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卫校学生学习动机结构的调查分析
【摘要】学习动机是发动和维持个体的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的心理条件之一。学习动机并不是某一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各种不同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本研究在已有的动机理论基础上,构建动机结构假设并形成相应的调查问卷,进而对中职卫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中职卫校学生学习动机结构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卫生学校中职学生学习动机动机结构学习动机是学习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者所重视。对学习动机概念的表述有多种多样,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不是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各种动力因素组成的复合体。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结构状况,有助于教育者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持或激发其学习动机。本研究基于目前已有的学习动机理论,将学习动机结构分解为四个方面,即学习需要、诱因、认知因素和意志因素,并围绕这四个方面编制了调查问卷。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2024级和2024级中职阶段在校学生,涵盖护理、药剂、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四个专业。
(二)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两个年级四个专业的学生共470人,其中男生150人(31.9%),女生320人(68.1%);2024级177人(37.7%),2024级293人(62.3%)。共发放问卷470份,回收47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问卷采用自制的学习动机结构调查问卷。采用SPSS22.0中文版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百分率描述。
二、结果
对所有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统计选择各题目各项选项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结果见下表)。
三、讨论
已有的学习动机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学习动机产生的机制,形成了学习动机结构的组成成分。本研究在已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础上,从学习需要、诱因、认知因素和意志因素四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结构现状。
1.学习需要动机
学习需要引发的动机属于内部动机,它是由学习活动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引起的动机,包括兴趣、自我肯定、成就需要等。内部动机不需要外界的引诱、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由内部动机引发的活动,持续长久,容易形成某种学习模式,在教育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学习需要反映在问卷中的2、3、9三个题目。从调查结果来看,59.5%的学生倾向于认同学习是为了获得自我肯定(见题目2),77.4%的学生倾向于认为学习兴趣在自己学习中的动力作用(见题目3),53.6%的学生高度或中度认同能体验到学习成功感(见题目9)。众所周知,目前的中职学生大多为学习后进生,被认为缺乏内部学习动机,然而调查结果比预期要好。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如下:学生由初中转入中职学校后,学校性质,所学的课程,学业成绩评价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课程不再仅仅是让学习后进生们头痛的文化课,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新的学业成绩评价方式也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比初中已经有了大幅度的上升,这必然会给他们在学习感受方面带来变化,使他们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这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积极行为的培养以及心理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2.诱因
与学习需要相对的诱因属于外部动机,它是指因学习活动之外的后果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学习活动之外,它包括赢得各种奖励或报酬、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环境的影响等。外部动机的作用通常是短暂的和不稳定的,随着目的的达到,外部动机会削弱。问卷中的1、4、5反映的就是这个方面。从调查结果看,外部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动力有较大影响,71.9%的学生高度或中度认同学习是为了能立足社会(见题目1),78.3%学生的学习较易受到周围人学习行为的影响(见题目4),57.2%的学生比较认同奖学金和他人的赞扬是学习的动力(见题目5)。以上结果提醒我们,教育者要恰当利用外部动机的作用,以利于促进中职卫校学生的学习。
3.认知因素
问卷中的6、7、8题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知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这方面不尽令人满意。仍有28.9%的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动力作用认识不足(见题目6),有33.4%的学生在中职三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见题目7),64.4%的学生为自己设置了容易达到的目标(见题目8)。学习动机的作用在于引发和维持个体的行为,使之指向一定的目标,因而目标也成为动机理论关注的对象。学习目标经由学习者的内化而生成学习动机,因此具有强烈的动力效能。
问卷中的10题反映了学生对学习自我效能的认知。学习自我效能是学习者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的一种主观感受,众多研究已经证实自我效能会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产生影响。并且,作为一种能力信念,学习自我效能成为学习成功感的一个重要的认知成分,在这种信念指引下逐步感受成功的喜悦。结果显示,高达91%的学生倾向于认为经过努力能完成中职学习任务,因而,上述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感也就不难理解了(见题目9)。这一结果不仅与研究预期一致,也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可以顺利完成学业。
4.意志因素
意志是??体为了一定的目标,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与冲突,此时,意志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学习意志品质状况反映在问卷中的11、12、13题。60.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上还是比较有坚持性的,43%倾向于认为自己能够自觉安排学习,35.8%倾向于认为自己在学习上有较强的自制力。这一结果有些超出了研究预期,这在后续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得也到了证实,即在对学习意志品质评价上,学生的自我评价高于教育者对他们的评价。造成师生观点存在较大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对意志品质强度的认定标准不同,学生认可的标准低于教师的标准。
四、建议
1.充分发挥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从结果来看,被调查对象有良好的内部动机,突出表现在大多数学生比较认同学习兴趣在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动力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应尽可能保护学生目前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尽量避免损伤内部动机。根据莱珀和霍德尔的理论: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有挑战性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②给学生呈现与当前的知识或信念不一致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惊奇,或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③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活动、学习方式以及建立与学习有关的规则和程序,从而感受到对学习活动的控制感;④通过模拟、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展开想象,进行遐想,从而促进其内部动机。与此同时,处于青春期向成年过渡的中职学生,其心理发展的局限性决定了外部动机对学习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外部动机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作为教育者,应当适时适度地利用各种表扬、奖励以及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等方式,以充分发挥外部动机的积极作用,并尽量避免其消极作用。
2.合理利用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对学习动机具有激发和维持作用,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知和设置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一方面,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目标对激发学习动力的重要作用;另外,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教会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建议:①目标的制定最好由学生自己进行,或者师生协商完成。因为行为主体有意识地追求的目标与他内在的基本动机吻合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动机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还能使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愉悦。②应帮助学生制定恰当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而且应特别重视短期目标,因为有研究表明,短期目标有较好的动机效果。③帮助学生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因为中等难度的目标有最大的动机激发效应。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
学习活动不仅仅靠兴趣,许多时候需要意志活动参与。如上所述,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良好,但对这一结果应该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应该看到学习兴趣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不应忽视不少同学片面依赖兴趣而学习,从而造成偏科,甚至厌恶不感兴趣的科目。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善加引导,加强对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建议:①强化目的性教育。自觉的目的是意志行为的指南和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加强目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基本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学习目标对学习行为的定向和调节作用。②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有意识的锻炼才能逐渐形成。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一定的难度。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成败观念,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③合理利用榜样的表率作用。榜样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青少年对于榜样通常有强烈的崇拜心理,对于榜样的诸多品质十分关注和模仿。榜样有多种类型,可以是历史人物、可以是当代成功人士、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人。教育者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提取榜样身上的优秀意志品质,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获得学习和改变。④启发学生加强自我锻炼。意志品质的形成受周围人的影?,但更重要的是依靠自我教育和自我锻炼。教育者要做的是启发和帮助学生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教给他们学会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暗示和自我鼓励,促使他们自觉锻炼意志品质。
总之,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结构的调查与分析,能够发现学生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动机激发策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富爽.量表法测定学习动机、态度与成绩的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24,(48):86.[2]王小明.学习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4.208.[3]边玉芳.学习的自我效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4.13.[4]陈小异,王洲林.学习心理学[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24.236-238.[5]法尔克.莱茵贝格著,王晚蕾译.动机心理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4.179-183.课题项目:烟台市职业教育“十三五”课题“中职卫校学生学习心理现状调查研究”(编号:ZJ201611);本文为其中的一个子课题。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职学生消费行为调查与分析
作者:林璇华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24年第02期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职学生的消费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以广东省H学校的学生为调查样本,分析中职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中职学生;消费行为;建议
[作者简介] 林璇华,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经济学讲师,工程硕士,广东 广州,510320
[中图分类号] G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24)02-0102-0003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悄然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职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青春活泼、涉世未深的他们还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消费需求的旺盛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他们的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态势。因此,有必要对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其消费的特点和规律,并据此提出培养中职学生合理消费行为的建议,这对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和形成合理消费行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调查对象
广东省H学校共有3000名学生(包含2024级~2024级),男女生比例大概为3∶2,他们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封闭和开放式的问题提问,里面涉及学生所在年级、专业、性别、生源地、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观念、消费态度等问题,问题的设计力求做到客观、真实地反映中职学生的消费情况。根据抽样原理,本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广东省H学校一至三年级学生中选取受试者,共选取200名学生做被试。本次调查通过集中学生自填问卷的方式,当场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其中不合格的4份,得到有效问卷196份,有效回收率为98%。在实际有效回收的问卷中:男生117人、女生79人;生源地为城镇的34人、生源地为农村的162人;一年级87人、二年级72人、三年级37人。
(二)个案访谈法
本次采用的个案主要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从一至三年级中选取20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为了更客观、详细地了解他们的消费行为,访谈是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来详细了解这20名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消费情况等。
三、中职学生消费结果与分析
(一)中职学生的消费水平普遍低下
消费水平从宏观角度来说,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平均享用的生活消费的产品(与劳务)的数量与质量;从微观角度来说,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在某一时期所获得的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
根据访问和调查的数据可知:中职学生的消费水平和其家庭收入水平密切相关,两者呈正方向变化。29%的被试者和受访者的家庭月平均收入为1000~2024元,47%的被试者和受访者的家庭月平均收入为2024~3000元,8%的学生家庭月平均收入是1000元以下。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收入处于中低水平,家庭能够供给的钱不多,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可支配的钱非常有限,总体消费水平普遍不高。数据显示,43%的学生消费水平在500~700元,22%的学生消费水平在300~500元。在现今物价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如此消费水平可以说是较低了。
(二)中职学生的消费来源单一
根据访问和调查的数据显示,中职学生取得消费来源的途径非常少,甚至是唯一。96%的中职学生的消费来源是靠家庭资助,对家庭的依赖性非常强;其次是国家助学金(1500元/年,两年共3000元)和学校的奖学金;而通过勤工助学和做兼职获取收入来源的学生较少。究其原因是绝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年龄还未满18岁,再加上社会阅历尚浅、工作经验缺乏,企业等不愿雇用未成年人工作等。
(三)中职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
中职学生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根据马克思对消费资料的三类分析方法:生存、享受和发展,可将中职学生的消费结构分为:生活消费、娱乐消费、发展性消费。
生活消费是指人们消耗生活资料或接受服务以满足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包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中职学生在生活消费的支出主要是吃饭,购买衣服、通讯和交通这四方面,占其消费总支出的80%左右。中职学生用在娱乐方面的消费集中在去网吧上网,84%的学生有去网吧上网的行为,51%的学生每月上网的消费额在20~50元,23%的学生每月上网消费额在50~80元。而对于去歌舞厅唱K、出外旅游等娱乐活动较少,甚至是没有。中职学生对于购买书籍、参考资料,参加培训考证等发展性消费花费并不多,56%的学生表示月平均消费额为50元左右,8%的学生表示没有这方面的支出。从上可知,基本生活消费仍然是中职学生消费的主要内容。这表明中职学生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较高,发展性消费在总消费结构中占一
定比例,但比重不大。相对地,中职学生娱乐消费比例偏高。这些反映出中职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
(四)中职学生的消费观念较实在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是来自农村中低收入家庭,受家庭收入等因素影响,他们的消费观念较为实在。据统计,64%的学生认为每月的花费基本能做到“理性消费,量入为出”;摆阔炫耀的心理不突出,追求名牌的现象也不多。调查中发现,超过80%的学生是在超市、小商铺和地摊购买商品,购买时更多考虑的是商品的经济实惠;中职学生虽有较为实在的消费观念,但消费维权意识淡薄,当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56%的学生选择了“能对付用就行,不愿麻烦”;15%的学生表示“只退换大件商品”,从这可以看出中职学生的消费权益知识非常薄弱。
四、中职学生合理消费的建议
为了培养中职学生合理的消费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中职学生自身应建立合理消费行为
作为一名中职学生,为了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他们平时需要主动积极地学习消费方面的知识,尤其要多些了解消费者权益、责任的知识,这些知识可通过课堂上向老师了解或是自己课余时间留意所获得;消费时要根据家庭和个人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尽量减少从众、攀比等不好的心理因素;要协调好娱乐消费和发展性消费的关系,发展性消费的比例应提高,娱乐消费的比例适度降低,从而形成比较合理的消费结构;消费后要注意提高自己消费维权的保护意识。
(二)家庭应帮助中职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在中职学生形成合理消费的过程中,家庭的正确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家长首先应在平时的生活中以身作则,养成俭而有度的消费习惯,不应一味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更应提高精神生活的消费,譬如家长可以和子女共看一本好书,共赏一部好电影等,以此给子女树立一个合理消费的好榜样。其次,家长要引导子女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每月给予固定的生活费,让子女学会制订收入支出平衡的计划,养成每天记账的习惯,量入为出,并学会处理好生活消费、娱乐消费和发展性消费的关系,这样也可以培养他们独立自主意识,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三)学校应引导中职学生建立合理消费行为
学校在中职学生形成合理消费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可充分发挥其优势,积极引导学生:学校可通过德育、思想政治等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有助于正确消费观和合理消费行为的形成;通过开设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商品学等专业课程教会学生生活中的消费常识,消费者权益、责任等;学校还可以在周末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消费讲座和理财方面讲座,这既能真正把握住中职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和行为导向,又适当培养他们的理财能力。
(四)国家和社会应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扶持力度
在国家的重视下,中职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国家为了扶持中职教育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有利的政策:对就读涉农专业的中职学生减免学费,并对来自农村的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共3000元)。这些政策对受惠学生和家庭而言,无疑是件好事,但如果受惠面可以推及到所有的学生,扶持力度可以更大,对中职学生和中职教育的帮助将更大。除此之外,社会企业可以和学校合作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可以和学校合作通过顶岗实习的形式为中职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合理消费行为的形成需要自身、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参考文献]
[1]赵冰瑶,钟妍.长春市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J].经济视角,2024,(1).[2]张理.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谢雪雁.中职生消费行为调查分析[J].广东教育:职教,2024,(2).
【摘 要】 中职教育教学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重视个体差异。本文在分析中职学校现状和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开发校本教材;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巧妙利用电子产品。
【关键词】 中职教育;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原因;激发途径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及激励政策,作为职业教育的实践者之一的中职学校相应的进行了一系列的质量提升改革。然而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学习效果却不近人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与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有关。
一、中职学校的现状
从学生自身来说,学生年龄偏小,理论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欠佳,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从学校来说,中职学校教学模式落后;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还普遍存在;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数量远远不足;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等。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计划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偏见依然存在
目前社会上普遍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产生这样的原因一方面与个人自身能力有关系;另一方面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收入不高,就业环境差,社会认可度低,上升渠道有限等客观原因存在。
2、学校原因――课程体系僵化、教学手段单一
现在大部分中职学校仍然采用以教师拼命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被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甚至有的学生对个人能力的产生怀疑,加重学生的自卑感,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课程设置上中职学校仍沿用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学生进校首先从他们“极其反感”的基础课学习开始,在基础课还未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又进入专业课学习,直接导致学生对理论学习进入“腾云驾雾”的状态,这样一来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消失殆尽。还有现在的专业课教学中,过于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理论内容过于冗繁,课程之间缺乏沟通,知识重叠现象突出。而教师仍然停留在 “两支粉笔、一本书”照本宣科式和“一视同仁”的灌输式教育阶段,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知识的讲授,轻视对知识的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用的程度不高。
3、学生原因――基础差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课题组2024年秋季对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4000多位中职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水平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有59.7%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和72.2%的学生的英语成绩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其中46.6%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和38.6%的学生的英语成绩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学生上中职学校要么是就业年龄不到要么是家长要求,作为主体的学生个人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是被动接受。因为上学目标的不明确直接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中的懒散习惯依旧存在。
三、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1、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属于实践性的教育。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一体化教学紧紧抓住了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将课堂教学转移到实习车间,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当中,这样不仅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大有裨益,同时对学生的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巧妙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身潜力,使教学效果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2、积极倡导开发校本教材
大部分中职学校目前采用的是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这就存在教材内容和校情、区域经济不相适应的情况发生,基于这个问题,应该鼓励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区域经济现状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校本教材的开发应结合学校当前的教学条件,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任务驱动型的项目化教学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内容的难易程度,保证学习内容的循序渐进,在照顾到全体学生共性的同时,兼顾到学生间的个体化差异。
3、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也正在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学手段,太过于平面化,手段单一,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而现在的中职学生本身存在很多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教学手段不能与时俱进的话,教学效果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综合采用多教学手段就能很好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平面化、单一这个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动画演示、模拟仿真、现场教学等手段,使知识点更加立体生动。例如在讲解“轮系”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先提出问题:汽车是如何实现速度之间变换的?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汽车变速过程中轮系运动变化的动画,这样一来学生对“轮系”的工作变换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带领学生到车间打开车床的主轴箱,让学生观察车床在变换转速时轮系的工作过程,进一步加深对轮系工作过程的理解,在学生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情况下再讲解轮系的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点,这样一来,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4、巧妙利用电子产品
现在的中职学生对电子产品使用的热情高涨,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巧妙加以运用,教学效果超乎想象。例如教师可以把一门课的知识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点的讲解、运用录制成视频,每个视频的时间限制在10分钟以内,然后将视频给学生共享,这样学生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而改变以往学习只能在课堂的弊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等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在追求学生共同提高的同时,兼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以兴趣促思考,从而进入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中职学生学习困难分析
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我好象已经用心学了,可还是学不会。有些学障学生很聪明,但在听、说、读、写、推理、运算的学习上,会出现一项或多项的学习困难,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仍常显得混乱无头绪。
(二)我有看但没有懂。阅读困难的学障学生,阅读时常有省略、赘字、替换、次序颠倒、念错字、缓慢不流畅、无法找出文章情节前后关系及重点的障碍。
(三)我有听但不理解。注意困难的学生通常会出现不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问题,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不能顺利完成言语理解过程,这此现象背后隐含着更重要的情况是不能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四)我有写但写不对。书写困难的学障学生,手眼协调差、写字容易出现左右上下颠倒、字体比例错误、外型不易辨识、空间安排不佳及文字表达困难等现象。
(五)看到数学我就头大。数学学障学生对数学相关的符号辨识、空间、序列、顺序概念、文字阅读、记忆、处理速度、问题解决等感到困难。
二、中职学生学习“落后”现象
不能记住汉字和英语单词的拼法,会读错形状相似的文字,读文章跳行、跳字 不能按进度进行语文、算术的学习,完成作业、考试等比一般孩子需要时间长 在集体场合下不能理解别人的讲话
即使能听声音,对关键的音不能接受,常常将单词意思搞错 不能正确书写,常写镜像文字(反字)、漏字、错字
文章杂乱,容易搞错介词,只能写单纯的格式化的文章,不能写长文章 对图形的理解、定位困难
不能理解题意、逻辑思维差,推理判断困难 说话没有条理,词不达意,对方难以理解 现在时、过去时概念不清 容易被人欺骗
不喜欢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容易产生恐慌和不安 多动,注意力集中困难 内向、害羞
自我控制差,粗暴 固执、任性
健忘,常忘记值日等
不考虑时间、场合乱开玩笑、恶作剧,常引起他人的注意 不能够进行身边的整理,自理能力差
三、中职学生学习“落后”现象的分析
(一)志向性障碍。学习无目的性、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己的日常学习抱自暴自弃的态度,把接受在校教育的活动看作是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枷锁。
(二)情感性障碍。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成天无精打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欠帐日益增加,成绩每况愈下。上课有自卑心理,不敢举手发言,课上不敢正视教师的目光,班集体生活中存有恐慌感。久而久之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三)能力性障碍。中学生学习能力障碍存在多项心理障碍和不同程度的人格偏离。
(四)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困难学生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把学习当作完成父母教师交给的差事。他们一般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较随便,上课不听讲,练习不完成,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甚至抄袭作业,拖拉作业常有发生,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很少请教他人。不能用正常的逻辑思维和合理的推理分析来对待学习。他们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单纯为应付老师家长,学习并没有变成他们内在的需要。
(五)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其中家庭教育因素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突出因素。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期望水平低,他们大多缺乏辅导能力。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心;有的缺乏教育,缺少关心,放纵孩子,甚至认为读书无所谓,有的说:“我不识字不也过得很好。”这大大挫伤了孩子的上进心。有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孩子在家无人管束……总之,家庭的文化氛围差,使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干扰,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
(六)自卑心理。外在表现,拘谨,胆怯,放不开;疑心重,敏感脆弱;孤僻,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差;意志薄弱,遇难即退;依赖性强,独立自主能力差;缺乏责任心,参与性差,缺乏激情;忧郁、消沉、悲观、消极。产生的原因大部分学生是较少的成功体验,获得赏识的机会有限,无法找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家庭中爱的缺乏或泛滥;传统家庭和学校教育忽视和缺乏心理教育,不善于使用激励方法;消极心理暗示强化了行动的低效率,加剧失败。
(七)戒备心理。多次的失败,屡遭挫折,有时做了好事,学习成绩有了进步,没有得以应有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就感到老师不关心自己,认为自己在班里是多余的人。一旦出现误差,又极其容易受到批评、训斥。他们感到表扬、奖励没有自己的份,只有挨批受罚才是自己唯一的专利。不管自己怎样努力和上进也是枉然。所以对老师经常处于猜疑、怨恨的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与老师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他们从心眼里听不进,也不想听老师正确的教育,整天躲躲藏藏,有意回避躲闪老师,或者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当作没听见,或者当面答应得很好,过后却还是老样子。
(八)逆反心理
1、标新立异。为了追求心理上自我肯定的满足感,为了让社会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地位,他们往往表现出某种偏执,有意标新立异,以引起别人注意。不按要求去做,不接受批评教育。“你是否对班干部指手画脚很讨厌,而故意不按他们的要求去做?”肯定回答的有50%人。“你讨厌那些当班干部的同学吗?”肯定回答的有30%人。可见心理不平衡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少学生会想,你是学生,我也是学生,你凭什么对我指手画脚,因为这些想法,所以出现心理不平衡
2、态度上的对立,与老师对着干。很多学生的逆反不是针对于某件事本身,而是来自于老师安排这件事的态度和方式方法让学生产生逆反情绪,主要以“管、卡、压”的方式要求学生,对断乳期的职中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催化剂。⒊过分好奇,固执己见。“越是禁止的东西,你越是想得到吗?”肯定回答的有20%人。可见,好奇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王某的挫折感主要来自于初二到初三的过渡,初二的班主任老师很宠爱他,初三更换的新任课老师和我都不太欣赏他,甚至对他有偏见,导致来导致来自老师的这种关注落差太大。所以王某本能的做出反应,一方面为了获取老师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为了掩饰心理上的不自信,便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和老师对话。
(九)惰性心理。惰性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中的无奈。职业中学是一部分学生被社会遗弃之后无奈的先择。逃避现实生活的选择。但学校毕竟不是养老院。对于我们来说恐怕最主要的无奈是你无法拉住时间的飞逝。人的惰性决定了他总是倾向以最小的努力获得尽可能大的报酬。能维持现状,人就不愿再往前走一步。大部分中职生没有奋斗目标,缺少上进心。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四、学习能力的缺损与失调
(一)学习能力: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智力,最大限度地领会和掌握学习材料,使掌握知识简单化、快速化的活动方式。这一活动方式具有概括化、熟练化等特点,能有效促进学习的效果和进度。
(二)学习能力的构成
(1)知觉-动作统合能力——初级学习能力 1.视觉联想能力。这是由视觉经验决定了的联想能力。有的小孩子看见某一图形或形象,便能联想到相似的或者相反的图形或形象,有的小孩子则不能。有的小孩子能将破碎的图形联结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图形,运用联想弥补视觉信息的不足。比如,在建筑制图教学中学生对三面正投影的识读,许多人在三个影之间建立不起互相的关系。视觉联想能力对于孩子解决几何问题、应用题问题、形象思维问题等,均有很大帮助。视觉联想能力低下的孩子,经验贫乏,创造力低下,只能机械地学习。
2.视觉记忆能力。视觉记忆能力是大脑对眼睛所见到事物的印象保留的能力,有的学生视觉记忆力很强,对经历的事物过目不忘,对黑板上或教材中的文字与图形,能在看过一遍之后,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大部分中职生很少有这种学习体验。
3.视觉分辨能力。这一辨别能力与训练的多寡有关,并且可以通过训练而有所提升。视觉分辨能力常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正常的视觉分辨力,当从事抄写、阅读课文的学习活动时,自然是力不从心了。
4.手—眼协调能力。视与动作总是密不可分的。看见学习材料之后必有所反应,或是书写,或是言语表达。所以,手眼协调能力是视—动统合的重要内容。手眼协调能力主要体现在跳绳、丢接球、拍球、仿绘、剪纸等众多项目中,这些训练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写作业的速度。
5.视觉追踪能力。通过训练孩子眼球追视、检视物体的能力,提高视觉广度与速度。
视知觉―动作统合能力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许多学生理解问题并无困难,但在写和读及运算方面经常出现障碍,主要是由于他们的视知觉―动作统合能力落后于同龄人的发展。视知觉―动作统合能力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
(2)理解与记忆——学习知识的基础。理解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
(3)学习策略——高级学习能力的体现。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如记笔记、不断重复口述、分类和比较等,它是外显的可操作的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任务有关,但与学习者的人格特质等无关,其更多的是学习者对环境的适应。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对学习方法选择和综合运用的意识和倾向,是学习方法正确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可见,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基础,没有学习方法或者学习方法缺乏就不可能形成较高水平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伴随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而发生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一种对学习过程的安排,这种安排不是僵死的固定的程序,而是根据影响学习过程的各种因素即时生成的一种不稳定的认知图式,这种图式可以被学习者接受而成为经验,也可以因学习者的忽略而消失。因此,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完成特定学习任务时选择、使用和调控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资源等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是影响学习进程的各种因素间相对稳定的联系,其与学习者的特质、学习任务的性质以及学习发生的时空均密切相关,是一个有特定指向的认知场函数。(4)学习操作能力——综合活动、应用能力
五、学习困难的认知特征
(一)视觉方面的认知特征 : 区分视觉形状困难、区分形象—背景困难、寻找隐藏的图像困难、形象旋转困难、空间关系知觉困难、视觉记忆困难、方向感差、视觉想象力差、视知觉速度慢
(二)听觉方面的认知特征:听觉辨别困难、听觉记忆困难、听觉速度慢、听觉混合困难、听觉系列化困难
(三)注意方面的认知特征
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存在突出的问题。注意是个体在认知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可分为保持注意、集中注意、选择性注意和分散注意等等。不少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注意缺陷。学习困难学生注意加工的缺陷,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难以有效地接受知识信息,在对新知识加工的前期就产生了障碍,又由于在认知加工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需要注意的参与,所以注意的缺陷也直接影响他们信息加工过程的效果与质量。例如:听了老师讲的前一句,他们对老师讲的后一句话联系不起来,搞不清这两句话之间的关系,或者听了后一句却忘记了前一句。更有的老师问刚才讲了什么话,他们都说不上来。
(四)记忆方面的认知特征
感觉记忆中信息编码、提取的速度较慢。短时记忆中复述频率与复述策略水平低。长时记忆中语义记忆编码困难。
(五)问题解决方面的认知特征
问题解决是指个体面临问题情境时如何运用信息与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信息加工论把问题解决看作是个体对问题空间的搜索,以建立一种与问题对应的心理模式,确定一个最佳的行动方案的过程。
就学习困难学生同学习中等生相比,他们在制定学习计划,采用有效识别方法、有重点复习、利用工具书和课后复习五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学习困难学生一方面是不会在学习中运用这些策略,另一方面是不愿在学习中运用这些策略。这种状况的产生,很大一部分的责任在于教育者。特点:粗心大意。表现:写字经常多一撇少一划,或者把答案抄错。常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考试时常漏题
六、先行知识和学习基础方面
学习困难学生信息加工能力与他们的知识背景有密切关系。个人的知识背景是储存在长时记忆里的。知识背景会影响学生的编码和提取的效果。学习困难学生知识背景的主要特点是:知识背景贫乏,知识结构紊乱。知识背景贫乏使他们对外来信息加工、分类显得困难,也不利于他们在回忆时激活长时记忆的概念图式。同样,知识背景组织结构紊乱也会影响编码和提取。不少研究表明知识背景对阅读理解有重要影响。
标本兼治是应对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的一计良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是不行的,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的、立体的生活。
教师要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生导师,就要关注那些学生的学业之外与学业息息相关的东西的。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及分析材料
10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从中学到大学是一次重大的人生转折。进入大学,标志着成年人阶段的开始,标志着逐渐摆脱青涩,开始一段崭新的人生历程。与我们以往所经历任何阶段不同,大学生活与学习有其独特的特点,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制,心理上还要学会自我调节。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习:面对着完全不同于中学时期的五花八门的专业课;面对着再没有老师、家长督促的学习环境;面对着身边各种新奇事物的诱惑,如何在这种复杂、新鲜的状况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学生们最关心的话题。
首先,学习目标。如前所述,大学学习是主动地学习,主动学习需要学习的动力去推动自己,需要强大的自制力把自己从各种新鲜的诱惑中拉回书本,需要坚韧的意志力去不断探寻,这些动力、自制力、坚韧的屹立无不来自目标。只有目标才能推动同学们在艰苦的求学道路上不断向前。
其次,学习方法。众所周知,大学以自学为主,没有了中学中的家长督促与老师引导,一切全靠自己,所以一个良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大学学习注重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注重能力培养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这些目标,学校除了开始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之外,也开设了各种专业课程,供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有规律,有延续性的学习尤为重要,这
就需要好的学习方法来引导,不断修正学习方向,是学生能少走弯路,一直找到正确的方向。
再次,学习心态。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各位同学又正处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如何摆脱各种干扰,不被各种诱惑所吸引?如何在学习和精彩的大学生活中找到平衡点,做到学习生活两不误?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心态。只有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才能我们在各种诱惑与迷茫中找回自我,坚持学习,不断努力,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最后,学习环境。总的来看大学学习,和中学最大的不同便是环境了。没有固定的同桌,没有固定的教室,没有固定的自习时间……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根据不同环境调整学习的方法,改善学习的心态,对大学生尤为重要。也是决定大学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众所周知,学习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效果,要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必须要有所掌握。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可通过四个方面来得以体现:面对考试的态度、对待课程作业的态度、遇到困难时的态度以及面对诱惑时所采取的行为。在问卷设计中我们把这四个方面分别放在了四个问题中予以考察,下面将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解读从各个方面来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分析:
(1)对待考试的态度
平时勤于复习:10%,临阵磨枪:46%,平时积累加期末复习:35%,基本不复习:9%
(2)对待课程所布置任务的态度、不计品质完成:23%,直接借鉴:7%,精益求精:17%,能保持平均水平:53%
(3)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打破砂锅问到底:35%,先暂时放放:58%,无所谓:7%
(4)面对诱惑时的态度
总是后悔失控:20%,努力做到学习玩乐两不误:51%,面对诱惑时的态度:18%,竭力抵制诱惑:11%
由以上图表可知,现阶段学生在学习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老师的努力,更重要的还是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