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分层教学小结
2024-2024学年度按学校教务处的总的安排,我组的英语教学在高一年级实施了走读式分层教学尝试。通过参与分层教师的努力,学生的付出,学年的付出,以学年检查为效果,所取得的成绩相比较而言有所进步。
如进我校初参与分层教学的班级按教务处所核算的中考入口成绩分为工;(2)班52.77,(6)班58.0分,(7)班51.91分,(8)班55.33分,(9)班59.56分。在分层教学过程中,通过分层教师对教材的取舍,难题的划分,共同研究分层教学中所面对的A等生,B等生,C等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B层班的学生和C层班的学生所进行的针对性辅导,指导,使他们从原来对英语的厌恶继而转变为喜欢(虽然不是大面积提高,但总的看来比上届学生有所进步)。如2024-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成绩分别是:一(2)班人均分63.58,一(6)班人均分65.75分,一(7)班人均分59.31分,一(8)班人均分61.76分,一(9)班人均分66.85分,该学年第二学期统考成绩分别是:一(2)班人均分41.16,一(6)班人均分42.57分,一(7)班人均分38.19分,一(8)班人均分42.43分,一(9)班人均分43.57分,经教务处把整个学年的成绩进行综合核算后,得出这样的结果:一(2)提高率为1.40,一(6)班-0.78,一(7)班1.01,一(8)班0.51,一(9)0.80班,而参与的其它班级的学年提高率分别是:一(1)班-2.23,一(3)班-4.85,一(10)班1.85,一(11)班-0.13,一(12)班3.24,一(13)班-0.33,一(14)班1.24。
通过本学年度统考成绩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虽有进步,但进步不大,由于是第一次在我校组织这样的尝试,再加上没有经验,因而有待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如C层班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很难,因为学生基础差,B层班也只能是勉强跟得上,而A层班中虽能完成教学任务,但大面积提高的任务还没有实现,因而还须我校同仁志士们的共同努力,不懈努力,才能使我校的英语教学状况从低谷中走出来。
高一年级英语组2024年6月
论文题目:《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 单
位: 仁化县格顶中学 姓
名: 刘雪芬 个人学历: 本科 教
龄: 10年
教过的年级:初
一、初
二、初三 论文发表情况:未发表
联系电话:
0751-6364644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
格顶中学 刘雪芬
摘要:新课标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差异,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个性差异 课堂分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和组织者。受到该标准的启发,笔者于04年秋开始对我所教班级的数学科进行分层教学,教学中采用分层设疑,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检查,分层辅导,经过1年多的教学实践,已初露端倪,有一定收获。
一、课堂分层教学的提出
“分层教学”是指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即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级教学中制定相应的分层次的目标,同时教学过程层次化、作业布置层次化、效果评价层次化。通过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且使优生、中等生、学习困难学生都有“东西”可吃,可消化,并逐渐使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接近,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初一新生入校后进行分班,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存在很大的差异。面对学生这种参差不齐的学习状况,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明智的,不但不能提高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反而会加快两极分化,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素质教学极为不利,而且当代学生自尊心极强,不认为自己是弱者,并且对每一个新鲜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发现感和荣誉感,因此提出了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设想。
二、分层教学实验的学生分层原则
分层教学以班级集体教学为主,小组或个别辅导为次的组织形式。学生分层主要参考学生成绩、学习状况,并结合学生自愿的原则。在分配小组成员时,采取模糊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ABC三层,不严格地划分哪些是高层次的哪些是低层次的。分层的结果不向学生公布,只由教师自己掌握。如果向学生公布那会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更有甚者认为老师歧视他们,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影响师生关系,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教学时要时刻注意师生情感交融,避免给学生带来冷漠和压抑,每一次教学过程,都充满热情和取胜的信心。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
1、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与氛围
课堂分层教学的实施,重要的一条是要优化师生关系,要有一个师生真诚友好、和睦相处的学习环境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课堂分层教学不是降低教学要求,放弃学习困难学生的基础教学,而是有意识地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内在潜力的充分发挥,逐渐向整体优化发展。但由于现在的班级中独生子女较多,又受到矿山特殊环境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明显,性格倔强,对老师的善意劝告起逆反心理,甚至有的学生听之任之,对学习不抱任何希望,学习态度不端正,因而不愿意接受低层次教学,甚至产生心理上的抵触。因此,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尊重学生,合服学生心理,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2、教师的分层教学动机。
分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且与其基础相适应的教育,获得相同的发展权利,让每个同学都有进步。对A层学生突出了个“扶”字,让他们学会学数学,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对B层学生突出一个“推”字,推他一把,让他在数学学习上尽快上路;对C层学生突出一个“激”字,激励他们努力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3、分层教学的设计
由于分层教学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小组教学为次的教学形式,教材统一,进度统一,学生层次不同,数学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各个层次的课堂教学标高不可能一样,教师应悉心研究所教层次的状况(即层情),再确定每节课的标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对A层学生主攻基础,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并不可怕,原来自己也能学好数学;对B层学生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其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C层学生打好基础仍是关键,但重点是培养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无论哪个层次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不同的知识掌握程度上具有相同的创新精神,是课堂的最高追求。这种分层最难就是教学关,各层次的学生都要顾及是不易设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要对每课时的课堂教学和习题作精心的安排和设计,尽量做到每道习题都向着能实现教学的具体目标。具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紧扣课程标准,课堂设计以课本为主体,不拔高要求设置疑问,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作眼点,面向全体学生,中等学会,后进生基本学会为前提条件。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是忠于课程标准,忠于教材中的例题、练习、习题、复习题,不抛开教材而另做一套,也不搞题海战术。
②课堂设疑分层次:简单型,较难型,少许难度型,不搞齐答,分类对应抽答,优先超越层次答题(如优生先答较难型题目等),给中等、学习困难学生更多机会,更多的表扬,把赞许落在他(她)们身上。③课堂练习题目分层:分简易题(基础题目),较难题(有一点深度),少许难度题(探究类)。做哪一个层次的题目教师不硬性规定,优良学生间相互参与,研讨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中等生,后进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数学技能要进行检查,其办法是由中等生检查后生,或后进生互相检查,不会的要讲解,到会为止,达成互相学习的氛围和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是对后进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必须落到实处,检查时间既可以先课堂上,也可以是课后进行。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④课后作业,分三个层次,简单类,较难类,有时也有难度类。学生可自主选择布置作业中的题目,较难题有记号,可全选简单类,也可全选较难类,还可以选一样选作一点,对降低层次解答题目的学生要时时予以纠正,作业题目不在多,而在精选,不能让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困乏,昏昏沉沉,从而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反感情绪。
⑤课后辅导练习:为落实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加大优良学生训练深度和广度,对优生要给予有一定难度和探究类问题,在教学中还要设计一定量的课后辅导练习,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注重一题多解,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一些共性和个性,从而探索出解决数学问题一些规律,以拓宽这部分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七年级《数学》的《一元一次方程》一节的教学过程中,习题的分层做了如下的设计:
第一层次的习题: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的概念和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掌握其基本的解法;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A、1=x B、3y+2 C、x+y=0 D、3(x+4)=5y(2)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
6x+8=5-2x+3=5x 第二层次的习题:在基本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的同时,加深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
(3)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并说明每一步的依据:-3(x+1)=9 4-x=3(2-x)第三层次的习题: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应用。
某班在绿化校园的活动中共植树130棵,有5位学生每人植了2棵,其余学生每人种了3棵,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从上可知,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学生在进行尝试训练时,师生互动是一堂课的核心,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驾驭、调节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参与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来,严格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对中、低层次的学生加强辅导,也可以让高层次的学生帮助低层次的学生,对高层次的学生课后尽量组织他们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拓学生的思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四、分层教学的考核手段
进行分层教学后,考核手段也随之更新,对“一卷定终身”的考试方法,进行小小改革,对每个知识点要进行两次考核,第一次考核以书本练习为主,时间定为一课时,总分为100分。第二次测试以平时的例题、习题为主,以80分为标准。未达到标准的学生作为下一单元学习的重要对象。第一次考核合格者进行第二次较高层次的测试,分出ABC三层次的学生,对学生所在层次随时进行调整。其目的有二:一是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把学生尽量调整到他比较满意的层次,二是在实验中形成竞争机制,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抑制学生中极易出现的“退步无所谓”心理。
五、分层教学实施后的思考
通过一年多的数学分层教学实验,我切身感受到它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一是师生关系融洽,使学生在平等、没有歧视的情况下学习积极性较高;二是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模糊走向清醒;三是打破了“优生差生一锅煮、优生差生无法在课堂兼顾”的教学困境,每个层次都可以根据本层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课堂教学标高。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与其相适应的教育,不同的层次的学生都能听得懂、吃得饱,为每个同学都创造了进步的机会;四是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提高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精神。我最深的体会是:分层教学可以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学生进步明显,学习情趣高涨,基本达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目标。
但是,分层教学实验也是风险较大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在一定的困难:一是分层教学的实施,最重要的是如何搞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没有歧视的情况下进行,从而使工作量成倍地增加,对于本身就较清苦的教师,再加以成倍的工作量,若无高度的事业责任心和过硬的教学业务水平,是难以胜任的,也是难以持久的。二是学生的积极性的高涨,要求反复考核同一知识的次数增多,无疑也增加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若学生不明确学习目的,没有学习的真正动机,那么,分层教学也难以落到实处。因此,要保证实验成功,一是要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案;二是要精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真心实意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充分发挥学生因素的作用。
实践证明,只要按照教学规律办事,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的教学,这样才实实在在地给予他们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参考文献:
[1] 王工一.《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导引》,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4年7月 [2]
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 [3] 教育部.《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8月
[4] 《新课程与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24年7月。
分层教学小结http:// gyrsks.gygov.gov.cn/
四年级
半个多学期的分层教学又告一段落,在分层教学中,不仅是学生受益,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受益颇多。这个学期,经过我们年级几个语文老师商量,我们将完成作业做了一个分层设计。那就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量化作业量。
我们将作业分为三等。
第一等作业形式:每单元考试达到90分的孩子,综合本的抄词每个词只抄两个;第二等作业形式:考试80分以上的,综合本的抄词每个词只抄3个;第三等作业形式:80分以下的,每个词抄一排。这样试行以后,不仅鼓励孩子认真对待考试,也让孩子有了更高的积极性。实验两个月来,大部分孩子学习有了一定的提高,学习积极性也更加浓厚了。
不过,在施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那些永远只考80分以下的孩子,渐渐就会失去兴趣,因为无论如何,他也冲不上去。经过我们的深思熟虑,想到了一个办法:考80分以下的,如果能考上80分以上,就让他们做第二等作业;那么平时考80分以上的如果能冲上90分,就做第一等作业。这样以来,孩子就不会没有希望的学习了,积极性自然也提高了。很多孩子会为了少做作业而不断地努力,冲劲也更加强了。
分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针对不同程度的孩子,让他们对学习不会产生厌烦心理;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批改作业更加轻松了,的确是一举两得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只要不断的实验,不断的修改,一定会有一套适合孩子和教师的好办法。为此,我们年级的老师们一直在不断学习和不断努力中。
英语分层教学 , 分类指导实施方案
“分层教学 , 分类指导” 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各个时期各方面所表现的主要差异 , 也包括了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 以多样化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 , 从而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优发展。它是面向全体学生 , 发掘学生创新潜能 ,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 , 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 , 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 , 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方式 , 对他人却未必如此。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所指出的 , 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 , 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 , 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 ,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 , 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分层教学 , 分类指导”(以下简称 “双分”)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各个时期各方面所表现的主要差异 , 也包括了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 以多样化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 , 从而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优发展。它是面向全体学生 , 发掘学生创新潜能 ,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双分” 的指导思想
“双分” 在英语教学中的核心思想是 : 以人为本 , 面向全体 , 因材施教 , 全面提高。面对英语学习上有差异的学生 ,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 促使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不同的基
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 , 而不是只面向少数学生的选拔性教育;要面对有层次差异的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 , 而不是传统的 ,习惯性的教育操作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 , 学习态度 , 采用分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 而不是 “一刀切” 的教学目标。
2.转变对 “差异” 的一般认识。把 “差异” 作为教学的资源加以培植利用 , 使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既表现为“学” 的主体 , 又作为 “教” 的主体。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种合作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语言的交流 , 强化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3.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单一的师生交流为师生之间 , 学生之间全方位的立体交往 , 让各类学生的各自适宜的速度和方式主动学习, 增加各类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时
间 , 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多层次地了解学生 , 把握学生的各性差异 , 在英语教学中灵活采取小组学习, 个别学习的组织形式 , 处理好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两大关系。与此同时 , 突出自学、反馈、矫正、回授、调节等环节 , 形成群体教学与个别教学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双分” 的基本要求
1.讲授引导 , 统分结合。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授、答疑、娇正、小结 , 又有分组的领学、自学、合作学 , 还有分层次的讲授评价和个别指导。英语教学中 , 课文的集体朗读与个别朗读、句型的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交际用语操练的双人活动与集体活动、问题的提出与解答 , 这都要求老师跟据学生的学习基础 , 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 , 巧妙安排好课堂教学中 “分” “合” 的时间和“分” “合” 的次数。将面向群体的教学活动建立在独立、主动、个体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 , 实现两者优势互补 , 从而在讲授引导之中 , 使知识、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获得求知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 , 都获得适合于自身的最优发展。
2.讲学协调 , 动静结合。英语教学中 , 一部分学生能接受老师的语言背景以及语言要点进行自读、自问、自答、自练 — — — 静;课堂上 , 教师安排学生对话操练、情景表演, 而对老师一节课所讲授的知识进行自思、自结.操作中 , 一节课的讲与学要充分协调 , 教师要在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差异程度的结合点上 , 围绕一条教学主线 , 把握好 “动”、“静” 的对象和 “动” “静” 的时间 , 让每类学生都尽可能地做到 “动” “静” 的时间 , 让每类学生都尽可能地做到“动” 在关键处 , “静” 在必要时 , “动”、“静” 结合 , 互不干扰 ,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学习的最优化。
3.主体参与 , 各得其所。课堂上要采用 “快投入”、“频活动”、“小难度”、“勤反馈”、“多娇正” 等方法为不同层次 ,不同性格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面和教学内容 , 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多种尝试、选择、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 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 , 由浅入深地学习, 仿和掌握英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 让他们多读、多思、多说、多写、多听 , 实现耳、眼、口、手、脑 “全频道” 接收 , “多功能” 协调 , “立体式” 渗透。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得到认知和创新 , 而且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自信 , 使之以学为乐 , 以创为乐 , 不断进取。
三、“双分” 的操作环节
1.备课分出层次。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 设计教法 , 重点考虑排除后进生的学习障碍 , 提出对优等生的高层次要求 , 设计分层练习。
2.讲课分层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为 : 听说领先 — — — 读写训练 — — — 教师分类指导 — — — 归纳小结 — — — 分层作业。上课时 , 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听说能力 , 参与不同层次的读写训练 , 与此同时 , 老师针对全体学生或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 , 进行指导 , 或面向学生逐个进行启发指导 , 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小结 , 强化学习重点 , 强化学生训练 , 进行分层练习。此结构组织教学 , 正确处理 “优、中、差” 三者关系。
3.作业分层练习。课堂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和各自不同的教学目标选取不同的练习。一是发展深化题。这是根据优等生学习水平和教学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 , 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练习巩固题。这是根据中等生学习要求设计的 , 一般指教材上的习题;三是基本练习题。这是根据后进生水平要求的 , 并要加强后进生的单词、词组等的巩固记忆。练习中 , 教师要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学生向高层次突破 ,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课内课外的分类指导。这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品质的指导 , 都要因人而异。学习辅导时 , 对后进生力求坚持面批面改、同时配以专人帮助他们对单词、词组的默写 , 对优等生加强检查督促和指导;并以小组形式检查对课文的朗读、背诵。学习品质的指导 , 后进生侧重激发、鼓励;中等生侧重学习目的及学习意志毅力的培养;而优等生侧重的是学习目标、学习理想的激发提高。
5.考核分类检测。每学期所进行的全校性全面考核 ,对优等生用 “三好” 标准去评价和考核 , 而对后进生则看其在原有学习基础及学习成绩上的提高。只要有进步 , 就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此及时鼓励富有创新精神和学习有进步的学生 , 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 使评价成为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 推动全体学生在下一个教学目标实施流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双分” 的实施策略
1.教学目标的设定策略。设定分层目标在力求达到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 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 , 如对每模块、每单元的基本要求 , 词汇、日常交际用语、语法和语言四个方面 , 可先单项掌握 , 双项掌握以致全部掌握 , 可即时掌握 , 也要渗透性地逐步掌握 , 这都体现了目标分类。分层要明确、具体化。目标难易跨度要小 , 层次递进要平缓 , 达标期限要留有余限 , 形成 “指令性” 目标与“指导性” 目标相结合。教师 “给予” 与学生量力 “自选” 相统一 , 使各类学生既能达到自定的较低层目标 , 又积极向较高层目标而努力。
2.教学方法的选择策略。以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为例 , 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 一是学法指导。后进生以模仿学习为主 , 通过对课文句型 ,习惯性的日常交际用语 , 语音等举三反一地模仿 , 要学生从中找出规律;中等生以再现学习为主 , 对所学句型的不断替换变化 , 对语音等按规律发音 , 在巩固强化中掌握 “双基” , 优等生以创造学习为主 , 启
发举一反三 , 可在掌握 “双基” 的基础上 , 语言的交际、句子的表达等都可以独创、独见、自由发挥。二是自学辅导。后进生以 “扶” 为主 , 教师多做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 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中等生半 “扶” 半 “放” , 遇到困难 , 学生相互讨论 , 仍不能解决的 , 老师揭示 , 逐步提高自学能力;优等生以 “放” 为主 , 独立自学 , 遇到困难 , 教师作适度暗示和点拔 , 并要求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 迅速提高他们的
自学能力。三是例题配置。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 , 配置例题坡度应不一样。同一例题 , 也应体现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要求 : 优等生可以要求一题多变 , 但后进生只要求就题议题。
3.课堂操练的定向策略。一般情况下 , 英语课堂操练有示范性、模仿性和活用性。教师设计和讲授不同的知识点时 , 需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各类的操练及活动中去。后进生侧重对知识示范的理解 , 中等生侧重于对知识的模仿性操练 , 而优等生应要求活用所学的知识 , 成为生活中语言交际的工具。另一方面 , 利用课堂操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缺陷 , 激发优等生顿悟 , 最后让他们对知识点的概括、矫正、并依靠分层教学信息的频繁反馈和及时矫正来实现教和学的动态平衡 , 使好、中、差各类学生不断取得成功 , 经常享受到成功的满足与喜悦。
4.学生个体的互助策略。培养利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 形成个体的互助机制 , 也是 “双分” 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操作。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个体互助意识 , 无论课堂参与和课后复习、练习, 教师都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互动互助的机会 , 拓宽互动互助的领域。如按要求相互背书 ,日常生活相互对话 , 对课文内容相互演示 , 对错句病句相互矫正 , 对所学词、句相互默写 , 堂上小检相互批改、评定等。“不求人人高分 , 但求人人进步” 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 也是 “双分”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的目的所在。
英语分层教学 , 分类指导实施方案
陶 唐 峪 乡 中 学
浅析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策略:本文结合现阶段高中生的构成特点和教学现状,指出分层次教学“分层不分班”,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语言知识和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备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应根据学生各自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有区别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每个学生在最合适自己英语学习环境中求得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次教学”思想最早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分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为学生素质提高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得知识,而且发展诸如语言表达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与观察能力及使用工具书与查找资料能力等,从而实现素质教育。分层教学同时可以充分发挥主动型学生的特长,调动被动型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消极型学生的热情。
二、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
分层次教学着眼于学生持续的、健康的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前提条件。具体到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其次,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此外,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英语。最后,教师必须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实施英语分层教学,应有长期的计划,最好从高一年级开始,长期坚持,必见成效,不可急于求成。
三、分层教学的基本策略
1.备课分层
备课是保证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首要环节。备课分层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分析不同学生的特点,掌握他们存在的个体差异。
(2)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大纲,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有用信息。
(3)考虑教法。
2.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有多种方法,可根据内容分层,根据不同的活动分层,根据角色或学习者的反应分层,或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指导分层等等。
(1)教学目标分层。
(2)提问分层。
(3)操练分层。
3.练习和作业的分层
练习和作业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传统的英语作业布置方法即“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因材施教以及分层次教学的原则的。根据分层次教学的要求,练习应设计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即采用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
4.课外辅导分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这种补充不应该是课堂的延续,更不能变相增加题量负担,而是根据不问层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指导。基础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检查他们在知识上的缺陷和漏洞。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上,一定要对他们加强“监控”,确保他们不掉队。要针对不同特点进行学法指导,不断激发并强化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对于优秀生和特长生,则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书本知识掌握较好的前提下,指导他们阅读课外书籍,拓展文化背景知识,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5.测试分层
在单元及阶段性检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所学握内容和英语达标的不同要求拟定等级性试卷。A 卷:基础题,难度较小,只考查本单元重点,不考难点,以模仿性试题为主;B 卷:考查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侧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C 卷:以本单元内容为中心,进行知识拓展,增加有一定难度的理解及综合性测试题,检测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等级性测试,旨在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均有展示自己知识和才能的机会。等级制的分组应是流动的,进步明显者应调至上一等级,成绩明显下降者应调至下一等级,以便教学具有针对性,也使学生有压力感。
6.评价分层
评价标准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应当把评价作为手段,以此来促进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对学生决心评价时,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为了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问答、作业练习上分出层次,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者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了同一问题时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让他们都有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这样就能及时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的教学目标的层次,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发展。分层教学的目的是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教师要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在提问、课堂练习、小测验或单元练习中,应按各层次教学目标来划分优、良、中、差、不及格五个等级。
四、实施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求知欲
2.服务于课程改革,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3.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分层教学模式是依据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而提出的一个崭新命题,充分体现了从“本本”向“人本”的转变,是从“人人失败”向“人人成功”的转变,也是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标教育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英语分层次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以及兴趣、动机、情感等多种心理素质的提高。另外,分层次教学不但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也有利于塑造高素质的英语教师。分层次教学给教师增加了不少的工作强度和难度,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同一教学目的、同一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教学模式,要在因材施教上下工夫,从备课、上课到辅导作业都要有针对性。这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有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使教师产生了危机感,更增强了责任心。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