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15日中央举行的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胡锦涛同志号召我们: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学习《江泽民文选》,要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着力推进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我们人事工作者学习领会《江泽民文选》,就是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坚持以“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思路,有效更新人才工作措施,着力推进人事人才工作新发展。
一、学习《江泽民文选》关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论述,在人才配置中,既注重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重视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功能,变人才配置在经济建设中的“被动适应”为“主动牵引”
江泽民同志谆谆告诫:“做好人才工作,首先要确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①,“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②。他掷地有声地强调,“人才资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③这些论述为我们开展人才配置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是我们人事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具体行动。在实际工作中,要使人才资源真正发挥“第一资源”的作用,人才资源配置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经济发展的被动适应上,还应该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主动牵引中。我们时常说起某企业因为引进了特殊人才而起死回生;某地区因为起用了某个或某些人才而催生了新生产业或支柱产业,甚至因此而带动和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等等。这些都是人才配置主动牵引经济发展的具体例证。由此,我们人事工作者要以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论述为指南,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进一步做好人才配置工作:
首先要切实注重人才配置的预测性和前瞻性,像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那样,“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④,积极引进和大胆使用高层次、高新技术人才。
其次要按照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使其真正成为培养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⑤,也成为人才主动牵引经济发展的载体。
再次是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努力创造优秀科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委派他们在关键岗位承担重任”⑥,促进人才与创业载体的有机结合,使“主动牵引”得以真正实现。
二、学习《江泽民文选》关于人才应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论述,在人才培育中,既注意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更重视先进思想道德的灌输,变人才成长中的“单纯能力提高”为“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历来是我们党对合格人才的要求,也是我国人才培养的理想目标。江泽民同志一直十分重视人才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问题,早在1995年5月,他就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培养造就科技人才要注重德才兼备。”⑦2024年6月,他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又指出:选拔任用党政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念,具有真才实学和开拓精神,这些都是基本要求。”⑧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他再一次要求:“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⑨
我们政府人事部门肩负着管理、组织和实施人才继续教育工作的重任,近年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针对不同对象,确定不同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先后组织开展了wto、计算机、外语、管理、法律等知识的教育培训,促使成千上万人才的科学文化知识得以及时更新、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高。但在人才培训中,仅仅给予科学文化知识的继续教育是不够的,还应该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论述,重视对他们进行先进思想道德意识的灌输,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所强调,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⑩
同时,“要用崇高的理想、高尚的精神引导和激励各种人才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⑾为此,我们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同时,更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人才既具有过硬的科学文化本领,更具有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好地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为祖国作贡献,为人民谋福祉。
三、学习《江泽民文选》关于关心和爱护人才的论述,在人才使用中,既注意他们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重视对他们合法权益的全面保护,变人才使用中的单纯“以才生财”为社会效益与人才权益“双赢共进”
江泽民同志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⑿他要求“大家都要关
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好范文版权所有,文秘工作者共同的天地!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21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综合素质及其创造力的竞争。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必须大量培养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
在《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一文中,江泽民一再指出促进干部部队和各种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年轻化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谓的年轻并不是单纯的年纪轻而已,年轻与否指的是是否能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能否在这样一个知识泛滥,物质丰富的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把握自己的位置并能适时地作出适当反应的人。可以说,年轻与否关键就在于与时俱进。
青年人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对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和掌握快捷,再加上优裕的生活条件,没有太多的生活包袱,具备创新的最好条件,是一支生力军。假使处于这一位置却无法最大地发挥自己的能力,那么不论对于国家社会还是自己都是相当可悲的。我们正处于这一阶段的起始,更应该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来要求自己。在修学期间,我们应从书本到前沿不断努力拓展视野;善于提问、敢于提出自己观点挑战权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性人格。除此之外,良好的自律性及刻苦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军训正是磨练我们这些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期,所以,我们应以严格的军人的作风态度来要求自己,一丝不苟,不畏艰苦。
中国,拥有悠久文明的泱泱大国,好范文版权所有,文秘工作者共同的天地!昔日曾以汉唐雄风光耀一时,但明清的迂腐统治及战后50到70年代不合理的经济政策使我们一度丧失了与世界先进国家拉平的机遇。在中国加入wto的今天,中国人又一次面临难得的机遇与挑战,能否赶上和超越当今发达国家就取决于现在的我们和一代代的新人的不懈努力。因此,我们在大学期间应尽己所能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人格,以坚实的步伐迈向将来的每一天.《大学生《江泽民文选》读后感》
***同志在担任军委主席的15年中,明确提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这一重要论断,形成了关于我军军魂的思想。这一思想凸显于《***文选》之中,是贯穿***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灵魂和主线。深入学习和贯彻***关于我军军魂的思想,对于确保我军的性质和本色,确保全军官兵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在新世纪的征程上经受住各种斗争任务和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指挥枪”原则的丰富和发展
军队的领导权问题,是无产阶级建军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党始终高度关注和着力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建军根本原则和一整套制度,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科学地回答了我们党为完成夺取全国政权任务如何组织和领导军队的问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强调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性质,要求军队永远成为党的基本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回答了我们党为实现国家现代化任务如何坚持和加强对军队领导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志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提到我军军魂的高度加以强调,对党管武装、党管军队的根本原则制度和优良传统作了系统阐发,对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必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确保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部队,确保官兵始终听党的话、跟党走;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围绕军队的中心任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证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里;严守政治纪律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保证,等等。这些新的思想理论观点,深刻阐明了党对军队领导主体的唯一性、领导内容的全面性和领导权威的绝对性,深刻揭示了从思想上政治上建军治军,使人民军队永葆先进性和强大战斗力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回答和解决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我军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始终听党指挥,紧紧和人民站在一起,是我军生命之所系、力量之所依、性质之核心、传统之根本。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把我军作为政治思想和文化渗透的重点。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给我军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同时社会生活多样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不断加深,也增加了腐朽思想文化影响侵蚀官兵思想观念、冲击军队优良传统的危险性。正是着眼于应对新形势下保持我军根本性质和政治本色面临的严峻挑战,***同志提出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思想。这一思想从时代高度昭示我们,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命根子”,从本质上决定着我们这支军队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根本问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惟此为先、惟此为重。只要铸牢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永远不变的军魂,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政治风浪,我军都能坚如磐石,始终坚定一心向党、听党指挥的政治立场,成为党巩固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坚力量。
党和人民对我军的最高政治要求
***同志关于我军军魂的思想,紧紧抓住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治军理论与当代中国军队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结晶,是对几十年来人民军队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新形势下人民军队全面建设、治军特点与规律的深刻揭示。它寄托着党和人民对我军的殷切期望,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我军的最高政治要求。
铸牢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军权”与“执政权”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个巩固的政权,都必须有军权做保障。我军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在巩固党领导的国家政权,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当前面临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政治图谋,西方各种腐朽思想不断渗透,国内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影响的复杂形势,要保持国家的安全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我军不被强敌摧垮,不被“糖衣炮弹”击中,能够经受各种风险考验,为完成党在新世纪的艰巨历史任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重要保障。
铸牢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是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新世纪,我们要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改变我军建设与现代战争需要不相适应的状况,缩小同发达国家军事发展的差距,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只有这样,才能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着眼于打得赢、不变质,注重科技强军,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提高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不断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军的特点和规律,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项改革,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铸牢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就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从严治军,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错误观点,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要使人民军队永远成为党的基本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和坚定捍卫者,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使枪杆子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大力加强军队各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贯彻执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如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把党支部建在连上等,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紧紧抓住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首要问题不放
胡锦涛主席主持军委工作以来,牢记***同志关于“军队始终坚定地听党的话、跟党走、服从党指挥”的殷切期望,高度关注并紧紧抓住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首要问题不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历史使命的时代高度,突出军队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重点,深化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本质内涵,进一步使“党指挥枪”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广大官兵的头脑之中,并转化为高举旗帜、听从指挥的自觉行动。
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治军强军之道,为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指明了发展方向。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军事实践,是我们党坚持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优良传统和根本经验。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每一次重大理论创新,都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指导方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遵循“党指挥枪”原则的必然选择,是我军在新的起点上又快又好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我军建设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作为我军职能任务的新拓展,为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开阔了政治视野,提出了新的要求。胡主席在阐述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的历史使命时,明确提出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这就从更为广阔的战略视野,把军事力量的建设与运用融入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国家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更加凸显了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政治属性,体现了军事服从政治的新的要求,使军魂要求与军队使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军队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军队全面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之举,为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提供了组织保证,增添了强大动力。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们党治国理政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为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加强军队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军队各级党组织的素质能力,是我军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和肩负使命的要求,加强全面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先进性建设,军队各级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就能确保军旗永远跟着党旗走,不断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
《江泽民文选》内涵十分丰富,全面、忠实、生动地反映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及其积累的经验和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和国家极其宝贵的政治财富。
一、深刻把握《江泽民文选》所包含的重大科学内涵,要以理论与实践、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的视角,全面审视中国共产
党人怎样领导中国人民一步一步地走过这极不平凡的辉煌十三年,进而科学认识这十三年伟大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从1989年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十三年。十三年来,我们党面临着外有压力、内有困难、考验不断的复杂局面。十三年来,我们党经受了一系列重大考验,领导人民成功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确实来之不易。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一定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角度,深刻理解和把握每篇文献的实践背景及其蕴藏的重大历史意义。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深刻变革时期,稍微不慎就会出现巨大的社会震荡甚至灾难,而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开创新局面。但是,从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212页),其变革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前所未有,的确是一场革命。更要看到的是,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科学地结合起来既前无古人,毫无历史经验可资借鉴,又遭到了国际社会出于这样那样目的的质疑、阻挠甚至破坏。《江泽民文选》忠实地记录了不怕鬼、不信邪的中国共产党人怎样在风雨中前进的。特别可贵的是,十三年来经历着社会大变革洗礼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而社会总体上始终保持着稳定且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得到稳步提高,影响日益扩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再回过头来看我们整体上迈向小康水平的关键十三年间所走过的步伐,其意义非同寻常,有着太多需要我们仔细珍惜和回味的东西。
二、深刻把握《江泽民文选》所包含的重大科学内涵,要以理论与实践、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的视角,深刻认识十三年来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进而更好地在未来的实践中运用好这些历史经验,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得以更快更好地进行
在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面对的课题都是全新的。在挫折中成长壮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来都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在不断地总结经验中开辟前进的道路。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领导我们党探索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领导我们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搞改革开放,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要认真总结经验,对的要继续坚持,失误的要纠正,不对的赶快改,不足的要加点劲等谆谆教诲,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国内出现的新形势及其提出的新课题和新挑战,江泽民同志领导我们党奋力开拓、锐意进取,在破解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留下了一系列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对此,《江泽民文选》有着很多鲜活、充分的记录。从某种意义上讲,《江泽民文选》的每篇文献都是总结经验的结晶,有些篇目就是以总结经验为题目的。其中,既有从整体上进行系统总结的,像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报告、通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三讲”情况的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在庆祝建国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等重要篇章,也有分别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国际形势和对外交往、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专题性的总结。纵观三卷《江泽民文选》,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和社会进步基本轨迹的总结,有关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后中国找准自己战略方位的历史经验的论述,有关于认真总结和吸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系列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有关于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及党的自身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有关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历程经验教训的总结等。当然,这些经验的总结,主题是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全面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所有这些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进一步升华为科学理论,构成了我们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的进一步科学回答,构成了我们党对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关键问题的创造性回答。
三、深刻把握《江泽民文选》所包含的重大科学内涵,要以理论
如何理解江泽民同志把小康社会概括为六个“更加”
原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教授说,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奋斗,到2024年,我国顺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一个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当全国人民即将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时,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展望下个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24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十五大提出的三个目标,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99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关于小康的内涵,确定了两个方面:一是小康的社会属性方面,即“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一是小康的实现水平方面,即“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从这个标准来衡量,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上世纪末达到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状态.低水平,就是指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一是指人均水平还不高,二是指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小康.按照世界银行1998/1999《世界发展报告》中的指标划分,我国在上世纪末总体达到的小康水平时人均只是800美元,去年人均900美元,今年可望达到或接近人均1000美元.但还只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下限.而且人均数不等于每个人都达到这个水平.大体上只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口进入小康,还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口还达不到这个水平.不全面,是讲我们以往总体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够.而且经济方面也主要是指解决了衣食无虞的问题,侧重在解决生存需要,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达到丰衣足食,温饱有余.需要指出,即使在生存需要方面,也还有许多问题来不及解决,例如住和行的问题当时还远没有得到解决.至于享受需要,发展需要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所以十六大报告讲小康时使用的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发展不平衡,是讲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总体上说,从地区看,东部地区进入小康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区则比重小;从城乡看,城市进入小康的比重大,农村进入小康的比重小.从收入差距看,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很不平衡,并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应当说是中国人民奔小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也是从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针对上面这些问题,按照作为从温饱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承上启下阶段的小康的要求,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此江泽民同志把这样的小康社会概括为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六个“更加”,就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同总体达到的小康水平相比,水平更高,内容更广,惠及全体人民.2.如何理解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长期持续快速增长的各种有利条件
原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教授说,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意味着在物质文明方面要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具体说是用大体二十年的时间,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24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新的“翻两番”意味着我国GDp将达到36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从目前占世界第六位提高到第三位,仅次于美日两国.届时我国人口大约可以控制在15亿以内,人均收入可以提高3倍,达到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意味着更全面的小康,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它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就是说不仅物质生活富足殷实,而且人民的民主权利,精神生活和生存环境都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也是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就是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本新闻共13页,当前在第01页
***80910
111213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