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激发农村党员队伍整体活力,促使农村党员牢记党员身份、增强责任意识、自觉践行宗旨、主动服务群众,在推动乡村振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和党内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在全镇推行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因人定岗、因人施教的原则,加强党员分类指导,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外出务工党员外出有组织可依、回乡有组织可靠,让在村务农(工)无职党员参与村内事务、服务联系群众,让贫困党员重塑生活信心、率先脱贫致富,让年老体弱党员能建言、受关爱,让在职党员承诺践诺、履职担当,让后进党员接受教育、提升境界。逐步形成党员分类科学、教育培训灵活、管理方式多样的党员管理格局,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素质过硬的农村党员队伍,着力营造全镇农村党员外出者有家、无位者有为、困难者有助、年老体弱者有爱、有能者争先的竞进氛围,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分类施策,动态管理。
按照外出务工党员、在村务农(工)无职党员、贫困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在职党员、后进党员等六大类,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信息库,分别制定便于操作、体现群体特色、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适时根据党员分类划分的标准对党员分类进行动态调整,实现各类党员管理的精准化、规范化。(二)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
根据农村党员队伍的差 异化、多样化的特点,分类梳理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整理总结我镇党员管理做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标学习外地农村党员管理经验做法,逐步形成一套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党员管理的制度机制和措施办法。(三)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
坚持边试点、边完善,优选部分基础好的村探索推行党员分类管理,根据试点要求和外部条件变化,及时与上级沟通协商,对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办法进行相应调整完善,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达到预期目标。三、农村党员类型划分
根据我镇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党员队伍的结构特点,按照外 出务工党员、在村务农(工)无职党员、贫困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在职党员、后进党员六大类进行分类管理试点。
一是外出务工党员。
主要指离开居住地,进入工厂、企业 等单位,从事非农业种植生产半年以上的务工党员。二是在村务农(工)无职党员。
主要指长期在村从事农业生产种植,在村办集体企业或离家较近企业、工厂务工的党员。三是贫困党员。
主要指因重大疾病、自然灾害或意外变故等各种因素致使生活陷入困境急需帮扶救助的党员。四是年老体弱党员。
主要指年龄在 65岁以上,身体行动不便,常年患病,长期卧床的党员。
五是在职党员。
主要指在村“两委”和村级配套组织中担任职务的党员,包括村“两委”成员、不担任“两委”成员的会计和团支部、妇联、村民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负责人。
六是后进党员。
主要指不按照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存在其他与党的要求不相符合的行为,情节较轻、经党组织批评教育不改的党员。四、农村党员管理载体
(一)共性载体
一是建立“五位一体”主题党日制度。
推行以党员学习日、党员生活日、党员议事日、党员走访日、党员服务日为内容的“五位一体”主题党日活动,每月
日,组织党员主动参加“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按时足额缴纳党费,走访服务群众。通过“五
位一体”主题党日活动载体,丰富党内活动,推动组织生活规范
化,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党员向心力。
二是推行“党员夜校”制度。
以“党员夜校”为载体,全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构筑以党委为核心、以党支部
为阵地的组织网络,营造党员干部“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培养一支党性观念强、工作作风正、致富本领高的党
员队伍,激发干事创业动力。
三是开展“三亮三比”活动。
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学习、比作风、比贡献”活动,通过广泛开展党组织集体活动戴党徽、为“共产党员户”挂牌、在村级组织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党员公示牌等,推进党员亮明身份、强化作风、贡献力量。四是实施党员量化积分“蓝黄红榜”机制。
根据不同领域党员特点,对六类农村党员分别设置基础积分、分类积分、奖励积分,每月评定党员积分,并以“蓝黄红榜”的形式公开公示,纳入党员评价考核内容。同时,在各村设立“先锋超市”,党员
积分达到一定标准可在“先锋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激励党员主
动作为。
五是实施“党校覆盖”工程。
推进镇街基层党校建设,常态化开展农村党员春训冬训、“流动党校”送学下村等活动。实
施后备党员干部“接力扛旗”行动,组织农村优秀年轻党员到县委党校开展个性化、军事化、封闭式的集中教育。
(二)个性载体
一是对外出务工党员实行“双联双培”管理。
强化信息化、网络化教育功能,建立各党支部外出务工党员学习教育交流群,指定一名党员作为“在外党员联络员”,每月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开展跟踪管理;探索在外务工党员联系报到制度,纳入流入地、流出地党组织协同教育管理系统。启动外出务工党员返乡创业建功工程,将具有一技之长的外出务工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将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的外出务工党员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
二是对在村务农(工)无职党员实行“设岗定责”管理。
根据“就近就便、划片定岗、定职定责、联户连心”的原则,开展无职党员划片定岗联户,设立美丽乡村岗、民事调解岗、平安和谐岗、勤劳致富岗、服务代办岗、文明新风岗、政策宣传岗,做到党员职责明确化、发挥作用岗位化、服务群众网格化。开展“有事找我”服务活动,无职党员把自己的照片、联系方式、服务承诺等印制成连心卡,发放到群众手中,让群众有事知道找谁、找得到人,实现由“无位无为”到“有位有为”的转变。
三是对贫困党员实行“暖心帮扶”管理。
建立完善“关爱对象、激励对象、帮扶对象”党内激励关爱帮扶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划拨一定比例党费建立党内激励关爱帮扶专项基金,开展贫困党员暖心帮扶。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生活困难党员,从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对具有一定特长、掌握一定就业技能的生活困难党员,择优向用人单位推荐,搭建起集技能培训、政策解读、上岗推荐于一体的再就业服务平台,切实提升脱贫成效。四是对年老体弱党员实行“敬重关爱”管理。
对年老体弱党员,可以视其身体状况参加组织生活,并通过开展上门送学帮学或信息化手段,加强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习指导和关心关怀;对年龄较大且身体和精神状况不好的党员,可明确一名优秀年轻党员联系关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引导社会力量
支持农村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生活照料、志愿服务等项目建
设,提高年老体弱党员的学习、生活质量。
五是对在职党员实行“四诺履职”管理。
每年年初,按照“承诺、亮诺、践诺、评诺”要求,在职党员根据村级经济发展、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治安等社会事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以及为民所办的实事、好事等,在党员大会上作出本年度承诺,党支部对在职党员的承诺书备案存档。党支部通过党务公开栏、党员承诺公示牌等形式公布在职党员承诺内容。在职党员围绕承诺内容,采取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党员志愿服务日、组织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群众等方式,自觉践行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年末,党支部结合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等,采取个人自评、书记点评、党员互评、群众测评的方式,对党员本年度践诺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公开公示,作为评先树优重要内容。
六是对后进党员实行“整顿转化”管理。
充分发挥镇党委第八党支部作用,将后进党员纳入到第八党支部管理,明确专人进行帮扶教育转化,时间不少于半年。帮扶教育期满合格的,可将其党员组织关系重新转回至原所在村党支部;帮扶教育期满不合格的,可依据不合格党员处置办法予以除名,力争通过“整顿转化”管理变“后进党员”为“先锋党员”。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镇党委在党员分类管理工作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推动的领导作用;各办事处总支负责本区域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的具体协调推进工作,各村党支部是具体实施主体,党支部书记要负总责,抓好具体实施,确保严格执行党员分类工作各项要求。(二)不断完善,重在落实。
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是我镇探索创新加强农村党员管理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将此项工作进行常态化推进,并不断完善,确保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不断增强农村党员的先锋意识,更好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工作取得成效。各联系班子和驻村干部要做好督促指导,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帮助村党组织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推动党员分类管理工作顺利开展。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