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邹平县连出实招:一是将四级干部会议由往年一天时间压缩为半天,而且将大部分发言时间留给企业和基层干部;二是连续下发十个文件,内容涉及重大项目、工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党的建设等内容,每一个文件都短小精悍,没有了官话、套话,措施得力,奖惩分明,指导性强。邹平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传民表示:新时期、新考验,需要新状态、新作为。今年是跨入全国前十强的冲刺之年,全县上下将切实统一“三大认识”,始终保持“五种状态”,积极增创“七大优势”,确保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0亿元,财政总收入11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亿元。
“五大工程”强力推进邹平率先发展
2024年,邹平县围绕“奋战两年,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前十强”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黄蓝”两区开发建设的大好机遇,深化弘扬“三敢”精神,切实强化“十大意识”,扎实推进“工业转型、农业提升、城乡一体、全民创业、实事惠民”五大工程,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率先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86.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7%、14.8%和21.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10亿元、增加值426亿元、利税2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9.4%和27.3%;利税过千万元企业达到70家、过亿元15家,魏桥创业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600亿元,有望跻身世界500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3.2亿元。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名第15位,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排名第11位。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10亿元,同比增长58.9%;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达到16个,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172家,3个项目被列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成功入选首批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农产品“三品”认证达到62个,标准化基地42万亩,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4.6亿元,占GDP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被评为全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黛溪河综合治理等“十三大工程”进展顺利,城市功能加快完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62%。被评为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
幸福指数大幅攀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7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完成教育总投入9.6亿元。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100%,被评为全国最具创新力医改示范县。各类参保人数达到95.2万人次,领取社会养老金的60周岁以上老人突破10万人。大力加强文化强县建设,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县城。
统一“三大认识” 是“十强之争”的思想保证
王传民说:“十强之争”到底是场怎样的较量?在基数不断增大的前提下能否实现新的提升?在整个县域发展大坐标中我们又处于怎样的位置?只有完成了这些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整体的审视,我们才能确立更加科学的发展定位,才能持续推动邹平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因此,首先要统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科学判断的认识,统一对当前邹平发展方位的认识,统一对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生态第一追求,坚持项目第一生命等几个重大问题的认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知难奋进、务求实效、同心同德、万众一心的“五种状态”。
统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科学判断的认识。在看到挑战、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更要看到机遇、增强发展信心:一是中央明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核心还是要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二是中央确定了重视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为广大企业争取政策支持、破除资金制约提供了新的契机。三是国际和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加速梯度转移,央企等大型骨干企业持续扩张,为吸引外来投资、加快结构调整带来了重大机遇。四是邹平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增长动力由原来的要素驱动、开放带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推动转变,产业发展由制造业为主向服务经济、新兴产业并重转变,城乡结构由二元分割向城乡一体转变,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日益显现。
统一对当前邹平发展方位的认识。在发展基数持续增大、制约因素不断增多的形势下,能否保持一个更快的发展速度,成为关系邹平入围前十强的关键性问题。面对前有标兵后有
追兵的严峻形势,邹平广大干部群众清醒地认识到,强者之争必将异常艰险,高手对决肯定充满变数,只有咬紧牙关、不畏艰难,分秒必争、全力突破,跨入全国前十强的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统一对当前几个重大问题的认识。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断提升发展层次;必须坚持生态第一追求,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必须坚持项目第一生命,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王传民说:凝聚合力靠的是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奋进赶超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近十年来邹平从全国百强之外、全省中游水平,跃居全国前列、全省前茅,靠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气势、一种作风。这也是办成一系列大事、办妥一系列难事的根本优势和力量源泉。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要继续发扬干事创业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五种状态”:倍加真抓实干,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倍加激扬斗志,始终保持知难奋进的状态;倍加注重落实,始终保持务求实效的状态;倍加珍视团结,始终保持同心同德的状态;倍加维护大局,始终保持万众一心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邹平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增创“七大优势”剑指全国前十强
今年是邹平跨入全国前十强、建成全面小康邹平的冲刺之年。王传民说:我们必须强力推进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城市发展、社会管理、文化建设“五大转型”,通过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名城、创新创业名城、现代宜居名城“三大名城”,增创发展新优势。
突出转型升级,在推进内生增长上增创新优势。牢牢把握又好又快发展方向,更加注重科学投入,更加注重内生增长,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一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提供转型支撑。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重点抓好60个重大项目,确保年内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加大对优势产业和关键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科技型、规模型、环保型、效益型龙头项目落户,力争年内引进县外资金135亿元。二是强力推进园区升级,不断优化转型平台。加快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积极筹建高科技产业园和保税物流园区,确
保年内完成投资90亿元,实现工业产值2024亿元、增加值400亿元。突出高科技产业园对全县产业提升的引领地位,全力打造集科研开发、企业孵化、现代办公于一体,高端人才汇聚、先进技术聚集、高新企业密布的发展高地。三是强力推进自主创新,持续增强转型动力。积极探索“产学研资”合作方式,着力打造从研发、集成到成果转化的技术创新链。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突出结构调整,在现代产业发展上增创新优势。一是更高层次做强主导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等六大主导产业。加快实施规模企业培育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鼓励大企业集约化、资本化、集团化扩张,中小企业专业化、品牌化、精细化发展,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上下游产品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二是更快速度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节能环保、高端设备制造六大产业,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和领先优势。积极引导传统产业通过产品技术换代升级、延伸产业链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互动发展。三是更大力度繁荣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打造区域性旅游、物流、金融三大中心。四是更高水平提升现代农业。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积极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不断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加快实现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板块式发展。
突出品质提升,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增创新优势。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坚持产业规划、城镇规划、土地规划“三规合一”,推进产业、土地、城镇、人口有机协调。以高标准建管提升城市功能,加快重大城建项目建设,健全完善专业化管理、社会化参与、常态化维护机制,全面提升邹平现代化新兴大城市的人性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以高水平统筹加快城乡融合,把新型城镇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节点,加快推进与县城的全面对接。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内容,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方式、聚落形态、公共服务的同步提升。把道路建设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加快实施公交一体化工程,力争年内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
突出低碳发展,在生态环境优化上增创新优势。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民生”的理念,努力建设污染控制、环境整治、生态修复“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全力打造山青、水碧、天蓝、城绿的“人居福地”。严把项目准入门槛,对不符合排放标准、不符合生态优先原则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优化网格化环境监管模式,建设环境质量预警监控中心,实现对环境质量24小时无缝隙管控。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三个一”制度,探索建立“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生态补偿机制,倒逼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积极鼓励清洁能源使用,大力推广低碳节能技术,扶持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大力实施“水体功能提升”工程、“空气清新”工程和“环境优美”工程,努力形成“一个村庄一座绿岛,一座城市一片森林”的生态风貌。
突出民生导向,在凝聚民心民力上增创新优势。不断完善富民、惠民、利民、安民的长效机制,让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上、体现在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上、体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一是多渠道促进富民增收。把居民增收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拓宽就业增收、创业增收、投资增收、社保增收、帮扶增收“五大渠道”。二是优质化推动公共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卫生信息化工程,巩固发展新农合制度。三是广覆盖推进社会保障。以骨干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不断拓展社保覆盖范围。继续实施“安居工程”,大力加强养老服务,鼓励发展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颐养。
突出社会管理,在维护安定环境上增创新优势。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群众信任我,我让群众满意”主题活动,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维护平安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积极构筑现代化的科技防控网络和立体式的群防群治体系,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各类案件发生。同时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积极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机制,不断优化“三调联动、多调对接”的大调解体系,努力把矛盾控制在源头、纠纷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另外,牢固树立“以
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进一步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平台、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突出文化建设,在涵养社会文明上增创新优势。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重大战略,更加注重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更加注重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更加注重传承历史、塑造特色,全力打造现代文明城市。一是全力建设文明邹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公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向深度广度发展。二是积极推进文化繁荣。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投入,积极推进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倾斜,做好“两馆一站”(图书馆、文化馆和镇办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努力办好读书文化节、农民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让全县人民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文化成果。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文化项目带动战略,搭建文化发展载体,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市场的深度融合,逐步形成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三是加快打造地域文化品牌。进一步叫响“范公故里·山水邹平”城市名片。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创作一批既有浓郁地方特色、又有鲜明时代意义的文艺作品。
邹平简 介
邹平先后被授予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糖都、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及首届省级文明城市等13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邹平县位于滨州市最南端,东接淄博,西邻济南,南依胶济铁路,北濒黄河,济青高速公路横穿县境。全县辖1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858个行政村,人口73万人,总面积1252平方公里。2024年10月17日和6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先后踏上梁邹大地亲临视察,成为推动邹平在新起点上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强大动力。邹平县地形多样,山地、丘陵、平原、湿地呈梯次分布,南部长白山脉素有泰山副岳之称。拥有“鲁中生态明珠”鹤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齐鲁小灵岩”佛教寺院唐李庵、醴泉寺及白云山风景区、王簿起义遗址、范公祠等旅游景点80余处;邹平县境内铜、钼、花岗岩、麦饭石及中药材等资源丰富;邹平水杏、红芽香椿、长山山药、车头甜柿、青阳小米等特产远近驰名。邹平西汉置县,是历史上有名的齐鲁上九县之一。境内有多处古文化遗址,1991年,境内发现属龙山文化的丁公遗址,把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800年。邹平人杰地灵,古往今来群贤辈出。战国时,思想家陈仲子创立“於陵学派”;秦末伏生传《尚书》名闻天下;魏晋数学家刘徽为《九章算术》作注;北宋名相范仲淹的青少年时代在这里度过,为其“先忧后乐”思想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著名学者梁漱溟20世纪30年代在邹平创办了乡村建设研究院,进行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实验;现代诗人李广田、版画家刘建庵、语言学家郭在贻均为邹平人。邹平是全国第一个对美国学者开放的农村调查点,1986年以来,外国学者先后访问邹平达3800多人次。邹平县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和第一推动力,2024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50亿元、增加值389亿元。全年开工生产性重点项目42个,完成投入100亿元,28个项目竣工或投产。积极推进产业链延伸,不断壮大家纺服装、新型材料、食品医药、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高档用纸等六大主导产业,棉纺织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完成社会出口95亿元,其中自营出口12.5亿美元。目前,全县境外上市企业6家,境内上市企业2家,累计融资145亿元,居全省首位。城乡一体 民生为本。以建设生态园林型现代化鲁中中等城市为目标,坚持“县城建设、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三位一体,不断加大统筹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十一大重点工程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2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二是扎实推进城镇建设,城镇化水平达到6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畜牧业;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三是推动镇域经济协调发展。地方财政收入16个镇办全部过千万元,过亿元的镇办达到5个。
邹平考察随想
开发区广州路小学:董玉景 4月12、13日,开发区教育工作办公室郭主任带队,我们一行三十多余人,参观了邹平的四所学校,听取了校长的报告,受益颇丰。
邹平为滨州市一县区,十年前参加省小学语文年会曾去过滨州。当时滨州与菏泽是山东省两个欠发达地区,无论城市建设、道路交通,还是经济状况(从当时教师的工资水平看),都与菏泽不相上下。十年后故地重游,莫说滨州市,就邹平县而言,城市规划之恢弘,道路之宽阔,城市建设,特别是学校建设之大气,令人瞠目。一个区区县级城市,一个区区小学占地面积仅达130余亩,为发展学生才艺,竟单独建起音乐楼、美术楼。黄山实小的音乐楼竟然设99个单独的小琴房,教室内全是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电子白板。学校的运动场四百米全塑胶跑道,又有同样面积的植有人工草的塑胶学生活动场地,学校的绿化、美化更是无与伦比,校园文化:地上踩的、顶上看的及四周的墙壁无不是文化的熏陶,教育的默化,常言道: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让每面墙壁会说话,让每棵花草都传情,邹平做到了,并且做的是那样扎实。看过邹平反思自己,我们的差距显而易见,作为校长,我们的管理意识,远远落后于邹平,我们再也不能坐井观天,再也不能关起门来自成一统,必须借鉴外地先进的办学经验,充实自己,提升办学水平,让我们的教育与开发区飞速发展的经济同步,谈几点自己的深切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领导意识要提升
近年来,我们开发区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校舍更新、校园绿化美化、教学设施配备,还是师资力量都较过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在全市也不落后,但与邹平相比,我们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办什么样的学校?怎么办学校?我们只与菏泽市的一些学校相比。更现实一点说,我们只与菏泽城区的一些学校相比,觉得我们的学校已经跟他们差不多了,或者已经赶上了他们,我们没有超越的意识,更没有办省级名校及国家级名校的意识。中央电视台有句广告词说的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意识决定一切,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怎么能做到呢?没见过省级和国家级的一流名校,我们的眼光就低,我们的意识就落后。只有具备赶名校、超名校的意识,我们的学校才能接近名校或者说是超越名校。我们也就能够办成真正的名校,黄山实小的口号令人振奋:“创建名震齐鲁,饮誉华夏的品牌学校。”他们的目标是:“办全国基础教育一流学校”。有这样的意识,有这样的目光,他们的起点自然高,发展自然快,创建全国一流名校自然指日可待。
二、办学理念要转变
邹平一行令我们兴奋的是:邹平的学校不是唯成绩论,他们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特长发展作为评价学生学业的一项重要指标,明集中学,一个地处偏远乡镇的初级中学,他们的“机器人”为何代表滨州市参加全省乃至全国大赛,且屡屡获奖。学生作品(写作、手工制作、绘画等)令人眼花缭乱。梁邹小学的“机器人”也能参加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大赛,也能获得骄人的成绩,这取决于他们的办学理念,如果他们一面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一面扎扎实实的提高应试教育;一面素质教育的口号喊的震天响,一面题海战术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学生哪有时间搞“机器人”?哪有时间发展特长?如此办学,“天籁楼”上不会传出天籁之音,“丹青楼”上也不会有生花妙笔;国粹京剧也不会走进邹平的校园。我也去过全国许多学校,真正能把学校课程系统化,落实到位的少之又少。明集中学校长说的好:他们把学校课程常规化。他们在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都落到了实处。明集中学起初也是以应试教育而出名。他们中考在全县名列前茅,对于一处乡镇中学的确不易。而今他们因素质教育而名声在外,从应试教育的佼佼者到素质教育的领头雁,全县乃至滨州市的学生慕名而至,来自省内、国内参观者络绎不绝,使得明集中学门庭若市,成了真正的名校。这来自于他们办学理念的转变,我也记不清哪位资深的教育者说过:一个学校没有先进理念的支撑,无论如何是走不远的。所以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决定着这所学校能走多高,能走多远。
三、育人环境要优化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学校大到建筑物,小到一花一草,无不渗透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无不蕴含着教育的哲理。参观邹平的几所学校,办公楼、教学楼、音乐楼、美术楼浑然一体,音乐、美术、微机等各室的布置匠心独运。如梁邹小学的音乐室布置的如一个大森林,美其名曰:“森林音乐会”。学生上课,一路的走廊上全是音乐的知识,音乐的画面,自己也仿佛是一个跳跃的音符,和着音乐的节拍走进课堂。教室里更是一个音乐的世界,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耳濡目染,全是艺术的熏陶。学校的走廊里、盈梁上各种习惯养成歌,国学经典«千字文»、«三字经»、诸葛亮的«诫子书»等等,到处弥漫着文化的气息,无处不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他们提倡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讲普通话四海同音,写规范字九州一体”;他们倡导文明礼仪:“传承华夏文明,书写精彩人生”;他们注重学校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气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让学生说心里话,每班教室前设有专栏,如:童心乐园、小荷初绽、星海我最亮、诗情画意、快乐成长、海阔天空、你说我说、生活的颜色等等。他们用孩子的语言来教育孩子。黄山实小的校长说的好:“大道理他们不一定懂,孩子们的话很具有教育意义。”这就是邹平的教育,他们着眼于孩子的实际,从小处入手,没有空泛的高调说教,却把对孩子的教育做的踏实有效,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优美的环境。邹平学校的角角落落无处不是育人的场所,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无不是育人的教材。
四、教师队伍要锻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创建一流的学校,全国大学的排名,也往往看这所学校有几个院士,正可谓名师造就名校,所以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发展。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端正的教学态度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我们简单的称为“两度一力”即程度、态度与能力)。教师端正的态度来自学校正确的导向,在教师队伍里树正气、养正气,使每位教师处与积极向上的状态,歪风邪气没有滋生的土壤,教师的工作态度自然端正。而教学能力的提高,一靠阅读教育专著,教学理论书刊等;二靠教师在课堂上的锻造。而自身程度的提高必须靠自己充电,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邹平的每所学校都有学生图书室和教师图书室,而教师阅览室的藏书都不下于几万册,文学类、科学类、教育教学类等一应俱全,教师在这里畅游书海,与专家对话,与名师交流,从中受益匪浅,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底蕴。明集中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同读同写”,要求学生读的书或教学时涉及到的作品,教师和学生一起读,让学生写的文章,教师必须先写“下水文”。此外还要求教师写教学案例和教育博客,在教学案例和博客的撰写中,锤炼自己的语言,升华自己的理论。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基础,课堂是关键,作业是反馈,反思是升华,只有善于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小故事、小片段,才能迅速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使自己早日成熟起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陈列在明集中学展厅里的教师的论文集,专著及微博集锦,昭示了他们教师队伍锻造提升的历程。再看我们的教师,发表论文的寥寥无几,写教后反思三言两语,没话可说,自己刚刚教过去的一堂课,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不是心知肚明吗?为什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分析原因:一是读书少,语言贫乏,本想说的话表达不出来,“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再者是自己的理论水平亟待提升,明明知道自己课堂中有失误,就是找不出理论的根据;有些时候,上了一节成功的课,教师学生情绪高涨、师、生、文本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课后教师仍沉浸在课堂激昂的情绪中,让其写成功的经验,就是悟不出理论的依托。归根结底就是我们书读的少,语汇贫乏,理论水平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明集中学的“师生同读同写”是锻造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水平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必须向邹平学习,努力锻造教师队伍,使我们的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我们的学校才能办好,开发区的教育才能与飞速发展的经济同步。
五、打造自己的特色学校
邹平的几所学校校园文化大致相同,但又各有特色。明集小学以养成教育见长,明集小学地处乡镇,学生家庭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文明、卫生、学习等习惯较差,学校就抓住这一点,把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重点来抓。我们看到的学校文化也大多是关于习惯养成的。明集小学的学生习惯也的确不错。衣着整齐,行为规范,课间操整齐、优美。课间,每层楼梯都有执勤的少先队员,他们见到来客马上行队礼,向老师问好。丝毫不亚于城里的孩子。明集小学的校园虽小,但整洁、美观,无论走到哪里都找不到废纸、垃圾,花草更找不到踩踏的痕迹。
梁邹小学则以艺术见长,天籁楼上无论走廊、楼梯还是教室,到处都是艺术的标语,艺术的画面。走上天籁楼,就置身于艺术的殿堂,自己仿佛一个跳荡的音符,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里去欣赏,去歌唱,自然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怎能不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呢?
明集中学则以学校课程——机器人为特色。他们不惜重金定教材,购设备,满足物质的需求;配备专职教师,有人员的保障;课程设置上,学校课程为雷打不动的时间,又具备了时间的保证;腾出专门的教室,为学生提供了活动场所。所以他们的“机器人”参加省、国家的大赛,团体个人屡获大奖。
一路走来,我们欣赏着、感动着、愧疚着、冲动着,我们有相比之下的愧疚,更有欣赏时的感动和冲动,我们下决心要把参观的收获付诸学校建设的行动中,让自己所管理的学校有一个大的改观,但我们又清醒的认识到:决不能移花接木、生搬硬套,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借鉴邹平的经验,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我想这应是这次考察的目的,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坚信:有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开发区教育办公室和中心校的正确领导,学校群策群力,一定会使我们的学校再上新的台阶,一定会创办出我们自己的特色学校!
2024-4-22
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学校全面发展
南洋小学 蔡清林 *** 内容摘要:如何让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走向成功、让校园充满欢乐,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品牌、师生素质、管理水平,走出一条内涵发展之路,我们的设想和做法是:
一、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一要改进和加强绩效考核,强化学校质量意识。二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要加强科研课题管理,抓好校本研究。
二、着力优化队伍结构,全面推进师资建设。
1、实施“铸魂工程”,在提高教师人格修养上下功夫。
2、实施“青蓝工程”,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上下功夫。
3、实施“增智工程”,在提高教师自身更新知识上下功夫。
4、实施“增效工程”,在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上下功夫。
三、强化特色荣校意识,全面推进特色育人。
1、巩固成果,努力创新。
2、加强管理,规范教学。
3、面向全体,亮化特色。
四、严格执行管理规范,全力打造和谐校园。
1、重视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工作。
2、重视安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3、重视常规管理和考评制度建设工作。
九十载征程,同心共度,九十载薪火,你我传承。诞生于新文化运动伊始的南洋小学,经过一代代南小人立志、寻梦、拼搏、求真,方有今日之如画校园如鼎校业。特别是近年来,南洋小学秉承“让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走向成功,让校园充满欢乐”的办学理念,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品牌、师生素质、管理水平,先后获得了“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国家级“科普示范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装备现代化实验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盐城市模范学校”等诸多荣誉称号。目前,学校正处于从规范办学向特色化办学转型的重要阶段,全校师生员工正以饱满热情和昂扬斗志谱写南小全面发展的新篇章。
一、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理念决定行为,细节决定成败,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我们要以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全方位地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乘成功顺利通过“盐城市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学校”的东风,争创新的业绩。
一要改进和加强绩效考核,强化学校质量意识。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完善学校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全面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发挥考核评价激励作用。所有教师都要认真学习领会绩效考核机制对教师工作考核的具体精神,以教师发展规划的实施为准绳组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制定个人目标时要切实注意规定目标和自定目标相结合,要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构建学生学习策略为主要措施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
二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把集体备课关、课堂教学关、作业批改讲评关、辅导关、测试关等“五”个关口,精细教学常规管理。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按照“盐城市亭湖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制定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每一名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迈进。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坚持透明、公正和公平评价原则,强化评价过程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不仅要教师结合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切实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还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策略研讨,加大“每人一节好课”的评比力度,积极推广取得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要树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抓好课堂教学效率同等重要的思想,强化学风建设,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管理的优良学风。
四要加强科研课题管理,抓好校本研究。进行课题研究,必须以理论为依托。目前学校有3课题,因此参与课题研究的同志要始终把提高理论素养放在首位。每位课题实验教师都要围绕课题收集典型个案、写好教学反思,注重材料积累,每学期进行一次书面交流。每位课题实验教师根据研究课题,进行总结提炼,写出经验论文,要做到“三要”:一要勤于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注意作笔记和写心得;二要写好课堂教学的“教后感”和“教后记”;三要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或专题总结。
二、着力优化队伍结构,全面推进师资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此,新学期,学校将着力实施“四大工程”,努力提升教师素养,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1、实施“铸魂工程”,在提高教师人格修养上下功夫。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打造师德模范典型,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工作的意见》,完善教师师德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挖掘和培养一批先进典型,积极开展“感动校园十佳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激励教师树立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学师德,树师表,铸师魂”主题教育,为他们实现职业理想搭建锻炼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
2、实施“青蓝工程”,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上下功夫。加强学校青年后备干部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建立一帮一纽带联系,提供培训和锻炼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切实加强全体班子成员学习,强化服务意识、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岗位意识、民主意识等五种意识,树立与时俱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自己的管理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实施“增智工程”,在提高教师自身更新知识上下功夫。积极谋划“十二五”期间师资工作规划,按照《亭湖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考核办法》,加大现有骨干教师考核培养力度,使他们在新的平台上能有新的提升。精心组织教研活动,开展教学业务竞赛,促进教师本领提升。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评比的准备。组织开展好新一轮“三名”、十佳班主任评选活动,积极营造创先争优的浓烈氛围。
4、实施“增效工程”,在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上下功夫。认真组织实施好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机制,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技术手段,以新课改和信息技术为重点,抓好全员培训,使全体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学校将围绕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育科研研讨与实践活动,营造重科研、人人做实验、处处有科研活动的良好氛围。高度重视岗位练兵、教学评优活动,尽力为他们搭建登台亮相、施展才华的平台,使有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三、强化特色荣校意识,全面推进特色育人
学校特色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推动着学校的发展和特色学校的形成。近两年,我校生活作文特色的创建成果不够明显,教师、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所下降,如何度过“高原期”,突破特色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是摆在我们面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我们的初步设想是:
1、巩固成果,努力创新。进一步切实加强特色建设理论的学习宣传,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对特色建设的基本理论入耳入脑,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自觉追求,进一步把我校的特色品牌做大做强,积极创建特色教育示范学校,力争实现区域内窗口学校的目标。
2、加强管理,规范教学。按照新一轮学校特色建设提出了“十个一”的建设要求,促使特色创建工作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每一位教师都要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精心上好每一节作文课,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掘社区和学校的自然、人文资源,积极加强对生活作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组织骨干教师编印生活作文校本教材,为学校特色建设寻找发展生机,引来源头活水,提升创建层次和品位。
3、面向全体,亮化特色。面向全体学生,坚决做到全员启动、整体推进,不留一个空白点,要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在关注普及率的基础上提高优秀率,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特长生梯队。实施中要人人为创特色献计献策,个个为树品牌出力流汗,要将特色项目的参与率和创建成果的考核,纳入对教师工作的考核范围,对在学校特色建设中作出贡献的教师在评优、晋级时优先考虑,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严格执行管理规范,全力打造和谐校园
贯彻执行《中小学管理规范》,加强学校规范管理,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体改教育教学质量,切实规范办学行为,优化育人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得现实意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构建和谐校园,是适应基础教育发展新形势,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1、重视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工作。努力将德育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六五普法和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相结合,充分发挥“思品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挖掘校本德育资源,全面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系列主题教育,逐步完善德育工作体系。重视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增强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组织少先队员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2、重视安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不断丰富安全教育形式,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加大预案演练力度,提高师生自救自护能力。严格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将安全管理各个细节落实到人。强化安全管理考核,严格落实奖惩,坚决执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注重校园规划、美化和绿化,创设富有特色的文化环境,让学生走进校园,就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力求每个景点的启智和精致,让我们全体教师共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让文明积淀成人格,用宽容、用赏识、用仁爱去帮助每一个孩子架起实现梦想的桥梁。
3、重视常规管理和考评制度建设工作。严格执行《江苏省中小学常规管理规范》,把学规范,守规范、用规范作为抓好常规进行养成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坚决杜绝校园内乱吃、乱丢纸屑的现象,坚决杜绝课间追逐打闹危险活动的发生,值日领导和教师要严格履行职责进行督查,及时公布,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对教师进行文明办公评比,规范办公制度,要积极探索对所有人员的考评办法,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权、利,做到“管理有目标,评价有制度,考核有依据”。续写昨日的辉煌,是每一个南小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今,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坚信,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南小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强化特色,科学管理,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壮大,使南洋小学成为现代南小、质量南小、活力南小、和谐南小„„
在回顾新中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1年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时,人们便可以清楚地看到,科学技术是支撑共和国大厦的坚强支柱,科学技术在富国强兵,振兴中华的伟业中正在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500多名代表满怀着喜悦的心情和强国的梦想相聚北京,出席了这次科学盛会。邓小平同志在会上发表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理论。科学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中国的科学将在东方的地平线上重新崛起。据统计,1978年以后的一个时期,我国科研与教育部门每年发表论文的数量远远超过历史记录。增长率达到了世界第一。从80年代到90年陆续建立的众多国家重点实验室使我国的科研工作实力日益增强。象中科院高能物理实验装置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天文台的亚洲最大的2.16米天文望远镜,航天部门成功地实现了发射一箭多星和返回式卫星以及遥感卫星、通讯卫星和气象卫星,中国科学家的大泮考察获得许多重要成果,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已经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拉开了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的序幕,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就没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著名的“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在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航天技术、自动化技术等诸多领域得到迅速发展,有些已经在国民经济的生产部门得到应用。象材料领域的复合材料、陶瓷材料、超导材料,信息技术领域的巨型电子计算机大型程控交换机,自动化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和6000米水下机器人等都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内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发展成果。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同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胜利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二、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科学技术走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重要阵地。5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60多个省级开发区,涉及到生物、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光机电、环境保护等技术。总共立项12500多项。从91年到97年,国家级开发区技工贸收入从87.3亿增加到3300多亿元。目前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高新技术产业风华正茂,国营与民营企业当中都涌现出一批颇有特色的单位都以他们的高科技实力而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在欢庆中国科技发展的成果时,我们也期待着中国的科技将以更新的姿态,更新的步伐跨入21世纪。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