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广安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4年以来,广安市推动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快于四川省、全国,走在了四川省发展前列。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5.1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四川省和全国分别高0.8、3.1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50.0亿元、437.4亿元和24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13.4%和10.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5%、65.9%、28.6%,拉动GDP分别增长0.6、7.1和3.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24年的18.6:52.2:29.2调整为2024年的17.9:52.4:29.7,第三产业占比较2024年提高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24年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八年的首次反弹回升。
(二)农业生产稳定
实现农业总产值256.0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增加值150.0亿元,同比增长3.5%。粮食总量186.5万吨,同比增加4.5万吨,增长2.5%;油料为13.1万吨,同比增长0.6%。生猪出栏417.3万头,同比增长2.2%;牛、羊、家禽和兔分别出栏4.5万头、34.6万只、2831.0万只和490.7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9%、0%、2.9%和4.4%。
(三)工业经济缓中趋稳
2024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户,创历史新高;49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43.7亿元,同比增长16.6%;实现销售产值1134.7亿元,同比增长16.9%;增加值增长11.5%,增速比四川省、全国分别快0.4、1.8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五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730.8亿元,同比增长10.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3.9%,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0.8%。其中,煤炭、电力、建材、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2.6%、-4.3%、23.1%、8.0%、29.4%。传统的原煤、电力等资源型产业影响趋弱,装备制造、建材产业重要性凸显,有色、化工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新兴行业表现突出。涉及的33个行业大类中有29个行业增长,占全部行业的87.9%。其中,一些新兴行业表现突出,如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产值19.9亿元,同比增长1.8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产值28.2亿元,同比增长48.5%;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35.1亿元,同比增长20.6%。
工业效益稳定增长。实现利润60.3亿元,同比增长15.6%;亏损企业亏损额0.8亿元,同比下降16.5%。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投资总量创新高。全年完成投资总额672.4亿元,是2024年的3.3倍,同比增长28.3%,增速分别比四川省、全国快11.6、8.7个百分点。从六区市县看,投资总额除武胜县(97.3亿元)外,其余均超过100亿元。
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较大。2024年,“6+3”多点发展格局形成。遂广高速、巴广渝高速、渠江广安航运、鼎恒新能源等特大项目全线开工建设,新开工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幅提升。全年新开工项目1130个,计划总投资781.6亿元,同比增长13.2%,平均投资规模为6917万元/个,比去年同期提高1956万元/个,同比增长39.4%,新开工投资项目平均规模从去年四川省21位升至四川省第15位。其中,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个,1亿元—10亿元项目53个,5000万元—1亿元项目390个。
部分行业投资贡献突出。一是制造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四大主力投资行业完成投资557.8亿元,同比增长31.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3.0%,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4个百分点。二是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405.0亿元,同比增长29.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0.2%,增速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1.2个百分点。三是工业投资增长较快,完成投资249.0亿元,同比增长25.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7.0%。其中三个行业投资额超20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纺织服装和服饰业分别完成投资26.8亿元、23.9亿元和20.4亿元。
(五)商贸旅游业持续活跃
城乡市场稳定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1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分别比四川省、全国快0.7、1.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消费品
零售额247.9亿元,同比增长14.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9%,拉动消费增长12.4个百分点。乡村市场活跃发展,实现零售额67.9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比城镇快0.8个百分点。
限上单位实现较快增长。全年新增限上商贸单位57户,年末566户商贸单位实现零售额167.6亿元,同比增长22.4%,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
7.8个百分点,对消费增长的贡献率为82.1%,拉动消费增长12.0个百分点。
外贸旅游较好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35.3亿元,同比增长30.6%。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为9.9亿美元,同比增长31.7%,其中出口资金达9.8亿元,增长39.8%。
(六)财政金融运行稳健
财政收支保持增长。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8.6亿元,同比增长17.7%;公共财政支出为163.1亿元,同比增长9.7%。
金融存贷款余额突破1100亿元。到1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1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76.6亿元,比年初增长18.8%;住户存款为769.2亿,比年初增加113.9亿元,比年初增长16.7%;各项贷款余额424.7亿元,比年初增加83.63亿元,比年初增长24.4%。
(七)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农民人纯收入为8492元,同比增加1018元,同比增长13.6%,增速比四川省、全国分别快0.8、1.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210元,增加2237元,同比增长11.2%,比四川省和全国分别快1.1、1.5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发展需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方面
一是企业停产现象严重。2024年12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停产90户。其中,原煤开采和洗选企业因政策原因停产34户,与9月相比,仅15户企业恢复生产,企业复产进度较慢。二是部分中省市属企业生产下滑。2024年,8户中省市属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5.6亿元,同比增长0.6%,与去年基本持平。8户中省市属企业中有5户企业生产下滑,其中四川广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华蓥山广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业总产值增速分别同比下降7.2%、6.8%。三是企业库存压力较大。2024年末,工业企业存货为34.4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产成品为12.0亿元,同比增长19.8%。四是工业项目储备不足。从目前对区市县调研看,部分县区市县拟新增工业企业缺乏,2024年一季度可能出现“无米下锅”的情况。
(二)投资方面
一是技改投资增速回落。受工业部分行业、企业生产形势严峻影响,技改投资较为疲软。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21.5亿元,同比增长14.4%,居四川省第17位,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0.9个百分点。其中前锋区技改投资同比下降27.0%。二是产业园区现有库存项目结余较少。2024年底,协兴园区、枣山园区和经开区结转投资余额分别为15亿元、18亿元和29亿元,难支撑2024年一季度“开门红”。三是新区三次产业投资发展不平衡。原广安区一分为五后,五个新区三次产业投资发展不平衡。其中,经开区、枣山和协兴园区无第一产业投资,广安区和前锋区第一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为1.8%和2.2%;协兴园区无第二产业投资,广安区、枣山园区的第二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为6.2%、6.5%,而前锋区和经开区的第二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为61.6%、85.2%;协兴园区的第三产业投资比重高达100%,广安区、枣山园区的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为92.0%、93.5%,而前锋区和经开区的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为36.2%、14.8%。三次产业投资发展不平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区经济发展。
(三)服务业方面
一是部门相关指标对服务业稳步发展支撑弱。2024年,一些部门指标影响服务业快速发展。其中,交通部门由于货运车保费偏高、年检手续繁杂等原因,货运企业发展不力,造成客货运总周转量仅增长12.4%,居四川省10位后,导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仅增长8.8%;财政支出中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全年增长8.4%,比四川省低3.1个百分点,导致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增加值仅增长3%,成为服务业中增速最低的行业;地税收入中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税增长16%,比四川省低8百分点,居四川省10位后,造成该行业增长9.8%,比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低0.7个百分点。二是限上商贸发展区市县间差距大,2024年,六区市县限上商贸单位发展极不平衡,最高的岳池县新增了22户,而前锋区仅1户。同
时,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新增少,2024年仅增长4户,在四川省较为靠后。三是需关注电子商务对实体销售的冲击。
三、发展建议
(一)工业方面
一是抓好新增企业的培育。确保引进工业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保证达标1户成功申报1户,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有关部门应指导拟新增企业做好入库申报资料准备。二是抓好重点工业项目、技改企业项目的投产、达产工作,及时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三是加快和促进煤炭生产企业的整合,确保煤炭企业尽快全面投产。
(二)投资方面
一是力争更多项目落户广安。利用举办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等契机,继续围绕“感恩小平·共建广安”主题,抓紧谋划和挖掘一批带动力强和支撑作用突出的重大项目,实现项目投资有序接替,充实完善投资项目库。加强央企、民企、港澳企业入川、世界华商大会和西博会等签约项目的追踪落实,提高项目履约率。二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逐一推进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项目,共同推进重大项目顺利实施。要进一步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跟踪督查,确保达到形象进度要求。三是做好投资项目入库申报指导工作,相关部门应按要求完善投资项目的申报手续,确保项目早入库。
(三)服务业方面
一是加快培育消费热点。相关部门应积极调研消费市场发展趋势,积极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或个人开办电子商务;加强物流业规范化管理;加快大型商场、超市等卖场建设促其尽早开业。二是充分发挥旅游对消费市场的带动作用。紧紧围绕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国际影视城等特色主题,加大广安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整合旅游资源,精心设计、开发市场需要的旅游精品项目和示范项目,提升服务水平,扩大旅游消费,促进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三是强化部门责任,增强相关部门数据对服务业发展支撑;高度关注当前正在开展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登记,各级各部门要做好服务业普查工作,确保服务业结果准确,为优化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夯实基础;建议将涉及部
门相关数据纳入目标考核并定期公布;建议将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纳入区市县和相关部门绩效考核,确保规模以上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经济运行分析
2024年,面对十分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宜宾市上下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开源挖潜,努力克服白酒需求疲软、煤矿停产关闭重组等重大不利因素的影响,宜宾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顺利完成“止滑稳位”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2024年,宜宾市地区生产总值1342.89亿元,总量继续保持四川省第4位;比上年增长8.1%,在极其不利的形势下保持快于全国的发展态势,殊为不易。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61亿元,增长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814.46亿元,增长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8%,拉动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29.82亿元,增长1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6%,拉动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6:62.3:23.1优化为14.8:60.6:24.6。
宜宾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实现7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快于GDP增速2.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56.8%,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
1.从生产看,一产平稳、工业回升、三产快于四川省。
农业:2024年,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328.6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农业生产方面:粮食总产量215.3万吨,增长2.2%;肉类总产量41.5万吨,增长
2.7%;出栏生猪459.8万头,增长2.1%。
工业:2024年是宜宾工业经济十年来最困难的一年,但在困难面前,宜宾市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把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33.45亿元,比上年增长7.6%,增速比前三季度回升了1.6个百分点,实现了“止滑稳位”的目标任务。工业经济主要运行特点:一是工业运行呈现趋稳的态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1%,上半年降至10%,前三季度下行至6%,全年止滑回升到7.6%,回升态势较明显。二是部分行业增势良好。在宜宾市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9个行业生产增速达到或超过宜宾市平均水平,尤其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在向家坝水电站的强力拉动下增长52.5%。三是产销衔接好于四川省平均水平。全年规上工业产销率98.4%,居四川省第9位,比四川省高0.5个百分点。四是向家坝水电站对工业增长贡献突出。7月份,向家
坝水电站纳入了规上工业统计范围,到12月底实现产值26.5亿元,拉动宜宾市规上工业增长近2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26.2%。
服务业:202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2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增速快于四川省1.1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对全年经济形势起到了很好的提升稳定作用。交通运输货运周转量63.72亿吨公里,增长21.5%;客运周转量52.51亿人公里,增长6%。202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74.63亿元,比年初增长7.4%;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62.03亿元,比年初增长21.3%。
2.从需求看,投资高开稳走,消费稳步回升。
投资:2024年,宜宾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5.42亿元,总量稳居四川省第6位,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总量目标任务;比上年增长24.9%,居四川省第8位,增速比四川省快8.2个百分点,增速从年初的29.5%高开到全年的24.9%收尾,总体稳健运行。主要运行特点:一是三次产业投资稳步增长。第一产业投资30.8亿元,增长63.8%;第二产业投资368.4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投资536.2亿元,增长30.9%。二是基建投资对宜宾市投资增长贡献超6成。全年基建投资完成542.2亿元,增长27%,拉动宜宾市投资增长15.4个百分点,对宜宾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1.8%,基建项目在宜宾市投资中主导地位继续得以加强,其中向家坝电站、双龙换流站、宜叙高速(宜宾段)、屏山王府井项目、长宁H2平台H3平台钻井工程等一批大基建项目投资完成量从数亿元到数十亿元,贡献突出。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低开高收。宜宾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运行从年初的比上年下降5.7%逐步企稳走强,全年完成141.1亿元,增长35%,运行态势低开高收,对宜宾市投资增长拉动了4.9个百分点。位居主城区的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3区县开发总量达97.3亿元,占宜宾市房地产开发的69%,实现了59.2%的快速增长。四是民生社会事业投资保持高位增势。宜宾市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177.1亿元,占宜宾市投资的比重比上年提升2.7个百分点;增长45.6%,比宜宾市投资增速高20.7个百分点,比四川省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增速高11.1个百分点。
消费:2024年,宜宾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7.24亿元,总量仍居四川省第4位;比上年增长14.4%,居四川省第12位,增速比四川省快0.5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升0.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73.9亿元,增
长26%;零售业零售额351亿元,增长12.8%;住宿业实现零售额9亿元,增长14.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3.4亿元,增长11.3%。
3.从运行质量看,财税收入、居民收入仍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
财税:2024年,宜宾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1.6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55.7亿元,增长16.7%。宜宾市税收收入201.67亿元,增长7.7%,其中国税收入104.04亿元,增长2.9%;地税收入97.63亿元,增长13.2%。
居民收入: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18元,居四川省第8位;比上年增长10.7%,居四川省第10位,增速比四川省快0.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8806元,居四川省第7位;增长13.3%,居四川省第11位,增速比四川省快0.5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运行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
1.工业快速回升仍面临诸多困难。一是煤炭行业仍未摆脱困境。宜宾属煤炭生产大市,其产量占四川省近三分之一。但2024年宜宾市煤炭行业惨遭重创,到12月底已连续8个月当月生产负增长,导致全年增加值增速下降25%,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拉了5.4个百分点。二是白酒行业支撑作用减弱。2024年以来,宜宾市高端白酒遭遇寒冬,全年白酒行业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个百分点,比上年下降近4个百分点。三是工业发展动力不足。到12月底,宜宾市新纳入规上工业统计的企业达到81户,其中规下升规上55户,新建投产企业26户。全年新进企业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个百分点,其中向家坝水电站贡献近2个百分点,其余80户企业只贡献了1个百分点。四是规上工业效益回落明显。到11月底,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31.6亿元,增长1.4%,比上年同期回落16.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82.7亿元,下降9.5%,比上年同期回落38.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88.1亿元,下降6.8%,比上年同期回落39.5个百分点,以上指标增速均低于四川省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
2、投资继续快速增长的压力较大。一是新开工项目规模小。2024年新开工项目最大的是年底开工的宜叙高速,在宜宾境内建设总规模近100亿元,其次是兴文新坝水库总规模11.9亿元,其余项目规模均偏小。全年新开工平均规模5279万元/个,单个规模居四川省市州20位,宜宾市投资快速增长支撑力度在减弱。
二是主要优势产业投资增长不力。宜宾市综合能源产业投资完成183.4亿元,增长5.1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45.3亿元,下降24.7%,下拉作用明显;酒类食品产业投资完成49.6亿元,仅增长4.7%。三是民间投资比重下降。宜宾市民间投资完成420亿元,占宜宾市投资的比重44.9%,比上年下降3.8个百分点,比四川省民间投资占比低9.8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的几点建议
1.抓工业促回升。一是继续抓好煤矿安全和复产。加强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的安全监管,促进宜宾市煤炭安全稳定生产,同时积极推进煤炭企业的全面复产工作,力争上产量,为2024年宜宾市经济的较快增长打下基础。二是突出抓大行业大企业。全力做好白酒行业的政策支持工作,促进宜宾白酒行业产销快速回升;深入企业,全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特别是原材料、能源、融资、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问题。
2、推进投资较快增长。一是加大新开工规模。2024年宜宾市投资由于基数巨大增长难度更大,新开工项目仍是投资增长最重要的因素,要提前谋划好2024年宜宾市项目新开工规模,才能对全年投资提供强有力支撑。二是强力推进重大续建项目投资步伐。宜宾市结转到2024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00个左右,以宜叙高速、双龙换流站及向家坝等项目为首,这批续建项目对宜宾市投资总量支撑骨干作用明显。三是有效提升民间投资比重。对外利用招商引资平台吸纳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对内建立更加灵活的投资体制,提升本地民间资金进入到更多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力度。四是千方百计化解资金制约。确保项目投资核心要素保障,并有效防范项目建设中的融资风险,防止出现“烂尾”工程。
3、全力提速第三产业。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三大中心”为依托,在商贸流通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实现大发展,为第三产业的未来发展开拓局面。
今年以来, 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国家各项政策机遇,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全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
一、经济运行基本特征
前三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形势较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商贸旅游繁荣活跃,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同期增长12.6%,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增加值6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9.4亿元,增长12.8%。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全县共完成农作物播面99.5万亩,较上年增长4.9%,其中:粮食作物播面60万亩,同比增长0.9%;蔬菜播面30万亩,增长16.6%。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2.6万吨,较上年增长3.8%。共推广种植全膜玉米10.7万亩、优质洋芋26.2万亩、优质豆类和中药材5.4万亩,新建果园2万亩、养殖小区6个、规模养殖场9个。输转劳务
9.3万人(次),创收8.5亿元。交通道路、节水改造、梯田建设、安全饮水、农村沼气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扶贫开发、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展良好。
(二)工业经济增速稳步回升。受天水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好转的带动,全县工业经济增速继续回升。1-3季度全县7家规模企业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89亿元,同比增长17.8%,较1-8月份提升1.2个百分点。实现工业总产值6.1亿元,增长24.5%,实现销售产值6亿元,增长21.6%,利税总额4836万元,下降26.3%。工业主要产品水泥产量70万吨,下降25.5%。规模企业生产用电量累计达到8689万度,同比下降9.1%。
(三)项目工作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全县共组织实施各类在建项目137项,总投资23亿元。争取到国家投资项目69项,总投资6.9亿元,其中国家投资4.7亿元。在项目建设的强力带动下,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全县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3亿元,同比增长43.7%,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3%。其中500万元以上城镇投资26.6亿元,增长1.2倍;房地产投资3亿元,增长23.1%;500万元以上农村非农户投资2.8亿元,增长21.7%;农户投资2亿元,增长16.9%。
(四)消费市场活跃旺盛。前三季度,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亿元,增长26.6%,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0%。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280万元,同比增长43%;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4007万元,增长47.9%;限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923万元,增长46.5%;限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509万元,增长54.2%。
(五)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30.5%,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5.5%。财政支出达9.2亿元,同比增长39.9%。1-8月份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亿元, 同比增长24.7%,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24.2亿元,同比增长18%。贷款余额为19.6亿元, 同比增长57.6%,存贷比首次达到53.2%,较1-7月份提升1.2个百分点,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六)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9154元,同比增长24%,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完成2940元,增长21.4%,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三季度,全县经济在面临诸多困难的形势下,仍然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压力仍然很大,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村发展基础脆弱,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仍然较大。二是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重点企业的依赖程度较高,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50%。三是保持固
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困难较大。因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统计500万元以上城镇、农村非农户项目和农户投资,将500万元以下城镇、农村非农户投资项目不再纳入统计范围,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存在较多困难。四是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支撑不够。另外,在财源培植、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生问题改善等方面还有不少欠账。
三、做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建议
(一)认真学习贯彻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县第十六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精神。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县第十六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精神,正视当前及今后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认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机遇,明确今后全县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以及县委、县政府对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全面完成今年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任务。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65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是今年全县的中心工作。要充分利用剩余时间,查漏补缺,加快进度,严格按照要求,保证按期完成任务。一要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抓好蔬菜主导产业发展,集中力量搞好国家级渭河川道10万亩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渠路配套、科技示范园土地流转和洛门蔬菜批发市场改扩建三项工作。抓好秋季造林,完成1.5万亩果园建设。抓好全膜玉米地块预留,力争完成3万亩秋季覆膜任务。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沼气和梯田建设进度,确保全面完成当年建设任务。继续搞好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和城乡一体化试点等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二要抓好城镇经济发展。继续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顺利开展。加强联系与洽谈,全力争取祁连山水泥异地迁建项目早日启动。加快县工业园区建设进度,力争10月底前园内道路和部分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发展商贸旅游经济,搞好商贸市场建设,积极落实各项刺激消费政策,进一步扩大全县消费规模。打好“五色旅游”品牌,加快发展旅游经济,重点抓好景区景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宣传推介。抓好财政金融工作,力争全面完成今年财政收入任务,保持全县金融平稳运行。三要全力抓好项目工作。要抓好已上报项目的争取工作,加强与省、市的沟通衔接,力争项目尽快下达投资计划。要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项目尽快建成并发挥效益。对已下达投资计划还未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加快前期项目工作进度,抓紧办理各项手续,积极落实各项开工条件,力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并形成较多的实物工程量。四要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成大城区总体规划修编,做好区域建设详细规划。加快武山大道、红峪河桥改造、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进度,启动建设火车站新区和渭河人行桥。加快公安、司法、人社等15个单位业务用房建设步伐。抓好供热点延伸、配套设施建设和设备检修,确保今冬按期高质量供热。认真搞好小城镇二轮开发改造。五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完成教育、卫生、计生、社保、就业、文化文物和广播电视等各项建设任务。
(三)抓好省市目标管理责任书任务和民生实事落实。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依法行政、节能工作、计划生育、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生产安全、产品药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编制等市上与我县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精心准备好年底省市的验收,确保验收取得较好名次。同时,要全面完成城乡就业、扶贫贴息贷款、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城区供热增容改造、交通道路建设、教育项目、堤防建设、整村推进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设施配套、社会福利、提高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比例等今年县政府承诺的十二件实事办理,向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做好今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的谋划准备。全面总结今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分析研究全县经济运行规律,针对薄弱环节,采取应对措施,提前做好明年工作计划。特别是要按照国家投资政策和县上需要急缓程度,提前做好2024年项目的谋划工作,做好与省、市的联系,多方掌握和了解投资信息,提前做好项目可研编制等前期工作,积极主动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力争有更多项目能够列入到省市2024年计划盘子,为明年项目争取打好基础。
2024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24-10-19 13:00:5
5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转型升级、谋求新跨越”工作主题,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步伐调结构促转型。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0亿元(预计数),同比增长16%。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36.1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0.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3%和29%,增幅均列苏州五县市之首。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工业经济高开稳走。前三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1376.26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088.73亿元,同比增长30.0%。规上工业一季度以36.8%的增速高开之后,上半年和三季度的增速均维持30%以上的高位增长。规上工业占比提高,达到79.1%,比上年末提高1.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高新产业贡献加大,实现产值203.25亿元,同比增长36.9%,较规上工业增速高出6.9个百分点,高新占比18.7%,较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主导行业加快增长,石油制品、机械、金属加工行业同比增幅均超50%,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幅20多个百分点。工业效益快速提升,前八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82.42亿元和62.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8%和68.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22.8%,较上年同期提高19.3个百分点。
2.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获得“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十佳区县”称号。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14亿元,同比增长24.2%,占GDP比重达39.6%,较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税收贡献提高,共实现地方税收15.27亿元,同比增长36.8%,占地方税收的比重达56.6%,同比上升了3.6个百分点。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集装箱三期、万方件杂货码头投入运行,玖龙纸业件杂货泊位开工建设;新辟南美西远洋等航线7条;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9.15万标箱,同比增长47%,超去年全年集装箱吞吐量总和,完成货物吞
吐量5771.51万吨,同比增长6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973.61万吨,同比增长131%;新增四家国家3A级物流企业,隆兴物流跻身中国最具竞争力50强物流企业前20强,主营业务收入超15亿元。服务外包强势发展,105家服务外包企业实现接包合同额1.37亿美元,离岸执行额0.46亿美元,同比增长66.4%和16.8%;4家企业获得国际资质认证。地方金融稳健发展,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太仓支行开业投运,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存额805.89亿元,比年初增长26.3%,贷款余额678.78亿元,比年初增长20.6%。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8.09亿元,同比增长17.6%。市场建设大力推进,粮油批发市场规模扩大,成交额达5.59亿元,同比增长27%,森茂汽车城创新经营模式引领汽车消费产业化;月星家得乐居家生活连锁太仓店盛大开业。旅游业大力拓展,沙溪古镇河南街促织馆开馆,依托金仓湖、郑和公园等旅游景点成功举办太仓国际旅游文化节等各类系列活动,吸引各地游客144万人次,同比增长78.8%,星级酒店客房入住率高于去年同期30多个百分点,多家经济型连锁酒店入驻。房地产市场保持活跃,商品房销售84.78万平方米,销售额4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和30.5%,实现地税收入7.81亿元,同比增长83.4%,占地税总量的28%。
3.新兴产业规模壮大。126家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278.42亿元,同比增长48.3%,增速高出规上工业18.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25.6%。其中25家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完成产值45.48亿元,同比增长176.7%,9家新能源企业完成产值41.12亿元,同比增长67.2%。产业招商力度加强,前8月引进外资新兴产业项目18个,注册资金3亿美元,到账外资1.2亿美元,占全市23.5%和21.1%;前三季度引进内资新兴产业项目18个,注册资金13.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高速增长,完成投资30.89亿元,同比增长186.3%,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2.9%,其中电子通讯设备投资21.25亿元,同比增长521.3%,医药制造投资
5.51亿元,同比增长218.5%。
4.自主创新不断突破。新区入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苏州五县市首家;
市政府与南通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健雄学院联合8所国内知名高校成功组建联合研究院。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增强。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26家,高新技术产品66个,省民营科技企业36家,全市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1家,软件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品222只,省民营科技企业226家;前8月共申请专利2517件,同比增长7.1%,专利授权2024件。名品名标工作着力推进,新增申报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5件、苏州知名商标7件、省名牌21个。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全市人才总量达86618人,每万人拥有人才1858人,高于苏州全市平均水平;拥有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8250名,其中博士以上48名、硕士以上1171名、海外归国人员208名。
5.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25亿元,同比增长19.1%。工业投资动力增强,完成工业投资134.79亿元,同比增长39.7%,增速列五县市之首,较上年同期提高43.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57.1%,较上年同期提高了8.5个百分点。开发区引领增长,完成工业投资82.76亿元,同比增长45.9%,占全部工业投资的61.4%,其中港区完成投资57.02亿元,同比增长114.6%。房地产投资放量增长,完成投资40.19亿元,同比增长66.7%,占服务业投资的39.6%,占比高于上年同期15.8个百分点,其中新区完成22.37亿元,同比增长106.8%。新批项目快速增长,共批项目438个,计划总投资538.86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民营工业项目占据主导,20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19.85亿元,占工业项目的78.7%。重点项目着力推进。66个重点项目,开工57个,完成投资75.7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32.1%。省重点项目太仓港三期通过通航安全验收,为长江流域最高等级的集装箱码头。耐克物流、奥特斯维太阳能一期等项目顺利竣工。
6.招商引资量质并举。利用外资强劲回升。1~8月,全市累计批准外资项目98只,累计完成注册外资12.56亿美元,同比增长41%,超序时进度11.3个百分点;实际到帐外资5.65亿美元,同比增长32.1%,超序时进度3.6个百分点。两项指标增幅均列五县市之首。外资项目质提量升。单个项目的平均注册外资为1281.81万美元,超千万美元项目46
个(含增资1000万美元项目6个),其中超三千万美元的8个,包括注册资金3000万美元艺康化工和注册资金1亿美元的宝洁日用品等500强项目。引进了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项目18家,注册外资3亿美元,占总量的24%;到帐外资1.2亿美元,占总量的21%。欧美和台资表现凸出。引进美国项目7个,注册外资12752万美元;引进德国直接投资项目12个,注册外资3327万美元;引进加拿大项目3个,注册外资9727万美元;引进台湾直接投资项目22个,注册外资17554万美元。服务业利用外资发展较快。1~8月,服务业批准外资项目31只,注册外资和到帐外资累计分别完成2.93亿美元和1.99亿美元,分别增长107.5%和222.4%。引进内资成效显著。1~9月份共引进内资项目807个,新增注册资本71.06亿元,同比增长55.1%,完成年计划的142.1%。内资项目规模扩大。5000万元以上项目18只,注册资金41.75亿元,占比58.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2百分点。成功引进奥特斯维能源(太仓)有限公司、太仓四方友信制桶有限公司、华东环球商贸物流域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绿地集团(太仓)置业有限公司等大型项目。两区效应突出。两区共引进内资项目401只,注册资本41.04亿元,占全市总量比重57.8%。粤闵项目占比提高。广东、福建地区引进内资占比达35.1%,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5.1百分点。
7.对外贸易恢复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61.96亿美元,同比增长57%,其中进口和出口额分别为32.75亿美元和29.21亿美元,增幅分别为70%和45%,增幅均居苏州各县市前列。加工贸易增长快于一般贸易,实现进出口22.8亿美元,同比增长54.8%,增幅高于一般贸易12.9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较高增速,分别实现出口额13.89亿美元和1.2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3%和61.2%。主要出口市场整体回暖,对欧盟和日本的贸易保持高增长,增幅达72.8%和34.2%,对东盟和台湾的贸易总量实现快速突破,分别实现进出口额6亿美元和4.3亿美元,同比增长69.9%和140%。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对照全年工作目标,工业产值、服务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一些主要经济指标还稍有脱幅。
二、下阶段工作重点建议
1.确保完成及“十一五”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全面总结盘点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和“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对主要指标任务要逐项对照,找短板、寻难点、破难题,下功夫弥补薄弱环节,确保今年和“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特别要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协调,在确保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企业的增长潜力,释放优势特色产业产能,下大力促进工业稳定增长。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年内力争多开工、早开工一批重点项目,并认真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做实做细前期工作,为明年扩大投资和新上项目打好基础。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和实行工程项目建设,按计划完成工作量。坚持招选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在引进“污染少、消耗低、科技含量高”与我市产业关联性强、带动作用大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上下功夫见成效。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抓基地、育集群,扶龙头、建体系,抓技改、促转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全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3.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和重大项目谋划工作。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时间进度高质量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同步推进区、镇的发展规划及16个专项规划。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根据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科学论证,梳理和提炼一批符合“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要立足本地特色和国家产业政策,集思广益,力求“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更具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做到国家政策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有机对接,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在今后一个时期持续较快发展。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县202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4年,**县紧紧围绕财政收入增长、城乡居民增收、就业岗位增加、发展后劲增强的目标,齐心协力,真抓实干,认真落实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全力推进“三化”进程,全县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1—5月,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49万元,同比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97万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1156万元,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12896万元,增长13.8。在全面免征农业税的情况下,预计全县1—6月完成财政总收入3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2。
一、上半年经济发展基本形势
(一)农业产业建设稳步推进
继续推进以竹、药、菜、菌、茶、畜六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悉心培育、用心打造**特色的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到目前为此,全县已落实无公害蔬菜10000亩,发展食用菌大棚755个,新增中药村7900亩,其中草本药材5200亩、木本药材2700亩,新种有机茶400亩,转换改造有机茶园1100亩。大力推广“公司 基地 协会 农户”等产业化模式,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基地,提高产能,畅通销售,增强示范和带动功能。东莞世腾公司租赁大塘乡全溪村、沙田镇江湾村、周江村等地土地1000亩,种植青瓜、红茄等反季节蔬菜;深圳鹏大公司在寒口乡上东村租地种植白磨菇120棚;老桂岽食品有限公司在三洞乡高龙村租地150亩创办高山茶基地;寒口秋里草食动物开发公司投入资金20多万元,养殖良种牛600头、羊1000余只,播种黑麦草、三叶草等良种牧草5000多亩。与此同时,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稳步增收强基固本。整合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以工代赈等专项资金,加快以农田水利、饮水安全、通信通电、广播电视、乡村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到目前为此,共新修和整修农田水利设施200处,改造中低产田1200亩,改造7个村41.3公里通村公路。与此同时,大力实施“以气代薪”工程,抓好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全县已建成沼气池100余个,另有700多农户提交了建池申请。
(二)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进一步挖掘水电潜能,使小水电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产业、第一财富,实现山水资源向山水经济转变。目前全县在建电站项目43个,总装机3.15万千瓦,新建成投产电站5座,装机3480千瓦。同时继续做好化工冶炼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文章。小水电、化工冶炼、农副产品加工几大支柱工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张。目前,清泉、昌桂等硅厂完成了技术改造,达到了装炉3600千伏安的要求,全县新增硅厂装炉5600千伏安,预计全年新增装炉可达1.2万千伏安。大塘电子厂、振兴织衣厂、兴业针织厂、兴旺毛织厂等企业进展顺利。1—5月,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8324万元,同比增长2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3522万元,增长26.7。在加快工业发展的同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通过逐步淘汰能源消耗高、就业水平低、投入产出比不相称的项目,整合土地、电力等资源,优化结构,腾出发展空间。不再出口原竹、原木和未经人工栽培驯化的花卉、苗木,分批关闭小型的圆条、板材粗加工企业,重点扶持竹胶板厂、青天木业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优势扩张。大力加强矿业秩序专项整治,禁止引进破坏污染环境的挖采项目,坚决关闭非法矿山,扶持引进精加工、深加工等能形成产业链、附加值高的项目。分步关停装炉3600千伏安以下的金属硅厂和其他小冶炼企业,重点扶持高氯酸钾厂、湘肇化工厂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安全、环保、有规模、回报率高的能耗项目,适当引进能创造就业岗位、繁荣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三)城镇建设不断加强
在县城大力实施交通畅达、亮点提升、旧城改造、南延西进战略。打通车站路、北街、解放路和罗霄广场东扩以及三台寺建设工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有序进行;湘桂大市场、罗霄大厦、检察大楼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年内可竣工投入使用;106国道新线路面硬化进展顺利,沿线土地开发已立项,正准备实施;大塘工业小区“三通一平”已基本完成,正着手配套工程建设;沙田镇农贸市场、政府办公楼、周江至水泥厂道路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正紧锣密鼓进行。在加快城镇建设同时,把加快发展以红色旅游为主导和特色的城镇第三产业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打好“红色”和“绿色”两张特色牌。抢抓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机遇,大力加强对红色老区的宣传推介,积极实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让**这块红土地热起来,富起来。1—5月全县共接待游客1.54万人次,同比增长21,实现旅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