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XX县人文精神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最新文章

第一篇:XX县人文精神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X县人文精神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索一些不可解问题的过程中,培育起来的一种精神。它包含三个元素,人性、理性、超越性,它是人们追求真理,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本文以市委汪洋书记提出的“弘扬‘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为目标,分析XX人文精神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一、XX人文精神的形成与现状

人文精神的含义十分广泛,而XX人文文化底蕴下的人文精神,笔者认为,应该包括自强不息、开拓开放之外的崇尚道德、爱国爱家、厚道宽容和爱岗敬业等精神。主要表现在XX文化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传统尤为突出,在XX文化中蕴藏着一种“巴山般的坚毅、刚勇与诚信,仁河般的奔放、豁达与清明。”

(一)XX人文精神形成的原因。XX人文精神是重庆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以来XX地域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文化。从地理原因上分析,县境为山地,沟壑纵横,交通不便,素有“九分山水一分田”之说,由于地理、历史的局限,XX长期属于封闭的自给自足式的封建经济,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带有原始野性的“蛮”,使得XX人民身体强悍、脾气倔强。从气候原因上分析,XX境域属亚热带山地气候,垂直气候明显,典型的高寒山区,一年有半载的寒冻炼就了XX人敢于战天斗地、敢于与世人争先的本领。从历史沿革来看,XX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明清两代这里是农民起义军聚散的重要场所,苏维埃时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全县共有2024余人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因而XX人有敏锐的政治意识,有甘于奉献、易于团结的精神。

(二)XX的人文资源丰富。XX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XX的生漆、茶叶、核桃、中药材等林特资源享誉中外,倍受好评。在XX贫瘠的土地上,XX人民自强不息,世世代代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创造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有清代即列为朝廷贡品的“鸡鸣寺院茶”,有“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更有军事五项全能冠军廖代堡、残疾人射击冠军谢朝勇、市优秀共产党员张显华等一批优秀人才,为XX人文精神画上了光辉的一笔。

(三)XX的人文资源特色突出。她是重庆市唯一成建制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她有国家级的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她历经了扶贫攻坚、越温达标艰难的过程,她孕育了XX人民“承认落后、不甘落后,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

二、XX人文精神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人生哲学着力于研究怎样处理人际关系,让人疲于应付繁杂的人际关系,而不去思考人生真正的意义。人们失去了人文精神所具有的超越性,失去了对生命意义的执着追求。时下缺乏诚信,注重享受,怕吃苦,安于现状的比比皆是。大环境的人文精神浮躁情绪如此,XX小环境亦然。具体表现在:

(一)人文精神培养的氛围不够浓厚。自然和社会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育因素,如人口、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经济差异等内容。就拿学校教育来说,部分领导和老师虽然口头上承认人文精神培养很重要,但在思想深层次上仍然重视不够,未能在实践中真正落实,普遍存在为升学率至上、人文精神可有可无的思想。认识的不统一,培养的不到位,严重制约了人文精神培养的进一步实施,致使全县人文精神培养的氛围不够浓厚。许多人文精神培养活动是想起来一些就搞一些,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培养效果自然不会明显。

(二)社会各阶层人文精神状况堪忧。就社会层面看,各项攀比之风日渐上涨,社会恶习陋习与日俱增。笔者走访了五类人,发现离优秀的人文精神差距甚大。第一类是国家公务员,有部分领导干部和职工精神颓废,做一天和尚撞半天钟,沉溺于花天酒地,无所事事;第二类是农民,随着高山移民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部分农民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养猪为过年,养鸡只为油盐钱的思想仍然没有改变;第三类是企业老总,XX自然资源丰厚,但真正科技含量高,把企业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结合起来思考发展的不多,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第四类是教师,老师是播撒汗水、收获希望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在教师中利用业余时间、寒暑假继续充电的人不多,多数老师认为专业科目还过得去,满足于现状;第五类是城市低保户,部分人对党的政策持感恩态度,并努力做些事以回报社会,但也有不少人由此养成了等靠要的习惯,不是穷则思变,认为只要有国家的救助,饿不死就行。窥斑见豹,“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在我们这里、在我们这一代里的表现值得深思。

(三)青少年中人文精神的流失程度大。随着人们世界观的改变,价值取向的不同,人文精神也逐渐的流失。特别是在许多青少年中,人文精神流失的现象相当严重,更谈不上传承传统文化。“现在青少年的课外生活,就是看《哈里·波特》,吃麦当劳,读金庸的武侠小说。长久下去,青少年的文化精神会变成什么样子?①”。笔者调查了10名同学,有8位不知道人文精神指什么、是否与他们有关,有1名是电视新闻播放时无意听到的,有1名是听大人讲的。青少年是未来,是希望,我们更应该看到一下代传承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林林总总,XX人文精神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XX教育的落后、大山的封闭、人才的匮乏。

三、对策及建议

人文精神应该充满理性,现实生活中我们应以从容不迫、不急不躁的态度去面对②。因此在大力宣传提倡“自强不息、开拓开放”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理念的时候,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弘扬XX人文精神。

(一)加强全民道德法制教育。人文即以礼义仪法去教化和规范社会的人及其行为,改造和美化社会的一种道德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它表现于言、行、情、理之中。弘扬XX人文精神,在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提高干部职工的人文素质。XX干部职工的文化是本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制约或主导着XX的发展。人文精神的获得不是与生俱来的,特别是现在的干部职工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人文教育,必须经历一个异常艰苦的自我塑造和严以律己的过程。各级干部职工要自觉关注自身的命运与价值,思考人生的意义。要摒弃片面追求物质而轻视人文的肤浅的功利主义,逐渐培养对人文科学的兴趣,不断地积累人文知识,丰富人文底蕴,把自己的体会渗透到工作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丰富自己的认识,提高自身修养水平。各级干部要坚持以工作为本、以单位为本、以服务人民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进退、荣辱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进行取舍和追求,以美化人的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各机关单位要有的放矢,持之以恒地对本系统职工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明确人文精神培养的主要内容。人文精神总是依存于一定的载体,故人文精神的培养也就不应当是孤立、空洞的说教。要借助于人文知识的掌握,通过个体的内化过程才能形成。因此,要想培养广大干部职工的人文精神,必须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中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赋予他们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能力素养、稳定的心理素养、高水平的思想品德素养。充分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典型的先进事例,通过形象的作用和情感的力量、人生的哲理来塑造干部职工的人文精神。

第二篇: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为落实胡总书记“314”总体部署,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重庆

市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县区域卫生发展规划要求,特对社区卫生服务现状主要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社区卫生服务现状

(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24年,县卫生局制定了《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2024——2024年)》,安排全县在2024年,全县所有乡镇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级卫生组织逐步建成社区卫生站。2024年,龙岗中心卫生院开展创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重庆市社区卫生专家组检查验收,并由市卫生局行文命名,2024年该中心继续创建重庆市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于当年接受市专家组评审验收。2024年,龙水镇由县第二人民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2024年通过市卫生局评审验收。2024年,龙岗城区原城东卫生院和明星卫生院建成城东和明星社区卫生服务站。2024年11月,中敖和邮亭中心卫生院创建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站。2024年底,全县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82人,取得社区卫生岗位合格证20人,无全科医师。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个社区卫生站,覆盖常住人口约20万人。

(二)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培训。2024年以来,全县安排参加市级社区卫生管理人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社区护士、社区疾病控制、社区妇幼保健等培训总计36人次,与重庆社区卫生服务培训中心合作,举办一期为时半年的文秘杂烩网社区医学培训班,培训人员40人。培训工作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积蓄人才力量。

(三)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工作。全县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包括两大内容:一是社区基本医疗。主要开展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治疗与转诊,开展合同医疗、社区巡诊和开设家庭病床等。二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工作包括:基线调查、社区诊断,社区预防、社区保健、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等。2024年,推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券三种、社区卫生服务包10个,今后,促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券(包)制度。

(四)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困难及问题。一是政府主导不够,社区卫生投入不足。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缺乏,基本没有政府投入,没有公共卫生服务补偿。二是社区卫生基础薄弱,体系建设进展缓慢。已建成的社区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设备不足、社区卫生服务技人才严重匮乏,社区卫生服务任务落实差,发展缓慢。三是社区卫生服务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差,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社区首诊制尚未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监督管理、队伍建设急需加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存在很大差距;社区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服务仍难以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通过社区卫生服务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方向,理顺社区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全社区重视、关注、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格局。

(二)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

(三)坚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合理配置、立足于调整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新建和改扩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四)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优先,加强社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努力为居民提供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四、规划目标

通过科学、规范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管理规范、适应社会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努力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成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全县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目标任务是:

(一)到2024年。不断巩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提升内涵和质量,新创建中心镇社区卫生服务站柜7个,实现街道和区域中心镇社区卫生机构全

覆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到11个。

(二)2024—2024年。1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标准化建设,并实现建设目标;在棠香街道办事处创建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龙水镇新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县社区卫生服务中总数达到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12个。全县基本建成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优质高效、人民满意的社区卫生工作新局面。

(二)2024——2024年。在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后,高标准推进社区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重点任务是加强内涵和服务能力和运行机制建设。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占本地区门急诊总数的60%以上,95%以上的60岁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档案;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评价标准。基本建成医疗卫生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分工、双向转诊的两级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施条件和队伍建设达到城市评定标准。

五、主要措施

(一)坚持政府领导,完善政策配套。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规划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工作目标。县政府建立相应的领导及业务指导组织,由分管副县长负责,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县卫生局联合有关部门及单位成立专业技术指导组,帮助基层开展工作。县财政部门要落实机构启动和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产品的经费,县建设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的设施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县医保中心要落实医疗保险的医疗定点等政策;县卫生、人事部门要落实社区卫生人员的职称晋升、聘用、培训和吸收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

(二)运用项目机制,加快体系建设。紧紧抓住“世界银行贷款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与改革项目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子项目”的大好机遇,发挥项目作用和效益,加快推进全县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同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内部运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格局。

(三)严格审批把关,强化准入管理。卫生行政部门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行业主管部门,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从事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并经过社区卫生服务的专业培训。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须按独立法人医疗机构申报,卫生行政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应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要求进行严格把关。

(四)加强内涵建设,建立评价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标准、基本服务规范和管理办法,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县卫生局要严格实施日常管理,实行机构年检制度,对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的机构,要取消其从业资格,面向社会重新公开招标。

县卫生局

二○○八年七月十四日

第三篇:村级卫生室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村级卫生室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村卫生室对于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也对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防病治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省政府要求,繁昌县制定了《2024—2024年繁昌县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明确了除卫生院所在地不设立村卫生室以外,其余66个村卫生室均新建80—120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室,并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

一、现状

繁昌县在2024年制定了《繁昌县镇村一体化管理办法》,并于2024提前完成建设66个标准化村卫生室任务,实现一体化服务覆盖率100%。村卫生室按照“三制、四有、五统一”的一体化服务管理模式,规范的村级卫生组织和乡村医生的服务范围,2024年9月份全部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

二、存在问题

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针对性的调查,发现有以下几个实际问题:

l、经费投入不足。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乡镇村在卫生室建设中当地镇政府没有投入,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面积在80—100平方米,省财政补助每平方米400元,县财政配套100元,合计省县补助每平方米500元,实际造价每平方米在800—l000元不等,各卫生院为了按时按质完成民生工程,只有卫生院填补建设经费的差价。造价高的原因主要是省发改委、省卫生厅统一建设图纸要求高和建筑材料上涨。

2、卫生室验收合格进入运行阶段后效果不好。第一是乡村医生素质不一,甚至有的卫生室房屋、设备齐全,就是没有乡村医生,部分乡村医生受利益驱动,在家里截留病人,延误病情,小病拖大。同时,由于医疗收费标准降低、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乡村医生还承担着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与原来单独在家里相比工作量大,收入低。过去收费标准就在乡村医生口中,没有统一标准。村卫生室能否持久便是一个大问题。第二是乡村医生跨村执业难以适应的问题。由于实行一体化管理,人员根据需要可以相互调剂,大部分卫生室都是2、3个人,原有乡村医生对外村调配来的医生在业务上肯定存在某种抵触,致使新来的外村医生难以开展业务。

3、村卫生室的权属问题。按要求村卫生室由村级组织提供用房、镇卫生院负责业务指导,那么村卫生室究竟归属村委会还是乡镇卫生院?财政补贴的资金应该是到村还是到镇卫生院?这些题目前都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的做法是新建的村卫生室房屋产权属于卫生院,与村部共同建设的有公证处公证,划清房屋产权的归属。

4、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功能不强。一体化管理能力簿弱,主要原因是卫生院医改后人员紧缺,一体化办公室人员工资无法落实。所以村卫生室收费不标准,诊疗活动和进药渠道不规范,非法个体行医与卫生院执业的无序竞争,将会影响卫生院的正常发展。不少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行政、业务、财务等方面的管理,仍然存在疏漏。同时,一些乡村医生乱收费,看病无登记,用药无处方,收钱无发票,缺乏监督约束机制。

三、措施

从繁昌县情况看,建议可采取以下措施:

l、加大村卫生室的投入力度。我县村卫生室房屋、设备齐全,主要是乡村医生收入比较少,留不住人,思想不稳定,虽然各级政府有一定的补助,但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乡村医生。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医生工资的投入,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帮他们安排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虑。

2、明确村卫生室的权属和医疗事故的权责。村卫生室建设主体是政府,具体到卫生院、行政村,用地产权归村委会,财政对村卫生室硬件建设或改造的补贴,直接拨付到建设单位;业务管理主体是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一旦出现医疗事故或者医疗纠纷,第一责任人应该是乡村医生,第二责任人应该是乡镇卫生院,村委会有义务协助解决此类纠纷。

3、建立村卫生室管理长效机制。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制定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要求;及时研究村卫生室药品采购、销售、价格、品种限定等各个环节的具体问题,尽快建立村卫生室药品让利的补偿机制:发挥村卫生室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积极主导作用,探索农民群众在村卫生室看病用药通过农村合作医疗获取补偿的途径和方式;加大对己选聘的乡村医生医学继续教育的力度,努力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的卫生服务能力,规避医疗风险,提升村卫生室的服务功能,使村卫生室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四、建议

建立乡村医生保障机制、体制。增加政府投入,确保乡村医生的待遇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不能把村医疗卫生机构推向市场,应由地方统一解决报酬,以保护乡村医生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是建立养老保障机制,使他们能够安心地立足当前、放眼长远,解决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事业中去。

建立保证措施。一是完善卫生院镇村一体化办公室的功能,理顺各村卫生室的医疗收入和平时合理的支出,规范药品采购程序。一体化办公室负责村卫生室政策和规划,进行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对村卫生室的业务、财会和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调动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县、镇两级每年应组织一次先进卫生室和优秀乡村医生的评选活动,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违反一体化管理或不服从一体化管理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罚款、吊销证照等处臵。三是严格执法,清理整顿医药市场。由各镇政府组织卫生、工商、公安、城管等部门,进行不定期的清理,为一体化管理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枢纽功能。通过加强镇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不断强化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其在区域内的中心地位和枢纽作用,使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的关系从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这有利于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的业务发展,也能促进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整体功能的发挥。四是多种形式加强对乡村医生培训。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安排专人落实,采取以会代训,举办培训班、跟师学技、到卫生院短期学习、下村指导等多种形式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

总之,村卫生室的管理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要充分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全面促进卫生事业和谐健康发展。

第四篇:浅析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中共宁化县石壁镇纪委书记罗建强

乡镇纪委是纪检监察系统最基层的组织,承担着保持政治稳定、服务经济发展、保障群众利益的重要职能,是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前提和保障。现阶段,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和上级纪委的协调领导下,基本适应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的需要,为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顺利进行,取到了较好保障作用。但是,其组织建设中却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使乡镇纪委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难以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对此,本人根据多年的乡镇工作经历,对现阶段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浅意见。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1、思想认识不足。在当前中国这种区域性竞争的经济体制下,乡镇形成了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工作机制,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成为领导政绩的重要体现,导致一些乡镇形成了重经济发展,轻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局面。个别乡镇主要领导认为惩处了其管理和使用的党员、干部,就等于给其脸上抹黑,对乡镇纪委工作特别是办案工作不够重视、不够支持,有的甚至错误地把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同阻碍经济发展划上等号;还有少数基层主要领导存在求稳怕乱心理,对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存在片面认识,认为抓的力度大、查办的案件多,就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损害当地形象,从而造成基层纪委书记该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受到很大程度的掣肘,怕这忧那,不敢大胆开展工作,更难以有新创新。

2、人员配备不强。乡镇纪委普遍由3-5人组成,包括纪委书记、副书记、看似配齐,其实不然。一是纪委委员有名无实。委员通常是

乡镇民政办、财政所、经管站等非纪检部门的人员担任,他们没有承当纪委的日常工作,平时都在忙于本部门工作,基本上是有名无实,导致纪检工作特别是办案工作难以开展;二是纪委书记、副书记并非专职。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都要兼管大量的其他的工作,主要的精力不是放在纪检监察工作上,而是主要忙于乡镇的计生、招商引资等兼管的工作中,工作头绪多,事务繁杂,身份的多重性,导致用于纪检监察工作的精力难以集中;三是专职不能专用。乡镇虽然设有专职纪委书记、副书记,但是,乡镇配套改革后因人手不够,同时也误认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平时没什么案件可查,所以安排纪委干部兼几项工作理所当然;还有认为既然提倡分工不分家,纪检监察工作与其他工作也应不分家,乡镇纪委干部直接兼管几项工作,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另外纪委是管人、执纪的,说话有分量,所以往往不分谁主管,就简单地把一些较难管的、不该纪委管的事交给纪委处理。导致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阶段,纪委干部参与中心工作的时间多,真正用在纪检业务工作的时间少,“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地”。

3、体制机制不合理。在体制上乡镇纪委套用县级以上纪委工作体制,缺乏基层特点,针对性不强,乡镇纪委人员的组织关系、工资关系、人事关系均在乡镇,在查处案件问题上不同层度地存在着“四怕”:怕乡镇主要领导不支持,怕情面上过不去,怕遭到打击报复,怕得罪人丢选票。在机制上,乡镇纪委与其他执法部门沟通和信息交流不畅,纪检工作处于自我循环,监督乏力,难以发挥作用。在制度上,制度建设不规范,存在工作无主次,管理无制度,检查无资料的现象。在对基层站所人员的监督管理,由于许多站所都实行了条管、编制、工资福利,考核均不在乡镇,造成“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现象。导致乡镇纪委难以监督。

4、专业培训不够。纪检监察工作作为一项纪律性、独立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搞好专业培训,保持知识更新,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手

段。但是目前乡镇大部分纪检干部存在着“接岗时没有培训,在岗时没空培训”的现象,业务知识常常得不到有效补充,知识面窄、内容过时、理论水平、工作思路、方法举措等相对滞后,制约着纪检监察工作质量提高等问题日益严重。

5、执纪环境不优。当前,由于乡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范围窄,保密机制、保护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个别纪检监察干部在实际工作存在着畏难情绪,一项工作还未开展,自己首先少了几分底气,具体讲有“三怕”:一怕得罪领导。在监督检查、查办案件时纪检干部最担心领导不支持,更怕查出问题领导不满意,以后工作难以开展。二怕影响人际关系,监督上级怕遭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妨碍团结,监督下级怕生和气,影响今后工作和自身发展,担心自己管多了干部不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心理,使自己原本融洽的人际关系恶化了。三怕影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干部完成工作任务的“绊脚石”,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也导致有的同志缺乏工作主动性,坐等领导指示。

二、对策

(一)健全管理体制,合理配备干部

一是乡镇纪检监察机构要配齐配强人员。每个纪检机构至少要配备2名以上干部,以便开展工作,乡镇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副书记担任,纪检副书记务必做到专职专用,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纪检工作。针对县乡机构改革后,纪检监察机关编制少的情况,建议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在人员编制、职数、准入资格方面给予协调解决,拿出一定的职位将现有的事业单位兼职纪检副书记招考进公务员。此举不会增加财政负担,又能缓解人少事多的矛盾,也对工作在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上的事业干部也有激励作用。二是建立健全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选拔交流机制。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选好人是基础,用好人是关键,在选拔标准上,严格执行政治上靠得住,工作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三句话要求,做到不降格以求,搞平衡照顾,影响整体素质,在选拔方式上,坚持不拘一格,做到广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在选拔的对象上,突出以领导骨干办案骨干、文字骨干为重点,实行优先选拔,把那些愿干纪检工作、能干纪检工作的人吸引到纪检干部队伍中来。乡镇纪委书记人选尽可能地从纪检监察机关懂业务、政治素质高的年轻干部中物色,或从其他行业文化程度高、懂经济、懂法律、政治素质高的年轻干部中选调,并做到依据工作业绩进行提拔重用或交流。三是要创新管理机制。可试行基层纪委由上级管理为主的垂直管理体制,以便于纪委独立开展工作,便于有效监督。

(二)、理顺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

首先,要做到守土有责。乡镇纪委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建立完善的工作岗位责任制。纪委书记可以分管与纪检工作有关的工作,如政法,经管、审计等,这样,纪委书记才能专心履职,确保主要精力放在纪检监察工作上。并进一步明确专职纪检监察干部不得兼任与纪检无关的工作,确保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专职专用、主抓主业。其次,完善考核办法。对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考核,做到统筹兼顾,一方面,考核其工作业绩时,对本职工作的考核占大头,其他分管工作占小头;另一方面,考虑到乡镇纪检监察工作与县以上纪检监察机关的差异,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人少,没有内设机构,在制定工作目标和考核方案时做到实事求是,不面面俱到,分别确定各乡镇工作重点,实行区域考核。第三,实行报告制度。乡镇纪委每半年至少向县纪委汇报一次工作,年终向县纪委述职。通过实行报告制度,可以使上一级纪委能及时了解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动态,以便指导工作,妥善解决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首先,在加强政治教育的同时,要狠抓业务培训。一是每年可举

办一次纪检监察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班,学习党纪党规和法律法规、纪检监察业务知识,以及市场经济知识;二是可实行县纪委业务室与乡镇纪委挂点指导制度,由县纪委各业务室现身传授办案技巧,使他们了解掌握一些案件的发生特点和规律,增强实际办案能力;三是有计划的组织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到异地考察学习相关业务,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取长补短;四是每年可以通过挑选一些年纪轻、文化高、素质好的乡镇纪检干部到县、市纪委挂职锻炼。其次,要注重实践锻炼。对乡镇纪委能够承办的案件,可尽量交给他们承办,并派出县纪检监察干部下去同他们一起制定具体的责任制和工作方案,给他们教方法,让他们放手工作,定期汇报交帐,对工作中出现的责任问题由县纪委承担,以减轻他们的思想压力。

(四)、解决实际困难,稳定干部队伍

县纪检监察机关要以组织名义协同乡镇党委,将乡镇纪检监察干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激发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热情,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稳定工作队伍。具体建议:一是县纪检监察领导要定期监督乡镇纪委书记参加乡镇书记办公会的落实情况,以提高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待遇;二是要把解决乡镇纪检监察组织的办公设臵、办案经费、交通、通讯设备等作为乡镇党委硬件建设的重要内容;三是县纪委要主动与组织部门协调,对在乡镇纪检监察岗位上工作时间长、成绩显著的,推荐提拔重用,让纪检监察干部看到了希望,工作更加安心;四是凡上级规定应享受的待遇,如办案津贴等,县纪委也要监督落实。

第五篇:保险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保险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一、保险市场现状

(一)保险市场发展概况

1.保费规模增长较快。保费收入从1980年的4.6亿元发展到2024年的7035.8亿,前后只用了27年时间,保费规模增长了1590倍,进入世界前第9位。其中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从1980年的4.6亿元发展到2024年的1997.7亿元,增长了434倍;人身保险的保费收入1982年的0.016亿元发展到2024年为5038.1亿元,增长了314881倍,整的来说,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快于财产保险。

2、保险总资产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底,全国保险公司总资产共计29003.92亿元,比年初增加9272.60亿元,同比增长46.99%,是1980年的58007.84倍。从各保险公司资产来看,其中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平洋、中国平安集团是我国当前保险市场排名前四位的保险企业,它们的总资产规模占比分别为40.27%、5.07%、10.67%、18.13%,四家保险公司的总资产占全国保险总资产的74.14%,说明我国保险公司资产优势差距太大,会影响新保险公司的快速成长,阻碍中国保险业的市场化、多元化、全方位发展的步伐。

3、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仍然较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国家(地区保险行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保险深度是指一国家(地区全部保费收入与该国(地区的GDP总额的比率,是衡量一国(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程度和潜力的重要指标。1980年,我国的保险深度为0.1%,保险行业的全部保费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很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24年底,我国的保险深度达到2.85%,是1980年的28.5倍,不过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8%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保险密度是指按照一国家(地区的全部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一国家(地区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1980年,我国保险密度为的0.48元,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24年底,我国保险密度达到523.49元,是1980年的1091倍,但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于1/3),仍然属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地区)行列。

(二)保险市场主体发展概况

1.保险供给主体增多,结构多元化,但竞争依然不充分。从最初只有一家保险公司经营发展到2024年的110家,其中43家为外资保险公司。保险主体也从中资国有制发展为中资、中外合资、外资股份制并存的市场格局。但是从财产市场占有率看,截至2024年底,人保市场占有率为42.5%;平财保为10.3%;太财保为11.2%,三家保险公司占市场份额为64%,其余财产保险公司的占市场份额仅为36%;从寿产市场占有率看,国寿市场占有率为39.7%;平寿保为16%;太寿保为10.2%,三家保险公司占市场份额为65.9%,其余寿险保险公司占市场份额仅为34.1%。说明我国保险市场虽然主体增多,结构多元化,但竞争依然不充分,仍由极少数公司主宰市场。

2.保险中介成为保险业务主要渠道。自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展业渠道最初是以保险公司直接展业为主,随着保险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保险中介逐步成为销售保险产品的主要渠道。截至2024年底,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5793.38亿元,同比增长29.39%,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2.34%,同比上升2.97个百分点。

(三)保险市场的区域发展不均衡

我国保险业务大多集中在发达的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保险业务,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保险企业开拓市场能力不高的限制而发展相对落后。2024年,东部16省市的保费收入为4341.52亿元,保费收入占全国市场份额62%;中部地区保费收入为1487.12亿元,保费收入占全国市场份额21%;西部地区保费收入为1192.98亿元,保费收入占全国市场份额17%,。

2024年,以广东、江苏、上海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市场供给主体较多、需求量较大,竞争也较激烈。广东省以625.6亿元的保费收入排名第一,其次是江苏、北京、上海,它们的保费收入分别为576.64亿元、498.05亿元、428.64亿元,这四省市的保费收入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29.57%,排名前四位的省市都集中在东部地区。保费收入排名最后的省市分别是宁夏、海南、青海、西藏,它们的保费收入分别为23.98亿无、22.64亿元、10.74亿元、2.68亿元,这四个省市保费收入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0.81%,还不及中部地区1省的份额,它们其中三个都在西部地区。

(四)国民的参保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社会公众保险知识不够、保险意识不强、或者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买保险会不吉利,或者消费者存在着侥幸心理,造成个人主动买保险寥寥无几。很多消费者宁愿相信银行存单,也不愿相信保险保单,导致整个保险业,特别是人身保险,迫使百万保险推销大军四处奔波,推销保险产品。此外,有些保险公司或代理人在经营上尚欠规范,外加有些舆论不适当传播,造成社会公众对保险的不信任、也不想了解的原因,导致公众保险意识不强,投保意愿不高。

二、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保险业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整体实力明显增强,行业风险也得到有效防范,行业竞争力也不断提高,但我国保险业仍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与国际上一些发达的保险市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存在产品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行业恶性竞争、形象不佳和理赔运行现状不甚理想等问题十分突出。

(一)保险供给主体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供给主体的增加,而产品结构单一、产品创新能力不足,造成保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低折扣和高手续费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尽管监管部门三令五申地禁止恶性竞争,出台了相关的限折令,引导行业协会等组织开展自律,但违规打折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1、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各保险公司产品、条款全国系统内大统一,没有充分考虑各地保险市场需求的特性,很多险种针对性和适用性较差,不能很好地满足投保人对保险产品的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同时大部分保险公司的经营都集中在数量有限的一些险种上。在财产险上,各公司的竞争主要集中在车险、企财险等几个大险种上,其中车险为主,而保证、农业等方面保险发展非常缓慢,特别是保证这一方面产品不能得到很好满足;在寿险上,主要各公司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分红险产品这偏重投资型产品,保障型产品发展也相对缓慢。

2、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我国保险产品从国外引进较多,针对我国实际需求自主开发的少,各保险公司产品之间相互模仿现象也非常严重。虽有一些保险公司开发了一些新产品,但产品往往没有特色,也缺乏系列性及差异性,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例如:一家公司推出新产品,其他公司稍加改头换面即可上市,其实产品的实质基本相同,只是它们在险种组合方式、宣传包装手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已。

3、违规现象相当严重。2024年,全国各保监局对1271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险中介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其中检查产险机构606家;寿险机构363家。共对813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实施830家次行政处罚,同比增加93.47%,其中受处罚的产险机构占56.63%,寿险机构占19.52%,中介机构占23.86%,其中保险机构受处罚率高达63.88%。由于各保险公司都在争夺市场,追求以保费规模称王,主要是通过采取高手续费、高返还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和不正当交易,而不是通过创新产品、改进服务等方式赢得市场。财产险市场主要表现为不严格执行条款费率,通过非正常批单退费、擅自变更承保条件、滥用费率调节系数或违规协议承保等方式,变相下调承保费率,给予投保单位或经办人不正当利益。寿险市场主要表现为长险短做、违规退保、短期退保套现、退保金不退回原单位、现金支付退保金等。这些不正当竞争、违规经营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同时,这些违规行为损害了被保险人利益,也加剧了保险机构自身的经营风险,使保险机构的经营效益、财务稳定和偿付能力不同程度降低。

(二)保险中介市场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市场稳步发展,保险中介市场也实现快速发展,机构、人员、业务规模、经营效益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保险行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保险中介市场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2024年,全国各保监局共检查保险中介机构520家,其中专业中介机构349家,占全国专业中介机构总数的15%,兼业代理机构171家。对125家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其中专业中介机构101家。本年现场检查共计对保险中介机构实施警告65家次,对个人警告28次,吊销许可证7家,不予换发许可证10家,注销许可证1220个,监管谈话86人次,下发监管意见函197份。从各地现场检查和行政处罚情况来看,保险中介市场存在主要在问题表现为:

1、依法经营意识薄弱,社会形象不佳。第一,仍然有不少保险中介机构未向保监局、工商行政管理等相关部门办理登记、审批手续,非法开展保险代理活动。第二,个别兼业代理机构为追逐眼前利益,参与制造假赔案,牟取非法利益。第三,个别保险代理机构招募业务人员过程中,进行虚假宣传、采用涉嫌传销的手段开展业务活动。第四,个别保险代理机构假冒保险公司名义,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第五,部分中介机构虚开保险中介统一发票,为保险公司套取费用或向投保人支付额外利益,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保险中介的社会形象,影响了保险中介的长期稳定发展。

2、保险代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不少保险代理人员保险知识不足,素质不够高。在获得更多代理手续费的利益驱动下,片面夸大保险产品的增值功能,许诺虚假的高回报率,回避说明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等。甚至误导投保人,给投保人、被保险人造成经济损失,引起保险消费者的普遍不满。其次,保险代理人敬业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道德,以至于某些人趁财务管理漏洞,截留、挪用甚至贪污代收保险费、赔款等,严重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利益,并损坏保险行业形象,给保险公司拓展业务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理赔服务存在的问题。

根据2024年保监会受理销售误导投诉770件,理赔难投诉1794件,分别占总有效投诉的13%和30%。说明我国保险理赔运行现状不甚理想,“理赔难”、“纠纷多”现象比较突出:

1、理赔难。保险理赔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保险标的涉及面很广,而且标的风险的成因也十分复杂。虽然大多数保险公司实行7*24小时接报案,要求第一现场查勘率达100%,而实践中,由于保险人方或被保险人方的种种原因,如被保险不知道出险要报案或保险人不能及时到现场等,造成第一现场查勘率并不乐观。保险人为了准确认定责任损失,防止骗保现象的发生,很多工作要依赖公检法等代表国家权威部门或关联单位出具的相关证明,作为理赔的重要证据。例如在火灾保险中,保险公司需要公安消防机关作起火原因及损失的结论;在交通案件中,需要交通部门对交通事故的原因及事故责任的分析和结论。但是,目前取得证明文件的手续过于繁琐,时间长,给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带来了较多的麻烦。同时在理赔实务中,不论索赔金额大小,情况是否清楚,都要经过复杂的甚至是不必要的程序,使整个理赔时效过长,让被保险人感到“理赔难”。

2、纠纷多。我国保险市场强调业务为导向,以保费多少论英雄,使得很多代理人为求个人私利,在展业时只说明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会得到多少赔偿,而对一些限制性条款及责任免除条款则讲解很少,甚至不提。一旦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受益人对保险赔偿金额期望值高,而实际赔付往往达不到期望时的要求,或不符合条款保障责任范围,或因除外责任而被拒赔,甚至有些保险公司为了短期的利润而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索赔要求故意进行压赔、限赔或拖赔,造成被保险人不满,从而引起纠纷。

此外,由于被保险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而相关法律法规与相应条款之间存在着冲突,语言不规范,表述不清晰,造成理赔实务中,出现“娘说娘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疆局,也经常因此引起纠纷。

(四)法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保险法制滞后,相关司法解释又未出台。现行《保险法》是1995年制订、2024年底修改的,但对《保险法》的修改基本上都是围绕保险业法展开的,没有触及保险合同法的内容,但现实中保险纠纷基本上都是保险合同纠纷,主要是保险合同法存在很多不够明确和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健康告知方面的不可抗辩条款、保证与弃权制度以及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利益原则、近因原则等方面,都过于笼统,都缺乏具体的实施规定和制度。

另外,自1998年11月18日成立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来,虽然颁布了一些有关保险监管法规及相关文件,加强了对保险市场的监管力度,在一定程度规范保险市场秩序,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完善;在监管内容上虽然很注重市场行为监管,但处罚力度仍然不强,没起到威慑作用;对偿付能力监管上也缺乏完整的考评体系。

三、发展对策

良好的保险市场秩序是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保险市场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不仅损害保险业的信誉,而且破坏保险资源,增大市场风险[14]。针对目前我国保险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制环境建设,从制度和法制上逐步解决造成市场不规范的问题;通过保险创新,满足全社会对

保险的需求;通过树立理赔服务新理念,使服务更贴近客户;同时,广泛开展保险宣传教育,提高国民参保意识,促进保险业进一步发展。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执行落实

进一步完善公司内控制度、行业自律制度、社会监督制度,大力强化执行力度。第一、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先进的考核机制,完善人才选拔、任用、培训、激励、管理等机制,营造人才兴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第二、完善业务控制制度。制订和完善各项业务制度,加强培训教育,规范业务流程,防范以扩大风险和成本为代价发展业务。同时加强信息建设水平。实现数据、财务和后援的集中管理,切实解决数据的真实性问题,提升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有效控制经营风险。第三、完善行业自律制度。我国保险系统要加强自身建设,逐步形成团结协作的行业精神,行业协会要制定完善费率、手续费等自律协议,遏制行业出现非理性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而造成保险资源浪费。同时加强保险从业人员管理,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完善“黑名单”制度,将违法违规的保险机构、保险中介、保险从业人员列入黑名单,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公之于众,起到警示威慑作用,以此督促保险机构、保险中介、保险从业增强法制观念,从而促进保险行业步入规范自律经营的良性竞争轨道。第四、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通过保监局外网、新闻媒体、报纸等方式,加大对保险服务、违法违规、行政处罚、重大事项等信息的披露,提高保险公司经营透明度,加强社会对保险业的监督作用,促进保险市场的无序竞争向理性竞争发展。第五、完善市场动态行为监管制度。把保护被保险人利益作为监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保监会应逐步完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保险公司内控制度的健全和有效执行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将内控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风险隐患较大的公司,进行重点监管及曝光。

(二)以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创新是保险业的生命之源,没有创新,保险业就没有发展的动力。保险功能的丰富、营销概念的延伸和代理渠道的挖掘,都会推动着保险业向前发展。保险业的创新包括产品开发、营销方式、业务管理、组织机构、电子技术、服务内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等很多方面,而产品开发的创新又是最主要的。

在产品的创新方面,保险公司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保险险种开发与设计的专业人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市场需要、消费者的不同偏好和特点,改进老险种,推进产品创新,丰富保险产品功能,增强产品的针对性,积极开发具有个性化的、市场前景好、效益不错、保障全面的产品,适应保险需求日益多样化的趋势,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如我国沿海地

区每年都会发生台风等灾害,在这些地方则应该在产品条款中将台风灾害保险条款加入进去;四川等地会遭受地震危险,则在这些地方推出的保险产品中应该覆盖地震险条款;而像东部沿海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保险责任范围和保险费率下,应适当增加保障额度,使产品更贴近市场需求。

同时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传统有形市场的概念,积极开展电话保险、网上保险等保险产品,建立灵活多样的分销渠道。如目前旅游责任险、机动车辆保险已迈入网上、电话投保。形成不同渠道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树立服务新理念,提高理赔服务质量

在保险行业,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逐浙转向服务竞争。保险应从专业、品牌、公平、公正、快捷等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理赔服务质量,通过优质的理赔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和支持,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创造企业的服务品牌。第一,保险机构建立统一的高质量的理赔服务标准,以适当、公平和透明的操作流程,为被保险人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协助,确保赔付迅捷安全;同时,主动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避免与被保险人产生矛盾。第二,加强外部合作机构服务网络建设,如天气局、公估、公检部门等专业部门建立长期、稳定、互利的业务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这些外部协作机构的专业资源,为查勘、理赔队伍提供专业支持,加强对案件的风险管控,遏制案件中的不合理“水份”,促进保险公司稳健经营;同时,延伸并丰富理赔服务内容,为被保险人提供专业化服务、特色服务、个性化服务,使服务更贴近客户。第三,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使管理信息化技术,积极开展远程定损、远程理赔等客户服务,实现更快捷、更周到、更贴心的理赔服务。

(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国民参保意识

以保险知识教育、风险教育和保险消费知识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保险教材、保险知识宣传画册、新闻稿、论文、媒体或保险知识进社区活动等方式进行保险教育与宣传,培养公众保险意识,使公众明确清楚保险的本质属性,从转移风险的角度科学认识保险产品。既要宣传保险知识,也要宣传保险的功能,提高国民的保险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也要宣传保险的特点,不是只要交了保费出了事故都要赔。同时,引导公众在遭受销售误导、无理拒赔等违法违规行为侵犯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宣传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典型事例,增强保险消费者信心,为保险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完善法制环境建设

以新《保险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大力加强监管法规制度建设。完善以新保险法为核心的配套的法律和法规体系建设,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保险法律法规体系。完成《保险代理机构管理规定》、《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保险营销员管理办法》、《保险兼业代理管理暂行办法》的修订工作。做好新修订出台的《保险法》、《合同法》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升行业的法律观念、法律意识和依法经营水平,进一步建立科学性、适用性和有效性的监管规章制度体系。

四、结论

党十六大指出“…保险业发挥着“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使命。我国正处于大变革、大开放、大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形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追求经济的高效益、工作的快节奏和生活的高质量,需要保险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保障。…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保险是支持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这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历史阶段的大背景下,我们要认识我国保险业仍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以新的思路研究解决的保险现状及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通过保险创新来满足全社会对保险的需求。保险业将持续快速发展,也将通过自身的快速发展保障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市场具有巨大的内在潜力,又蕴含挑战。

1、我国保费收入、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三项还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更不用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了。巨大的差距说明我国保险业还比较落后,同时也意味着我国保险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潜力。保险品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消费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必然会对综合保险保障的需求日益增多。相信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主动购买保险或者以保险作为投资手段,保险需求将进一步增长,保险业将会有更辉煌的未来。

2、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保险业全球化的趋势将不断加强。随着中国保险市场开放度和竞争激烈度的增加,中国的保险业要实现“走出去”战略,将会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应该支持经营机制完善、经营和管理技术先进的大保险公司、保险集团成长,鼓励其通过上市融资、增资扩股等多种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来发展市场规模,使其盈利水平和资本积累能力将不断提高,增强其自身资本实力,提高其品牌认知度,才能确保保险市场的竞争优势。例如行业代表中国人寿,2024年,其净资产收益率为16.5%,基本达到世界领先保险集团10%到20%左右的水平,同时入选全球企业500强和世界品牌500强,并连续五年荣登《财富》500强,名列192位,跻身世界领先保险集团之林。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