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委九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陈仲兴
2024年7月20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我受区委常委会的委托,向全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工作简要回顾
年初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按照区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和区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于洪快上”战略,强力推进“两化”进程,振奋精神,乘势而上,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推动了全区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协调发展。
——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实现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达到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一是狠抓一个“早”字,做到了计划安排早、政策出台早和组织落实早;二是突出一个“工”字,始终坚持“工业立区”的指导思想,工业经济真正摆在了经济工作的首位,六大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工作进展顺利,突显出于洪经济的后发之势;三是落实一个“快”字,按照“两个不低于”的要求,狠抓了经济工作的组织实施,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四是体现一个“实”字,全区干部脚踏实地,工作实、作风实、效果实,为完成全年任务,实现全区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城乡建设变化明显。以迎接“世园会”、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契机,加强了城乡建设与管理。“于洪新城”建设日新月异,“五横五纵”10条主干道路全线打通。加快了黄海路两侧由加工仓储区向商住区转变的步伐,现代城区的形象初步显现。加强了“丁香湖”湖畔绿化、休闲广场和环湖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形成了湖区人文生态景观。春季绿化工作取得扎实成效,蒲河滩地绿化规模不断扩大。重点街路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城乡道路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城乡形象有了新的提升,全区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社会局面更加稳定。始终坚持“三个立足于”的指导思想,严格落实领导包案、联席会议、信访听证等工作制度,开展了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和非正常访专项治理工作。加强信访大厅建设,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依法规范了上访行为。强化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平安于洪”建设深入推进,凶杀案件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开创了社会治安综治工作的新局面。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扎实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举办了“我为世园做贡献,创建文明新于洪”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区上下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浓厚氛围,我区被评为全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标兵区。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为目标,进一步加强了文化基础设施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大篷车“三送”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了具有于洪特色的文化品牌。文教卫生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中、高考取得新成绩,教育质量又有新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进入了市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行列,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了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遵循“选出一个好班子、通过一个好报告、形成一个好会风”的要求,成功召开了区第九次党代会,会议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明确了未来五年全区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为全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在领导班子建设上,坚持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保持了乡镇街、区直领导班子的总体稳定。
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了干部素质,增进了班子团结。通过开展庆祝建党八十五周年系列活动,活跃了党的生活,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完成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三个批次、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取得了理论、制度和实践的丰硕成果,基本实现了“党员受教育、组织增活力,群众得实惠,‘快上’出成果”的目标要求。探索建立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强化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有效加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于洪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结合学习《党章》,加强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加强了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和案件查处工作,到各级纪委上访举报的数量大幅下降。强化了制度建设,推进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任务
做好下半年工作,对于全面完成今年的奋斗目标,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因此,全区上下必须对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第一,要认识到,于洪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达到城乡一体化。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又要求全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于洪区具有城乡二元结构的特点,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城乡转型期和结构调整期,我区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而达到城乡一体化,让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第二,要认识到,在实现“三大目标”和贯彻“两个不低于”要求上,于洪区要勇于争先,大有作为。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了沈阳市未来五年的“三大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两个不低于”的工作要求。于洪区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连续几年实现了经济指标的大幅度增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速,其工作难度将更大。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气力,超前谋划,科学指挥,扎实推进,才能在沈阳西部大开发中大有作为。
第三,要认识到,实现区党代会上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必须全党动员,狠抓落实。按照市委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区第九次党代会确定了在辽宁省率先基本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继续实施“于洪快上”战略,强力推进“两化”进程,锁定“建工业化新于洪,创城市化示范区”的目标,把于洪区建成新兴工业区、现代商住区、环境最佳区、和谐新城区和文化先进区。这是摆在全区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面前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
可以说,我们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繁重。
今年下半年,全区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委的要求,认真贯彻市、区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拼搏,努力工作,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奋斗目标。
(一)继续抓好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要继续坚持“工业立区”的指导思想,始终突出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一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东北家具、于洪五金、环北食品、陵东鞋业、沙岭服装等园区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招商服务,切实把几大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工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增长极。二要狠抓项目落实。加快项目引进及落地,坚持实施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突出抓好洽谈、签约、建设、投产四个环节,重点引进建设一批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切实以项目建设保证和促进全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要坚持科技创新。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开工企业达产升级,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回报率。四要开发建设新的产业集群。加快日本北海道工业园和韩国工业园建设,有条件的街道和乡镇
都要开发建设富有产业特点的工业园区,形成产业聚集的新高地。
与此同时,要抓好第三产业。充分发挥于洪区位、交通以及产业优势,继续培育和引进为生产服务的现代物流业,力争实现物流业发展的新突破。加快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商贸流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同时,继续引导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第三产业对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继续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富民经济小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和培植规模农事龙头企业,提高农副产品深加工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继续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强化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致富本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同时,落实好各项防汛措施和工作预案,一旦有灾情,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全区安全度汛。
围绕“开放年”活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把产业集群作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积极引进产业配套和产业关联项目,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的吸纳能力。要以“韩国周”、“制博会”等经贸活动为契机,瞄准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日本、韩国、港台等国家和地区,围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严格兑现政策承诺,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努力创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
(二)继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要进一步完善、调校区域城市发展规划,确保各项建设纳入规划指导的轨道。特别是要继续研究论证城市化的实施方案,制定完善具体措施,确保全区城市化进程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
继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区委拟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筹指挥机构,从机关中抽调政治素质好、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干部负责具体工作,为推进“两化”进程强化组织保证。
要加强调查研究,强化对上联系沟通,按照城乡统筹、城乡一体、梯度发展的要求,积极稳妥、分期分批地将乡镇改为街道办事处,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探索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
要继续坚持“建管并举”的原则,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城乡建设与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于洪新城”要进一步理顺领导体制,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开发建设项目的推进,加速农村向城市的转化,在“两化”进程中积累经验,探索出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向工商业转移、农民向市民转变的经验。其它街道的“城中村”也要参照“于洪新城”的基本经验,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规模适当、设施配套、富有特色的中心镇建设,加大对中心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城镇的聚集、辐射、带动功能,鼓励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进一步优化城乡人口结构和就业结构。
(三)继续推进“平安于洪”建设,切实维护全区社会的总体稳定
要继续强化“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始终坚持“三个立足于”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继续开展非正常访专项集中治理工作,加快完善信访大厅功能,严格规范信访工作程序,教育和引导群众合理有序地反映诉求,依法维护全区信访秩序。
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健全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提高基层组织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及时排查和解决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实施好销号工程。
完善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继续加大对重点案件的督查督办力度,层层落实领导包案,进一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继续坚持“打防结合、上下结合、专群结合”的原则,构建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巩固和扩大凶杀案件专项整治工作成果,确保实现年内凶杀案件发案率下降30%、争取一年达到50%的目标,深入推进“平安于洪”建设,争取年底进入省平安县区行列。
继续抓好“五五”普法教育工作,加快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始终保持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高压打击态势,切实维护全区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城乡文明形象
按照“三贴近”的要求,牢牢把握宣传舆论的主动权,坚持内鼓士气、外树形象,大力宣传全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继续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提高全区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继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努力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
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以自主创新为灵魂,以技术引进为重点,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继续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教育发展格局。
同时,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三连冠”。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实现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的目标。
(五)继续加强党的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线,进一步发挥党校和党建研究会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加强理论学习和研讨,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使广大党员干部掌握基本理论,打牢思想基础,自觉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理论学习与实施“于洪快上”战略、推进“两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理论思维、战略思维的能力和处理复杂事务、破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坚持“导人向上、导人向正、导人向廉、导人向实”的正确用人导向,按照“有为才有位”的要求,切实把那些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干部选拔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上来,选优建强各级领导班子。深入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健全和严格党内生活,增进班子团结,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认真学习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继续加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继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作,为加快推进“两化”进程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抓好“五个好”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全面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要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做好乡镇政府换届选举的准备工作。巩固和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探索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继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制定的《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牢牢抓住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大格局。要把领导干
部廉洁自律工作与学习贯彻《党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加强思想、法纪和廉政教育,增强广大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以强化监督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形成用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继续发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把精力集中到狠抓落实、加快发展上,做到从实际出发不攀比、埋头苦干不张扬,努力形成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工作氛围。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机关要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履行职责,相互配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坚持重实绩、办实事、求实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用新的发展实绩更好地体现执政为民的要求,以改革和发展的丰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细化任务分解,加强督查督办,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各位委员、同志们,做好下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为实现党代会所提出的目标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市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钟利贵
(2024年12月30日)
这次市委全会,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的经济工作,部署明年的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奋力推进九江赶超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赶超的信心
清醒才能坚定,坚定才能奋进。科学把握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九江的赶超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做好明年的工作,必须头脑清醒而不盲目乐观,加压奋进而不自留退路,以必胜的信心,争取更大的作为。
1、回顾今年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今年以来,我们面临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经受了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经受了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市场动荡的严峻考验。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不因快速发展而自满,不因换届而分神,不因遇到困难而退缩,加快推进赶超步伐,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今年的经济运行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从经济增量看,发展提速。二是从结构变量看,运行提质。三是从区域流量看,景气提高。四是从投资总量看,后劲提升。
2、纵观面临的形势,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面临严峻挑战。明年,世界经济形势将十分严峻复杂,不确定因素很多。受大环境影响,我省经济也出现增幅减缓的迹象。另一方面,面临重大机遇。从全国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全省来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条件也在增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引领效应、近几年3万多亿固投的释放效应都将进一步显现。从全市来看,发展的“小气候”已经形成。这些将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项目提供条件。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趋利避害,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完全可以把经济下行的压力变为赶超发展的“拐点”。
3、展望明年的任务,务必坚定信心。我们要立足于“赶”,着眼于“超”,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必须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九江赶超发展的实际,我们确定明年经济发展的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5%以上,突破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实现这些目标并不容易,需要破解的难题很多,尤其是明年经济形势复杂,这些都给我们实现目标带来难度。但也要认识到,现在九江天时、地利、人和俱备,环境、条件、基础并存,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信心来自于五个方面:一是来自于省委、省政府对九江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二是来自于三年3千亿固投积蓄的能量和后劲。三是来自于新班子的活力和干劲。四是来自于各级干部操作力和执行力的提升。五是来自于九江区位优势的不断放大。只要我们把有利条件利用好,把比较优势发挥好,化信心为决心,变压力为动力,就一定能够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二、牢牢把握发展的主要抓手,全力加快赶超步伐
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九江争得应有地位、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的目标,突出发挥沿江优势,决战大工业,建设大九江,坚持攻沿江、抓项目、扩投资、惠民生,全力加快赶超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全市上下要始终坚持赶超目标不动摇,坚持强工兴城不动摇,坚持狠抓项目不动摇,做到“五个坚定不移”。
1、以工业主导促总量扩张坚定不移。我们要紧盯6000亿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着力做大做强工业。
一是把沿江开发作为决战工业的主战场。我们要举全市之力决战沿江开放开发,把沿江区域建成开放的主阵地、项目的密集区、工业的增长极。在推进沿江开发的过程中,要坚持高起点开发。坚持规划先行,园区、项目、产业、港口、物流、城市等统筹发展。要坚持互动式开发。着力打造城西、城东、彭湖、赤码四大板块,推进基础对接、产业对接,不断完善沿江区域路网,重点抓好“两条公路(彭湖大道、赤码大道)、两条铁路(城西铁路专线、金砂湾铁路专线)、两个码头(彭湖港区公用码头、赤码港区公用码头)”建设。同时,争取上级支持,搞好沿江水网、电网、管网和防洪工程建设。要坚持开放式开发,坚持集约式开发,真正让黄金水道产出黄金效益。
二是把企业做大作为决战工业的着力点。做大龙头企业,要狠抓现有骨干企业的扩能。抓现有骨干企业的升级扩能,比重新引进一个大项目要现实得多,也容易得多。要加快在建项目的速度。要狠抓中央和省属企业的落户。加强与中央和省属企业的对接,千方百计争取中央和省属企业在我市投资新上项目。对已经有投资意向的项目,要抓紧跟进,狠抓落实,力促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三是把产业聚集作为决战工业的突破口。产业聚集是做强工业的核心。要注重产业规划。在制定产业规划过程中,要体现前瞻性、长远性、科学性、持续性,对产业发展方向和内在规律要有清晰的判断,从高起点、大范围来谋划。要注重产业招商,注重产业配套。在推进产业聚集的过程中,既要有“顶天立地”的骨干企业,又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必须注重引进优势产业的上下游配套项目,延长产业链。
2、以城市建设促扩大内需坚定不移。推进城镇化,关键是要突出项目承载、项目推动。一要管好建成的项目,抓好项目落实、办法落实、经费落实。二要加快在建的项目,确保按时完成、确保按质完成、确保投资计划、确保安全施工。三要抓紧开工拟建的项目,算好效益帐、工期帐、风险帐,坚定不移地推进。四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地规划新项目,不断地研究新情况,不断地解决新问题。根据项目类别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管理方式,尽快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3、以项目建设促固投增长坚定不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主攻项目、扩大固投作为赶超发展的“生命线”。对项目要采取分口、分线调度的办法,倒逼项目进度,确保在建和续建工程顺利推进。具体要加大“四个力度”:一是要加大向上争资争项的力度。要重点加强与中央部委和省直厅局的对接,积极争取新上项目或增资扩能。二是要加大对外引资引项的力度。招商活动要有针对性,招商项目要有多样性,招商服务要有实效性。三是要加大部门项目的建设力度。市直各单位、各部门都要进一步增强项目意识、发展意识,积极谋划,善于运作,整合资源,新上、扩建项目,为全市发展增添活力。对于部门的项目,市里在用地、规费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四是要加大项目设计、策划、包装的力度。善于无中生有生成项目,善于整合项目资源,挖掘项目价值,使项目可信、可行、可靠。
4、以统筹兼顾促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在重点抓好沿江开发、项目建设的同时,要统筹抓好县域经济、“三农”等各项工作。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一方面,园区要做强。另一方面,城区要做精;巩固强化“三农”工作,坚持产业富农,坚持科技兴农,坚持基础强农,坚持政策惠农;扎实推进“三产”发展,要不断壮大旅游经济,要加快以深水港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市场为重点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发展总部和楼宇经济,打造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区域物流中心。
5、以民生改善促社会和谐坚定不移。一是要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后三年在全市建设10万套、面积5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各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按照规划一步到位、逐年分步实施的要求,积极探索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机制,把好事办好、办实。二是要扎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要用足用活用好国家的扶贫政策,争取国家和省更多的支持。要把移民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智力扶贫、保障扶贫等结合起来,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要健全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此外,要创新管理保稳定:一是要高度重视征地拆迁中的维稳工作,坚持征地拆迁三条原则:①征地拆迁一定是政府行为,决不允许找社会闲散人员做此项工作。②征地拆迁没有依法依规补偿到位的,一律不动迁;③在补偿到位的前提下,仍有难度的,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严格依法拆除。二是要高度重视信访化解工作。包案领导对所包案件要各负其责,亲力亲为,跟踪督促,加以认真解决。三是要高度重视“两违”整治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按照前不久市委、市政府下发的《紧急通知》要求,持之以恒,长抓不懈,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要切实抓好元旦、春节期间的防控工作,防止突击违规建设。
三、切实改进干部作风,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今年市、县、乡换届已经圆满结束,政府组成部门的领导也已通过人大任命。现在,九江赶超发展的“接力棒”已传到我们各级新班子的手中,新班子要有新作风、新作为、新形象。
1、要珍惜干事舞台。一是要知责担当。作为县(市、区)的同志,抓好一方发展、维护一方稳定、造福一方百姓就是重要职责。作为部门的同志,主要看履职情况、落实情况、服务情况。要有比较意识,与前任比,与自己比,是进步了还是原地踏步,群众对你的评价是肯定的多还是否定的多;该你履行的职责你履行好了没有,你是不是把力气全部使出来了。二是要提升能力。文凭高的要多向实践学习,实践经验丰富的要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提高“看家本领”。主要领导要有驾驭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要有围绕目标、操作到位的能力,要有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能力。分管领导要有大局意识,整体推进分管工作,同时在一些方面要有亮点、有特色,在一定范围内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三是要敢于拼搏。必须看到,九江赶超发展任务很重,压力很大,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我们的干部发扬连续作战、吃苦耐劳的精神,比别人少休息,比别人多流汗。要铆足劲,憋住气,苦干实干,迎难而上,不达目的不罢休。
2、要创造一流业绩。我们一定要不满足于工作过得去、不满足于纵向看有进步、不满足于被动完成任务、不满足于现有的工作效率已提高,要在全市形成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一是目标要高。目标高才能动力足,动力足才会发展快。我们各县(市、区)包括开发区能不能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明年能不能有一个地方突破20亿元,新增2∽3个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各个单位都要横向比服务大局的成效,纵向比本系统的位次。二是干劲要足。赶超发展进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用智慧和办法去破解,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善于在困难中开展工作,在逆境中打开局面。三是成效要实。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要用项目说话,用面貌变化说话,用财政增长说话,用指标进位说话;衡量一个部门的工作,要看争资争项的成效、目标完成的成效、服务群众的成效。
3、要锤炼过硬作风。硬作风才能完成硬任务。一要在项目建设中锤炼作风。项目建设是检验干部作风的最好平台。我们每位干部,都要把项目一线作为锤炼作风的练兵场,在项目建设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沉到项目一线,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实绩在一线体现。二要在艰苦环境中锤炼作风。艰苦环境对个人意志是一种磨砺,吃过“苦”,干过“苦差事”的人,才会更加苦干、更懂实干。三要在深入实际中锤炼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解剖麻雀,决不能当“原则领导”、“甩手掌柜”,决不能心浮气躁、当“三拍”干部,决不能遥控指挥、只听口头汇报。
4、要提升思想境界。提升境界,一是要加强修为。要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切实防止“下级忽悠上级,上级讨好下级”的现象,切实防止“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切实防止“处事滑头、阳奉阴违”的现象。二是要敬畏权力。我们每位干部对权力要心存敬畏,特别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在管钱、管物、管人的过程中,要守法纪、慎用权、用好权。三是要淡泊名利。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岗位,珍惜今天的生活。特别是领导干部,有今天的位置和荣誉,都要有满足感、感恩心,做到“视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各级干部都要按照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讲的,做到“三比三不比”:比贡献大小不比职务高低,比群众口碑不比名利多少,比心灵和谐不比物质享受。
元旦春节即将来临,各级各部门要毫不放松抓好当前各项工作:一是各县(市、区、山)要抓紧谋划好明年工作;二是元月5日∽9日进行县域经济巡回检查;三是要继续抓好项目建设;四是要切实抓好冬作物田间管理、“一大四小”工程、森林防火等工作,抓好各类水利工程的施工和扫尾;五是要做好“两节”期间有关工作,包括困难群众的生活、走访慰问,抓好市场供应、交通运输和安全稳定等工作,确保元旦、春节期间社会和谐稳定。
九江正处在抢抓机遇、加快赶超的关键时期。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充满斗志;责任和使命,激励我们奋发有为。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坚定、奋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全面完成明年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自治州九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学习心得
根据自治州第35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要求,本人认真学习了自治州九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在自治州九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会上,州委书记彭家瑞在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后指出,目前我们正面临着加快发展、科学跨越的重大机遇,但这些重大机遇,对全疆各地州都是等同的,关键是如何抓住机遇、如何用好政策、如何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机遇面前,比的是工作效率,比的是推进速度,比的是魄力和胆识。全州各级党政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大势、顺应规律、结合实际、放大优势,把中央的政策、自治区的决策研究透彻、用足用好,真正使重要战略机遇期成为我州加快发展、科学跨越的黄金期,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地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作为州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下面,我就自治州加强政务服务建设方面“如何抓住机遇、如何用好政策、如何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谈几点认识。
一、学习领会中央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服务建设有关新政策
2024年6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中办发[2024]22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2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颁布实施后,2024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2024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央出台的关于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建设的又一重要文件。《意见》总结了各地区各部门在行政决策公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应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的经验和做法,分析了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入所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建设工作的新要求。
《意见》中有较多的新要求。一是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强调和注重行政权力行使过程的公开,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做法在2024年始于河北省。随后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了推广。《意见》提出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关键是加强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公开,梳理行政机关内部职权依据和运行流程,查找廉政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加强对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权力运行的制约。二是,《意见》提出要逐步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服务中心作用、明确中心职能、规范服务中心运行、加强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政务服务资源。这部分内容是中央首次以文件形式作出规定,是《意见》的重点。
二、自治州在政务公开和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中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一)政务公开工作方面
近年来,我州以促进阳光施政、有效预防腐败为目标,以监督行政权力、服务各族群众为主线,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公开化、透明化为要旨,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制定和完善制度,丰富公开内容。全州八县一市、州直72个党政机关、85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431所学校全面实行了政务和校务公开。在全州建立了80个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二是以平台建设为重点,拓宽公开渠道。搭建并完善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主,新闻媒体、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政务听证会、公共图书馆、公告大屏、公告栏等多种形式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投诉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工程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和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建立了州县两级新闻发布机制。三是强化监督手段,增强公开实交效。实行机关作风评议、行风示范窗口建设、媒体宣传监督的方式,切实实现公开和监督。先后开办了“州长信箱”、“行风热线”、“县市长热线接待日”和“行风监督岗”等政民互动栏目,打造了亲民、为民的服务政府形象。
(二)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方面
为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创新发展环境,2024年,自治州和库尔勒市相继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2024年,为实行统一管理,实现“一站式”服务,方便办事群众,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合并运行。目前,进入中心的州市单位共66个,窗口工作人员128人,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和服务事项418项,中心自成立至今累计办理各类事项近170万件,并在全疆率先使用了网上行政审批平台。2024年,州行政服务中心被授予“全国政务公开示范点”。2024年被评为“自治区政务公开示范点”。2024年,我州成功承办了自治区加强政务服务经验交流现场会,与会领导和各地州会议代表对我州政务公开和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面临的挑战
成绩属于过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新审视我州在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建设方面的工作,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行政服务中心运行多年来,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是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方面必然遭遇的现实问题,更是州委、州人民政府在新时期做出更大成绩,需要攻艰克难,下决心努力解决的问题。
一是在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方面,和《意见》的要求相比还有一这差距。截止2024年,由州法制办确认的行政许可事项241项。目前,由于部门机构调整、审批权转移、变更和撤消等原因,部门实际的行政许可事项与确认事项有一些变化、急需重新梳理确认。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梳理目前暂未取得应有进展。在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方面,《意见》要求做到全面清理各行政机构和部门职能行政职权,编制职权目录;依据相关法律审核并公开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公开权力运行过程并接受监督,重点公开决策、执行和结果;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公开方式。显然,目前我州相关工作在公开内容和公开力度方面距《意见》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是对办好行政服务中心的认识有待深化。一些部门领导认为设立行政服务中心是权宜之计,是“形象工程”,对行政许可事项进中心办理采取应付和规避态度。还有一些部门领导认为将行政审批权力授予窗口将削弱自身权力,对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支持配合不够,甚至人为设置障碍。
三是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亟待完善。在《意见》未出台前,全国各地行政服务中心者面临职能职责、机构性质、管理模式和权限、工作机制不够明确的尴尬局面。对于各单位在行政审批中的不规范行为,行政服务中心口虽有权监督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管理手段和力度。各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尚未完全到位,缺乏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行政服务中心作为改革的新生事物,其工作力度,主要取决于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认识和决心。
四是在行政许可事项的办理过程中,存在“项目应进未进”、“两头办理”、“授权不到位”、“窗口收发”等现象。各部门对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没有统一模式,“两集中、两到位”未能在所有部门中全面推广。部分单位窗口未能起到方便办事群众的作用,反而成为新的重复程序,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五是多部门联审联办未能建立有效机制。以行政服务中心现有职责无法协调各有关部门对同一行政许可申请组织联审联办,从而达到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缩短时限的目标。
六是对窗口工作人员管理难度大。由于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工作人员为自不同单位,工作强度、待遇水平、个人素质各不相同,行政服务中心在从严管理的同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难度较大。
三、有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意见》的出台,为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也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中央对深化政务公开和加强行政服务建设方面的决心。当前,以中央的相关政策和精神为指导,依靠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实现政务公开和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新跨越。现就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建议如下:
(一)把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作为下一阶段政务公开工作的核心
根据《意见》精神,大力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尽快制定实施办法和相关制度。坚持依法行使权力,积极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确保行政机关和公务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履行职责。按照职权法定、程序合法的要求,依法梳理审核行政职权,编制行政职权目录,明确行政权力行使主体、依据、运行程序和监督措施,并向社会公布。同时,明确规定,凡是未进入行政职权目录的审批项目,为非法定权力,可接受群众举报和监督。在此基础上,在各部门推行“两集中,两到位”,促使各部门将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和服务事项的审批办理权向一个科室集中,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单位领导对科室授权到位,科室为办事群众在中心办理到位。集中梳理涉及多部门的审批事项,完善相关制度,明确牵头单位,简化办理流程,实现“一个窗口对外”,内部协调办理。
(二)把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作为政务公开工作的重点。
按照《意见》要求,应对全州各类行政裁量权进行梳理,严格规范行政裁量权行使,细化、量化裁量基准,公开裁量范围、种类和幅度。重点公开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政征收等执法活动中履行职责情况,积极探索执法和执法结果公开制度。
(三)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
根据《意见》精神,“行政服务中心具有对进驻中心窗口的办理事项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的职能,各部门单独设立大厅的,应接受中心的指导和监督。中心应使用行政编制”。目前,州行政服务中心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不利于开展工作。同时,为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方便行政服务中心顺利履行职能,建议采取内地行政服务中心比较常见的做法,即,由常务副州长兼任服务中心主任,下设专职副主任,以便于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衔接与协调。
对于目前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合并运行,管理上客观存在的工作协调困难等问题,建议实行全面合并,统一编制,统一管理。或是实行联合办公,但管理上相对独立,各司其职。州行政服务中心对市、县行政服务中心具有业务指导和监督权。
(四)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
行政服务中心是政府各部门集中受理行政审批事项的平台,也是政府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的平台。建议将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重点服务事项、公共服务事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加强监督和公开,为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行使创造更多的条件。
(五)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中心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各窗口工作人员的素质。为提高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素质,在行政服务中心加强管理,把好人员进驻关的前提下,建议州委组织人事部门建立相应制度,将窗口工作岗位作为干部培养的基地,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给予相关政策制度,例如,待提拔干部应有一年以上窗口工作经历等,使干部具备为民服务、为民办事的工作经验。也可促使各部门将素质高、业务精的人才派至窗口工作锻炼,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和工作积极性。
以上是本人对自治州九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并结合本职工作,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文件精神的一点粗浅认识,水平有限,请领导批评指正。
在区委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主持词
李伟
(2024年9月5日)
同志们:
为传达贯彻落实市四次党代会、市委四届一次全会、市纪委四届一次全会和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经区委研究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区委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四届区委委员、候补委员、区纪委委员,区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同志,区法院院长、区检察院检察长,其他县处级领导同志,各乡镇办事处党政正职,区委各部委办负责同志,区人大办、政府办主任,区政协秘书长,区直单位及驻区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区群团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区委干部作风督察组组长。
今天的会议议程共有三项:
会议进行第一项:请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徐晓同志传达市四次党代会纪委工作报告精神和市纪委四届一次全会精神。大家欢迎。
……………
会议进行第二项:请区委副书记、区长邵春杰同志传达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大家欢迎。
……………
会议进行第三项: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区委霍书记传达市四次党代会和市委四届一次全会精神,并做重要讲话。
……………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议程已经进行完毕。会上,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徐晓同志传达了市四次党代会纪委工作报告精神和市纪委四届一次全会精神。区委副书记、区长邵春杰同志传达了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就今后一段时期工作做了安排部署。最后,区委书记霍勇同志传达了市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四届市委一次全会精神,并作了重要讲话。区委、区政府要求全区各级各单位把学习贯彻本次区委扩大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四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日程,精心安排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是要认真落实会议精神。会后各级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迅速传达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切实领会精神实质,把握工作重
点,抓住关键环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决策部署上来,把学习市四次党代会精神、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精神与我区的实际结合起来,以强烈的责任感、务实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全面推进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二是要牢牢抓住工作重点。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本次会议精神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对照本部门、本单位目标任务进行调查摸底,找准薄弱环节,实施重点突破,围绕着“四区”建设,重点抓好茶叶生产、试验区建设、六城联创、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要采取新措施,取得新成效。
三是要强化责任促进落实。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按照会议部署,从各自实际出发,对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要进一步量化、细化,要有具体明确的要求和措施,逐项分解细化,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要求,限定时间进度,强化督导检查,做到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工作落实,以学习区委全会和市四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及时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促进全区各项事业发展的有效抓手,为全面实现2024年各项目标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各单位要在9月8日之前将贯彻落实这次会议情况报区委、政府两办督查室。
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仇和在昆明市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奋力开创昆明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2024年1月7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这次市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回顾总结2024年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工作,动员和组织全市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拼搏2024、攻坚2024、冲刺“十二五”,为开创昆明跨越式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一、充分肯定成绩,大干2024取得丰硕成果
2024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群策群力,务实苦干,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两高、两多”的良好态势,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经济运行质量高,大项目多、人民群众得实惠多。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亿元,增长12%;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425亿元,增长2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5亿元,增长3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133%和81%。
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我们把昆明的发展臵于全省、全国乃至国际大格局中来审视,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中去把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进一步深化了发展思路。市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紧扣建设现代新昆明这一中心,围绕富民、强市两大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强力推进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加快建设富强昆明、活力昆明、文化昆明、生态昆明、和谐昆明,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引领、软硬环境建设、县域经济繁荣、园区经济突破、招商引资推进、滇池流域城乡及滇中区域发展一体化,通过五到十年努力,将以人为本、以民为主的现代新昆明,建设成为以“一湖四环”、“一湖四片”、“一城四区”为载体,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步为标志,三大板块协调发展,独具湖光山色、滇池景观、春城新姿,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为一体,使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森林式、园林化、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成为经济景气指数高、文化特色浓、人居环境好、投资环境佳、社会安定和谐的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些决策部署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符合现阶段昆明的市情,符合全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泛认同和普遍好评,形成了全市人民的共识和自觉
行动。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着力推进园区建设,工业突破初战告捷;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提速增效。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2%、13%、1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5∶461∶474。重视统筹城乡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依靠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0亿元、外贸出口34亿美元,分别增长284%、23%和5%。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从506项精简到96项,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会城市;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推动14个县(市)区、3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和空港经济区建立投融资平台,西仪股份、绿大地等企业成功上市,城投公司顺利发行15亿元企业债券;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农业部和国台办审批了国家级“云南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8个市级工业集聚区提档升格,形成了4个国家级、13个省级园区组成的产业园区建设体系,若干个市级产业园区正在培育;完成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实际引进市外到位资金530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02亿美元,分别增长762%和1003%。昆明首次荣获“中国省会(含直辖市)十大活力城市”称号。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变化显著。把2024年作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年”,以交通、市政、园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市级行政中心即将搬迁,昆明新机场、高校园区建设快速推进。主城中央商务区、轨道交通和“四环十七射”路网建设全面启动。道路微循环改造目标按时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正在加快。8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已经启动,“四创两争”扎实推进。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试点有序开展,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收运处臵体系初步建立。中缅油气管道和炼化基地建设、牛栏江和清水海引水工程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加大滇池治理力度,生态建设初见成效。以滇池流域为重点,“一湖两江”流域全面截污、全面禁养、全面整治、全面绿化工作扎实推进。实行“河长”责任制,坚持每月巡河两次,出入滇池河道治理步伐加快。节能减排力度加大,万元GDP能耗指标、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均完成目标任务。启动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建设和市域环境生态系统建设三年达标工程,全市造林15万亩,主城新增绿地1431公顷,种植乔木150万株。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收储盘活存量土地21万亩。
致力打造投资“洼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用“整风”的精神、“三讲”的办法,集中开展软环境整建活动。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审批时限压缩五分之四。建立“三最三严”制度,推行“一线工作法”,实施“工作成果倒逼”,行政效能和办事
效率明显提升。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通过媒体公开进行服务承诺,公布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工和办公电话。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信息公开、舆论监督作用,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126次。法治昆明、平安昆明、诚信昆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得到提升。昆明首次被评为“中国制造业最佳投资城市”和“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实施科教兴市引领,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分别达35%和54%。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基础教育得到巩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民营医疗资源不断扩大,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9%,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达到914%。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昆明信息港开港投运。计划生育、全民健身、扶贫开发、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城乡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升。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工作富有成效。昆明首次荣获全国“建设创新型国家(2024)十强城市”。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得到逐步改善。实施“两后双百”和“三就三百”工程,积极促进城乡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以内。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农民工维权中心被国务院授予“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建设廉租房2165套、竣工1295套,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8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覆盖面不断扩大。解决农村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昆明首次入选“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持续推进思想解放,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切实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全委会作用,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民主决策。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胆探索公开选拔、公推直选、公推公选、连续公开差额推荐等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建立“每月四课”集中学习制度,先后组织14批次843名干部赴国内外发达地区进行专题培训。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人大、政协履职富有成效。宣传、统战、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侨工作取得新成绩,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收获伴随着艰辛,成功凝结着智慧。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各族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驻昆中央和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参与、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昆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比如:经济总量小、实
力弱,外向度和民营率不高,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慢,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低,产业支撑力和区域竞争力较弱;县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三农”工作较为薄弱;城乡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交通和市政建设严重滞后,扩大投资压力很大;事关民生民安的城中村改造重建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任务艰巨;市域生态建设和滇池流域治理任务繁重;部分群众生活困难,保障需加快跟进;软环境建设和制度创新需深入推进;干部执行力有待提升,工作作风有待改进;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有些同志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还缺乏深刻认识,对宏观调控可能产生的多重效应还缺乏足够估计,对在困难和制约因素较多条件下做好工作还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的应对之策。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认清面临形势,明确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和原则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并提出到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24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开昆明城市规划与建设现场办公会议,作出了建设现代新昆明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现代新昆明建设已经进入第二个五年期。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应该把一个什么样的昆明带入2024年;特别是在未来五年里,我们应该有何作为?
昆明具有3万多年的人类生活史、2400多年的滇中文化史、1240多年的建城史,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之美、高原风光之美、民族风情之美。在上个世纪90年代,昆明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具有极高的集聚力、竞争力、辐射力和美誉度。但是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昆明城市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综合实力排名持续下降。处在落后位次的昆明怎么办?如果依然沿袭老的路子和做法,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或者只是跟在别人后面简单模仿、亦步亦趋,我们只能是永远落后。为此,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开创昆明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我们所追求的跨越式发展,是质量高、效益好、速度快、追赶型、非均衡、特色化的发展,也是基于城镇、产业、市场、园区、交通、生态、人才和民生保障等支撑体系上的发展。昆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一是进位争先,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综合经济实力五年进三位,加快进入中西部前五名,奋力冲刺全国前十强。二是提速增量,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项核心指标,即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确保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项关键指标,即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0%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以上。
实现昆明跨越式发展,我们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重大机遇。去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风云突变、急剧恶化,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内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企业经营、外贸出口、35 财政增收、就业创业、民生保障等面临诸多困难。认清困难是为了迎难而上、克难奋进。在看到挑战的同时,更要看到蕴含的机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措施,创造了难得的“四低”机遇,即材料价格低、用工价格低、贷款利息低、建设成本低。加之海内外流动性过剩,这为我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吸引国内外投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机遇。同时,昆明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全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相对灵活的体制机制,基本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推进昆明跨越式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以下五项原则: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对昆明而言,科学发展是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是富民强市的第一要事,也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第一要求。要努力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科学发展轨道上来,更加注重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加注重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努力实现更长时间、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快速度的发展。
二是坚持紧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小康社会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生活状态。要切实把发展理念转到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要求上来,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效由人民检验、成果由人民共享。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生活质量、民主法制、科教文卫、社会和谐、资源环境等六大类全面小康指标,明确跨越式发展的目标、重点和主攻方向,在全省率先建成惠及全市各族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
三是坚持把调整优化结构作为主抓手。经济结构不仅决定现实竞争力,而且决定未来发展潜力。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新格局;积极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彻底放开发展非公经济,全面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相发展的新格局;积极推进城乡结构调整,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城镇化体系,坚持“四个集中”,做大做强县城和重点乡镇,加速生产要素上位积累、高端组合。
四是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也是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用好用活“综合改革试点市”政策,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举措的协调性、改革利益的普惠性、改革措施的制度性、改革成果的共享性,加快形成有利于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重视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创新,以创新推动发展。全面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昆明流动和富集,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五是坚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不改革就难以发展,而稳定则是改革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环境。要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妥善处理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之间的关系,努力在稳定和谐中推进跨越式发展,在跨越式发展中促进稳定和谐。坚持把影响全局、关系长远、群众关注的领域作为重点,集中力量先试先行,进而以重点突破之功,收带动全局之效。创新领导方式方法,培育市场引导力,组织社会参与力,强化法制规范力,运用党政推动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着眼长远谋跨越,必须立足当前抓发展。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开局,意义重大。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45%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比上年削减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以上。
三、打造品质春城,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现代经济是都市型经济,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城市及城市群之间的竞争。要围绕打造品质春城,不断提高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和美誉度。
(一)着力打造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品质春城”。从经济、文化、环境、制度、生活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着力建设“品质春城”。提升经济品质,打造实力之城。创新发展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都市型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总量扩张、人均占比提高,经济结构优化、产出效益提高,居民收入增加、综合实力提高。提升文化品质,打造魅力之城。更加注重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开发,大力发展博物馆业,凸显历史文化脉络,吸收现代文化精髓,使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汇融合、相得益彰。提升环境品质,打造生态之城。加快市域生态建设,营造融宜人气候、优美环境与现代城市为一体,山青水秀、天蓝地绿、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春城新姿。提升制度品质,打造活力之城。大力推进涉及行政管理、都市经济、非公经济、社会事业、民生改善、干部人事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持续增强发展活力。提升生活品质,打造宜居之城。以方便人、服务人、发展人、塑造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城市发展与市民生活紧密相连,让昆明真正成为“人们为了生存而来到,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居留”的城市。
(二)加快构建大昆明城市发展新格局。城镇体系是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区域功能布局、资源配臵模式的集成。城镇体系的优化程度,决定着城市的资源配臵效率和投入产出效益,是城市品质的综合体现。要以更大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更大的手笔,从四个层次谋划和构建大昆明城市发展新格局。一是跨行政区划的“滇中城市群”。按照省委、37 省政府的要求,积极推动昆玉曲楚一体化建设,加速构建“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环境共建、社会共享”的“滇中城市群”。二是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市域城镇体系。以主城为核心,以交通走廊为轴线,实行多轴向拓展、网络化开发,实施“543倍增计划”,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形成“中心城市、二级城市、三级城镇、重点镇、一般镇”五级配臵的城镇体系。三是“一湖四片”范围内的中心城区。科学划分“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由“单核心圈层蔓延式”向“多中心轴向组团式”转变,形成多极带动的网络城市框架。支持有条件的区级行政机关搬迁到三环以外,形成新的城市组团,“腾出黄金地,再造聚宝盆”。四是主城各功能区。优化主城区功能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功能区。主城核心区要建成商务办公、金融贸易、城市观光、旅游购物的多功能集中区。其他片区要找准自身定位,突出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竞相发展的现代化综合功能区。
(三)严格落实“三高”要求,提升城乡规划设计水平。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长远规划、逐步建设,综合规划、有序建设,精心规划、科学建设。研究和把握城市发展趋势,对人口规模、资源承载、产业发展、交通组织等进行科学预测,合理安排城市规模和城镇体系。建立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重大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规划体系。坚持“无障碍规划、全覆盖设计、有界面建设、全功能开发”,按照“动土必有规划,出土必有设计,覆土必有绿化”的要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必须实现控制性详规和设计全覆盖;交通、水利、公共事业、生态建设、旅游景观、文化遗存保护等重大专项规划,必须实现城乡全覆盖。做好中心城区、重点地段和大型建筑的城市空间、城市形态、城市天际线和城市色彩设计,延续和发扬昆明山水交融的建城理念,创造山、水、园、林与现代城市和谐统一的都市环境。严格规划执法管理,完善规划批前公示、批后公布、公开查阅和听证等各项制度。
(四)严格落实“三化”要求,提升城乡建设开发水平。坚持“人口规模合理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布局结构组团化、组团间隔生态化、形态面貌特色化”,强化城市功能建设,使昆明成为人类智慧和艺术品味相得益彰的精品城市。主城区要合理控制建设规模,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完善道路、环卫、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力量打造现代都市核心区、功能区、特色街区和城市综合体。加快实施“城中村五年改造工程”,今年再启动40个以上改造项目。呈贡新区要以市级行政中心进驻为契机,全面加快行政、商务、教育等功能建设,打造现代化城市示范区。空港经济区要依托昆明新机场建设,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打造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航空客运枢纽和航空物流中心。加快推进“四创两争”工作,今年确保实现“创园”目标,争取实现“创卫”目标,基本达到“创模”指标要求,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品质春城。
(五)严格落实“三精”要求,提升城乡管理服务水平。持续加强城乡综合管理,坚持强势发动、强力推进、强制规范、强行入轨,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长效管理、永久保洁。实行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促进执法权与管理权、严格执法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统一。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心下移、上级监督”的城管体制,推动城市管理由主城向县城、乡镇、村社拓展,逐步实现无缝隙、全覆盖管理。整合现有城镇管理资源,应用先进技术,规范运行程序,强化处臵力量,建立联动机制,加快构建数字化城管体系。继续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城乡环境、市场秩序、违法建筑和社会治安整治,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服务水平。
四、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工业具有财富积累率高、就业率高、税费率高、产业关联度高等特点,是跨越式发展的发动机。工业化初级阶段要坚持因势利导与因市利导相结合,因势利导盘活、做大、做高、做强存量;因市利导引进、扩充、扩大、扩张增量,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形成要让总量去定名、让效益去定位、让质量去定性、让品牌去定格、让市场去选择、让竞争去提高、让集聚去大浪淘沙。扎实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做大做强企业,加快工业总量扩张。坚持把做大总量作为实现工业突破的首要任务,外引内培、多策并举,加速生产要素向工业集聚,优质资源向优秀企业集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任务。加强对驻昆中央和省属企业的服务,支持其做大做强。落实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年内使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大力支持科技环保型、质量效益型、优势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今年,要确保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0个,力争100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970家,力争100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
(二)着力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抓住结构调整这根主线,落实低能耗、低排放、低消耗产业标准,着力构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辐射力的新型产业体系,促进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昆明制造向昆明创造转变。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技术装备提升、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联合创新、企业信息化、新技术推广五大工程,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围绕结构调整,以财政补助、贷款贴息、投资引导等方式,支持重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建立研发机构,使企业成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体。高位嫁接改造烟草、钢铁、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化工、建材六大传统优势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
(三)加快园区建设,促进工业集聚发展。园区是新型工业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
先导区、体制创新的示范区和现代化城市的新片区。加快构筑以国家、省、市三级园区为核心的产业承载体系,推进园区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创新园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形成更具活力、更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把园区建设成为发展环境最优、投资回报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科学发展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深圳工业聚集区”、“温州工业聚集区”、“台州工业聚集区”等东部产业承接聚集区建设,形成新的增长板块。大力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两年突破工程”,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承载能力。确保年内园区熟地区域超过建成区的30%—40%,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四)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工业品牌优势。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名牌名品、名企名城,使昆明成为企业品牌与城市品牌交相辉映的城市。加快推进企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跨越,鼓励企业收购、兼并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引导企业靠外靠大靠强,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强整体竞争力;鼓励中小企业与名牌企业合作,做优品牌、做大企业。实施“三级名牌”和“三级名品”培育发展计划,建立名牌名品培育库,形成金字塔型的名牌名品梯队,培育一大批云南名牌、中国名牌、世界名牌。开展工业优秀企业20强、成长型企业20佳评选活动,鼓励企业争先创优、做大做强。
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代服务业不仅能够方便生产生活、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城市功能,而且能够优化经济结构、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要加快形成以高端服务业为引领,增值率高、辐射力强、开放度大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一)优先发展总部经济。坚持差别竞争、错位发展,致力打造中国西部商机最活跃、交通最便捷、服务最优质的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化商务中心。围绕提高生产服务水平,着力发展研发中心、购销中心、结算中心。发挥昆明气候宜人、交通便捷的优势,积极发展区域性总部、商务代表处、会展中心、软件中心。坚持培育本土企业与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国内外大企业相结合,推进总部经济在较高起点上快速发展。以东风广场片区、南屏街片区、翠湖片区和呈贡新城核心区为重点,高水平发展楼宇经济。着力提高楼宇入住率,积极促进驻楼企业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双落地”,全面提升商务楼宇项目全程帮办和服务水平。
(二)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现代物流设施、信息平台和服务网络三大体系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城乡一体、功能齐备、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级商业中心,要提高商业集聚程度,推进经营结构调整,形成服务全市、辐射全省及周边区域的国际化商业中心区。农村集镇商业,要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标准化农贸市场改造,完善农家店配送中心建设,为本地及周边村民提供日常商品和农资供应。同时,大力发展新型商贸业态,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抓好空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工
作,加快呈贡国际现代物流中心、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空港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全面提升旅游会展业。深入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实现旅游业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康体休闲、会展商务复合型转变。高水平推进景区景点建设,打造石林、九乡、世博园、阳宗海、环滇池旅游圈、轿子雪山、安宁温泉等国际精品景区。全面开发高原风貌、民族风情、都市风光等专题旅游,加快建设目的地型国际旅游胜地。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丰富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会展组织的交流合作,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把会展业培育成新兴优势产业。
(四)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吸引各类金融保险机构入驻,推进金融保险业集聚发展。办好昆明信息港,抓好“无线数字城市”建设,推动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全面发展动漫、影视、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积极争取国家将我市列入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支持企业参与国际软件外包服务,提高昆明服务外包产业的档次、质量和水平。大力培育会计、审计、律师、评估、代理、咨询、策划等中介服务业,鼓励发展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业,促进文化娱乐、康体健身、技术培训等公益服务业加快发展。
六、高度重视统筹城乡一体化,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
“三农”问题事关大局和长远。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作为根本要求,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支持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抓好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加快农村户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镇合理有序自由流动的管理体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快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探索实行城市化的社区管理体制。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各项民主权利。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滇池流域8个县(市)区为先行先试区,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一体化,促进发展要素向农村流动,二三产业向农村辐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围绕“九有”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人才、农民健康、为农服务、农村文化、社会保障、农村环境工程,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年内解决农村2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确保到2024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让全体农民共享新农村建设成果。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像重视工业招商那样重视农业招商,像建设工业园区
那样建设农业园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稳定粮食生产,巩固烤烟支柱,突破畜牧、蔬菜、花卉、林果业四大产业,促进滇池流域种植业、养殖业“东移北扩”,着力构建滇池流域生态农业产业区、东部高效农业产业区、北部特色农业产业区,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年内确保国家级龙头企业突破10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突破30户。加快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年内使全市60%以上的农户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形成区域性市场、专业市场、产地特色市场有序发展格局。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崛起。按照“收拢五指、形成拳头,集中力量、建设县城,扩大载体、打开通道,富集要素、提升人气,众星拱月、形成体系,城乡一体、促进发展”的思路,加速县域经济崛起和振兴。大力实施县城建设和小城镇开发五年提升工程,突出县城和中心集镇建设,把县城规划做细、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功能做全、产业做优、环境做美。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推动工业向园区、商铺向市场、居住向小区、先富起来的农民向城镇集中。大力实施“543倍增计划”,以2024年为基数,确保二、三板块和安宁等9个县(市)区的县城建成区人口5年倍增,县域GDP总量4年倍增,县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年倍增。努力把9个县城建设成为云南省县城规划建设的典型、示范、样板。
七、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迅速掀起基础设施建设高潮
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继续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年”活动,以长足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撑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
(一)集中力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123456”工程为主线,以两级城市、三级开发区和覆盖全市的交通、环保、能源、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增长40%以上。建立重点工程资金保障、拆迁保障、施工保障、原材料保障和新闻舆论监督保障“五大保障”,强化规划设计意识、目标意识、质量意识、进度意识和安全意识“五种意识”,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三年突破任务顺利完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低产田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和“村村通”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突出抓好重点路面硬化和路基改造。加快城乡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中西部农村电网完善工程,新建一批输变电站和高压输电线路。抓好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实现通讯全覆盖,推进农村信息化。
(二)突出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改变主城交通拥堵状况,切实变“外拥内堵”为“外绕内疏”,形成环射连接、主次配套的道路交通体系。按照今年完成50%,明年完成40%,后年完成10%的进度要求,加快实施城市规划路网建设。全面打开对外通道,增加城市出口,积极配合省里启动昆武、昆嵩两条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设环城道
路,上半年启动两道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国庆前实现二环通车,年底前实现三环闭合。加快建设环城道路连接线,启动18条二环、三环支撑道路建设,实施32条片区重要干道建设。打通断头路,改造微循环,增加路网密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和拓展交通空间。坚持公交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年内按BRT标准改造提升1条以上公交线路、4条以上公交专用道路,公交出行分担率提高至34%以上。大力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全面推进一期工程建设,加快世纪城站到五腊村站实验段建设。积极配合昆广铁路复线建设、昆明铁路枢纽扩能改造,抓紧做好滇中城际高速铁路规划建设前期工作。全力支持昆明新机场和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尽快形成接轨北部湾和孟加拉湾海港的快速物流通道,加快构筑公路、铁路、民航、管道、航运“五通互联”综合交通体系。
(三)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千方百计抢占项目实施、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先机。加强项目组织和申报工作,对照国家扩大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不断组织策划、包装储备、申报推介城乡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最大限度争取中央和省支持,全力配合国家及省在昆项目的实施。强化项目推进工作,已决策实施的未开工项目,要全力做好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已开工项目,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全速推进工程进度。按照“八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严防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各种腐败现象发生。
(四)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资金保障。今后5年,每年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要占地方财政预算支出的20%以上。合理引导社会投资,敞开吸引市外投资,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整合提升各类投融资平台,采用BT、BOT、BO、TOT等融资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特许经营、项目融资等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确保年内实现新增信贷规模150亿元,力争200亿元以上。
八、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富集各类生产要素
当今世界是高度开放的世界,现代经济是高度开放的经济。要以更积极的姿态、更宽广的视野、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一)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建设大通道、促进大流通”为突破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争取国家支持在昆设立中印、中越经济合作的试验区或先行区,推进昆明至河内、曼谷、仰光、加尔各答经济走廊建设,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信息、贸易、金融、人力资源开发、公共服务等五大平台,争创引领“10+1”区域合作示范城市。以昆明新机场、泛亚铁路、昆明至北部湾快速铁路和昆曼高速、昆仰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依托东盟商贸港和中越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形成大交通、大流通格局,把昆明建成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陆上通道,沿边开放最具活力的
省会城市。
(二)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坚持政企联动、群专结合,加强中介代理招商、专业化招商、以商招商和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招商。加快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由部门行为阶段向政府行为阶段、由政府行为阶段向市场主体行为阶段、由市场主体行为阶段向社会行为阶段转变。着力引进高新技术型、资金密集型、节能环保型、外向型项目,绝不引进环境污染型项目,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继续主攻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专业化、高频率招商活动。持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春节后开展“招商引资百日竞赛”活动,下半年实现大项目集中开工。今年,确保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以上,实际引进市外资金600亿元以上。
(三)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大科技兴贸力度,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提升外贸增长效益。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医药保健品、磷化工产品、特色农副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建设出口创汇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培育自有品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注重进口和出口相协调,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进口。充分发挥昆明作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作用,打造一批加工贸易产业园区。确保今年进出口总额达75亿美元以上,以后每年货物贸易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
(四)加强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积极开展国际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深度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孟中印缅区域合作,加快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泛北部湾经济圈以及西南五省区市在商贸、旅游、文化、信息、劳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信息共享、产业链接与经贸合作。推动形成以昆明为中心的“1+3”滇中城市群,建设1小时环昆经济圈,实现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扶持本土企业赴境外直接投资,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开展替代种植。确保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外派劳务人数年均增长15%以上。今年缔结国际友好城市3个以上。
九、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环境是最优质的资源,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要全力抓好以滇池流域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
(一)强力推进以滇池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坚持环保优先、铁腕治污、科学治水、综合治理,全力推进滇池治理。坚定不移地抓环湖截污、环湖生态、入湖河道治理、底泥疏浚、水源地保护、外流域引水“六大工程”。坚定不移地抓滇池及河道沿岸退塘还湖、退田还林、退房还湿、退人护水,确保2024年前完成32平方公里“四退三还”任务。坚定不移地抓35条入滇池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强化城市内河截污、清淤和河岸整
治,努力恢复河道生态和景观功能。坚定不移地抓“一湖两江”流域全面截污、全面禁养、全面整治、全面绿化“四全”工作。吸取阳宗海砷污染事件教训,对松华坝、云龙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全面拉网式清查,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加快建立水源地补偿机制,确保水源安全。
(二)持续开展城乡园林绿化。以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建设和市域生态系统建设三年达标为目标,扩张园林绿化总量,提高城乡绿地率和森林覆盖率。按照公用广场绿化生态面积占总面积、乔木占广场生态面积、常绿树木占乔木面积3个不少于80%的要求,集中开展增绿补绿,实现绿化全覆盖、无盲区。推进城乡园林一体化,发展经济林20万亩以上。强化五采区、石漠化及难造林地、城乡河道沟渠、交通沿线、重点水源区、湖泊、水库径流区绿化造林建设,用3年时间使城市面山荒山绿化率达到85%以上,交通沿线公路绿化率达到90%以上。
(三)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工程、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着力加强燃煤控制,降低电能消耗,淘汰落后产能,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示范工程,推进一批节能减排改造项目。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和可再生资源利用。探索“排污者付费、治污者受益”的利益机制,实行生态补偿制度,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试点工作。强化执法监督,健全公、检、法与环保部门联动的执法新机制。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绩效评价体系,严格政府问责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四)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新建和改扩建一批生活污水处理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鼓励发展垃圾焚烧发电,提高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能力。抓好“六清六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一池三改”、太阳能利用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水源保护区,基本实现农户新能源替代目标。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大幅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开展滇池流域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县创建工作。
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普惠于民
社会事业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要努力使民生问题得到制度化安排、系统化解决、长效化推进、项目化落实,让全市人民成为跨越式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一)加快科技改革发展。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发挥昆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优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进产学研结合,形成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基地。加快公共服务、成果交易、融资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公共服务
能力。
(二)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放开放活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扩张民办教育资源总量,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比重。非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要在确保存量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增量部分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形成多元化投资办学局面。着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质量、高标准办好安宁、嵩明两个职教基地,支持市级各中专学校和县区职教中心加快发展。支持昆明学院办成队伍强、水平高、特色浓、区域性、开放型、国际化的教学科研型综合性大学。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解决好城乡家庭困难学生就学问题。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扩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
(三)推进医卫改革发展。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卫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在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的基础上,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营医院,扩大医疗资源总量,提高优质资源比例。加快建设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八大中心”,完善市、县、乡、村公共卫生服务“四级网络”,构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三大体系”,强化卫生执法监督和药品监督管理“两大监督”,让全市人民享有更多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两后双百”工程,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就业援助制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幅度扩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努力帮助中低收入群众实现“住有所居”。加快社会保障机制实现由补贴供方向补贴需方、由定点供应向自主选择、由实物补贴向货币补贴、由暗补向明补的“四个转变”。大力实施“三就三百”工程,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解决困难企业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努力实现应保尽保。继续做好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实行“先保后征,征后有保”。到2024年,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同时,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满足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体育竞技水平。扩大数字电视覆盖面,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坚持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十一、优化发展软环境,合力营造又好又快发展氛围
软环境体现软实力,决定竞争力,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品牌。要努力把昆明打造成为中西部乃至全国“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地区。
(一)开展效能建设,强力提升行政效率。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效能型政府,着力解决工作作风、行政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始终保持全国同类城市最少水平。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市、县、乡三级联动便民服务体系。把高质量的政府服务作为昆明的新品牌、新名片来打造,为客商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以优质服务吸引项目落户、扶持企业发展。继续实施最严厉的问责制度、最严格的限时办结制度和最严肃的服务承诺制度,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二)建设法治昆明,提高依法治市水平。加强创制性地方立法,完善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逐步建立富有昆明特色的地方性法规体系。推进依法行政,创新行政执法体制,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规范执法行为,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加强人大、政协对政府及政府组成部门的行政执法监督和民主监督,做到常年监督、季度督办、月度检查,推动各项工作按序时进度落实到位。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司法监督,保证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文明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履行社会义务,努力使经济社会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打造平安昆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社会安定、人民满意为目标,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多警联动、专群结合、齐抓共管的治安防控体系。突出扫黑除恶,开展严打专项整治,始终保持对各种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构建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信访工作,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对涉权涉利、涉企涉农、涉法涉诉等重大矛盾纠纷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妥善处臵群体事件。
(四)打造诚信昆明,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以市场开放、公平竞争为目标,构建以市场准则为基石,制度健全、手段完备、调控有力、治理有序、覆盖广泛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信用法规体系,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的信用制度框架。开发信用产品,强化信用信息采集应用,推进政府信用数据库、企业信用数据库、个人信用数据库建设,完善网上诚信记录。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商业欺诈、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创造公平有序、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严格监督管理,严肃失信惩戒,让失信者在昆明无机可乘、无处立足。
(五)培育多元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以建设文化大市、强市为目标,47 传承古滇历史文化,发掘民族特色文化,发展现代先进文化,加强对外文化沟通与交流,实现多元文化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昆明人微笑待人、热情好客、文明开放的良好形象。摒弃墨守成规、求稳怕变、小进即满的文化心理,增添有大追求、干大事业、谋大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倡导开放心态、包容胸怀,尊重外商外客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弘扬重商精神,亲商、安商、护商,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崇尚创造、追求创新的社会氛围。
十二、加强党的建设,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事业成败,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面对昆明跨越式发展新任务,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境界。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我市将从今年3月起,分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级党组织要以此为契机,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始终保持思想领先、改革当先、开放抢先、创新争先、发展率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昆明跨越式发展。跨越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志气,是一种工作第一、事业为重的价值取向,是一种自我加压、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社会实践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不停息,实事求是永不僵化,与时俱进永葆活力。昆明跨越式发展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探索建立解放思想长效机制。要坚持在改革中解放思想,在发展中统一思想,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在探索中更新观念,在创新中转换思维。真正实现由解放思想向解放行动,由思想解放向思想实践、理论实践、政策实践、制度实践和立法实践的根本转变。要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理念,倡导勤学、敏思、善悟之风,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更多方式地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要争创一流,在与发达地区和先进城市的比较中找准差距、拉高标杆、奋勇争先,以不甘人后的工作追求,创造跨越赶超的工作业绩。要勇于创新,想他人所不曾想,谋他人所不曾谋,为他人所不曾为,善于用新的信念、理念、观念破解难题,用新的思想、思维、思路谋求突破。要宽容失败,理解创新中的曲折,包容竞争中的失利,善待探索中的失误,营造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作敢为的氛围,让基层放开、放活、放心、放手、放胆去干。
(二)优化绩效考评办法,始终保持争先创优的目标追求。目标决定前进方向,产生内在动力,影响工作成效。只有高远的目标定位,才能激发昂扬向上的斗志;只有执着的发展追求,才能创造显著的工作业绩。要强化目标意识,咬定目标不放松,负重加压、升格以求,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竞争热潮。要优化绩效考评,严格目标管理,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能简单就不要复杂,能定量就不要定性,能硬化
就不要含糊,把抽象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件实事、每一个项目、每一项工程,落实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头上,规定完成的时限、质量和标准。要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加强对重点工作的交办、催办、督办、查办,做到工作推进到哪里,督查考核就跟进到哪里。要严查不落实的人和事,通过查不落实推动落实,查不作为推动作为,查不勤廉推动勤廉。要逐步完善考评标准,既考察“显绩”,又考察“潜绩”;既考察发展速度,又考察发展质量。小胜与大胜相比就是败,小富与大富相比就是贫,慢进与快进相比就是退。各县(市)区、市属各部门绝不能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发展和一般化的常规工作,要找好参照系、瞄准高目标,比速度、比质量、比效益、比位次,以超常举措谋求跨越式发展。
(三)倡导求实务实落实,始终保持紧张快干的工作作风。把今年作为“行政效能提升年”、“干部作风改进年”。坚持求真务实,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任何工作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抓抓停停等于徒劳。昆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除了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拼命快干,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狠抓落实必须体现在“公”上。在工作中决不能夹杂着私情和私利,只有无私才能无畏,只有无畏才敢于碰硬、敢于触及矛盾。狠抓落实必须体现在“紧”上。要把工作自始至终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确保工作任务如期甚至提前圆满完成。狠抓落实必须体现在“快”上。时时处处先人一拍、快人一步、高人一筹,做到工作快上手,项目快推进,任务快落实,矛盾快处理,目标快完成,效果快见到,百姓快致富。狠抓落实必须落脚在“干”上。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决不能在层层开会上兜圈子,在层层表态上做文章,在层层造势上动脑筋。要脚踏实地抓落实,雷厉风行干事业,确保决策条条算数、任务件件落实、承诺项项兑现。
(四)创新选贤任能机制,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导向。用人是一种导向。欢迎什么人,不欢迎什么人;重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奖励什么人,惩罚什么人,必须旗臶鲜明,态度坚决,真正让德才兼备、干事有为者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滥竽充数、混世度日者没有市场、退出舞台,特别是要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要紧扣昆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大胆起用一批胸襟宽、眼界宽、思路宽的开拓者,树立注重学识的用人导向;大胆起用一批懂得经济、熟悉市场、善于经营的创业者,树立注重发展的用人导向;大胆起用一批顺时应势、敢试敢闯、开拓进取的领头雁,树立注重创新的用人导向;大胆起用一批埋头苦干、身体力行、励精图治的实干家,树立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大胆起用一批政治上不糊涂、经济上不贪占、生活上不犯错的明白人,树立注重勤廉的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公推公选、公推直选范围,破除一切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陈旧观念,改革一切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任制度,冲破一切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束缚。加大年轻干部、49 妇女干部、高学历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干部的选拔力度,努力形成人心思进、英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五)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始终保持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探索和推广“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支部建在协会中”等农村党组织设臵模式。着眼于增强为社区建设服务、为居民群众服务的能力,调整和健全社区党组织。以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增强机关党组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积极调整国有企业党组织设臵,建立健全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体制机制。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实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帮助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全市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团结意识,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多谋事、不谋人,多理解、不埋怨,多听正道、不信谣言,多出于公心、不出于偏袒。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好地创新党委执政、人大督政、政府行政、政协参政和群众评政的方式方法,做好双拥、统战、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和老干部工作,发挥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形成群策群力干事业、同心同德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六)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队伍形象。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尽心竭力为群众办事,想方设法带群众致富,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严厉查办违法违纪案件,重点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法违纪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严明政治纪律,凡是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拖着不办、顶着不干的,阳奉阴违、敷衍塞责的,坚决予以查处,以铁的纪律保证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广大党员干部要筑牢思想防线,做到“博学善思练就一身本领,干事创业造福一方百姓,廉洁自律保持一世清名”。
同志们,加快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努力实现昆明跨越式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顽强拼搏,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奋力开创昆明跨越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