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能让学生走出课堂迈向社会。在实践教学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课的热情。但现今存在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落实中普遍还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结合中国国情,上层具体文件精神和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再根据高校的具体校情和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设计出巧妙的方案,以总结经验来解决问题,才能打造出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良好大环境和融洽的校园文化氛圉。
关键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高度,高校里,想要培养出一个德才兼备在精神思想领域有极高成就人才的主要方法是依靠高校思政课。高校思政课是保证大学生成为人才的基本.更是决定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理念依据。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的文件精神,如何落实高校在实现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保证向社会输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高校思政课由于在身的特殊性和肩负的责任感使之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不仅强调着知识技能,更重要强调的是现今的科学理论与自身信念修养的完美结合,最终实现人才在思想上的全面升华。
一、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
时代在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大环境,也为了丰富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国家相关政策已经出台,要求高校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故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将逐步成为各个高校最重视的环节之一。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指大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依据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主动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并由此获得思想道德面的体验,最终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升华独特人格魅力的教学新型教学模式。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它以课本为基础,充分利用教师资源,不断挖掘学生潜在思想素质,将最终目标锁定在大学生道德素质高追求的标准之上。将高校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针对性,实现培养全方位立体式复合型人才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当前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教育里的重要环节,许多高校已经开展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内容,然而我国现存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基于国家政策的不断号召,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理念已经被诸多高校接受,然而大家对这种与传统教学有所差别的教育理念认识的高度却还不够。许多高校虽然觉得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有意义,但是基于人力物力投资消耗的综合考量,最终还是决定不开展实践教学,只是将这种教学模式放在口头响应上;还有许多学生基于现下社会压力现状的考虑,为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潜意识或者下意识直接就将实践教学这种耗费时间精力的教学模式摒弃在自身学习之外,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产生“是在浪费人力物力”的偏见;更有很多老师对实践教学存在误区,认为理论上的完整就可以取代实践课,都导致我国现存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重视高度不达标。
2、实践教学的设备政策缺失
因为国家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政策强制要求高校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也没有设立相关的保障措施配合实践课完成,还因为全民上下在实践教学必要上无法达到统一的思想认识,再加上许多高校领导层基于资金成本甚至是学生的安全问题,主观意愿上的不想接受,都造成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设备如保障、师资以及资金等的无法到位,继而导致实践教学无法顺利开展。
3、实践教学体制不科学
协作机制不完善,教育接力环节不能完美实现,责任明确到个人很难实现。教师没有足够多的实践课经验以配合学生指导学生。更有甚者是某些学校开展了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课程,却将实践课程的最终目标定位成撰写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材料等实践结果,完全忽略了实践课存在的根本意义,致使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课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三、改善当前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1、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多形式的教育模式
现存的教育模式不符合实践课开展的需要,不切实际的教学体制需要被改革,教师们需具备挑战精神,善于打破传统,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多种模式的教育,并将取得良好效果的模式再次投入到教学中。采取相应的量化标准把强化实践教学作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一个突破口来抓。实现教务处、学生处组织的一体化协作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德育的功能,实现人力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最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学校在提供一系列保障的同时加强对老师教育模式改良的督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课内容,用相应的考核标准衡量自身,达到实践课的培养目标。实现学校,老师,学生三位一体的立体式监督保障机制,强化改革实践教学里的不科学体制,必将有效地提高实践课的效果。
2、不盲目跟风,做贴近生活的实践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学校高层和教育部门不可盲目跟风。先进的教育模式值得学习研究,然而成功的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学校所有区域进行复制。应该正确定位自身,充分利用生活作为第二课堂的实践载体,并不断赋予其具有时代气息的深刻内涵思想及教育教学内容理念,提升活动的层次品位,寓教于活动,使理论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此外。在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起来,科学的解读实践教学的内涵,深入剖析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实践教学相关对策,全面总结实践教学相关成功案例,最终实现高质量教学的目标。
3、加大各方面综合投入使体制不断完善,职能部门形成教育合力
加大实践,经费,师资基地,安全等的综合投入,在为保障了实践课可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上全面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体的操作可以如下:合理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扭转学生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的实践课不重要的错误思想;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在经费方面给予学校、老师、学生等支持,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以确保思想政治实践课程的顺利实施;不断充实和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在真正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结合当地情况,提供给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性质、特点相符合的实践教学基地,以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根据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明确责任,杜绝实践教学安全风险问题,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消除隐患,防范于未然。
职能部门应该加强相互间的联系,形成在教育方面的有效合力。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辅导应该自发的加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并身体力行真正深入到学生社会实践当中,全面了解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思想状况的变化,总结社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要求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要求。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与整体功能。将实践教学与教务处、学生处、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和人力资源的共享,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使社会实践课高效、有序的推进。
4、完善考评体系,明确考核对象,注重形成性考核
建立相应的量化标准来检验实践效果,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构建完善的教学的考评体系,将实践的具体细节纳入考评体系,做到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科学性、全面性考量实践课的效果。
在考核过程中施行教育部监管学校,学校监管老师,老师监管学生的层层把关模式并在考核的过程中确保责任明确、任务细化,以此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力的挖掘,将领导、教师、学生最大化集合,最大限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实效性成果的展现必定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强,其效果也必然会提高。
结束语
总之,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理论与方法,加强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高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的支持,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下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并与专业的理论基础相结合,做到服务社会优化自身素质,实践就业高要求的过程中建立并且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用上层文件和国家相关规定来规范和指导,将口头上的实践教育真正的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依靠实践课程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里要求的针对、时效、实效,继而培育出符合国家要求,社会要求的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知识能力匹配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志雄.试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2]唐华清.边境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4(21).[3]魏东.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24(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持续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着评价指标设计有缺陷,评价方法过于量化、缺乏多样性,评价结果处理不当等问题,可采取的对策有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进行元评价,设计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建立公正、权威且专业的评价组织机构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对策
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既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又能促进本学科的发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涉及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要素、过程及效果的评价,包括对思想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明政治性、教学目标多样性等特殊性质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体现的复杂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既表现为显性效果、直接效果、近期效果,又表现为隐性效果、间接效果、远期效果。在具体评价中,显性的、直接的、近期的效果容易为人们所注意,也较易评价;而隐性的、间接的、远期的效果则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对它们的实际评价就相对困难),这就使得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科学的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现状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学术界也是看法不一。有的研究者认为,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教学评价本身就很难具体量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因其特殊性而使得教学评价成为难题,加之我国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领域的研究相对不成熟,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本学理科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所以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现存问题
1、评价目的认识不到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双重目的,一是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二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就二者的关系来看,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而实际情况则往往是把理论知识的灌输摆在首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却至于其后,出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化倾向。之所以出现这种倾向,除了教师自身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政课评价的指挥棒出现偏差,把思政课评价的目的等同于其他课程的评价目的,即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寡和成绩的高低。这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缺乏现实针对性,至于通过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究竟明确些什么、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究竟产生了何等影响”,这些原本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的问题并没有作为评价的最重要的标准。
2、评价指标设计缺陷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和一般课程相比更为抽象和概括,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价实属不易,因此就必须把这些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从而依此来制定具体、可行、有效地评价指标,而且评价指标的内涵必须清晰,贴合教师的教学实际,这样才能起到评价的真正作用。但是目前大多高校各个科目的教学评价指标基本一样,包含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体现不出思政课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3、评价方法过于量化,缺乏多样性
量化评价似乎以数量的形式体现客观性,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通常只是依靠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例如学生和教师填表、打分,或者召开部分学生、教师参加的座谈会,请专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些意见等方法。这些评价方式评价的偶然性、局限性较大,难以真实反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貌。比如,评价值的不同,并不能反映不同评价值背后所隐含的复杂教学现象的具体内容,而相同的评价值也不能说明其背后所对应的不同教学现象就是相同的。
4、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处理不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任务艰巨,涉及层面广泛。评价明显带有主观意味,所以教学评价难免会受到评价工作者的个人主观情绪影响,势必会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产生影响,评价者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评价知识和评价方法外,还要明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规律,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者必备的素质。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并不能都能达到要求,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评价结果必然不能个个精准有效。另外,尤为突出的一点是目前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认识不足,还存在走形式、打人情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5、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学近期效果忽视长期效果
我国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研究和实践的历史并不长,而且主要是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下进行的,这使得评价实践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管理主义”倾向,缺乏对思政课教学过程本身关注的自觉意识。
另外,对思政课教学近期效果可以通过学生成绩、同行、专家的反馈意见体现,容易操作,而长期效果只能通过用人单位等社会组织进行评价,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追踪难度大,评价工作就很难实施,因此经常被忽视。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改革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一项重要内容,涉及许多指标内容和技术要求,面对以往教学评价中所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提出相应对策,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1、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进行元评价——体现评价本身的科学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为了有效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但是如果评价体系本身出现偏差便将会导致整个改革决策出现失误,而在实际评价过程中也的确会由于评价本身的问题,使得评价的预期目的无法达到。因此,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要进行元评价。
“简单说来,元评价就是对评价本身的评价,主要目的是检验评价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运用统计和其他的方法来估计产生的偏差对评价结论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元评价要包括的内容有:首先,对评价体系的评价。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目的明了;评价标准合理,指标体系科学,权重分配恰当;评价方法可行,评价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方法得当。其次,对评价组织实施的评价。评价的组织是否有能力但此重任,其成员是否具备相应素质,切实有效地落实评价工作。最后,对评价结果和效用的评价。评价结果可靠有效,通过对评价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判定评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评价结果可信度高,并且评价对被评者有促进作用。
2、设计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现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关键问题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当评价方案确定后,其指标的优劣程度就成为保证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质量的核心因素。
首先要明确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的价值取向。在政治性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内容应包含教师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播能力、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能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程度和政治素养的发展状况。从学生发展需要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的价值困惑、人生目标迷茫等实际思想问题,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其次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与设计应该做到首先它必须与目标保持一致,必须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第二,指标制定必须整体完备,能全面再现和反应教育目标,反映思政课教学中的各种客观事实和客观因素;第三,指标体系还能符合评价者的实际水平,能为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具有可行性;第四,应当制定适当的评价指标标准,如果评价标准过低,很难区分教师教学水平,起不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如果评价指标标准过高,是大多数教师无法达到的,又容易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第四,指标体系的制定能通过测量得出明确的结论;第五,指标的制定一定要保证信度和效度,起到评价真正的作用。
3、健全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体现评价制度本身的要求
把高校思想理论教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大学生接受科学理论武装、熏陶优秀文化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采取适当的方式,从理论教育入手,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让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和约束学生的行为。因此思政课教学评价应改变以往过分注重等级与量化,强调终结性评价的偏向,要加强对形成性评价、非测试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的探索与应用,改进量化和等级方法,重视质性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除了传统的教师的评价和学生评价、同行互价、领导和专家评价、教师自我评价这些常规评价方法外,也可以采用网络评价、社会评价等方法。
方法是多样的,总的来说在评价过程中应当注重发展性评价模式的运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发展性评价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教师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以“立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为取向,不仅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更加关注教师的未来发展,通过评价与指导促进教师的“成长”。在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过程中,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确定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判定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是面向全体教师的,重视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帮助教师共同探讨、一起成长。
4、建立一个公正、权威且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组织机构——体现思政课的专业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以评促教,而且由于其课程的特殊性,有必要成立独立的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部门。组建与一般课程有所区别的督导组织、听课评课组织,可以聘请部分思政课离退休的资深老教师、老专家担当督导人员,保证评价过程的客观性、科学性和评价质量的权威性,既对承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老师起到一种外在的刺激作用,又可以汲取专家的宝贵经验和意见,提升自我教学能力。
5、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完善反馈调节机制——体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复杂性
要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学评价结果反馈机制,使广大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质量评价及其结果的反馈有一个深入正确的认识。美国学者泰勒在其行为目标模式中指出,评价可以找出实际活动偏离目标的程度,通过评价信息的反馈,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尽可能地逼近目标。根据思政课程要素、课程实施过程、教学效果等不同层面的信息,采用科学的、恰当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将评价信息反馈给教师,促使其最大限度的接受,从而改进教学,进而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实现思政课教学评价的最终价值。如此一来就可以形成一个评价-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过程,这对构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利于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有利于教学体系向大学生素质体系的转变。在反馈过程中一要注意反馈客观,尽可能准确全面的将信息反馈给教师。二要注意反馈及时,有利于发现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三要注意在反馈的同时应当要指出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且给予被评教师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科学性,解决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24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3]陈春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研究.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2024年 [4]李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现状与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2)
[5]骆郁廷,丁雪琴.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主体.思想理论教育,2024(2)[6]王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0)
[7]甘泉.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反馈调节机制.思想理论教育,2024(12)[8]李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若干问题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2)
探讨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发现,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效果也逐渐不尽如人意。如何引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就成了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
创新方式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求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使当代高校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深入了解世情、国情、社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24]5号)指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高度重视,加强指导,加大投入,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然而,当前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1、“生多师少”,师资力量不够。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实行,高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然而专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师数量增长的比例却远远赶不上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学资金的投入也远远达不到新增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费用的要求,这样一来,一名教师一个学期需要授课的学生人数甚至高达300~400人,导致当前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尴尬状况。这种“大班式教学”使教学资源难以均衡到每个学生身上,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
2、教学方式方法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大多数高校和教师都采用了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然而,由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局限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仍显兴趣不浓。有的教师尽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可是课件水平粗糙,自身理论素养不够,难以真正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的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模式,乏味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或者做一些其他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3、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难以学以致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依然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灌输和理论素养的培育,对于实践教学的环节关注较少。多数高校教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依然是“填鸭式”教学,将生涩枯燥的理论生搬硬套,再通过口头或者课件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学了理论,却总感觉“无用武之地”,久而久之,不仅失去了对于课程的兴趣,同时也会感觉“空洞”的理论毫无用处,进而产生排斥心理。这就丧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宗旨和目的。
4、各学科之间衔接不紧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分为好几门,分别由不同的教师予以授课。课程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重复的内容,而各科教师之间若无紧密的联系和协调,就会可能出现同样的理论和知识点在这堂课上有,在另一门课程上还有,使学生失去了听课的兴趣,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二、创新方式,改进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当今世界是不断开放和飞速发展的世界,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一浪高过一浪。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境外思想文化的渗入、社会观念的复杂变化,时刻冲击着每个人的思想,如何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中,站稳脚跟、认清目标、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教师们所要塑造和影响的国家未来建设者提出了较高的期望,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战线工作者牢牢把握住教学这个主阵地,以各种手段和方式积极有效地宣传、灌输和渗透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观与思想文化,抵御各种错误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培养学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第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和教育高校青年,不应该把学生当作被动待灌的容器,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传授你接收,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专业性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侧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尽最大努力,“使之亲其师,然后信其道”。
首先,教师要加强课前备课,注重备课质量。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既要注重重点难点的梳理,也要适合教育对象的特点。教师要准确全面掌握教材,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逻辑性的梳理。系统化、逻辑化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知识的传授主要采取的是口头语言交流的方式。相对于文字语言的交流来说,口头语言是最传统,也是最不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课必须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使教学内容既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又符合一般学生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其次,教师要结合授课对象的特点进行备课和教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待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的一个教学内容,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能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准备不同的案例。例如,在讲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对于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更侧重于经济理论方面的讲解,需细细解释,并且需要辅助以通俗的案例才能解释清楚;如果是给经济学系的学生上课,则不需要详细的解释经济方面的微观理论,因为他们在专业的学习中已经很清楚这些概念,而应该在政治理论和宏观经济理论方面进行讲述。再次,可以选择当前一些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习的基本原理,在充分收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课堂讨论,写出调查报告。而后,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进行总结交流,切实巩固教学效果。类似这种专题讨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慎重选择适合的主题。要结合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围绕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课题或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精心设计。
第二,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研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真正使: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思路让学生自行研究,方法让学生自创寻找,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做到学以致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安排理论课程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直观感受相对直接,对学生的印象较之书本理论更生动,且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参加,符合了现代大学生追求实际的特点,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一是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进行调查实践,让学生利用周末或者假期深入公司、企业、商场、社区、工厂、农村,了解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展前景,试着发现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深刻理解和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增强对党的热爱和信任,提高自身的主人翁意识,拥护并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献策献力。二是鼓励学生到社会进行勤工俭学。让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劳动,在充实的劳动过程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领悟到自身的价值,学到书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看到自己的能力与现实需要的差距,进而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三是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和烈士陵园、历史纪念场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和运用,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方法,应该与课堂考试相结合以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第三,创新考核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影响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和改进考核方式,需要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问卷答题、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做法,而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考核。可以将课堂考试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相结合,通过撰写调研报告、组织专题讨论等方式,来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例如,上课出勤情况,是否积极参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讨论,是否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态度是否端正、认真,以及实践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还可以引入辅导员(或班主任)、班干部、同班同学来共同予以评定,赋予不同的权重,并实行重大违纪一票否决和突出表现奖分。
【摘 要】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课程学习评价改革大力推进的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日常教学中如何建立一套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与政治课程改革相协调的具体的学习评价措施,是当前每个思想政治课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评价模式
目前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测评模式存在着评价目的不明或错位,过分强调与高考的联系,评价内容偏重于对理论知识考核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对现行高中思想政治学测评模式的现状进行反思与分析,并对完善高中思想政治测量评价体系做出自己的思考,提出一点意见和建议。
一、当前思政课测评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手段单调,注重纸笔测试量化评价。用抽象的考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作实质性的描述评价,这种单调、抽象的评价方法自然无法反映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品德培养过程中的真实情况,这种终结性评价对平常的教学活动缺乏监督,致使学校对日常的教学不够重视,考前采取集中补课的方式,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老师的休息时间,学生以及教师的精神在这段时间处于高度紧张、集中的状态,每天安排大量的背诵任务、习题,对高考考纲规定的知识点反复讲解,对考纲内容外的知识点则一概跳过,学生变成了考试的机器,身心俱疲。
(二)测评内容过于偏重对理论知识的考察,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传统的学业评价侧重于认知领域即学科知识的考查。虽然随着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实现“以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的转变,政治考试在注重知识考查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等学科能力的考核,但这些能力归根到底是应试能力,而适应现代社会学习和生活必备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交往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则无从考评。思想政治课评价跟其他智育课程的评价并无什么差别,受纸笔测试形式的制约,命题人员很难通过一纸试卷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政治态度和主流价值观进行考核。
(三)评价主体单一,没有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缺乏教育测量与评价方面的专业训练,导致大多数政治教师在考试评价方面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影响了他们在多元评价主体中的主导作用的发挥。近年来,随着主体性教育思想在教学评价中的运用,部分学校在平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年终操行评定中,开始注意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在一些学校举办的“开放日”中,学校敞开大门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评价。但在总体上我们还没有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模式,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更没有形成多主体(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学业评价模式。
二、对解决当前思政课测评模式存在的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一)兼顾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评价,完善测评模式。思想政治课的过程性评价主要由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日常性的非正式评价等方式组成。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开放的问题来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达成情况,调查、作品、项目、研究等。过程性评价可放手由学校来组织认定,政治教师是认定的执行者。成长记录袋是过程性评价的最好方式,这种方式遵循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和谐教育、成功教育为重点,以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可以详细记录学生成长历程。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过程性评价的结果是模块成绩评定的基本依据,也可以作为学生报考高等学校的是报考资格的依据。
(二)学以致用,突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与传统测验方式相比,表现性评价在评价标准的设计、评价活动的完成方式和评价主体的构成、评价结果的表达等方面也具有自身特点。情境性是指评价情境从评价目标出发,创设有利于考察评价目标的具体场景、氛围,引起学生的特定反应,从学生的反应中判断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水平。通过设置情境,学以致用,有利于评价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态度。过程性是指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评价,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任务完成各个阶段表现出的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特征进行评价;二是对全过程的发展状况作出综合动态的评价。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进行考查,为评价提供更全面的资料,反映学生的变化、发展及优势潜能、个性特征。
(三)多元主体评价,高中思政课研究型学习的评价体系建构。学生评价体系应着力于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美。多元主体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主张使更多的人成为评价主体,特别是使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作用,其核心是重视过程的总评价。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学生评价体系,应根据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开放、差异、创新的特点,围绕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习目标和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来确立。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及教师、家长的参与协商评价等方式,进行定量的分析和定性的描述,形成最终的价值判断。高中思政课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的学生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的良好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局限性,比如评价带有主观性、标准信度较低等,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1.成立调研小组,开题,设计出可实施的调查问卷。(2学时)
(1)学生按学院、专业、班级自愿组合,2—5人为一个调查小组;每小组推选1--2名学生负责(要求:要有责任心、有组织能力、活动能力或文笔、口才较好的同学负责);写清楚名单、电话号码、邮箱地址等联系方式。
(2)开题:每调查小组召开讨论会、调研社会调查题目的论证会,选定社会调查题目。调查题目提倡少一些大学校园的内容(打分低,60-70分),多些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打分高,据质量、内容情况,80分以上),(不要做网上太多、炒熟的题目)。
(3)以调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可实施的调查问卷,写出本组调研的思路方法、结构内容、报告提纲,小组其他同学可参与讨论补充。
2.学生按调查小组根据确定的题目奔赴社会,实施调查,收集问卷资料(寒、暑假期间进行。问卷至小要50份,多者不限)。
3.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字数不少于4000字(专科不少不于3000字)。学生在规定时间交齐社会实践课调查报告(一般在下学期第8周左右)。
在指定日期收齐调查报告,原始问卷及统计资料要附在报告后面一并交齐,包括电子文档。
指导教师要认真批阅调研报告(发现是网上搜索、抄袭的判0分),写出评语、评出等级、给出成绩(百分制。优秀:90分以上含90分;良好:80-89分;一般:60-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
1、参考文献和注解是调查报告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报告引文的取材来源,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大学生在调查报告中所引用的他人成说,应按调查报告文中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并一 一列出。
2、要符合调研报告的撰写格式。字体字号要求:普通中文字体要求为宋体。题目用1号黑体字;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3号黑体字;第二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用4号宋体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段落行距以固定值20磅。
3、统一A4纸打印,统一封面(如设计尽量要美观、大方一些)。
4、指导教师对调研报告要严格要求,应符合调研报告的撰写格式。杜绝没有调研的假报告,若发现学生有以上行为,经查属实的,思政实践课成绩为不及格,没有相应的学分。
思政课社会调查参考题目
第一部分
1、关于大学生专业学习与就业选择的相关性的调查
2、关于大学生同居行为、婚前性行为涉及的道德问题与法律问题的调查
3、关于大学生财富观念的调查
可选择某个更具体的题目进行调查,如:关于国内外富豪榜的态度;关于创业与致富的话题;关于理财观念与能力的调查;对慈善捐赠的态度与行为的调查等。
4、关于参与网络公共生活的状态的调查
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对于校园网络暴力现象的调查;对网络公共话题的参与、选择、态度、方式的调查分析;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大学生对互联网的有效利用情况分析调查等。
5、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调查
6、当前大学生在品牌认识及消费方面的调查
7、某地(村、乡、县、市)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及其经验的调查。
8、某地(村、乡、县、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
9、某地(县、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情况的调查。
10、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情况的调查。
11、某地(乡、镇、县、市)私有经济发展及其作用情况的调查。
12、大学毕业生成才道路的调查。
13、某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调查报告
14、关于当今农村贫富差距的社会调查报告——以某某地方为例
15、某某城中村外来流动人员的调查报告
16、当前农村基层民主的社会调查报告
17、农村党基层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以某某乡为例
18、当前农村文化现状——以某某村为例
19、城市个体户生存状况调查——以某某街道为例 20、关于公共安全问题的调查
21、农村失学情况调查及对策——以某某乡为例
22、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
23、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
24、关于农村医疗状况的调查
25、关于某地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
第二部分
1、对中小学生课业、未成年人进网吧等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与关注问题的调查;
2、农村、城区、企业、学校等文化阵地建设管理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建议;
3、文化队伍特别是基层文化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强的意见建议;
4、关于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建议;
5、关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6、关于网络业、手机短信等新兴文化传媒的发展与规范;
7、关于演出市场、图书音像发行放映市场、网吧市场等文化市场发育、管理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8、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趋向性调查报告
9、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
10、湛江市各级党组织的发展建设调查
11、湛江市各级团组织的发展建设调查
12、农村健康观念、生活方式调研
13、关于农村养老问题调查
14、农民收入增加调查报告
15、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可行性调查
16、农村卫生条件和农民健康状况调查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生动实践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指导
19、学习型社会在农村
20、改革中农民队伍的新变化
21、诚信在农村、社区、街道的调查报告
22、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加快发展的调查报告
23、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不均引起的社会现象的调查
24、农民致富心理趋向研究
25、社会转型期农村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和分析
26、网络社会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分析
27、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和哲学思想
28、我国高考制度“利”与“弊”的调查
29、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30、农村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31、假日经济发展调查
32、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
33、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调资分析
34、扩大和培育内需的调查
35、实施西部大开展战略的调查研究
36、“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调查研究
37、影响中国基层政府行动管理的因素调查分析
38、各地房地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39、各地人力资源和人才工作调查分析 40、大学生的就业与高等教育发展调查研究
41、敬老、爱老——社会公德现象调查
42、社会公益活动调查研究
43、新社会阶层调查研究
44、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45、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46、全民文明习惯调查分析
47、青年失业再就业调查分析
48、学生社团——磨志练才的摇篮
49、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50、诚信考试——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调查
5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
以上题目仅供参考,也可以另选题目。相信同学们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能够体验社会实践的丰富内涵,用灵敏的双眼和善思的大脑,捕捉社会实践的闪光点,谱写一篇篇新颖、独立、厚重、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优秀作品.注意:不要写网上太多的、已成定论的题目。
如:大学生的消费观;大学生的恋爱观等。
广 东 海 洋 大 学
大学生思政实践课调查报告
调研题目:
院系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时
间:
联系方式: 邮箱、电话
评阅成绩: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