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更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党员干部的根本途径。基层党员是我们党组织的毛细血管,是党员队伍中与人民群众交往最多,交流最频的群体,他们不仅关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更是党的政策方针贯彻落实的关键一环。新形势下如何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从严从实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在各项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探索实践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新模式新方法,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我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方面形成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今后进一步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明确了思路,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员队伍基本状况
XX市辖5县1区1市1个工业园区,6753个基层党组织,135221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64292名,占党员总数的47.5%,初中及以下党员56368名,占总数的47.7%。总体上看,全市基层党员队伍在党员总数中所占比重较大,党员队伍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高学历党员比例严重不足,新时期全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局面还很复杂,任务压力还很大。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完善“三项机制”,推动责任落实。紧盯基层党员教育培训任务落实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责任考评、协调联动、投入保障机制,形成了体系完备、运行有序、保障有力的责任落实长效机制。一是完善责任考评机制。全市各基层党组织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年初逐级逐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县、乡、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抓党员教育培训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与党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结合各阶段目标责任书考核,落实定期督查通报和信息反馈制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基层党委在党建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由各县、乡党委牵头,将农牧、林业、扶贫、人社等涉农部门实施的教育培训项目进行整合,统一规划、分层实施。发挥县委党校、农广校、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主阵地作用,在办好主体班次的同时,聘请专兼职教员开展流动党校进乡村活动,探索形成了“党校+农广校+远教站点+远教中心户”的市、县、乡、村党员教育培训网络模式,在全市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校等职能部门配合,各培训阵地主导的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体制。三是完善投入保障机制。采取财政资金配套一点、涉农项目经费投入一点、党费列支一点的办法,整合各类资金,在各行政村新建、改扩建了集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站点等教育培训资源于一体的村级活动场所,实现了“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为开展村级党员教育培训奠定了基础。今年以来,市县财政列支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先后投入
万元对远程教育站点设备老化零配件进行集中采购维修,确保了站点正常运行,基层党员定期接受教育培训。
2.突出“三个重点”,明确教育内容。针对当前党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党性弱化、政治纪律松懈以及党组织软弱涣散等问题,通过抓实党员“理想信念、政治纪律、专业技能”三个重点内容,全面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一是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各基层党组织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行业具体情况,在农村社区开展“学党章、作承诺、争先进”活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向优秀党员看齐,争做合格党员”活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亮身份、明职责、展风采”活动,机关单位开展“强党性、树形象、作表率”活动。同时,加大红色教育、党章党纪教育等活动教育培训力度,泾川、崇信、静宁等县采取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参观吴焕先烈士纪念馆、保至善烈士纪念馆、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多样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强化党员理想信念。二是突出政治纪律教育。针对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大,受到诱惑多,与群众接触频繁的特点,运用在反腐败斗争中查处的一些重大典型案例,突出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将《准则》《条例》的落实,作为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意识的重要载体,各基层党委及时召开廉政会议,对《准则》《条例》原文进行专题学习,并坚持将廉政警示教育内容融入领导干部轮训培训班内容之中。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廉政课堂”,举办反腐倡廉专题讲座,集中观看廉政警示教育影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筑牢思想防线,强化自律意识。三是突出专业技能教育。在加强理想信念和政治纪律教育的同时,针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紧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着重加强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发展方面的教育培训,进一步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掌握发展方法、破解发展难题;对机关党员,注重加强法律法规、廉洁自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激励机关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国有企业和“两新”组织中的党员,注重围绕经济政策、生产经营、岗位职责和社会事业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在推进经济发展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到了按需施教,有的放矢,切实增强了党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搭建“三类平台”,创新教育形式。积极探索组织生活常规教育平台、智慧网络线上教育平台和党内活动集中教育平台,通过观念、形式、载体上的创新,不断拓宽党员学习教育培训渠道,丰富教学信息资源。一是搭建组织生活党内教育平台。将信息技术作为抓实党员学习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方式,把“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信息化平台与党员日常教育培训深度融合,督促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制度,每月确定一个专题、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每两月讲一次党课、开展一个专题讨论。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与普通党员一起参加学习讨论,熟知尽知普通党员应知应会基本内容,学深学透履职尽责相关的理论政策和规定要求。二是搭建智慧网络线上教育平台。积极探索和运用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培训的新载体、新方法,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和互联网、手机短信、QQ、微信平台、新时代讲习所等线上媒体优势,强化基层党员日常教育培训,确保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经常化、全覆盖。开通了党员教育“两微一端”平台,在平凉门户网、平凉党建网开办党员学习教育培训专题栏目,定期推送各类党建新闻和学习资料,让党员不受时间、空间和个体差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通过互联网实现党的政策理论及党的知识信息等资源互联共享,进一步扩大了党员学习培训的覆盖面。三是搭建丰富多彩常规教育平台。在现有党员教育培训模式的基础上,把参观走访、案例教学、观看电教片、聆听先进事迹报告会及专题讲座等形式有机结合,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各村(社)党支部书记到党校、行政院校、教育培训基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等方式,不断开阔基层党员干部眼界。今年以来,共组织各县(区、市)村党支部书记到陇南、会宁、南梁等干部学员培训14期,培训600余人。同时,采取菜单需求式教育培训方式,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党校教师、先进典型代表等,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充分运用远程教育送学、示范基地现学等形式,力求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教育课堂”,通过参观培训、远程送学等方式,切实提高了基层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4.建立“三个课堂”,确保教育实效。对农村党员进行有目标、有系统、有制度的教育培训,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齐抓共管,有效解决全市农村党员队伍比重较大、文化程度低的问题。一是建立流动课堂。根据农村党员队伍实际,把教育培训重点放在农闲时节,集中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成立流动宣讲组,驻乡进村入户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基本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培训活动,重点进行民主法制、脱贫攻坚、牛果菜产业开发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结合“科技之春”大型农民科技培训活动,组织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优秀实用人才和外请专家组成宣讲组,深入乡镇农村宣传惠民政策、讲解种养殖技术,重点宣讲林果业、养殖业的种、养经验和技术。二是建立实践课堂。根据农村党员的现实需求,加大对实用技能的培训力度。按照“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培训理念,依据全市产业布局,分别在静宁、崇信建立了设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等农民技能培训基地,依托农村专业协会和党员示范户,形成了“乡村建基地,基地连党员,党员带农户”的培训模式,长期开展温室蔬菜、特色林果、高效养殖、电脑技术等方面的个性化培训。三是建立远教课堂。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作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查看站点的使用情况,督促县乡村加大使用力度,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农村党员学习需求。同时,各县远程教育网点结合农村生产实际,主动入户调研,摸清农民对信息的需求情况,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收集各种农业科技知识小资料,印制成个性化的宣传资料,利用乡镇开会或集日进行集中宣传,开展科技服务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党员教育培训重视度程度不够,要求与认识错位。主要表现为:一是基层党组织责任落实“虚化”。部分基层党组织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对党员教育培训方式单一,手段呆板,党员积极性和自觉性较低。尤其对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力度不大,管理工作滞后,不能及时掌握支部党员流动去向及联系方式变更情况,造成部分党员在思想、行为上放任自流。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培训缺乏长远规划,“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严,组织党员集体培训学习不经常。二是党员党性意识“淡化”。一些党员对教育培训认识模糊,片面认为业务工作是务实,学习教育是务虚,重工作、轻学习的思想倾向较为严重。部分党员自学意识不强,忙于干日常工作,缺乏对党章党规和政治理论的学习教育,使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变化,理想信念缺失,党性意识逐渐淡化。一些党员的政治热情降低,组织观念淡化,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愿接受组织管理,不做组织分配的任务,游离于组织之外。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一些基层下岗职工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企业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中。三是经费投入保障“弱化”。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经费有限,部分村级组织集体经济薄弱,经济来源较少,以少组织或不组织教育培训增加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了党员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2.党员教育培训吸引力不足,形式与方法单一。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力量薄弱。从目前全市实际情况看,市委、县委党校党员教育培训专职教员紧缺,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尤其县、乡、村层面基本都是单打一,没有建立起三级联动开放的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农村、社区远程教育站点的业务骨干力量十分薄弱,大部分为兼职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制约了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有效开展。二是教育方法单一。从目前的教育形式上看,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培训不能结合当前实际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的需要,局限于常规性培训,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方法简单。集中表现为:党员学习教育以会代训多,集中专门培训少;读理论文章、念党报多,实际操作少;关门培训多,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少,形式比较枯燥单一,尤其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缺乏农业、农村、农民特色和新意,不能很好地调动党员学习兴趣,导致党员教育培训入耳不入脑、入眼不入心。三是党员对象复杂。基层党员数量多、流动快、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重点和难点。一些流动党员因外出务工地点较远,外出务工时间长等因素,不愿亮身份找组织,处于无组织状态,党的组织、工作和活动对他们不能实现有效覆盖,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盲区漏点。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大部分农村老党员文化普遍较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少数生活艰难,这部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较难落实。一些无职业农村党员与村支部联系较为松散,人员难集中、教育难开展的情况普遍存在。
3.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内容与需求脱节。主要表现为:一是内容上缺乏针对性。新形势下,党员的思想水平、生活环境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在党员教育培训内容上,还存在“一刀切”、“一锅煮”等现象,存在重文件宣传和理论学习,培训内容与本地、本单位实际联系不密切,与机关、农村等各层次党员需求不切合,没有紧紧围绕党员的现实需求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存在学、用“两张皮”,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脱节,党员教育培训达不到“学以致用”的实际效果。二是形式上缺乏互动性。因基层党员职业层次多、数量分布广、教学条件有限等因素,一些党组织在教育培训前未能及时征求党员学习需求,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在培训方式上缺乏多样性,在授课过程上缺乏灵活性,普遍都是念念通知、学学文件、读读报纸,教师单项灌输知识,党员单纯接受教育。这种你念我听、枯燥乏味的单一灌输式教育培训,缺少互动交流,多数党员对此已经产生了“抗体”,无法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开展上缺乏经常性。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培训上,活动密度不够,缺乏经常性;一些党组织只是在上级有活动、提要求时,才组织党员开展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在教育培新上受思想认识和人力、经费等因素限制,在教育培训持续化、普及化、常态化、标准化上普遍存在困难,在“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上存在不到位的现象。
4.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不高,数量与质量失衡。主要表现为:一是注重整体数量,忽视了个别质量。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市各级党组织基本都能落实党员教育培训制度,也学习了大量的内容,但部分基层党组织教育培训只注重了整体的数量,党员个人学习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党员自我要求有所放松,学习意识不强,对党的教育培训不以为然,满足于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浅尝辄止,漂浮面上,甚至把教育培训活动视为“精神包袱”,思想懈怠,参与积极性不高。二是注重安排部署,忽视了督查指导。各级党组织都能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明确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领导责任,制订了年度党员教育培训计划,也能及时组织党员按照计划部署开展教育培训。但依然存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组织指导、督促检查不够,对党员学习情况不能及时进行测评和评议,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出现走过场、完任务、支差应付现象。三是注重激励关怀,忽视了教育惩处。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培训普遍存在激励关怀多,教育惩处少的现象。部分党员组织观念不强,长期不向党组织靠拢,不参加党组织活动;还有的党员宗旨意识淡薄,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甚至有党员出现违法乱纪现象。对于以上问题,个别基层党组织不能及时进行惩处,对不合格党员没有进行集中教育转化和及时处置,导致基层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逐渐淡化。
四、对策及建议
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事关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事关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事关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大力探索和改进。
1.在思想上突出自觉性,做到强化引导,激发热情。针对基层党员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不高的问题,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党内组织活动,强化工作措施,加强思想引导,培养和激励党员强化学习意识。一是建强支部,发挥书记引领作用。从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实际情况看,党支部书记影响力、号召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支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效果。要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把基层党支部建设作为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来抓,结合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对于一些支部班子软弱涣散、无力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及时采取组织措施,加大指导培训力度,确保基层党支部书记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二是持久灌输,培养党员学习意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交流研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谈心谈话等,加强对基层党员的教育引导,通过持久、深入、灵活的灌输式教育,帮助基层党员转变思想观念,督促积极参与党组织开展的党员教育活动,通过经常性自我教育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被动应付”向“真学真用”、“纸上谈兵”向“学用结合”转变。三是严格奖惩,激发党员学习热情。针对一些基层党组织教育培训吸引力不强的问题,把党员学习教育培训考核评议作为有效的激励措施,形成党员在教育培训中争优争先的良好氛围。党支部要把党员参与党组织开展的学习培训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和落实党员奖惩的重要内容,对积极参加教育培训的党员给予表扬激励,让党员优先享受各类资金、项目、信息、技术等优惠政策;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党员集中教育的党员给予严肃批评,并且不得参加当年优秀党员的评选,长期不改正的,按党章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在形式上突出灵活性,做到分类指导,创新手段。基层党员在从业形式、生活水平、思想状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党员强化分类指导十分必要。一是培养教育骨干力量。党组织党务干部是抓好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骨干力量,要注重加强对这部分力量的培训。始终坚持将各级党校作为教育培训主阵地,以党员冬训等活动为契机,通过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党务干部培训班等,对党支部书记、党务干部和党员教培训工作者进行有目标、有系统、有制度的党建理论和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业务水平,使他们真正承担起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任务。二是实施分类分级培训。根据基层党员老龄化较重、文化程度偏低、居住分散、流动性强等特点,可采取符合实际、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对思想守旧的党员采取实地参观、现场示范等形式,用身边的人和事促其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缺乏致富本领的党员,有计划地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能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致富能力;对有一技之长和率先致富的青年党员,结合个人需求,着重在培养市场经济意识,拓展新的致富途径、学习电商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培养成为新时期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中坚力量;对离退休党员和老党员进行当好参谋、发挥余热教育培训。三是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新时代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新形势下增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吸引力,推广和应用好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化线上教育措施和平台十分必要。要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为契机,将“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信息化平台与党员日常教育培训深度融合,使信息化平台成为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加强党员学习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在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的同时,积极强化应用远程教育站点、党建网、党员手机报等现代教育手段,让基层党员不受时间、空间和个体差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接收教育、更新知识,增强吸引力,实现教育形式多样化、形象化、全覆盖。
3.在内容上突出实效性,做到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党员教育培训要以满足人的本质需求和精神利益追求为重点,抓住人的思想意识,针对基层党员党性意识、党员意识淡化的问题,分类指导,有的放矢进行教育。一是注重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要强化基层党员宗旨意识教育,以中央和省市县涌现出的各类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为主,引导党员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增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服务党员群众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强化形势政策教育,以爱国主义、革命历史、执政意识以及国情市情县情民情等为主要内容,通过每年组织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党员外出学习考察和邀请专家教授举办各类讲座,向党员灌输以“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的“四信”红色信念,详细解读中央和省市县有关政策精神,宣传市县改革发展的成果和涉农惠农政策,鼓舞党员发展致富信心。二是注重党员实际需求。坚持立足实际、分类施教原则,对农村党员,重点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带领群众致富、壮大集体经济、维护农村稳定开展培训;对城镇社区党员,重点围绕联系服务群众、化解社区矛盾开展培训;对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重点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领导班子坚定信念、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清正廉洁和推动党建促经济发展能力开展培训;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重点围绕服务中心、服务改革、服务基层、改进作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廉洁从政意识、法治意识和履职尽责能力开展培训;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重点围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深化企业改革、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培训;对学校党员,重点围绕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进行教师党员培训,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开展培训;对社会组织党员,重点围绕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增强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团结凝聚群众开展培训;对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采取“寄学、送学、补学”等方式进行培训,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教育培训课堂。三是注重与群众教育相结合。非党员群众是一个数量庞大的重要群体,是党组织发展的根基,开展党员教育培训要充分考虑党员教育对其他非党员群众的影响和作用,要克服党员教育与非党员教育的“两张皮”现象,善于找准党员教育与非党员教育的结合点,促进党群队伍素质共同提高。要充分发挥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较高的优势,建立健全“党员个人带动群众个体”模式,在思想上与被帮扶对象定期谈心、引导加强学习,促进非党员群众提高思想素质,积极引导向组织靠拢;在业务上党员要与本部门、本单位非党员结成“一帮一”、“一帮多”帮带、帮教,帮业务、教技能、传经验,促进整体提高,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全盘的效果。
4.在机制上突出长效性,做到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巩固和扩大党员教育培训成果,要从长效激励、常态管理出发,改进并完善教育的监督和考核机制,落实奖惩措施,以严格的制度确保党员教育培训日常化、制度化、科学化。一是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考评机制。积极探索机关党员、企业党员、农民党员分类管理制度,提出共性要求和分类考核标准,实施跟踪管理、动态考评。对每个党员在一个时期内学习教育、效果转化、履行义务、发挥作用等细化量化,积极探索评学考学制度、跟踪问效制度等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克服管理形式单一化和目标要求模糊化的问题,改变教育靠开会、工作靠自觉、评比靠印象的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同时,要把“一把手”抓教育列入领导责任目标,并在教育培训检查督促上下功夫,采取督查、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样检查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形式、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督促检查,以落实求实效,以巩固求提高,在坚持经常抓、抓“经常”中见实效。二是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依据督查、考评结果,定期开展
“学习型组织”、“学习标兵”、“服务标兵”、“比学习、比质量、比效率、比规范、比服务、比能力”等评比、表彰、宣传活动和岗位练兵活动,发挥先进导向和典型示范作用,并与党组织年度考核挂钩,与党员干部年底奖励工资、选拔任用挂钩,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要及时帮助教育,促其改正,对经教育不改的,要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坚决防止抓而不实、搞形式主义的做法,调动和激励各级党组织、各个层面的党员教育培训的主观能动性,使党员不断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促进党员教育培训常态化、长效化。三是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明确各级财政要将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纳入预算,在安排培训经费预算时要统筹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各级党组织留存的党费要按规定使用,主要用于党员教育培训,并将其纳入党建年终目标考核。同时,要探索建立党员教育基金,采取筹措社会资金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宽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的来源渠道,为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