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经济变迁过程
道格拉斯·诺思 著
钟正龙 邢华等译 杨瑞龙 郑江淮 校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 第一章:经济变迁过程概述
经济变迁是如下各种变化的结果:(1)人口的数量和质量;(2)人类的知识存量,特别是人类用于控制自然的知识存量;(3)界定社会激励结构的制度框架。制度结构是正式规则、非正式约束以及它们的实施特征的结合。
第一篇:理解经济变迁所涉及的问题
引言
经济学是一种选择的理论——到目前为止,一直都还不错。但是,这门学科忽视了对选择发生的背景的讨论。
社会环境是规定人类相互作用框架的规则、标准、习俗以及做事方式的人为构建。第二章:非各态历经世界的不确定性
奈特人为,风险是一种能够推导出结果的概率分布的状态,因此可以对这种状态进行保险。
不确定性并不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状态;它一直是形成整个历史和史前的人类组织的结构演化的潜在条件。
了解学习在意识中是怎样发生的对于理解人类怎样处理不确定性非常关键。各态历经的经济是一种潜在的基本经济结构恒定不变,即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经济。
知识存量的增加一直是人类福利增加的基本源泉。(Mokyr,2024)
人类对全新环境的反应依赖于环境到底有多新以及参与者的文化遗产。
在韦伯词典中,各态历经被定义为“涉及或与任何状态的重复发生相联系的概率,尤其是任何状态永远不再发生的概率为零”。由此Davidson(1991)认为“一个各态历经的随机过程仅仅意味着根据过去观察计算的平均数不会持续地不同于未来结果的时间平均数”
在一个静态世界里,不确定性是知识存量的函数。第三章:信念体系、文化和认知科学
人们持有的信念决定了他们所做出的选择,然后,这些选择建构了人类行为的变化。
很多需要解决的有趣的问题来自于人类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中的互动关系,在这些环境中,参与人具有不完美信息,对他们行动的反馈同样也是不完美的。不完美信息和反馈是不确定性的最普遍的特点。
Dosi认为学习的演化理论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
1、集中于类和心智模型动态变化的认知基础;
2、作为决策和学习的非常一般的过程的探试性方法;
3、环境依赖以及与之相关的解释性模型和决策规则的社会嵌入性;
4、(或许不一致的)目标和偏好的内生性;
5、作为各自行为的主体得组织;
6、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引导着行为和表现的学习、适应和探索过程。
一个共同的文化遗产提供了一种减少人们在社会中拥有的不同的心智模型的方法,构建了一种代际之间传递共同感知的途径。
默林·唐纳德总结了对联系模型的理解,他认为“联系模型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为它们试图以非符号式的(有时也称之为非表象式的)策略来模拟大脑和心智。联系
网络就像是一个原始的神经系统,来构造它自己对世界的感知形式,而不依赖于一个人类操控者所给定的符号系统。目前这些模型还是非常基本的,但是原则上来讲,它们可以变得更有解释力”
克拉克和史密斯(1993)认为,心智会按照它们特定的目的将心智模型整理和重组为更为抽象的连续的形式,使之能够处理其他信息。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能力以及采用类比的能力是他们所说的表象式再描述的一部分,它不仅在一般意义上支撑创造性思维,而且也在一般意义上支撑信念体系。
哈耶克(1952)“因此感知总是解释的过程,是将某些事物放到一类或者几类事物中去„„我们对经历过的事物所赋予的性质严格来说并不是那些事物的属性,但是我们的神经系统将它们归类所采用一整套关系,或者换一种说法,我们所知道的整个世界都具有理论的性质,而我们所有的经验所能够做的就是改变那些理论”
安东尼奥·达马索在他的著作《对所发生事件的感觉》指出了支撑认知的自我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的意义:
人类环境的戏剧性变化完全来自于意识。当然,意识及其表现形式使我们能够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但是那种更好的生活代价是很高的。它不仅仅包括弄清楚风险、危险和苦痛的代价,更糟糕的是,它还包括弄清楚什么是快乐,什么时候快乐将会消失或者无法得到的成本。
因此,人类生存状况的戏剧性变化之所以来源于意识,是因为它与讨价还价中所获得的知识有关,这种讨价还价是我们任何人无法摆脱的:获得一个更好的生存条件的成本是失去另一种生存条件所具有的单纯。第四章:意识和人类的意向性
人们常常把意识分为两个层次:基本层次或者核心的意识以及更高层次或者扩展的意识。前者是大脑对世界中事物的认识——是目前头脑中的印象。更高层次或者扩展的意识包括认知,这种认知通过他或者她的行动或者感情的思维主题得以进行,包含了一个个人的、过去的和未来的以及现在的模型,展示了直接的认识。
意识理论三个方面的内容:
1、物理学假设——意识理论没有违反物理学法则。
2、演化假设——意识在类型的演化过程中的某个时期作为显性特征得以出现。意
识的获得要么将演化适应性直接赋予具有意识的个体,要么未能够增加演化适应性的其他特征提供了基础。
3、特质(以及大多数有争议的)假设——可以感受到的特性构成了伴随认识的个
人的或者主观的经验、感觉和感情的集合,对每一个个体而言,这些特征都是独特的。
达马索(1999)意识的两个特征应该得到特别的重视:意识和感情是不可分割,意识和良心是可以区分的:“意识与对任何对象和自我行动的认识有关,而良心与行动和对象中所发现的善恶有关。”
意识的扩展有两个关键特征:一个特征是对更大范围内扩展的认识进行解释时所发展起来的想象力,这些扩展的认识体现在迷信、神话、教义和宗教之中。第二个特征是反映了意识的意向性,并对不断扩张的结构进行管制时所形成的越来越复杂的制度和人造结构。
制度必须要从人类的意向性等方面进行解释。非正式规范建立将基因起源的道德推理与人类有意识的目标混合起来,两者共同为我们对文化这一术语的理解提供了支持。
意识的扩展不仅是人类创造性的奇迹和人类多创造丰富文化的来源,而且是偏狭、偏见和人类冲突的根源。在人类意向性中很难不把它放到中心位置。
经济变迁的所有三个来源——人口统计特征,知识存量以及制度——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人口以空前的速度增长,同样,人力资本的增加也是空前的。
制度作为社会的激励结构已经创造出不同的诱因来促进对不断增加的知识进行投资、扩张并应用不宽增加的新知识解决人类稀缺性的问题。
意识的意义在于这种诱发机制已经扩展了人类的创造潜能,并通过与不同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广泛的各种各样的反应,来应对由人类变迁导致的新问题。
学习过程显然是以下两个因素的函数:(1)一个给定的信念体系对来自经验的信息进行过滤的方式;(2)在不同时期个体和社会所面临的不同经验。第五章:人类搭建的支撑结构
人类所有有组织的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结构来制定“游戏规则”。这种结构是由一系列制度——正式的规则,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及其实施特征——组成的。
人类为规范政治、经济环境所创建的结构是经济绩效的基本决定因素。
认知决定了人类的信念。
文化背景塑造了人类的交互作用。
物质资本是指人类积累起来的所有人工物品,特别是工具、技术和人类改造环境所使用的器械。人力资本是人类有拥有根植于人们信念中的知识和人类创建的反映他们信念的制度。
制度框架由三个部分组成:(1)政治结构,它界定了人们建立和加总政治选择的方式;(2)产权结构,它确定了正式的经济激励;(3)社会结构,包括行为规范和习俗,它确定了经济中的非正式激励。
制度结构反映了社会逐渐积累起来的各种信念,而制度框架的变化通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反映了过去对现在和未来施加的各种约束。信念、制度框架和其他方面组成了人类建立的结构,用以分析人类行为。
信念体系是人类行为的内在表现的具体体现。制度是人们施加给人类行为的结构,以达到人们希望的结果。也就是说,信念体系是内在表现,制度是这种内在表现的外在显示。
当人们的信念存在冲突时,制度会反映那些有能力实现他们的目标的人们的信念。文化是由行为规范、价值观和思想的代际传递形成的。
路径依赖仅仅意味着现在的选择要受到从过去积累而成的制度传统的约束。
路径依赖与其说是一种“惯性”,还不如说是过去的历史经验施加给现在选择集得约束。
人们如何进行博弈是正式结构、非正式的制度约束和实施特征共同作用的一种结果。
德姆塞茨(1967)认为,当一项活动引起了不断增加的外部效应时,一个规范就可能产生,规范是这种外部效应内生化的结果。
斯密认为,道德规范——节俭、勤奋、正直和忠诚——是国民财富的基础。
速水佑次郎(1998)强调:“由市场严重不完美所引起的结构性力量,由传统的社会结构而非政府政策错误所引起的错误激励机制、自然或技术困难,以及所有导致次撒哈拉非洲地区农业进步代价高昂或难以取得成效的原因。”
普拉图和速水佑次郎所强调的各种原因中,主要是人口密度和土地使用方式,这对亚洲和非洲发展差异的形成起了重要性作用。
五个关于制度变迁的命题:
1、在稀缺性的经济学框架中,制度和组织之间连续不断地交互作用,竞争是制度变迁的关键;
2、竞争迫使组织不断地对技能和知识进行投资以维持其存续。
3、制度框架提供了激励,这些激励规定了哪些种类的技能和知识能够带来最大报酬。
4、感知是从参与者的心智模型中得来的。
5、范围经济、互补性和制度矩阵的网络外部性使得制度变迁具有巨大的增量特征和路
径依赖的特征。
制度是博弈的规则,组织是博弈的参与者;制度和组织的交互作用形成了制度变迁。制度是人类自身给人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施加的约束。这些约束(和经济学中的标准约束条件一起)定义了经济中的机会集。组织由具有某些相同目标的个人共同组成。
组织生存的关键是提高组织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效率。
生存能力、收益率和社会中各种组织的存续依赖的联系以及其他关系的复杂网络也是在制度结构的基础之上搭建起来的。
制度是博弈规则,组织是参与者。他们需要不同的模型来解释它们运行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制度模型描述的是人们施加给人与人交互作用的约束,规定着社会的激励结构。组织模型描述的是社会组织的结构、治理和政策。第六章: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
人类的基因特征提供了心智的初始结构;心智和文化遗产、个人经验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学习。学习的这三种来源(基因、文化遗产和经验)的相互作用还为得到很好的研究。
哈耶克关于文化演化的理论所提出的集体学习由知识、工具、态度、价值观和制度等的代际间不断积累而形成,不合适的行为方式会被演化过程所淘汰。
哈耶克认为知识问题“就是要找到这样一个方法: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散步在社会成员之中的知识,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们发现和开发新事物的能力”
经济发展需要复杂的制度结构和符号存储系统以低交易成本来整合关于当今复杂世界的分散知识;知识整合的成败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知识存量的增加是增进人类福利的基本决定性因素;而实际上是知识、制度和人口因素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才构成了经济变迁的过程。
第二篇 前方的路
引言
构成人类互动基础的总体结构是人类心智的一种构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一种递增的过程演化着;社会文化就是世代沿袭的信念和制度的集合体。
亚当斯密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市场发展的必要条件——实际上是知识的专业化。第七章:不断演化的人类环境
理解不断发展的人类环境的必要前提是理解那些导致物理环境被“征服”的革命性变化:对物理环境的征服是有关物质世界的知识及其在解决经济稀缺和人类福祉问题上的应用不断增加的结果。
信念反映了人类在不同社会和物理环境中遭遇的不同经历。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对不同环境的多种多样的反应通过语言、习俗、技术和组织的方式清晰地表现出来。物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有差别的慷慨解释了在人类福祉上存在的大量历史差异。
由于科学技术减缓了物理环境上的差异,人口、知识存量和社会制度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就逐渐地决定了绩效(尽管过去的长期阴影还是深深影响着现在)。
适于应付物理环境不确定性的制度和信念与人类建构的应对人类环境的制度和信
念的对比是理解经济变迁过程的关键。第八章:秩序和无序的根源
秩序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它也是建立和维持构成个人自由和产权基础的各种条件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而我们将个人自由和产权与一致同意或民主的社会联系在一起。
秩序可以通过独裁统治来建立和维持,而无需被统治者一致同意,秩序也可以通过被统治者的一致同意来建立和维持。
理想秩序具有以下特征:
1、产生一套组织和建立一套权力和特权的制度矩阵;
2、不仅在政治市场上而且在经济市场上稳定的交换关系结构;
3、使国家受到一套能够保护组织和交换关系的政治规则及其实施制度的可信约束的潜在结构;
4、作为规范内在化和强制实施的某种混合的结果的遵从性。
成为美国经济特征的具有适应性效率的制度结构是如下因素的结果:路径依赖(从英国统治继承下来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有利的要素禀赋(无边无际的富饶土地和资源、来自欧洲的劳动力移民和资本)、将强了那些支持正式政治和经济制度的信念体系的贯穿19世纪的无数有利事件和好运。
非人格化交换制度正是美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础。第九章:正确的理解和误解
在时间进程中“正确理解”意思是说,我们正确地理解了人类环境中的变化,将这些理解融入我们的信念体系之中,进而改变制度。
正是规则、非正式约束和实施特征被相应地改变,并将产生意愿的社会绩效的变化。
成功的演化需要经济制度的激进变革以使远距离和非人格化的贸易得以进行。第十章:西方世界的兴起
学习过程是这样一种方式:个体在不同社会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经验,一个既定的信念结构过滤来自于这些经验的信息。
学习过程导致了有助于经济增长的适应性调整。第十一章:苏联的兴衰 第十二章:提高经济绩效
“有用”知识的存量——经济增长潜力的基本决定因素——以不断增加的速度持续增长。
人造结构——制度、信念、工具、技术、外部符号存储系统。
人造结构是我们的文化遗产。
交易成本被定义为度量被交易物品的成本和实施合约的成本。
只有在非正式规范演化相对较长时间之后,适应性效率才能逐渐形成,而我们知道这个过程没有捷径。
为了改善制度结构,我们必须先清除地理解这一制度框架的来源。
面对发达国家的竞争,不发达国家还面临另一个问题,即整合对经济低成本运作不可缺少的分散知识。
提高经济绩效必然需要一个可行的政体,它能够构建必要的经济制度并提供有效的实施。第十三章:我们走向何方?
信念体系过去是、现在和将来继续是人类行为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源泉。
世界的非各态历经性质造成了人类在演化过程中面临更为复杂和相互依赖的新环境时如何成功处理这一问题。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社会成员的心智所发展出来的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的高低,以及问题的新颖程度。一个社会中的某些成员可能会看到问题的“真实”性质,但是却无法改变制度。
奥尔森认为,在不存在周期性革命的情况下,利益集团会是社会陷入僵化,扼杀作为增长基础的生产力进步。
如何理解当代中国文化的变迁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简言之,文化是一种集体生存和发展方式。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的研究范围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课题。广义上,应该包括中国有史以来创造的物质生产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心理文化的总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如同中国历史那样,也有一个基本的发展路向。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向,即,在物态文化方面,尽快完成从自然经济型农业文化向商品经济型综合产业化文化过渡,在制度文化方面,清除宗法关系的遗存,打破“家国同构”定势,建立起以民主法制为基础的公正、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规范和政治格局;在行为文化方面,继承“礼仪之邦”的文明遗产,同时革除其烦锁、僵化的历史积垢,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貌、活泼、雄健的精神风貌;在心态文化方面,发扬伦理文化注重道德修养,调
节人伦关系的优长,以避免西方近代化过程中普遍发生的科技进步与道德沦丧二律背反的历史悖论,同时高扬科学意识,倡导理性思辨,将立德、立功、立言的传统训诫与求真、求善、求美的时代观念结合起来,在推进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完成民族价值标准、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的现代转换。通过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向来看,中国文化的变迁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时代的变迁。文化,可以说是某个时期的产物,每个时代都会产生代表这个时代的特殊性文化,如商朝的青铜器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文化、社会主义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等等。
总之、中国文化的变迁也就是意味着时代的变化,意味着人类脚步的前行。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 连
摘要:众所周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世界经济联
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大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再加上跨国公司的在全球范围内的活跃,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们国家也无可避免的要卷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慢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正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动参与者。
关键词:全球化表现动因后果应对方法
首先,我想,看到这个题目,我们都会想到的是经济全球化是什么。何为经济全球化?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进程。①人类已经快步进入了一个全球化时代,其中,世界正在变成一个村庄,各国无非是这个被叫做“地球村”的村民,国家边界正在消失,由于信息产业的革命,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或是个人之间的距离已经死亡,世界正在朝着统一市场阔步前进,民族国家越来越成为一个过时的概念,不管喜欢与否,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迈上了开往全球化的列车,这趟列车或快或慢、或走或停,但却只会向前,不可逆转。②那么,谈到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必然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我就我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以及经济全球化所衍生的几个方面的问题谈一下我的观点。
一、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和历史
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张。经济全球化这个概念准确的说确实是在八十年代才出现的,但世界经济在很久以前就开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科技革命是世界经济发展和一体化的第一推动力,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了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完成标志着世界经济的真正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迎来了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全球化的动因及表现
科技革命是世界经济发展和一体化的第一推动力,贸易自由化与制度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先导,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货币协调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的便利,国际金融市场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经济国际化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协调国际收支方面
也起了重要作用。⑤跨国公司更是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 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通着,他们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地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间分工。全球化是多样的三、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直接导致了全球性经济增长,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飞跃,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也得到了极大地拓展,这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影响。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中
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强经济的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发展中国家还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还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但经济全球化是有发达国家主导的,所以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发达国家凭借其优势获得较大的利益,发展中国家获益很少,但中国是少数几个获益最大的国家之一,这又得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况。发达国家制定经济全球化的规则,自然地,这是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大部分利润被发达国家所垄断
秩序;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部分利润被发达国家所垄断,而且发展中国家的价值观念、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因此,经济全球化面临着很多威胁包括国际竞争、经济动荡、利益集团的影响和思想的斗争等等③。例如,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由于许多发展中大国、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加速增长,全世界的个人之间的不平等程度有所减小。然而,人口总数多达十五亿的许多国家依然远远落后,而且很大的可能是,其中很多国家的经济在未来几十年还会继续低迷不振。如果是这样,那么世界上最富裕国家与最贫困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之间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都将继续拉大。如今这个比例已经达到75:1。④
四、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自我国加入WTO后,作为他的成员国,我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扮演的角色也越来重要,尤其是日益扩大的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空间,经济全球化也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创造了大量的新兴就业岗位。但不要忘了,经济全球化是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运行风险提高,从而对国家的监控能力提出挑战,经济全球化要求国家重新界定政府职能,对我国的某些行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中国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进城之后,那些行政垄断色彩浓厚的行业、一直受国家高度保护的行业、比较幼稚的行业或其他问题比较多的行业将会受到较大的冲击,汽车工业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国农业也面临国际市场的冲击,国内收入分配差距加大⑥总体上来说,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是利大于弊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个在今天已是公认的了。但需要指出的是“弊”是客观的,是存在而不可回避的,而“利”则是需要主观努力去争取的;挑战是现实的,而机遇则是潜在的。
五、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既然,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性潮流,那么,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要融入经济全球化,那就需要我们拿出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他,主动融入其中,积极应对,趋利避害才是正确的方法。那么,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要有怎样的策略呢,而且我国正处在产业升级的瓶颈阶段,首先,我们都看到我国对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是明确的,行动也是积极的,不然也不会有今天的局面。自加入wto后,我国政府不断推进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一直与西方宣扬的中国威胁论。
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实现产业优化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大经济力度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规范市场经济
秩序;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与水
电子标制作流程
1、打开软件导入招标文件 杭州地区(0103开始导入
1单位的设置、费率(例如1、2、3接着按照平时套标书流程做… 响应主材(工料机汇总,右键)组价文件
(招标控制价)(1-6和1-7主材要响应)
2、插入投标工具狗
投标函
检查 通过 打开5.1投标工具 新建 1招标文件、2组价文件导入招标文件 商务标(报价说明…从旁边复制并以投标人语气改)注:该过程中注意保存!技术标的逐个导入
3、重算 PDF转换及签章(生成PDF 自动签章 通过码12345678)
签章(注意:红色的都要签法人章“勿忘1-1-2”123保存完成 报表 打印(商务标和技术标)。
主题:翻译过程:理解与表达(注意最后是翻译练习啊!)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Nida, difference in translation can generally be accounted for by three basic factors in translating:(1)the nature of the message,(2)the purpose or purposes of the author and, by proxy, of the translator, and(3)the type of the audience.(Nida, 1964: 156)
奈达:分析、传译、重组、检验
The four basic processes in translating consist of(1)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2)transfer from source to target language,(3)restructur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4)testing of the translated text with persons who represent the intended audience.(Nida, 2024: P.108)
中国传统方法:理解、表达、审校 理解与翻译
理解是语义辨析、语法分析和逻辑分析相互交叉的过程。
语义辨析就是识别词语的本义和喻义、搭配意义和情感意义、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等。语义辨析1.根据词义搭配确定词义 吃官司(be bought to court)吃回扣(accept a kickback)吃馆子(eat out;dine out)吃亏(suffer losses)吃枪子(be hit by a bullet)吃得开(be popular)吃闲饭(unemployed and without income)吃香(popular)
(1)老战士
(2)老领导
(3)老师傅
(4)老闺女
(5)老黄牛
(6)老芹菜
(7)老皇历
(8)老生常谈
(1)老战士 a veteran(2)老领导 a senior leader(3)老师傅 a master craftsman(4)老闺女 the youngest daughter(5)老黄牛 a willing ox(6)老芹菜 overgrown celery(7)老皇历 last year's calendar(8)老生常谈 commonplace
申请书
报告书 协议书 成绩通知书(使用)说明书 旅行委托书 成交确认书 电视机使用说明书 白皮书 家书 无巧不成书
letter of application;report;agreement;grade report;direction;booking form;sales confirmation;television operation guide;white book;a letter from home;no coincidence, no stories 2.根据词类确定词义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As long as green mountains exist, there will be no shortage of firewood.Whil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事在人为 Human effort is the decisive factor.父母都在 Both parents are still around.事情发生在去年。It happened last year.3.根据语境判断词义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青布
the indigo blue is bluer than the plant it comes from--the pupil surpasses the master The new coming from the old is better than the old.4.根据专业和场合确定词义 沙眼
管子有沙眼(small whole)眼睛患有沙眼病(trachoma)
语法分析
表层结构 逻辑分析
深层含义
“打扫卫生” “养病” “吃食堂” “救火”
“修复皱纹”(眼霜)
你不去我去
“你去哪?吃饭没?”(功能分析)
利用语法知识分析语句意义 这本书我读了三天了。
这本书我读了三天。
利用逻辑知识分析语句内在逻辑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转折)
It is easy to dodge a spear in the open, but hard to guard against an arrow shot from hiding.)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并列)
As a long road tests a horse’s strength, so a long task proves a person’s heart.)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If a man takes no thought about what is distant, he will find sorrow near at hand.)从语义和行文的角度对汉语流水句进行断句
汉语流水句这一生动说法是吕叔湘先生提出来的,他曾指出,“汉语口语里特多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吕叔湘,1979:27)。这种句式汉译英的要点是理清其语义和关系,加以拆译,添加必要连接词语以体现英语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显性连接和汉语的隐性连贯.He was a handicapped child,but he persevered in his studies,and later he became a well-known scholar.
他身残志坚,坚持学习,后来成为有名得学者。
When Chou En-lai’s door opened they saw a slender mall of more than average height with gleaming eyes and a face so striking that it bordered on the beautifu1.(Agnes Smedley:The Great Road)周恩来的房门打开了。他们看到一位身材修长的人,比普通人略高,目光炯炯,面貌引人注目,称得上清秀。
通过语境对汉语歧义句进行分析 父在母先亡。
教师的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怎样理解原文?
一、要理解原文语句的内部关系
二、要理解特殊语言现象的特殊含义:
三、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
四、要通过吃透词语含义进行理解
五、要明确词语的具体指代进行理解
六、要理解词语不同用法时的不同含义
七、要注意省略和替代部分的理解
怎样表达译文?
一、要摆脱原文语句结构的影响
二、要避免照搬英汉词典中的释义
三、要充分运用汉语独特的表达优势
四、要完整无遗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五、遣字造句要结合和借鉴语景
六、要善于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怎样理解原文?
德国译学教授Wolfram Wilss说:
Translating requires the syntactic, semantic, stylistic and text-pragmatic comprehension by the translator of the original texts.(翻译过程要求译者在句法、语义、文体和语篇语用各方面对原文的进行理解。)
一、要理解原文语句的内部关系:
【例34】 He ate his savory, and hurried the maid as she swept the crumbs.×他一边吃着最后的一道消食小吃,一边催促女佣人赶快打扫碎屑。
【译文】 他吃完最后的一道消食小吃,在女佣人打扫碎屑时,催她快一点。
【例35】 Derek fancies himself as a ladies’ man, but he spends too much time admiring himself in the mirror for my liking.×德里克自以为是讨女人喜欢的人,可是为了讨我喜欢,他却花很多时间在镜子面前自我欣赏。
【译文】 德里克自以为是个讨女人喜欢的人,可是我不喜欢他花那么多的时间在镜子面前自我欣赏。
二、要理解特殊语言现象的特殊含义:
【例36】 John is now with his parents in New York;it is three years since he was a high school teacher in Washington.【例37】 She didn't attend the meeting because she wanted to.三、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
No context, no text.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狭义上下文:一个词或句子前后的词或句子。广义上下文:整篇文章整本书,甚至包括与某个词或句子有关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等。
【例44】 Managers face a host of new business realities, such as changing patterns of employment that include an explosion of outsourcing and new alliances.×管理人员面对的是商界前所未有的种种现实,诸如就业的模式不断变化 包括外购、重组等现象的猛增。
【译文】 管理人员面对的是商界前所未有的种种现实,诸如企业用工方式的不断变化,包括大幅度增加外部采办和新建联产单位。
四、要通过吃透词语含义进行理解:
【例45】 While many women are comfortable being close and sharing secrets, men often struggle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s in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men.【例46】 On the drunken occasion in question, I was insufferable about liking you, and not liking you.I wish you would forget it.五、要明确词语的具体指代进行理解:
【例51】 “Heaven bless you, my child,” said she, embracing Amelia, and scowling the while over the girl's shoulder at Miss Sharp.“Come away, Becky,” said Miss Jemima, pulling the young woman away in great alarm.六、要理解词语不同用法时的不同含义:
【例54】 Anyone who doubts that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control national economies need only look at the crisis facing the “tigers” of the Far East.×任何认为全球金融市场未必能左右国民经济的人,只须环视一下笼罩着远东“四小龙”的那场金融危机。
【译文】 无论是谁,如果认为世界各国金融市场未必能控制各国经济,只须看一看远东地区的“四小龙”所面临的这场金融危机就明白了。
七、要注意省略和替代部分的理解:
【例56】 “Has he sold his collection yet?” “He has some of the paintings;I'm not sure about the rest.”
ד他的藏画全都卖了吗?” “他有一些画,其他的我说不准。”
【译文】 “他的藏画全都卖了吗?” “有一部分画他已经卖了,其他的我说不准。”
【例59】 We are human and human beings are far from perfect.To be human implies that we will make mistakes.But it's more than that we feel human.We now feel entitled.【译文】 我们是凡人,而凡人远非十全十美。作为凡人就是说我们会犯错误。但是,我们觉得自己是凡人不仅仅由于我们会犯错误。我们如今感到有权利犯错误。怎样表达译文?
一、要摆脱原文语句结构的影响
二、要避免照搬英汉词典中的释义
三、要充分运用汉语独特的表达优势
四、要完整无遗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五、遣字造句要结合和借鉴语景
六、要善于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一、要摆脱原文语句结构的影响:
【例63】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s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对历史研究方法的兴趣较少来自于把历史作为一门学科的有效性的外界挑战,而更多来自于历史学家们内部的争论。
【译文】 人们之所以关注历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因为史学界内部意见不一,其次是因为外界并不认为历史是一门学科。
【例64】 Distance from the event should make the memories less painful.×事件的久远自然会减少回忆的痛苦。
【译文】 时过境迁,痛苦的往事自然在记忆中淡漠。
二、要避免照搬英汉词典中的释义:
【例67】 Like my friend, I now have an alternative to complaining.When I'm bored with my life, I take my pencils out in the back yard and doodle for an hour, trying to sketch trees that look like trees.×就像我的朋友一样,我现在有了一种代替抱怨的东西。当我对生活感到厌倦时,我就拿出铅笔到后院去心不在焉地乱涂一个小时,试图画出看上去像树的树木速写。
译文】 同有位朋友一样,我现在不再抱怨,而是去做一些别的事情。在生活中感到厌倦时,我就拿起铅笔,到后院里随便涂鸦个把小时,画画树林的速写,尽量画得看上去像是树林。
【例68】 His irritation could not withstand the silent beauty of the night.×他的烦恼经不起安静的良宵美景的感染力。
【译文】 更深夜静,美景宜人,他的烦恼不禁烟消云散。
三、要充分运用汉语独特的表达优势
【例72】 Whatever you like to eat, just tell me.【例73】 Even if you go there, there wouldn't be any result.【例78】 Foreign intervention will thus find justification.四、要完整无遗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例83】 Any person not leaving litter in this basket will be liable to a fine of £5.【例84】 At the sight of Napoleon, the young Frenchman clicked his heels together.五、遣字造句要结合和借鉴语景
【例85】 If a heavy body is to be lifted to a certain height, work must be done, or energy expended, equal to the weight of the body multiplied by the height through which it is raised.【例89】 That the vitamin is sensitive to light was recognized only later.×维生素感光只是后来承认的。
【译文】 人们只是到后来才认识到维生素的光敏作用。
六、要善于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Diction(选词用字)Amplification(增益)Omission(省略)Conversion(转换)Repetition(重复)Restructuring(词序调整)Negation(正说反译,反说正译);Division(长句拆译).1.理解与表达 It is an order from President Bush/ I don’t care if it is from bush, tree, or grass.这是布什总统的命令,管他什么布什,布头儿,布片儿,我才不在乎呢。
The old man’s heart missed a beat when he saw the pearl.这位老人一看到这颗珍珠高兴得连心都跳不过来。A good dancer never missed a beat.善于跳舞的人从不漏跳一拍(总能跟上节拍/总能采对步点。)
If we don’t hang together, they shall hang us separately.咱们要是不摽到一块儿,保准会吊到一块儿。我们不紧紧团结一致,必然一个个被人绞死。我们必须共赴沙场,否则就得分赴刑场。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世间有这样一条公认的真理,凡财产丰富的单身汉势必缺少太太。
She is pregnant/ she is very pregnant.她怀孕有段时间了。
Gonna fight with me? Tell’em I am ready for it.I am always ready for it.想和我打架?告诉他们我奉陪,我随时奉陪。
He was glad because he couldn’t have to send me away without buying anything.他总能买点什么让我带走,这令他很高兴。The market in China is an almost bottomless pit.中国的市场几乎是个无底洞。/ 中国的市场无限巨大。2.切不可望文生义 If not: possibly, perhaps In Europe, Hitler’s name was well known, if not a household word.在欧洲,希特勒的名字纵使不是家喻户晓,也很响亮。/ 在欧洲,希特勒的名字广为人知,也可以说家喻户晓。
Such a mistake could cost us thousands, if not millions of pounds.这种失误能够造成我们几千磅,或许几百万磅的损失。
Not to say: indeed or possibly, even It is warm, not to say hot.天气很暖和,甚至有点儿热。
The answer is illogical, not to say totally wrong.答案不合逻辑,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It would be unwise, not to say stupid to leave your first job after only six months.初次工作刚六个月就想辞掉它,这样做很不明智,甚至可以说很愚蠢。
3.习惯与表达
Anna was thin and black, a very umbrella of a woman.安娜是一个又瘦又黑的女人,上身粗大,下身细长。简直像一把雨伞。
改正:安娜是一个又瘦又黑的女人,活像一把细长的黑雨伞。
Unemployment has stubbornly refused to contract from more than a decade.十多年来,失业一直顽固地拒绝压缩(F)/ 失业人数总是减不下来,已经十多个年头了。
正确理解下列短文,并将其译成汉语
One of my favourite moments of the day is among the last--the last conscious one, anyway.After several attempts at keeping my eyelids from fluttering closed and the book from collapsing onto my chest, I know it really is time to go to sleep.I affectionately place the book on the bed beside me.We sleep together, me and my book, me and those characters, me and my mixed-up dreams.Reading in bed seems to run in families.The last time my mother babysat for me, I got home to find the house dark except for two small lights.One came from my son's room, where I discovered the eight-year-old holed up under the covers with Goosebumps and a flashlight.At the other end of the house, my mother had already dozed off with her book.Somewhere in the middle is me, a grown-up version of the girl who used to camp out under covers with Nancy Drew, a foreshadowing of a baby-sitting grandma whose sons will come home to find Mom snoozing contentedly beneath her paperback.Instead of arranging my books into traditional categories--fiction and nonfiction, novels and short stories, self-improvement and pleasure--I pide my bedside reading into books that put you to sleep and those that keep you up.Both have their place.Just last night I picked up a slender but densely written volume of literary criticism for the knockout punch I knew it would deliver.At the other end of the spectrum are the suspense heavy plots that keep you turning pages into the single-digit hours--crime novels, love stories, comedies of manners, narrators so charming you cannot bear to quit them, worlds so richly drawn you cannot bear to leave.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