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龙在省人才(干教)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着力提升人才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
2月6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人才(干教)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孙金龙主持召开省人才(干教)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升人才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为建设美好安徽提供有力支撑。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领导小组副组长王炯,副省长、领导小组副组长黄海嵩出席会议并就有关工作提出要求。
孙金龙充分肯定我省人才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的重要成绩。他强调,要深刻认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有效创新培训方式,围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求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大力加强实务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和推进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
孙金龙强调,要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切实确立“大”
人才观、“能力为本”人才观和“动态”人才观,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更加注重能力实绩,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的生机和活力。要适应“三化同步”的要求,突出抓好急需重点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引进大批产业人才和社会管理人才。要改革和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坚持人才与资本紧密结合,坚持人才与产业紧密结合,坚持引进与培养紧密结合,以合芜蚌“人才特区”建设为示范引领,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政策环境,促进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奋发创新创业。要加强分类指导,结合不同地域、不同单位的实际,对人才队伍结构、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出不同要求,实行分类考核。要转变人才工作理念,牢牢把握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把制定规划、完善政策、优化环境作为党委政府抓人才工作的重点,坚持行政化、市场化、社会化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充分发挥好各类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更加广泛地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建设美好安徽的伟大实践中来。
会议听取了全省人才(干教)工作情况汇报,对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人才特区的意见、省外专“百人计划”建议、省落实国家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实施意见等进行了讨论审议。(
孙金龙在市委常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市委常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安徽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以更强的改革精神、更浓的开放意识、更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开创合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之所以确定这一主题,是因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对改革开放30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2月13日至15日,省委召开八届六次全会,会议强调‚要在解放思想中加快崛起步伐‛,‚在改革开放中强化发展动力‛。当前,合肥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我们要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安徽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合肥在新的起点上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按照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的要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下面,我重点讲四个问题。
一、温故知新,不断汲取解放思想的动力
我们安徽,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近代以来,安徽人曾数次领风气之先。翻开中国近代史,有两个安徽人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晚清时期,从合肥走出去的李鸿章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最重要人物,是晚清统治集团中真正‚睁开眼睛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改革开放的有识之士。在推动‚洋务运动‛过程中,李鸿章屡次遭到顽固派的抵制,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比如,在创办电报局时,经过与顽固派近10年的周旋,才得以开建。在1881年修建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时,同样顶着顽固派的压力,在铁路修成后才向上奏报,还故意把铁路说成是‚马路‛。尽管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挽救风雨飘摇的晚清统治,但他那种革新旧制、变法图存的见识是值得肯定的。20世纪初,在安徽这片土地上又孕育了陈独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那篇著名的《新文化运动是什么?》的文章中,他说‚创造就是进化,世界上不断的进化只是不断的创造,离开创造便没有进化了。我们不但对于旧文化不满足,对于新文化也要不满足才好;不但对于东方文化不满足,对于西方文化也要不满足才好;不满足才有创造的余地,我们尽可前无古人,却不可后无来者:我们固然希望我们胜过我们的父亲,我们更希望我们不如我们的儿子‛。作为一名历史人物,陈独秀有其局限性,但他倡导的那种变革精神、创造精神,是值得尊敬、难能可贵的。特别是,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辉煌的‚徽文化‛。‚徽文化‛源于徽州,成于江浙,随徽商崛起而兴盛。历史上的徽州,地狭人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为了生存发展,不屈于命运的徽州人踏上艰辛的商旅之途,以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品格,‚出门包袱雨伞,归来腰缠万贯‛,一度创造了‚无徽不城镇‛的奇迹。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徽文化‛逐步显现其局限性,从近代起出现了‚清流‛的趋向,但‚徽文化‛的本来面目,就是徽商精神,是一种创新创业的文化、开放开拓的文化、宽容包容的文化,实质上就是走出去的文化、开放的文化。今天,回顾这些历史,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扪心自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该如何继承优良传统?如何才能不愧对我们的先人?
在2024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合肥长期是县城格局。建国后,合肥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解放初面积不过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万人的江淮小邑逐步发展成为建成区225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224万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是党领导合肥人民解放思想、艰苦创业的成果。合肥人素有改革开放的精神,早在1978年,肥西县山南小井庄的农民群众以极大的勇气实行包产到户,成为全国农村大包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特别是近年来,合肥人民坚持‚敢‛字当头,敢破难题,敢走新路,使合肥步入历史上发展最好时期之一。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作出推进‚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的决策部署,提出‚发展为上、投资为本、环境比投资更重要‛、‚发展第一要务要靠招商第一要事来保证‛、‚以商鞅变法精神来一场效能革命‛、‚无功无效就是过、慢也是过‛等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发展理念,凝聚了全市上下的共识,形成了众志成城图跨越的浓厚氛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同样锐意创新、奋力开拓,很多举措在中部乃至全国‚领风气之先‛。比如,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强化‚工业立市‛,相继推出了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免除工业投资项目37项行政事业收费等一批外地少有的举措,使合肥工业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的势头;我们深入推进‚县域突破‛,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把三县纳入‚141‛整体战略来统一规划建设,把城市道路、公交、供水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产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我们坚持‚创新推动‛,加快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有力推动了合肥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我们注重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改革土地利用方式,创造性地实行‚双向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走出一条集约发展之路。在对外开放方面,市委常委会每月听取一次投资与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汇报,先后派出4批近2024支招商小组驻外招商,产生广泛的影响,不仅引入了大量资金和项目,也进一步密切了合肥对外交流,还强化了全市上下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的责任感。在深化改革方面,强力推进合钢集团等国有大企业改革,使合钢集团由一个沉重的包袱变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各方面改革向纵深挺进,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在优化环境方面,通过‚四堂会审‛,对审批项目‚动大手术‛;通过‚查摆找补创‛,对审批流程‚动大手术‛;通过实行‚缺席默认制‛和‚超时默认制‛,推进审批制度创新,使合肥成为‚全国十大经商成本最低城市‛。特别是,在城市建设方面,我们敢于直面矛盾,开展规模空前的‚大拆违‛,不仅显著改善了城市面貌,还强烈冲击了人们固有的观念,为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主动适应城市化浪潮,确立‚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让全市人民看到了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美好愿景。我们突出交通先行,强攻主动脉、健全微循环,构筑了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基础骨架。在建设过程中,全方位推进投融资体制、招投标体制、土地储备交易管理方式、建设工程管理体制和拆迁安臵方式等一系列改革,确保了‚大建设‛又好又快地向前推进。合肥发展的实践昭示我们:思想决定思路,观念决定出路。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前提性、根本性的转变。解放思想的空间有多大,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
重温党的奋斗历程,每当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都强调要解放思想,而每次思想解放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无一不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上世纪40年代延安整风,就是一次破除教条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抗日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上世纪70年代末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破除
‚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促进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使我国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的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使全党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障碍,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地位,明确提出‚三个解放出来‛的论断,奠定了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基础。近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思想大解放,才能带动事业大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必须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
考察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思想笃古不变,必然日就衰亡;唯有日新求进,才能兴旺发达。18世纪以前的英国,只是位于欧洲西北端的一个小小岛国,属于典型的田园牧歌式的传统农业社会,长期居于‚文明世界‛的边缘。然而正是这样的小国,依托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神学的精神桎梏,经过‚光荣革命‛创造出君主立宪制度框架和相应的经济制度,成为欧洲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第一个全球金融资本中心,拥有当时最强大的海上力量,率先建立现代意义的议会民主制度,曾一度是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维多利亚时代中期,其工业生产能力比全世界的总和还要大,对外贸易额超过世界上其它任何一个国家。英国从一个岛国变成欧洲强国,最终成为世界霸主,凭借的是它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制度文明。从19世纪70年代起,英国开始衰落,也是因为它文化中的保守因素阻碍其改革创新,因而慢慢落伍,逐步沦为二流国家。中国的晚清巨变,教训更为惨痛。清朝‚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辉煌的时代之一,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第1位,人口占世界1/3,农业、手工业、贸易和城市发展水平都是世界领先的。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占了6个。但清朝统治者面对地球另一端同时蓬勃兴起的工业革命、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文化思想启蒙运动,在变化了的世界面前表现出惊人的麻木和极度的愚昧:妄自尊大、拒绝开放,囿于传统、拒绝变革,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他们限制工商业,将其视为不合祖宗成法、于国无利的‚末业‛;蔑视科学技术,把发明创造称为‚奇技淫巧‛;闭关锁国,自恃‚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顽固地拒绝开放;禁锢思想,大兴‚文字狱‛,意识领域一潭死水。仅仅100多年时间,就彻底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令全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这些兴衰成败的历史警示我们,只有思想的解放,才有人类的进化;安于现状、固步自封,最终会被时代淘汰。
二、见微知著,切实增强解放思想的紧迫感
社会实践永无止境,时代步伐永不停顿,认识真理永无尽头,解放思想也必须与时俱进、一以贯之。今天你的思想解放了,明天不随着时移事异而变,就可能思想落伍;在这个问题上你的思想解放了,在那个问题上不与时俱进,也可能思想落伍。会上印发的典型材料,足以令我们警醒。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是思想观念的差距。现在捆住我们手脚的最大问题,还是思想观念问题;阻碍我们前进步伐的最大障碍,还是思想障碍。
兴泰信托公司的例子,比较典型地反映出,在我市一些地方、单位和一部分干部当中,思想仍然不够解放,发展意识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兴泰信托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成立于1987年,是全国较早成立的信托投资公司之一。这些年兴泰信托虽有一定发展,但总体上发展较慢,规模明显偏小,竞争力还不够强。到2024年底,资产总额6.57亿元,信托产品规模16.43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利润8970万元,税收3790万元。在同业竞争中面临着外资金融机构以及国内具有银行等金融集团为背景的信托公司的双重压力,特别是从金融开放的角度看,3-5年后信托从业资质一旦放开,兴泰信托暂时具有的优势将会很快丧失。因此,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兴泰信托迅速裂变扩张,尽快做大做强,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去年底我们抓住中国建设银行想以增资方式投资并控股兴泰信托的机遇,果断决策,积极推进兴泰信托与中国建设银行战略合作。因为机遇稍纵即逝,当时河南、云南、甘肃等省市,正为并购地方信托紧锣密鼓地做建总行工作。市有关部门及兴泰信托经过认真详细的研究论证,认为实施这一重组,不仅有利于短时间内迅速做大做强兴泰信托,而且组建‚银行系‛信托公司,也是国内信托业发展的新趋势。根据中国建行、市政府、兴泰控股、国资控股四方共同签署的兴泰信托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备忘录,合肥兴泰信托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信托有限公司‛,建行出资40.2亿元,占股权67%,兴泰控股和国资控股占股权33%;新公司注册地和运营总部设在合肥,公司存续期间不变更、不改变公司法人主体地位。新公司挂牌起前3年,发行信托产品将分别达到500亿元、700亿元、1000亿元,营业收入分别达到5亿元、7亿元、10亿元,在合肥缴纳税收分别达到1.6亿元、2.3亿元、3亿元,此后每年税收在3亿元的基础上随公司业务量稳步增长。建行承诺,把合肥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在信贷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每年向合肥新增信贷占全省建行新增总规模不低于35%。此外,每年还将安排专项贷款20亿元,并给予利率优惠。应当看到,建行与兴泰信托的合作,不仅对合肥的发展有利,对兴泰信托自身发展有利,对兴泰信托全体员工也有利。但出乎意料的是,有些人不是抢抓机遇,全力去促成合作;而是百般阻挠,甚至向建行主要领导写‚告状信‛。信中称,‚为贵行计,收购兴泰信托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弊端和后果:资金风险巨大,严重破坏地方金融体系,产生
不利政治影响,出尔反尔损坏形象‛,并威胁道:‚贵行的这种强行收购已经在不到10天的时间内传遍了合肥的大街小巷,其间内幕也已为多数人知晓。对此,无不表达了悲凉、愤恨之情,这种收购如果还得不到制止或纠正,很快也将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在全国公开,让世人进行评述‛。能够写出这封信是不容易的,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如果写信的人把这种‚心思‛、这番‚功夫‛用在促进发展上,该有多好!正是这些人的从中作梗,不仅对合作造成严重干扰,也让外地同志感到无法理解。在发展问题上,如果我们都像这样,只考虑局部利益,不考虑整体利益;只考虑部门和个人得失,不考虑合肥的发展,再大再好的机遇都会白白失去,合肥的跨越式发展只能是句空话。
类似事例,不是今天才有。过去在推进合肥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过程中,同样多次出现过类似情形,充分暴露出思想观念的陈旧落后,致使一些企业一次次丧失发展的机遇。这次会上印发的开元、荣事达案例只是其中的两个典型。应该说,安徽轮胎厂(开元前身)上子午胎项目,在同行业中是比较早的,1984年即批复立项。但原计划4年建成投产的10万套全钢子午胎项目,实际用了11年。正是这种醒得早、起得晚、下床又磨蹭的状况,使企业失去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1994年,市委、市政府力排众议,历经艰难地推进开元与佳通合资,2200名职工整建制进入合资公司。合资后的几年内,职工工资平均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1996年,职工月平均工资达到800元,1998年达到1400元,那时在全市算是比较高的收入。但在1994-1998年合资的四年内,佳通公司职工却出现了三次‚大逃亡‛,近千名职工从佳通回到开元,宁愿放着高工资不拿,回去拿每月200多元的待岗工资。究其原因:有的职工认为,佳通公司是外资控股,在那里工作是为‚资本家‛打工,不能去;有的职工习惯于在国有企业混日子,难以适应现代管理方式,怕苦怕累怕管;有的职工‚坚信‛国有企业不会饿坏人,不愿失去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现在,回头再看这件事,仍发人深省。在市场经济大潮风起云涌之时,为什么我们有些人虽然人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但思想却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计划经济时代的陈腐观念转变不了?
再以荣事达集团为例。荣事达原是一家手工业合作工厂。创业之初,抓住机遇,走出一条‚外引内联‛、‚借牌经营、借船出海‛的路子,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1986—1995年,集团利润年均递增72.14%,跻身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全国500家利税大户行列,综合经济指标位居行业之首,一度成为我市国有企业的一面旗臶。但当海尔、格力、美的等家电企业迅猛发展时,荣事达集团却‚原地踏步‛,甚至有落伍之势。在经历放弃上市、与美泰克合资失败之后,荣事达逐步陷入困境。实际上,荣事达集团有过不少发展的良机,但屡屡错失。在‚荣事达‛品牌风靡全国,特别是与美泰克公司合资,引入巨额资金后,没有充分利用其品牌和资金优势,迅速扩大洗衣机主业,使企业做大做强,反而由于产品定位选择失误等因素,使企业迅速由盛转衰。荣事达集团控股的合资公司——三洋公司,2024年上市时融资2.09亿元。作为上市公司,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上市募集资金的作用,至今仍有近4亿元现金(包括3年前上市融资的8000万元)放在银行。到2024年,合肥三洋销售收入只有6.33亿元。与国内同时期上市的企业相比,三洋公司发展明显落后。究其原因,是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根子还是‚恐大恐快‛、不思进取、没有现代市场经济的意识,缺乏思想观念的解放和开拓市场的勇气。三洋公司还有一件事在家电行业很‚知名‛,就是他们几乎没有银行贷款。我认为,这并非光荣,而是悲哀。因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缺少金融资本‚输血‛,一个企业要迅速做大做强是难以想像的。荣事达集团的经历启示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你想守摊子是守不住的,只有创业才是最好的守业。
如果说,在开元、荣事达集团改革重组上,有些同志不太情愿,也许是企业尚能维持,并且留恋自己培育的品牌,那么对于已陷入困境的企业,我们能义无反顾地推进改革吗?答案是否定的。再看看合钢集团的遭遇,合钢集团也有辉煌的过去,‚六五‛时期是全国18家优钢生产企业之一(号称‚十八罗汉‛),‚八五‛时期钢产量在全国48家重点骨干钢铁企业中排名18位。但从1998年起,在全国钢铁市场需求较旺、钢铁企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合钢集团经营开始滑坡,至2024年重组前累计亏损高达12.6亿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标、总资产贡献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在全行业倒数第一。合钢集团陷入困境,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改革滞后。在合钢还能勉强维持时,马钢公司想重组合钢,我们不愿意。2024年,合钢亏损越来越严重,在省里协调和市政府努力下,马钢与合钢再谈重组问题,我们再次拒绝了。2024年,合钢亏损进一步加剧,最高时每月达到3000多万元,连电费都无力交纳,包括9000多名职工在内的2万多合钢人生计出现困难,市财政平均每月支付相关费用3000余万元,至重组前共付4.9亿元。在省、市强力协调和推动下,马钢重组合钢,使合钢重新焕发生机。自2024年5月马钢入主合钢后,当年即扭亏为盈,去年实现税收近1.5亿元,到2024年销售收入将超过百亿。合钢集团改革重组的过程充分表明,国有企业不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绝对没有出路,只能是死路一条。
以上几个例子,虽然反映的是企业改革问题,但从一个层面反映出思想观念问题,也从一个方面揭示出合肥长期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思想解放不够,观念陈旧,思想僵化,不仅企业存在,机关同样存在,主要反映在政治生态环境上。从总体上看,合肥政治生态环境是好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委坚持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推动全市政治生态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合肥近年来之所以能够又好又快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展环境特别是政治生态环境不断好转。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全市政治生态良好的大格局中,还存在一些‚杂音‛,甚至是‚反生态‛的现象。突出表现在:有的干部不讲大局,不讲党性,想自己名利多,想事业发展少,心胸狭隘,我行我素,一切以个人利益喜好为转移,甚至为一己私利,不惜损害集体、破坏大局、影响发展;有些干部怕负责任,怕担风险,不敢创新,不敢突破,在发展问题上程度不同地存在‚恐快‛、‚恐大‛、‚恐新‛的心态,甚至自己不负责任,还对负责任的干部‚挑刺‛,以至于误时误事、丧失发展机遇;有的领导干部不是按照发展实绩用干部,而是凭感情、看关系、唯资历,甚至任人唯亲、以人划线、拉帮结派,搞‚窝里斗‛,不仅挫伤敢负责、干实事干部的积极性,还助长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更有甚者,极个别干部不守法纪、腐化堕落,臵党纪、国法于不顾,胆大妄为,贪赃枉法,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深渊。以上这些虽是个别现象,人数极少,但影响极坏,破坏力极大。一个地方也好,一个单位也好,只要有这种人败坏风气,团结奋进的氛围就难以形成;只要有这种人兴风作浪,干事创业的激情就难以激发;只要有这种人混淆视听,正确用人导向就受到干扰。如任其发展蔓延,必然会使一些地方和单位歪风邪气抬头,干群关系紧张,班子内耗严重;最终结果是阻碍了发展,破坏了和谐,损害了形象,也影响了干部成长。相信大家对此深有体会,也深恶痛绝。
虽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思想解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思想解放还没有全面落到实处,解放思想的基础还不稳固。正如王金山书记在省委八届六次全会上指出的,‚现实中常常有这样一种怪现象,说到个人,没有人承认自己思想不解放,而一说到安徽发展,又异口同声认为原因在于思想不够解放。这显然是矛盾的,也是值得深思的‛,‚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同志,有的总是自以为是,批评别人是行家,自我批评变哑巴,不把自己摆进去,解放思想成为走过场;有的总是只说不做,口头英雄主义,嘴上讲要解放思想,实际做却墨守成规,解放思想成为坐而论道;有的怕这怕那,畏首畏尾,遇见困难绕道走,碰到难题拖着办,缺乏迎难而上的锐气和破解难题的勇气,解放思想成为空洞口号;有的总是亦步亦趋,循规蹈矩,见事早行动慢,总是被形势推着才挪步,缺乏敢为人先的精神,解放思想成为被动应付‛。这些现象在合肥的干部当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地方和单位解放思想还停留在口号上、形式上,并没有真正触及到干部的灵魂和思想深处;影响科学发展的旧观念、旧思维、旧习惯还不同程度存在,一遇到具体问题就本能地反映出来;制约思想解放的传统体制机制还没有改变,有利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社会环境并没有真正形成。现实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丝毫不能放松,必须一以贯之地强力推进,稍有松懈,极有可能‚回潮‛,最终可能断送我们辛辛苦苦得来的发展成果。我们唯有像延安整风那样来一场思想洗礼,进一步把解放思想渗透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灵魂中,落实到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才能巩固发展取得的成果,才能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
三、观念突围,继续开辟解放思想的新空间
‚十一五‛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过去的基础之上,合肥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正如不少同志所说,合肥发展之快、成效之好、变化之大,有些出乎意料。特别是,合肥主要经济指标不仅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总量位次也不断前移。与‚十五‛末相比,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地区生产总值由第6位升至第5位,超过太原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地区生产总值由第18位升至第17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第19位升至第15位,超过昆明、西安、兰州和海口;地方财政收入由第18位升至第14位,超过石家庄、长春、贵阳和乌鲁木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第16位升至第12位,超过哈尔滨、长春、福州、济南和西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第21位升至第13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第22位升至第19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今天的合肥,正在呈现出加速崛起、争先进位的势头。再与周边的省会及经济总量较大的无锡等16个城市相比,合肥地区生产总值居第14位,前进1位,超过镇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居第8位,前进5位,超过济南、常州、南通、淄博和绍兴;地方财政收入居第12位,前进2位,超过淄博和镇江;进出口总额居第11位,前进1位,超过连云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14位,前进2位,超过南昌和连云港。这些说明,合肥正在逐步缩小与先发地区的差距。
自己跟自己比,合肥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但要清醒看到,虽然我们的速度较快,总量指标位次前移,但人均水平总体靠后。2024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人均指标中,合肥的人均GDP居第14位,相当于平均水平8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居第12位,相当于平均水平88.2%;地方财政收入居第14位,相当于平均水平8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居第3位,相当于平均水平150.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第19位,相当于平均水平72%;进出口总额居第8位,其中出口居第7位,分别相当于平均水平78.7%和9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第13位,相当于平均水平93.3%;农民人均纯收入居第19位,相当于平均水平80%。可见,我们的人均指标仅投资一项位次靠前,超过平均水平;其余指标均低于平均水平。现在的合肥,只是万里长征迈开第一步,甚至只是刚刚抬起一只脚。我们对取得的成绩,可以满意,但绝不能满足。
合肥是省会,这是荣誉,更是责任。经过多年努力,我省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人口总量靠前、经济总量居中、人均水平靠后仍然是基本现状,发展不足、发展不够快仍然是主要矛盾。2024年,安徽经济增速列全国第16位,列中部第3位;人均生产总值10055元,居全国第28位;人均财力1211元,列全国31位。省委、省政府对合肥发展寄予厚望,今年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王金山同志在参加合肥代表团审议时,勉励我们‚应该而且能够为全省的发展做出好榜样,已经并且必将为加速安徽崛起作出新贡献‛;省长王三运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我们‚加快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进一步提高经济首位度和综合承载力‛。面对省委、省政府的重托,面对全省人民的期望,合肥必须为全省发展勇挑重担、多做贡献,这是我们应有的大局意识和政治态度。
当前,合肥正处在拼一拼就能冲上去、松一松就会滑下来的紧要关头。根据修正调整后的规划目标,到2024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要突破2300亿元,年均增速必须超过16.5%。把合肥臵于全省发展的大格局来看,安徽要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年均增速要保持12%以上,合肥至少要超过16%,才谈得上为全省发展多做贡献。特别是,合肥要实现争先进位,必须加快发展。以排在我们前面的南昌、昆明为例,目前合肥与两市GDP差距分别为55.8亿元、58.8亿元,到2024年我们要超越南昌、昆明,年均增速须保持18%左右;同时还要看到,紧随合肥的太原,如果保持20%以上的增速,到2024年将超过我们。加快合肥发展,等不得,也慢不得。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崛起的速度。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我们要实现新一轮发展的大跨越,必须推动新一轮思想的大解放,冲破不合时宜的观念的束缚,改变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的精神状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我们的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切实做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从当前来说,尤其需要进一步克服‚慢、小、旧‛的心态:
(一)破除一个‚慢‛字,进一步强化加快发展意识
破除‚慢‛字,要澄清思想深处的误区。现在,有些同志有一种‚恐快‛心态,总是觉得慢些才踏实,心里才稳当。我劝这些同志好好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试问,丢掉了‚快‛字还叫科学发展观吗?‚快‛有两种可能:一是在‚快‛的同时,质量也‚好‛,这叫‚又好又快‛,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我们要努力追求的目标。二是‚萝卜快了不洗泥‛,质量‚不好‛,这当然是我们要绝对避免的问题;而‚慢‛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差‛,就是落后,‚慢‛和‚差‛决不是科学发展观。这两年我们的发展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这就启示我们,只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就能实现‚好‛与‚快‛的有机统一,就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确保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是合肥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合肥要尽快缩小乃至弥合与别人的差距,唯有加快加快再加快,舍此别无他途。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不动摇、不松劲、不折腾、不争论,不人云亦云、不三心二意。
破除‚慢‛字,要正确把握宏观形势。为了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适时适度进行宏观调控,财政货币政策时紧时松,是经济运行的常态,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各国情况均是如此。这就像开车一样,根据路况不同,速度时快时慢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如何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改革开放近30年的实践看,我们既有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也吃过亏、有过教训。我们过去曾出现过一遇宏观调控就‚下得比谁都快‛、‚上得又比谁都慢‛。这样,就难以化挑战为机遇,以至于一步步地落后。实质上,这就是‚慢‛带来的苦果。往往比别人慢一步,就落后了一个时代。必须看到,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不是限制发展,更不是不要发展,而是为了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一定要从历史的、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形势,认真领悟、正确贯彻中央精神,不仅要讲不能做什么,而且要很好地研究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尤其要以积极作为的心态,把该做可做的事全力做好,不该做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原来该做而没有精力顾及好的,现在有条件了要抓紧做,有些将来才能做的事,现在也可以提前准备。这样,才能变压力为动力、抢机遇促发展。
破除‚慢‛字,要保持高昂的斗志。经过近两年的紧张快干,我们有的同志变‚疲‛了,思想开始松懈,激情开始减退,出现了‚松一口气‛、‚歇一歇‛的心态;有的同志变‚油‛了,不管任务多重,群众要求多迫切,都上下应付、左右‚忽悠‛,无所作为地混日子;有的同志变‚懒‛了,进取精神衰退,畏难情绪滋长,不愿意再吃苦,不愿意再流汗。这些状态是非常危险的。当前的合肥,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是前所未有。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紧紧抓住新机遇,主动应对新挑战,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主动,在观念的更新中实现突破。加快合肥发展,无功无效都是过、慢也是过,这不只是一句时髦的话,不只是讲一段时间,也不只是讲一年、两年,要经常讲、反复讲、讲他个几十年。
(二)破除一个‚小‛字,进一步强化大气创业意识
破除‚小‛字,要克服小农意识的影响。由于长期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小农意识像一张无形的网束缚着我们。前面提到的具体事例,无一不闪现着小农意识的影子:为什么我们只看眼前而不顾长远?为什么我们只算小帐而不计大帐?为什么我们只为一己私利而牺牲企业未来?现实中,有的干部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现在跟过去比,成绩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年年走,一旦取得一点成绩,就容易骄傲、容易满足、容易松劲。有些干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对竞争充耳不闻,对差距无动于衷,对落后麻木不仁,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还有一些群众习惯于‚安贫乐道‛,满足于‚三五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愿跨出家门、走向社会,到广阔的市场上搏击。小平同志讲过,‚小生产的习惯势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求进步,不愿接受新事物。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很多的怪现象就产生了。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对此,我们要时时警醒自己。如果我们身处小农意识的汪洋大海而浑然不觉,合肥怎么实现跨越式发展?
破除‚小‛字,要克服小团体利益的影响。可能大家都深有体会,现在办一件事情常常很难,一些与之相关的部门和单位会‚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以至于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在了协调上。有时候,要出台一项政策,在征求意见时,一些部门都想把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塞进去,甚至使政策形成的过程变成了讨价还价的过程。我们讲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大家都赞成,可到具体清理的时候,都不愿减,或是虚于应付。深究起来,这些并不完全是我们的干部思想都不解放,而是小团体利益在作怪。有些同志的思想本来是解放的,可一旦到了那个位臵,难免会‚屁股指挥脑袋‛,站在部门权力和利益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毛主席说过,‚一部分同志,只看见局部利益,不看见全体利益,他们总是不适当地特别强调他们所管的局部工作,总希望使全体利益去服从他们的局部利益,这是一些不识大体、没有远见、没有能力的本位主义者‛。一事当前,如果每个单位只考虑小团体利益,谁来为合肥发展尽责?谁来代表群众利益?我们这样做,伤害的是合肥的发展环境,伤害的是全市的经济增长,伤害的是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最终伤害的是我们自己。
破除‚小‛字,要克服小手小脚办事的影响。我们有些干部,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受制于惯性思维,办事‚缩手缩脚‛、‚小打小敲‛,缺乏前瞻性眼光,迈不开大步。就一些企业讲,往往‚居安‛有余、‚思危‛不足,每年赚上十几万、几十万或者几百万就自我陶醉,一年投上几百万、上千万就觉得了不起,缺乏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雄心。还有一些群众,面对工业化、城市化迅猛发展、不可阻挡的现实,一时难以适应,仍然留恋过去小城市那种温饱安逸的生活,对大势所趋的事心存质疑,甚至发生争论。受这种心态的影响,在相当长时间内,合肥城市发展始终在5平方公里的老城区范围内‚打转转‛,建房就压线、临街便开店、开发不成片,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人们习惯于‚前店后坊‛式(办公区与生活区连为一体)的生活;在启动‚大建设‛之前,合肥还没有一条8车道的城市道路,老市区建筑的平均层高只有4.2层,肥东县城最高建筑是12层,其余两县基本如此。在‚大建设‛的过程中,有网民发表散文,说现在合肥变大了,他却怀念起五六十年代环城马路上能看到萤火虫的日子,流露出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怀疑情绪。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合肥已落在了别人后面,如果我们再按部就班,小步慢走,气魄不如人,手笔不如人,合肥就永远没有希望。
(三)破除一个‚旧‛字,进一步强化改革开放意识
破除‚旧‛字,要实现改革开放的新突破。解放思想,最终要落实到改革开放上。现实中,有一些现象值得深思:为什么有的事情别的地方能够做、做得好,我们就不敢做、做不成?为什么有的事情别的地方已经干得热火朝天了,而我们还在争议、观望,坐失良机?为什么对基层的积极探索,我们有些同志抱着一种怀疑的眼光和责难的态度,在那里质疑能不能干、怎么干?必须看到,对于合肥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中部省会城市来说,改革开放的任务更加艰巨。相对于发展而言,我们的改革还显得滞后。改革是拖不下去,也绕不过去的。拖和绕,只会使矛盾越积越深,成本越来越高,不仅制约发展,还会影响稳定。我们一定要坚决冲破一切陈旧观念的束缚,坚决革除一切不合时宜的规定,坚决克服一切害怕权利调整的心态,拿出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推进改革。目前,我省的经济外向度只有16.5%,低于全国40多个百分点;我市经济外向度虽然比全省高1倍多,也就只有35%左右,还是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合肥是省会,必须率先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我们一定要拓宽视野,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理念,以开明的态度、包容的胸襟、热情的服务,吸引外来投资者来肥发展,越多越好,越大越好。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只要不违法、不谋私,怎么合适就怎么来,怎么快就怎么来。对此,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教导我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当然,改革开放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新的问题,对新的问题就用新的办法去解决。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还说过,‚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破除‚旧‛字,要突破教条主义的束缚。有一些企业和群众反映,现在各级领导干部都很开明,也很热情,但一到具体经办人,有些观念和做法在全国都是落后的,有时还会发生令人不快甚至气愤的事情。从项目审批来说,虽然审批项目减少了,但审批环节依然较多,各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如果一个环节受阻,时间大大延长。目前,一个工业项目,从引进到落地,最快也需要72天。从干部自身来说,有些同志教条主义思想严重,一遇到实际问题,要先看看上级是怎么说的,文件是怎么定的,凡是没有明确说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就视为‚禁区‛,死抱着条条框框不放。当然,国家政策法规,我们必须遵守。但也要指出,这些同志之所以如此,可能也不排除两个原因,一是为权力‚寻租‛找借口,二是为别人‚求他‛找借口。必须强调,按规定办事,绝不等于作茧自缚,更不等于削足适履。只会按章办事的公务员并非就是称职的公务员,只有善于提出办法、解决问题的公务员才是优秀的公务员。我们履行职能、执行政策,既要遵章守规,保证政令畅通,又要求真务实,不搞生搬硬套。要善于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找准政策规范与工作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我们都要大胆地探索和试行;凡是上级政策和规定有一定弹性幅度的,我们都要从有利于发展出发,千方百计用足用活政策。
破除‚旧‛字,要营造宽容向上的氛围。有一种社会心态需要引起注意,就是一些人乐于当‚评论员‛,自己不干事却热衷于对干事的人说三道
四、刻薄挑剔。有些干部受徽文化‚清流‛遗风的影响,尤其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会陷入无谓的争论。有的甚至为泄一己之愤,全然不顾集体利益,不顾地方形象。兴泰信托的‚告状信‛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这种现象。如果这样的‚评论员‛多了,那么敢想敢干的实干家就少了,就会导致机遇在‚内耗‛中丧失,时间在‚扯淡‛中耗尽。对这种现象,每一个有党性、有责任感的干部都要站出来,敢于仗义执言,绝不能任由小人得势,而大多数人沉默。在发展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共同营造一个鼓励创新、褒扬实干、宽容挫折、鞭挞丑恶的良好环境,让那些笑话人、挑别人毛病、对别人说三道
四、不怀好意、对事业没有激情、对人民没有感情的人无所遁形。一定要克服那种‚清流‛遗风,摈弃自身存在的那些负面的、不合时宜的、为外人瞧不起的东西,切实把徽文化中的经世致用、艰苦创业、目光对外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心无旁鹜地谋发展、搞建设,任何时候都不分神、不松劲、不折腾。
四、弘扬正气,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环境
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主题是科学发展,重点是领导干部。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也就是说,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对领导干部来说,能不能解放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样的成果,直接影响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地方的发展走向。从实践看,基层和群众的实践创造,是解放思想的源头活水,在解放思想问题上,往往是群众走在领导前面,企业走在党政机关前面。各级领导干部,在解放思想上,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以基层的鲜活经验打开自己的思想空间,以群众的生动实践拓宽自己的工作思路,不仅要做好解放思想的推动者,而且要做好解放思想的先行者。
继续解放思想,必须高度重视政治生态环境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首要的发展环境。政治生态好,可以凝心聚力,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反之,则会涣散人心,败坏风气,滋生腐败。政治生态不仅事关地方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对政治生态建设,省委高度重视。省委金山书记在去年底召开的省纪委全会上指出,安徽正处在加速崛起的关键阶段,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培育和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性,从我做起,齐心协力,共同培育和打造安徽良好的政治生态。合肥是省会,一定要带头贯彻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树立抓政治生态建设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形成推动合肥又好又快发展的巨大合力。
(一)要进一步唱响发展的主旋律。加强政治生态建设,首先要把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干部的精力集中到发展上来,使广大干部把加快发展视为第一追求,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任务,使推动合肥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合肥政治生态中的主旋律。解放思想必须以发展为标杆,我们思想解放不解放,关键看工作有没有突破,发展有没有起色。现在,有一些干部不愿担风险,想当太平官。这里,要重提深圳华侨城的实例。深圳华侨城的一个五星级饭店—洲际大酒店,是把原来的酒店拆掉,保留一面墙,以改扩建的名义上报。东部华侨城以临时建筑的名义立项,但建成后规模宏大、美仑美奂,洋溢着时代气息。这件事能够在深圳出现,是因为发展意识、创新精神已渗入深圳干部的心灵,成为深圳社会的主流意识。反观合肥,这样的事情很难做到,因为我们有些干部怕为发展担风险、尽责任,甚至还有人见谁出点新招就议论纷纷,横挑鼻子竖挑眼。当然,我们不是提倡‚打擦边球‛,更不是鼓励‚闯红灯‛,但至少深圳那种强烈的发展意识和敢闯新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山东近年来发展较快,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政治生态环境比较好,他们有着很强的大局观念,当发展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是相互挑刺、相互埋怨,而是相互支持,共同想办法。现在,有的干部如果对某个领导有意见,往往不是直接针对本人,而是拿他管的事‚扣帽子‛,拿发展‚说事‛。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如果你对某个人有意见,可以尽管提出来,甚至可以‚告状‛,但绝对不能告发展的状。为了我们的家园更美好,为了人民更富裕,这种损人不利己、让外人笑话的事,再也不要干了。我们不是西方议会中的反对派,总是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政府;我们是党员干部,甚至是一定级别的领导,应当以建设性的心态来为发展多做服务。这是职责所在,也是民心所向。
(二)要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用什么人,用作风怎么样的人,对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具有导向作用。党的组织路线从来都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当前合肥最大的政治,就是要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围绕这一点来选干部,作为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具体讲,就是使用干部不能只翻简历、只看履历、只比资历,要以能不能又好又快发展、会不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评价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干部工作的主要标准,真正把那些对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合肥发展有贡献、敢于负责、敢于突破的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对那些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作风飘浮、不干实事、投机取巧、争名夺利的干部要及时鞭策教育,必要时坚决调整。对干部不要搞终身制,特别是关键岗位,不能勉强使用干部,不能胜任的要坚决调离;在工作分工上也要打破终身制、不搞平均主义,让会干的、能干的多分工。同时,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想干事就难免有失误,就像走路会摔跤一样,只要出于公心,摔了跤,给他扶起来,拍拍灰,继续走。要通过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使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让越来越多敢于负责、勇于干事的干部涌现出来,激励广大干部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
(三)要严明党的纪律。严明的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各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坚决维护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切实做到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政治,就是在一切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做到旗臶鲜明、立场坚定、态度坚决。讲大局,就是要强化全局观念,一切以党的事业为重,一切以合肥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坚决维护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讲团结,就是要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党性原则,增强组织纪律性,对少数各行其是、擅自妄为、危害大局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四)要大力弘扬新风正气。作风是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干部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优化政治生态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牢固树立‚三个意识‛,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规范自己,用党纪政纪约束自己,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要坚持公道正派,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自己;要锤炼自己的人格,检点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形象,给人以正气,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同时,还要切实负起抓班子、管干部、带队伍的责任,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匡扶新风正气,狠刹歪风邪气,真正做到正一方风气。各级党组织要加强经常性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促使广大干部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勤勤恳恳为民。
(五)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政治生态环境的形成,与体制机制有密切关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着力消除产生政治生态中消极腐败现象的体制性因素。要建立公务员跨部门交流机制,使干部交流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破除公务员‚终老‛一个部门而容易产生惰性、不利于丰富阅历、会受到关系网干扰的弊端,努力探索出一条有效治理‚中梗阻‛的制度化安排来。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精简、优化和规范行政审批,把效能建设向微观环节推进;加快政府运行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大部门体制,使效能建设取得制度性成果。要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尤其对那些掌握公共权力、公共资源、关系着公共经济秩序的部门,要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继续推进政务公开,采取公示、听证等形式,让群众知情,受群众监督,把权力运行臵于阳光之下。
现代社会,宣传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当年,我们强力推进‚大拆违‛,之所以势如破竹、平稳推进,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舆论先行,家喻户晓,形成强大的声势。解放思想不能仅仅局限在领导干部中,要推动全社会的思想解放。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与干部队伍内部思想解放的有机互动,内外相济,互相推进。只有一部分人的思想解放,而没有社会的呼应,解放思想就可能如泥牛入海,消逝于无形。因此,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要切实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新闻舆论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思想氛围和舆论氛围。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广泛深入地报道各地各部门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成绩,真正使解放思想深入人心,使解放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同志们,合肥又好又快发展和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美好前景鼓舞人心,但徒尚空谈,只能做梦,唯有真干,才能圆梦,舍此别无他途。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解放思想中真抓实干,在转变观念中破解难题,在创新思路中转变发展方式,为开创合肥跨越式发展和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在落实省“人才新政”推进会上的讲话
近年来,××区能够不断实现着自我超越,在最新国家高新区排名中全国第××位,全省第××位,关键在于始终聚焦人才工作,聚力创新创业。今年××月份,省委出台“人才新政”,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也相继出台一系列落实指导文件,都为××区人才工作点灯明路。高新区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人才新政”,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提升了园区自主创新能力。
一、坚持党管人才,形成人才工作合力
××高新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根据年初人才工作安排,明确了××年园区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和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总抓,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体制,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各项任务。建立了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发展绩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
二、落实人才政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只有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做好载体平台,才能促进创新要素集聚,才能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人才。
一是坚持政策支撑,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制定人才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每季度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跟踪调度各项任务落实情况。×××区立足科技经费、项目资金、产业融资等人才发展要素,完善人才政策支持体系。先后研究制订了《××区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区关于推动科技创新支持现代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具体人才政策措施,推出《关于促进创新创业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的若干政策》。设立×××万元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经费,对各类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进行资助。为支持创业型人才团队产业发展,××高新区还设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进了一批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机构,加大了对种子期、初创期人才创业项目的投融资支持力度。
二是全方位宣传、强化政策落实推进。
采用多种方法多条渠道宣传推进人才新政落实。第一、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高效传播“人才新政”。发挥××区工作QQ群、电话通知、电子邮件、微信平台等作用,确保每一位企业负责人或是科技副总都能了解学习并理解人才新政,并组织企业填报《“人才新政”宣传培训工作情况调查表》,及时获得反馈意见。第二、组织召开××区省“人才新政”宣传培训会。培训对象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大中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负责人、科技副总,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三、××区科技局政策辅导员走访企业宣传“人才新政”,上门宣传省“人才新政26条”,为企业答疑解惑。三是坚持完善平台,强化转型支撑力。
人才引进只是人才工作的起步,留得住、用的好才是人才工作的关键。×××区围绕创新型人才有方向、研发型人才有项目、创业型人才有载体目标,全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统筹抓好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人才支撑、金融创新等各类功能平台建设,着力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服务链,重点推进了××创新谷、××产业研究院、××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加快研发平台建设,为企业引才留才提供载体支撑。目前××区集聚、建设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及服务平台××多家,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个,省级研发平台××个,风投创投及上市服务机构××个,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个,创新创业孵化机构××个,国家级孵化器××个,省级众创空间××个,初步形成了创新链与资金链相互促进、研发与产业相互融合、人才与创新相互推动的创新生态链。
四是坚持财政引导,激活创新源动力。
继续落实创新驱动各项政策,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加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扶持,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源共同投入;发挥金融投资的支撑作用,积极推行“人才+项目+科技金融”培养模式,与××公司、××投资有限公司、××金融科技基金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区内企业在招商引资、产品拓展市场、企业融资、人才招聘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五是坚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区高度重视产学研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围绕体制机制、产业优势、创新主体、平台载体、人才团队等领域,不断强化产学研合作的顶层设计和工作支撑,大力推进高校院所与××区企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合作,从初期的科技成果交流,发展到现在的技术、人才、信息等全方位合作,从单纯的成果转让发展到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权责明确、合作紧密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与××大学、××大学、××大学等数十家高校科研院所就××协同创新和矿山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洽谈合作,已连续多次举办××产业协同创新推进会。
三、利用对接活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
为解决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问题,高新区通过“院士、千人计划专家××行”活动、××市“××”招商推介会、院大所合作对接会、××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海外项目交流会等一系列招才引智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先后引进院士×名、千人计划专家×名,行业领军人才百余名。当前,园区×%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家企业分别从××大学、××大学、××等省内外高校院所引进“科技副总”,××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企联盟。
××区在人才新政策落实中,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区解读省“人才新政”的力度还不够,虽然宣传力度达到区内全覆盖,仍有部分企业对省“人才新政”不理解。
二是××区经济虽然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与其他区相比,在创新创业环境、融资渠道、财政资金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人才引进中缺乏核心竞争力。
特别是随着各地经济环境和就业环境的不断改善,一些城市和地区,对人才队伍建设非常重视,纷纷出台人才引进和培养的优惠政策措施,使大量优秀人才流入这些地区,人才引进在地区间形成追赶之势。三是××区创新载体数量较少,专业研究院、专业科技园、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载体与其他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园区内的厂房、基础设施的数量也相对较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区人才引进及创新创业工作。
四是××区人才服务能力较其他地区有一定差距,离“一条龙服务、保姆式服务”差距较大;
高层次人才住房安居、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的还存在一些问题;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资助、补贴和奖励等专项资金资助力度有待提高。下一步,××区将继续深入落实“人才新政”,全面深化人才创新改革,不断增添新动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
一、不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组织部门三个“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格局,重点做好规划人才发展战略、完善人才发展政策、集聚人才工作合力、优化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坚持优先发展,分层级建立领导联系专家制度。二、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要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以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建立起各类人才基本社会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的保障制度和“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的优惠政策,切实做到“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优厚的待遇留人”,让××区成为优秀人才流入的“洼地”。
三、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
把创新创业综合环境建设摆到人才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短补软,努力用一流环境集聚一流人才、实现一流业绩。加快建立多元便利的融资渠道,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大力发展人才金融,协调推进人才奖、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积极扩大并高效使用政府引导天使基金、人才风险补偿资金,引导更多风投创投机构增加在铜资金投放,支持领军企业与创投机构发起设立基金投资科技创业项目。探索知识产权、技术参投和质押融资。积极打造功能强大的支撑平台,以××研究院为主体,加快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等创业载体建设,以用人单位为主体,加强重点学(专)科、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建设。四、切实提升人才公共服务的水平。
围绕加快构建“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服务便捷”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强化政府服务人才职能,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对高层次领军人才给予购房补贴,鼓励用人单位共同出资打造高端人才集中居住服务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扩大人才公寓建设规模,多渠道解决人才阶段性居住需求。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妥善解决人才子女教育问题。孙金龙在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专题研究县区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对于进一步搞活我市投融资体制机制,增强“造血”功能,为合肥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向阳同志通报了近年来全市的投融资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安排作了具体部署,请大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肥西县介绍了他们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情况,其他县区准备了书面交流材料,总体上都不错,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在肥金融机构的领导和代表也参加了今天的会议,徐明、李和同志分别作了精彩的发言,体现了对合肥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合肥在过去的基础之上,经济社会发展又取得了新的可喜的成绩。2024年,我们提前4年实现了GDP千亿规划,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73.76亿元,增长17.5%,创10年来最高增幅,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位;其他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也全线飘红,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创近10年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3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不仅如此,我市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实现了争先进位,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上升到第17位、第15位、第13位和第14位。今年以来,合肥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1-9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7.07亿元,增长59.6%;其中工业投资245.44亿元,增长90.4%。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10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7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27.61亿元,增长28.1%;9月工业生产再创新高,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123.58亿元,比上年同月增加3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003元,增长21.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43元,增长21%。特别是,从财政收入来看,今年1-9月,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63.87亿元,增长29.63%,接近去年全年的财政收入(167.77亿元)。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来看,我们与其他中部省会城市相比,尤其与发展水平相近的南昌、太原两市相比,也有了明显的进步。2024年1-9月份,合肥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8亿元,增长28.36%,收入规模第5(太原62.6亿元,南昌49.5亿元),增幅第5(太原35.8%,增幅第1;南昌33.6%,增幅第2);2024年1-9月份,合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8.16亿元,增长26.5%,收入规模第4(太原71.9亿元,南昌58.6亿元),增速第3(太原9.9%,增速第6;南昌18.4%,增幅第5)。财政收入尤其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从以上比较来看,近两年合肥呈现出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从而为我们创新投融资体制,更好地集聚资源要素,进一步推进合肥更好更快地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合肥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好的发展势头,除了全市人民的顽强拼搏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和完善了投融资的功能。去年6月,市委、市政府整合市属的几大投资公司,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投融资平台—合肥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构建了决策、管理、执行相分离、“借、用、还”一体化的投融资管理体系,使融资能力由原来的年融资不足20亿,提升到200个亿,增长近10倍。去年,共融通资金72.37亿元,较2024年增长
2.8倍;今年1-9月,又筹集资金73.44亿元。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一是有效破解了城市建设资金的难题,有力地支持了“大建设”,使我们有能力在一年多时间内新建扩建道路207条、桥梁90座,奠定了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基础框架;二是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投资环境的日趋优化,吸引了众多的外来投资者,有力拉动了合肥的经济增长,去年,我市招商引资同比增长超过60%,今年以来继续保持近50%的高增长态势。三是适应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需要,配套推进了土地交易模式改革、招投标体制改革以及建设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等,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城市资源增值最大化。四是在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广大干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事实证明,市委、市政府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决策是正确的,成效是显著的,必须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为合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在巩固和发展市本级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果的同时,我们要高度重视县区投融资问题。近年来,全市各县区竞相加快发展,尤其令人欣喜的是,现在三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这是我们多年盼望的。县强才能市强,像苏州、无锡以及浙江的一些城市,除了城区强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县域经济发达,如苏州的昆山、太仓和无锡的江阴等。据了解,仅一个江阴市(县级市),就有上市公司18家、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的企业8家,比合肥市还多。近年来,为推动我市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今年支农投入将达到4.6亿元,在全省是不多见的;同时,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尤其是相继开工建设蒙城北路、包公大道、合安路等快速干道,把城乡连为一体,为三县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可以说,随着合肥又好又快地发展,当前全市各县区正处在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就像正处在发育期的青少年,身体在迅速地长大,这个时候迫切需要加强营养,增强造血功能。金融、资本就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如果供应不够,就会出现贫血现象,就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未来几年,各县区在协调推进各项工作的基础之上,要集中力量抓好两件大事:一是深入推进“工业立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不断培育更多税源,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二是按照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总体布局,坚持城市副中心的标准,加快四大组团建设。这些都需要持续的、大量的资金投入,因而创新县区投融资体制刻不容缓。近年来,各县区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瑶海工业园的振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包河工业园的包河城投公司等。但总体上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据有关部门调查,从2024年开始,县区的融资需求增幅较大,2024年比2024年增长50%到100%以上;预计从2024年到“十一五”末,仅每个开发区平均每年就要新增1亿元的资金需求。与快速增长的融资需求相比,我们的县区在投融资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融资平台偏小,融资规模有限;二是融资方式单一,多为短期贷款融资;三是配套能力不强,融资风险较大、成本较高;四是专业人才紧缺,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推进县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使县区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推进县区投融资体制改革,是一个新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我想就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以下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要切实转变观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甚至可以说是现代经济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必须高度重视金融的作用,只要金融搞活了,就能为加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上海为例,他们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奠定基础的。那时,他们的财政资金也不足,每年用于建设的资金只有19亿元。因此,上海就通过向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来搞建设,这也是上海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据了解,当时上海城投公司10年内形成了734亿元债务,到2024年仍有债务余额340亿元。现在看来,当年上海的举债建设是十分值得的。其一,主要看举债干什么,要做对城市发展有利的事情,上海通过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城市发展必需的,对于完善城市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乃至推动整个城市的超常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二,建设成本往往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而“水涨船高”的,今年不干,明年后年再干,成本就可能翻番。什么是融资?融资就是打时间差;什么是利息?利息就是时间的函数。上海通过举债建设,打了“时间差”,抓住了低成本建设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较高的远期发展收益。其三,从经济运行角度看,当时的举债建设,对于扩大内需、拉动投资意义重大,此后上海多年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此。其四,经济越发展,债务所占比重就越小。1992年上海GDP是894亿元,如果把340亿元债务余额放在那时候看,确实令人不容乐观。但现在的上海GDP已超过万亿,这时再看340亿元债务余额,所占比重就很小,风险是完全可控的。
再从我们自身来看,合肥市2024年可用财力仅为26亿元左右,既要用来搞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发展社会事业、解决民生问题等,大家都感到“捉襟见肘”。近两年我们创新投融资体制,依托集中统一的融资平台融资,不断创新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融到资金后修路修桥、加强生态环保建设、综合治理环境等,然后再通过土地收益等渠道来还款,实现了城市建设投融资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如我们利用亚行贷款来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还款期长达25年,综合利率只有5.8%,这是非常优惠的,经济增长后再还款绰绰有余。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基础设施、综合环境等得到改善之后,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城市的自豪感,也增强了投资者对合肥的信心,从而更加有利于开展招商引资,更加有利于发挥土地的增值效益。前不久,组织了10宗共920亩土地竞拍,平均达到了391万/亩,而去年100万/亩拍了几次都流拍。再如,拓宽改造蒙城北路之后,不但拉近了双凤开发区与城区的距离,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土地效益。前年双凤工业园土地拍卖出让才15万/亩,去年拍到83万/亩,今年将达到100多万/亩。
这里,还要强调的是,我们强化工业立市,搞工业园区建设,一定要敢于、善于通过市场化融资,优先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过去,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们搞工业园区建设,往往是先规划一个区域,然后去推介、去招商,动员投资者前来投资,可投资者来了之后,会发现基本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便难以达成协议,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只能降价以求,还得说好话,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出让土地。接下来,又以这“可怜巴巴”的土地收益来搞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最终的结果是,我们既搞不好基础设施,投资者也不愿意来。换一个角度看,按
照以往的做法――出让多少地、再修多少路,从账面上看债务为零,但园区的发展呢?因此,我们一定要转换思维,在做好园区规划之后,就要迅速动手搞基础设施建设。那么,资金怎么来?可以先找金融机构,谁利率低,或是期限长,就借谁的,集中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看似账面上政府有债务,但基础设施搞好了,由此带来的直接效应是土地价值上升了,而且可以引进更多的企业,他们能够早开工、早投产,又可以给你带来税收、带来财政收入。
总之,在县区投融资体制改革中,一定要坚持转变观念先行。各级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无官一身轻、无债一身轻” 的小农经济意识,切实改变贷款融资就是“败家子”的旧思维,不能只是静态地思考问题,而是要充分考虑发展带来的收益。我们只有冲破思想上的瓶颈,才能很好地突破改革中的瓶颈。
二、要尽快做大融资平台
通过市本级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只有融资平台做大,才能有效提升信用,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财政风险。在推进县区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同样要很好地研究做大融资平台问题,这是提高县区融资能力的关键所在。以重庆市的经验为例,他们通过“五大注入”,增强了投融资平台的资本实力和投融资能力。一是财政资金注入,将分散的财政投入,包括国债投资,整合起来注入相应的投资集团。二是规费注入,将路桥费、养路费、部分城维费等,分别归口注入投资集团。三是土地收益注入,将一定量的土地增值部分作为投资集团的资本金注入。四是存量资产注入,将过去形成的存量资产,包括路桥、公用设施等,授权有关投资集团经营。五是税收返还注入,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投资实行税费优惠减免,作为投资集团资本金。通过这“五大注入”,为重庆的八大投资集团带来了700多亿元的资本金,使他们获得了2500亿元的授信额度和1000多亿元实际贷款,从而保障了重庆近四年每年投资300多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一定意义上讲,模仿是人类的本性。当前,我市县区投融资体制改革还处在探索阶段,我们要见贤思齐,采取“拿来主义”,善于学习、模仿、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尤其要结合具体案例,深入研究、借鉴外地的具体操作方法,迅速做大融资平台资产规模,为县区投融资创造基本条件。
三、要重视加强项目策划
当前,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总体上是货币流动性过剩。我们在招商引资中都有体会,沿海许多地方的资金都在急着寻找一个好的投向,金融资本也是如此。如世纪金源集团,目前正急于寻找投资项目。有一次,他们在长沙以86亿元资金,想竞拍1000多亩土地,结果没有成功。那1000多亩土地,被北京一家企业以92亿元高价拍走。后来,该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先生来肥,与我们洽商,想在合肥投资。这个例子就说明,有效益、有回报、有前景的项目,是投资者追逐的对象。你只要有好的项目,各类资本会竞相涌入。因此,搞活投融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把项目策划好。各县区一定要树立“让项目等资金,不要让资金等项目”的理念,重视项目管理,把项目前期工作做好,把项目库建起来,有计划地推出一批又一批成熟的项目。现在,有些县区反映说融不到资,为什么?你们的前期工作是不是都准备充分了?我相信如果前期工作都做细做实了,又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项目融资就不是过不去的一道坎。尤其是,我们一定要让金融机构,包括各类投资者,对融资项目能够了解具体的资金用途,知道项目预期的投入产出率,只有他们认为项目前景看好才会投资。
四、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近几年,我国金融工具的创新非常活跃,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产品非常多,我们要经常研究这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说,一个地区发展所需的市场化资金,主要有四大来源:一是银行融资,也就是间接融资;二是资本市场融资,包括到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债券、融资券等;三是基金投资,包括私募基金、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四是招商引资。我们要围绕这四个方面的融资,深入了解融资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各类资本运作的基本原理,培养、引进专门人才,坚持以存量换增量、以无形资产换有形投入、变历史形成的资产为目前可以经营的资本、变未来的收益为现实的投资,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新途径。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统一融资平台的优势,积极创造融资条件,在利用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商业银行信贷、证券市场融资、吸收社会资本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形成城市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
五、要统筹推进各项配套改革
市里现在已经协助县区将投融资基础工作启动起来了。下一步,城市规划、建设、招投标等配套改革也要切实做到位、做彻底。如果不彻底,资金使用效益就会大打折扣。各县区要限期调整、完善各自的做法,尽快与市本级同步。目前,三县的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已经放在市里来做。接下来,三县的工程招投标,也要放在市里来做。在这方面,一要严格实行工程有效最低价中标制度;二要严格进行审计,对县区的一些工程,市审计局要抽检、抽审;三要在工程中标后,严格控制变更设计,尤其对工程量变更的,要严格把关,市里只有市长、常务副市长签字有效,县区没有县区长签字是无效的。
此外,要健全完善政府投融资监督机制。市里将研究制定《合肥市政府债务管理办法》,希望各县区要认真落实。要进一步强化债务和资金监管,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制度,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确保做到“举债有度、用债有效、还债有信、管理有力”。
推进县区投融资体制改革,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肥西县和包河区作为示范县区,要再接再厉,进一步在投资决策程序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市场化、政府调控透明化等方面做好示范,真正建立起财政投入、资源整合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其他县区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好市里《关于加强县区投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有效整合县区资源,强化融资平台功能,健全一体化管理制度,力求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城市资源增值最大化。市直有关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加强对县区工作的指导,及时帮助县区解决遇到的困
难。同时也热切希望,各金融机构对县区的发展要充满信心,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在投融资工作一线的同志,一定要钻进去,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切实做好工作,不辱使命。
同志们,当前合肥的大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对外影响力日益扩大。我相信,借助合肥目前强劲的发展势头,加上良好的投融资体制和有力的资金支持,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定会飞快地向前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一定会看到合肥的沧桑巨变!
刚才,X位省X人才代表发了言,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听了很受启发。特别是你们向全体省X人才发出了积极热忱的倡议,号召全体省X人才积极行动起来,在我省深入实施“X”总战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中进一步发挥聪明才千,作出更大贡献,我对你们的行动表示赞赏,也深受感动。
知识崇高,人才宝贵,专家学者可敬。人才作为人力资源中的优质资源和稀缺资源,是科学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是创业创新的根本。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推动经济发展、繁荣社会文明、引领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当今世界,谁拥有了第一流的人才资源,就拥有了第一流的科学技术,就能在国际、区域竞争中拥有第一优势。
这些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推进人才强省战略,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我们较早认识到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作用,较早地推进以实施省X人才工程为龙头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我省从X年开始实施省X人才工程。经过X多年的努力,省X人才工程已经成为我省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成为我省人才工作的一个知名品牌,成为我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精品工程和龙头工程,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培养造就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领军人才。
目前,省X人才队伍中有省特级专家X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X人、X学者X人X学者X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专业优势学科互补创新能力强,并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年轻优秀人才群体,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年轻学术技术带头人。二是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省X人才获国家自然科学X等奖X次、国家发明X等奖X次、国家科技进步X等奖X次、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X人,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大批高水平论文。三是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省X人才取得巳投产发明专利X项,已授权发明专利X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X项,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四是形成了以X入才工程为龙头,分层次、多渠道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按照“重点资助,滚动培养,跟踪管理,鼓励竟争”的要求,在省X人才工程的带动下,各地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丁程,形成了统分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了全省人才培养作。当前,我省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关键时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深入推进“X”总战略,推动X科学发展的关键之举。深入实施省X人才工程,加快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进而形成一支宏大的优秀人才队伍,对我省应对眼前困难破解发展难题、争创发展新优势、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这里,我讲四点意见。
第一,深刻认识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迈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支撑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资源环境瓶颈制约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无论是先天性的矛盾,还是发展中的问题,核心问题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产品附加值不高,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过度依赖进口,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关键要靠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者、科学技术的拥有者、创新活动的实践者、人才队伍的领跑者,不仅能利用自身的科技和智力优势引领、培育和推动产业发展,还能在实践中发现、培养和使用各方面人才,引领整个人才队伍发展。因此,抓住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这个关键,就抓住了人才工作的关键,抓住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我们要深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切实遵循人才支撑事业、事业造就人才的客观规律,始终把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放在人才战略的首要位置,通过探入实施省X人才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大力培养一批能冲击国际科技前沿、处于国内领先的高级专家,大力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国际运作能力、能够发展现代产业的领军之才、将帅之才,大力培育、发展、壮大一大批能够创业创新的人才队伍,促进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努力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处于主动。
第二,进一步明确实施新世纪X人才工程的重点方向。
X多年来省X人才工程之所以能取得积极成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省X人才工程要继续坚持这一宝贵经验,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再创X科学发展新优势的需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年轻学术技术带头人为目标,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要注重提高培养人员的原始创新能力,突出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注重引导和鼓励省X人才投身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去,在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领域开展创新工作,加快技术更新步伐,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注重加大企业人才培养开发力度,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把基层一线、企业优秀人才吸纳到省X人才工程中进行培养,加快建设一支能承担产业关键性共性技术研发和引领企业自主创新的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
第三,创新完善入才工作的体制机制。
进一步健全以省X人才工程为龙头、分层次多渠道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育才用才机制,坚持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和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相结合。进一步健全以能力业绩为导向,注重创新和发展潜力,符合各类人才特点的分类人才评价选拔机制,不唯学历、资历摒弃论资排辈的做法,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把具有培养前景的年轻优秀人才集聚到省X人才工程中来。进一步健全有利于人才竞争的激励机制,对培养人员要委以重任,放手使用,赋予充分的科研自主权,让他们在科技创新实践中不断经受历练,增长才干;对取得显著成就、做出突出贡献的培养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努力开创人人争先创优的局面。进一步推进人才国际化战略,在科研项目立项、开展国际合作、参加国外进修培训等各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不断提高他们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要抓住国家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契机,积极探索吸引和利用国际高层次人才资源的新模式,努力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吸引留学有成在海外工作的人才到X创业创新。
第四,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着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扎实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始终把人才培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研究政策时考虑人才培养需求,在部署工作时考虑人才培养措施。始终坚待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党委联系专家工作制度,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省X人才工程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职能优势,整合资源,密切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积极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好下一轮省X人才培养的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确立”人才投资是战略性投资”的理念,增加人才经费投入,加快形成政府投入为导向、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力蜇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培养入才的资助力度,扩大资助范围,努力把人才的研究成果推向社会、发挥作用,建立起科技推广平台。要为培养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妥善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能摆脱各种繁杂事务,心无旁赘地从事科研和技术创新工作,争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创新文化,发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活力,加强舆论引导,宽容失误、允许失败,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氛围,使创新要素能自由流动,创新思维能自由发挥,创新活动能自由开展,创新入员能不畏艰难勇攀高峰。
借此机会,我也向省X人才提几点希望,供大家参考:
一是希望你们勇挑重担,争当时代先锋。
切实增强时代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继承和发扬热爱祖国、自觉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X”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X”精神,求真务实埋头苦千勇千进取,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努力成为掌握一流科学技术,创造一流科技成果,引领时代潮流的领军之才、将帅之才,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二是希望你们勇于实践,推动科学发展。
充分发挥自身的学术技术优势,围绕我省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努力在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领域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按照你们在倡议中提出的帮扶一批企业、开发一批项目、转化一批成果、解决一批难题、培养一批人才的目标要求扎实开展工作,努力为企业和基层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希望你们建言献策,发挥参谋作用。
凭借你们深厚的学识、前瞻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科学依据。四是希望你们提携后学,集聚各方人才。
用你们的才识传道解惑,加强年轻人才的培养,搞好传帮带;用你们的精神激励人才,鼓舞和鞭策年轻人才奋力拼搏、建功立业;用你们的德望吸引人才,集聚各方英才到X创业创新。总之,希望全省X人才和广大专家学者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积极发挥领军作用、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努力争当敬业奉献的表率、自主创新的楷模、开拓创业的典范!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