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与学生素质培养的研究》研究报告
2024年2月,我们承担了校本研究课题《技能大赛与学生素质的研究》的研究任务,课题组全体人员经过近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1、课题研究背景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的产品畅销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产品正走向世界。我国制造业现在虽已得到快速发展,但还不是制造强国。要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要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生产、管理、销售与服务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职业学校正是培养此类技能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近年来轰轰烈烈开展的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培养、选拔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在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已基本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局面,“技能大赛”在职教领域已经成了热名词。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对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师资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检测着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展现出职业学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娴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技能大赛也像杠杆一样“撬动”了职业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其中,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和培养方向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我校一向重视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也在大赛的参与和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与财力。不仅成为举办市级技能大赛的重点举办单位,而且在市级技能大赛的赛制建设和标准、规则制定上处于全市的前列。这一切便利的条件与丰富的举办经验为我们进行此课题的研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技能大赛对学生培养方面的促进作用,促使教师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新突破。通过研究,也使我们教师对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逐步实现学生能够不在外力作用下积极主动的、自觉自愿去学习,实现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的研究。以技能大赛为背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转变教师以“我教什么”、“我怎么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以“社会需要什么”、“学生怎样学”为中心进行多种教学思路的课堂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状况和社会需求分析,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教学目标的合理性,研究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学习策略和方式方法,研究课程实训资源的挖掘和合理使用,围绕适合于培养学生能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增删和重组,实现对课程的二次开发。
(2)、探索高效合适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研究。以技能大赛为蓝本,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改变传统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深奥苦涩、强调知识的传授与灌输的教学模式,着重探究教师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转变,研究教师的引导方式与学生探究学习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等,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参加大赛和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加深书本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素质。
(3)、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及师生互动的研究。转变教师“权威”、“领导”的角色,探索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的教师行为,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相互沟通、对话交流的方式,如何形成“师”与“生”、“教”与“学”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
(4)、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建构过程的基本策略和途径的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全程参与获取新知识的策略;探索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对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的论证
1、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24年3月25日2024年4月20日):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对实验课题进行论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做好课题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24年4月---2024年12月):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建立课题资料档案。组织理论学习、研讨工作,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调查研究大赛的实施情况,形成成调查报告。开展实验探究,以例会的方式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定期组织成员探讨涉及课题的方方面面,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的交流,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与评估。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论文,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研究计划。实验过程中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24年12月---2024年1月):初步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专家进行指导,将成功的经验以常规形成确定下来,大面积实施研究成果,验证研究成果。收集实验记录,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最终做好课题实验成果总结工作。
2、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和学生技能学习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为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实际操作
行动研究法: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实践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理性结论指导教学实践 文献研究法: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研究者注意对实验对象的长期观察并形成一定的个案,为实验的实施顺利进行提供信息,保证课题评价的客观公正。
观察记录法:在课题研究期间,经常对学生的言、行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并定期做好记录,了解学生在校园环境建设的不同时期,学生道德行为的具体情况,指导下阶段工作。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说明中具体情况和控制,进行归纳、分析、综合,使之系统化,提炼经验,形成理论。
此外,本课题研究还采用了调查法,实验法及文献法,吸取国内外德育教育先进教育思想及成功教育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究。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日常的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机电部长刘幕圆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选拔安排参加过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和近年来一直带队参加全国、省、市技能大赛的机电部副部长和学生科副科长方利民共同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一直担任大赛辅导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接着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资料搜集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从参与人员与程序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
(二)、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实践活动平台
2024年3月,课题组成员对学校资源进行了分析。我校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历年被评为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技能大赛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使教学实训和大赛设施达到了市一流水平。除了拥有丰厚的物力资源外,学校还拥有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源。课题组的老师决定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展调查研究,为学生素质培养搭建好了校内校外平台,让这一研究实践活动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亮点真正亮起来。
(三)、利用注重教师培训优势,加强教研力度。
因为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坚持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到外地和兄弟学校学习经验,拓宽培训渠道。这就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形成了特色。我们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采用网络主题教研、发放学习材料、专题培训讨论等形式定期举行专题学习,每月都要进行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并带动相关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我们还采取了定期集体教研的方式,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研讨课,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参加研讨活动,及时研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和体会,开拓思路,以求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实施科学严谨的调研方法,确保研究质量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此课题的确立与研究将把中职学生从面临的厌学困境中解救出来,变“没兴趣”为“很积极”;变“不参与” 为“争第一”,变“学不会”为“当标兵”;同时这次课题的确立与研究也能促使教师本人进一步钻研学生、研究大赛标准、研究素质培养目标,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这次研究实践活动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
1、问卷调查:在课题研究的开始、中间及最后阶段,为了了解中职学生学习实训的现状和需求,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我们采用过口头回答、举手表决和书面问卷等方法,从最现实、最棘手的问题入手做有效研究。问卷调查的时间放在了2024年4月10日,正是对此课题开展自主研究的前面。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记名或不记名皆可两种,问卷调查对象既有13级机电14级机电13数控等11个班,调查的内容包括:“
1、你对你目前的学习现状满意吗?原因是什么?
2、你觉得职业技能的兴趣应该如何培养?
3、你希望参加技能大赛吗?你觉得能成为获胜者关键是什么?
4、你觉得技能大赛对你们的素质提高有影响吗?
5、你觉得职业学校的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水平怎样才能提高?你希望老师怎么做?
6、你的专业课老师是如何提高你们的专业课水平的?你对他(她)的做法满意吗?共六个方面。对于第一个问题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不满意,原因主要在于专业课内容枯燥,知识与实践脱节;对于第二题几乎所有的学生寄希望于老师学校;对于第三题的回答,大部分学生都想参加大赛,无论学校、市级还是省级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有获得过这样的经历,认为大赛增加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回答第六个问题时学生大多采用无记名回答,认为专业课老师应该少讲多练,具有真才实学,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能力,同时希望老师多指导操作技巧方法、多介绍专业课的相关知识、经常开展系列专题训练。
2、组织访谈:为了进一步了解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当前心理,我们特地在2024年的4月15日,也就是调查问卷进行过5天,趁热打铁又组织了几个学习层次不同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实录,主要由学生们提出他们认为困惑的问题,由我们部长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怎样提高实践技能?参加技能大赛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能?技能大赛和以后的职业有帮助吗?
针对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感到的困惑,我们积极采取有效行动,查找很多相关研究理论,如制定相应对策即“激发兴趣,职业憧憬→找准结合点,以操带动→指导方法,讲练结合→能力迁移,规范操作→阶段总结,以赛促练→及时评价,肯定成绩→形成能力,潜移默化”。
3、课题研讨及开展活动:带着学生能力培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我们将理论与实际行动紧密结合,始终做到研究的开始、过程、结束都有理论指引,都有行动跟上,将学、研、做三者结合,让理论做指引,不走弯路。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专业书籍、吸取名家思想精髓作为理论支撑,且注意用教材的权威,去规范,去约束,去导航。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学生现状和素质培养需求开设专题指导课和专题讲座,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再行动,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研究的有效度和实用价值。平常只要有任何一处能够让学生动手能力的机会我们都不会放过,如每次的实训课,我们都要求学生按大赛的要求去做,以练促赛,以赛带练。
4、实践检验:因为课题组的老师们都是专业课老师,我们利用所带班级的便利、所在专业组组老师的团结、协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同年级同层次班、实施课题研究的班级与非实施班级使得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多向比照:得出真实有效的结论是:此课题的研究是有价值的,成功的。我们把我们所教的6个班从研究开始到结束都当作实验班级来对待,所以只能是和同年级非实施班作比较。一年多来,在课题的引领下,6个实验班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在各类技能大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样的结果令人欣喜,从中也可看出这一课题的现实性、时效性和生命力。边教边研,教,学,做三者合一,也增强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研究意识,寻到了一些能力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努力实践素质教学中知识与实践结合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既能遵循序列性原则,注意知识结构的难易梯度,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浅而深,顺应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实践证明,具体操作中可以获取只属于自我的独特感觉,可以印证别人的经验,也可以积累自己的经验;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让学生把直接或间接得来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转变为专业技能。当然操作应有“量”的要求。在每次的训练时间里,操作应落在实处,向时间要效益,课外还要有适当配合。要能够兼及重要的知识点和常见技能素质的结合。没有数量保证,自然就没有效果的保证。操作还要做到“具体”,按照大赛的模式,每次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设计得体的内容,要安排合理的程序,要制订可行的验收标准,等等。
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有:(附件2)
1、项目教学法
2行为导向教学法
3、任务驱动教学法
4、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5、问题教学法
三、课题研究的结果及其分析
1、技能大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由于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职业教育成了差生群体的无奈选择,职业教育被社会看成了“次等教育”。学生的学习也是被动接受,学习动力不足。而学生也是渴望成功,渴望被肯定,积极寻找能够展示自我的机会。技能大赛正好为实现他们的愿望搭建了平台,中职学校的学生很重视参加技能大赛,把参加技能大赛作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把在大赛上取得好成绩作为自己专业学习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动力。基于此,我们的研究课题将技能与大赛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立足于“大赛”,着眼于“技能”。为了将“技能”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大赛的思想,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体现在每一次的训练和评比中,利用这一平台,让各类各级技能比赛作为对选手们的一次全面检验,它不仅比理论、比技能、比职业素质。同时,它还是选手们心理素质、综合体能的一次大较量。比如,2024年河南省中职技能大赛机电设计师比赛,其理论和技能方面的内容涵盖了电工、电子、模数转化、电机与控制传感器技术、变频技术、plc应用技术等近十门课程,为此,我们部的参赛选手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艰苦的集训,在此期间我们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了近5000道理论题及20多个实操项目的训练,共同解决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随时记录发生的情况,每天的训练时间长达15小时,选手们还经常自觉学习到凌晨二、三点钟,决赛期间更是不眠不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劳付出最终迎来的是成功的喜悦。我们学校的参赛选手在面对全省400多名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中全部获奖,并取得了5个第一名和11个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2、通过技能大赛,可以形成学习技能氛围,加速综合素质的提升
技能大赛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这些学生的技能比赛来引领全体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通过选拔,让相关专业的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某一技能比赛。学校先在各专业内部展开普遍的实训和选拔赛,通过动员、培训、初赛选拔出一定数量的学生(我们今年共选拔了148名学生)。然后对初赛选拔的学生进行综合培训和复赛,选拔出代表学校参赛的学生,对选拔出的学生,学校给予一定的荣誉奖励,这样使技能教学氛围得到大大改善。参赛选手参加比赛所显示的是一个集体的实力,包括学生自身、教师、学校等多方面的因素。这样使学生和教师有了共同的荣辱观,为了共同的目标,师生相互信赖、相互协作、相互勉励,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实践证明,通过技能大赛,缩小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更确立了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关系和谐了,气氛融洽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形成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建的氛围,和“比、学、赶、帮”校园风气。参加过比赛的学生都认为,比赛不仅考验了选手们的专业技能,也考验了他们的毅力。与其他学校的高手同台竞技,交流经验,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发现了自身有许多应该加强的地方,也为今后的素质提高提供了动力。从而达到了激励广大师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目的。他们的言传身教也会在他们周围形成学习技能氛围,加速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大赛的主角是学生,受益最大的是学生,受影响最大的也是学生。比赛项目都是经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经过认真挑选和精心设计的,通过大赛让选手在学习阶段就能接触到将来的工作内容,清楚将来工作中需要什么,学习时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技能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更有主动学习的动力,由被动地学变成自主地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通过参赛学生的带动作用和感染力,以及获胜选手的良好就业机会和丰厚的就业待遇,加上我们老师的及时点拨,会逐步感染周围的还处于犹豫不定以及找不到锻炼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学生,形成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良好氛围,加速综合素质的提升。
3、通过技能大赛,促进课程建设,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合理发展 各类技能大赛的每个项目都体现了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对选手们的一次全面检验,包含了多种学科的知识,它不仅比理论、比技能、还比职业素质。学生通过技能大赛,可以考察出选手的基本技能、岗位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进而反映出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等。我们根据往年参赛的反馈信息和与兄弟学校的经验交流,研究阶段我们加强了技能综合实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学生即要对整个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全盘了解,又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按行业、企业的标准以培训、比赛的方式,逐步置换、淘汰目前学校采用的传统课程和教材,修改或调整目前不适应当前技能比赛或技能教学的教材,使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能运用到日后的工作中去,工作中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专业课老师在对比实验班还大力进行课程内容改革,补充和完善相关的技能,以适应岗位要求,突出实践性、技能性的特点,以技术能力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重心放在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必要的相关技能培养,重视实用技术的传授,强调实践知识的体验。学生对整个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全盘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使课程设置更加贴近企业、贴近岗位技能要求。
4、技能大赛提高了实训师资水平,为学生素质的提升创造更大的空间 技能大赛看似是对学生进行考核,但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大赛的题目设置往往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课程内容和实训的组织必须贴近生产实际顺序。在技能大赛中,每一个参赛项目都不是一门课,一个教师可以承担的,它是综合的,需要多名老师互相配合才能很好的完成。这就要求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进行组织。大赛要求参赛选手既要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新知识、新技术的获取能力,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水平。整体提高学生的技能,不仅需要不断改进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且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那么,新知识、新技能哪里来,职业技能大赛就是教师学习的“窗口”之一,是促进教师技能学习的良好平台。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职业学校一般都会组织一些集训,指导教师会接触到很多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许多教师原来掌握的仅是教学层面的知识、技能,他们要想很好地指导学生就必须先于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这样就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开阔了教师的视野。这样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才能更好地领会新课程(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精神实质,提高自己的实施能力,从而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所以,技能大赛呼唤的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中职学校应以此为契机,引领专业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力争成为技术能手和技能名师。通过技能竞赛,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企业流程,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由于竞赛紧紧围绕各类企业的实际运作,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企业一样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同时,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会不断拓宽知识面,不断丰富实践,这样使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更快,从而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素质的提升创造更大的空间。通过大赛也使我们更相信:没有一流的师资就没有一流的中职学校,也就没有一流的职业教育。
目前,职业教育中最大的弱项在于很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通过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逐渐形成面向能力培养、面向岗位就业的创新教学模式,使指导教师了解、学习到行业企业的新技术和新要求,同时也提高了指导教师的实训教学水平,进一步保证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5、以比赛为平台,找到企业需求与自己努力方向的最佳契合点,促使中职学校学生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
随着各类技能比赛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技能比赛的赛项设置和要求与企业的衔接越来越紧密,已逐渐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企业通过赞助的方式积极参与到比赛中来,和各行业后备人才进行近距离接触,而这些企业今后在挑选优秀技能人才时就很容易、方便,知道哪些技能人才(参赛选手)适合自己,做到有的放矢。技能比赛是中职教育的一次检阅,通过大赛不仅涌现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还通过赛前训练等,有效地提高了中职学校师生的整体素质,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各地、各行业通过竞赛和表彰,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为学生营造出崇尚技能的浓郁气氛,也激励和带动了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学习和技艺提升的积极性。因此,参加技能比赛的学生选手,特别是在比赛中获奖的学生选手,往往成为企业用人的首选目标。而这样的反馈信息又促使学校注重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样的培养目标又可以提高就业面,提高就业质量。在各级大赛中获奖和提高就业质量,是每一位参赛选手的愿望。这是对自己知识和能力最好的认可方式,代表了对技能掌握一定的高度。通过技能比赛,对获奖的选来说,就业资本迅速增加,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有更大的空间,无形中提高就业质量。即使不是获奖的选手或没有参加大赛的学生,如果有过这样的比赛经历和经验,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上也会有很大提高。比赛选手都知道,我们不是为赛而赛,而是通过比赛,了解行业企业的新技术和新要求,然后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有意识地加强这些方面的素养,为以后的就业和发展铺路。
通过技能比赛,提高了自身素质,可以使优秀毕业生脱颖而出,并提前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各类技能竞赛都需要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生有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而这样的榜样作用,又能够对其他同学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比赛选手们就不会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善于思考,积极创造,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实力证明自己,通过比赛的洗礼,使他们在各方面都更加成熟。参加2024年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竞赛的3名学生,在比赛结束后就被合作企业所招聘。这些学生的成才,也在低年级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辐射作用,让学生更有信心地学习。在竞赛现场用人单位的高薪诚聘对中职学校学生技能的认可也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技能学习积极性。
四、研究工作的体会
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的领导要重视;研究组全体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实验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即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又要通过多种方式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研究即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又要与有关单位结成共建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研究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尽可能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吸引家长参与活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五、研究工作的反思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技能大赛与学生素质提高的研究为素质技能的培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在一些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足。(1)有些师生因思想观念的限制而没有完全“活”起来,部分活动的课题内容受到局限,没能深入到更深的的层面。(2)由于时间太短,我们的研究只能近一年的大赛之间研究,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顽固低素质“差生”。通过学优生的感染,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顽固“差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差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程度的发展。所以,今后我们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力求比过去做得更好。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大赛中锻炼,在活动中体验,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将大赛的影响普及的更广,是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大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也给我们自己的视野上了一个台阶,似乎又有一个新的课题放在了自己的眼前,这就是我们的经验和探索能否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为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作点贡献,让所有的学生一个不落队的整体进步作为我们课题研究者的理想目标,我们也会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教研中继续努力,直至完美理想的实现。
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稳固研究网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我们将继续在课题组负责人刘墓园部长的带领下,在张耀鹏张晓素副部长和课题组骨干老师的带动下,定期活动,以推动课题向更高更深的方面的发展。
(二)加强科研力量,扩充课题组成员
由于相关学科和研究范围的扩大,课题组研究人员必须扩充。要精心挑选人员,把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科研基础好的优秀教师吸收进课题组,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入。
(三)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科研水平,兢兢业业,再接再厉,为我们学校的发展和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增砖添瓦。
二〇一五年一月六日
以技能大赛为抓手 全面提升职工素质
为深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促进职工立足岗位学技练艺,不断提升职工队伍技能素质。根据劳动局政策和洛社成人中心校精神,由工会牵头,社保所、洛社成人中心校等有关部门配合,从2024年9月开始,在全洛社镇范围开展了百名职工职业技能比赛活动,截至11月中旬,公司制定的各项比赛项目全部结束,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实现了预期目标。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09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09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预计完成500份问卷,回收了488份,其中合格482份,合格率为96.4%。样本中男、女分别占38%和62%。文科生123人,理科生183人,工科生116人,其他音、体、美学生60人。对此次调查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周密部署、组织有力,竞赛活动有条不紊
为确保职工技能比赛活动顺利开展,成立了由工会、社保所、成教中心校等相关人员组成的竞赛组委会,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洛社镇成人教育中心校通过摸底统计,根据劳动局赛前制订了技能比赛实施方案和秩序册。各基层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详细比赛计划并周密组织。各级党政工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各部门各单位间协作配合,为技能比赛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加强宣传、广泛动员,职工群众积极参与
为了形成技能素质提升活动良好的舆论氛围,洛社镇成人教育中心校通过举行开赛仪式、召开动员大会、观摩技能演示、网络、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向广大职工广泛宣传开展技能比赛的意义和有关政策。帮助职工提高认识,调动职工参加技能比赛活动的积极性,及时宣传技能比赛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好典型,促使职工在思想上积极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比赛活动在广大职工心中的吸引力,为全面推动技能比赛活动深入健康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强化培训、形式多样,全面促进技能提升
公司从四月份下发职工技能比赛实施方案后,各单位都非常重视,积极制定
方案,广泛宣传动员职工积极参赛,通过读书自学、拜师学技、导师带徒、集体攻关等形式,引导职工围绕主要工种和关键岗位干学结合、学练结合、练比结合,不断提升职业技能,有效地夯实职工技能大赛开展的基础。在许多单位,职工们下班后就马上进入培训教室,或是走向岗位练兵台,很自觉的就投入到学技练艺之中。
各个参赛选手对工作岗位的特点和要求烂熟于心,将学技练艺活动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做到职工技能缺什么,就补什么;工作中用什么,就比什么。以练兵促比赛,以比赛促生产。
四、严密组织、严肃纪律,确保比赛公平公正
本次职工技能比赛从理论命题到实际操作知识考核点的设计编排,从理论考试的阅卷评分到实际操作评审,始终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筹划、组织和实施。整个比赛过程经过选拔推荐、理论考试初赛、实际考试决赛等阶段严密组织开展,大赛各环节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程序为参照。纳入省级管理比赛工种的部分试题,从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题库中抽取;行业工种的试题,组织公司和各二级单位在本专业领域高水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师参与。从出题到阅卷评分实行封闭式管理,洛社成人教育中心校进行全程督导,有效杜绝了泄题、舞弊等违规违纪现象,确保了各工种比赛的严谨、公平、公正。
五、贴近实际、政策支持,技能比赛成果丰硕
开展技能比赛的目的是培养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贴近生产、贴近实际是本次大赛的立足点。在选取比赛工种时,公司和各单位将关键岗位工种、可比性强和具有代表性的工种纳入技能比赛。为促进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高英语和计算机水平,今年还开展了电焊工、数控车维修、钳工、餐饮服务、车工、计算机操作等技能比赛。使技能比赛活动贴近生产实际、服务企业发展、促进职工技能素质不断提升。
六、立足生产、选好工种,技能比赛取得实效
开展职工技能比赛的目的是要培养一支高技能的操作人才队伍,使生产技术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贴近生产,贴近实际是本次大赛的立足点。今年开展的技能比赛是历年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比赛,既有省级技能比赛,又有纳入省级管理的比赛,也有纳入公司管理和各单位自主开展的比赛。在选取比赛工种时,公司和各单位认真选取了关键岗位工种、可比性强和具有代表性的工种进行比赛,确保了技能比赛服务与生产、服务与企业长远发展和职工技能素质提升的需要。
技能大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在许昌的延伸和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它显著提高了职工的技能素质,深受企业和职工的欢迎,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得到根本体现
许多企业以职工技能大赛为契机,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技能竞赛活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推广先进操作法、师傅带徒弟、竞献绝技等活动此起彼伏,充分发挥了职工的创造能力和聪明才智,有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得到体现,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提高了职工竞争意识,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
有竞争才有活力,才能使企业充分挖掘自主创新潜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技能大赛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职工的竞争意识,面对竞争的压力,农民工开始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来自农村家庭的职工自信地说:“技能大赛是展示自己技术能力的平台,下次比赛我只要第一,不要第二”。技能大赛的过程也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过程,许多农民工通过大赛脱颖而出,成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
(三)企业对工会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工会通过组织产业集群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的技术技能素质和水平,使生产效率明显提高,适应了企业节能增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增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技能大赛使职工把自己的生存发展与企业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提高。这些,都受到了私营企业经营者的一致拥护和欢迎。他们对工会工作的片面性认识明显改变,更多的企业经营者更加重视工会工作,注意改善企业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从根本上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你我他同台献艺,亮出绝活比一比”,农民工在竞赛中提高了技能,展现了自身价值,促进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主动加强学习、钻研技术、争做岗位能手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两年来,已有2024多名农民工晋升技术等级,成为企业发展的骨干和脊梁。要“洗脚”,先要“洗脑”,通过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农民工自主自己命运的能力增强,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年来的探索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深入开展产业集群企业职工(农民工)技能大赛,是促进职工技术技能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更是企业、工会、职工三者之间实现高度统一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当然,在产业集群企业开展技能大赛,是一种探索和尝试,要在探索中前进,在尝试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农民工的愿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办法措施还不尽如人意,借此机会,恳请各位领导、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也一定会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手段,完善工作机制,把产业集群职工的全面维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构建和谐产业集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七、洛社镇职工技能大赛取得的成绩
八、开展职工技能比赛的体会与思考
2024年“锦秀杯”职工技能比赛活动已落下帷幕。回顾这次大赛,我们深
刻认识到,企业工会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比赛活动,是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提升员工技能素质、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的重要体现。开展职业技能比赛是培养和造就一支技能精湛、作风过硬的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技能比赛活动,激发了广大职工立足岗位、提高技能的极大热情。职工通过参加比赛、展示技能、获得荣誉,提升了自身价值,培育了学技练艺、敬业爱岗的良好风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职工队伍整体技能素质依旧偏低,部分关键岗位出现人才断档和高技能人才流失的现象;二是部分职工学技术、练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公司快速发展的形势,与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还不相适应;三是各单位对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的组织引导以及技能培训的质量和实效仍需加强;四是需要健全一套开展“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的技能素质提升长效保障机制。
《学生好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
研究报告
承担单位:五龙桥小学小学课题组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024年2月,为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民族振兴及国内外形势等多方面对当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要求。鲜明地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我校地处偏远的农村,距离县城约24公里。服务区域覆盖前尖岩村、清水村、双桥村、建兴村。学生居住范围广,所服务区域交通不太便利,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有的学生有惰性,不爱学习;有的学习上花了工夫,但事半功倍;有的聪明好学而品行令人担忧;有的受家长读书无用论影响较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无视校纪班规,蛮横放肆;还有少数学生个人卫生存在问题,缺乏良好卫生习惯,致使校园环境卫生及保持较差等。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我们深感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小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持久性。同样一个习惯可能在学校就保持的好,在家中又变了样;还可能一段 时间保持的好,过些日子又出现了不良行为习惯的反复。希望通过研究,能充分调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改善班级面貌,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基于以上原因,我校成立课题组,确定了“小学生好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与实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3、理论意义:
在理论上,将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好习惯教育的理论和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理论研究,为实施以德治国的重大方略架起新的支点。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国内
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就进行过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也曾主持过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2024年10月26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大型论坛。来自全国17个省共316名中小学教育工作 者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深入地探讨了少年儿童德育与习惯养成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
2.国外
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的研究。如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伯格(L.KOHLBERG)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
三、课题研究基础及依据:
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全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提出的“好习惯培养计划”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已经进行过多项相关研究。主要成果 :出版专著《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走进学习时代》丛书。出版专著《儿童的想像与幻想》及《打开想像力之门》。
我们研究课题学习的主要依据《少年儿童研究》、《小学生健康教育》、《中小学德育》、《中小学体育卫生管理》、《辅导员》、《小学德育活动》。我校十分重视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开展了系列的主题教育,学校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礼仪守则》为行为习惯培养的教材,以好习惯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以开展文明班评比为主线来强化德育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已基本形成习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以完善,逐步走出一条以好习惯教育夯实学校德育的有效之路。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培养研究与实践”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并用于自己学习和生活实践。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习惯。
五、研究目标及内容 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
(1)通过研究,让小学生知道应该养成哪些良好行为习惯。
(2)通过研究,探索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途径,进而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通过该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水平。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小学生应该具有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把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和训练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引导学生增强文明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安全是生命的保障。牢固树立“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对学生的健康和生命负责。加强安全管理,认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要高度重视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注意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切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学生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成绩进步的法宝,抓好对学生良 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也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加强研究和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科学学习方法的获得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要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切人点,抓好普遍性学习习惯和不同学科学习习惯的养成,努力培养出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乐于发现和探究,且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生。
六、研究对象
五龙桥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七.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一是调查分析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为研究教育对策提供依据;二是调查一些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为指导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提供依据。
(2)文献资料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原理,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和具体的方法、途径。
(3)个案研究法: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4)行动研究法:以“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具体目标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
(5)经验总结法:边实践边总结经验,以进一步推动研究工作 的发展。
八、阶段性研究结果
1、升华了学校对养成教育的实践和认识。
通过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深入研究,无论是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还是广大学生家长,对养成教育以及学校对养成教育的组织、实施、意义、价值、方法、途径等均有了新的认识,产生了关于养成教育的相关理论。
2、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养成教育体系。
学校作为养成教育组织,实施的主阵地,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是实现养成教育的根本保证。我们主要通过八个方面进行组织实施: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少先队活动为突破;以环境塑造为熏陶;以各种制度为约束;以日常管理为监管;以家庭教育为补充;以社会表现为映射;以评优树先为激励,来达到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的目的
3、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水平。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班主任就是这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践,班主任通过组织实施教育活动,逐渐建立了威严,树立了威信,及时给孩子们以指导和帮助。班级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风貌,班级德育工作能有效开展,养成教育日渐深入,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有效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水平。
4、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加课题实验工作,我们发现教师的习惯改变了。教师“身正为范”的思想占据了主导,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能够做到用 自身行为修养表现出为人师表的另一面,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5、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培养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认真学习、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参加集体活动、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热情待人等良好的品质习惯,提高了和别人交往的能力,使他们具备成功者的心态,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表现在: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如学校的草坪,看不到学生上去踩踏,地上的废纸也不见了;文明礼仪程度提高,能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甚至向来校的陌生人问好;学生劳动的意识增强,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班干部认真负责,热心帮助同学等。
6、增强了学校的育人效果。
由于我校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目标,把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使养成教育开展成为推动其他工作的突破口,收到较好的效果。2024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垫江县教学示范学校”、“垫江县学校工作先进单位”、“垫江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九、课题研究的影响与效果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进程
1、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课堂是对学生德育渗透进而形成良好品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渠道。我们在成立课题组的时候,对课题组成员就进行了认真的挑选,课题组成员的现任职务和任教科目的丰富性,为全体教师的有效 参与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和实施保证。每学期,教导处组织各科教师制定德育渗透工作计划,并按照既定计划组织教材培训,通过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让学生时刻接受到美的熏陶,让美占据学生的心灵。学校还成立了考核小组,对各科教师的德育渗透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量化。除此之外,我们安排了12个礼仪教育单元,内容包括:1.上下课应注意的礼仪、2.仪表礼仪、3.尊敬老师的礼仪、4.同学之间的礼仪、5.升旗礼仪、6.校内公共场所的礼仪、7.家庭礼仪、8.文明行路、9.礼尚往来、10.涉外礼仪等,并且有专人上课,这也强化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和养成教育。
2、以少先队活动为突破,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1)我们每年都在学生中开展多次文体活动。通过开展“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汇演”、“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展”、“第七、八届艺术节展演”,连续六届“校园集体舞、广播体操比赛”,每年的“拔河比赛”、“春季田径运动会”和秋季的“阳光运动周暨秋季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陶冶了学生良好品行。
(2)在学生中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我们每年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貌主题教育月、环保主题教育月、诚信主题教育月、安全主题教育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月、行为规范主题教育月、科普主题教育月、法制主题教育月等8个主题教育,每一个主题教育,我们都通过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开展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绘画比赛、讲故事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良好的品德占据学生的心灵,让优秀的习惯在活动中逐渐养成。
(3)在学生中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如到社区开展义务劳动、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到清水村养蚕实验基地体验劳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明确了学习的方向,随着学生知识面的增加,使学生明白了许多道理,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4)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板报、班会等形式,让学生学习品德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健康习惯、劳动习惯、文明习惯等。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
(5)利用主题队会强化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化。学习活动的创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3、以环境塑造为熏陶,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学校实施了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的墙壁文化建设;学校将校内外墙壁6000余平方墙壁进行了粉刷。校门两侧大墙书写了“让每一个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和“让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宣传标语,在教学楼前排平房后墙上绘制了17幅传统美德故事壁画,确立了“明礼诚信、敏而好学”的校园文化主题。新建了大型影壁墙;制作了大型宣传喷绘。新安装了内容丰富的宣传、阅报栏。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无声的熏陶中懂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4、以各种制度为约束,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除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之外,还积极落实县教体局制定的《小学生学习习惯二十条》等规定;另外,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五龙桥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相应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5、以日常管理为监管,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先锋作用,成立大队委、学生检查组、红领巾文明礼仪监督岗,定期对大队部、各中队的小干部、值周班的学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学生明确应该怎么对学生进行管理。做到日检查,周统计,月累计、学期总结。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学校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6、以家庭教育为补充,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学校利用家长会,家庭教育报告会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学校和家庭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提高了教育的效果。
7、以社会表现为映射,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并把自己看到的讲给同学听,同学们在一个个反面案例中懂得美与丑,对与错。
8、以评优树先为激励,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做的好的同学,树为榜样,并 给予口头表扬、发放红、黄菜单、班级加分和物质奖励,开展争当“星级少年”,争创“星级文明班级”。通过这个手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增强集体荣誉感,使整个班级共同进步,争相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上这些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明行为程度,表现在: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如学校的草坪,看不到学生上去踩踏,地上的废纸也不见了;文明礼仪程度提高,能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甚至向来校的陌生人问好;学生劳动的意识增强,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班干部认真负责,热心帮助同学等。
(二)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举行的重要研讨活动
1、组织课题组成员及班主任教师到外地学习养成教育经验及菜单式即时性评价操作办法。
2、课题组组长参加重庆市中小学德育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技能提升研修班。
3、学习《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帮助孩子迈向成功》、《小学生样该养成的108个好习惯》、《现代教育科学》等专著、理论杂志。
4、参加省市县组织的课题研究学习活动。
5、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课题准备阶段、实施阶段遇到的问题。
十、问题与讨论
1、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靠一两年就能做好,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具有反复训练性,首先要学校、教师不厌其烦,把教育活动做足做细,营造养成教育的氛围和环境,充分调动全校的力量加倍关注和努力。
2、学校开展养成教育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教育观,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从学校实际出发,尽量利用学生在校、在家的一切时间,家校结合,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受、接受养成教育。
3、养成教育的内容一定要与形式有机结合,根据教育内容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养成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养成教育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一、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与思路
1、继续深化研究,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和评价办法,针对新形势下 产生的新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养成教育实效。
2、进一步挖掘开发养成教育资源,优化养成教育环境,创新养成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开拓更广阔的养成教育空间。
3、进一步做好养成教育工作,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改变学校教育“分数第一”的思想观念,注重“成人”教育。
4、着重抓好养成教育的科研工作,以科研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班级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专著《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走进学习时代》丛书。专著《儿童的想像与幻想》及《打开想像力之门》。
《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帮助孩子迈向成功》、《小学生样该养成的108个好习惯》、《现代教育科学》等专著、理论杂志。
研究的主要依据《少年儿童研究》、《小学生健康教育》、《中小学德育》、《中小学体育卫生管理》、《辅导员》、《小学德育活动》。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首届学生技能大赛暨甘肃省第七届“创新杯”
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校园选拔赛
为了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24〕16号)文件精神,践行学院“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加强学院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学院决定举办首届学生技能竞赛。
一、指导思想 通过技能竞赛活动对青年学生特有的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全院掀起学技术,比技能的热潮;通过技能竞赛的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和沟通水平,提高职业素养。
二、竞赛组织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共青团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承办单位: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地矿系
(二)竞赛组委会 主任:蒲济林副主任:妙学春
委员:毛进勤 杜建武 刘瑜 高立兵
三、竞赛原则
1、突出职教特色
重视综合职业能力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把握企业的新技艺、新知识和新方法等。
2、与课程相结合围绕本专业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践项目设计出可操作的技能竞赛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3、与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相衔接
院级技能竞赛项目的设置尽可能与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项目一致,选拔和培育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的苗子。
四、竞赛项目
竞赛项目是参照国家职业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和学院现有的专业而设置得,既体现专业核心技能,又与教育部、省教育厅和行业协会组织技能竞赛的项目特别是《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和《甘肃省“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相衔接。
五、参赛对象:全体在校学生。
六、报名时间和竞赛办法
1、报名时间:2024年5月10日-2024年5月14日
2、报名方式:本次竞赛报名以系为单位组织报名,每人最多报三项。各系将报名结果汇总到崔晓婕老师处,并提交纸质版报名表,电子版统一发送至334284381@qq.com。
3、竞赛时间:5月27日至6月2日
4、竞赛办法:报名人数超过100人的项目(手工制图项目
除外),各项目负责人组织预赛,预赛优秀者进入决赛;报名
人数没有超过100人的项目,直接进行决赛。
七、奖励
1、按参赛人数奖励一等奖5%;二等奖10%;三等奖15%;优秀奖5%,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生给以相应的奖励并颁发证书,优秀奖颁发证书。
2、获奖学生的奖励及证书由学院统一发放。
3、相关项目成绩优秀者由学院推荐参加甘肃省第七届“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
八、日程安排
第一阶段:2024年3月1日至5月1日,并征求各系意见,制订学院首届学生技能竞赛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2024年5月1日至5月14日,赛前报名、材料的准备等工作。
第三阶段:2024年5月14日至5月27日,赛前训练工作。
第三阶段:2024年5月27日至6月10日,开展技能竞赛决赛,大赛总结及表彰。
教务科研处
二○一三年五月八日
附表:
学生技能大赛暨甘肃省第七届“创新杯”计
算机应用能力大赛校园选拔赛报名表
系部(盖章)班级:________项目:_________(共__人)
少儿漫画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研究
作者:佚名
内容摘要:挖掘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美术课程资源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能牢牢吸引孩子眼球的少儿漫画教学与研究一直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空白,我校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得出了一系列少儿漫画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的可参考、可指导、可操作、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参考方法。
关键词:少儿漫画 教学 素质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1、背景
在深化教学改革的今天,人们对美术教学从原来的停留在“术”的层面上,到开始关注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探索挖掘能有效吸引孩子眼球的美术资源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尝试美术加强学科联系,利用美术学科的教学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根据美术学科所反映出来的独特的人文性对育人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但这些都只是人们的一些看法与设想,虽有一些尝试也只是刚起步,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理论的构建与实际的操作等等。
作为“流行视觉艺术”的少儿漫画除了有美术学科的一般特点,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重要的作用以外,少儿漫画还以其固有的特点而对学生的以下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少儿漫画教学,学生的审美素养得以不断提高,创新思维得到持续训练,完善人格得以逐步形成,幽默品质得到持续训练,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高。少儿漫画是中小学美术学科的一个分支,美术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结合少儿的特点,根据教育改革的新形式,在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气候下,提出了“少儿漫画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研究”这一课题,以此来研究漫画教学和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关系,从而为美术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2、意义与作用
少儿漫画以其独特的激趣功能,是中小学美术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少年儿童基本美术素养,陶冶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形成和发展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少儿漫画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的研究,不但可以让少儿漫画教学为学生的素质培养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其中的深入挖掘能有效吸引学生眼球的教学资源的研究,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以及育人功能的研究,多学科适当的有效的整合的研究等等也为美术学科乃至其他学科在探索学生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与参考的范例。
二、课题界定
1、漫画
漫画是一种内容与形象极度变形、夸张,用多种有趣手法和巧妙的构思创作出的,具有强烈幽默性与深刻哲理的,能达到讽刺、歌颂、传播和娱乐等目的的绘画。由于漫画的流行趋势,现在人们又把漫画纳入流行视觉艺术之中。漫画能让我们在幽默中明白是非,在幽默中学会知识,在幽默中放松自我。
2、少儿漫画
一种内容与形象极度夸张的图片、具有强烈幽默性与哲理的卡通漫画、其内容以描绘少儿喜爱的题材的,以少儿为阅读群体的,专门为少儿而画的卡通漫画,或者少儿自己创作的卡通图片与漫画称少儿漫画。
3、少儿漫画教学
把少儿漫画作为美术学科的一个部分,以及在语文、思品、安全、劳动、科技等其他学科中,把少儿漫画加以适当的,合理的,有效的运用,使少儿漫画成为这些学科教学的一种辅助的媒体资源,充分发挥少儿漫画独特的功能,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培养一双审美的眼睛的同时,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幽默感,以及对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进行或赞美或评价或质疑,从而行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培养学生用积极的人生态度迎接各种挑战,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从而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在国内外漫画发展的历史中,以欧美的漫画起步比较早,但现代的西方艺术,好象总是把插图与文字分开来表达。因此,他们把图画与文字配在一起往往被看作是低级的大众文化的一种形式,也就影响了它的发展;日本目前是世界上漫画出版最多的国家,据资料统计显示,2024年日本印刷出版物销售的38.1%来自漫画。日本漫画虽然有催人奋进的经典之作,但日本漫画中也存在暴力、色情、扭曲历史等诸多糟粕,并且商业味越来越重;在我国台湾,漫画的发展也是很快的,目前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台湾的漫画教学不容乐观,台湾漫画界少壮派代表陈志华谈到“台湾的漫画教学环境不佳,许多标榜漫画教学的班,其实都是在教美术”。
我国内地的美术课程中漫画以及少儿漫画在建国以来基本没有涉及,80年代以来,由于少儿对漫画的兴趣,美术教材逐步开始少量涉及漫画,但是课时与内容偏少,并且多数只是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加以介绍,以小学为例:人美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课本(试用版)中,铅笔淡彩有6课时,中国画在不同年级共有11课时,而漫画只在三年级第5册有3课时,四至六年级一个课时也没有。
随着美术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学校美术教育应更加关注新时期下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现在读图的形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以读图形式存在的漫画艺术作为流行视觉艺术之一,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成为今天人类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漫画的研究开始引起一些人的关注:1996年美国克里夫兰州立大学的贝克威兹在其硕士论文《在美术课堂中把漫画书作为形成动机的工具》中设计的一个研究得出结论:“漫画、卡通可以作为美术教育的手段,而且很有效。”2024年4月日本国家美术课程中“通过流行艺术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思想”。中央教科所的刘万岑老师在2024年第一期《中国美术教育》杂志上撰文《学校美术课程应当重视流行视觉艺术》谈到“把审美文化中心从高雅艺术转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当代美术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忽视流行艺术对青少年艺术能力的发展……,这些大量的视觉信息对于设计富有活力的艺术教育课程是一个很大的资源,同时,它能够更加有效的吸引学生。我们现在需要更多的讨论如何创造更有吸引力的课程来促进儿童对艺术的学习”。
以上观点的提出,说明人们已经在开始重视漫画教学活动,但纵观国内外漫画创作、教学与研究,发现除日本、我国台湾对漫画创作比较重视以外,多数国家对漫画创作不够重视;漫画教学活动也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展;漫画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的研究也基本上是空白,虽然也有很少的文章对此有一定的论述,但也只是在某一个领域的一些论述。我们发现这些论述对漫画这一绘画形式的独特的激趣功能,漫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训练,漫画培养学生的幽默品质,漫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漫画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等育人功能,漫画与多学科的适当的有效的整合,以及用漫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绘画能力等方面的关注不够。
四、研究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1、目标 ⑴初步建立健康的审美观,引导学生感悟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⑵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逐步提高。⑶使学生的幽默感得到持续训练。
⑷培养完善人格,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内容
⑴少儿漫画教学目标 ⑵少儿漫画教学形式与方法 ⑶少儿漫画教学模式
⑷少儿漫画教学与相关学科联系 ⑸少儿漫画教学与学生道德素质发展
五、研究对象、方法
1、研究的对象:
小学四至六年级为研究班级。
2、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
本课题选用四至六年级学生为实验班级,实验自变量为教材,即有两种教材,一种适当增加了少儿漫画的有关内容,一种为原有教材,控制除教材之外的教师水平、学生原有基础、家教、学习时间等一切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的无关变量,通过观察四至六年级学生对两种教材的学习反映即因变量:包括兴趣,知识技能的掌握,审美素养的提高,创新思维的训练,完善人格的养成等,再通过对1200名学生、80名教师的实验前后的调查得出结论:在小学美术课适当引入少儿漫画的教学,或者在其他课程中的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适当地运用少儿漫画辅助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是有积极作用的。课题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分析这些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六、研究成果
1、进一步加深了对少儿漫画教学的认识
少儿漫画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的研究,首先必须要对“素质培养”的理论体系有全面的认识,如果没有对学生素质培养的理论的指导,其教学实践必然会产生盲目性和非素质培养性。为此,课题组始终把少儿漫画教学对学生素质培养的理论研究摆在重要的地位。课题组成员广泛涉猎有关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文献资料,深入钻研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的重要讲话和论述,联系少儿漫画教学实际,结合少儿漫画教学的历史和现状,比较国内外少儿漫画教学情况及相关资料,总结经验教训,反复开展理论研讨和教学实践。
本课题研究始终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教师培训、教材编写、教法改革等,从实践中探索出新的理论认识,再通过教学活动反复验证,最后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少儿漫画教学培养学生素质,其遵循原则,是“合理有效”利用。开展少儿漫画教学,必须灵活地、合理地引入美术课堂,或者作为其他学科的辅助媒体资源巧妙地运用,并且必须要对该节课的整体目标有促进作用,在课堂中的运用使课堂目标能有效地实施,不能滥用,更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教学出发点,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挖掘能有效吸引学生眼球的课程资源少儿漫画,发挥少儿漫画这一学科分支的独特优势,以达到对培养学生整体素质有积极作用。
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包括美术学科的美以及漫画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的美、环境的美、语言的美、心灵的美、行为的美等的培养,完善人格,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其关注重点,是深入挖掘少儿漫画教学对培养学生素质起积极作用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两手齐抓,育人为先”。及教美术与育人齐抓,以育人为先。
教学方法,是“愉悦式感悟教学法”,临摹与创作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形式,是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固定式向开放式转变,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即从单一的学科教学到学科适当的联系的转变,从传统的固有的课堂教学向开放的课内外结合的方式转变,从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学为主转变。
教学模式,是“漫画体验,适当整合”。即在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欣赏感知、体验学习、感悟创作达到对其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其相关体系,是少儿漫画概念界定,少儿漫画教学目标构建,少儿漫画教学形式、方法、模式探索,少儿漫画加强学科联系的尝试,少儿漫画教学与德育的关系探讨。
以上这些认识立足于美术课改的大趋势,紧扣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发展对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对少儿漫画教学的目的、功能、作用以及对教材的编写、教学形式、方法、手段等,进行全面的论述,这些认识已经成为指导少儿漫画教学的重要资料,对于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探讨少儿漫画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的认识水平,树立适应素质教育的美术教学新思想、新观念起着积极的作用。
2、探索了少儿漫画教学的培养目标
⑴学生通过漫画学习活动,学习漫画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尝试漫画创作活动。
⑵体验漫画欣赏、创作的乐趣,获得对漫画学习的持久兴趣。⑶了解、感悟漫画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⑷美化环境与生活,激发创新精神。
⑸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⑹培养幽默品质,建立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个性潜能。
⑺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意识和习惯等,促进心理成熟,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从而完善人格。
目标确立以后,我们再分学年段通过欣赏、临摹、创作等方式结合学科课程促成目标的实现,探索出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由于研究周期比较短,已有研究相对缺乏,加之一至三年级学生的理解水平相对差一些,因此,此分年级目标中只列出了四至六年级的培养目标。
四年级:通过欣赏、临摹、续画、漫画作文等教学活动,结合班会课、安全课等课,结合生活实际,基本学会欣赏漫画,学习漫画的表现方法,能简单的对漫画作品进行评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写出来,初步尝试写漫画作文,通过漫画了解一些安全知识,文明礼貌等日常行为规范。
五年级:通过欣赏、漫画作文、漫画创作等教学活动,结合思品、劳动课等课,结合生活实际,能有效地欣赏漫画作品,学习漫画创作的方法,写漫画作文,通过漫画的学习,懂得劳动的价值,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六年级:通过欣赏、漫画作文、漫画创作、画漫画像等教学活动,结合科技课、早读课等课,结合生活实际,能比较深入的欣赏漫画作品,写出有一定深度的漫画作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漫画创作,学画漫画像,通过漫画的学习,知道真正朋友的含义,学会感恩。学习一些简单的科普知识。
3、初步构建了少儿漫画教学模式及方法
少儿漫画教学在学校的开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认知上的偏差,导致对漫画教学的忽视,不管是师资的培养,还是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研究都基本上是空白,所以要开展漫画教学活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课题组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实践研究,得出行之有效的少儿漫画的教学模式:“愉悦感悟,漫画体验,适当整合”的教学模式。
这个模式的组成要素是:愉悦学习,漫画体验,生活感悟,人格养成。
“愉悦感悟,漫画体验,适当整合”的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漫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感受漫画的艺术美感,感受漫画的幽默,感受漫画所反映出来的人文性;通过漫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从漫画里领悟漫画的创作方法,领悟每一幅画的含义,领悟漫画中所反映出来的做人的道理;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在漫画教学活动中,始终注意了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以启发式教学为前提,并注意引导学生的相互合作、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探究、创新精神。
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以下一些课型:以体验漫画学习乐趣为主的教学课型;以体验漫画艺术美为主的学习课型;以创新思维培养为主的课型;以幽默品质培养为主的学习;以健康人格养成为主的情景式教学课型;以合作创作为主的学习;以体验成功为主的学习;以多学科适当有效联系为主的教学课型;以由学校有漫画教学经验的美术教师与学校其他美术教师、其他科目教师、有条件者聘请校外漫画家、漫画作者共同组成漫画教学团体对学生进行漫画教学的教学课型等等。具体操作时,选择以上的一个课型为主,再辅以其他课型使其有机组合的教学模式。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第一种方式,在小学四至六年级的美术课堂内适当的引入漫画卡通教学,一般一学期6课时左右,占总课时的15%。第二种方式,在语文课中进行漫画作文教学活动,一学期2课时。第三种方式,在思品课、劳动科、科技课、安全课等课中尝试选用3至5幅卡通漫画图片结合学科内容与特点进行教学活动。
其次通过推荐优秀的卡通漫画读物以及编写一些知识性的卡通漫画册子让学生阅读。
具体教学模式见下图:
通过研究,课题组得出结论:“愉悦感悟,漫画体验,适当整合”的教学模式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少儿漫画这一学科分支的特点,紧扣当今课改的精神,同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是值得在学校推广的。
4、探索了少儿漫画教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⑴少儿漫画在美术学科中的地位
少儿漫画是美术学科的一个部分,是美术学科中对学生极富吸引力的课程资源,在美术学科中引入漫画,可以丰富美术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可以使少儿漫画的教学得到有效的开展。
⑵少儿漫画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
通过课题组的研究,漫画除了具有美术学科的特质以外,还具有文学特质,其可以与语文、思品、历史、科技等学科进行有效的联系,因此极具综合性,课题组认为漫画有“综合艺术”之称。在适当的地方用卡通漫画与其它学科结合,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课题组把少儿漫画教学与思想品德课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漫画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不知不觉地、欢天喜地的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其次,通过少儿漫画本身的“对话”形式精心设计人物对话、组织语言的练习,或者根据少儿漫画看图写话的练习(材料作文的一种),成语漫画的观摩、学习与创作等,以加强少儿漫画与语文等社会科学的联系。再次,通过科普少儿漫画的创作,使得学生在学习少儿漫画的同时,获得了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把漫画引入安全课,枯燥的安全知识学生不容易接受,如果采用漫画形式,学生不但很容易理解、接受,并记忆深刻,效果良好。
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课题组得出结论:少儿漫画除了可以有效地引入美术课堂,少儿漫画还可以引入语文、数学、思品、社会、自然、英语、音乐、体育、安全等学科课程中,使少儿漫画成为这些学科的有效的辅助媒体资源,这样少儿漫画教学活动能有效的推动美术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同时学科教学与学习活动对漫画教学与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素材与更广泛的表现空间,因此,其关系必然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
5、初步探索了少儿漫画教学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与实施方法
德育工作,既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学校工作的难点,德育工作一直是课题组研究的一个重点之一,也是当前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长期以来的只重视教书而忽视育人的应试教育的格局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是观念没有得到改变,其二基于升学的压力而忽视了,其三是没有比较好的载体而不能有效的教育影响学生。传统的教学对学生德育的教育以语文、思品学科见长,而其它的学科相对来说操作起来要难一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什么载体,选择什么时机,怎样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直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组通过实践研究得出:通过漫画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能比较好的解决以上的问题,其优势在于漫画是介于枯燥的文字媒体与生动有趣的立体的电视等流媒体之间的一种平面图形媒体,但漫画又有别于一般的图形媒体。漫画与文字媒体相比的优势在于直观形象,与立体的电视媒体相比的优势在于方便,而与一般的图形媒体相比漫画的优势在于其浅显易懂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幽默感和及强的戏剧性深深的吸引着几乎所有少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感悟,从而得到教育,正确世界观得以不知不觉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课题组充分利用少儿漫画的以下特性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利用少儿漫画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接受德育教育,使乏味的德育教育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利用少儿漫画的直观性让学生易于接受德育知识,使死板的德育教育变得活起来;利用少儿漫画的思想性让学生反思德育所学,使德育工作更实在有效起来;利用少儿漫画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时间性让学生及时思考实践德育理论,使德育工作与时聚进起来;利用少儿漫画的创造性拓展了德育的内涵,使单调的德育工作变得丰富起来;利用少儿漫画的艺术性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接受德育教育,使空洞的德育教育变得美起来。
因此,把漫画与其他学科进行适当的有效的整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课题组通过认真研究少儿漫画与学校德育的关系,得出了“在少儿漫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效果良好,具体实施途径是:
⑴在美术课引入漫画,充分利用漫画的人文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⑵在早读课、班队课精选漫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⑶在思品课巧用漫画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⑷在安全课中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规教育,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⑸在语文课中通过漫画作文教学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⑹科技课精选科普漫画渗透德育教育,利用科技更好地为人们服务。⑺在课余时间精选漫画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德育教育。
6、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①学习兴趣得以持续提高,创新思维得以有效训练。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努力于使美术课变得更有吸引力,但常使许多教师感到头痛的是美术课学生总是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以上学生,一方面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正进入美术学习的“危险期”,另一方面由于美术非考试科目,学生忙于应付考试,再一方面与学生不能有效地欣赏美术作品,美术课程本身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等等所至。现在,卡通漫画迅速吸引了少儿的眼球,引起了少儿的疯狂喜爱,成了少儿不可少的读物,后来又逐渐发展到成人队伍,这样迅速地在人们身边流行开来,因此人们又把其称为“流行视觉艺术”。通过调查发现,很多美术作品对于学生或者普通的读者来说是不能有效的欣赏的,这些美术作品只有具有了相当的美术基础知识与鉴赏能力才能有效的欣赏,而对于我们的小学生与普通的读者来说很多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因此,这些美术作品也只能是很少的一部分人所能有效的进行欣赏的,而漫画与其它的美术作品相比较,则很容易欣赏,优秀的漫画作品几乎任何一个小学生或者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读者都能有效的欣赏,即使是文盲对相当一部分漫画作品都能进行有效的欣赏,其突破了语言障碍与文化背景的束缚,因此课题组认为漫画也是一种“大众艺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的相继出现,使得原有的一些美术教育资源已不能有效地满足新时期少年儿童的需要,因此必须要深入挖掘美术教育资源,使其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课题组通过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对比研究总结历年来学校在引入漫画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变化,从而得出结论:在美术课中引入漫画,由于漫画作品浅显易懂,夸张变形的极富艺术感染力的形象符合少儿的身心发展要求,使学生一看就懂,其强烈的戏剧性深深地而有效地吸引任何一个学年段的几乎所有少儿,因此,少儿漫画是极富吸引力的课程资源。
卡通漫画的创作没有标准答案,其中有一点与其它美术作品不同的是,漫画在注重技法的同时,更讲究原创精神,更讲究构思,其它的美术作品更多关注的是技法,有的构思相同的或者有的临摹的作品,只要技法不错也可以发表,但漫画则不行,漫画更讲究独立的构思,构思也相当于是点子,别人用过了,你就不能用了,你这次用了这个点子,下次就不能用同一个点子构思了,所以漫画更能训练人的创新思维,通过阅读与创作漫画能有效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漫画在学生中有着庞大的读者群,少儿在欣赏、创作漫画的同时进行交流和表达,在愉悦的环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绘画技能得以较快增强,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学生幽默品质得持续训练,幽默感得以逐步提升。
漫画的幽默的表达形式能使人愉快,陶冶人们的情操,并让人们学会笑对人生。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幽默性的绘画,什么是幽默呢?“幽默带来快乐,使人从痛苦的经历和情绪当中挣脱出来”。我们认为:幽默是人的一种能力、幽默是人积极向上的一种力量、幽默是人的一种素质,没有幽默,我们的生活就如每天喝白开水一样乏味,而有了幽默,就好比有了牛奶和各种果汁、饮料一样有滋有味而充满阳光。特诺赫伯在其所著《幽默术》中写到“为了应付人生大大小小的挑战,你需要力量 ——
不论你是为人父母或为人子女,是老师或学生,是台上讲道的或台下听道的,是售货员或消费者,是老板或职员,是上司或属下。这正是我在本书要特别强调的 ——
需要幽默的力量!”,接着又写到幽默能“增进你与他人的关系,并改善你对自己真诚的评价”,幽默还能“解除人生压力,提高生活的品质”,“它不是轻视,它的精义是爱”。当幽默与你同行时,“你也会得到向上的力量 —— 这是必然导致成功的途径”。著名老漫画家方成也认为:“幽默最直接的好处是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一个具有幽默品格的人能迅速吸引他人亲近你并与你相处、与你共事、更进一步与你合作,而合作能力是当代人素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能很好与他人合作的人是一个容易获得成功的人,通过成功能使人产生自信心,有自信心的人能在困难面前“笑傲江湖”、并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因此,幽默也是人迈入成功殿堂的“助产术”,而漫画则是幽默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实践表明,通过少儿漫画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幽默感,这样,绝大多数少儿能用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健康成长。
③学生审美素养得到逐步的增强,心灵得以净化。
长期以来,漫画被人们认为是小儿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认为漫画没有多少审美价值,有的人甚至认为漫画就是搞恶作剧时的“乱画”。为此,课题组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单幅漫画、多格连环漫画以及漫画像都很喜欢,学生不但对通过夸张变形的形象很喜欢,而且对其中的及富戏剧性的内容更是被其深深吸引;不但认为漫画所反映出来的形象是美的,而且对其中的内涵即:真、善、美、假、恶、丑更是很容易就能辨别,及从单一的对形象的美感的欣赏到对深层次的人的语言的美、心灵的美、行为的美的感悟,使学生的审美素养的培养更上一层楼。
总之,通过多年教学与研究,学生创作了大量的漫画作品,这些作品,有200余件发表在《中国中小学美术》、《儿童漫画》、《重庆晚报》、《少儿美术报》、《哈哈画报》、《艺术》等报刊杂志上,有40余件获国际、国内金奖、银奖、优秀奖。一九九七年,学生的创作是一个收获的高峰期,学生的的创作成功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士气,该班学生腾娟以优秀成绩升入初中,后来初中毕业以全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升入重庆巴蜀中学,而另外两个学画漫画的学生曾娅丽、彭江红都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重点本科学校。在2024年学校学生参加全国关工委、《中国少年报》、《儿童漫画》等单位主办的“读童话画漫画、写作文国际大赛”,更是以2金7银的优异成绩而居全国之首(漫画金奖与作文金奖全国分别仅评18人),被邀请到北京参加颁奖大会及免费夏令营活动,我班获奖学生伍亚东还代表画漫画学生作了精彩的发言,赢得阵阵掌声,使与会者对其刮目相看,获金奖的两位学生伍亚东与齐海宇都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重点中学。
7、丰富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①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科研工作
从课题的提出到课题的申请立项、课题的研究,学校领导、课题组主研人员、参研人员、以及其他教师,都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收集、查阅、整理资料,上研究课、辅导学生创作,对学生进行测查,制定研究计划、写研究总结、研究报告、论文等等。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初步加深了对少儿漫画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的理论体系的认识,总结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少儿漫画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的方法,特别是提出了少儿漫画与其它学科的适当的整合的观点,使得少儿漫画教学由单一的美术学科的一个分支的研究,整合为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的研究,在研究人员方面由较少的人员参与到比较多的人员参与,跳出了长期以来的研究美术学科时只对美术学科本身进行研究的单一研究模式,这一模式已经被我校广大教师所接受,从而有力的推动了学校的科研工作,这一研究模式,必将在当前一段时间内,对美术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②研究人员的业务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由于我校该项目研究起步早,成绩突出,人民美术出版社《儿童漫画》编辑部专门在我校成立了“儿童漫画教学创作基地”,2024年7月下半月刊《儿童漫画》杂志的两个版面上有专题报道,课题组成员的6个主研人员被聘请为特约辅导教师,另外课题组的其中一个成员还被四川外语学院主办的《世界儿童之漫画版漫天下》杂志聘为特约编辑,在2024年7、8月合刊的《漫天下》杂志上将专题对我校的漫画教学与研究活动进行专题报道。本课题组通过实践、研究,广泛涉猎有关少儿漫画与素质教育的理论书籍、文献、资料,武装自己的头脑,再以此指导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收集第一手材料,分析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总结经验,然后上升为理论。先后撰写了一系列的经验总结、理论文章,这些文章中获国家级奖5人次、县级奖的9人次,其中课题组成员撰写的《漫画教育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两篇文章获中国教育报刊社论文竞赛一等奖,《论少儿漫画教学与素质教育》一文荣获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论文比赛二等奖,同时获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举办的“‘子恺杯’首届中国漫画理论奖”优秀奖,还被选发表在由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与《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社合编的《全国美术教育新课程优秀论文集》里,课题组参研教师撰写的有关漫画作文教学的《因画生情》等6篇文章,也发表在2024年6月《儿童漫画》下半月刊杂志上。通过教学与研究活动,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为美术等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方法。
③促进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少儿漫画在美术教材中占很少的比例,有的只是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根据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学校决定组织编写少儿漫画校本教材。并把少儿漫画教材定格为:要有科学性、思想性、逻辑性、系统性、一定的知识性;要大胆创新,要体现人文性,要区别于一般的技法书籍;要使学生在获得美术知识、技能、获得审美素养的同时,要有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利于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同时,引领学生关注未来;要注意加强多学科的联系。以上意见,已经被我校广大教师所接受,并以此为依据编写出了《少儿漫画校本教材》1册在学校使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④师生作品硕果累累
多年来,学生创作了3000余幅作品,这些作品,有近200幅在各级报刊杂志、网站发表,有40余件获国际、国内奖励,学生作品还在人教社的论坛里设有“重庆市彭水县汉葭镇第一小学少儿漫画精品展”。学校编辑了《少儿漫画作品集》4本,《漫画作文》3本,《少儿漫画校本教材》一本,并力争纳入正式出版。
8、建立了少儿漫画网站
为了更好的进行此项研究,课题组还于2024年7月创办了一个专业的主题网站“少儿漫画网站”,地址:http://www.feisuxs,现在已经开辟了“少儿漫画与学生素质培养研究”专版并将继续此项工作的研究,此外,网站还将开辟原创专版与其它上传、下载等功能。
七、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课题组得出结论:少儿漫画本身具有独特的激趣功能,是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极富吸引力的课程资源,其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绘画技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其独特的人文性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能有效地进行学科间的整合;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从而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合格人才,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它是提高少儿整体素质的宝贵资源。
建议:在深入挖掘美术课程的今天,希望能引起有关专家、学者、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精选一些优秀的适合于少儿学习与教师教学的少儿漫画作品,在美术课中适当增加少儿漫画的有关内容,在语文、思品、历史、科技、安全、劳动等其他学科中适当的把一些插图能改为漫画的改为漫画、卡通的形式,设计相应的教育教学目标,让少儿漫画有其应该有的地位,并深入挖掘其中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内容,使其有效的更好的为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
八、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⑴各学段少儿漫画教学的研究。
⑵少儿漫画与多学科的适当的联系的研究。⑶师资、教材的配套研究。
⑷如何合理有效地把握好一个度利用好少儿漫画资源。
⑸如何选择优秀的适合于少儿学习与教学的漫画卡通资源等研究。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24.7.2、尹少淳:《全日制义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24.5.、缪印堂:《漫画艺术》,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出版,1989.11.4、(美)杰克•哈姆:《漫画技法与技巧》.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出版.1989.10.5、《儿童漫画》杂志:1992年第5.11两期,2024年第4期等.6、刘万岑:《学校美术课程应当重视流行视觉艺术》,《中国美术教育》杂志2024第1期.7、(美)特诺•赫伯:《幽默术》, 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出版,1990.12.8、《卡通速成》系《漫画月刊》漫画函授班专用教材, 1998.6.9、《漫画家陈志华闯出一片天》,南方网动漫频道, 2024.11.10、宁静:《日本漫画市场缘何长盛》,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络期刊, 2024.8.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