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六段式教学模式
近两年来,本人结合课改的新理念,本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生活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为最终目的。初步形成了数学新授课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新模式——六段教学模式,自主互助六段式教学模式结构为:基本训练,稳定情绪——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自主互助,解决问题 —— 质疑辩论,理解问题 —— 应用拓展,深化问题——总结反思,全面评价。此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题策略为重点。低年级主要以培养问题意识为基础,进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中年级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解题策略;高年级重在利用解题策略进行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下面具体谈一谈:
一、基本训练,稳定情绪。小学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要靠天天练,每一节课的开始先安排基本训练,包括口算基本训练、应用题基本训练、公式进率基本训练等。这样把基本能力的训练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同时,上课一开始就进行基本训练,使学生一开始就投入紧张的练习中,能稳定学生情绪,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让孩子发现问题,从而自己提出问题。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的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
创设情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创设情境
2、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创设情境
3、通过游戏比赛创设情境
4、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三、自主互助,解决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自己能够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先让学生个人独立思考问题,再提出具体、有效的小组评价要求,让学生小组自主探究知识,解决问题,接着把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通过这种形式来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胆识、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互帮互学的作用。此环节是六步教学法的核心,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是充分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有效学习的重要过程。这一环节要注意四个方面:
1、恰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此时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不可问题一抛出就小组合作。
2、让学生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
3、选择合适的学习成果展示方式。不同的探究问题采用不同的汇报方式,否则会降低汇报的质量。常用的有:
小组集体汇报方式:当需要板书、多媒体体时到讲台前展示。每人有不同的观点作发言,发言完毕后可互相补充。学习成果展示完毕后要听取下面同学的质疑或建议、评价。
小组代表汇报方式:由一人代表小组其他成员的发言,发言完毕后小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然后听取同学或老师的质疑等。
4、要给展示学习成果的个人、小组恰当的评价,以表扬和激励为主,既有同学的评价,又有老师的评价。
四、质疑辩论,理解问题。是指学生间在上一个环节中互动,对新知的学习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不同的见解,通过生生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行知识小结,师生对重点处、难点处做点拨和强调,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一环节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该环节是上一个环节的延续,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求得新的发现,得出新结论,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一节课的精彩生成就在这里。具体做法是:
1、生生、师生互动。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开放课堂让学生质疑,激励学生敢疑、善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讲民主,不论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都要给予肯定。对于疑问不要急着给出答案,留点时间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
2、教师在点拨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点拨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点拨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点拨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质疑点拨的局限不应只在此环节,还应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例如在学生展示、学生练习时给以个别点拨,在练习时进行质疑等。
五、应用拓展,深化问题。这是一个综合练习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练习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化问题。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互批、互议、互改。要及时分析统计学生答题情况,有针对性补救矫正。
六、总结反思,全面评价。是指学生在学习之余反思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然后作简单的自评、互评甚至是评教师等等,促进生生、师生的情感交流,体现民主,不断优化师生关系,使之和谐,这个评价有时还可以引申到课外。
1、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反思是学生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教学中的做法是:
(1)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知识,在反思中升华知识,增强迁移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2)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让学生在反思中提炼方法,学会学习。
(3)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纠正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数学思想理解的偏差,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4)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赞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习信心,增添学习动力。
2、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就像放电影一样把各个环节的教学回放一遍,感受课堂教学、学生精彩表现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手段的成败之处等等,写在自己的备课本上。
3、课堂评价的方式
(1)教师评学生。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评价学习的过程,评价知识,评价思维、能力、情感和发展。如适当表扬和鼓励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小组,提出改进建议等,要从以前的裁决模式变为六步教学中的激励模式
(2)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要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学生评教师。学生评价教师,这就更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扫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创设出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小学数学“小组自主互助学习”教学模式,其流程是:情境引入、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巩固练习、组内互助—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1、情境引入 提出问题(3分钟以内)
一般课堂教学,前几分钟是学习的低效阶段,若没有相应的情境引入,学生往往很难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设置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研究的问题,以便用问题去推进教学过程。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 目标,整体把握学习的内容。
随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不断提高,根据教学实际,也可开门见山,简化情境引入环节。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10分钟左右)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出示自学提纲,学生根据提纲要求进行自学。自学不仅仅是“自读”,它除了阅读教科书,还可以是尝试解决习题,活的自己的体验。刚开始,学生还么有相应的自学能力,教师的提纲就要非常的详细,就像是一个导学案。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参与组内讨论交流,对知识进行第二次咀嚼,形成小课堂。由组长主持,遵循弱者先发言的原则,梳理所学知识,讨论解决发现的疑问等。
3、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12分钟左右)
学生在组内交流后,在班内展示学习成果,讲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出疑惑。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质疑或解惑,通过生生互动,实现课堂的真正自主和高效。学生在交流展示时,教师要给他们的时间和空间,并积极关注课堂的每个细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介入和点拨,推进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
一开始,教师要首先鼓励学生敢讲。只要学生能走上讲台教师就给予表扬鼓励,树立其自信心。其次,知道学生会讲。通过教师示范,点评,开设专题讲题比赛课 等方式,逐步培养能够在讲解时能抓住要点,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第三,鼓励学生能讲。重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通过质疑,实现互动;通过互动,增强学习实效。第四、培养学生会听。引导学生倾听、认真倾听,并逐步做到会倾听,会领会,并从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对于一些重点问题及时进行引导、点拨,适当拓展和变化,通过具体题目推进思维。要创设课堂讨论的氛围,鼓励质疑争论,展现学生的思维。
4、巩固练习组内互助(10分钟左右)这个环节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针对内容和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巩固训练;二是对于组内出现的问题,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实现优生对学困生的帮扶;最后又由错题学生展示讲解错例,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讲话机会和锻炼展示的机会。
5、课堂总结 达标测试(5分钟以内)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知识点、解题方法和所包含的数学思想,点评学生的表现。同时,选择教材中活自己设计的练习题进行达标测试。以巩固只是、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阶段性总结
我校近两个月来,积极参加全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连片教研活动,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1、开展的活动
我们引导教师认真学习领会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改要求,在学习先学后教、探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成功教育等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对现行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初步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发展、发挥学生主动、互助的教学模式,对于初步构建的模式,要求老师实践并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并组织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论坛”、“课堂教学大家谈”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是对在课堂上存在的“假互动”现象、如何把握“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对学生“质疑“的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合作,什么问题需要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明确对老师提出教学应注意的”八点“即:作业少一点,轻松多一点;同学交流点,课后活动点;学得深一点,扩得广一点;纪律好一点,学得多一点。二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人本主义开放教育”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坚持以“爱”统领教育教学改革。要热爱每一个学生,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健康成长;要求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创造性,积极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取得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一学生都得到成功发展,让学生在自主、互助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2、实行捆绑评价,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班教学组、教研组绑评价制度,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并将教师的达标情况作为评价教研组、备课组的依据,作为考核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依据,这样有效地提高了班主任、教研组长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教案的优化、学习小组的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制订了相应的要求和关于学习小组的暂行规定。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起到了很好的促进。
3、发挥“课堂论坛”的作用,引导教师积极进行反思
我们要求教师积极进行反思,一是进行节后反思: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功之处,得到什么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分析在合作互动中存在哪些“假互动”、“假问题”,什么地方遏止了学生的思维?什么地方出现“低效现象”; 二是对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反思。对于从作业、辅导、讲评中反馈回来的信息,都要进行全面的分析,认真思考自学的实际效果,积累成功经验,找出有待改进的地方。
二、获得的成果
从教学效果上,据师生反映,自学校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教师的压力大了,干劲足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通过开家长会,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和学生一致认为,学校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活动以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变得爱学习了,爱质疑了,思维变得宽阔了。
三、今后的打算
开展好校本教研,抓好课题实验的管理工作,搞好语文主题实验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完善,进一步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达到“自主、互助、快乐高效”。
总之,我校将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上立足抓特色,最终形成一定模式。
2024年4月30日
自主互助 合作学习师生共成长
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讨论问题的气氛热烈,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课堂面貌焕然一新。但是,课堂上也暴露出了一些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把握不够的现象。如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其他小组都合作完成了,但是有一个小组却迟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只能要求这个小组停止合作;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汇报时,第一个汇报的小组就把比较理想的解答方法说出来了,且讲解明确,其他学生还没有获得展示成果的机会就被迫进入下一个环节;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由于对学生估计不足,各小组出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一时间手足无措,错过了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升华的最佳时机……
通过对以上课堂现象的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对学生合作的情况把握不足造成的。学生合作时,有的教师要么袖手旁观如‚局外人‛,要么如‚蜻蜓点水‛般挨小组看一下,有的教师甚至对学生的合作情况一无所知,造成了合作效果的不理想。那么,学生合作时,教师应做些什么呢?笔者以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适时参与讨论,亲历探究过程。各小组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参与到某个小组的活动中去,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和大家共同探讨问题。这样教师既能了解到小组讨论的第一手资料,又能为接下来的讲解提供一个真实的依据,使自己的讲解更具指导性。
2、掌握组际差异,调节汇报顺序。由于各个小组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讨论问题的深度也不同,往往会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学生合作时,教师必须对各小组存在的这种差异了如指掌,这样学生汇报时教师才能有效地
引导学生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维进程,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3、洞察合作进程,做好个别点拨。由于各个小组的情况各异,我们经常会遇到个别小组合作进程过慢的情况。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样的小组往往完不成任务,其他小组就开始汇报了,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这就需要教师一定要做到明察秋毫,适时给予点拨,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提供思维的线索,把落后的小组向前推一把。
由此看来,课堂上学生合作时,教师不能闲着!在平时教师就更不能闲着!要实施‚互助合作‛,作为教师,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转换自身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到学习热情的激发者,探索创新的引领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过程调节的指导者。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要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端,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主体参与,这必须打破‚教师一人说了算‛的课堂局面。在课堂上,把提问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思考;并把解答问题的机会也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认真的钻研中,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教师则作为课堂的‚导‛师,引导、启发他们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去。
二是创设和谐的情境,建立师生民主、平等、合作的良好关系。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如果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没有营造出和谐、合作的氛围,则师生双方参与的积极性都难以调动起来。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以关爱和赞美,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被爱和被承认的心理需要。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闪现创造性思维火
花时,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当学生认真探究、勇于表现时,应给予真诚的赞美;当学生一时语塞,回答不上来时,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宽容和真诚的期待。这样,在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气氛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争做课堂的贡献者。
三是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只有通过学生的参与才能完成,教师应创设民主交流的学习气氛,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学习,互助合作。这种‚互动‛可以是课前互动式收集资料,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如对课文中的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字典、书籍、报刊、网上信息或其他媒体等获得资料,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充分享受共用资源的乐趣。例如在上综合课,学生通过个人、小组等形式查找、收集资料,在课堂上,通过‚比一比‛‚讲一讲‛等活动形式,互相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这样一节课下来,个个学生踊跃发言,人人争做课堂的贡献者,总比你老师口干舌燥地‚灌‛要强得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此外,这种‚互动‛还可以是互动式探讨问题,让学生享受思考的乐趣。课堂上,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并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其他成员进行讨论,小组内能解决的就解决,未能解决的拿出来与其他小组讨论、探究,教师通过巡视、询问、参加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启发、指导。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可以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合作,促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更深更广的思想交流,更重要的是,在相互配合中,思考的乐趣。
四是关注‚后进生‛。聪明活泼的学生人人都喜欢,但任何班集体中总有那么几个性格孤僻或者顽皮的孩子。前者平时少言寡语性情忧郁,后者上课不注意听讲,小动作不断,影响上课,大多不被同学们喜欢。因此,在课堂上以爱为出发点,从多方面激发他们的兴趣,用执著的爱,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表演的场所和机会,尽量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哪怕是一条简短的回答,或者回答一些常用的生活知识方面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让他们意识到被信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自信。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是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新课标下站在教改前沿的教师,应充当好‚灯塔‛的作用——既是‚导‛航,又能点燃学子心中的希望。多想法子,创设更多民主交流的良好氛围,激发更强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迷茫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进步,在创新中提高。这样的教学,人人都积极参与。课堂因‘互助合作’而充满生机和活力,师生也因‘互助合作’的课堂中共同地成长。
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进行转变,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今年以来,我校大力推行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自身教学与教研的实践,谈谈对”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体现过程性,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与方法;突出创新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凸显探究性,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
1、基本结构
2、操作程序
(1)前提准备。准备的目的在于稳定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原有认知,为探究作好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的铺垫。这一环节既可以在课前准备,也可以在课中进行,可以用谈话、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进行。
(2)探究新知。这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环节。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围绕学习内容设计纲要性思考题,创设知识迁移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新知.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畅所欲言,大胆质疑,促进同化,发展思维的流畅性,让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3)拓展运用。这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获得能力.教师的练习设计要紧扣教材,有适当的坡度与密度,要让全体学生都练有所得。要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开放性习题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4)总结评价。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回顾问题探索过程,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得失,并联系实际将知识点向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激发再认识、再发现、再创新。
二、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1、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和谐的课堂环境能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使之产生强烈的欲望,并积极进入状态,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
(1)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要保持宽容与理解,给予鼓励与引导,少一些批评与指责,多一些赞扬与鼓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消除师生间的无形的心灵鸿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问题的环境与机会,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与意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倡导多样化的解题策略。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同时又能满足学生的求胜心理,形成热烈的课堂氛围。
2、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
(1)情境创设要基于现实生活。创设情境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选择教学资源,把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呈现给学生。数学素材要紧密地联系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亲切,由此产生好学、乐学的动力。
(2)情境创设要引发认知冲突。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用的过程。教师要能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以旧引新,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展示的问题要把握学生的逻辑起点,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一定的探究性,有利于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又要是学生经过努力能解决的。
(3)情境创设要利于目标达成。数学素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起到衬托教学内容的作用.教师在选用数学素材创设情境时,不仅要看它是否是现实的、有趣的,更要看它与教学内容的联系,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素材选用的目的性,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3、适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结论,也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1)评价时间要及时。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为了进一步指导与改进教学。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要把评价经常性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学生多次自我反馈的机会,使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成为一种习惯。
(2)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学生的视角来认识,要以学生个体纵向比较为主,要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享受成功的体验,在同学之间的互评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欣赏他人、建立自信,从而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3)评价方式要多样灵活。评价可以是集体评价,也可以是个体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评与自评; 可以是书面形式的评价,也可以是口头形式的反馈。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更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三、对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中几种关系的处理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自主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主动在观察、操作、猜想、推理、讨论、自学、交流等活动中获取知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的机会,营造一个激励探索与理解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变化与发展,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获取的全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体验与感悟,丰富自己的经历与经验,从而形成“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当然,我们在注重过程性目标的同时,也要重视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用获得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也不能弱化。
3、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不是一个机械的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展开要重视预设。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及心理状态,要能根据学生的现实状态预设教学过程。只有充分预设,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更重视生成。教学过程不能一味的按照教师预设的过程展开。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处理课堂新信息,根据学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维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给学生表达与表现的机会,保护学生创新的火花。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必然,两者是辨证统一的。有了高质量的预设,才能有精彩的生成;只有重视生成,预设才有新的活力。
4、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讨论合作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学习不能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合作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大多数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要给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改经验小结
在“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中 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研讨、直接参与课改实验班教学实践与学校的课改经验小结交流等活动,我们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教学水平有了提高,现将本人参与课改的经验体会整理如下:
1、为了营造“自由、宽松、快乐”的课堂,“深刻的教育,来自深刻的体验”学生的体验不可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教师导的重要性,变“一言堂”为“多人谈”现状的需求。这正是课改的目的意义所在。2024版数学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推行的“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正是课程基本理念中 “双主体”教学观的具体体现。
2、强调了课改的基本课堂形式:六人小组,小黑板,导学目标。这一模式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的。学生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不尽相同,他们在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对问题易形成更丰富、多角度的理解。“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正是这种学习观的体现。
3、“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 展学生;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按阶段逐学段培养学生的倾听,阅读,交流,反思的习惯,不能一蹴而就。我相信:过程好了,结果不会差;学生主动了,成绩不会差。适合学生 的,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课堂模式就是应大胆去推行。
二、做法。
(一)育人为先。首先,进行班级建设,为实施课改模式创设良好平台。我在刚接五(2)班时组织学生制定班规,明确组长职责,推选小组长,由小组长自选组员成立六人小组,老师适当微调。小组定组名、组规、口号。以小组为单位建立评比栏,周周评比,适当奖惩;其次,加强纪律教育,为实施课改模式提供有力保障。拟好班级誓词、班训和口号,每天利用早会时间进行训练,由班长领读:“我们的口号是‘今天我为班级而自豪,明天班级为我而骄傲’。我们的班训是‘守纪、守时、守信,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我们的誓词是,我是五(2)班的一员,我们不能忘记父母的辛劳,不能忘记学校的嘱托,不能忘记老师的期望。我们要相信自己,要微笑的面对每一天,每一个人„„”。通过这些方式等,让学生增强集体意识,培养自信心,明确学习的目的。最后,适时开展班队活动,既丰富学习生活,有有利于良好班风、组风的形成。
(二)教学尝试。
1.从备课看。不仅备教案,也备学案,教学设计应导教与导学相结合。我更注重的是“学生导学案的设计:导学目标应具体,可操作;练习设要有层次,能突出重难点,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备课重视预习环节,学生通过预习能自主解决的,或通过互助学习能掌握的,教师不必按程序教学;教师把教给学生质疑方法、鼓励学生质疑放到重要位置,强化指导训练,培养自学能力。日积月累,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提高,课堂学习会觉得越来越轻松,学习的效率越来越高。如我在《倒数》导学案练习设计时,练习设计体现了学习的循序渐进性。2.从流程看。
课前:出示预习目标或导学案。课堂:(1)出示导学目标,自主学习;(2)小组学习、老师巡视;(3)展示学习成果,老师点评;(5)当堂检测,小组互评(6)反思总结,巩固深化。当然,这些环节可以调整顺序,必要时也可以增减,主要看课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需要而定。课堂流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去探索,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生的课型,适合小学生的“小学模式”。如《分饼》教学设计中就把导学目标分三次自学、讨论。再如《正比例、反比例》复习课导学案中。重在对知识结构的系统整理,采用“自主互助,展示反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又让学生们能互助互学,达到最优化。教师再以适当的总结和鼓励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了较好的评价,学生从教师赏识的话语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就感。
3.从时间看。应做到:教师讲授时间应限于15分钟左右,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占50%以上;教师的提问明显减少,学生质疑、探究的自主性增强。课堂上,学生学习活动参与面均达85%以上。避免了教师讲解繁琐、费时多、收效少的缺点,把课堂的主要时间还给了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感受。
1.小组建设应灵活多变,小组管理应奖惩并举,多管齐下。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意义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学习独立思考,专心听讲,积极参与,敢于质疑,独立作业,不耻下问的等习惯
2.“自主互助,展示反馈”模式,优秀学生学习主动性更强,课堂上看着学生自学、讨论的认真劲,感到无比欣慰。在优秀生自信心,表达能力,学习成绩进步较大的同时,我们应防止中差学生边缘化的趋势。
3.把导学案放在课堂上让学生做,让学生分阶段逐步完成导学案,学生做导学案时,边做边学,目标明确。这样,即不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效果也不错。但每节课都如此,不切实际。4.可以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作业讲评时,班级 “小老师”吴薇同学评讲,同学们容易听懂,老师还可发现不足,适时点评;组内“小老师”杨微等组长充分发挥互助优势,化整为零,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多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风采。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讲给学生听有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极力地去找错误,能找出错误,意味着他们必须多掌握知识。上台,让优生更优秀,让后进生更自信。6.数学中,《整理与复习》内容更适合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高年级比中年级学生自主能力有所增强,但与中学生还有一定的差距,导学不能照搬照抄中学模式,如果组织不好容易流于形式。我的做法是课前让学生整理与复习,课中交流整理,课终汇报总结。
四、困惑。
有收获,也有困惑。
(1)小学生自觉性较差,六人小组便于讨论交流,也使部分学生滋生了讲话,抄袭,传纸条等不良习惯。我们该如何更好的把握新课堂模式下的纪律问题?(2)导学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本课的重难点,?导学目标是一起出现好,还是逐次出现好?(3)如何处理教学进度与课改实验的矛盾?毕竟课改是费时费力的,且数学老师跨班教学。(4)小组怎样组建更合适,是不是都由老师定呢?是否固定不变呢? 总之,“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引导,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进行的课题研究。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智力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差异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满足;学生的有效思维和合作探究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现。同时,我们也应清楚的认识到课堂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学科规律的基础上,应面向全体学生,应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不能冒进,应深入开展案例研究,面对现实、脚踏实地的做好课改工作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