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职业教育发展
1.36 万所
2024 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6 万所,年招生1016.72 万人,在校生2933.83 万人。其中,中职1.23 万所,在校生1960.19 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4.48%;高职1321 所,在校生973.64 万人,占高等教育的39.45%。
2024 亿元
2024 年全国公共财政投入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投入共计2024 亿元,比2024 年增加了4.45 倍,年增长28.3%;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58 亿元,比2024 年增长13
倍,年均增长54.8%。
500 亿元
近年来,中央财政投入500 亿元,实施了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职基 础能力建设项目、高职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等,支持建设了100 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00 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1000 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8000 万名
“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累计输送8000 万名毕业生。
95%以上
总体来看,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向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高于90%。每年约有500 万名农村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实现了到城镇就业。
数说海淀
人文环境
1952年9月,海淀区正式命名,1963年1月形成现辖区域。海淀的行政区划经过多次变动,到目前为止,下辖22个街道办事处、7个乡镇,590个居委会,84个村委会;到2024年底,全区户籍人口215.8万人,比1978年84.3万人增加131.5万人;常住人口308.2万人,流动人口151.2万人。全区有56个民族,是北京市民族成份最多的地区。早在4000~5000年前,海淀辖域内已经有居民点。元代初年,海淀镇附近是一片浅湖水淀,“海淀”因此得名。千百年来,勤劳的海淀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封建帝王和达官显贵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宅府、园林以及坛庙,形成了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和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等“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卧佛寺、大觉寺、碧云寺等风景名胜,可谓“集天下胜景于一地,汇古建绝艺于京华”。目前,海淀区有51项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名录,27项列入市级名录,3项列入国家级名录。已建立上庄镇、苏家坨镇和北太平庄街道3个非遗工作传习所。
经济总量
近年来海淀区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2024年,全区工商注册单位总数190767户。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188.5亿元,同比增长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9.5亿元,同比增长27.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026.4亿元(法人在地口径),同比增长16.0%;区域财政收入928.88亿元,同比增长10.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4.80亿元,同比增长21.0%。
科技园区
丰富的科技、教育、文化资源,为海淀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关村奇迹般的崛起,完成了由“电子一条街”到“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再到如今“一区十二园”科技园区的演变,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民族品牌正在中关村发展壮大,“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聚集着全国重要科技战略资源,蕴涵着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是我国规模最大、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高新技术及企业的聚集地,始终引领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
海淀园是在原新技术开发试验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和主体。2024年,海淀园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5852.07亿元。海淀园每年的总收入实现2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所占的企业数和经济总量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总收入占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半壁江山,在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也保持着领先位置,成为中国知识经济的人才中心、交易中心和体制、技术创新高地,正在向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迈进。
高端产业
坚持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动高端产业发展。海淀区依托区内丰厚的科技、教育、文化、人力资源,借助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优势,积极推动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高新技术聚集区。历经20年的发展,海淀高新技术产业以较强的科技渗透力,突破园区传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域,向纵深领域拓展,形成了经济实力显著、主导行业高端、产业发展快速、人才结构优化的以海淀园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金额816.5亿元,专利申请22850件。文化创意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总部经济不断壮大,格兰富、三峡集团、中航系统有限公司等15家重点企业落户海淀。
科教文化
全面发展教育文体事业。海淀是全国著名的科教文化区,区内科研力量、科学仪器设备、图书情报信息、科研成果等均高度密集。海淀区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全市的一半以上,是全国最大的高校群体;区内驻有中央、市属及区属科研单位251个,其中中科院院所24所,占北京地区中科院院所数的60%,生活和工作在海淀区的两院院士约占北京市的60%,占全国院士总数36%。
2024年,海淀23所学校的校舍抗震加固任务完成,27个学校食堂改建项目完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中关村二小设立西北旺地区分校,人大附中托管蓝靛厂中学。学校“队伍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中考、高考和体育、科技、校外教育均取得好成绩。落实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区博物馆新馆项目,举办了第六届文化节,“为伟大祖国骄傲”等系列文化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区档案馆在全市区县中率先通过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测评。
此外,海淀还有灿若星辰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及表演、影视、出版、体育等机构,烘托出海淀浓郁的文化氛围。
旅游资源
海淀区内名胜古迹众多,园林风光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层峦叠嶂、漱石流泉,又有皇家园林、亭台楼榭,其山水之美,园林之盛,古迹之多,在国内外久负盛名。2024年,海淀区旅游业营业收入176.5亿元,接待规模处于全市前列。
海淀旅游资源承古启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交相辉映,近年出现的海淀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等一批园林绿地景观,翠湖城市湿地、绿谷青清文化园等一批水景观,阜石路、远大路等一批重点道路景观,“绿谷氧吧工程”以及绿化隔离带的形成,又平添了新的旅游风景线。海淀的西山和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是离北京市区最近的国家森林公园,占北京国家森?林公园总数的三分之一。海淀区共有旅行社74家、旅游区点26家、住宿业757家(星级及收入300万以上住宿业单位)。
消费市场
海淀商贸流通业发展平稳。2024年海淀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为1026.4亿元(法人在地口径),同比增长16.0%。改善商业设施和消费环境,公主坟商圈、甘家口社区商业中心区改造启动,畅春园特色美食街建成开业,汽车、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取得成效,品牌消费节等43项商业促销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消费氛围。完成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3家社区菜市场升级改造任务。建立旅游区域合作制度,推出“昆玉水景走廊?皇家园林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建成大西山旅游路,同庆街一期开街试运营。
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2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5.0亿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经济纯收入38.6亿元,比上年增长8.2%。北坞村775个院落拆除工作全部完成,34栋农民回迁楼基本建成,市政道路、管线等配套基础设施同步实施。初步探索出“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政策创新”的试点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为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总结借鉴试点工作经验,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启动实施“一村一策”,重点对唐家岭、肖家河等8个市级挂账村进行综合整治,八家地区土地整理工作进展顺利,8万平方米农民回迁楼项目开工建设。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一河十园”等都市型农业产业带。发展设施农业1000亩、节水灌溉面积8700亩。出台乡镇产业用地投资促进办法,推动乡镇企业的升级改造。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7.8%。编制46个村的村庄规划,基本完成58项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全面完成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建成八家、玉泉2个郊野公园。25个新型村级邮站建成,实现了农村邮政全覆盖。推进北部地区开发建设,完成投资69.1亿元。加快先行启动区项目土地一级开发步伐,农民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顺利,温泉公园二期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完工。
生态环保
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京包路拆迁进展顺利,6条地铁新线拆迁基本完成,玉渊潭北街等9条道路完工。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实施莲花池东路西延、中关村大街等堵点改造项目。积极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建成金源娱乐园一期等一批景观工程,新增、改造各类绿化面积104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2平方米。全面落实市第十五阶段大气污染防控措施,深入创建全国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区,淘汰黄标车和整治违法排污专项行动取得实效,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76天,比去年同期多8天。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圆满完成,餐厨垃圾资源化再利用、污泥处理和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工程顺利推进。翠湖再生水厂完工。建立违法建设查处长效机制,拆除违法建设51.9万平方米,完成9个城中村、边角地拆迁项目,推进52个老旧小区改造。健全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解决各类城市管理问题25.7万件,结案率98.9%,及时率93.9%。
卫生体育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在全市率先建立甲型H 1 N 1流感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机制,甲流疫苗接种48.8万人,有效防止了甲流疫情快速蔓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2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为600元,参合率为95.6%。2024年海淀区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庆典活动和平鸽放飞任务和游园活动。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成功举办第七届全民健身节。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取得了6枚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的优异成绩,被市体育局授予“全运会突出贡献奖”。
人民生活
2024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677.0元,同比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11.1元,同比增长11.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83%,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66.8%。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2024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3.1万、138.3万、99.2万、107.2万和42.2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2%、17.2%、9.4%、9.4%和5.5%。全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有11165人,同比增长3.8%。就业促进工作不断推进。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制定“1+9”系列政策,帮扶1.4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475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项社会保险收缴基金143.4亿元,支出81.4亿元,分别增长15.1%、17.5%。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统一并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有效保障了5729户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筹资标准达到600元,参合率达到95.6%,居全市之首,住院起付线和封顶线实现了与城镇居民标准接轨。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实现经济适用房开复工52.4万平方米,竣工1027套;廉租房开复工10.4万平方米,135户家庭入住全市首批廉租实物住房;4000余户家庭顺利入住限价商品房。建成农民安置房2300套。
1.淡水河谷2季度铁矿石产量环比增15.1% 全球矿业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布季度报告,2季度铁矿石产量为8054万吨,同比略增0.35%,但较上季度相比增长15.1%。产量增长反映出该公司今年初受暴雨影响的一些矿山运营已恢复。
受益于阿曼新球团厂产量提升,2季度淡水河谷球团矿产量同比增8.5%至1426万吨,环比增12.4%。随着莫桑比克莫阿蒂泽煤矿项目产量继续增长,2季度焦煤产量创新高,达130万吨,动力煤产量为120万吨。
2季度淡水河谷镍产量环比下滑3.6%至6.1万吨,归因于其加拿大Sudbury镍冶炼厂停产时间超预期、新喀里多尼亚VNC镍厂及巴西OncaPuma镍项目关闭,都对镍产量造成影响。此外,钾产量环比增长8.9%至12.9万吨;磷酸盐产量创新高,增长10.4%至200万吨;锰矿石产量环比增20.6%至58.4万吨;铜产量环比降4.4%至6.97万吨。
2.70城房价指数结束8连跌 楼市调控仍处关键时期
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1个,持平的城市有24个,上涨的城市有25个。
■6月份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价格上涨城市数量达到25个,比5月增加19个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房价延续稳中有降态势,投机性需求得到明显遏制
据新华社电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平均值连续下调8个月后,首次出现上涨。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报告,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1个,持平的城市有24个,上涨的城市有25个。其中,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比5月份增加了19个,是5月份的4倍。
从整体来看,这是大半年来房价环比平均值首次出现了上涨。北京中原地产统计显示,70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平均值在2024年10月连续下调8个月后,首次出现了上涨,6月份的环比平均值为100.02,平均上涨了0.02,停止了连续8个月的下跌。与此同时,时隔8个月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也首次超过了环比下降的城市数量。
从数量上看,6月份我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25个,比5月份增加了19个;从价格涨幅看,6月份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均未超过0.6%。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变动看,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7个,比5月份增加了2个;持平的城市有2个;上涨的城市有11个,比5月份少4个。6月份,同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均未超过1.2%,涨幅比5月份回落的城市有6个。
在二手住宅价格方面,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9个,持平的城市有20个,上涨的城市有31个;同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8个,上涨的城市有12个。就短期的市场波动来看,房价在6月份实现了一定的反转。
不过,从同比数据看,大部分城市房价仍然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总体上被有效遏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总体而言,房地产价格上半年延续了去年以来稳中有降的态势,投机性需求得到了明显遏制,房地产的投资虽有明显的回落,但还是一个比较适中的速度。他表示,房地产调控不能放松。
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央坚持调控楼市以及住房供应充足的背景下,市场的周期性回暖并不足以支撑房价大幅上涨,可以说楼市已经逐渐告别暴利时代,市场各方均应顺势而为。
3.湖南上半年在建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63.34亿元
《湖北省省道网规划(2024-2024年)》(以下简称《规划》)昨日起进行环评简本公示,《规划》显示,截至2024年,湖北省将形成规划28117公里的普通干线公路网和“九纵五横三环”为主体的约7952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合计形成约36069公里的干线公路网。
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为,通过线路组合和调整,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形式,由9条南北纵线、5条东西横线、3条环线、14条武汉放射线以及19条联络线等组成,总规模约7952公里。
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4994公里,占63%;地方高速公路约2958公里,占37%。其中,已建、在建(含已完成前期)公路6074公里,未建1878公里。近期(2024年前)规划新建1185公里,远期(2024年前)建设693公里。
普通干线公路网方案中,二级及以上公路16261公里,按照普通国省道基本达到二级公路标准控制,需要实施改扩建11020公里(三、四级公路),需新建公路836公里(四级以下和现状无路)。
4.全国汽车保有量过亿 其中17个城市超过100万辆
记者昨天从公安部获悉,截至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33亿辆。其中,汽车1.14亿辆,摩托车1.03亿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达2.47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86亿人。
今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加826万辆,增长3.67%。全国8个省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其中山东省和广东省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024万辆。
截至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为1.14亿辆,与去年年底相比,增加811万辆,增长7.66%。汽车保有量占机动车总量的48.87%,比去年底上升1.81个百分点。全国17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其中北京、成都、天津、深圳、上海等5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达8613万辆,占全部汽车保有量的75.62%,比去年底上升1.21个百分点。
截至6月底,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到2.47亿人,驾龄不满1年的驾驶人有2701万人,占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总数的10.93%。
5.邮政局:我国加大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今年以来,国家邮政局协调有关单位,积极推动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马军胜局长7月17日在国家邮政局年中工作会议上指出,上半年,国家邮政局坚持“突出重点、明确分工、主动工作、协调推进”的原则,制定了《2024年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推进工作方案》,并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作的意见》,完善了工作机制,明确了工程移交和运营的基本流程。
据了解,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2024年2626个乡镇邮政局所、4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至此,经过3年的努力,已下达7679个局所、11.67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另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印发“十二五”支持新疆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方案,计划投入中央预算内资金约4.8亿元用于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和邮政安全监管项目。这些政策措施,将极大地促进邮政普遍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及业务的开展。
6.2024年国内逆变器市场将达到100亿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控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年末全球太阳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接近40GW,比2024年的23GW增加70%。欧洲是太阳能利用最多的地区,2024年末累计安装光伏(PV)29617.145兆瓦,同比增长81.8%,占世界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的74.5%。亚太地区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虽仅次于欧洲,但仅占世界总量的14.7%;北美地区装机容量为2747.2兆瓦,同比增长56.0%,占世界份额为6.9%。
随着全球光伏安装规模的逐渐增大,光伏逆变器市场也随之急剧放大。
由于光伏逆变器不依赖于电池的不同技术,它的成长性比各种电池的发展更具爆发性。2024年全球光伏逆变器的市场规模为65亿美元左右,前瞻产业研究院光伏逆变器行业研究小组分析预计,到2024年,即使考虑售价下降,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也将超过150亿美元。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2024年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我国“十一五”期间,诸如逆变器等光伏发电配套设备多处在研发和创新阶段,较少受到政策关注。“十二五”时期,光伏发电市场的趋势是向全产业链发展,晶硅、组件以外的配套设备将受到市场与政策的进一步关注,发改委将逆变器列入指导目录鼓励类,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前瞻产业研究院光伏逆变器行业研究小组表示,2024年,我国光伏并网容量达500兆瓦,逆变器市场在5亿元左右。2024年6月,“十二五”国内的光伏装机容量目标大幅上调到10GW,较之前公布的目标翻了一番。假设这些装机全部并网,按照1元/瓦造价计算,预计到2024年,国内逆变器市场将达到100亿元。
7.中国建筑近期获414.5亿元重大项目合同
中国建筑7月19日晚间披露,公司近期获签6个重大项目,项目金额合计为414.5亿元,相当于公司2024年营收的8.6%。
上述项目具体包括金额150亿元的郑州华南城房建工程项目、111.5亿元的肯尼亚HighGrandFall综合水利枢纽EPC项目、50亿元的江西上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建筑19日报收3.23元,下跌0.62%。(来源:第一财经日报)8.现代重工7月份已接单20亿美元
据造船速报消息,韩国现代重工最近接连获得约相当于8亿美元规模的海洋设备及船舶订单。目前,7月份接单业绩已达20亿美元规模,公司进入下半年进一步加快接单步伐。现代重工18日表示,最近和东南亚石油公司签署了4.2亿美元规模的气体加压平台建造意向书,还与2个韩国船舶公司签署了总值共达到3.6亿美元规模的5艘汽车运输船建造合同。该气体加压平台将安装在马来西亚海上气田上,日均处理110万立方米的气体,在今年8月签署最终合同,安排在2024年下半年交付给订购商。
还有,现代重工从韩国的GLOVIS公司及EUKOR公司分别获得了3艘7300车位汽车滚装船(现代三湖建造)及2艘7400车位汽车滚装船订单,这些船舶计划从2024年第四季度到2024年第二季度进行交付。
另外,现代重工近日从挪威国企Statoil公司接收了将安装在北海的气体生产平台下层建筑建造意向书(LOI),其将在今年9月签署合同。(来源:国际船舶网)
9.民间资金西进愈加主动与新疆签下600亿大单
在17日举行的2024中国(新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投资合作交流推介会上,国内70家非公有制企业与新疆各地州签订70个合作项目,签约总额为613.91亿元。
这批项目涉及13个投资领域,既包括体现了新疆优势资源的石油化工、煤炭煤化工、矿产资源开发、电力等,也涵盖现代农业、旅游、商贸流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其中,合同项目28个,签约金额92.26亿元;协议项目42个,签约金额521.65亿元。
据自治区招商局介绍,此次签约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有45个,签约金额达602亿元,新兴产业项目投资额较大,体现出非公有制企业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
参加这次签约的浙江智阳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新疆与8国接壤,向西的中亚俄罗斯市场及向东的内地市场人口总规模都达到13亿,市场前景广阔,另外,新疆石油天然气、煤炭、矿产等资源富集,这些对民间资本有着很大吸引力。
自治区招商发展局局长郑强说:“今年1-6月,新疆招商引资区外到位资金达1217.29亿元,同比增长52.53%,其中民营资本所占比例达50.8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
郑强表示,国家持续推出的“五大优惠政策”为新疆打造出前所未有的“政策高地”,具体包括差别化产业政策、财税土地金融政策、对外开放与进出口政策、对口援疆政策、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政策。
目前,我国东部私营企业在户数、注册资金比重上占有优势,但中西部私营企业这两项指标的增速已超过东部地区。参加论坛的一些民营企业讨论认为,东部一些地方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未来国家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规模可观的民间资本而言,西部尤其是新疆潜藏新的利润增长点,将来民间资本西进将更加“主动”。
本次论坛由民建中央、工业和信息化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主题是鼓励民间投资,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发展职业教育之我见
国家近几年来尤其重视职业教育,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从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做出的英明决策。因为职业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源动力。
良好职业教育的发展,才能保证国家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日本国有“科技立国”的国策,中国也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典论述。但是,如何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到实处,的确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必须正视并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基本上分成两个层次,一是中等职业教育,二是高等职业教育。但是从我国现状来看,国家、单位追求高学历,追求名牌大学,导致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是学习成绩“差生中的差生”。这样,中等职业教育被严重削弱。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比较迅速,因为高等职业教育是“大学教育”,冠以大学之名,自然符合人们盲目追求高学历的心理。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并没有顶尖的“职教学府”,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清华北大等学术研究学府仍是“正统”。
由此可见,不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存在着“差生中的差生”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现状,虽有长足进步,但是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学校自身而产生的问题,也有社会观念,用人制度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无疑关系着祖国的未来。
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应该是走精英教育的模式,而不是走“差生才上职中”的差生教育模式。因此,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中,我们要特点重视职业教育,并着力解决好几个问题。
一、全社会形成职业教育是“王道”的观念
职业教育与未来职业衔接最紧密的教育种类,因而是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业生产,乃至发明创造有密切联系。职业教育应该承担科技创新的重任。高等学校的科研,必须要企业的生产相结合,才能最大效能地发挥促进科技进步的效能。职业教育也应当是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主战场。应当更好地把高校的“纸上谈兵”般的科研与职业教育“事必躬亲”式的职业探究学习相结合。职业教育不应是差生的“收容所”,应该是品学兼优学生走向成功的“练兵场”。用人单位同样需要改变用人,现在,社会上依然存在着唯学历是用的传统观念,国家有关部门的落户政策也是无一例外地偏袒高学历。这是不科学,更是不合理的。用人单位观念的转变,必须做到任人唯贤,而非任人唯学历。不管是什么学历,只要能胜任工作,只要能有所创造,只要有较好的人品,就可以任用。因而,“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光是古代的科举社会的一宗罪,同样也是现代社会的弊端。
二、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
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包括教学科研设备在内的硬件的升级。二是包括师资力量、科技实践、科技探索在内的软环境的全面提升。
关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国家的进一步加大投入。国家对重点高校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县一级的职业教
育学校,提升这些学校的硬件,才能保证这些学校的生源。保证了学校的硬件,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效果。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要探索一条囊括教育、职业学习、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换等环节的职业教育培养之路。使职业教育的培养,不能只满足于“浅尝辄止”的职业培养模式,把学生的问题留给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去解决。
三、职业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是未来经济技术发展进步的生力军,只有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技术过硬,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职业型人材,才能保证国家未来的综合国力的活水源头。所以,我们有必要反思我们职业教育中对生源的要求。
如果单纯按照学习成绩和是否遵守纪律,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那自然会有好生和差生的区别。诚然,这种衡量学生的标准是不科学的。所以,就目前职业教育的生源,如果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有的自认为自己是差生,因而不努力学习知识和技术,我们该如何鼓励他们。有的学生自卑,认为普通高中考不上,自己很差,才上职业教育学校,我们又该如何鼓励他呢?
美国科学家把人的智力分为多种类别,学生成绩是智商高的一个方面的表现,社交能力,动手能力,行动能力都是不同智商的表现形式,有个人在学习方面较突出,有的人在社交或者发明创造方面有优势
。现有的评价学生的标准,是极端不科学和没有人文关怀的极不负责的标准。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人材,在当今社会尤其显得重要。因而职业教育的学生尽管存在着问题,我们如何教育鼓励他们,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历史任务。这个问题,关系到科学发展,关系到人类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要比学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更加密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真正解放职业教育的顽固思想,用“少年中国”的心态去对待职业教育。相信,不久的将来,职业教育一定会有更加长足的进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得以实施的时候,职业教育朝阳正红。
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学
安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摘要】: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
【关键词】;职业发展教育问题改进办法
【正 文】: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简称,属于素质教育范畴。它是指在市场化背景下高校面向大学生开展的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培养和择业咨询指导为一体的教育活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课现阶段作为公共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职业生涯理论创立于美国。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西方的职业指导理论发展形态经历了奠基、分化、整合三个阶段,形成了三个主要派系:强调个人特性与职业特性相匹配的特性论模式(如特性—因素论、人格类型论),强调个人内在动机和发展需求的自我成长理论模式(如需要论、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强调个人发展和所处外在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社会学习理论模式。纷繁复杂的科学理论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对职业发展指导理论的认识。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职业发展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职业发展教育在高校迅速推开,在多数高校进入了人才培养方案,并作为必修课开设。但是,作为一门规范课程或作为一项系统教育来说,职业发展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1、重突击教育轻平时引导
一些高校针对非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几乎是空白,一旦学生要毕业了就狂轰滥炸,宣传口号满校园里挂,这讲座那报告,搞的学生晕头转向。其实,这时候的学生哪有心思听你讲呢?他们最希望走得了、走得好、走得早。规划虽然赶不上变化,但有规划的大学生活一定比没规划的大学生活充实。职业能力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平时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实行不同主题的职业指导教育十分必要。
2、职业发展教育缺乏协调性。
将学校和专业的就业情况作为衡量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就业指导如何反过来促进学校和专业的发展,做得还很不够;注重将大学生推向社会,对大学生如何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服务社会、获得成功缺乏指导,没有将学生个人的发展与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和谐协调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含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内容进行设计和优化。职业发展教育绝不仅仅是就业部门的事情,光靠一个职业发展教育课决不可能实现职业发展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学校教务部门、招生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含学工部、团委、院系学工办)也在对学生实施职业发展教育,他们的工作如何与职业发展教育课协调增效呢?此外,专业院系的领导、老师也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因为这关系到院系、专业的发展,说到底学生有出路老师就有活路。那么专业教师们应当在哪些方面以什么方式对学生实施职业发展教育呢?他们又如何与就业部门开展的工作相协调呢?
3、职业发展教育缺乏科学性。
现实中的职业发展教育缺少科学理论指导,很多人凭借过去做毕业生分配工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工作甚至行政工作的经验开展职业指导。很多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可以用“七个一”来概括:挂了一块牌子、建了一个网站、引进了一个系统、办了一份报纸、成立了一个协会、开了一门课、出了一本书。职业心理测验与职业咨询有相当高的专业要求,搞不好不仅不能帮助人甚至还会害人。课程教育这一块国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更没有统编教材,当然也几乎不可能统一,课是要开,可怎么开,讲什么?另外,我国政府至今没有出台权威的定期更新的职业词典,社会上究竟有哪些职业,这些职业如何分类,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科学系统的解决。
4、职业发展教育师资与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实施职业发展教育关键在师资。调研发现:目前从事职业指导与职业发展教育的教师主要是兼职性质的较多,过去从事毕业分配或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大多数为干部或职员编制,要么是纯粹的党政管理干部,要么是从事学生工作的德育教师。另一方面,从事职业发展教育教学的教师学历
结构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缺少系统的专业训练,大多数是在摸索中前进。
国内缺少职业指导专门人才,既没有相关的本科专业也没有相关的研究生专业,最近教育部拟批准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试办职业指导研究生班,武汉理工大学就业中心与管理学院也正在积极申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生涯管理方向的硕士课程班。这无疑是令人鼓舞的消息!
教师的思想有多远,才能带学生走多远。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教育迫切需要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科中的专业方向,或者单独成为一个专业,招收与培养硕士以上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可能孕育出更多的合格的职业发展教练。
职业发展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意识和技能,发展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综合教育活动,意义非常重大。大学职业发展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理性规划未来,提高职业生涯发展能力。为了促进学校职业发展教育课的改进,我通过查阅资料,联系自己的想法,总结出一下几点:
1、职业发展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这项教育的最终效果
必须务实创新、积极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严格的师资队伍准入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立严格的职业发展教育教师准入制度,从源头上保证职业发展教育教师的质量和素质,充分考虑新进教师的学科背景和能力素质,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同时加强校内师资队伍的优化、筛选和整合,坚持高标准,该留则留,该转则转。完善师资队伍培养与发展机制。把大学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确保落实。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鼓励、支持他们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逐步实行持证上岗。重视校际交流和校企交流,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完善职业发展教育教师职称晋升制度,重视对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健全职业发展教育教师业务和事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
2、切实加强领导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落实国办发〔2024〕26号文件关于“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院主管部门要做出明确安排和部署,高校要切实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工作,列入就业“一把手”工程,做好相关工作。要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效果列入就业工作评估范围。
3、明确列入教学计划
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各高校要依据自身情况制订具体教学计划,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建议本课程安排学时不少于38学时。
4、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应力求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要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
5、落实经费保障
学校要保证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经费投入,保证课程开发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经费。
参考文献
[1] 王研,李梅主编.职业生涯规划.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4.[2]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就业与发展——中国失业与就业战略.辽宁
人民出版社,1998.[3] 赵北平,雷五明主编.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4.[4] 王国顺,熊英.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桂林航天工业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2024.[5] 姚贵平.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2024(1).[6] 盛鹏飞.浅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要求.教育与现代化,2024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