亿元的20个,其中超10亿元的2个。贡献份额明显提高。预计全年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规模民营工业现价产值、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市总额的95%、92.6%、92%。组织方式不断创新。今年组建市级同业商会10个,行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环境打造难中求进,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在宏观调控环境下,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入6亿元,交通建设投入5亿元。有效推进重点工程。如皋大剧院基本竣工,区域供水工程顺利推进,城区路网改造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完成了如港一级公路建设,沿江一级公路、江曲线北延等重点工程正在抓紧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预计全年可完成860公里。大力整治城乡环境。以“文明创建”为抓手,综合整治市容镇貌、道容路貌,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农村“三清”工程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业结构更趋优化。农业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新增花木面积6.28万亩、外向果蔬2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全市共有30家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过千万元,江苏长寿集团被评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花木大世界成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点。项目农业开发势头良好。全市新增3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271个,投资总额4.5亿元。农民现金收入增长较快。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951.7元,增长14.3%。
——综合改革卓有成效,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国资商贸系统企业改革全面结束。94家改制企业中,除3家正在扫尾外,已全部实现“产权关系清,劳动关系清,法律关系清”。供销粮食改革成效明显。供销社系统今年共变现资产1.7亿元,超过了前三年资产变现总和。粮食企业改革完成了抵押资产清偿和职工身份置换工作。教育卫生改革有序推
进。稳步实施办学体制改革,创办了9所民办学校,组建了如皋市职业教育集团和远程教育集团。加快市属医院改革步伐,上海仁济医疗管理公司顺利托管经营新合并的市人民医院,磨头等6家中心医院完成产权转让。税收征管机制进一步健全。推行社会综合治税,税务登记率、申报率分别达到97%和99%。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保证作用进一步发挥。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修订了《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在各镇、各部门推行了《重大决策行为规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省县市中率先进行了正科职领导干部的公推公眩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首次在境外举办了领导干部培训班,在市外联办了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实施了“百千万”培训工程,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选派机关干部服务非公企业,深化机关与社区的“结对共建”,启动“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建设,全面推进“双带”型村干部队伍建设,顺利完成了以“直驯和“一肩挑”为主导的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效能革命”,大力推行“五条禁令”,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入学习两个《条例》,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突出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主题,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浓烈氛围。~、人武、双拥、群团工作卓有成效。
——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统筹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启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提升。人大、政协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法治如皋”、“平安如皋”创建活动,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教育现代化工程取得新进展,普通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综合考核结果位居全省县级市前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农村改水率达到98%以上,率先在全省完成任务。有线电视推广成效显著。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完善了“五保合一”工程,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99%。
今年我们在“紧运行”的宏观形势下,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抓住执政能力建设这个“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实现了执政能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并进。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准确判断形势、高点定位目标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前提。我们综合分析如皋具备的基础条件、面临的发展机遇、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自加压力,挑战极限,提出了“乘势而上,负重奋进,勇当南通市跨越发展先行者”的目标定位。面对宏观形势新变化,我们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聚焦重点不动摇,积极调整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充分挖掘广大干部群众在困难中抓机遇、在挑战中谋发展的潜能,努力寻求服从宏观调控与发挥自身优势的结合点,实现了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
坚持科学发展、狠抓关键环节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根本。我们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市跨越先行新实践,在坚持“五个统筹”的同时,始终突出经济建设中心,扬苏南之长,取浙江之经,狠抓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双引擎”,取得了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历史性突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推进改革和征地拆迁中切实维护了广大职工、农民的利益,在加快经济发展中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水平。强市与富民的互动并进,有力地推动了跨越先行目标的顺利实现。
发挥政治优势、凝聚各方力量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关键。我们注重用党的先进性凝聚人,从市四套班子领导开始,建立了常委分工片、班子成员挂钩镇和联系重点项目工作制度,并制订了考核办法,为全市各级干部作出了表率。我们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开展“效能革命”,机关部门服从服务于发展大局的理念进一步确立,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注重发挥新闻~的正面导向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了一批创业典型,调动了广大党员带头创业、带民致富的积极性,全市形成了“户户竞相创业、人人争当老板”的生动局面。我们创新经济工作的组织方式,通过组建同业商会等途径将数百名企业主集聚在加快发展的旗帜之下。我们充分发挥~、群团的作用,调动社会各个层面投身跨越先行大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市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锤炼干部队伍、增强执政能力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保证。我们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强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不断提升政治素养、精神境界,打牢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矗我们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发展经济的责任意识、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注重在经济建设主战场锤炼干部,增强了党员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我们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干部队伍的活力进一步焕发。我们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源头入手,标本兼治,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增强。卓有成效的措施,锤炼了干部队伍,各层各级特别是农村基层涌现出一大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善于攻坚克难、勇于争创一流的党员干部,为跨越先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我们今年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对新形势下开放型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上还有差距,组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还有差距,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干部作风建设与如皋全面跨越的要求还有差距,开拓创新、化解难题的本领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以上报告的是市委常委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需要强调的是,在今年困难多、矛盾多、挑战多的复杂形势下,我市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全市各镇、各部门、各级干部,特别是在座的同志们,为此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心血和汗水。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全市广大镇村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直接面对大量矛盾,承受的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南通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投入、沿江开发、全民创业、环境打造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主要经济指标预期是“三个突破、三个高于、三个达到、三个加快”,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部工业产值和规模工业产值实现历史性突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全市达到145亿元,增长20%以上;全部工业产值突破400亿元,增长47%;规模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增长48%以上。新批协议注册外资、注册外资实际到帐和工业项目投入的增幅均高于50%:新批协议注册外资确保7.5亿美元、力争8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确保1.8亿美元、力争2亿美元;工业项目投入确保80亿元、力争100亿元。全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在总户中的占比分别达到20%和2%,新增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的占比达到25%以上: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2000户新增私营企业2200家。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继续加快增长:财政收入达到12.5亿元,剔除农业税增长26.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40元,增长1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增长14.1%以上。
三、实现明年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的措施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又快又好的发展统揽全局,大力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务实性和有效性,实现开放型经济的新跨越。
开放型经济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也是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力,全市上下必须高度统一认识,毫不动摇地走吸纳型、集聚式发展之路,毫不动摇地抢占新一轮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中的有利地位,毫不动摇地通过扩大开放提升我市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1.在全市上下齐抓共上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主阵地招商。近两年来,各镇、开发区、各部门整体联动,四面出击,形成了招商引资全面推进的喜人局面,我们要保持这种良好势头,并力争在主阵地招商上寻求更大突破。发挥主阵地和主体力量作用。个开发区要进一步发挥主阵地作用,如皋港经济开发区要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2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8000万美元;如皋经济开发区要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5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6000万美元。招商局要进一步发挥专业化队伍作用,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4000万美元。“两区一局”在全市招商引资中的贡献份额要力争达到75%以上。夯实基础力量。如城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做各镇招商引资的领头羊,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400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2000万美元;丁堰镇要发挥工业重镇的产业基础优势,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500万美元;柴湾、石庄、下原、吴窑、搬经等镇要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200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000万美元;白蒲、林梓、东陈、九华、长江、江安、磨头、桃园、皋南、袁桥等镇要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50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800万美元;雪岸、高明、常青、黄市、夏堡、郭园等镇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60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300万美元。激活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企业联结市场的源头优势、与客商直接接触的感情优势、承载项目的平台优势,突出“嫁接式”招商。凡年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要力争引进一个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要力争引进一个4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要通过“保姆式”服务,激发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以外引外、增资扩股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如皋籍在外能人资源,调动他们为家乡招商引资的热情;要对侨眷、侨属、台属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实现以侨引资、以台引资。
2.在全员招商和专业招商并举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专业招商。全党动员、全员发动是近两年我市招商引资连续“撑杆跳”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在继续激活每一个招商细胞的同时更加注重专业招商。项目包装专业化。在精心筛选项目的前提下,组织专业人才进行项目包装;在做好企业包装、产品包装的同时更加强化我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整体包装。组织推介专业化。完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组织方式,探索专题招商、推介招商的策划组织专业化。招商人员专业化。招商局要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集聚作风正派、业务精湛、工作踏实的正规化招商专业人才,使之成为如皋招商引资的主体力量;两个开发区要加大招商力量的整合力度,不拘一格招揽招商专业人才,并探索建立为我所用、市场化运作的专门招商组织;各镇都要探索建立能够激发招商主体活力的企业化招商主体。
3.在行政推动和市场化招商并举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市场化招商。实践表明,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突破离不开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我们要在继续坚持高效组织推进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商的新途径。开展节会招商。坚持市场化运作,按照“简朴、务实、有效”的原则,高频度开展宣传推介、集中签约活动;精心组织第三届沿江经济洽谈会和经济技术洽谈会,以~作为招商引资过程控制的时间节点,集中展示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招商引资成果。推进委托招商。与各类行业协会、国外驻华机构、企业驻外办事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专业招商人员乃至社会自然人建立招商契约关系,委托他们进行招商。实施中介招商。心选择资信好、实力强的境内外招商中介机构为我们进行招商引资,同时要注意学习和借鉴他们在信息搜集、项目包装、项目推介等方面的技巧和经验。
4.在优惠政策招商和内在优势招商并举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内在优势招商。对我市而言,营造招商的“成本洼地”仍显必要,在完善功能配套,机电工业园区重在标准厂房的建设,物流园、生态园重在开放市尝引进资金尽快启动。加快项目投入进程。建立与业主的互通机制,对在谈项目落实专人跟踪,千方百计促成合作;对签约项目强化“一条龙”服务,推动项目迅速转化;对在建项目实行定期走访制和服务责任制,通过高效组织、高质服务促进企业早日形成效益。针对服务沿江项目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继续租用、雇用、柔性引进规划设计、商贸经营、外语等方面的专家型人才,从根本上提高整体服务能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临港型项目投资额必须控制在1000万美元或亿元人民币以上,后方腹地利用标准厂房的企业必须达到规模以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业主码头共用机制,确保岸线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3.以功能开发为突破口,加大环境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集聚生产要素的能力。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思路,负重奋进,重点抓好沿江一级公路、疏港路长青沙段、主城区骨干道路、长青沙大桥、皋张汽渡等重点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尽快形成区内联网、区外通达的交通网络。重点突破功能配套建设。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着重抓好热电厂、输变电工程、污水处理厂、公用码头、星级宾馆、行政中心等重大工程建设;推动建立海关、海事、商检、边检、航道管理等港口办事处;尽快设立金融、保险、电信、邮政等服务机构;超前包装居住小区、沿江综合性二级医院等重点城市功能项目对外招商,力争早日取得突破。全年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投入总量力争达到10亿元。
4.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进一步提升共开共发水平。牢固确立“大沿江开发”的思想,正确处理好港口开发区与省级开发区、港口开发区与后方腹地的关系,真正形成共开共发的良好格局。两个开发区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动开发、错位发展。如皋经济开发区要以建设中心城市新城区的定位,实施高水平开发,快速提升形象,增强集聚能力;以基础设施、功能配套的加快完善,强力吸引具有城市工业特点的大项目、好项目,注重引进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以开发区的建设成果惠及百姓,推动区内村(居)率先实现现代化。明年要确保完成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投入10亿元、工业项目投入10亿元。各镇要打好沿江牌,更加重视引进与港口开发区主导产业相联系的配套产业,进一步提高招商的有效性和全市产业的关联度。市沿江经济开发指挥部要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机制,适当充实成员单位和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业型领导干部充实到指挥部,进一步提高指挥、协调、服务沿江开发的能力。
(四)更加注重产业板块集聚,实现全民创业新跨越。
民营经济是民本经济,是规模经济的“孵化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抓手和突破口。我们要在进一步扩张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板块集聚,努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1.走联动式发展之路,进一步构筑全民创业的广阔平台。实施市镇村三级联动,强势打造民营经济服务平台、发展平台和组织平台。市级注重构筑服务平台。通过建立民营经济网站,为全民创业提供及时、快捷的信息服务;通过组织银企合作、建立互助型民营融资担保机构等途径,为全民创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通过大力引进各类适用型人才、定期培训企业管理人员,为全民创业提供智力支持;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全民创业提供科技支撑。各镇注重打造发展平台。各镇和两个开发区要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全市完成100万平方米。如皋经济开发区力争建成30万平方米、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力争建成10万平方米;重点镇力争建成5万平方米,一般镇力争建成3万平方米。要加快完善集镇功能,加快建设和改造专业市场,加快实现集镇、工业集中区和村组道路的联网联通,吸引更多的创业者进镇入区。村级注重夯实组织平台。大力加强“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双带型”村干部队伍建设,发挥“两委会”成员在全民创业中的组织、引领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发挥能人、大户在全民创业中的示范作用;大力开展争创“民营工业亿元村”、“小康示范户”活动,发挥活动载体对全民创业的推动作用。通过市镇村三级联动,进一步形成全民创业的铺天盖地之势。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在提高开业率的基础上,大力提高个体工商户向私营企业、私营企业向有限责任公司、规模以下企业向规模企业的转化率。
2.走集群型发展之路,进一步打造全民创业的板块特色。发挥产业规划的指导作用。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引导民营经济健康、有序、集聚发展。各镇要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制定民营经济板块发展规划;区域相连、产业类同的镇要加强横向联合,共谋发展,做大板块,形成一镇一品或数镇一品的集群特色。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从~上引导、政策上鼓励、要素上倾斜,推动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实现外协件本土加工,催生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和加工户,形成产业集聚。着力培育以东方、焯晟、阳鸿为龙头的石化板块;以英田、上海轮胎、庆华为龙头的汽车及配件板块;以力星、高压、昌升为龙头的机械板块;以金元、丁纺、泰慕士为龙头的纺织服装板块;以融翔、宏茂为龙头的钢铁板块;以九鼎为龙头的新材料板块;以上海制皂、双马为龙头的精细化工板块;以华冠、皋鑫为龙头的电子板块;以长寿、银燕、玉兔为龙头的食品板块;以华东铸业为龙头的液压件板块。发挥同业商会的凝聚作用。进一步拓宽领域,加快同业商会的组建步伐,提高行业的凝聚力和扩张力。在发挥好同业商会维权、自律、沟通等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导行业加快发展,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凸显行业的聚合作用。通过以上途径,市级重点培育2个超20亿元、8个超10亿元的特色经济板块,镇级、村级要分别培育5亿元以上和亿元以上特色板块,全市培育民营经济亿元村30个。
3.走规模化发展之路,进一步放大全民创业的旗舰效应。激励联合重组。引导
企业开放重组扩规模,着眼长远利益,积极投大靠强,在更高层次上加快发展;引导中小企业横向联合扩规模,加快兼并、联合、重组步伐,增强竞争力;引导企业多元发展扩规模,发挥主业优势,延伸发展触角,形成一主多元的发展格局;引导企业外向开拓扩规模,到市外、省外、境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好“两个资源”和“两个市潮。强化内涵发展。推动民营企业创新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推动民营企业寻求科技支持,通过自主研发、对外联合、购买专利等途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核心竞争力,2005年全市新培育民营科技企业32家、新培育科技亿元企业18家、与高等院校合作新建研发机构4家、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100个、开发科技项目100个;推动民营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人本、诚信的现代企业新形象。实施强体战略。开展品牌创建活动,2005年全市争创省名牌产品2只、南通市名牌产品3只;引导企业走资本运作之路,推动九鼎集团加快上市步伐,加大对南天集团等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力争早日进入辅导期,同时培育力星、英田、昌升、神马、江中等一批上市梯队。
(五)更加注重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新跨越。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基础在农业,关键在农村,希望在农民。必须更加注重解决“三农”问题,始终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创新思维,调整理念,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繁荣农村,跳出农民致富农民。
1.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比较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有力之举。加快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在继续强势推进花木盆景产业发展、打造江苏花木经济第一市的同时,进一步突出外向果蔬、栽桑养蚕、优质生猪、如皋黄鸡等产业的发展,明年全市花木盆景面积力争达到20万亩,外向果蔬达到14万亩,桑园面积达到12万亩,优质生猪出栏60万头,饲养如皋黄鸡1800万羽;加强种养基地建设,注重规模发展,全市新建市级农业园区2个、镇级农业园区33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放大长寿品牌优势,新增1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个无公害农产品、25个农产品注册商标。加快培育做强农业龙头企业。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重点龙头企业集聚,扩大市场占有率,延伸产业链,增强生产基地的拉动力。明年要确保新培植年销售超500万元的龙头企业10家、超5000万元的3家、超亿元的5家、超5亿元的1家。加快突破“三资”开发农业。要积极引导境外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开发农业,推动我市龙头企业与外来资本、先进技术和国外市场嫁接,迅速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竞争力。明年全市“三资”开发农业总额必须突破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各镇至少新增1个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
2.坚持以城镇化繁荣农村。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经营小城镇,完善功能配套,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要科学制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如城镇陆桥村、红星居、经济开发区新王庄村、柴湾镇镇南村、白蒲镇朱家桥村、丁堰镇新堰村、九华镇九华居、石庄镇永新居、吴窑镇吴窑居、黄市镇联络新村等10个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村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精心组织实施水利三年建设规划,保证河道底清、面洁、岸净、坡绿、灌排自如,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大力推进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拓展开发的领域和深度;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加快农村路桥建设,切实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农村路桥通畅美观。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推进以“清洁村庄、清洁河道、清洁家园”为重点的“三清工程”,明年要有30%以上的村达到三清标准,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地绿、天蓝、水清、居佳”的生产生活环境。
3.坚持以非农化致富农民。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年新增百人以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家,发展持证农民经纪人2000人以上。大力扶持勾衣结网、绗缝、宠物玩具、红木雕刻、皮革手套等传统特色产业,为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致富机会。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水平。充分发挥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比较优势和成人教育的基础作用,加大对农民自主创业能力的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进城入镇。放手发展各类劳动力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进一步扩大劳务、技术整建制输出的总量,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层次,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大力发展建筑业。围绕跻身“全省建筑十强市”行列的目标,进一步创新机制,调优结构,开拓市场,做强企业,确保明年施工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米,产值超过110亿元,收入超过30亿元,职工分配超过15亿元,新增2家一级资质企业,创造条件申报1家特级资质企业。大力实施规模战略,全市形成以六建、江中2个超30亿元企业为龙头,以一建、东陈、下原等5个超5亿元企业为基础,以一批超亿元企业为依托的建筑企业集群;积极拓展市场空间,稳定东三省,扩大京津沪,主攻长三角,进军大西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用人机制创新,引进新工艺、推广新技术、采用新材料,采取招聘、培训和柔性引进等多种途径集聚人才,增强企业竞争力。
(六)更加注重科学有效组织,实现环境建设新跨越。
环境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经济工作最有效的抓手,是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三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也是服务业发展的“催化剂”和“孵化器”。面对宏观调控带来的诸多制约,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百折不挠,拓宽思路,创新举措,继续大力度推进环境建设,为集聚更多的生产要素提供第一载体。
1.以科学民主为原则,精心组织城镇规划修编。根据加,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种风险的能力。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建立健全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依法、及时、妥善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
2.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跨越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强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监督,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建设学习型城市为目标,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在广大市民中大力开展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以倡导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为契机,引导全社会形成厚德笃学、文明诚信、拼搏创新、超越争先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培养好如皋跨越发展的生力军和~人。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建立、完善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配置使用、鼓励激励、社会保障、有序流动等方面的政策,为全面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各类公益事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的需求。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按照产业发展的思路,放大名校效益,叫响如皋教育品牌;采取订单式、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大胆尝试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包括幼儿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社区教育等在内的立体教育网络,努力构建如皋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事业。进一步深化市属医院产权制度改革,规范镇医院经营管理行为,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和医疗质量。扎实推进文化大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功能,加快群众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运用市场经营的理念,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利用各种文化设施、各类艺术团体和文艺协会等载体,做好文化产业文章;加快有线电视发展步伐,力争明年上半年建成有线电视县(市);以承办2006年省十六届运动会部分项目为契机,筹划建设多功能体育馆。认真执行三大基本国策。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切实加强土地节约利用和规范管理,争创拾十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县(市),提高人口素质。
(八)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新跨越。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实现跨越发展与加快富民的互动并进,努力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1.扩大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三个优先”、“四个到位”。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优先位置,对就业再就业资金的需求优先安排;坚持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证到位。明年必须帮助2000名以上的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50%以上,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建立统一公平的竞争就业机制。取消各种针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就业政策,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维护企业职工权益。推行岗位工资制、工资集体协商制,完善最低工资制,推行欠薪保障制和灵活就业工资制,力争全年企业职工工资水平较大幅度提升。
2.重视分配,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坚持一次分配讲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的原则,充分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净增参保人数2400人,失业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险在推进镇机关全面覆盖的同时重点引导城镇企业参保;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鼓励农民群众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做到“失地有保、征地必保、人人参保”;进一步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解决农民看不起病和因病致贫问题。
3.统筹安排,高度关注群众的生产生活。努力兼顾社会不同群体利益。切实帮助失地农民、失房居民、失业职工和贫困劳模、农村“三老”、特困家庭解决生活困难,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解决好他们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措施。按照“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针,严格控减农民负担;建立健全财政对困难群体的资助体系;继续认真实施“百村万户”帮扶工程和百名农技人员到村挂职工作;认真落实土地承包政策,鼓励农民以租赁、参股等办法,参与二三产业开发,让农民从土地增值中长久得益;高度重视农村积累性矛盾的化解工作,多措并举,壮大镇村财力,有效压降债务,尽快兑付农村合作基金会股金,多渠道化解改革发展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矛盾纠纷,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继续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动植物检疫防疫,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四、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加强党的建设,重在提高执政能力。只有努力建设信仰坚定、执政为民、锐意进娶生机勃勃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最大限度地凝聚和整合党的执政资源,才能为如皋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一)以“强干”为核心,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各级领导班子是党执政的决策者、执政活动的组织者、执政使命的担当者。党要管好党、执好政,最关键的是要把干部队伍尤其是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突出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把跨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市场变化中准确判断形势,创新思路,破解难题,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把综合协调当作“第一功夫”,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善于既突出重点,牢牢抓住经济建
全面跨越发展,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市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举措,为实现明年如皋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发展,为加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南通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确定明年工作目标和思路,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发展。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报告工作。
一、今年三个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体会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勇当南通市跨越发展先行者”的总体目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强执政能力为保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新形势,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15亿元,增长16.3%,增幅居南通第一;完成财政收入10.6亿元,增长2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138元,增长16.9%;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62元,增长14.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0亿元,增长15.4%。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凸现。工业经济加快发展。预计全年完成全部工业产值275亿元,增长37.2%,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35亿元,增长51.3%。建筑业经济长足发展。预计全年施工产值80亿元,增长29%。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全年完成增加值42.5亿元,增长13.5%,增幅居南通第一。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由去年年底的19.2:43.8:37调整为17.01:47.69:35.3;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4%,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双超历史,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截至12月28日,全市新批外资项目88个;增资项目27个,是去年的3倍;新批协议注册外资5.08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30.7%,超过了改革开放26年来的总和;到账外资1.02亿美元,比去年增长64.5 %。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升。外资项目平均单体规模517万美元,比去年增加238万美元。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向一、三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项目协议注册外资首次突破1亿美元。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凸现。两个开发区新批协议注册外资和到账外资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4.9 %和68.8 %。外经外贸工作取得新成效。预计全年自营出口总额2.3亿美元,增长36.7%;新派出国劳务人员2530人,增长30.6%。
——项目投入高速增长,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投入总量超过前五年总和。预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增长70.7%,其中工业项目投入可望达到54亿元,增长138.9%。规模项目数量大幅增加。全市已实施的规模工业项目300个,超千万元以上项目150个,超亿元项目11个,分别比去年净增109个、63个、6个。投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项目科技含量明显提升,投资强度得到较好控制。工业小区建设步伐加快。预计全年完成小区基础设施投入2.2亿元,新进区企业200家,完成区内项目投入工作量22亿元。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新增工业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的70%。
——沿江开发成绩斐然,后发优势进一步凸现。沿江经济成倍增长。沿江经济快速崛起,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工业经济、财政收入等均呈现翻番或数倍增幅。基础设施建设负重奋进。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工作量8亿元,导流堤工程基本结束,皋张汽渡、疏港公路、精细化工园区、新型居民小区正在加快建设。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华大、诚晖等大石化企业的落户,推动了石化板块的初步形成。精细化工园的快速推进,吸引了一批化工企业进区落户。
——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主流地位进一步显现。经济总量持续扩张。截至12月28日,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4.8万户、私营企业4174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65亿元,分别增长7.2倍、4.5倍、6.9倍,稳居南通市民营经济“第一方阵”。板块特色初步显现。全市已形成民营经济特色板块57个,预计年产值超亿元的20个,其中超10亿元的2个。贡献份额明显提高。预计全年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规模民营工业现价产值、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市总额的95%、92.6%、92%。组织方式不断创新。今年组建市级同业商会10个,行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环境打造难中求进,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在宏观调控环境下,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入6亿元,交通建设投入5亿元。有效推进重点工程。如皋大剧院基本竣工,区域供水工程顺利推进,城区路网改造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完成了如港一级公路建设,沿江一级公路、江曲线北延等重点工程正在抓紧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预计全年可完成860公里。大力整治城乡环境。以“文明创建”为抓手,综合整治市容镇貌、道容路貌,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农村“三清”工程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业结构更趋优化。农业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新增花木面积6.28万亩、外向果蔬2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全市共有30家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过千万元,江苏长寿集团被评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花木大世界成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点。项目农业开发势头良好。全市新增3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271个,投资总额4.5亿元。农民现金收入增长较快。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951.7元,增长14.3%。
——综合改革卓有成效,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国资商贸系统企业改革全面结束。94家改制企业中,除3家正在扫尾外,已全部实现“产权关系清,劳动关系清,法律关系清”。供销粮食改革成效明显。供销社系统今年共变现资产1.7亿元,超过了前三年资产变现总和。粮食企业改革完成了抵押资产清偿和职工身份置换工作。教育卫生改革有序推进。稳步实施办学体制改革,创办了9所民办学校,组建了如皋市职业教育集团和远程教育集团。加快市属医院改革步伐,上海仁济医疗管理公司顺利托管经营新合并的市人民医院,磨头等6家中心医院完成产权转让。税收征管机制进一步健全。推行社会综合治税,税务登记率、申报率分别达到97%和99%。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保证作用进一步发挥。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修订了《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在各镇、各部门推行了《重大决策行为规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省县市中率先进行了正科职领导干部的公推公选。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首次在境外举办了领导干部培训班,在市外联办了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实施了“百千万”培训工程,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选派机关干部服务非公企业,深化机关与社区的“结对共建”,启动“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建设,全面推进“双带”型村干部队伍建设,顺利完成了以“直选”和“一肩挑”为主导的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效能革命”,大力推行“五条禁令”,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入学习两个《条例》,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突出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主题,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浓烈氛围。统战、人武、双拥、群团工作卓有成效。
——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统筹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启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提升。人大、政协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法治如皋”、“平安如皋”创建活动,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教育现代化工程取得新进展,普通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综合考核结果位居全省县级市前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农村改水率达到98%以上,率先在全省完成任务。有线电视推广成效显著。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完善了“五保合一”工程,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99%。
今年我们在“紧运行”的宏观形势下,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抓住执政能力建设这个“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实现了执政能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并进。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准确判断形势、高点定位目标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前提。我们综合分析如皋具备的基础条件、面临的发展机遇、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自加压力,挑战极限,提出了“乘势而上,负重奋进,勇当南通市跨越发展先行者”的目标定位。面对宏观形势新变化,我们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聚焦重点不动摇,积极调整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充分挖掘广大干部群众在困难中抓机遇、在挑战中谋发展的潜能,努力寻求服从宏观调控与发挥自身优势的结合点,实现了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
坚持科学发展、狠抓关键环节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根本。我们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市跨越先行新实践,在坚持“五个统筹”的同时,始终突出经济建设中心,扬苏南之长,取浙江之经,狠抓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双引擎”,取得了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历史性突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推进改革和征地拆迁中切实维护了广大职工、农民的利益,在加快经济发展中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水平。强市与富民的互动并进,有力地推动了跨越先行目标的顺利实现。
发挥政治优势、凝聚各方力量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关键。我们注重用党的先进性凝聚人,从市四套班子领导开始,建立了常委分工片、班子成员挂钩镇和联系重点项目工作制度,并制订了考核办法,为全市各级干部作出了表率。我们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开展“效能革命”,机关部门服从服务于发展大局的理念进一步确立,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注重发挥新闻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了一批创业典型,调动了广大党员带头创业、带民致富的积极性,全市形成了“户户竞相创业、人人争当老板”的生动局面。我们创新经济工作的组织方式,通过组建同业商会等途径将数百名企业主集聚在加快发展的旗帜之下。我们充分发挥统战、群团的作用,调动社会各个层面投身跨越先行大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市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锤炼干部队伍、增强执政能力是我们实现跨越先行的保证。我们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强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不断提升政治素养、精神境界,打牢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我们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发展经济的责任意识、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注重在经济建设主战场锤炼干部,增强了党员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我们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干部队伍的活力进一步焕发。我们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源头入手,标本兼治,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增强。卓有成效的措施,锤炼了干部队伍,各层各级特别是农村基层涌现出一大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善于攻坚克难、勇于争创一流的党员干部,为跨越先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我们今年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对新形势下开放型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上还有差距,组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还有差距,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干部作风建设与如皋全面跨越的要求还有差距,开拓创新、化解难题的本领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以上报告的是市委常委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需要强调的是,在今年困难多、矛盾多、挑战多的复杂形势下,我市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全市各镇、各部门、各级干部,特别是在座的同志们,为此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心血和汗水。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全市广大镇村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直接面对大量矛盾,承受的压力最大,工作的难度最大。没有他们的艰辛努力和默默奉献,没有他们在基层工作中发挥的骨干作用,我市工作要保持这样一个好局面是不可能的。我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关心群众、善待群众的同时,不要忘记关心基层干部,善待基层干部。在此,我代表全体市委常委,向同志们、向全市广大基层干部,并通过大家向全市广大群众表示亲切的慰问和真诚的感谢!
二、我们面临的形势和明年的工作目标任务
2005年是实现市九次党代会提出的追赶跨越目标、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一年。综观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立足如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明年我们将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全面跨越发展。
(一)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看,我们面临着全面跨越发展的大好机遇。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在经历了近三年的低迷后开始走出衰退,进入了新的增长期,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国际资本和产业继续加速向我国转移,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日益成为资本和产业集聚的“热带”。从国内环境看,支撑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的利好因素仍未改变,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将由前阶段的适度从紧向中性方向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江苏省委提出要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加快实现“两个率先”。这些都为我们实现全面跨越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从如皋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看,我们进入了全面跨越发展的崭新时期。在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市首次进入百强,名列第89位。今年全市财政收入和人均GDP分别突破了10亿元人民币和1000美元大关,这是我市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按照经济发展规律,我们进入了经济起飞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显著加快,经济发展的活力将显著增强。可以说,我们迎来了一个发展能量的快速释放期、集聚外来资本的空前旺盛期、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的急剧扩张期。面对这一“黄金发展期”,我们必须乘势而上,高点定位,不仅要在南通六县(市)和苏中14个县(市)中跻身前列,还要在沿江15个县(市)中快速进位,更要在长三角经济板块上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大步赶超。
(三)从如皋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看,我们必须承担全面跨越发展的历史使命。从今年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看,明年我们完全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任务。但是对照201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要求,我们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就人均GDP而言,今年我市人均水平预计为1000美元,到2010年要达到3000美元,就必须以每年19.2%(现价)的幅度递增;就农民人均纯收入而言,今年我市预计为4138元,到2010年要达到8000元,就必须以每年11.6%的幅度递增。城市化水平、公共事业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意识和时点意识,以全面跨越发展为“十一五”良好开局和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四)从我市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现状看,我们完全能够担当起全面跨越发展的重任。近几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执政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总揽全局、统筹谋划的能力显著增强。我们立足自身实际,确立了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我们放大后发优势,提出并实施了以沿江开发为突破口的发展战略;我们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出了一条以重点工作强势推进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快速发展的新路。二是狠抓重点、推进落实的能力显著增强。近几年来,我们始终突出招商引资、项目投入等重点工作,并建立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季度点评推进制、重点工作督查制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落实制度。三是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能力显著增强。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激活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潜能;面对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和挑战性极强的工作任务,创新思路,合力攻坚,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展本领不断提高的“双丰收”。四是协调各方、和谐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我们注重协调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统筹发展,协调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各人民团体之间的关系,全市上下形成了凝心聚力、整体联动的良好格局,出现了三个文明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五是加强党建、强化队伍的能力显著增强。我们以有效的学习培训提高人,提升了思想政治建设的水平,开阔了广大干部的视野;以生动的实践锻炼人,将市镇村三级干部推向经济建设一线,从整体上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以科学的机制激励人,一大批思想作风正、发展思路清、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干部脱颖而出;以创新的举措实施“强基”工程,执政基础进一步加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显现。这些为我们实现全面跨越发展提供了能力支撑。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不利因素。从宏观发展环境看,宏观调控的滞后效应将逐步显现,中央对土地、信贷这两大“闸门”将继续严加把守,一些生产要素的供求矛盾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财政、货币的“双稳健”政策将对加快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我市发展现状看,尽管这两年有了很大进步,但经济总量仍然偏小,总体实力仍然不强,发展基础仍然薄弱,诸多矛盾仍然存在。从新的发展阶段特点看,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期”;既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的时期,又是一个存在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这些对我们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推进明年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提出全面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既顺应了发展大势、遵循了客观规律、反映了内在要求、切合了自身能力,也体现了不畏艰难、自加压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可能性、必要性、紧迫性和挑战性的高度统一。据此,我们确定了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南通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投入、沿江开发、全民创业、环境打造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主要经济指标预期是“三个突破、三个高于、三个达到、三个加快”,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部工业产值和规模工业产值实现历史性突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全市达到145亿元,增长20%以上;全部工业产值突破400亿元,增长47 %;规模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增长48 %以上。新批协议注册外资、注册外资实际到帐和工业项目投入的增幅均高于50%:新批协议注册外资确保7.5亿美元、力争8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确保1.8亿美元、力争2亿美元;工业项目投入确保80亿元、力争100亿元。全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在总户中的占比分别达到20%和2%,新增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的占比达到25%以上: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2000户新增私营企业2200家。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继续加快增长:财政收入达到12.5亿元,剔除农业税增长26.4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40元,增长1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增长14.1%以上。
三、实现明年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的措施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又快又好的发展统揽全局,大力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务实性和有效性,实现开放型经济的新跨越。
开放型经济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也是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力,全市上下必须高度统一认识,毫不动摇地走吸纳型、集聚式发展之路,毫不动摇地抢占新一轮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中的有利地位,毫不动摇地通过扩大开放提升我市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1.在全市上下齐抓共上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主阵地招商。近两年来,各镇、开发区、各部门整体联动,四面出击,形成了招商引资全面推进的喜人局面,我们要保持这种良好势头,并力争在主阵地招商上寻求更大突破。发挥主阵地和主体力量作用。个开发区要进一步发挥主阵地作用,如皋港经济开发区要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2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8000万美元;如皋经济开发区要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5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6000万美元。招商局要进一步发挥专业化队伍作用,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4000万美元。“两区一局”在全市招商引资中的贡献份额要力争达到75%以上。夯实基础力量。如城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做各镇招商引资的领头羊,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400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2000万美元;丁堰镇要发挥工业重镇的产业基础优势,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500万美元;柴湾、石庄、下原、吴窑、搬经等镇要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200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000万美元;白蒲、林梓、东陈、九华、长江、江安、磨头、桃园、皋南、袁桥等镇要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50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800万美元;雪岸、高明、常青、黄市、夏堡、郭园等镇力争完成协议注册外资60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300万美元。激活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企业联结市场的源头优势、与客商直接接触的感情优势、承载项目的平台优势,突出“嫁接式”招商。凡年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要力争引进一个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要力争引进一个4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要通过“保姆式”服务,激发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以外引外、增资扩股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如皋籍在外能人资源,调动他们为家乡招商引资的热情;要对侨眷、侨属、台属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实现以侨引资、以台引资。
2.在全员招商和专业招商并举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专业招商。全党动员、全员发动是近两年我市招商引资连续“撑杆跳”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在继续激活每一个招商细胞的同时更加注重专业招商。项目包装专业化。在精心筛选项目的前提下,组织专业人才进行项目包装;在做好企业包装、产品包装的同时更加强化我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整体包装。组织推介专业化。完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组织方式,探索专题招商、推介招商的策划组织专业化。招商人员专业化。招商局要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集聚作风正派、业务精湛、工作踏实的正规化招商专业人才,使之成为如皋招商引资的主体力量;两个开发区要加大招商力量的整合力度,不拘一格招揽招商专业人才,并探索建立为我所用、市场化运作的专门招商组织;各镇都要探索建立能够激发招商主体活力的企业化招商主体。
3.在行政推动和市场化招商并举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市场化招商。实践表明,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突破离不开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我们要在继续坚持高效组织推进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商的新途径。开展节会招商。坚持市场化运作,按照“简朴、务实、有效”的原则,高频度开展宣传推介、集中签约活动;精心组织第三届沿江经济洽谈会和经济技术洽谈会,以两会作为招商引资过程控制的时间节点,集中展示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招商引资成果。推进委托招商。与各类行业协会、国外驻华机构、企业驻外办事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专业招商人员乃至社会自然人建立招商契约关系,委托他们进行招商。实施中介招商。心选择资信好、实力强的境内外招商中介机构为我们进行招商引资,同时要注意学习和借鉴他们在信息搜集、项目包装、项目推介等方面的技巧和经验。
4.在优惠政策招商和内在优势招商并举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内在优势招商。对我市而言,营造招商的“成本洼地”仍显必要,但凸现内在比较优势更有利于提高招商的成功率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区位交通优势招商。主动融入上海都市圈,抢抓苏通大桥、盐通高速建设的时间差,做足宁通高速、204国道、334省道、新长铁路的交通优势文章,把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招商引资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招商。发挥农业主导产业和工业传统产业的优势,通过引资嫁接提升产业层次;围绕区域十大板块做好产业配套招商,要紧紧围绕做强做大沿江石油化工、船舶修造、钢铁冶炼和现代物流等产业的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推进深度加工。环境资源优势招商。用足用好“长江、长绿、长寿”人文环境资源,通过三大品牌聚焦世界目光,吸引外资落地;大力推介教育如皋、平安如皋,增强外来投资者的信心;进一步打造效率如皋,转变政府职能,简化行政审批,构筑外来投资的快速通道。
5.在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关注外经外贸工作。紧紧围绕外贸进出口总额2.5亿美元,新派劳务人数2700人、劳务营业额7200万美元的目标,进一步扩大外经外贸规模。要更加注重策应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着力打造名品、精品,大力培育出口大户;更加注重整建制、独立承包型的对外劳务输出,进一步提升外经工作的组织水平。
(二)更加注重提升结构层次,实现项目投入新跨越。
项目投入是加快我市由工业化中期初始阶段向中后阶段跨越的动力源。我们要在尽快扩张工业经济总量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以项目投入综合效益的提高,从根本上提升我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1.优化产业结构,力求投入质量新突破。大力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着重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投入强度高、就业岗位多、税收贡献大、比较优势强的好项目;更加重视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改造提升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等传统产业,推进企业信息化改造,促进产品升档升级;切实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大力引导神马、九鼎、南天、高压、力星、华冠、华峰等企业尽快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提升汽车及配件、重油化工、机械冶金、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的比重,不断做大新材料、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2.狠抓规模项目,力求投入总量新突破。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一批、全民创业涌现一批、沿江开发集聚一批、产业配套延伸一批、积极向上争取一批、成果转化开发一批等途径,确保全年投入超千万元项目20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0个。两个开发区全年进区超千万美元项目都必须达到10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如皋港经济开发区至少2个,如皋经济开发区至少1个;如城镇要确保4个亿元技改项目,并新引进2个亿元项目;丁堰镇要确保有3个亿元项目;高速、国道、省道及如港公路沿线各镇要确保突破1个亿元项目;其他各镇要突破3个千万元以上项目。规模企业明年都要有大幅度的投入,今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企业都要新上规模以上技改项目,其中超亿元企业的技改投入量要在千万元以上,超5亿元企业要在亿元以上。通过大投入实现大产出,确保明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重点骨干企业达到10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40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1家、超20亿元企业1家。在扩大项目投入总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投资强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3.重在破解难题,力求投入速度新突破。针对当前影响投速的突出问题,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项目落户镇区要通过盘活存量、增加强度、依法收回闲置土地、建设标准厂房等途径有效破解用地难题;通过多方式保障失地失房农民利益和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破解征地拆迁难题;通过现场考察、资料分析、深入洽谈等手段准确把握项目主体的资信状况和投资实力。项目服务部门要进一步更新理念,按照新的投资管理体制,着重把好公共环境和公共安全两大关口,该放开的必须放开;进一步转变作风,按照“一切为了投资者”的要求,着力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在政策的框架之内找准依法发展的结合点。市重大项目协调领导组要及时掌握重点项目动态,在继续实行定期会办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即时协调和现场协调,推动项目顺利实施。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确保全年新上竣工千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净增规模企业100家。
(三)更加注重提升开发开放水平,实现沿江开发新跨越。
沿江开发是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增长极和爆发点,必须一如既往地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努力实现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经济总量持续翻番、新城建设拉开框架、功能配套初步到位、项目投入形成气候、体制机制充满活力的“三年突变”目标,并以起步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大沿江的开发开放。
1.以产业规划为导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按照沿江开发产业规划,积极包装推介大型船舶制造、重石化深加工、钢铁冶炼等主导产业项目,瞄准日韩、欧美、港台地区和上海、浙江、广东等国内外500强大企业、大集团展开招商攻势,进一步提升落户项目层次。与此同时,通过新城区的开发、专业园区功能的完善、标准厂房的建设等途径,带动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精细化工、机电加工等延伸产业的招商,与城市建设相关联的服务业招商,与沿江生态农业资源相衔接的现代旅游农业和生态农业招商,加快健全沿江产业体系,提高产业集聚度。切实加强与五大石化企业的沟通,引导他们参与招商引资,拉长产业链;建立招商引资服务总公司,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展招商;强化现有招商队伍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提升招商人员的整体素质。
2.以“一区四园”为载体,加大项目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搭建项目投入载体。大新城区、精细化工园、机电工业园、物流园、生态园的建设力度,增强吸聚能力。新城区重在拉开框架,精细化工园区重在完善功能配套,机电工业园区重在标准厂房的建设,物流园、生态园重在开放市场、引进资金尽快启动。加快项目投入进程。建立与业主的互通机制,对在谈项目落实专人跟踪,千方百计促成合作;对签约项目强化“一条龙”服务,推动项目迅速转化;对在建项目实行定期走访制和服务责任制,通过高效组织、高质服务促进企业早日形成效益。针对服务沿江项目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继续租用、雇用、柔性引进规划设计、商贸经营、外语等方面的专家型人才,从根本上提高整体服务能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临港型项目投资额必须控制在1000万美元或亿元人民币以上,后方腹地利用标准厂房的企业必须达到规模以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业主码头共用机制,确保岸线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3.以功能开发为突破口,加大环境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集聚生产要素的能力。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思路,负重奋进,重点抓好沿江一级公路、疏港路长青沙段、主城区骨干道路、长青沙大桥、皋张汽渡等重点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尽快形成区内联网、区外通达的交通网络。重点突破功能配套建设。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着重抓好热电厂、输变电工程、污水处理厂、公用码头、星级宾馆、行政中心等重大工程建设;推动建立海关、海事、商检、边检、航道管理等港口办事处;尽快设立金融、保险、电信、邮政等服务机构;超前包装居住小区、沿江综合性二级医院等重点城市功能项目对外招商,力争早日取得突破。全年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投入总量力争达到10亿元。
4.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进一步提升共开共发水平。牢固确立“大沿江开发”的思想,正确处理好港口开发区与省级开发区、港口开发区与后方腹地的关系,真正形成共开共发的良好格局。两个开发区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动开发、错位发展。如皋经济开发区要以建设中心城市新城区的定位,实施高水平开发,快速提升形象,增强集聚能力;以基础设施、功能配套的加快完善,强力吸引具有城市工业特点的大项目、好项目,注重引进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以开发区的建设成果惠及百姓,推动区内村(居)率先实现现代化。明年要确保完成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投入10亿元、工业项目投入10亿元。各镇要打好沿江牌,更加重视引进与港口开发区主导产业相联系的配套产业,进一步提高招商的有效性和全市产业的关联度。市沿江经济开发指挥部要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机制,适当充实成员单位和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业型领导干部充实到指挥部,进一步提高指挥、协调、服务沿江开发的能力。
(四)更加注重产业板块集聚,实现全民创业新跨越。
民营经济是民本经济,是规模经济的“孵化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抓手和突破口。我们要在进一步扩张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板块集聚,努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1.走联动式发展之路,进一步构筑全民创业的广阔平台。实施市镇村三级联动,强势打造民营经济服务平台、发展平台和组织平台。市级注重构筑服务平台。通过建立民营经济网站,为全民创业提供及时、快捷的信息服务;通过组织银企合作、建立互助型民营融资担保机构等途径,为全民创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通过大力引进各类适用型人才、定期培训企业管理人员,为全民创业提供智力支持;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全民创业提供科技支撑。各镇注重打造发展平台。各镇和两个开发区要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全市完成100万平方米。如皋经济开发区力争建成30万平方米、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力争建成10万平方米;重点镇力争建成5万平方米,一般镇力争建成3万平方米。要加快完善集镇功能,加快建设和改造专业市场,加快实现集镇、工业集中区和村组道路的联网联通,吸引更多的创业者进镇入区。村级注重夯实组织平台。大力加强“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双带型”村干部队伍建设,发挥“两委会”成员在全民创业中的组织、引领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发挥能人、大户在全民创业中的示范作用;大力开展争创“民营工业亿元村”、“小康示范户”活动,发挥活动载体对全民创业的推动作用。通过市镇村三级联动,进一步形成全民创业的铺天盖地之势。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在提高开业率的基础上,大力提高个体工商户向私营企业、私营企业向有限责任公司、规模以下企业向规模企业的转化率。
2.走集群型发展之路,进一步打造全民创业的板块特色。发挥产业规划的指导作用。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引导民营经济健康、有序、集聚发展。各镇要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制定民营经济板块发展规划;区域相连、产业类同的镇要加强横向联合,共谋发展,做大板块,形成一镇一品或数镇一品的集群特色。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从舆论上引导、政策上鼓励、要素上倾斜,推动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实现外协件本土加工,催生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和加工户,形成产业集聚。着力培育以东方、焯晟、阳鸿为龙头的石化板块;以英田、上海轮胎、庆华为龙头的汽车及配件板块;以力星、高压、昌升为龙头的机械板块;以金元、丁纺、泰慕士为龙头的纺织服装板块;以融翔、宏茂为龙头的钢铁板块;以九鼎为龙头的新材料板块;以上海制皂、双马为龙头的精细化工板块;以华冠、皋鑫为龙头的电子板块;以长寿、银燕、玉兔为龙头的食品板块;以华东铸业为龙头的液压件板块。发挥同业商会的凝聚作用。进一步拓宽领域,加快同业商会的组建步伐,提高行业的凝聚力和扩张力。在发挥好同业商会维权、自律、沟通等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导行业加快发展,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凸显行业的聚合作用。通过以上途径,市级重点培育2个超20亿元、8个超10亿元的特色经济板块,镇级、村级要分别培育5亿元以上和亿元以上特色板块,全市培育民营经济亿元村30个。
3.走规模化发展之路,进一步放大全民创业的旗舰效应。激励联合重组。引导企业开放重组扩规模,着眼长远利益,积极投大靠强,在更高层次上加快发展;引导中小企业横向联合扩规模,加快兼并、联合、重组步伐,增强竞争力;引导企业多元发展扩规模,发挥主业优势,延伸发展触角,形成一主多元的发展格局;引导企业外向开拓扩规模,到市外、省外、境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好“两个资源”和“两个市场”。强化内涵发展。推动民营企业创新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推动民营企业寻求科技支持,通过自主研发、对外联合、购买专利等途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核心竞争力,2005年全市新培育民营科技企业32家、新培育科技亿元企业18家、与高等院校合作新建研发机构4家、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100个、开发科技项目100个;推动民营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人本、诚信的现代企业新形象。实施强体战略。开展品牌创建活动,2005年全市争创省名牌产品2只、南通市名牌产品3只;引导企业走资本运作之路,推动九鼎集团加快上市步伐,加大对南天集团等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力争早日进入辅导期,同时培育力星、英田、昌升、神马、江中等一批上市梯队。
(五)更加注重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新跨越。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基础在农业,关键在农村,希望在农民。必须更加注重解决“三农”问题,始终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创新思维,调整理念,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繁荣农村,跳出农民致富农民。
1.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比较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有力之举。加快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在继续强势推进花木盆景产业发展、打造江苏花木经济第一市的同时,进一步突出外向果蔬、栽桑养蚕、优质生猪、如皋黄鸡等产业的发展,明年全市花木盆景面积力争达到20万亩,外向果蔬达到14万亩,桑园面积达到12万亩,优质生猪出栏60万头,饲养如皋黄鸡1800万羽;加强种养基地建设,注重规模发展,全市新建市级农业园区2个、镇级农业园区33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放大长寿品牌优势,新增1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个无公害农产品、25个农产品注册商标。加快培育做强农业龙头企业。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重点龙头企业集聚,扩大市场占有率,延伸产业链,增强生产基地的拉动力。明年要确保新培植年销售超500万元的龙头企业10家、超5000万元的3家、超亿元的5家、超5亿元的1家。加快突破“三资”开发农业。要积极引导境外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开发农业,推动我市龙头企业与外来资本、先进技术和国外市场嫁接,迅速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竞争力。明年全市“三资”开发农业总额必须突破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各镇至少新增1个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
2.坚持以城镇化繁荣农村。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经营小城镇,完善功能配套,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要科学制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如城镇陆桥村、红星居、经济开发区新王庄村、柴湾镇镇南村、白蒲镇朱家桥村、丁堰镇新堰村、九华镇九华居、石庄镇永新居、吴窑镇吴窑居、黄市镇联络新村等10个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村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精心组织实施水利三年建设规划,保证河道底清、面洁、岸净、坡绿、灌排自如,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大力推进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拓展开发的领域和深度;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加快农村路桥建设,切实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农村路桥通畅美观。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推进以“清洁村庄、清洁河道、清洁家园”为重点的“三清工程”,明年要有30%以上的村达到三清标准,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地绿、天蓝、水清、居佳”的生产生活环境。
3.坚持以非农化致富农民。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年新增百人以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家,发展持证农民经纪人2000人以上。大力扶持勾衣结网、绗缝、宠物玩具、红木雕刻、皮革手套等传统特色产业,为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致富机会。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水平。充分发挥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比较优势和成人教育的基础作用,加大对农民自主创业能力的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进城入镇。放手发展各类劳动力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进一步扩大劳务、技术整建制输出的总量,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层次,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大力发展建筑业。围绕跻身“全省建筑十强市”行列的目标,进一步创新机制,调优结构,开拓市场,做强企业,确保明年施工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米,产值超过110亿元,收入超过30亿元,职工分配超过15亿元,新增2家一级资质企业,创造条件申报1家特级资质企业。大力实施规模战略,全市形成以六建、江中2个超30亿元企业为龙头,以一建、东陈、下原等5个超5亿元企业为基础,以一批超亿元企业为依托的建筑企业集群;积极拓展市场空间,稳定东三省,扩大京津沪,主攻长三角,进军大西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用人机制创新,引进新工艺、推广新技术、采用新材料,采取招聘、培训和柔性引进等多种途径集聚人才,增强企业竞争力。
(六)更加注重科学有效组织,实现环境建设新跨越。
环境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经济工作最有效的抓手,是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三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也是服务业发展的“催化剂”和“孵化器”。面对宏观调控带来的诸多制约,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百折不挠,拓宽思路,创新举措,继续大力度推进环境建设,为集聚更多的生产要素提供第一载体。
1.以科学民主为原则,精心组织城镇规划修编。根据加快城市化和产业发展的要求,按照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的建设体系,做好如皋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编制和完善各分区规划、专业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注重规划好城市各区域的功能布局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在组织专家进行设计的同时,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可执行性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2.以完善机制为保障,精心组织重大工程建设。明年,城市建设围绕8亿元的投入目标,重点实施“二三三”工程:美化如泰运河南北岸和外城河南岸两条河岸;开发益寿路两侧、育贤路两侧、青云路内侧三个区域;大力推进道路桥梁、区域供水、旧城改造三大工程,完成中山东路、海阳南路、安定街两侧商业区改造等重点工程的建设改造,加快区域供水工程的实施,完成50万平方米的拆迁改造和5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开发任务。交通建设围绕5亿元的投入目标,重点实施“二三三”工程:基本建成盐通高速和新长铁路两大交通枢纽在境内的接口;基本建成沿江一级公路、334省道如城至丁堰段、江曲线北段等三条骨干道路;实施45座农村危桥改造、镇村通达工程扫尾、村组道路连网三项惠民工程。面对繁重的工程建设任务,必须着力在健全组织推进、资金筹措和工程管理三大机制上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重点工程的指挥体系,市镇村三级联动、既各负其责又紧密配合的协作体系,责任单位牵头组织、有序实施的推进体系。积极探索以地筹资新途径,继续实行市政、交通工程与土地的捆绑对接;精心包装城市和交通建设项目,加大推介招商力度,采取BOT、TOT、BT等方式吸纳各类资本;提高城建投资公司、交通投资公司的融资能力,努力赢得金融、信贷及国债的资金注入;继续用足用活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更多的财力支持。完善招投标机制,吸引优质的、有资本实力的施工队伍参与城乡工程建设,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进度质量控制机制、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严格工程监理,确保工程建设的高质、高速和高效。
3.以文明创建为龙头,精心组织“六城同创”。围绕“年内建成江苏省文明城市,通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的省级验收,加快申创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和园林城市”的目标,健全统一指挥、职责明确、务实高效、通力协作、督查严格的组织推进机制。在搞好重点市政工程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环境整治和各类软件建设。建立健全以城建部门为主体、以社区为基础、相关单位为依托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完善行政综合执法,狠抓城镇、社区、公路环境的综合整治,促进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的改善,使城市管理迅速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突出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城区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全年新增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巩固生态示范区的创建成果。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深化文明创建活动,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扎实做好省级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和文明机关的创建和申报工作。
4.以增强城镇整体功能为重点,全力促进服务业的提速发展。着力打造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会有力地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服务业的发展又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围绕全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亿的目标,坚持发展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并举,坚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切实加大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力度。着力引进万家福、苏宁电器等境内外知名的超大联锁超市,积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塑造全新的商业文化和购物环境。在巩固扩大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精心包装专业特色市场对外招商,加快苏浙、亿丰等大型市场的建设步伐,壮大市场规模,着力培育1个超30亿元市场、1个超20亿元市场和2个超10亿元市场,全市市场成交额确保达到60亿元以上。充分发挥滨江近海、交通迅达优势,建立配载集散物流中心,发展沿江、沿铁路现代物流,培育专业仓储、物流企业,积极融入上海物流网。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多渠道保护、开发长寿文化资源,启动城市主要文化景区的保护性开发,做优做精标志性景点,叫响“长寿之旅”品牌;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资讯、技术、中介、财会、法律等新兴服务业。通过以上途径,努力将服务业培育成为全面创业的重要平台,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增加地方税源和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七)更加注重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发展新跨越。
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跨越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成就,必将为如皋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法律保障。
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全面跨越发展营造和谐的政治环境和法治环境。健全完善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切实发挥人大、政协作用,把法律监督延伸到社会各个层次,把民主监督推广到党委政府决策的更多领域,以开放的胸襟进一步推进政治文明。努力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工青妇、科协、工商联、侨联等人民团体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人武、双拥、侨务、对台等各项工作,不断拓宽营造和谐政治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新途径。加快建设“法治如皋”。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按照“职权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便民”的要求,加快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增强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增强公职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宪法、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带动全社会形成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围绕建立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机构内部改革,规范执法行为,坚持公正执法,建立健全维护司法公正的良性机制。全力打造“平安如皋”。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种风险的能力。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建立健全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依法、及时、妥善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
2.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跨越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强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发展舆论环境;以建设学习型城市为目标,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在广大市民中大力开展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以倡导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为契机,引导全社会形成厚德笃学、文明诚信、拼搏创新、超越争先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培养好如皋跨越发展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建立、完善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配置使用、鼓励激励、社会保障、有序流动等方面的政策,为全面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各类公益事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的需求。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按照产业发展的思路,放大名校效益,叫响如皋教育品牌;采取订单式、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大胆尝试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包括幼儿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社区教育等在内的立体教育网络,努力构建如皋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事业。进一步深化市属医院产权制度改革,规范镇医院经营管理行为,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和医疗质量。扎实推进文化大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功能,加快群众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运用市场经营的理念,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利用各种文化设施、各类艺术团体和文艺协会等载体,做好文化产业文章;加快有线电视发展步伐,力争明年上半年建成有线电视县(市);以承办2006年省十六届运动会部分项目为契机,筹划建设多功能体育馆。认真执行三大基本国策。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切实加强土地节约利用和规范管理,争创省“十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县(市),提高人口素质。
(八)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新跨越。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实现跨越发展与加快富民的互动并进,努力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1.扩大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三个优先”、“四个到位”。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优先位置,对就业再就业资金的需求优先安排;坚持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证到位。明年必须帮助2000名以上的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50%以上,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建立统一公平的竞争就业机制。取消各种针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就业政策,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维护企业职工权益。推行岗位工资制、工资集体协商制,完善最低工资制,推行欠薪保障制和灵活就业工资制,力争全年企业职工工资水平较大幅度提升。
2.重视分配,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坚持一次分配讲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的原则,充分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净增参保人数2400人,失业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险在推进镇机关全面覆盖的同时重点引导城镇企业参保;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鼓励农民群众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做到“失地有保、征地必保、人人参保”;进一步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解决农民看不起病和因病致贫问题。
3. 统筹安排,高度关注群众的生产生活。努力兼顾社会不同群体利益。切实帮助失地农民、失房居民、失业职工和贫困劳模、农村“三老”、特困家庭解决生活困难,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解决好他们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措施。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严格控减农民负担;建立健全财政对困难群体的资助体系;继续认真实施“百村万户”帮扶工程和百名农技人员到村挂职工作;认真落实土地承包政策,鼓励农民以租赁、参股等办法,参与二三产业开发,让农民从土地增值中长久得益;高度重视农村积累性矛盾的化解工作,多措并举,壮大镇村财力,有效压降债务,尽快兑付农村合作基金会股金,多渠道化解改革发展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矛盾纠纷,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继续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动植物检疫防疫,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四、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加强党的建设,重在提高执政能力。只有努力建设信仰坚定、执政为民、锐意进取、生机勃勃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最大限度地凝聚和整合党的执政资源,才能为如皋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一)以“强干”为核心,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各级领导班子是党执政的决策者、执政活动的组织者、执政使命的担当者。党要管好党、执好政,最关键的是要把干部队伍尤其是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突出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把跨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市场变化中准确判断形势,创新思路,破解难题,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把综合协调当作“第一功夫”,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善于既突出重点,牢牢抓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又放眼全局,推动三个文明的协同并进;把稳定当作“第一责任”,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见微知著,善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构筑和谐社会;把依法办事当作“第一素质”,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职权,善于寻找发展经济、善待百姓的结合点,善于教育和引导群众,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改进作风当作“第一追求”,增强落实决策的能力,确保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发挥好目标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进一步完善干部实绩考核办法,全方位考核评价政绩,探索上级、同级、下级、群众考核评价四位一体的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公众评价体系,改进和完善干部民主测评制度;完善民主推荐制度,加大公选领导干部的力度,试行基层党委班子成员公推直选,探索干部破格提拔办法和正常退出机制,进一步激活干部队伍的活力;严格执行问责制、罢免制、引咎辞职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无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坚决予以严肃处理,进一步在全市上下营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浓烈氛围。按照全面跨越发展的要求,加强干部的培训学习和实践锻炼。以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干部培训。注重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继续分层次组织赴境外、市外的培训,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百千万”培训工程,加强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各级干部都要按照市委关于加强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高度重视学习,自觉加强学习。要通过培训学习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增长见识、增长才干。要把干部理论学习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将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干部大胆提拔到重要岗位。在加强干部培训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干部的实践锻炼,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有计划地推进跨部门竞岗交流、机关与基层双向交流、重要岗位定期交流,探索打通党政、企业、专业三支人才队伍之间的流动途径,继续选派干部到企业和镇村任职,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起跨越发展重任的干部队伍。
(二)以“强基”为支撑,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基础。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高度重视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大力激发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总结以企带村建立村级党委、总支的经验,进一步探索把党组织建立在农村新经济组织上。切实加强“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和“双带”型村干部队伍建设,争创“双五好”镇、村党组织,确保明年全市80%的镇、60%的村党组织达到“五好”标准,20%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成为“双强”型书记,更好地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全民创业、跨越发展中的核心堡垒作用。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市委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建立议事委员会,逐步形成社区各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广泛动员社区党员和各方力量,切实做好面向社区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面向驻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尤其是要做好面向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在服务社区建设和广大居民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切实加强非公经济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扩大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创新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大力实施“党务工作者素质工程”,积极开展“星级评定”活动,更好地发挥党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政治导向和保障作用。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农村以“争当党员小康示范户”为平台,非公企业以“党员人才工程”为平台,机关以争创“服务先锋”为平台,社区以带好家庭、带好邻居、带好楼栋、争当优秀党员的“三带一争”竞赛活动为平台,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中先锋模范作用。
(三)以“强堤”为保证,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执政形象。
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就必须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高筑防腐防蛀的大堤,始终将公共权力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一把手负总责、领导班子各负其责,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廉政,一人带一班、一级带一级。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廉评廉考廉、重大事项报告、诫勉谈话、任前谈话制度,推行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公示制和民意测评制度。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自身廉政建设。市委常委率先垂范,继续执行保持自身廉洁的六条公开承诺,坚决做到工程承包、建设不打招呼,深化改革、利益调整不打招呼,干部任用、提拔交流不打招呼,纪检、司法工作中不打招呼。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进一步健全干部监督网络。坚持教育在先、约束在先、监督在先,狠抓制度建设,创新监督方式,深化政务公开,推进党务公开,构建纪检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立体化监督网络,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强化对有权部门和热点岗位的监督,强化对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过程的监督,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构建预防腐败的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大惩腐纠风力度。只有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党风廉政建设才有说服力、反腐败才有威慑力、纠风工作才有推动力。因此要坚定不移地加大反腐力度,毫不手软地惩处腐败分子。要以查处权钱交易案件为重点,集中力量突破大案要案。要继续深化纠风和专项治理工作,抓住典型案例,重拳出击(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feisuxs查看),一查到底,坚决制止一切阻碍经济发展、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深入推进机关“效能革命”。巩固“五条禁令”成果,坚决制止以各种名义用公款大吃大喝和高消费娱乐;以效能提速为核心,构建“效能革命”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增强机关服务能力。
同志们,坚持科学发展,提高执政能力,推动如皋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市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举措,为实现明年如皋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发展,为加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中共天津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张高丽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审议《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审议《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决议(草案)》,团结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开创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新局面。
兴国同志将就《建议(讨论稿)》作说明,希望大家认真讨论,集思广益,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好天津未来五年的发展。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讲五个问题。
一、关于“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天津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四个着力”和“五个下功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大力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方面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十一五”时期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后发优势形成显现的时期。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是平均增速最快、运行最平稳、质量效益提高最明显的五年。主要指标增幅处于全国前列,经济总量平均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元台阶,在全国省区市中的位次不断前移,预计生产总值今年将突破9000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人均生产总值突破9000美元的省区市,较好地服务了全国经济发展。预计五年平均增速为16%,高于“十五”时期2个百分点。预计地方财政收入累计是“十五”时期的3.1倍。节能减排综合水平全国领先,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时期。实施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建设,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新增高效设施农业35万亩,高标准建成了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90%,航空航天产业从无到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服务业规模、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以上。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研发生产了100多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新产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97%增加到2.5%,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保持全国第三位。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十一五”时期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加快推进、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时期。滨海新区进入全面开发开放新阶段,行政管理体制和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创新示范和服务辐射功能不断增强,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多元化发展增强,服务业比重超过80%。各郊区县统筹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联动发展,城乡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内资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5倍和6倍。成功举办两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第八届中欧工商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扎实推进,援建陕西地震灾区任务提前一年高质量完成。
“十一五”时期是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乡环境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确定“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载体功能显著提升。实施长效化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连续三年累计奋战600天,大规模综合整治市容环境,初步形成了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独具特色的城市格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
“十一五”时期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时期。连续实施四个20项民心工程,民计民生不断改善。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2405万平方米、33.5万套,为41万户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住房保障覆盖面是“十五”末的9倍。新增就业186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0.4%,率先建立了统筹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先进水平,和谐校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海河教育园区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本用药价格平均下降25%。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天津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项目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解决了一批多年积累的信访疑难案件,进京非正常重复访和涉法涉诉进京非正常访排名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社会治安保持全国最好地区之一。国防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老龄和残疾人事业等取得新进步。
“十一五”时期是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领导水平明显提高的时期。坚持举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和读书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市委机构调整和市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在干中锻炼、考察、培养、选拔干部,干部交流和竞争性选拔力度加大,造就了一支干事创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精简会议活动,改进新闻报道,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在历届市领导班子工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同志们和全市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经历了国内外环境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受了来自方方面面的重大风险挑战,遇到了许多大事难事急事。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事在人为的坚定信念、开拓进取的拼搏勇气,推动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缩小了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提升了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凝聚了可贵的民心民气,探索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天津特点的发展路子,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又好又快,不搞低水平扩张,不搞短期行为,多做打基础、上水平、利长远、惠民生的事,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强调“三个善于”,比学先进,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用心把握,用心工作,用心落实,推动各项工作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三是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创新发展模式,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发展经济、建设城市,扩大全方位交流合作,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群众的愿望出发,带着深厚的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实意服务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尽最大努力造福子孙后代。五是坚持求真务实,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各级领导干部埋头苦干、顽强拼搏、无怨无悔,付出大量心血、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天津精神、天津速度、天津效益。六是坚持团结奋斗,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各级领导班子,全市各个方面和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团结和谐稳定、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的良好环境。这些经验和做法是难得的精神财富,要很好地坚持和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勤劳智慧、勇于拼搏的天津人民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届又一届、一代又一代地奋斗下去,天津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二、关于“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综合判断发展全局,“十二五”时期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天津在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充分体现城市定位要求的紧要时期。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工作,必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深刻认识天津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切实增强前瞻性、科学性和创造性。
我们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冲击还没有彻底化解,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度变革和调整。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知识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不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一轮发展的重点,一场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全球展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推进,市场潜力巨大,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具有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国各地都在精心谋划未来的发展,积极抢占新的制高点,赶超的态势十分逼人。天津肩负着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神圣使命,但经济实力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这样的大背景和大趋势,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奋起直追,奋发有为,奋勇前进,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天津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面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已经到了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天津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比重较低,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活力不够,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天津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核心技术,缺少知名品牌,缺少有竞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天津与世界经济联系紧密,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直接,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亟待提高。我们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我们进入体制机制创新的攻坚阶段。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靠改革,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靠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要靠改革。当前,改革的重点已经从经济领域向其他领域拓展,触及的矛盾更深,涉及的利益更复杂,推进的难度更大。天津近年来在改革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改革的任务远没有结束。如何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提供更多的经验和示范;如何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如何破除陈旧的观念和做法,营造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激发全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力等,这些都是关系天津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我们面对社会矛盾凸显的复杂局面。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社会加速走向现代化的时期,往往也是社会矛盾急剧增多的时期。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扩大,利益诉求大量增加,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其关联性、风险性、对抗性明显增强。事实充分证明,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发展起来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如果我们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能有效地防范社会风险,就会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就会丧失已有的成果,就会阻碍发展的进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化解社会矛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更加注重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长期和谐稳定。
总之,世情、国情、市情都在发生新的变化。我们既要看到有利条件,更要看到不利因素;既要看到取得的成就,更要看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善于在变化的形势中把握机遇,善于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创优势,开阔视野,创造性开展工作,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四个着力”和“五个下功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努力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关于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市委的《建议》作了全面阐述。概括起来就是,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夺取新的更大胜利,为全面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定位和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基本具备与城市地位作用相适应的综合实力。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国前列,经济结构更加优化,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服务业比重、规模和水平全面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二是基本实现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目标功能定位。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取得更大进展,高端产业聚集区、科技创新领航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和谐社会首善区初步形成,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进一步确立,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带动全市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的效应充分体现,中心城区和各区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三个层面发展更加协调。
三是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率先形成,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四是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格局。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和区县发展策略深入落实,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和综合保障功能显著增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初步建立,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貌和现代化大都市气息充分展现。
五是基本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升,科技实力、教育水平、文化竞争力和卫生服务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富裕程度和幸福程度处于全国前列。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社会和谐稳定处于全国前列。
同志们,我们的目标是宏伟的,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全力以赴干好每一年,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实现宏伟的奋斗目标,一个具有雄厚实力、充满创造活力的天津必将屹立在渤海之滨!
四、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高生态宜居水平,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统筹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要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功能区建设,大力提升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发挥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努力当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要推动三个层面高水平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滨海新区支撑和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龙头作用,提高中心城区的产业层次、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推进各郊区县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要推动三个层面合理分工协作,健全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按照规模化、专业化、协作化要求,引导各区域产业发展,加强产业对接,构筑完整的产业链、配套链、服务链。要推动三个层面优化高效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鼓励企业跨区域配置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大力实施产业提升战略,形成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要全力打好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攻坚战,着力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全面提升三次产业,完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做大做强八大优势支柱产业,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国际知名品牌、大型企业集团和现代产业基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构建新的增长点和发展优势,逐步成为全市经济的主导力量。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方向,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和信息服务、创意产业、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商贸餐饮、旅游休闲、健身娱乐、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抓好服务业聚集区、新型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建设,推动服务经济实现量和质的突破。要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继续抓好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创新引进项目的思路招法,保证投产达产、开工建设、储备报批的项目源源不断,通过增量促调整、促转型、促升级。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要率先建设科技强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抓好科研平台建设,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扶持数量众多、富有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提升知识、技术转移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实现由“天津制造”向“天津创造”的根本转变。要率先建设教育强市,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持久开展和谐校园建设,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鼓励学校特色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要率先建设人才强市,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扎实做好培养和引进人才工作,着力开发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高水平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和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建设,推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发展,推广特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培育再制造示范企业。要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提高资源节约管理利用水平。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废气、噪音、机动车尾气和扬尘污染的治理,搞好水污染防治,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强化对山、河、湖、海、泉、湿地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大力植树造林,努力建设绿色、环保、生态天津。
大力实施宜居城市战略,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要按照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的要求,突出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格调,完善空间布局,体现文化品位,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探索新型城市发展的路子。要深入落实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加快滨海新城区和中心城区“一主两副、沿河拓展、功能提升”的规划实施,完善规划体系,提升重点地区、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和统筹作用。要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大力推进海港、空港、铁路、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建设,扩大城市的辐射力,形成通达“三北”腹地和华东、华南地区的快速交通网络,强化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的交通联系,完善中心城区道路网络。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搞好停车设施建设。要大力建设城市公用设施,提高供水、排水、电力、供热、燃气、通信等保障能力。要严格执行城市管理规定,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推行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大规模、全覆盖、高水平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大力实施富民惠民战略,建设公平公正安全稳定的和谐社会。要全力打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攻坚战,继续实施20项民心工程,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居民的收入、就业、医疗、住房等一整套民生保障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要着力增加群众收入,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认真落实各项增收措施,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使群众实际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坚持以项目扩大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培训促进就业、政策扶持就业、服务保障就业,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要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基本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险制度,扩大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帮扶困难群体,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解决“看病难”、“出行难”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工作。要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开展平安天津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在建设和谐社会上走在全国前列。
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全力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升天津文化的引领力、服务力、竞争力和创新力。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塑造和弘扬新时期天津精神,全面实施市民素质提升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建好用好管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加强优秀作品生产创作,发展创意、动漫等新型文化业态,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要推进文化创新,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繁荣城乡文化市场,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制度环境,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大力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要全力打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攻坚战,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管理,规范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的现代金融体系,着力引进金融机构总部,建立结算中心、会计中心、票据中心和交易中心,加快建设保险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金融活跃市场、支持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深化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完善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多种经济形式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要扩大全方位开放,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开拓新的领域和空间,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
五、关于加强对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努力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
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水平。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实践在深入。面对繁重艰巨的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要切实增强战略思维能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阔的思路,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积极抢占发展先机,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要切实增强开拓创新能力,学习借鉴一切创新成果,鼓励支持各种创新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满、不能松懈、不能畏难,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勇气,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境界。要切实增强统筹协调能力,把改革发展稳定统一起来,把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一致起来,把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协调起来,把提高效率与体现公平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全面进步、永续发展。要切实增强总揽全局能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支持人大、政协、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群众工作水平。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和把握新特点新要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工作。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把人民拥护、赞成、高兴、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更好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要采取正确方式方法,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群众的信任,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实际困难,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及时有效化解矛盾,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到位,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加强廉洁自律,带头艰苦奋斗,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进一步提高真抓实干水平。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的地方去,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把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落到实处。要敢于讲真话实话,反对说假话空话;既要报喜,更要报忧,决不能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当老好人,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每一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工作作风,恪尽职守,盯紧靠上,无私无畏,亲力亲为,敢抓善管,既要有思路、有部署,又要抓实施、抓落实,务必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真正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让中央放心、群众满意。同志们,回首过去,成就催人奋进。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四个着力”和“五个下功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把天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中共天津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开幕 张高丽讲话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今年工作,部署明年任务,审议通过《中共天津市委2024年工作要点》和《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决议》。
市委书记张高丽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主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胜玉,市政协主席邢元敏,市委副书记何立峰,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出席。
张高丽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一年来的工作。他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市委常委会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开展“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三个层面联动发展更加协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推进,城乡面貌继续发生明显变化,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更大改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切实加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巩固发展,科学执政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际工作、效果和水平好于去年。实践充分证明,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确定的工作思路和重要举措,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天津的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张高丽指出,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的关键一年。全市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宏观调控政策,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四个着力”和“五个下功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深入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张高丽强调,按照全市工作总的要求,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必须着力把握十个重大问题:一是正确分析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二是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主攻方向,大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水平;三是统筹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显著增强天津发展的活力实力竞争力;四是高水平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构筑高端产业高地上取得新突破;五是进一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构筑自主创新高地和人才聚集地;六是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形成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七是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建设独具特色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八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生活水平;九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十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全力保持社会安全稳定和谐。
张高丽指出,综合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十分难得,抓住用好了,就能使重要战略机遇期成为天津科学发展的黄金期、攻坚克难的创新期、大有作为的发展期。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严峻复杂,明年我们可能遇到较大的困难和更多的矛盾。天津肩负着加快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历史责任,面临着兄弟省区市竞相发展的赶超态势。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对困难有足够的估计,及早做好应对准备,推动天津发展跃上新台阶。
张高丽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进入了用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时期。发展水平的提高、综合实力的增强、竞争优势的确立,最终取决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必须始终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这一主攻方向,把中央的精神与天津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广泛深入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推动天津产业层次、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文化发展、社会管理、群众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各方面发生更显著的变化。
张高丽强调,要更好发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推动中心城区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扎实推进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农村居住社区联动发展。要把结构调整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一刻也不放松地抓好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产学研结合,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搭建创新平台,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创新人才。要加大体制创新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认真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下力量推动绿色发展,落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高水平搞好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精心组织实施新20项民心工程,健全民生保障机制,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扩大就业规模,增加群众收入,稳定市场物价,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完善文化设施,壮大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体制,全面实施市民素质提升行动计划,不断提升文化实力。要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张高丽强调,严峻复杂的形势和繁重艰巨的任务,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坚持解放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进一步开阔视野,自觉坚持一流标准,不自满、不松懈、不畏难,以发展理念的更新促进发展模式的创新。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恪尽职守,亲力亲为,敢抓善管,大力精简会议活动文件,全力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要深入持久开展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加大教育、监督和惩治力度,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列席会议的有:非市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高级人民法院、天津警备区、武警天津市总队领导同志,市纪委委员;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党员副秘书长,市各部委办局、各区县、市管企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中央驻津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列席第一次全体会议的还有:非中共党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有关部委办负责同志。
张高丽在中共天津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审议《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审议《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决议(草案)》,团结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开创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新局面。
一、关于“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天津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四个着力”和“五个下功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大力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方面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十一五”时期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后发优势形成显现的时期。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是平均增速最快、运行最平稳、质量效益提高最明显的五年。主要指标增幅处于全国前列,经济总量平均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元台阶,在全国省区市中的位次不断前移,预计生产总值今年将突破9000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人均生产总值突破9000美元的省区市,较好地服务了全国经济发展。预计五年平均增速为16%,高于“十五”时期2个百分点。预计地方财政收入累计是“十五”时期的3.1倍。节能减排综合水平全国领先,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时期。实施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建设,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新增高效设施农业35万亩,高标准建成了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90%,航空航天产业从无到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服务业规模、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以上。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研发生产了100多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新产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97%增加到2.5%,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保持全国第三位。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十一五”时期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加快推进、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时期。滨海新区进入全面开发开放新阶段,行政管理体制和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创新示范和服务辐射功能不断增强,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多元化发展增强,服务业比重超过80%。各郊区县统筹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联动发展,城乡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内资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5倍和6倍。成功举办两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第八届中欧工商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扎实推进,援建陕西地震灾区任务提前一年高质量完成。
“十一五”时期是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乡环境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确定“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载体功能显著提升。实施长效化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连续三年累计奋战600天,大规模综合整治市容环境,初步形成了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独具特色的城市格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
“十一五”时期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时期。连续实施四个20项民心工程,民计民生不断改善。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2405万平方米、33.5万套,为41万户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住房保障覆盖面是“十五”末的9倍。新增就业186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0.4%,率先建立了统筹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先进水平,和谐校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海河教育园区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本用药价格平均下降25%。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天津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项目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解决了一批多年积累的信访疑难案件,进京非正常重复访和涉法涉诉进京非正常访排名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社会治安保持全国最好地区之一。国防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老龄和残疾人事业等取得新进步。
“十一五”时期是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领导水平明显提高的时期。坚持举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和读书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市委机构调整和市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在干中锻炼、考察、培养、选拔干部,干部交流和竞争性选拔力度加大,造就了一支干事创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精简会议活动,改进新闻报道,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在历届市领导班子工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同志们和全市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经历了国内外环境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受了来自方方面面的重大风险挑战,遇到了许多大事难事急事。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事在人为的坚定信念、开拓进取的拼搏勇气,推动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缩小了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提升了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凝聚了可贵的民心民气,探索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天津特点的发展路子,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又好又快,不搞低水平扩张,不搞短期行为,多做打基础、上水平、利长远、惠民生的事,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强调“三个善于”,比学先进,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用心把握,用心工作,用心落实,推动各项工作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三是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创新发展模式,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发展经济、建设城市,扩大全方位交流合作,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群众的愿望出发,带着深厚的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实意服务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尽最大努力造福子孙后代。五是坚持求真务实,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各级领导干部埋头苦干、顽强拼搏、无怨无悔,付出大量心血、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天津精神、天津速度、天津效益。六是坚持团结奋斗,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各级领导班子,全市各个方面和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团结和谐稳定、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的良好环境。这些经验和做法是难得的精神财富,要很好地坚持和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勤劳智慧、勇于拼搏的天津人民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届又一届、一代又一代地奋斗下去,天津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二、关于“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综合判断发展全局,“十二五”时期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天津在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充分体现城市定位要求的紧要时期。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工作,必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深刻认识天津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切实增强前瞻性、科学性和创造性。
我们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冲击还没有彻底化解,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度变革和调整。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知识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不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一轮发展的重点,一场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全球展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推进,市场潜力巨大,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具有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国各地都在精心谋划未来的发展,积极抢占新的制高点,赶超的态势十分逼人。天津肩负着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神圣使命,但经济实力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这样的大背景和大趋势,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奋起直追,奋发有为,奋勇前进,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天津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面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已经到了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天津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比重较低,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活力不够,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天津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核心技术,缺少知名品牌,缺少有竞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天津与世界经济联系紧密,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直接,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亟待提高。我们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我们进入体制机制创新的攻坚阶段。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靠改革,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靠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要靠改革。当前,改革的重点已经从经济领域向其他领域拓展,触及的矛盾更深,涉及的利益更复杂,推进的难度更大。天津近年来在改革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改革的任务远没有结束。如何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提供更多的经验和示范;如何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如何破除陈旧的观念和做法,营造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激发全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力等,这些都是关系天津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我们面对社会矛盾凸显的复杂局面。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社会加速走向现代化的时期,往往也是社会矛盾急剧增多的时期。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扩大,利益诉求大量增加,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其关联性、风险性、对抗性明显增强。事实充分证明,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发展起来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如果我们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能有效地防范社会风险,就会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就会丧失已有的成果,就会阻碍
发展的进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化解社会矛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更加注重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长期和谐稳定。
总之,世情、国情、市情都在发生新的变化。我们既要看到有利条件,更要看到不利因素;既要看到取得的成就,更要看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善于在变化的形势中把握机遇,善于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创优势,开阔视野,创造性开展工作,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四个着力”和“五个下功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努力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关于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市委的《建议》作了全面阐述。概括起来就是,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夺取新的更大胜利,为全面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定位和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基本具备与城市地位作用相适应的综合实力。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国前列,经济结构更加优化,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服务业比重、规模和水平全面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二是基本实现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目标功能定位。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取得更大进展,高端产业聚集区、科技创新领航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和谐社会首善区初步形成,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进一步确立,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带动全市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的效应充分体现,中心城区和各区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三个层面发展更加协调。
三是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率先形成,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四是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格局。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和区县发展策略深入落实,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和综合保障功能显著增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初步建立,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貌和现代化大都市气息充分展现。
五是基本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升,科技实力、教育水平、文化竞争力和卫生服务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富裕程度和幸福程度处于全国前列。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社会和谐稳定处于全国前列。
同志们,我们的目标是宏伟的,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全力以赴干好每一年,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实现宏伟的奋斗目标,一个具有雄厚实力、充满创造活力的天津必将屹立在渤海之滨!
四、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高生态宜居水平,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统筹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要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功能区建设,大力提升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发挥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努力当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要推动三个层面高水平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滨海新区支撑和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龙头作用,提高中心城区的产业层次、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推进各郊区县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要推动三个层面合理分工协作,健全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按照规模化、专业化、协作化要求,引导各区域产业发展,加强产业对接,构筑完整的产业链、配套链、服务链。要推动三个层面优
化高效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鼓励企业跨区域配置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大力实施产业提升战略,形成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要全力打好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攻坚战,着力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全面提升三次产业,完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做大做强八大优势支柱产业,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国际知名品牌、大型企业集团和现代产业基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构建新的增长点和发展优势,逐步成为全市经济的主导力量。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方向,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和信息服务、创意产业、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商贸餐饮、旅游休闲、健身娱乐、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抓好服务业聚集区、新型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建设,推动服务经济实现量和质的突破。要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继续抓好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创新引进项目的思路招法,保证投产达产、开工建设、储备报批的项目源源不断,通过增量促调整、促转型、促升级。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要率先建设科技强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抓好科研平台建设,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扶持数量众多、富有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提升知识、技术转移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实现由“天津制造”向“天津创造”的根本转变。要率先建设教育强市,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持久开展和谐校园建设,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鼓励学校特色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要率先建设人才强市,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扎实做好培养和引进人才工作,着力开发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高水平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和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建设,推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发展,推广特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培育再制造示范企业。要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提高资源节约管理利用水平。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废气、噪音、机动车尾气和扬尘污染的治理,搞好水污染防治,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强化对山、河、湖、海、泉、湿地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大力植树造林,努力建设绿色、环保、生态天津。
大力实施宜居城市战略,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要按照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的要求,突出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格调,完善空间布局,体现文化品位,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探索新型城市发展的路子。要深入落实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加快滨海新城区和中心城区“一主两副、沿河拓展、功能提升”的规划实施,完善规划体系,提升重点地区、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和统筹作用。要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大力推进海港、空港、铁路、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建设,扩大城市的辐射力,形成通达“三北”腹地和华东、华南地区的快速交通网络,强化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的交通联系,完善中心城区道路网络。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搞好停车设施建设。要大力建设城市公用设施,提高供水、排水、电力、供热、燃气、通信等保障能力。要严格执行城市管理规定,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推行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大规模、全覆盖、高水平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大力实施富民惠民战略,建设公平公正安全稳定的和谐社会。要全力打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攻坚战,继续实施20项民心工程,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居民的收入、就业、医疗、住房等一整套民生保障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要着力增加群众收入,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认真落实各项增收措施,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使群众实际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坚持以项目扩大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培训促进就业、政策扶持就业、服务保障就业,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要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基本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险制度,扩大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帮扶困难群体,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解决“看病难”、“出行难”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工作。要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开展平安天津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在建设和谐社会上走在全国前列。
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全力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升天津文化的引领力、服务力、竞争力和创新力。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塑造和弘扬新时期天津精神,全面实施市民素质提升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文化
中心等基础设施,建好用好管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加强优秀作品生产创作,发展创意、动漫等新型文化业态,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要推进文化创新,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繁荣城乡文化市场,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制度环境,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大力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要全力打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攻坚战,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管理,规范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的现代金融体系,着力引进金融机构总部,建立结算中心、会计中心、票据中心和交易中心,加快建设保险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金融活跃市场、支持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深化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完善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多种经济形式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要扩大全方位开放,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开拓新的领域和空间,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
五、关于加强对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努力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
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水平。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实践在深入。面对繁重艰巨的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要切实增强战略思维能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阔的思路,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积极抢占发展先机,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要切实增强开拓创新能力,学习借鉴一切创新成果,鼓励支持各种创新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满、不能松懈、不能畏难,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勇气,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境界。要切实增强统筹协调能力,把改革发展稳定统一起来,把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一致起来,把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协调起来,把提高效率与体现公平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全面进步、永续发展。要切实增强总揽全局能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支持人大、政协、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群众工作水平。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和把握新特点新要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工作。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把人民拥护、赞成、高兴、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更好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要采取正确方式方法,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群众的信任,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实际困难,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及时有效化解矛盾,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到位,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加强廉洁自律,带头艰苦奋斗,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进一步提高真抓实干水平。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的地方去,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把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落到实处。要敢于讲真话实话,反对说假话空话;既要报喜,更要报忧,决不能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当老好人,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每一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工作作风,恪尽职守,盯紧靠上,无私无畏,亲力亲为,敢抓善管,既要有思路、有部署,又要抓实施、抓落实,务必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真正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让中央放心、群众满意。
同志们,回首过去,成就催人奋进。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四个着力”和“五个下功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把天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