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发展报告

最新文章

第一篇:发展报告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11月8日讯(记者蔡镇金 阙文龙)为吸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在福州创业发展,昨日,福州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福州市人才公寓建设方案》。方案提出,人才公寓分为三类:(一)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房屋售价,专门供给各类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性限价房;(二)政府以低于市场价的租金,专门供给各类高层次人才租住的周转住房;(三)政府用于表彰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奖励性住房。

据了解,首期人才公寓,政策性限价房户型分为90㎡、100㎡、120㎡三类。另外,建设50套60㎡的中等装修住房,作为引进人才的周转用房;建设10套60㎡的精装修住房,作为专家公寓,供在福州短期工作的国内外专家暂住。

申请人才公寓需具备什么条件?

据了解,申请租赁、购买人才公寓的条件有:在福州五城区范围内的市区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在市本级建立公积金账户,与所在单位签订五年以上工作合同并开始在市级或马尾区缴纳养老保险,其本人及配偶在本市无任何房产(或本人、配偶及日常共同居住的子女、父母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20㎡),近五年内在福州无房产交易。

除了满足以上条件外,申请租赁、购买人才公寓的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经人事部门认定,属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学位获得者、副高以上职称(高级技师)的各类人才;(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和省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的杰出人才;(三)市人民政府认定的特殊人才(含在体育、文学艺术等方面获国际、国家级奖项的特殊人才);(四)我市引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

人才公寓的销售价参考周边房价的70%

据了解,人才公寓租赁、销售,将通过评分的办法实施。即对参加申请的对象,依据受教育程度、专业技术职务、业绩贡献、工作经历等情况,进行评分,按分数高低,确认租赁人、购房人名单及其选房顺序,同分的情况下,依次以业绩贡献、受教育程度、职称高低、工作经历顺序选房,仍没有分出先后的,通过摇号顺序确认。

比起商品房,人才公寓的销售价如何?据了解,人才公寓的销售价将参考周边同品质商品住房销售价的70%予以核定,具体情况还将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每年调整一次。

另外,经市级以上政府表彰认定的优秀人才,租赁周转用房,可免租金三年,三年后开始

第二篇:公路交通发展报告

公路交通发展报告

一、“十五”期间及2024年公路交通建设情况

纵观“十五”期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贵阳市在交通路网建设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一是编制完成了贵阳市公路路网规划;二是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乡乡通油路”;三是实现“县县通高等级公路”,在辖区范围内初步构建起市、县、乡三级公路网,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构想的雏形;四是公路好路率由1998年的46.3%上升到2024年的76%以上,公路保畅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公路管养工作连续两届获全省第一名。

2024年全市公路建设取得新突破,站点建设驶入“快车道”,公路养护管理质量稳步提高,综合验收转固工作目标完成,世行贷款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公路客货运经济指标超额完成,保持了公路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公路建设取得新突破

2024年,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在建项目共481个,总投资89.8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其中:2024年完成投资16.34亿元,超额完成了10亿元的目标任务。

1、举全局之力,仅用143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贵阳环城高速公路南环线建设项目立项、工可到初步设计等从省内到国务院的各项报批手续,比原计划提前42天。2024年12月28日举行了开工仪式,整个工程全线开工,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好环城高速路,献礼国庆六十年”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超计划完成贵阳环城高速公路西南段建安投资10.2亿元。完成路基工程形象进度70%;完成涵洞工程形象进度80%;完成防护、排水工程形象进度40%;完成桥梁工程形象进度95%;完成隧道工程形象进度58%。全线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85%以上。

3、全面完成了贵遵高速公路扎南段征地拆迁任务,确保了贵遵高速公路于2024年12月31日顺利通车。

4、全年共完成农村公路改造1077公里,完成投资36804万元。其中,县乡公路完成221公里,村公路完成856公里,顺利完成了1000公里农村公路改造实事目标任务。农村乡镇客车站共开工14个,完工10个,圆满完成了10个乡镇客车站建设的实事任务。

(二)站点建设驶入“快车道”

1、客流园区枢纽总站C区封顶,已完成三层以上装修。

2、完成10个乡镇客车站建设。

3、完成世行贷款乡镇客运站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

4、启动清镇客运站站务楼工程建设。

(三)交通世行贷款项目工作进展顺利1、2024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将世界银行贷款贵阳交通项目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的报告》,批准同意农发行贷款8.2亿元纳入财政预算内还款。

2、完成了“油小线”世行正式评估、工可评审、初步设计评审等阶段性关键工作,省发改委批复“油小线”初步设计及概算。“油小线”征地、拆迁工作已全面启动。

3、完成与世行就“贵阳交通项目”的正式谈判,农村公路项目一期(含10条公路202.15公里,10个车站)的勘察设计开标、评标工作顺利完成。

(四)加强项目库建设工作,助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根据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拟定了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以项目库为载体,结合今后五年交通工作目标,进一步充实完善了项目库,涉及公路建设、站场建设、运输枢纽建设、码头建设及“通江达海”等项目,计划2024—2024年建设项目共4020个,总投资246亿元(含2024至2024年共计实施安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03个,总投资估算146亿元)。

(五)水上交通运输

建成9道乡镇渡口和渡口道路,整治通航秩序,规范水路运输市场经营秩序。完成了“贵阳通江达海”课题调研。认真做好了全市水路运输行业审验工作,对辖区内水运企业1775艘营运船舶运输证进行了审核。同时,还加大了现场管理力度,加强源头管理,打击“三无船舶”,严把船舶经营资质关,确保了水路运输市场经营秩序规范化,水路运输市场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完成客运量125.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003.2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16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743.43吨公里。

(六)公路客货运经济指标超额完成2024年全市公路运输取得新的突破,快速客运依托高速公路主骨架平稳发展,跨省、市客运服务质量,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春运”、“黄金周”期间,全市道路运输投入客运运力5226辆,完成客运量26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6%。全面完成课本运输、新兵运送等指令性任务及其它应急任务。全年实现客运量17612万人,同比增长6%,旅客周转量368461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货运量5319万吨,同比增长3%;货运周转量204557万吨公里,同比增长7%;各项指标均超过年初下达计划数。行政许可与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整脏治乱”专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交通规费征收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七)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顺利出台了《贵阳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使我市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积极实施水毁修复、危桥加固改造工程。对13条共58公里的公路进行了大中修。完成公路绿化里程210公里。全年共查处违章超限车辆98166车次,恶性超限运输控制在5%以内。全市列养县乡路路况好路率96%,超计划好路率21%。差路率为零,压缩计划差路率1.2%。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在全省大检查中连续三次蝉联第一,创下我市完成路况任务的最好记录。

(八)公路交通安全及管理

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有关交通法律法规与一系列安全生产政策,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治理工作。防止了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了一般事故的发生频率。2024年,取得了企业生产伤亡事故为零,水上运输死亡为零,公路施工建设伤亡事故为零,消防安全事故为零。道路运输非改制企业未发生乘客伤亡事故。已改制运输企业贵阳境内运输事故3起,死亡9人。综合道路运输事故起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0%。

二、2024年公路运输发展展望

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十七大”和我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第一年,做好交通各项工作,对于保持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开创交通工作的新局面十分关键。

(一)科学筹划,倾力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全年“十件实事”顺利完成。继续实施国债农村公路硬化改造,开工建设通乡油路6条100公里,完成国债续建项目4个85公里;完成进村公路500公里;继续推进贵阳客流园区枢纽总站建设,今年B区主体工程完成竣工并验收,A区、D区结构封顶,开工20个乡镇车站;完成7道渡口续建任务,8道渡口水面以上工程,积极配合省交通厅作好开阳港建设前期工作。

2、继续抓好重点公路建设。一是重点工程南环线项目,今年拟完成工程量70%左右,完成投资15亿元以上;二是精心组织实施好世行贷款项目“油小线”建设工程,确保今年完成工程量30%,完成投资5亿元;三是加快白云至修文道路建设工程建设速度;积极配合抓好久长至开阳二级公路建设,确保在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年底完成工程量的30%。

3、积极推进交通世银贷款项目各项前期工作,确保今年开工建设10条农村公路和10个农村汽车站建设任务;

4、建设1条农村精品公路。加大治理力度,抓好市属列养县乡公路和农村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工作,提高公路养护质量,确保好路率达75%以上。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项目库的建设

在已经确定的项目库基础上,结合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的部署,继续完善和深化项目库。一是结合我市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以战略和前瞻性思维,把项目库规划年限延伸到2024年;二是分类和深化,形成“谋划一批,规划一批,立项一批,可研一批,初设一批,实施一批”的项目循环;三是尽快启动第二批世行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按100亿元的项目盘子进行安排。

(三)坚持依法治理,全面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大力整顿和规范道路运输市场,遏制非法营运;确保道路客货运运输经济指标按省厅要求完成,继续抓好应急运输工作;着力开展专项治理整顿,清理违章经营和占道经营,规范汽车维修市场;继续做大做强交通技工学校,多渠道地做好资金筹措工作,做好国家财政支持的贵阳市汽车维修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申报及项目前期工作,做好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这篇文章,实现招生与就业并重;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做好水上运输和道路施工的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全年全行业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采取严厉措施加强营运车辆管理,凡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死亡一人的,停牌一年;死亡两人的,停牌两年;死亡三人的,永远不得从事营运。

(四)进一步推动交通企业改革改制和维稳工作

加强交通系统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工作,加快完成其余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工作。帮助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稳步推进维稳工作。

(五)抓好灾后重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2024年初,贵阳市遭遇50年不遇的最严重的凝冻灾害天气,使全市交通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农村公路因灾合计受损40585.47万元,已建农村公路受损总里程为756.8公里;在建村公路受损里程为600余公里。在建县乡公路受损路面187公里。道路运输系统因灾合计受损615.42万元。停车坪受损34500平方米,车站站务房屋面受损3090平方米,水上运输系统因灾受损1000多万元。为此,一是要科学组织实施灾后工作。按照“先重后轻、先通后畅、先干后支、远近结合”的原则,全面开展灾后恢复工作。同时,结合受灾情况,及时调整公路养护大中修和路网改造工程项目,尽快组织实施。二是继续把保畅通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想上不麻痹,工作上不放松,进一步提高公路服务水平。三是对受灾路段桥梁承重结构受力状况进行全面检查,重新评定桥梁技术状况等级。对损害严重的桥梁,及时纳入危桥改造工程,采取加固改建措施予以修复;对一时无法修复改造的危桥,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加强监测和监管,确保运输安全。四是切实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步伐,增强公路交通的抗灾能力。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尽快建设我市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项目,力争逐步做到各个区、县、市都有高速公路连接。

第三篇:公司发展报告

从军工到科技

-------公司一年来发展历程及独立成立公司的前景

一、公司基本情况

XX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是在原XX生产车间为基础于2024年5月1日重新组建。经营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及关怀下,公司总体发展良好。目前,拥有独立的生产车间,技术、生产、后勤保障等人员配备齐全。公司主要以军品研发、生产为主,民品的加工制造为辅。现有5个职能部门,在册员工53人,其中拥有高等学历人员20人,能满足当前的销售、研发、生产业务的需要。

目前,科技公司与相关产品科研院所、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二、公司发展

1、公司成立。2024年5月1日,军品公司从产业园分立,以原军品业务为基础建立独立核算的军品公司,公司拥有独立车间、人员;

2、公司更名。2024年7月1日,为相应保密政策并公司发展愿景,军品公司正式命名为“复合材料科技公司”,并开始正常运营;

3、组织框架及体系建设。2024年7月-9月,完成分公司责任分工、管理制度制定、细化岗位说明,初步形成健全的公司体系;

4、考核制度健全。2024年10月,完成部门划分、薪酬制度改革,并逐步健全各项考核制度,保证科技公司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5、人才引进。为适应复合材料产业及科技公司的发展,对销售、生产、技术研发、质量等岗位进行人才招聘引进。

6、资质体系申办。目前科技公司拥有三级保密资质;2024年9月,通过《武器装备承制资格证》现场审核,并于同年10月取得证件;2024年12月,完成国军标体系换版培训;

三、销售服务

1、四、技术研发 1、2024年7月主导设计研发并生产了第一套XX型号发射舱,并顺利交付,经与其他厂家比测,性能、重量等各方面指标获得军方一直好评,最终获得最优; 2、2024年4月,完成第二套XX型号发射舱的改型研发设计生产,并顺利交付。目前,该舱已总装完成,并试验完成;3、4、5、五、生产保障

1、计划与车间分离。确保对生产成本及对生产计划的整体把控能力,车间能够聚集全部精力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类生产任务;

2、推进生产的“流程化“、”均衡化”及“看板管理”,大力倡导拉动式准时生产。目前生产形成“部门调度,车间协调,工段搭接”的总体思路,确保各项工作完成时间点衔接的合理性,尽量避免人员、工时的浪费。通过推行看板管理,看板上生产计划、产品质量、工艺问题、交期等信息一目了然,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车间内逐步形成“看板文化”。

3、车间改变原管理状态,正逐步以集团标杆工厂为标准建设军品标准车间;

六、发展形势分析预测及主要措施

1、军品产业将继续处于稳步增长的趋势。虽然目前存在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的压力,但由于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投资水平仍将处在高位运行,这就为我们企业发展带来极大利好。特别是“军民融合”建设速度加快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给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2、科技公司的优势。①②③④⑤ 3、2024年主要研制产品将批产。2024年,XX型号发射舱批产XX台/年,产值约XX万元;XX型号运输车xX台/年,产值xX万元;轮毂盖、伪装板等产品预计产值xX万元(已签订合同的1300万元);其他产品300万元;总之,2024年产值将至少达到20000万元。

4、科技公司将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着力提升各类人员职业素质。强化学习型企业建设,重点抓好中层以上干部队伍、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及高技能型工人队伍培养建设。优化用人留人机制,适时引进企业发展关键人才。通过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提升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推进企业快速发展的水平,建立一支技术研发能力强的科技创新队伍和一支操作技能水平高的工人队伍,实现科技公司向“高技术含量研发”方向迈进;②大力开展“技术进步提升”活动,强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进一步提高技术进步对推动企业发展作用的认识。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深化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结合,不断增强企业研发实力。断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强化对XX型号发射舱等大型重点项目的检查督办,加快引进项目的技术消化吸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③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和效率。创新营销理念,坚持以军品为主,以利润水平高低选择业务,强化销售能力超前于生产能力建设理念,聚集销售优势。坚持销售业务评价和考核,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销售队伍建设,提升营销能力。努力开拓市场,逐步拓宽销售渠道,聚集和优化市场资源。④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努力提升和细化企业各项管理。强化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重点加强对产品毛利水平、费用合理开支、应收账款风险防范及存货合理占用防范贬值等的监管、分析、改进和提升;加强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和经济指标异动情况的监控,努力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加强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努力提高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和降低质量损失。完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促进企业安全平稳运行。

第四篇: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一、2024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2024年,贵阳市教育工作,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通过全市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使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一)科学规划教育发展目标,理清教育发展思路

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结合我市教育发展的需要,围绕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依照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对我市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育干部和人事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确保教育事业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环境。

为了使基础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得到较好的落实,完成了三城区初级中学及部分完全中学移交区级人民政府管理工作,贵阳七中等二十三所直属中学全部移交三城区管理,结束了我市多年来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规范的历史。

(二)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积极开展“五爱一讲”主题活动,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组织开展了《中华传统美德名篇导读》读书活动,推出《中小学生礼仪读本》并在全市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学校思教工作及班主任工作,倡导文明班风、校风。

完成了全市国民体质监测6~18岁城乡汉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任务,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师资培训工作。举办了全市青少年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游泳、少儿体操、武术、羽毛球、珍珠球、蹴球等十余项体育锦标赛和元旦越野赛跑比赛。组织了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全市中小学校“班班有歌声”的比赛活动,开展了全市少儿书画大赛。

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制定了贵阳市安全文明校园实施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多种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确保全市教育系统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三)构建金阳新区基础教育体系,完善新区教育服务功能

为构建金阳新区小学、初中、高中相互配套的基础教育框架,切实解决新区居民子女读书问题,加快了贵阳一中金阳新校、贵阳三中新校和贵师附属实验小学的建设步伐。贵阳一中金阳新校于9月正式投入使用。完成了贵师附属实验小学的组建工作,200多名小学适龄儿童到学校就读。贵阳三中新校建设工程已于9月正式破土动工。

(四)实施“温馨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让人文关怀覆盖全体农村学生

2024年农村学校全面铺开“温馨工程”,共投入资金135万元,建设了661个小伙房;投入资金495万元,改造或建设学校厕所693个;投入资金285万元,建设了655个创业实践基地,各村级小学均在不同程度开展或确定了创业实践基地的发展项目。一些区、县还自发地开展了为农村学生提供免费午餐的试点工作。

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总计投入资金1231万元,改造项目31个,危房改造面积21209平方米。

(五)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制定出台了《贵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标准化学校督导评估细则》等系列文件,59所中小学经过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达到了标准化办学标准,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继续加强市直属薄弱学校的建设,总计投入资金1672万元,重点改善了13中、21中、30中、33中四所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六)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规模保持增长,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2024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2325人,在学研究生5527人,毕业生739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32万人,在校生20.71万人,毕业生3.9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42万人,在校生7.58万人,毕业生1.49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31万人,在校生6.13万人,毕业生1.53万人;普通初中招生5.21万人,在校生15.77万人,毕业生5.33万人;普通小学招生6.36万人,在校生37.53万人,毕业生5.55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65万人;全市特殊教育招生232人,在校生1687人,毕业生176人。

(七)建设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机制,保障远教功能的充分发挥

继续加强远程教育硬件建设工程,组织实施了第二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投入资金240万元,建成了150个卫星教学收视点,基本完成了对我市农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全面覆盖。在硬件设施基本到位的情况下,适时将工作重点放在远程教育管理和使用的长效机制的研究和建设上,建立了远教工作例会制度,制定了《贵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区、县、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经费不能低于费改税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教育经费的5%。

(八)认真落实“两个为主”,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开展大规模的调研统计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市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情况底数。制定了《贵阳市加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方案》,将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纳入贵阳市人民政府义务教育工作范畴。加强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地公办学校建设,接纳更多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读。共投入1040万元重点对云岩、南明、小河三城区7所公办学校进行了改造,有近4000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获益,免费到公办学校就读。

(九)合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规范民办教育管理

安排职业教育经费300万元,比上年增长400%,主要用于试行职业教育券和农村职教中心建设等。同时,中职扩招20%,对初中生实行了“一考多分流”的办法,鼓励报考中职校效果明显。

民办教育专项补助费由上年的20万元增至100万元,增幅达400%,用于对承担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生均补贴公用经费,同时继续为民办学校建校贷款贴息300万元。加大了对民办学校规范发展的引导力度,出台了《贵阳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设置暂行标准》,并从今年起按新标准对民办学校进行审批。

(十)以《贵阳市教育督导规定》的实施为着力点,确保教育全局工作的全面顺利完成

率先在全省出台了第一部教育督导政府规章──《贵阳市教育督导规定》(贵阳市人民政府令),对加强我市教育督导工作,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保障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及教育目标的实现,推动我市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二、2024年贵阳教育工作展望

2024年,教育工作坚持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进贵阳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进一步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认真做好谋划未来工作。颁布和实施《贵阳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十一五”期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制定《贵阳市2024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力争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合中等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资源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进一步落实农村教育政策,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统筹城乡教育,大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中小学建设,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及设备购置工程”,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长效机制。制定出台贵阳市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贵阳市标准化学校建设评估标准》,按规划、按标准,合理有效地使用市、区(县)两级教育经费全面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2024年创建一批城乡标准化学校(含农村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三小”工程建设,探索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全面落实县级政府对本地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管理责任。做好实施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政策。

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弱势学生群体帮扶政策。对云岩、南明、小河、白云、高新5个区和全市18个贫困乡镇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对全市城市低保家庭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实行“两免”。切实落实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有关政策措施,2024年改善城区8所公办接纳进城就业务工农民子女学校,城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尽可能安排空余学位招收进城就业务工农民子女入学。

加强市移交三城区初级中学的管理及业务指导,确保移交学校的平稳过渡。年内完成三十六中等4所薄弱初中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工作。全面完成贵阳三中新校建设,确保9月1日正式开学。

重视学前教育发展。以县级示范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教研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同时,重视支持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发展。

积极推进普通高中稳步发展。启动或完成贵阳一中二期、贵阳二中、六中、民族中学改扩建工程,鼓励支持实验三中、民族中学、息烽中学、修文中学争创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确保清华中学、开阳一中、乌当中学、白云二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二次评估,鼓励支持贵阳十中、十四中、二十五中按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办学标准办学。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扩大招生规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继续实行“职业教育券”制度。2024年重点扶持4所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进行公办职校引进民间资本的试点,鼓励多种形式举办职业教育,扩大中职校招生规模,提高中职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扩大就业范围。

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积极支持贵州大学金阳新校区的建设,力争年内动工。加快我市“一本两专”的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筹建集学前教师教育、初等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一体的教师教育分院。加大市属中等职业学校整合力度,力争完成组建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完成贵阳卫生护理职业学院建设任务。

民办教育的重点是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引导向非义务教育发展,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开展对民办中学的教育督导评估试点工作,督促指导民办学校依法办学,提升办学水平。对承担进城就业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给予一定的生均公用经费补贴,鼓励支持民办学校自建校舍,继续为民办学校建校贷款贴息。

(三)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深入开展素质教育调研工作,提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和措施,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相互衔接的途径和方法。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加强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认真做好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对全市青少年体质调研结果分析研究工作,完成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研究报告。研究制定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方案。以开展预防传染病及学生常见疾病、加强学校食品工业安全管理为重点,认真抓好农村学校食品卫生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实现我市农村中小学和所有行政村现代远程教育全覆盖的目标。切实加强远程教育网站资源和教学软件及光盘库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维护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长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全面开通贵阳教育城域网,建设贵阳市教育局局域网,基本完成“贵阳市市民受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继续推进城区中学“班班通”工程建设。加强对全市教育的宏观研究,开展义务教育公平入学,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等重大课题研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大力推进中考招生改革。按照“梯级测评、整体提高”的思想,搞好高中会考的改革和组织工作。创新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新机制,建立和完善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继续开展英语教师暑期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对全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水平,确保我市各级各类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全省同级同类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

(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工作量考核和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启动新一轮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抓好学科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工作,重视新任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加强各区(市、县)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培训机构的作用,重点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

继续深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教育系统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做好面向社会人员认定教师资格工作,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建立城镇教师到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促进干部、教师合理流动。做好筹划建立教师人才交流市场的前期调研工作。

(五)积极推进依法治教,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推进地方性配套教育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切实加强教育执法监督和依法治校工作,完善学校法人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确保80%学校成为安全文明校园,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坚持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政策,规范向学生收取服务性收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举办或变相举办文化学科类实验班、特长班,研究缓解“择校热”问题的办法,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生“三限”政策。

第五篇:全市园区发展情况报告

全市园区发展情况报告

这次全市园区攻坚大会战动员会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新常德新创业”总体要求,围绕“一三五”战略目标,进一步厘清思路、提振信心,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举措,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保障,加速营造“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浓厚氛围,加快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竞争态势,全面夺取园区攻坚大会战的丰硕成果。

一、总结成绩,提振信心

过去一年,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形势更严峻、困难更突出、压力更集中的一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市场疲软乏力、动力明显不足、增速持续下滑等外围因素,全市上下毫不气馁、不怕艰难,敢于担当、砥砺奋进,紧跟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真抓实干强帮扶,尽心竭力抓调度,千方百计稳增长,确保了工业经济总体平稳、大面向好。主要体现在“四新”:

1、工业经济有新增长。2024年,我们紧扣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投资拉动、突出转型升级、突出结构优化,促进了工业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总量上台阶。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2598亿元,完成增加值962.2亿元,增速6.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854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技改投入达443亿元,增长2.7%。质量创新高。规

模工业企业实缴税金50.4亿元,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9.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59.5%,连续16年居全省第一。结构趋合理。食品及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呈现强劲的超越态势,去年产值达643.3亿元,首次超过烟草产业,工业产业结构正由“一烟独大”向“多点支撑”转变。

2、园区建设有新气象。牢固树立“园区就是生命、项目就是灵魂”的发展理念,坚定走市场化、实体化、集约化、特色化的建园之路,推动园区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产业项目大举推进。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0个,建成投产16个。烟厂易地技改、中锂新材电池隔膜二期、德施普惠医药、中航星产业园、中联起重机械、远大住工、胜沅精细化工、美华尼龙四期等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基础建设大步跨越。累计投入75.3亿元,建设园区主干道、路网、配套设施等重点项目68个,建成标准厂房126万平方米。桃源陬市千吨级码头、临澧污水提升泵站、安乡长岭洲千吨级深水码头、津市工业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品牌创建大有成效。桃源、鼎城、津市等地工业园区跻身省级园区前20强;常德国家级高新区创建进入***候批程序;津澧融城申报国家级经开区稳步推进。综合实力大幅攀升。去年,我市园区综合实力由全省第8位跃升至第4位,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02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9.5%,园区影响力、知名度、含金量显著提升。

3、企业发展有新亮点。我们紧扣“稳增长、促发展”主线,精准发力、主动作为,企业发展呈现出新的亮色。企业成长壮大加快。全市新增规模企业

111家,新增亿元企业10家。“1115”工程企业完成产值961亿元;其中金健米业、力元新材、欣瑞生物、金天钛业等逆势上扬,保持了10%以上增长;大汉集团、金帛化纤分别对接中国中车、恒天集团等战略投资者,迈上了靠大靠强的“快车道”;飞沃新能源、精为天粮油、金德镭射等7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全市企业创获中国驰名商标达38件。企业转型升级加速。去年,我市建成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1个、省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16家;磊鑫科技、汇美食品、太子化工等成功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德人牧业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常德烟厂、常德烟机、昊天汽车等广泛应用智能制造新技术达领先水平;建成武陵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入驻和即将入驻电商互联网企业110多家;全市小微电商突破2024家,年交易额超10亿元。企业帮扶解困加力。出台了《常德市帮扶工业企业十条》及其实施细则,被省政府向全省推介;推进了企业减负降费,为企业减负1.5亿元以上;开展了“1115”工程特派员驻厂、“千名领导干部服务千家企业”等活动,为企业解决各类难题3500多个;大力推介使用本地名优产品,本地销售额增长15%;帮助企业提供过桥贷款5.8亿元、融资担保贷款65亿元,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血液、增添了新动力。

4、体制创新有新作为。园区“一权两制一司”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到位。行政审批全面下放;财政体制不断深化,管理体制不断理顺,公司化运作不断规范,灵活的园区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园区发展活力。常德经开区已全面建立“一权两制一司”新体制新机制;汉寿高新区、桃源工业集中区、津市高新区、安乡工业集中区、西洞庭生物科技园等行政审批全面下放,鼎城高新区、津市高新区、临澧经开区、石门经开区、澧县经开区等已建立相对独立的财政体制;各园区都已建立独立的园区开发经营公司;全市园区经济环境不断优化,一站式审批、代办制、限期办结制得到有效推行。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企业家和企业员工艰苦创业、负重奋进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还存在经济总量有待进一步做大、项目支撑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园区规划引领、项目建设、管理升级、人才引进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2024年,是新一届党委政府的开局之年。面对当前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围绕“一三五”战略目标,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以基础建设为重要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突破,大力开展园区攻坚大会战,推动我市工业经济不断创造新业绩、实现新跨越。

今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7%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50亿元以上,其中技改投入500亿元以上,新开工建设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0个以上,新增亿元企业10家以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家以上,力争达到150家。园区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增加值增长8%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以上;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0个以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70家以上,力争达到100家;完成基础设施投入80亿元以上,建设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力争新增1个百亿园区。

要实现上述目标,全市上下一定要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发展方向,提升发展质效,注重做到“五个结合”:

1、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没有总量何谈质量,没有增量无以优化存量。要始终把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提升工业经济比重摆在首要位置。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既要一轮明月,也要满天繁星。要把园区作为总量扩张的核心战场。做好做活园区规划扩容、项目引进、企业入规及中小微企业孵化、园区战略性项目支撑等多篇文章,着力提升工业经济集聚度。要把“1115”工程企业作为骨干支撑。加强企业产能扩充、加强产品市场拓展、加强新上项目投入。要把中小微企业作为后备力量。实施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全民创业引领工程、“个转企”和中小企业入规工程。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提高产出效率的重要抓手。园区扩张不能盲目铺摊子、盲目圈地占地,要把提高投资强度,提高单位产出比重作为重要指标。企业扩张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不搞市域内恶性竞争,注重实施技术改

造,强化高新技术引进,加大企业上市力度,激励企业品牌创建。

2、坚持引大引强与挖掘传统相结合。我们既要两眼向外向上,引进新兴产业支撑,促进锦上添新花;又要两眼向内向下,挖掘传统企业潜能,培育老树发新芽。要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瞄准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国企,特别是民营经济500强,促进溢多利生物医药、迪文科技、金天钛业、中锂新材、力元新材等企业的新项目落地落实、投产达产,谱写引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崭新篇章。要充分挖掘传统企业潜力潜能。支持帮扶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发挥武陵酒业、常德纺机、金健米业等传统企业潜力作用,大力推动湘澧盐矿、洞庭制药、中联重科等源地本土企业加快发展,真正重现“烟都、酒乡、纺城、粮仓”的昔日荣光,再铸本土“德字号”企业品牌的往日辉煌。

3、坚持突出优势产业与延伸产业链条相结合。本地优势产业是我市工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我们一定要充分培育、充分利用、充分开发,形成以本土优势产业为龙头的产业链、产业带、产业群。加强优势产业配套。要主动深度对接《湖南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着力加强生命科学、节能环保、工程机械、新型轻合金、化工新材料、先进陶瓷、电动汽车、农业机械等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从今年起,每年重点推进3-5个优势产业链,实行一链一策、分业推进,形成产业链规模;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要坚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活服务业。要支持有资质的企业参与军工用品研发生产,推动企业“军转民”、“民参军”,不断提升军民融合水平。加强生产服务业拓展。要瞄准产业聚集高地,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服务业,不断完善产业链功能。

4、坚持园区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容易导致“空心化”;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容易造成“孤岛化”。要按照“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统筹园区、城区、景区“三区一体”综合开发建设,实现功能互补、相得益彰、共享共建。统筹城市功能配套园区服务。推进空间上的互动,大力完善教育、医疗、商务、会展等城市服务配套,实现宜业与宜居的统一。统筹城市设施提升园区竞争力。加强互联互通,完善园区路网体系、顺畅物流通道、保障能源供给、优化信息网络,提升园区对外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对内集聚人气的影响力。统筹城市管理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将园区社会管理事务交给城市社区,减轻园区发展包袱,集中园区工业发展精力。

5、坚持财政奖补与降低成本相结合。既要做好财政奖励的“加法”,加强激励推动,又要做好降费减负的“减法”,减轻企业负担。加强财政资金激励带动。要落实好《帮扶工业企业十条》奖励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引领、撬动作用,切实起到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摒弃大包大揽、变相兜底现象,把财政资金切实落到正点、用到实处。加强企业成本降费减负。要研究出台企业降费减负政策,全面清理涉企项目收费,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成本、水电气要素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真正大胆让利于企、施惠于企。

三、突出重点,强化举措

开展园区攻坚大会战,是实现我市“一三五”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一定要满怀迎难克难的工作信心、鼓足决战决胜的工作勇气、发扬苦战鏖战的工作精神,确保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工作任务。今年,我市园区攻坚的主要任务是:打好七大战役,建设实力园区;强化机制保障,建设活力园区;提升优质服务,建设魅力园区。

1、打好常德经开区创建千亿园区战役。打造常德经开区“千亿园区”是我市今年园区攻坚大会战的主战场。一是强力实施“三百”计划。推进百亿产业集群发展计划、现有百家规模企业壮大计划、累计百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计划。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专业特色“园中园”,年内创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汽车配件产业园、军民融合示范产业园三大专业特色产业园区。二是强力引进重大项目。切实用好“国字号”经开区的金字招牌,进一步加大战略投资者招商引进力度,力争年内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个以上,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以上;推进道氏新能源、润田农机、中天精密等

10个亿元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德施普惠生物医药、特殊医学食品、飞桥汽车板簧等项目今年上半年建成投产;确保电镀产业园二期、昊天汽车二期、海利化工扩建、锘达科技等项目年内建成投产。三是强力建设基础设施。加快汉德大道、德山千吨级码头等39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完成基础设施投入

20亿元以上;加快德山新城、沅江风光带、常德妇产医院等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园区人居环境,提升产城融合水平。以经开区为龙头,同步推动其他园区建设。

2、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役。项目是园区发展的载体和支撑。一是用更大的力度引进项目。要聚焦重大战略投资者,开展“千商入园”招商行动;深入推进“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着力吸引常德在外企业家、成功人士、行业精英返乡创业发展。年内力争从150万常德籍在外人士中,吸引100名创业精英,新创100家企业;确保年内全市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5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项目总投资额400亿元以上。二是用更快的速度建设项目。大力开展项目建设提速行动,对亿元以上项目实行列表上墙、看板管理、挂牌督办、跟踪调度,确保90%以上的续建、在建项目年内投产,确保1/3以上新引进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三特机械二期、热风机生产线等项目上半年要建成投产;中联起重机械、辣妹子食品二期、金牛铝材等项目年内要实现投产;石门海螺节能板材等项目年内开工建设。三是用更好的保障服务项目。积极实施主要领导引领工业经济发展“三个一”工程。市、县两级四大家领导每人负责包装和招引1个10亿元以上项目;负责联系和服务1家辖区内的重点骨干企业;负责帮扶1家辖区内的特困企业。市、县两级园区攻坚大会战指挥部要制定领导结对联系表,将项目服务管理细化到重点项目、具体企业、时间节点、形象进度,并定期考核、定期公示。

3、打好承载功能提质战役。要按照城市建设“真善美”的要求,以园区生产、生活设施配套为重点,不断提升园区整体建设质量和水平。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提质。今年,全市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确保80亿元以上。武陵工业园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园三期,鼎城高新区的沅澧快速干线、高新大道,汉寿高新区的龙腾路、龙兴路,桃源工业集中区的迪文科技园、科技孵化器综合大楼,临澧经开区的沅澧快速干线,石门经开区的市民之家,澧县经开区的污水处理厂,安乡工业集中区的长岭洲千吨级深水码头,津市高新区的创新创业园,西洞庭生物科技园的高新技术孵化器、科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要全面完成。二是标准厂房建设提质。确保新建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使用率达到65%以上。重点推进常德经开区电镀产业园二期、鼎城广德医药产业园二期和灌溪创新创业园三期、临澧安福孵化园和石膏产业园、汉寿创新创业园二期、石门宝峰投三期、津市生物医药园和创新创业园实训基地、西洞庭科开一期等标准厂房建设。三是园区配套建设提质。年内,重点建好武陵双子星孵化中心、桃源漳江园电力扩容工程、石门湘北职专等重点公共服务配套项目,逐步改善园区生产生活条件。

4、打好产业集群培育战役。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4”和“湖南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坚持走产业集群发展道路,扎稳筑牢常德工业的“四梁八柱”。一是壮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烟草、生物科技与健康食品、现代装备制造3个千亿产业和10个以上百亿产业,争取在食品企业中培育成长一批100亿、50亿、10亿的骨干龙头企业;积极推动医药、林纸等产业冲刺百亿产业;重点推动“1115”工程企业加快发展,确保今年企业产值突破

1000亿元;在全市选择100家生产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队伍素质较强的企业,组建全市“百强重点骨干企业”阵容,加速培育夯实常德工业经济主体基础。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烟草、食品、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确保全年技改投入达到500亿元以上;积极发展我市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命科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以上。三是推动产业配套。围绕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开展配套生产,挖掘开发、包装发布配套项目,提高配套比率,做多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大力实施中小微企业千亿工程,培育发展一批年销售收入过千万、过亿元的工业企业。

5、打好企业转型升级战役。把转型升级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突破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主攻取向。一是加速科技创新。每个园区着力建好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做好鼎城高新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西洞庭生命科学医药孵化器申报工作,力争年内全市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以上、省级众创空间1家以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厅市合作、校企合作机制,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二是加速“两化融合”。实施“制造+互联网+服务”专项行动,突出抓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工业电子商务,促进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从今年起,要积极实施“两化融合”试点示范行动,每年新增“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60家以上。三是加速智能制造。积极实施智能制造提升行动,加大机械、食品、医药等行业的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研发中心建设力度。四是加速重整联合。充分利用市内外先进企业的技术、工艺、品牌、资本,采取嫁接、并购等模式,实现兼并重组、靠大靠强,打造一批上市公司,力争年内新增上市企业5家以上;探索设立产业基金,走“产业基金+产业联盟”新路,力争年内新增亿元企业10家以上。

6、打好体制机制改革战役。把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激发园区活力、提升园区竞争力的助推器。一是助推园区“两个转型”改革。在继续巩固、深化园区“一权两制一司”改革基础上,按照“权责统一、独立自主”的原则和实体化、公司化、市场化的模式,加速实现园区管理由行政化向企业化转型,园区开发建设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二是助推园区发展模式创新。坚持走“产业基金+特色园区”新路,把常德经开区、鼎城高新区、津市“两湖”生物医药园、西洞庭生物科技园等建成改革试验区、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区。力争每个园区形成1个以上有特色的主导产业,一个主导产业设立1个以上产业发展基金,实现由扶持企业向扶持产业转变。三是助推园区升格提级。加快国家级高新区创建落地,积极引导桃源工业集中区等创建省级高新区,大力推动西洞庭生物科技园、武陵互联网产业园等打造特色产业园,形成以3个国字号园区为引领、多个省字号园区为驱动的“3+X”格局。

7、打好园区平台建设战役。把服务平台作为园区发展的重要载体。重点抓好五大平台建设:一是投融资平台。各园区在做大做强现有融资平台的基础上,要加强政银企对接,加大担保融资、信贷融资、债券融资、证券融资力度,引导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工业发展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科技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二是研发创新平台。争取每个区县(市)建成产品检测中心;支持企业争创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院士工作站,建立专家数据库,外聘知名专家帮助企业发展,助推产业升级。三是技术交易平台。争取中国技术交易所、中国科技网等在园区设立专业技术交易平台和服务机构,年内建成1个以上区域性技术交易中心和交易市场。四是电商物流平台。加强与知名电商、物流企业合作,力争每个园区建立1个以上区域物流公共电子信息平台。五是营销展示平台。积极创新市场营销手段,搭建园区集中宣传展示平台,力争年内每个园区建立300平方米以上的园区展览展示厅。

8、切实强化服务保障。要落实保障机制,增强园区活力。一是落实领导联动机制。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园区攻坚大会战指挥部,出台了《常德市2024年园区攻坚大会战工作方案》,各区县(市)要按照方案要求,集中领导力量,成立相应机构,制定本地方案,压实层级责任。二是落实督导调度机制。市园区攻坚大会战指挥部要对各地园区攻坚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对发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要定期督导、定期协调、定期解难。从今年3月份起,由市园区大会战指挥部牵头,每月将选定一个园区召开现场调度会,对攻坚工作进行及时调度、重点督办、定期评估。三是落实考核奖惩机制。全面实行园区分类考核制度,从速度效益、产城融合、发展后劲、平台建设、基础工作等方面进行分类计分和综合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失职未完成指标任务的,将予以严肃追责。要提升优质服务,增强园区魅力。一是加强要

素整合。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根本,着力抓好工业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科技研发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要完善土地供应、财政税收、信贷融资、物流运输等要素服务,深入与企业对接,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二是创优服务环境。继续完善入园项目并联审批模式,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高效率;规范涉企检查审批制度,坚决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三是发挥企业组织协会效能。充分发挥工商联、企业家协会、企业联合会等组织的桥梁纽带和行业规范作用,帮助企业家坚定发展信心、保持发展定力,强化行业自律、提升管理水平。

同志们,常德工业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突破、弯道超越、蓄势崛起的关键时期,战斗的指令已经下达,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坚决打赢园区攻坚大会战,为推进新常德新创业、实现“一三五”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