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加几》评课稿
执教教师:张仕林 评课教师:张光荣 时间:2024.12.14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早上听了张仕林老师执教的《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这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通过听课,我发现张老师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的体验,是一节非常成功汇报课:
第一、教学的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张老师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9加几,8、7、6加几的进位加法和读一读凑十儿歌,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这些加法的计算方法,从而渐渐过度到即将要学习的5、4、3、2加几,过渡自然,不仅复习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接着由小猴吃梨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从而得出结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再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了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和技能,体验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第二、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与运用 张老师设计了大量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如:算“一共有几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个水果?”、“一班和二班体育用品共有多少?”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但增强了计算的能力,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有所用的道理。
第三、注重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题目的理解分析还不是很清楚明白,张老师在教学时强调学生要注意写上单位名称,答语要把问句的问号改写成句号等等,这些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来获取新知,而且在交流中体验了5、4、3、2加几的多种算法,教学中教师语言富有亲合力,教态自然大方,总结的非常及时、到位。但唯一美中足之处就对学生提问的面太窄和课题的板书应该与内容有一定的间隔。
作为他的指导兼主评老师,我很高兴,因为我非常荣幸的遇到了这么一个勤学务实的优秀老师,在短短的三个月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他的成长,可以说他的进步是非常大的,我相信只要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大家一如既往的帮助关心和支持他,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成为三小的骄傲,加油吧!新老师们,因为有你们,三小的明天会更辉煌!谢谢大家!
速度、时间与路程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54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含义,能用(路程)/(时间)表达式写出速度。
2、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关系式解决问题。
3、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关系式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本
1、说一说你们是怎么自学的?
2、自学要求:(1)划出重点内容
(2)用问号表示出不懂地方。
(二)、检查自学情况: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三)理解速度的含义
1、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速度的含义(如果说不出来,先进行下一个环节)
2、表示速度:
神舟六号飞船每秒约行7.8千米,也可以记作:7.8千米/ 秒。
神舟六号飞船每分钟约行468千米,也可以记作:
神舟六号飞船每小时约行468千米,也可以记作:
3、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飞机900千米/小时
火车100千米/小时
汽车80千米/小时
喷气式飞机2100千米/小时
卫星28440千米/小时
„„
小结:单位时间内交通工具或人、动物所行的路程叫作速度。
(四)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说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证明: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成立的。
3、想像:从这条关系式中你还想到了什么?
4、质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有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问题,我们会解决吗?
1、练习八第6题
(1)独立列式。
(2)反馈校对,说说数量关系式。
2、练习八第8题
(1)理解题意。注意:要根据问题来选择信息。
(2)独立解题。
(3)反馈(重点是第2小题)第二小题求的是什么?
要知道返回时的速度,必须知道什么?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来求?
3、第9题
(六)总结:还有不明白的吗?
教学反思:学生对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这一等量关系式并不陌生,这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都已经碰到过,学生并不会很难理解。我觉得这节课学生难在对速度的理解,虽然已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学生并不是真正地理解。所以这堂课我着重让学生充分理解“速度”的概念。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也是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这堂课主要采用自学的方法,先通过学生的学习,然后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我觉得本节课的设计学生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也学得很开心。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活实例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感受人类科技的进步和自然界的多彩。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速度概念,构建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刘翔奥运110米栏比赛实况 :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请看2024年奥运会110米栏的精彩实况,大家来体验飞人刘翔的风采。在看时请关注重要数学信息,记录下来。
看了这场比赛,想说什么?你收集到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10米12"91 110米指什么?12"91指什么?板书:路程时间 2.大家都跑110米,刘翔用的时间最短,他跑得最快。揭示当路程相同,比时间
在学校体育运动会中回忆一下哪些项目也是路程相同,比时间的? 如果要在班级中比谁跑得快?除了用刚才跑相同路程比谁时间短以外,你还可以设计怎样的比赛方法? 学生思考引导得出: 时间相同,比路程
二、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 1.设置冲突,引发问题,初步体会速度的含义
路程相同可以比时间,时间相同,可以比路程,那么当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还能不能比?
电脑出示:谁走得快?
小明说:“我从家出发去上学用了6分。”小红说:“我从家出发上学用了4分钟。”小明家到学校480米,小红家到学校280米。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能根据这四个信息解决谁走得快这个问题吗?四人小组合作解决。可以列式、画线段图等方法解决。请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80÷6=80(米)280÷4=70(米)
因为80米>70米,所以小明走得快 谁能理解他们组算式的意思? 80米、70米指什么?
指明80米是小明每分走的路程。就是小明的走路速度。板书:速度。70米是小红每分走的路程。是小红的走路速度。为什么说小明走得快?读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小结:当路程和时间不相同时,我们可以求出每分钟走的路程进行比较。也就是求出速度进行比较。速度越大就越快,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路程、时间、和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2.求速度、明确速度单位的写法 从刚才的问题解决中你发现速度与什么有关?怎么求速度?请你试着求出速度(1)神州七号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40千米。神舟七号飞船的速度是()(2)小明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题列式解决。算后学生口答,教师电脑演示,提问:看这两个速度都是8千米,难道他们的速度相同?你有什么想法? 为了区分这两个速度,可以怎么写速度单位。
教学速度单位的简单写法:速度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板书:飞船速度:8千米/秒,自行车速度:8千米/时,3.速度概念揭示: 看了这几个速度你能说说什么叫速度吗?同桌试着说一说。
学生归纳,教师小结:像这样物体1秒、1分、1时…所行的路程就是速度。板书:物体1秒、1分、1时…所行的路程。速度与路程时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4.理解速度、体验速度快慢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速度?请你举个例子与大家分享?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交通工具的速度,出示:自行车速度每小时16千米,汽车速度每小时70千米、动车组速度每小时180千米、飞机速度每分15千米。把这些速度改成我们新学的简写形式。比较哪种交通工具速度最快? 呈现雷电图片:猜一猜雷电时是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 出示信息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
光传播的速度是300000千米/秒。看了这两个信息你能正确回答了吗?为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数量关系的构建
1.基本练习,梳理时间路程速度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去过世博会吗?精彩世博吸引许多中外游客,他们不远千里来到上海,请看:(1)李阿姨全家乘大巴车从青岛到上海用了20小时。已知大巴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青岛到上海路程是多少千米?
(2)看完世博会他们乘动车组回青岛,动车的速度是200千米/时。几小时可以到青岛?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算式,求路程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求时间呢?
小结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量中已知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2.拓展练习:我在9∶22入园,以100米/分的速度从主入口赶往庆典广场看文艺演出。我能在9∶30到达庆典广场吗?学生独立解决,要求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小组交流不同方法。
(1)、求出8分走的路程,比路程。(2)、求出走1000米所需时间,比时间(3)、求出1000米在8分走完的速度,比速度。像这样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思路来解决。板书设计:路程÷时间=速度
物体1秒、1分、1时…所行的路程
速度、时间和路程
课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过路程、时间与速度,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为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变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这一教育理念,我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以教材素材为主载,以设疑激趣、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建构模型、拓展模型、运用模型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整个过程中,知识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这种发现理解最为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学习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学习重点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学习难点
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6分钟)
1.同学们,你们平时上学是步行还是乘车?这段路有多长?你每次用的时间都一样吗?大家都是同时到校吗?
通过刚才的谈话,老师了解到,由于很多原因,同学们到校的时间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数学的又一个殿堂,去探索行程问题的奥秘。孩子们,有兴趣吗?
2.教师引入行程问题有三个基本概念。(板书课题)
1.认真地听取教师提出的情境问题,同学间自由交流。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口算。
80×5=
12×7=
31×30=
150×4=
300×30=
22×5=
50×31=
90×50=
答案:400
930
600
9000
1550
4500
2.填一填。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距离140千米的乙地,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则速度是(),时间是(),路程是()。
答案:每小时35千米
4小时
140千米。
3.判断。
①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为
千米/时“
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每小时行
千米。
②时间÷路程=速度。
③飞机飞行的速度为
千米/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比飞机快。
答案:(1)√
(2)×(3)×
4.一辆客车的速度是36千米每小时,从甲城到乙城坐车用了6小时,甲城距乙城有多远?
36×6=216(千米)
答:甲城距乙城有216千米。
5.提出一个已知时间和速度,求路程的问题。
提示: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适时点拨、提醒。
答案:小明早上从家骑车去学校,每小时行驶900米,半小时后到学校,小明家距学校多远?
900×12=450(米)。
答:小明家到学校450米。
二、分析探究,掌握新知。(17分钟)
1.教学“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例5:
(1)根据题意自主尝试解答。
(2)教学“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
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叫做时间。
2.教学速度的读写法。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35千米,可以写作35千米/时。
35千米/时读作35千米每时,“/”读作每。
3.总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在例5中,每小时行70千米和每小时行225米叫做速度,4小时和10分钟叫做时间,行的距离叫做路程,大家能用一个式子表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
4.组织学生总结。
如何求路程?
如何求时间?
如何求速度?
1.(1)汇报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
70×4=280(千米)
225×10=2250(米)=2.25(千米)
(2)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
2.正确读出速度、书写速度。
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
速度×时间=路程
4.进一步思考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三、巩固练习。
(15分钟)
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同桌间相互检查、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2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自主探索来明确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把握好教材,使《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思想在课堂中得到很好地落实。
创设问题情境,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思考、表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新课伊始,创设递进的情境,让学生思考、表达。
速度有快有慢,单位也各不相同,这需要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可以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亲身感受飞机飞行之快、光传播速度之快,使学生在轻松与震撼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速度,进而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而不是单一地给出概念。
教师点评和总结: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初步解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及数量关系,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文明的数量关系。、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并在实际问题中加以灵活应用。、掌握速度单位读、写及表示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与会交流、合作倾听习惯。教学重点:理解速度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用术语表达,并灵活运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刘翔跨栏比赛的录象。师:刘翔跑得怎么样?(快)师:这里的快是指他的什么快?(速度快)你怎么知道的?出示数据.名次姓名 刘翔 110米 13.07秒 2 奥利弗 110米 13.18秒 梅里特
110米
13.24秒
师:其中110米指的是什么?(生:路程)
13.07秒、13.18秒、13.24秒指的是什么?(生:时间)师:你发现了什么?(领会:路程相同,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师:我们学校有个老师跑得也很快,他说他也能跑13.07秒,你信吗? 一起看视频.师:这次谁赢了?为什么还是刘翔赢了?一起看看数据.姓名路程时间
刘翔 110米 13.07秒 张老师
60米
13.07秒
师:你又有什么发现?(领会“时间一定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师:通过这两组数据,你想说点什么?(在这两次比赛中,我们可以发现路程、时间、速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速度,出示情景图:现在有两辆车,小汽车说:“我2小时行驶了180千米”,大客车说:“我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哪辆车跑得快?
2、师:怎样比较车跑的快和慢?(故意误导:大客车已经跑了210千米,小汽车才跑了180千米,210>180,不就说明了大客车跑得快吗?)生:时间不一样,没法比较。
3、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展示:180÷2=90(千米)
210÷3=70(千米)
70>60
小汽车比大客车跑得快。
4、师:为什么要算180÷2=90 210÷3=70你求得是什么? 生:相同时间(大家都是一个小时走了多远)。
5、师:观察算式:210÷3=70 120÷2=60,这个120和210指的是什么呢?2小时和3小时表示什么?生:卡车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强调:120千米是卡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
6、师:60呢?生:卡车1小时行驶了60千米。师:也就是说卡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驶60千米。
师:大客车的速度怎么说?生:大客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同时出示线段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师:你会求速度了吗?自己试一试.口答下列物体的速度:
1、”神七”飞船在太空中5秒飞行了约40千米,它的速度是
2、高速列车2分钟行驶16千米,列车的速度是
(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矛盾,都是8千米,难道他们速度是相同的?从而介绍速度单位的写法.)师:速度的单位有个特定的写法。(板书:8千米/秒,表示每秒行驶了8千米,读作:8千米每秒。)请生用特定的写法写出高速列车的速度和上题中的速度,学生板演。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速度,我们一起来欣赏.师:观察这些速度的单位你有什么发现?(揭示: 象1时、1分、1秒这样的时间叫做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3、写出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师:跟据上面的式子,你能把路程、速度与时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师生一起得出:路程÷时间=速度(板书)师:路程、速度与时间3个数量之间还有怎样的关系?出示下题: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板书)
得到下面两个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四、开心一刻(在愉悦的同时用上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人朝前走,是鼻子走的快还是耳朵走的快?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
1、速度的含义:单位时间走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可以指1时、1分或1秒,路程可以用千米、米或分米等长度单位。
600米
640米
如果小红和小强9:30参加少年宫的演出,小红的速度是60米/分小强的速度是80米/分9:20从家出发可以吗?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出发谁会先到少年宫呢?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