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调解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中具有基础作用。
积极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调解民间纠纷是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要任务。要大力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在继续做好婚姻、家庭、邻里、房屋宅基地、生产经营、损害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调解的同时,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围绕社会热点、难点纠纷的调解,促进民生问题解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认真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工作。把预防矛盾纠纷作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重点,切实强化人民调解预防矛盾纠纷的功能。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网络,准确了解掌握民间矛盾纠纷信息,对各类矛盾纠纷信息做出迅速反应、及时处置。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认真作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变被动调解为主动调解,变事后调处为事先预防,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向基层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为党委、政府依法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提供依据。
切实强化人民调解的宣传教育功能。把法制宣传教育贯穿人民调解始终,结合个案调解,有针对性地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当事人和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广大群众遵纪守法,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反映诉求,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要坚持质量为本,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矛盾纠纷的调解率、调解的成功率和调解协议的履行率。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力,引导人民群众更多地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矛盾纠纷不断提高矛盾纠纷的调解率。进一步强化依法调解、规范调解的意识,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不断提高矛盾纠纷调解的成功率。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与诉讼的衔接,强化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提高人民调解协议的履行率。
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改革创新。积极推进人民调解理念创新,切实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服务的理念,把服务群众、促进民生问题解决,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价值追求。积极推进人民调解手段和方法创新,善于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调解工作,善于依靠人民群众开展调解工作,善于运用法、理、情结合的方法开展调解工作,善于依托司法行政资源和借助社会力量开展调解工作。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增强调解效力。
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法制化建设,推动人民调解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立足人民调解的性质和特点,大力推进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流程,明确受理、调解、履行等环节的具体要求,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岗位责任制等制度,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管理。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员行为规范,严格人民调解工作纪律。
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进一步巩固和
发展村(居)人民调解组织。健全完善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化解疑难复杂纠纷、指导村(居)调解组织开展工作的作用。加强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建设,着力推进改制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建立调解组织。积极探索区域性、行业性的自律性调解组织建设,推进在流动人口聚居区、毗邻接边地区、大型集贸市场、物业管理小区、消费者协会等建立调解组织,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坚持人民调解员选任制度,不断调整、充实、壮大人民调解员队伍,改善调解员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加大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力度,把调解员培训纳入司法行政队伍培训计划,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期分批实施,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调解技巧。切实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人民调解员队伍,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教育引导他们不断增强大局观念、群众观念、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力宣传表彰先进人民调解组织和优秀人民调解员,推动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发展。
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工作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经费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投入,切实解决好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业务经费、人员培训费,落实好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解决好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办公场所和设施等实际问题,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物质保障能力。
全面提高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通许县人民政府
2024年3月9日
通许县共有12个乡镇,307个行政村委,60万人,全县共有敬老院12所,五保对象2943名,其中集中供养1177名,集中供养率40 %。2024年,我县从构建和谐通许、促进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认真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为五保对象安度晚年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农村五保对象是农村社会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保障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五保供养工作,对于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贫助残的优良传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五保供养工作,县乡(镇)政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一是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民政、财政等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小组。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县、乡两级党、政一把手亲自
-1-
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把工作落到了实处。二是县政府每年都要召开民政、财政等有关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协调会议,要求各部门、各乡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与配合,共同做好五保供养工作。同时,我县把五保供养工作纳入全县目标管理,和其它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落实。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真正做到“两个确保”:确保每个符合五保条件的农村五保对象都得到保障,确保每个五保对象都能足额领到供养资金。
二、多方筹措保障资金
为切实做好五保供养工作,我县采取多种措施,筹措供养资金,一是筹集县财政资金。为确保五保户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县政府每年都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其它支出,及时把五保供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该追加的及时追加。2024年,在足额拨付集中供养每人每年1400元,分散1100元的基础上,追拨资金33万元,全部用于改善敬老院五保老人的生活。使集中供养标准实际达到每人每年1600元。二是社会捐助。2024年12月,县委、县政府动员全县党员干部开展为五保“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全县共捐助资金
7.5万元。三是我县加大了解决五保户看病难问题力度,为农村五保老人全部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五保对象的医疗
费用100%报销。
三、加强管理,高度重视敬老院建设
为了加强对五保供养资金的管理,我县严格按要求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并按规定定期分别在五保对象所在的村委村务公开栏中,张榜公布五保对象名单、补助标准、领取钱物情况等内容。在资金运行和监督管理上,纪检、财政、民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具体负责对象核实、资金调度和跟踪检查工作,保证资金按时、足额、准确地发放到五保对象手中。为实现2024年底全县集中供养率达到40%以上的目标,我县从4月份起,对朱砂、城关、等5所乡镇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建住房137间,2468平方米,维修住房175间,3362平方米,维修下水道755米,敬老院内全部进行绿化和花墙改造,新增床位370张,新增院民407人,为保证建房质量和进度,县政府多次召开乡镇长参加的专题会议。县财政拨出专项资金94万元。我县从福彩公益金中拨出10万元。为确保五保敬老院建设工程质量,我县根据每所敬老院的具体情况,在保证集中供养率达到60%的前提下,对每所敬老院的建房、维修数量、座落位置进行认真规划,县财政人员对全县敬老院工程进行预算,县四大班子领导多次深入各个工地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通过采取措施,规范了敬老院建设程序,提高
了施工质量,节约了建筑资金。为确保五保老人能按时入住,县政府要求改扩建的5个乡镇在9月底以前工程全部竣工,为确保改扩建工程按时竣工,我县采取农忙时不放假的方法,督促工程队加班加点,加快工程进度,通过这一举措,5个改扩建的敬老院8月底提前全部竣工,完成了改扩建任务。
四、多措并举,强化敬老院管理
在敬老院改扩建工程的同时,我县采取各乡镇民政所工作人员入村入户动员,做好五保老人的思想工作,采取分散五保人员领取生活补助金到敬老院和院民交流,观看院民吃住情况,又让分散五保到敬老院试住等方法来提高入住率。2024年底,改扩建的五所敬老院的入住率均达到了60%。为提高五保老人的物质文化水平,利用财政匹配资金采用政府采购方式,统一配备室内设施,每人配备了床、床头柜、木制沙发、洗脸盆架、马扎共计370套,12所敬老院全部安装了太阳能,以供老人洗澡,为每位院民购置了冬装、春秋装、夏装各两套,每人三条被子一条褥子。为做好五保老人的服务管理工作,敬老院各种规章制度作到板面上墙,并对五保老人签定了入院协议书,为五保老人制作了院民联系卡,院内设有固定电话以方便老人使用,每个敬老院都设立了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卫生区、医务室、理发室、洗衣房、澡堂、娱乐室内设有电视机、扑克、麻将等供休闲娱乐,伙食管理上,每周改善二次生活,食堂内订有食谱,做到饭菜不重样,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如今,敬老院的老人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为”。敬老院成为五保老人安度晚年的幸福乐园。
我县的五保供养工作,通过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与上级的要求和兄弟县、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虚心学习兄弟县、区的先进经验,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进我县五保供养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太原市小店区司法局小店司法所
小店街道是小店区委、区政府的所在地,是全区政治、文化的中心、汾东新区建设的核心区域。辖区9个行政村,2个村改社区、4个社区、107个驻地单位,常住人口6万人,流动人口1.3万人。小店司法所现有工作人员3名,1名行政编制,2名为事业编制。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本职,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辖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党工委、办事处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小店司法所为小店区规范化司法所,所长张翠萍先后获得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创优争先”活动优秀工作者、全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优秀调解员、太原市劳动模范称号。
一、强化基础,完善设施,努力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干警积极参加“三个代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学习、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重视作风纪律建设,组织开展“访民情、听民意、帮民富、保民安”活动,着力培养干警“扎根基层,爱岗敬业,服务群众,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强化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每年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坚持每周集体学习制度,重点学习交流处理疑难纠纷和安 臵帮教、社区矫正等涉及的法律政策和工作技巧。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保障水平。该所积极争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了街道拨款万余元,建立了水平较高的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了高标准的调解庭,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目前,拥有独立的办公用房7间,对办公用房进行了高标准整修,统一粉刷了内外墙皮,设立了所长室、办公室、社区矫正室、档案资料室、人民调解室和法律服务室,办公面积达180平方米,配备了高档的办公桌椅,现有固定电话2部,微机2台,打印机1台,数码相机1部,汽车1辆。
(三)创新工作模式,增强工作实效。该所利用大调解工作模式,使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积极与综治、派出所、法庭、信访等部门沟通,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三年来,调解人民法院委托的民事案件11件,与派出所联动调解纠纷31起,参与处理信访案件85起,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健全组织,强化培训,筑牢第一道防线
人民调解是农村保稳定的基础性工作。该所从基层基础抓起,健全调解组织网络,强化教育培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一是健全组织网络。健全完善了街道、社区、村二级人民调解组织体系。在全街道14个村居、10个企事业单位全部建立了人 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了调解室。去年以来,街道调委会已成功调解疑难纠纷 起。强化了村调委会建设,配齐配强了26个村、社区、企业的调解主任和调解员,全部实现了人民调解“六统一”。不断完善和扩大的信息网络,真正起到了“千里眼,顺风耳”作用,使众多民间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去年以来,村、社区、企业调解组织依法调解民间纠纷 起,没有一例激化或升级。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为使人民调解工作走上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我们在各调委会建立了例会、学习工作责任制,请示汇报,纠纷排查、登记、统计、评比奖励、重大纠纷报告等制度。为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保证调解工作质量,我们重点在调解队伍的教育培训上下功夫。司法所坚持每月利用例会,以会代训,给村、社区、企业调解主任上思想教育课,使他们树立从事调解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我们组织全街人民调解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并邀请了区司法局的同志给我们重点讲解了“调解纠纷登记簿”、“纠纷排查登记簿”、“人民调解协议书”等九套文书的填写方法。通过培训使调解员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使纠纷的上交率明显下降。同时还建立了民调工作档案,制作调解卷宗,做到了件件纠纷有登记,事事有结果。从而使我们的人民调解工作更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为进一步规范调解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建立了重大矛盾纠纷报告、社情民意分析等制度。街道调委会建立了例会、学习、请示汇报、纠纷排查、登记、统计、评比奖惩等制度。制定了调解主任百分考核办法,年终严格考核,评出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向各村、社区进行通报,从而有效调动了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严格执行区司法局“以案定补”的制度,即基层调解员每调解成功一件纠纷,由区司法局视调解的难易程度给予50-100元的补助,极大地调动了基层调解员的积极性,激发了调解工作活力,提高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和处臵涉法涉信访的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职能,发挥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着力预防调处矛盾纠纷。
该所紧紧围绕办事处的中心工作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坚持街道、村、组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村、社区、单位每天排查一次,在排查工作中,采取领导分工负责制,组织调解人员逐村、逐组进行排查,同时抽调得力人员对重点村、重点场所开展重点排查,对排查出来的各类矛盾纠纷隐患,分析情况,研究对策。适时开展重大活动、重要节日及敏感时期的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奥运、“两会”期间的安保任务。街道、村(居)二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对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形成了“层层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格局。如去年小店村排查出村民因恒大地产公司违约、拖欠小店村征地款2亿多元(包括利息),村委会多次 讨要无果的情况下,引发的村民聚众围堵恒大绿洲小区工地事件。得知此事后,我们马上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如处理不善或不及时解决,极有可能导致村民群体性赴区以上上访或发生拦堵公路事件,且事发现场,紧邻公路、车流量大,围堵工地的村民众多、秩序混乱,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我们立即赶赴现场,深入群众当中,讲法律、讲利害,劝解村民不要有过激行为,要相信政府,成功地控制住局面。为各级领导解决恒大拖欠小店村征地款赢得了时间,经过七天的努力,终于为小店村民要回了二亿多元征地款(包括利息)。去年以来,共调处各种矛盾纠纷385起,调处成功378起,防止“民转刑”案件2起,为构筑和谐小店发挥了积极作用。
2、搞好法制宣传教育,着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在普法工作中,该所坚持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广泛运用各种宣传方式,以完善的组织网络为后盾,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工作。坚持街、村干部集中学法制度,使干部群众及早掌握新颁行的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有1个村被评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有1个社区被评为“太原市级民主法治先进单位”。在村、居主要地段设立法制宣传栏,由村干部和普法联络员为责任人,定期更换与当前形势及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来提高村、居民的法律素质。成立普法宣讲队伍,结合农村易发案情以案说法,以事例讲法,进一步提高了村民学法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积极开展法制 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三下乡”活动,先后组织开展送法进村、进校、进企30多次,张贴标语、分发法制宣传材料5万余份。在“法制宣传月”等聚敛人气的活动中,挂横幅,发资料,张贴标语,开展法律咨询,用墙报、板报、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法律知识。为创建平安街道做出了积极贡献。
3、做好安帮矫正工作,预防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建立健全了刑释解教人员信息数据库,做到了情况清、底数明、不漏管、不脱管。为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去年我们还对06年以来的53名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登记造册,逐人进行走访摸底,实行“一对一”重点帮教。对生活困难的,既无亲可投,又无业可就,也无一技之长的刑释解教人员,积极同民政局联系,按程序申请低保。对于想从事个体经营的,积极联系工商部门,优先办理营业执照,优先安排摊位。对已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刑释解教人员,积极联系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银行给他们办理小额担保贷款。三年来,共安臵帮教刑释解教人员51人,通过帮教安臵,达到了“人人有事干,个个思想稳,收入有保障,生活有信心,家庭和睦幸福”的良好格局。
2024年底,小店区进行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该所在日常监管工作中,注重走访矫正对象,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思想表现,做到思想教育从严,生活关心到位。对一些有心理障碍的矫正对象,适时进行专业化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摆脱心理上的阴影,重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截至目前,已接收社区矫正对象 46名,解除矫正13名,解除矫正的人员在生活、就业等方面均得到了妥善安臵,正在接受矫正的人员服从教育监管,朝着好的方向转化。
总之,我们小店司法所以维护稳定为第一要务,以满足群众法律需求为第一目标,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在人民调解工作、法律服务、刑释解教人员的安臵帮教、普法宣传、预防青少年犯罪、依法合理有序上访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我辖区的社会丑恶现象逐步减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使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的舒适和温磬,为辖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做好乡镇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把握基本原则,有针对性地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导致群众上访的原因主要有经济补偿、编制待遇、政策公开及涉法纠纷等。乡镇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开展信访工作时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情绪问题带着感情解决。有些上访是多种因素的叠加和激惹造成的,上访人情绪激动,很容易造成冲突。必须冷静应对,换位思考,带着感情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政策问题要具体解决。有些群众上访提出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不符合政策规定,解决起来比较棘手,只能在不违反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变通处理。可采取“一事一议”等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又不带来副作用的办法。复杂问题用制度解决。有些群众反映的村居账目、行政审批等问题,时间跨度长,涉及事项多,内容复杂,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政务、村务、财务公开,从根本上减少上访诱因。
二、落实干部息访责任,为群众谋取切身利益。建立乡镇领导接访制度,实行信访首问负责制,完善乡镇干部下访制度,主动掌握群众情绪中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住工作主动权,提前做好化解息访工作。以政策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决做到不违政策、不违法,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要位臵,踏踏实实落实政策,兢兢业业处理矛盾,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1
对党员干部的工作加大跟踪督查力度,确保工作有力,群众满意。
三、正确处理无理上访,依靠相关法律法规惩处违法行为。信访是群众对国家政策和政府行为的信息反馈途径,为国家、为政府及时落实政策、查找隐患、处理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但不能让群众将其误用,演变成不法分子谋利的途径,给政府政策落实带来不便,甚至造成利用信访政策攻击政府人员、冲击政府机关的严重后果。在处理矛盾时,要以新《条例》为依据,以中央政策为导向,积极妥善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维护好政府形象。对无理上访但不构成危害的群众要真诚接待,耐心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并对屡教不改者适当地予以教育;对构成危害的无理上访者要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坚决予以打击,决不手软。
四、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把群众的注意力引向发展经济。除了涉法信访问题外,其他信访都直接或间接地跟经济有关。很多问题在乡镇得不到解决,究其原因是乡镇无财力,经济发展跟不上。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引领企事业人员投身发展,引导群众走上致富之路,造浓全民创业氛围,将群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发展经济上来。2
全力以赴做好法制宣传工作
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普法领导小组以服务经济转型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为主题,以培养公民法律信仰、提升全民法律素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营造和谐人际环境、增强社会创新活力为主线,突出普法理念更新、重点对象学法、法治文化建设、法治实践创新,深化法制宣传教育、丰富基层依法治理、推进法治城市建设,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一、狠抓落实法制宣传,着力部署“12.4”普法日活动安排。继续深化法律“八进”主题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广泛开展以“优化社会法治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2024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来临之际,普法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以“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推进“六五”普法规划的全面措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法制宣传社会引导特性,积极引导群众遵纪守法,促进社会和谐。
二、是创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发展,着力构建法治阵营。以普法依法治理为平台,以创建法治县活动为抓手,广泛深入开展民主法治创建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营造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搞好法制宣传教育,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社区”、“民主法治示范村”、“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和“诚信守法企业”创建
工作,不断提高创建质量,夯实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基础。
总之,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仍然需要我们在创新社会管理上作出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