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技术改造步伐
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增长方式有效转变
保持工业投资较快增长,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在 “工业立县”战略引领推动下,我县工业投资紧紧围绕结构调整主线,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技改工作成效显著,促进了工业经济的较快增长,为产业培育和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工业投资基本特征
1、工业投入稳定增长。2024-2024年,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1.9亿元,工业投入总量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43.2%。其中2024年、2024年、2024年分别完成工业投入10.5亿元、14.2亿元和1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1%、35.2%和21.2%,年投入总额连创新高。2024年下半年,国家开始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自2024年开始我县工业投资增幅逐步回落,但仍保持适度增长。
2、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2024-2024年,列入县重点技改项目101个(跨年度建设项目重复计算在内),实际完成投入21.9亿元,占全县工业投入的52.3%。其中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68个,涉及造纸、化工、建材、轻纺、机械、竹木、食品、电子等主要行业,天听亚伦10号机、恒达1、2、3号机、凯丰1号机与热电联产项目、华邦1、2号机、大明耐磨地板纸、青龙山日产1000吨和日产2024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余热发电项目、杜山日产2024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腾龙竹木地板生产线、绿得草甘膦生产线、环达纳米水性乳胶漆生产线、五强公司ZB系列高性能减水剂生产[找文章到文秘资源-/www.feisuxs-一站在手,写作无忧!]线、沪工锻三工具总厂专利扳手生产线、恒祥扩建与印染生产线、龙游新屹服装公司年产80万套服装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为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从投资构成看,三年来,我县积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实施了一批技术含量和装备水平较高的工业项目,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如天听、恒达、凯丰、华邦、大明等企业的特种纸生产线、五强公司的ZB系列混凝土外加剂生产线、绿得农药化工公司的IDA法草甘膦生产线、环达纳米涂料生产线、腾龙公司的竹木复合地板生产线、青龙山水泥公司纯低温余热发电、茗皇公司的速溶茶等一批项目的技术、装备及产品进入国内同行业先进行列。
从行业看,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全国特种纸生产基地和全国笋竹加工基地两大目标,突出行业重点,加大投入。造纸产业三年累计投入8.77亿元,总量居各产业之首,其中特种纸企业累计投入5.07亿元,13条特种纸生产线建成投产,全县生产特种纸的规模企业达12家,新增特种纸规模企业5家,设备先进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能迅速提高,发展势头强劲;竹木加工产业三年累计投入2.06亿元,实现向高档竹板材加工的转变,产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五金机械产业三年累计投入5.81亿元,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提高较快,加工能力进一步扩大;水泥建材产业三年累计投入7.05亿元,淘汰关闭一批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小水泥,建成2条日产2500吨和1条日产1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使我县水泥产能由原来的100余万吨机立窑水泥提高到年产200多万吨新型干法水泥,产业升级的同时产能实现了翻番;化工、纺织、食品、电子等产业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得到改造提升,提高了产业的竞争能力。
4、产业集聚速度加快。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重视工业园区的建设,加大了园区的投入,构筑了坚实的发展平台,促进了产业集聚。龙游工业园区及城南、湖镇(含沙田湖)、溪口三个功能块内的工业项目完成投资数占全县工业投入总数的比重不断扩大,2024年占45.7%,2024年占54.9%,2024年占68.4%。园区已成为工业投入的主阵地,产业集聚的主平台。
二、工业投资主要成效及优势
1、加快了产业发展速度,促进了工业经济总量大幅增长。
大规模的工业投入,对主导产业培育和工业经济总量的提升推动作用明显。规模工业经济总量由2024年的18.9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46.6亿元,增长146.6%,年均增长35.1%。其中竹木加工、五金机械、纺织服装、造纸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比2024年分别增长268%、210.4%、166.6%、85.6%。八个主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0.5亿元,增长134.8%。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共有81家,其中实施技改项目的有62家,累计新增销售收入20.8亿元,增长183.54%。工业投入对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2、改造和提升了一批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三年来,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造纸、化工、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累计投入技改资金20.6亿元。其中,天听亚伦公司拆除原3、5号机,引进水印辊、复卷机、自控系
统、质控系统等关键设备、配套部分国产设备,建设10、11号机2条高档特种纸生产线;青龙山、杜山公司拆除原有机立窑,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同时应用最先进的纯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建设纯中低温余热发电站,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绿得公司采用国际最先进工艺路线(IDA法),改造传统产品生产工艺,新建草甘膦生产线,产品实现全部外销;环达公司购置先进设备、采用特殊的分散技术,建成纳米水性乳胶漆生产线。这些项目的技术装备与生产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行业内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3、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工业持续增长。
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三年来,飞洋、青藤、鹿城等文化休闲用品项目,浙昕钻饰、奥泰钻饰、科迪仕、众盛、澳盛来、珠中珠等一批工艺饰品项目的引进和实施,累计已投入2.03亿元,形成新的块状经济,文化休闲及工艺饰品产业将成为我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浙江年年红实业有限公司新建高档中式家具生产线,其技术水平、产品档次、生产规模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县域内形成一定规模的家具产业链,促进家具行业的发展,有望成为我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龙头骨干企业迅速壮大,产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明显。2024年,全县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8家,比2024年增加6家,三年累计投入技改资金6.03亿元,累计新增销售收入11.68亿元,增长326.2%,其中青龙山水泥、绿得农化分别新增销售收入2.6亿元、2.3亿元。
4、完善了政策与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环境。
一是完善了项目政策体系。建立项目决策咨询制度,对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投资强度与实际土地需求等进行决策咨询,严格项目把关,提高落地项目质量;建立县领导联系产业、重点项目、大项目跟踪服务小组等制度,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制定入园项目管理办法,对签约未开工及土地闲置项目开展清理整顿,同时,对土地闲置投资未到位项目督促企业继续加大投入,对闲置土地收取土地闲置费,以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加大了财政的扶持力度。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企业技改投入、技术创新、技术中心、新产品开发等实施了专项资金奖励制度,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同时积极鼓励和协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每年为企业争取省财政对工业项目的扶持专项补贴数百万元,体现了政府对工业投入的工作力度,调动了企业技改投入的积极性。三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园区配套功能逐步完善,项目建设平台进一步夯实,为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开工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是着力优化了发展环境。创建了龙游县行政服务中心,成立招商引资审批专窗,出台了《龙游县招商引资审批专窗运行办法》,并实行“专窗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运行模式,全程代理,方便了投资者,大大提高了工业项目审批效能;每年开展工业服务月活动,梳理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因素,限时解决,促进项目早落地、快开工、快投产。
5、推进了企业家投资理念转型,提高了业主投资热情。
近年来,我县相继实施了经贸知识培训、创业素质培训等工程,企业家及广大员工的素质得到提升,推进了企业家及广大员工投资理念的转型。在快速增长的工业投资和良好投资环境的影响下,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家及广大干部职工的“一争二创”意识,即争先意识、创业意识、创新意识。一批新引进企业做大做强愿望强烈,如恒达纸业、浙昕钻饰等,生产线刚建成投产,又积极寻求与国外大集团洽谈合作投资项目。一批县内原有企业也不甘落后,如腾龙竹业、环达公司等追加投资,不断自主创新开发项目。一批企业中层骨干更新理念,纷纷加入到创业队伍中来。争做行业龙头的企业在增多,投资创业的队伍在扩大,投资潜力在增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投入增速下降,缺乏后劲。自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我县工业投资增速下降明显,由2024年的98.1%下降到2024年的21.1%,其中既有基数增大,增速减缓因素,但主要是我们的比较优势不够突出,生产要素制约,招商难度加大,大项目引进前景不明晰。受宏观调控影响,在经历第一轮技改高潮后,企业资金积累需要一个过程,实施新一轮技改条件尚未成熟,投资增长的后劲乏力,技改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
2、要素制约突出,影响项目预期。受调控政策影响,融资规模限制、融资成本增加、能源紧缺、原材物料价格上扬、运营成本增加、土地制约、投资效益降低、资金断链等等,造成项目有的不能落地、有的暂停建设、有的减少投资、有的建成而不能达产,达不到业主预期目的,抑制了业主投资的积极性。
3、前期工作薄弱,缺少项目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既决定正确的投资方向,推进产业培育,又影响土地指标争取。在宏观形势趋紧的前提下,工业项目用地必然要通过项目来运作。据调查,目前我县可供熟地1870亩,只能保证近期技改所需用地,如果不及时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用地又将成为项目建设的主要瓶颈。
四、建议措施
面对我县工业投资增幅减缓,投资后劲不足,增长乏力,投资效益下降的严峻形势,“十一五”期间,要积极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
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增长方式有效转变
保持工业投资较快增长,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在“工业立县”战略引领推动下,我县工业投资紧紧围绕结构调整主线,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技改工作成效显著,促进了工业经济的较快增长,为产业培育和发展壮大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工业投资基本特征
1、工业投入稳定增长。2024-2024年,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1.9亿元,工业投入总量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43.2。其中2024年、2024年、2024年分别完成工业投入10.5亿元、14.2亿元和1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1、35.2和21.2,年投入总额连创新高。2024年下半年,国家开始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自2024年开始我县工业投资增幅逐步回落,但仍保持适度增长。
2、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2024-2024年,列入县重点技改项目101个(跨建设项目重复计算在内),实际完成投入21.9亿元,占全县工业投入的52.3。其中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68个,涉及造纸、化工、建材、轻纺、机械、竹木、食品、电子等主要行业,天听亚伦10号机、恒达1、2、3号机、凯丰1号机与热电联产项目、华邦1、2号机、大明耐磨地板纸、青龙山日产1000吨和日产2024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余热发电项目、杜山日产2024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腾龙竹木地板生产线、绿得草甘膦生产线、环达纳米水性乳胶漆生产线、五强公司ZB系列高性能减水剂生产线、沪工锻三工具总厂专利扳手生产线、恒祥扩建与印染生产线、龙游新屹服装公司年产80万套服装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为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从投资构成看,三年来,我县积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实施了一批技术含量和装备水平较高的工业项目,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如天听、恒达、凯丰、华邦、大明等企业的特种纸生产线、五强公司的ZB系列混凝土外加剂生产线、绿得农药化工公司的IDA法草甘膦生产线、环达纳米涂料生产线、腾龙公司的竹木复合地板生产线、青龙山水泥公司纯低温余热发电、茗皇公司的速溶茶等一批项目的技术、装备及产品进入国内同行业先进行列。
从行业看,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全国特种纸生产基地和全国笋竹加工基地两大目标,突出行业重点,加大投入。造纸产业三年累计投入8.77亿元,总量居各产业之首,其中特种纸企业累计投入5.07亿元,13条特种纸生产线建成投产,全县生产特种纸的规模企业达12家,新增特种纸规模企业5家,设备先进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能迅速提高,发展势头强劲;竹木加工产业三年累计投入2.06亿元,实现向高档竹板材加工的转变,产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五金机械产业三年累计投入5.81亿元,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提高较快,加工能力进一步扩大;水泥建材产业三年累计投入7.05亿元,淘汰关闭一批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小水泥,建成2条日产2500吨和1条日产1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使我县水泥产能由原来的100余万吨机立窑水泥提高到年产200多万吨新型干法水泥,产业升级的同时产能实现了翻番;化工、纺织、食品、电子等产业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得到改造提升,提高了产业的竞争能力。
4、产业集聚速度加快。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重视工业园区的建设,加大了园区的投入,构筑了坚实的发展平台,促进了产业集聚。龙游工业园区及城南、湖镇(含沙田湖)、溪口三个功能块内的工业项目完成投资数占全县工业投入总数的比重不断扩大,2024年占45.7,2024年占54.9,2024年占68.4。园区已成为工业投入的主阵地,产业集聚的主平台。
二、工业投资主要成效及优势
1、加快了产业发展速度,促进了工业经济总量大幅增长。
大规模的工业投入,对主导产业培育和工业经济总量的提升推动作用明显。规模工业经济总量由2024年的18.9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46.6亿元,增长146.6,年均增长35.1。其中竹木加工、五金机械、纺织服装、造纸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比2024年分别增长268、210.4、166.6、85.6。八个主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0.5亿元,增长134.8。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共有81家,其中实施技改项目的有62家,累计新增销售收入20.8亿元,增长183.54。工业投入对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2、改造和提升了一批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三年来,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造纸、化工、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累计投入技改资金20.6亿元。其中,天听
亚伦公司拆除原3、5号机,引进水印辊、复卷机、自控系统、质控系统等关键设备、配套部分国产设备,建设10、11号机2条高档特种纸生产线;青龙山、杜山公司拆除原有机立窑,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同时应用最先进的纯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建设纯中低温余热发电站,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绿得公司采用国际最先进工艺路线(IDA法),改造传统产品
生产工艺,新建草甘膦生产线,产品实现全部外销;环达公司购置先进设备、采用特殊的分散技术,建成纳米水性乳胶漆生产线。这些项目的技术装备与生产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行业内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3、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工业持续增长。
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三年来,飞洋、青藤、鹿城等文化休闲用品项目,浙昕钻饰、奥泰钻饰、科迪仕、众盛、澳盛来、珠中珠等一批工艺饰品项目的引进和实施,累计已投入2.03亿元,形成新的块状经济,文化休闲及工艺饰品产业将成为我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浙江年年红实业有限公司新建高档中式家具生产线,其技术水平、产品档次、生产规模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县域内形成一定规模的家具产业链,促进家具行业的发展,有望成为我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龙头骨干企业迅速壮大,产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明显。2024年,全县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8家,比2024年增加6家,三年累计投入技改资金6.03亿元,累计新增销售收入11.68亿元,增长326.2,其中青龙山水泥、绿得农化分别新增销售收入2.6亿元、2.3亿元。
4、完善了政策与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环境。
一是完善了项目政策体系。建立项目决策咨询制度,对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投资强度与实际土地需求等进行决策咨询,严格项目把关,提高落地项目质量;建立县领导联系产业、重点项目、大项目跟踪服务小组等制度,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制定入园项目管理办法,对签约未开工及土地闲置项目开展清理整顿,同时,对土地闲置投资未到位项目督促企业继续加大投入,对闲置土地收取土地闲置费,以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加大了财政的扶持力度。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企业技改投入、技术创新、技术中心、新产品开发等实施了专项资金奖励制度,并列入财政预算。同时积极鼓励和协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每年为企业争取省财政对工业项目的扶持专项补贴数百万元,体现了政府对工业投入的工作力度,调动了企业技改投入的积极性。三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园区配套功能逐步完善,项目建设平台进一步夯实,为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开工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是着力优化了发展环境。创建了龙游县行政服务中心,成立招商引资审批专窗,出台了《龙游县招商引资审批专窗运行办法》,并实行“专窗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运行模式,全程代理,方便了投资者,大大提高了工业项目审批效能;每年开展工业服务月活动,梳理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因素,限时解决,促进项目早落地、快开工、快投产。
5、推进了企业家投资理念转型,提高了业主投资热情。
近年来,我县相继实施了经贸知识培训、创业素质培训等工程,企业家及广大员工的素质得到提升,推进了企业家及广大员工投资理念的转型。在快速增长的工业投资和良好投资环境的影响下,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家及广大干部职工的“一争二创”意识,即争先意识、创业意识、创新意识。一批新引进企业做大做强愿望强烈,如恒达纸业、浙昕钻饰等,生产线刚建成投产,又积极寻求与国外大集团洽谈合作投资项目。一批县内原有企业也不甘落后,如腾龙竹业、环达公司等追加投资,不断自主创新开发项目。一批企业中层骨干更新理念,纷纷加入到创业队伍中来。争做行业龙头的企业在增多,投资创业的队伍在扩大,投资潜力在增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投入增速下降,缺乏后劲。自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我县工业投资增速下降明显,由2024年的98.1下降到2024年的21.1,其中既有基数增大,增速减缓因素,但主要是我们的比较优势不够突出,生产要素制约,招商难度加大,大项目引进前景不明晰。受宏观调控影响,在经历第一轮技改高潮后,企业资金积累需要一个过程,实施新一轮技改条件尚未成熟,投资增长的后劲乏力,技改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
2、要素制约突出,影响项目预期。受调控政策影响,融资规模限制、融资成本增加、能源紧缺、原材物料价格上扬、运营成本增加、土地制约、投资效益降低、资金断链等等,造成项目有的不能落地、有的暂停建设、有的减少投资、有的建成而不能达产,达不到业主预期目的,抑制了业主投资的积极性。
3、前期工作薄弱,缺少项目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既决定正确的投资方向,推进产业培育,又影响土地指标争取。在宏观形势趋紧的前提下,工业项目用地必然要通过项目来运作。据调查,目前我县可供熟地1870亩,只能保证近期技改所需用地,如果不及时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用地又将成为项目建设的主要瓶颈。
四、建议措施
面对我县工业投资增幅减缓,投资后劲不足,增长乏力,投资效益下降的严峻形势,“十一五”期间,要积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技术改造工作,一抓招商,二抓引导,以投资结构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1、坚持大力引导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升级。
按照《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和我县确定的产业发展定位,引导和鼓励企业着眼于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加强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的结合,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项目,加强跟踪服务,争取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发挥效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增点。同时,要加大对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改造,采用先进技术,应用关键设备,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通过工业投入和技术改造,改善我县工业企业装备落后的局面,实现工业企业优化升级,实现工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坚持借力发展战略,以招商引资保障工业投入持续增长。
确保工业投入适度增幅,是防止工业经济大起大落的必要措施。招商引资是弥补现有企业资金、项目不足的有效方法,也是全面提升我县产业,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招商引资势头良好,2024年通过决策咨询的103个工业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总投资24亿元,其中属招商引资项目72个,计划固定资产总投资22亿元,分别占总数的70和90。2024年我县完成工业招商12.8亿元,占总数的74。要继续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坚决实施“百亿招商引资”工程,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主动接受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
3、坚持执行重点项目管理制度,以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带动投资稳步增长。
一是组织实施好2024年列入省重点技术改造“双千”工程的项目和35个县重点技改项目。二是引导和鼓励企业着眼于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着力于提高投资质量与效益,加强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的结合,实施一批符合产业政策且能突破产业瓶颈的重大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三是每年着力抓好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有利于我县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四是实施一批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
4、坚持集约用地原则,以合理的土地供给保持投资的科学增长。
工业用地可能会成为“十一五”期间工业投资的瓶颈,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根据“十一五”所确定全县工业投入要确保130亿元,力争160亿元的目标,结合我县规划工业区块的实际情况,测算需用地总量,合理规划,加快发展平台建设,以满足工业项目用地需求。二是着力抓好未供土地的优化使用。三是着力抓好企业已征土地盘存工作,充分挖掘工业用地的潜力。四是逐步淘汰产出率低、占地多、技术和装备落后生产线,鼓励企业采用“腾笼换鸟”的方式实施技术改造。五是积极向上争取工业用地指标。筛选和包装一批项目,抓紧开展前期工作,争取农用地转用指标,同时建立重点用地项目储备库,储备一批项目。六是切实采取对重点工业投资项目用地给予倾斜政策,根据轻重缓急,在省切块分配的用地指标中,优先安排。
5、坚持开展环境建设,以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投资热情。
进一步加强对工业投入的指导、管理和协调工作,完善各项制度,重点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加快出台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实施细则,把我县工业项目决策咨询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决策咨询制度的实施和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服务效能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建立项目服务新机制,学习先进经验,建立项目中介服务机构,如成立项目促进中心等,加强项目前期工作。一是为企业编制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既可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又可把握项目的实质内容,从而为决策咨询领导小组提供项目真实情况,达到工业项目决策咨询的真正目的。二是结合我县工业经济发展需要,着眼于产业培育,策划、挖掘、协调和包装一批项目,配套招商引资,力争在大项目引进上取得新突破,切实推进产业化发展。三是顺应上级政府政策,加强部门配合,包装好涉工综合性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性扶持。
近年来,我市持续实施重点工业项目“三百工程”,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重点项目开工势头良好,有力地支撑了全市工业投资的平稳较快增长。1-7月份,全市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60项,计划总投资470.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84.8亿元,截止7月底,已完成投资114.2亿元,占计划投资的40.1%;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1项,计划总投资263.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16.7亿元,截止7月底,已完成投资34.7亿元,占计划投资的29.7%。重点新开工项目总体上呈现出数量、规模、质量不断提升的良好势头,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主要特点
1、项目数量逐年增加,单体规模不断扩大。全市1-7月份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60项,占三百工程在建亿元以上项目总数的40.3%,超过“十一五”前两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数量(49项、97项)之和,接近2024年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数量(180项),与去年同期持平;单个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到2.94亿元,同比净增加6500万元,其中1亿元至2亿元项目94项,2亿元以上至5亿元项目35项,5亿元以上至10亿元以下项目19项,10亿元以上项目12项;台玻悦达汽车玻璃年产60万台套汽车玻璃、三菱磨料磨具年产80万米防辐射环保布料、华锐风电年产100台(套)5兆瓦风电机组、新化化工15万吨有机胺、沙印高档服装面料印染加工基地、咸中石油年产6万套高压柱塞泵、联鑫钢铁年产50万吨含镍不锈钢异地改造、上海电气年产200台(套)风电整机、神华国华(东台)200MW风力发电等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
2、新特产业势头良好,投资结构明显优化。24个特色产业和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节能、电动车、海洋、材料、医药)项目62项,占项目总数的38.8%,计划总投资233.6亿元,占所有项目的49.4%,其中当年计划投资123.9亿元,占所有项目的43.5%,同比增长21%,1-7月份已经完成投资46.7亿元,占所有项目的41%,同比增长22.1%;风电产业成为全市增长最快的特色行业,1-7月份风电产业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数量达到11项,计划总投资82.8亿元,同比增长40%;建湖县为全市特色产业发展最快的县区,1-7月份新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中,石油机械、节能照明等特色产业项目19项,占82.6%;响水县盐化工产业和船舶及配套产业项目9项,占52.9%;滨海县盐化工及泵阀机械产业项目8项。
3、技术改造快速增长,项目质量有所提高。1-7月份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中,技术改造项目达到78项,占到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总数的近一半左右,计划总投资208.1亿元,占所有项目的44%,当年已完成投资62.6亿元,占所有项目的54.8%。其中2024年191户销售过亿元企业就新开工了亿元以上项目34项,占亿元以上技改项目总数的43.6%。通过技术改造,企业开拓了新产品,改进了新工艺,运用了新技术和装备,有的企业甚至已经跳出了原来的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悦达盐城拖拉机通过技术改造,开发了大中马力新型拖拉机;亭湖三菱磨料磨具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开发了具有环保防辐射功能的新布料;盐都悦弘织造主要设备全部从国外引进,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磊达集团跨行业实施了子午线轮胎用钢帘线项目;中玻通过新工艺对尾气进行余热利用,年节约成本800万。
4、项目布局日趋合理,投资主体实力增强。从区域分布来看,全市83.1%左右的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落户在各类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项目集中度较“十五”末提高了23百分点,市开发区新开工项目全部落户在开发区内,大丰市92.9%的项目落户在市开发区和港经区,建湖县91.3%的项目落户在县开发区、高新区和石油装备产业园,响水县88.2%的落户在县开发区、化工园区和沿海经济区。从投资主体来看,外商投资及港澳台投资项目24项,占项目总数的15%,其中市开发区台玻悦达汽车玻璃项目由台湾玻璃中国控股公司、台湾汽车玻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和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射阳益海粮油由国际知名的粮油加工、贸易企业新加坡丰益集团投资建设,东台中玻特种玻璃由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国有经济投资及具有国资背景的项目近10项,占项目总数的6.3%,今年新开工的风电场及大型风电装备项目主要由神华集团、中电投、长江三峡集团,以及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上海电气等国内500强企业投资建设;民营资本投资项目126项,占项目总数的78.7%,其中沙印集团、秦川机床、三菱磨料磨具、中马机械、万恒铸业等国内知名企业、行业排头兵企业投资项目占到民资项目的17.5%。
二、存在问题
尽管今年全市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项目投资规模不足,包装色彩比较浓。部分项目的产品产能、设备价值、征地面积等建设内容,与亿元项目标准明显不匹配,如盐都金派汽配、东台弼顺船舶等项目,征地面积仅20亩;从与投资业主的对接交流情况看,不少项目实际投资不足亿元,经过各地的包装,投资规模就扩大了几倍,成为亿元项目;近40%左右的5亿元以上项目为分期实施的规划项目,如三菱新材料、扬帆钢制品、老汽车汽配、凯卓立油机等项目,目前仅安排了一期工程的建设计划,当期投资规模达不到5亿元规模;部分项目投资主体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下,不具备实施亿元或5亿元以上项目的资金能力。
二是不少项目建设进度不快,投资进程比较慢。10%左右的新开工项目还处在打桩、开槽等起步阶段,如悦达汽车玻璃、驰翔齿轮、新化化工等项目。个别年初参加集中开工活动的项目,目前还未有明显的形象进度,如亭湖极立环保电子显示屏等项目;部分项目落后于时序进度,特别是个别计划年内竣工的重大项目,能否竣工还存在较大压力,如投资6亿元的重庆啤酒、一期投资3亿元的老司机汽车配件等项目;不少项目存在着土地、资金等要素未完全落实的情况,项目边建设、边筹集资金,一旦资金供应中断,只能停工待建,个别项目存在未批先建的情况,项目的建设进度受到制约。
三是个别县区行业分布较散,产业特色不明显。尽管全市新兴特色产业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个别县区新特产业项目还未有实质性的突破。其中大丰市1-7月份新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中,项目主要集中在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领域,木材加工、生物制药等新兴特色产业项目仍为空白;东台市1-7月份新开工的21项亿元以上项目中,涉及到的行业门类达8项之多,项目之间关联度低、产业链短,而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项目也是空白;亭湖区1-7月份新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中,环保产业仍以技术改造项目为主,缺乏新招引的具有投资支撑、产业带动和科技创新的重大龙头项目;盐都区1-7月份新开工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空白,新兴特色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另外,县(市、区)项目不平衡,建湖县目前已经开工了23个亿元项目,而市开发区才开工10个亿元项目,未达到时序进度要求。
三、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推进力度。按照“项目责任化、责任节点化”的要求,围绕目标任务和时序进度安排,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力度,通过时间节点管理、领导挂钩服务、问题协调会办、督查考核推进等办法,努力在新开工项目数量、规模、结构、进度上再上新台阶。三季度要延续一、二季度的好势头,按照计划再开工一批项目,要将开工项目的任务分解到每个月、每个旬,力争10月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落后时序进度的县(市、区)区,要进一步加大组织推进力度,加快补充开工一批新项目,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二是进一步加强项目储备力度。要围绕本地产业定位,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求,规划和储备一批具有较大影响、较大带动作用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重点地引进战略合作者,扩大项目来源,增强投资后劲。要牢固树立“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的理念,大力开展产业招商,既招引龙头型重大产业项目,也招引产业链上的配套项目,拉长增粗产业链,做大做强新兴特色产业。要促进招商项目要尽快签约,签约项目要尽快列入储备,储备项目要尽快开工建设。近一年内能够开工的储备项目,要制定推进计划,加快开展前期准备工作,采取倒逼机制,促进投资化进程。三是进一步加强要素协调力度。结合新开工项目融资开展形式多样的银企对接活动。做好银企对接“2+2+2”服务创新项目,确保项目的资金需求。拓宽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领域。加强与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上的深入合作,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增加有效投入,加大对重点工业项目特别是优质重大项目的信贷投放。加强土地储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重点项目土地供应,对于一些投资规模大、产业结构优、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要积极向上争取点供土地。另外,还要重点围绕项目建设中的水、电、用工等建设要素协调问题开展服务工作。
四是进一步加强载体建设力度。当前重大项目主要落户在各类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要进一步加强项目载体的建设。要做好各类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工作,进一步提高规划水平,以规划引领发展;要储备一批项目“净地”,不断提高重大项目的承载能力,确保重大项目能够入户、尽快开工建设;要做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电、路、汽、项目场地等多通一平;要加强园区功能性配套建设,实现人才、劳动力等资源的有效合理流动。
高县工业发展分析与建议
近年来,高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项目驱动,打造园区平台,强化招商引资,营造发展环境,全县工业发展成效显著,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强力引擎和重要支撑。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十二五”的新要求相比,我老秘网县工业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我老秘网县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已是摆在我老秘网县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高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总量不断扩大。202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2.5亿元,同比增长55.34%,比2024年增长了6.9倍;工业增加值37.2亿元,同比增长46.46%,比2024年增长了5.1倍;实现销售收入98.55亿元,同比增长62.2%,比2024年增长了5.27倍;完成工业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61.9%,比2024年增长5.4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个,比2024年增长2.39倍;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2个,比2024年增长7.3倍。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8.7%,比2024年提高23.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强势崛起的重要支撑。
(二)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产品体系逐渐成熟。通过近年来的发展,高县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个,其中,能源企业24户(其中,煤炭企业23户),化工企业6户,食品企业7户,轻纺企业7户,建材企业10户,机械制造企业3户,初步形成了以电、煤为主体的能源工业,以电石、甲醇、化肥、造纸为主体的化工工业,以白酒、茶叶、粉丝等为主体的食品工业,以茧、丝、绸为主体的轻纺工业,以水泥为主体的建材工业及以机械制造为主体的制造工业。
(三)工业园区发展强劲,聚集效应逐步显现。自2024年以来,我老秘网县聚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着力打造福溪工业集中区和庆符—文江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福溪工业集中区共入驻福溪电厂、普什铸造、天顺水泥、金叶茶业等19户企业,2024年福溪工业集中区产值实现10.63亿元,占全县工业生产总值17.05%,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庆符—文江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也是宜宾市唯一一家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024年,园区农业产值4.59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值的20.9%;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7.17亿元,增占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95.07%,园区已成为高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涉农工业集中发展区。
(四)财政贡献不断加大,支撑能力日益增强。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2.34亿元,其中第二产业36.25亿元,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78.9%。全县工业从业人员2.1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6.6%,占城镇从业人员的55%,工业通过税费由财政直发工资补贴和企业直接向员工发放工资全年达5亿元,工业对城镇居民收入的贡献率达70%以上。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仅统筹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城乡变化,而且缓解了社会矛盾,更新了思想观念,鼓舞了全县上下的昂扬锐气,有效激发了全县人民的创业激情,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支撑作用。
二、高县工业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相对滞后。2024年,高县三次产业的产出结构为23.6 :58.2 :18.2,第二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对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81.7%,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总量均小。我老秘网县三产结构与全国三产结构10.1:46.9:43.0相比,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全国高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全国低25个百分点,说明我老秘网县还没有完全摆脱低劳动生产率的农业经济的影响,特别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商贸比重较大,而城市公用事业、教育卫生、金融、社会中介等服务行业投资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县一、二产业的发展。
(二)工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工业亟待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业结构不优。全县工业行业门类少,主导产业仍然是以资源开发为依赖的食品、能源、建材等传统行业,同时,部分项目存在同构化倾向,同类生产企业分布零散,上下游衔接配套较为缺乏,行业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制约了规模经济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二是企业结构不优。尽管近几年我老秘网县工业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增长较大,但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的局面依然没有改观。全县5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无大型企业,中型企业6户,占10.71%;小型企业50户,占89.29%,对工业经济起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少。根据抽样数据调查,我老秘网县的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企业个数占企业总数的比重分别为70%、26.7%和3.3%,这既表明我老秘网县的工业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产业整体素质偏低,也说明了我老秘网县技术密集型产业已初具规模,可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三)产品结构层次低,缺乏知名品牌。目前,我老秘网县多数工业产品都是对原材料的简单加工,以初级制成品的形式直接面向市场销售,产品大都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耗能较高的“两低一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除了高洲酒业、早白尖、川红等企业产品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外,其它企业产品多为优而不名,大而不强,这些企业不仅缺乏创建品牌勇气,更缺乏全国名牌和国际知名品牌战略,限制了企业做大做强。
三、高县工业发展对策
(一)在提升传统产业中调整结构,力促工业发展层次由“低”到“高”。一是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转型支撑力。在做大做强现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加强下游企业的培育和引进,特别是要加速能源化工、酒类食品、轻纺的下游产业链培养,实现内部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对产业发展的拉动和支撑作用,引导企业将投资“触角”伸向与主导产业相关的下游产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增强综合竞争力。依托福溪工业集中区和庆符—文江农产品加工园区,以福溪电厂、高洲酒业、立华蚕茧等企业为核心,引进一批关联度配套高、产业链条长、就业拉动力大的工业项目入驻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横向成集群、纵向成链条的工业企业新格局。二是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增强产业转型发展力。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有关考核办法,通过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政策倾斜,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艺,鼓励发展循环经济,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和工业增加值污染物排放强度。积极引导企业间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今年,我老秘网县先后成功引进了四川宜宾中电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石灰石制粉项目、四川嘉阳集团公司粉煤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和重庆长江造型材料公司铸造废砂再生资源化项目,既充分利用了福溪电厂、普什铸造的废弃物,又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引导企业走优质、高效、低耗的路子。目前,我老秘网县已被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县,华盛纸业正在申报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三是注重科学技术创新,增强产业转型竞争力。县财政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我老秘网县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为主攻点,在抓好技术创新中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完善支持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措施,重点引导高洲酒业、川红集团、早白尖公司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着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在巩固高洲酒业、早白尖茶业2个省级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力争3年内再创建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狠抓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密切地方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国内大企业的合作,引导企业加强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开发合作,推进校所的技术资本、人才资本与全县企业资本优化组合。
“小”到“大”。一是抢抓机遇,分门别类承接转移。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融于成渝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立足我老秘网县资源、区位、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从三个层次抓好产业转移工作。第一层次是利用综合成本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家电制造、机械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以此带动城镇化发展,促进“两化”互动;第二层次抢抓宜宾城区食品、化工、造纸、制造等产业向郊县扩散或转移的机遇,借助福溪工业集中区距城区仅10公里的优越位置条件,吸纳市内企业退城入园;第三层次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在农产品深加工和煤电化上做文章,千方百计吸引企业投资兴业。二是打造园区,夯实平台承接转移。抓科学规划,在完成福溪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中区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交通建设等配套规划,同时,结合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善庆符—文江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以规划主导产业和园区布局有重点、有选择的承接产业转移企业。抓基础建设,启动福溪工业集中区石桥片区骨干道路和供排水配套设施建设,加速集中区110KV变电站和骨干电力线路建设,加快推进庆符—文江农产品加工园区标准化厂房、仓储设施、集中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善企业和项目入驻条件。抓优质服务,继续对园区企业实行县级领导负责制,对有合作意向的项目明确专人跟踪服务,全程协助帮办项目审批等工作,对在建项目实行定期汇报制、督查考核制等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让入驻企业来一个、办好一个、发展一个。三是保障要素,提升基础承接转移。破解用地难题,一手抓增量供给,利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的倾斜,储备好工业用地指标,为承接转移提供基础;另一手抓存量盘活,对那些圈而不用的土地,明确时间限期开发,过期严格依法收回,同时,严格执行土地投资强度、经济密度等指标要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强化金融支持,继续加大金融协调服务力度,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入驻高县,支持各类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加快发展,全力帮助入驻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争取金融贷款老秘网
(三)在强化人才支撑中调整产业结构,力促工业人才资源由“少”到“多”。一是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实行柔性人才政策,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根据我老秘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对能源化工、酒类食品等重点领域所急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打破身份、地域、行业等“体制壁垒”,设立岗位,开辟通道。同时,按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选用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帮助企业加快职业经理人的选聘步伐,建立有效的广纳人才、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二是加强技术人才培养教育。依托高县职业技术学校,探索开展“订单式” 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享校企智力资源等形式,实现人才培养的入口、过程、出口诸环节全部与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轨,培养企业急需适用人才。依托企业技术岗位,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培养造就一批高技术工人伍摆在重要位置,制定培训计划,通过技术比武、以师带徒、外出培训等形式,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每两年一次的高县工业管理杰出人才、工业技术能手评选奖励制度,对评选出的杰出管理人才和技术能手给予一定特殊津贴。积极推荐优秀人才、拔尖人才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各类人才在全县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中进行技术攻关、科研开发等方面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杰出贡献类、科学技术类奖和国家专利授权的,给予重奖。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力度,支持各类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按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机制,真正体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待遇。
建议与对策
1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农民工收入。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收入是影响新老两代农民工
消费的主要因素,提高农民工汶人是增加其消费的根本前提。为此,必须改革现行的劳动用工制度,实现对两种户口的工人同工同酬、同工同时、同工同权。参照全社会、全行业的工资标准和农民工家庭总体小康生活标准统筹考虑制定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使农民工工资也能随着经济增长而相应增长。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入,为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新观念,特别是对于老一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进行更新。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农民工大多数的收入水平与以前相比较都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他们的消费观念依然都留在“勤俭节约”的时代,过分抑制自己的需求,因此要对他们进行观念更新,让他们了解消费并不是浪费,而是合理的理财与享受人生;对于新一代的农民工也要对他们宣传理性与绿色消费观念,杜绝盲目消费与盲从消费,分清消费与浪费3 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工消费的后顾之忧。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负担较重是影响老一代
农民工消费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在农村中普及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要研究和制定适合农村特定条件下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养老制度,使农民工的未来负担有所减轻;要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设身处地的为农民工着想,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取消不合理制度,打破户籍限制和城乡二元结构,完善农民工以及城镇居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在制度层面上为农民工设计出权利保障之路,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之可以放心消费、大胆消费。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各项法律。为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更有保障的环境,为
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帮助,维持社会的稳,加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重视与对应对策,保障农民工的合法利益。因此,完善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对农民工发展的制度与法律支持。建立健全适合农民工的娱乐,学习等公共场所。如低价电影,夜校,公共免费图书馆
等,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工在城市,心灵却难以栖息;在创造城市繁华的同时,也品尝了城市给他们带来的寂寞。特别是新一代农民工,他们的文化程度比较高,对于精神消费的需求渴望度比较大,还有的人甚至希望上免费的夜校,学一些科学致富、生活社会等其他方面的知识。
6多种形式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而且多注重非盈利的农民工培训机构的建设,减少无技
术的农民工成本支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现在,有很多的农民工培训机构,但是绝大多数的机构是私营的,基本上都是盈利性质的。所以开展以国家投入,对农民工进行免费的技术培训是解决农民工发展问题的关键环节;另外,对于一些大型公司也可开设一些技术培训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品,特别是对新一代农民工的培训,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品相对较高,接受能力强。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