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亮工程”照亮乡村振兴路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平安。
乡村振兴,平安乡村是基础,抓好乡村“雪亮工程”建设是开展全局工作的前提。“雪亮工程”是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我县把“雪亮工程”作为全县的“一把手工程”、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为民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破解资金难题,健全管理体系,拓展实战功能,逐步实现“全网共享、全域覆盖、全程可控、全时可用”。
一、破解资金难题,实现全域覆盖
“资金少”“牵头难”“联网难”是“雪亮工程”建设的关键和难点。2024年10月,我县按照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坚持“实用、管用、长效、节约”的原则,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存储、统一传输、统一施工”四项措施,由县、乡财政出资1400余万元,到2024年4月,在“天网三期”的基础上,建成了1个县级平台,12个镇级平台、345个村级平台。在农村按照每个行政村社区不少于6路监控探头的标准,建设安装高清监控探头2024台。
去年以来,县公安局着力推进视频监控资源深度融合和实战应用,出资500余万元,开展农村“雪亮工程”增点扩面建设,对农村重要道路、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要出入口进行了监控探头建设安装,新增高清摄像机997台,高空瞭望8台,全部实现与“雪亮工程”联网共享。
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实现全覆盖、无死角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不仅能遏制乡村刑事案件尤其是盗窃案件的发生,还能遏制焚烧秸秆、乱倒垃圾等各种丑恶现象,促进乡村社会治安形势的根本好转。
二、健全管理体系,实现全程可控
以标准化、规范化、实体化建设的三级综治中心为基础,补齐了基层基础短板,为“雪亮工程”建设管理提供阵地支撑。一是县平台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由政法委办公室统一排班,每天有一名带班领导、一名值班人员和一名技术员值班,确保值班值守工作有人管、有人做,杜绝发生空岗现象。建立运行“查岗”机制,县平台实行24小时值班查岗制度,每天不定时对镇、村两级平台运行及值班值守情况进行抽查。二是规范视频监控资源的标识标注,县平台专门抽调2名技术人员对全县12个乡镇街区、345个村社区、3000余路视频监控资源的标识标注按照标准要求完成了统一规范;结合组织部党建可视化信息平台建设,投资500余万元,对村级平台的线路、标识、物品摆放进行了规范升级。三是强化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由县财政统一出资,县联通公司具体负责,切实提升了视频监控资源的“在线率”和各项功能的“完好率”。技术人员每天对全县的视频监控在线情况进行统计并在微信工作群进行通报,每周四对联通的维护情况进行考核,达不到要求的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扣款。
三、拓展实战功能,打造“雪亮工程”升级版
坚持“实用、实战、实效”的原则,以用促建、边建边用,以用促联、管联同步。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所有农村社区的综治中心全部配备了电脑、电视、一键报警盒等,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平台的视频查岗、视频会议、语音对讲、一键报警等功能。把全县划分为769个基础网格,由网格管理员动员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治安防范,实现了全民参与、群防群治、无缝监管。
今年以来县综治办全力谋划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安蒙阴建设,紧紧围绕“防范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工作思路,依托信息化手段,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探索“雪亮工程”升级版,搭建县镇村三级社会治安综治信息系统,开创“雪亮工程+综治信息系统”融合联治工作模式,通过网格服务和和手持终端“第一窗口”,实现民生事务、矛盾纠纷的定点流转、受理、办结和数据、情报、指挥一体化运作,让群众诉求迅速回应、治安隐患及时预警、矛盾纠纷快诉化解、民生服务提质增效。
当前,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城乡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传统的治安防控措施难以满足现实要求。建设“雪亮工程+综治信息系统”,把治安防范措施进一步延伸到群众身边,筑牢社会治安的“篱笆”,不仅为群防群治注入新的内涵、焕发新的活力,而且能够增强群众对维护社会治安的主体认同感和责任感,有效解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据统计,今年1月至6月,我县112天无刑事警情,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30%,其中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37%;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48起,调解率98.9%;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