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市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贯穿并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走一条经济加快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发展之路。
推进经济跨越发展
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是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根本保障是经济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发展作为强市富民的第一要务,用经济的率先发展、跨越发展支撑和保障统筹发展,努力实现“两个高于、两个确保”,即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省30强、高于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平均水平,确保在全省30强、在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的位次不断前移。
为此,**市紧抓制约发展的要害和症结,提出并确立“重点是工业,关键是项目,根本在投入”的工作思路,把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和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工业强市上,放在多上项目、上大项目、多投入、大投入上,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强劲势头。
依靠工业的支撑带动,全市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在全省30强中,**主要经济指标位次快速前移。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2003年的第12位跃居2005年的第7位。在2005年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评比中,**居第40位,3年前移28个位次。在2005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评比中,**跻身百强,居第81位。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市确立以建设现代化工业为主导的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打造区域统筹发展龙头,增强城市的产业支撑力、经济辐射力、文化影响力。
科学规划定位,着力彰显城市特色。委托同济大学重新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城区三面环山环水、山水城相间相融的自然环境风貌,把城市景观重点放在园林绿化、山水开发和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基础设施建设上。
加大投入,提升城市的档次和品位。2003年以来,累计投入近30亿元,重点实施城市道路、绿化、亮化、净化和旧村改造工程。新建和改造一批道路骨干工程,拉开了城市发展的框架。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新建一批花园式居住小区,旧村改造率超过85%。开工建设**、新汶两个污水处理厂、两个净水厂和城市天然气工程,水、电、路、暖、气、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加快开发区建设,搭起经济发展的平台。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城市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加大市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3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5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7平方公里,进区项目124个,2005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6亿元,利税5.9亿元。全面加快新一轮小城镇规划建设,打造城镇隆起带。依托京沪、济新、蒙馆3条干线公路,加快形成一批工业主导型、商贸流通型、生态文明型的新型城镇。通过投入开发,城市建成区面积达48.6平方公里,人口达39万,城市化水平达47.5%。2004年以来先后获得山东省园林城市、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省首届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2005年又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是全国入选的5个县级市之一。
www.feisuxs【feisuxs范文网】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在推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市把人与社会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2003年以来,累计投资近亿元,新建和扩建改造学校172处,彻底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较好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推进卫生事业发展,80多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3次成功举办全国少儿体操比赛,涌现出毕文静、王峰等体操、跳水世界冠军。**被命名为“全国体操之乡”。大力实施“民心工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农村,重点解决好路、水、电、医、学等实际问题,基本完成县乡以上公路升级改造和村村通油路、通客车,解决了194个村24万人的吃水问题。在城区,从群众关心的城市环境、交通秩序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先后4批筛选确定出67件实事,认真加以解决。
大力加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维护群众切身利益。2005年,全市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2.9万人,新增市外劳务输出3万人;完成各类社会保险金征缴2.9亿元,比2000年增加2.1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下,实现了“两个确保”。加大对干部工资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乡镇机关干部历年拖欠的养老保险金基本得到清缴。
扎实建设“平安**”
按照“不出事,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稳定保发展,以稳定促发展,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实现“三无两确保”目标。
 
;坚持严打、严管、严防,2003年以来全市共摧毁带有流氓恶势力性质的犯罪团伙76个,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率连年大幅度下降。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天”字号工作,对所有的煤矿、非煤矿山、化工企业派驻安全督查员,严管理、严检查、严追究,连续7年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高度重视,落实责任,信访稳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刍议和谐校园的构建
洛江区河市溪山小学 石松巍
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解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无不告诉我们和谐的重要性。胡锦涛同志也曾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是的,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物质文化的巨大进步与飞跃,但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人们过多地注重了科学教育,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从目前我国现状来看,科技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但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了,年轻一代的心理健康、道德水准却直线下降了。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面临的尴尬与隐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深地意识到,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学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构建和谐校园需要 “以人为本”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也就是说,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坚持以人为本,让教育体系各种要素和关系处于一种相互融洽的状态。它是教育发展的统筹,是教育综合实力的平衡,也是教育管理、分配、效率、透明等方面的协调。它是公平、法治、诚信、人文的教育,是以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本身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造就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孜孜以求的理想。孔夫子提倡为学生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数”的全面课程的教育;古希腊有“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的培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力图通过教育使人的主观上的知、情、意的发展,与客观上的真、善、美的要求结合起来,培养一种“完人”;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也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明确规定学生要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二十世纪末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不仅重申了关于全面发展的方针,而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1 以“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当今人与社会发展的现状、趋势与需求,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必须坚持一个完整的教育观,塑造一个完整的教育,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促进人与社会朝着符合人性的方向和谐、全面的发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著名权威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
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无私奉献。
二、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文化熏陶”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并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校园文化是把学校凝聚成为一个整体的基础,它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时时刻刻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文化的力量是深入而持久的,因为它植根于每个人的意识当中,成为稳定不变的基因,进而影响人的一生。进入21世纪,读书是提升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方法,也是一个人跟上时代步伐的唯一途径。学校应该成为教师博古通今、畅想教育理想的学习型组织,成为学生奋发向上、乐学好学、书香浓郁的乐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必须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这又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先进文化为根本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它从指导思想、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2 方向、精神实质及深刻内涵。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和灵魂。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才能深刻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校园文化建设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硬环境建设一般包括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如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建设。硬环境建设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形式,同时本身也包含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优美、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文化对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激励作用。让每一株花草都能育人,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通道都富有生命力,让每一处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让校园环境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熏陶学生情操的沃土,这是学校对校园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学校的墙壁、橱窗都可以成为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的实践阵地,让每一个人都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校园里、草坪里、花坛上一块块风格迥异、样式新颖的“格言牌”“警示语”,建筑上各种励志标语,不仅巧妙地点缀着美丽的校园,而且无声地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举止,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各年级教室走廊里的励志标语、温馨言语„„适时的宣传让学生们耳濡目染,化作无穷的学习动力。
如果说硬环境建设体现的是校园文化直观的外在形象,那么软环境建设表现的则是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无疑应将重点放在软环境建设上。具体说来应体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良好的教学环境,既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形成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开拓创新的局面以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二是良好的育人环境,即注重人格培养和素质提升,形成教书育人、尊师重教、追求完美的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
三、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关系和谐”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师生关系也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等。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 3 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而和谐师生关系则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学生会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因此,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些固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让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通通消失!为我们的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为他们建立一个完美的人格、正确的荣辱观。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浅谈做好稳定工作是构建和谐一局的前提
摘要:
电力一局现处于主辅分离阶段,内部深层的问题凸现,在此情况下应如何稳定工作,构建和谐一局成为棘手问题。本文简述了从企业现状出发,浅述以人为本重视信访工作构建和谐企业,需面对的问题与见解。
关键词:
以人为本稳定和谐
概述:
2024年一局处于企业的特殊时期,主辅分离成为企业的必然形式。在一连串的改制中我局也在今年5月初收到国资委下发的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及电力设计、施工企业一体化重组有关工作的通知。从社会转型经济的发展到企业主辅分离改制重组,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思想矛盾相互交织且日益凸显,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影响企业和谐稳定,如何在这风口浪尖做好企业稳定成为当前重要的工作。只有企业稳定,才能和谐发展。在此时期做好企业稳定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关键因素。这就需要广大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善于发现不稳定因素、善于分析不稳定因素、善于化解不稳因素。为此,就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因如何做好维稳工作,如何处理信访问题,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
正文:
亲近群众,和谐企业,是企业的必修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企业十分困难的生存环境下,我们因该以何等淡定的心态,沉着的应对每一件事情。细无再细,严无再严,将企业员工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亲近员工,了解员工,融入员工。确保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发展。在这纷乱的时刻我们,让员工相信我们,面对员工的信访言之有用。确保每位企业员工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保证企业正常稳定的运行。
做好维稳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本,以亲制动
信访工作是贴近群众的,是直观的了解企业员工需求的,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到信访的重要,对员工的问题不予以解决,而是采取哄、推、拖的办法,掩盖矛盾。职工来访,空头承诺,再次来访,仍以各种借口进行推拖,能够在基层解决的上访案件也不及时处理,最终导致越级上访,激化了矛盾,企业人心涣散。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提高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真正形成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齐抓共管的全方位的工作格局。以此看来亲民是尤为重要的,所以要从细节上做到与员工相互帮扶,维稳工作人员的责任也是重大的。
1、充分认识稳定工作的“四性”
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到稳定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近年来,企业经济日渐紧张矛盾日益突出,处理好稳定关系日显重要。稳定工作不同于企业效益,它是一项软
2指标,是于人思想上的连接,故显复杂和艰巨。这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稳定工作的重要性,要把稳定工作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从而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做好稳定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是每一名干部的基本职责”上来。
2、正确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做到团结一心
企业是员工的支柱,员工是企业的基石,基层维稳人员是企业与员工的桥梁,所以要加强与职工的沟通。体谅和帮助职工,了解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困难。做到亲情接待,有效控访。开展各种帮扶活动。让领导与员工一条心,劲往一处使。
3、深刻积极反思反省,换位思考
深刻反思企业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反省一下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应该怎么办,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领导干部和员工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多为对方考虑考虑,遇到同样的问题,自己该怎么办?管理人员要转变工作作风,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树立服务意识“以笑对人、以礼对人、以心对人”。对前来办事的职工要热情、周到,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属或朋友,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转变他们的思想,把公司领导的关心、关怀及时传达到员工当中,干群之间要心平气和,培养他们对企业的信任感、责任感。
(二)以人为本,以情制动
人们常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这就是说用情、用理、用法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信访人反映的问题,不外乎追求合情、合理、合法。合情、合理、合法是信访人的心理需求,在处理矛盾纠纷上,要重点从信访人的心理需求入手,采用情、理、法的办法去化解矛盾。
1.动之以情。在矛盾纠纷的发生上,因情而访的不乏少数,主要是由于基层干部在执行政策、落实政策上,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缺乏耐心和热心,没有更好的去便民、利民,结果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对于这类问题就要多用“情”去化解,解开群众心里的疙瘩,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往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晓之以理。在处理信访问题工作中,常出现有理和无理的现象。对于有理的,就要本着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去尽力帮助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说明事实情况,争得理解。相信广大群众是讲道理的。对于无理的,就要通过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劝返工作,使之明白无理访的利害关系,自然就会不访而归。
3.明之以法。因法而访的,有的是不懂法,这就要求基层维稳工作人员要做好法律的宣传和讲解工作。对于有些弱势群体,就要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帮助弱势群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对于涉法访问题,就要引导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现实中合理采用情理法或单用或交互使用,去化解问题的也不乏少数,所以基层维稳工作人员要掌握用情用法用理化解矛盾的方法,增强沟通能力、说服能力、协调能力。
基层维稳工作人员不但要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还要透过个案,准确了解民情、社情、政情,为党委和企业当好参谋。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
(三)以人为本,以学制动
“非学无以广才”,就是说不学习就不能增强自已的才能。“多读胸中有本”,也是说不学习就没有做事的本领和基础。所以作为
4维稳工作人员更应该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学习,夯实基础,增强本领。应该重点学理论、学法律、学政策。
1.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基层工作人员要学党的基本理论,用理论去丰富头脑,用理论去指引行动。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维护稳定工作理论,靠拢维稳领导小组。没有理论做事,就会没有方向,漫无边际,就会抓不住根本,不得要领,结果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要学理论,增强工作目的性和有效性。
2.学习法律知识,公平处事
法律是社会道德的框架,他的价值在于追求公平与正义。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当前各类矛盾纠纷错综复杂,有的合法合理,有理不合法不合理。对于合法合理的,就要用法律的手段合理解决利益冲突,对于不合理的,违法闹访的,就要依法严肃处理。在处理矛盾纠纷时要力争用法律去维护公平和正义。这样才能使当事人心悦诚服,而不能想当然,这样处理或那样处理。所以维稳工作人员要学习法律,用法律的武器去化解社会矛盾。不懂法,就没有说服力,所以要加强法律的学习。
3.学习文件,妥善办事
随着企业改革不断发展、不断深入,如何去解决现实中的企业矛盾就要依靠法律和具体政策,所以不懂政策,在处理矛盾上,就没有现实依据。通过学文件,还可以超前宣传,使群众按文件办事,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不断完善自己,面对问题才可以更好的回答,让上访者得到更理想的答案。
总结:
维稳工作人员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具有良好的意识、状态、本领,才能更好的做好桥梁工作,才能使企业稳定、和谐发展。也只有沟通良好企业才能更加清楚的了解,员工的需求。完善该完善的,合理该合理的。这样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可以实现和谐一局。6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同发展
努力建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农民工之家”
鄂尔多斯市东方控股集团工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金秋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东方控股集团更是硕果累累,喜事连连。9月15日,集团获得了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双强百佳党组织”荣誉、受到李源潮部长的亲切接见;9月20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全国劳动模范丁新民被授予“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今天,集团又获得全国工商联、全国总工会的联合表彰,再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接见和鼓励,我们深感荣幸,同时也坚定了继续关爱农民工、做好工会各项工作的信心。
东方控股集团是以路桥建设、公路经营、房地产开发、文化产业发展等四个产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集团,现有固定员工1600多人,另外每年平均季节性招用农民工5000多人,高峰时近万人,农民工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集团2024年成立,集团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工会组织。集团把维护农民工的权益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通过将党支部和工会建在农民工联队上、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工会作用、设立农民工维权电话、农民工入股分红等各种制度和措施,实现了农民 1
工政治上平等、待遇上改善、技能上提高、经济上增收,使农民工得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从根本上调动了广大农民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凸显了农民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
一、政治上同等对待,共商企业大计
2024年,集团从党建、工建、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农民工联队建设。集团党委组建了12个农民工联队临时党支部,23个党小组,在各工程公司党支部的培养下,至今已有20名优秀农民工加入了党组织,申请入党的农民工也越来越多。集团工会建立了集团、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工会组织机构,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实现了集团员工入会率100%,农民工入会率90%以上。集团工会每年召开一次农民工联队负责人和农民工代表参加的农民工联队代表大会,组织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研究讨论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积极为企业献计献策,共商企业发展大计。这此举措,体现了农民工在企业中拥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和民主权利,强烈提升了农民工的主人翁意识。
二、经济上一视同仁,坚持共同富裕
“让无产者变为有产者”是企业的核心理念。为了让企业职工共享企业成果,集团实施了“企业效益与员工收入同步增长机制”,连续5年以年平均增长20%的比例大幅度增加
员工工资,使员工工资翻了两番。今年7月份以来,集团为员工平均增涨工资23%。在农民工联队推行定额管理办法,按劳取酬,农民工的日工资由平均25元增加到平均80元,有的能达到200多元,大大提高了农民工的经济收入。在工资之外,还重奖农民工联队,有季度奖、月进度奖、大干奖等,2024年到现在,集团累计为农民工发奖金5800万元。另外,集团还为农民工缴纳了各项社会保险,农民工投保4000多人次。
为确保农民工经济利益不受侵犯,每年农民工联队进场时,集团工会统一与联队签订集体合同,规定绝不允许集团所属各企业克扣农民工的薪酬,绝不允许联队长克扣农民工薪酬,对克扣农民工的联队长,下不再雇用。集团工会设立并公布了农民工维权电话,随时受理农民工的政策咨询和求助。集团专门成立民工联队建设办公室,推行了“绿卡联队”制度,“绿卡联队”享受工程优先等优惠制度,而评定的标准之一就是农民工联队是否克扣农民工工资以及农民工收入是否增长。集团工会每年在开工时深入各农民工联队,向联队农民工发放维权宣传材料,并将农民工维权电话张贴到每个农民工联队驻地。由于基础工作做得好,集团所属公司和联队从未出现过农民工拿不到工资的现象。在东方控股集团打工,农民工们有着一种共同的感受:他们干的是“放心活”,吃的是“舒心饭”,挣的是“安心钱”。
三、发展上机遇平等,加强培训激励
集团不仅注重农民工增收,还时刻关注农民工的发展。集团工会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多种多样的技能培训活动,如安排农民工协助测量、辅助试验、参加技术培训、现场技术示范指导等等,使农民工联队的整体技能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许多农民工从无一技之长的壮工,成长为熟练的钢筋工、架子工、混凝土工等。集团工会还还利用冬闲时间聘请专业老师,集中组织农民工进行技能鉴定和培训,截止目前,已有587名农民工取得国家统发的安全作业操作证书,352名农民工取得国家劳动部门统发的劳动技能职称证书。集团工会积极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活动,引导职工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公司员工通过劳动竞赛每年为企业节能降耗实现效益达1200万元。员工每年实现合理化建议、小改造、小革新项目达120余项。公司两级工会先后奖励节能降耗、技术攻关先进个人达100余人次。
集团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使员工的收入与技能、业绩相结合。2024年以来,集团召开的三届农民工联队代表大会上,先后给“十佳农民工联队”奖励摩托车、农用车、韩国现代圣达菲越野车30多辆,并组织获奖农民工代表出国旅游。农民工中的佼佼者,有的因为掌握熟练技术而成为拿到高工资的技工,有的由“下岗工人”成为联队队长
和经理。农民工联队长白进勤激动地说:“我是个打工近20年的农民,又是一名残疾人,万万没想到在东方路桥干出了成绩,成为“十佳农民工联队长’,奖励了韩国现代越野车,还免费带我们农民工出国旅游,这在以前根本想也不敢想。”
四、生活上真情关爱,实现体面劳动
集团用心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让他们体面劳动。集团为新来的大学生建了100套公租房,为员工、部分农民工骨干购置94套住房,集团工会及各分公司工会为农民工发放伙食补贴近180万元。路桥施工工地一般在远离城市的偏僻乡村戈壁,生活居住条件很差,集团工会为农民工联队雇用了清洁工,免费为农民工洗衣物、打扫住房及环境卫生。一些公司还为农民工建起了活动室,在工地上建起关爱农民工志愿者服务站、流动图书馆、澡堂等设施,农民工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为了改善农民工伙食,集团工会还在每个联队成立了由企业代表和农民工代表组成的伙食监督委员会,对伙食补贴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每到“五一”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集团工会都拿出资金或食品对农民工进行节日慰问。实践证明,对农民工的关爱收到了农民工、企业、社会多赢的效果。企业由于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10年时间内实现了从400万元起家到资产超过80亿元的飞跃。集团将继续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努力建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农民工之家”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
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近年来,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坚持以建立和谐企业为载体,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依法用工,合理处理劳资矛盾,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企业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和企业的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连续四年受到江苏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连续三年被江苏省水利厅评为全省水利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徐州市水利局评为“先进单位”和“十强企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质量第一,创建名牌工程
公司坚持以建设质量优良、安全文明、廉政示范、人民满
意的水利工程为目标,始终将优质安全名牌水利工程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坚持实行“工程创名牌,管理求卓越,市场图发展”的质量方针,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长效机制,通过加大技术装备的投入和完善,促进了水利工程质量的提高和企业整体形象的提升。公司先后获得省级优质工程18项,市级优质工程53项,其中万寨港、邳州港、双楼港获交通部优质工程,黄墩湖滞洪闸被水利部、淮委评为“样板工程”和“精品工程”,张楼中运河地涵工程被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评为“文明工地”,公司也被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委员会评为“质量管理先进集体”。
二、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增效
公司改制后,为了实现公司的长远目标,公司从企业内部改革入手,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一是健全组织机构,依法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党、群组织机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严格按照“优质工程是基础,财务管理是核心,成本核算是关键,技改管理是重点,科技创新是动力”的管理思想和牢固树立“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的经营理念,先后制定了《人事管理制度》、《管理类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合同管理办法》、《施工项目工程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按照先进企业的目标,努力改进薄弱环节,不断打牢管理基础,提高企业知名度,从而使企业的工程投标中标率不断提高。
三、关心企业职工,提高福利待遇
公司始终坚持把维护好和发展好职工利益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重点内容来落实。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公司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在不断改善。普遍为职工办理了保险,职工工资标准也在不断增长,对新来公司的大学毕业生工作满一年后,工资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大专生每月增加500元,本科生每月增加800元,定期发放劳保用品,年底根据业绩发放奖金等。定期为企业退休职工免费体检身体和走访慰问,每年安排在职员工进行一次旅游,对职工食堂和单身职工宿舍进行了整修,建立了职工之家,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四、关心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
公司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经常性地参与捐赠、救助等社会公益活动,支持和推进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几年来,先后解决了近百余名大学生就业;参与了“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援建工程;据不完全统计,企业及员工参与社会捐助资金近10余万元。
五、狠抓思想教育,发挥党、群组织作用
公司党总支紧扣“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个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具有水利特色的党建活动,先后组织党员在施工一线开展了“党员先锋流动红旗”、“党旗在工地飘扬”、“党员挂牌上岗”和公示党员承诺书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定期上好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组织作用。一是在职工中开展“三培养”活动,即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把优秀员工党员培养成企业的管理人员。二是为职工成才创造条件。建立了“职工之家”,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激励职工参加各类培训,自学成才。三是组织职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先后组织职工参观了上海世博会和兰考焦裕禄纪念园;组织全体职工向舟曲灾区捐款;与泉山区永安街道一起承办了创先争优活动广场文艺晚会,坚持用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占领职工的思想阵地。
二O一O年十一月十八日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