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意见2024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体会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将劳动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相融合,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二、基本内容
(一)加强劳动价值观培养
各学校要结合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本地产业优势,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劳动教育方案,设计进阶性的劳动价值观教育、幸福观教育、劳动奋斗教育、珍惜劳动成果教育等,并将这些教育与劳动技能培养有机结合。
(二)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1.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义务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高中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要重点统筹好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社会实践等相关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程,确保每周至少有1节劳动教育课程。根据学生年龄和学段特点,每周应安排0.5-1小时的校内劳动。
2.强化学科有机融合。要充分结合相关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学科教学应强化知识的实际应用,将社会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要深入探索整合科学、技术、艺术和数学等学科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强化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要将劳动教育与以“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为主要内容的“三爱三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和载体,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劳动素养。
3.完善实践类选修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普通高中学校应结合当地产业和学生需求,开发丰富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创客空间,鼓励学生基于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在研究真实问题、技术制作和艺术创作过程中进行创意制造实践。
4.创新劳动课程体系。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实行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相结合。可根据需要分级分类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依托特有的红色资源,创新红色教育课程,丰富劳动教育内涵,将劳动教育纳入研学实践课程体系。挖掘红色资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融入思政课教育和课程思政、学科德育建设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三、发挥家校社教育合力
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鼓励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加强对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加强对劳动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积极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公益劳动,开展一次劳动作业赛或其他劳动竞赛,组建若干支志愿者服务小分队,深入工厂、农场、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开展服务活动。
四、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1.建设高素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学校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确保劳动教育教学质量。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依托“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在线远程培训等开展全员培训。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专业发展等重要工作中体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引导更多教师参与劳动教育。
2.多样化建立劳动实践场所。学校要因地制宜设立校本劳动技能实践基地,采取多种方式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在行业组织、行政事业单位、社区和其他社会机构,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公益劳动实践基地。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等作为校内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所,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将校企合作的企业拓展为劳动实践基地。原则上要求学校校内校外相结合,选择农场、工厂、社区、福利院、医院、社会机构、公共场所等,建立1-2个长期实践基地,发挥各基地劳动教育功能。
3.多渠道筹措劳动教育经费。各校要健全经费投入机制,统筹上级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
4.多方面强化劳动安全保障。各校要建立当地政府支持、家长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必要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交通运输和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五、加强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保障。各学校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的劳动教育落实方案,加强劳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各中小学校要设置专门劳动教育课程教研组,承担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责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要结合本校办学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成为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2.加强示范引领。各学校要有序分步推进,逐步实现学校劳动规范化、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的协同育人格局。积极创建劳动实践教育试点项目,围绕试点内容、试点方向,制订创建特色项目专门方案,确保有特色亮点,并发挥其影响示范作用。
3.加强考核评价。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平时表现评价和学段综合评价相结合、劳动能力评价和劳动态度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重点加强学生参加学校劳动、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的评价,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4.加强宣传引导。各校要把推进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加强劳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和凝炼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特色亮点、先进典型,内宣外宣并举,线上线下互动,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劳动光荣主旋律,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新时代劳动教育演讲稿(通用5篇)
好的演讲稿可以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演讲稿在演讲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你写演讲稿时总是没有新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演讲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时代劳动教育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高尔基曾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双手创造出来的。其实我们生来就是一群劳动者,是劳动让我们创造出了这个七彩世界。是劳动,让田野瓜果处处飘香,是劳动,让红领巾喜悦地飘进知识的海洋。
许多同学认为劳动就是指体力劳动。那错了。它包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它赠予人类许多骄傲,许多辉煌,也给中国历史留下不少闪光的华章铭文,如司马迁多年努力编成了《史记》,李时珍寻寻觅觅终得《本草纲目》等等。
无穷的知识都是劳动的结晶,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我们应付诸行动,相信只要肯刻苦劳动,那所得到的将是更宝贵的财富。对于我们小学生而言,现在正是学习阶段,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在这段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诱惑,许多困难。请不要畏惧,不要退缩,把目光放长远,那样,在求学路上,你就不会那么轻易地被困难所打败。要时刻铭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所获得的知识都是老师诲人不倦的教育和自己刻苦学习的成果。
同学们,热爱劳动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理应将它传承下去。在我们的校园里,每天都涌动着一群值日的同学,每天都有人在默默地打扫卫生,每天都有人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是他们共同创造了整洁的校园环境,让我们得以在清新的校园里快乐地学习。
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轻轻放入筒内。认真仔细地完成每一项作业,做个真正的好学生。我们是劳动者,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那就让我们用心感受世界,用行动美化世界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新时代劳动教育演讲稿2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热爱劳动。
高尔基曾经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而现在,很多人更是因为无休止的工作学习而忽略劳动。因为现代社会的压迫,许多人废寝忘食,不用双手劳动,甚至都已忘了如何用双手进行劳动。热爱劳动不仅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美德。
从古至今,不计其数的名人作家书写了很多歌颂劳动人民的诗歌、文章,而又有多少人会认真地去体会呢?现在的小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全然不明白,我们吃的粮食,穿的衣物,哪样不是劳动人民每天天不亮就起身劳动换来的?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多数人都以为忙而不能抽出时间劳动。我们现在的一切,可都是古时候的人们一直劳动到现在才能流传让我们享受呐。我们要传承中华文化,以劳动创造生活,而不只是埋头苦干。
劳动也对人们有益,它有时能强身健体,如果让小孩从小就热爱劳动的话,那他将来一定是一个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的人,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自己的意志,以至于在以后面临到挫折的时候能坚持不懈,选择直面困境。所以说,帮忙做家务活,不仅能减轻父母的负担,而且还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只有在真正劳动时,才能觉悟到劳动的真谛。当今社会也主张劳逸结合,不能过于“假勤奋”要抽出多余的时间来劳动,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正面影响。热爱劳动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小朋友都应该从小养成。
总而言之,劳动有益我们身心,锻炼我们意志,充实我们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全方位发展,学会以双手创造精彩。热爱劳动,使个人不断往各方面发展,为社会与国家注入了新的活力。倘若所有人都热爱劳动,那么,每个人都将会勤劳能干,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助人为乐的英雄,人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劳动,获得有意义的财富,使自己丰衣足食,国家将长治久安,稳定有序。这不只是一个幻想,更是一个愿望。
让自己热爱劳动吧,不要将责任推给机器人,我们的智慧与能力,是机器超越不了的!让大家热爱劳动吧,不要忘记因劳动带来的成就,带动更多的人一起,以勤劳的双手,创造新一代的奇迹与辉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新时代劳动教育演讲稿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学会劳动,热爱劳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在我们吃的米饭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顶着大太阳为我们种下的,里面有他们的辛勤汗水,这是他们用自己双手的劳动换来的,所以我们不能浪费粮食,还要学会热爱劳动。现在有很多的人不上班的话躺在家一躺就是一整天,什么事也不干,还有学生也只会吃完了就睡,醒了就玩,当今世上已经没有多少人会主动出来劳动了,除了那些农民伯伯们,还会种一些食物水果之类的。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没有那些人的劳动就不会有我们现在吃的米饭,各种蔬菜;没有劳动的双手,就不会有我们现在住的高楼大厦;没有劳动的双手,更不会有我们读书的地方。我们要学会劳动,热爱劳动,你做久了的话,甚至还会没有劳动你就会失去动力,劳动是一种精神财富,我们自己要学会丰衣足食。
劳动可以让我们锻炼身体,不受病痛的折磨,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状态;劳动可以益于我们的身体、大脑,让我们懂得如何去劳逸结合;劳动可以让我们的意志力更加的坚强有力,还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充满挑战。从古时开始就已经有人在劳动了,他们每天耕织、织布、挑水没有觉得很累,反而会觉得有意思。
热爱劳动我们要从小就培养,这样的话长大之后你就会是一个爱劳动、吃苦耐劳的人,劳动有很多方面,我们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总要去尝试一下,这才是最好的。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新时代劳动教育演讲稿4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美好人生的底色》。
劳动是什么?是洒扫庭除,是洗衣烧饭,是挥汗如雨,是负重前行;
劳动还是什么?是态度,是实践,是脚踏实地,是梦想照进现实的那束光。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对生命的亵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对生活的妥协,好吃懒做、无所事事是对人生的放弃。创造价值、获取成功才是我们永远不变的追求;伸出双手、付出劳动才是我们美好人生的底色!
古语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我们的祖先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泱泱华夏文明,开启了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女娲补天、精卫填海不仅是美丽的神话,也是我们与自然抗争的勇气;大禹治水、愚公移山不仅是不朽的传奇,也是我们钢铁意志的凝聚。他们用劳动开辟鸿蒙,用劳动改变世界,他们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他们是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科技进步神速,高科技产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人工智能更是颠覆了我们的想象。我们不禁要思考:当人工智能可以在一些领域代替人时,我们还需要做什么?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是人工智能的创造者、支配者、操控者,人工智能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科技发达了,人与人之间更需要情感的交流互动,有一些事情更需要亲力亲为,我们必须付出劳动才能完成情感的输出,才能享受情感交流带给我们的快乐!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可贵。伸出双手,付出劳动,你会收获幸福与快乐,你会拥有完美的意志品质,你会摘得成功的桂冠。
当你用自己的劳动让环境清爽整洁时,当你用自己的劳动让饭菜芳香四溢时,当你用自己的劳动让亲人露出微笑时,当你用自己的劳动换来别人的感谢时,你会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你会爱上劳动,你会更深层次地懂得“给予”的快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劳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无比重要,会让我们拥有珍贵美好的品质。劳动教会我们要脚踏实地,劳动教会我们要迎难而上,劳动教会我们要坚韧顽强,劳动教会我们要锲而不舍……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劳动是成功路上的必需品,要想取得辉煌的成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更辛苦的努力和劳动。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只有辛勤的劳动才会让我们嗅到成功之花的芬芳,才会让我们品尝到成功之果的甘甜。
亲爱的同学们,热爱劳动吧,它是我们美好生命的底色!它会让你的生活更充实,让你拥有更多的快乐,让你创造更多的价值,让你的人生更加绚丽多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新时代劳动教育演讲稿5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在这与大家分享我的劳动观,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尊重劳动,实现价值》。
《资治通鉴》有言曰:“作而不止,乃成君子”,阐释了劳动实践与品德修养的关系,告诉我们只有在不停的劳作中才能磨砺自身的品格,完善道德修养,实现人生价值。然而,现在有很多年轻人视劳动为草芥,这不仅是懒惰的表现,更有对劳动的误解。
尊重劳动,让劳动意识融入生活中,培养艰苦奋斗,勤劳肯干的品格,才能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学生们在劳动中体会到劳作的辛苦,感受到收获的快乐,缓解了学业的压力,亲近自然,陶冶情操,对磨练品格大有裨益,何乐而不为呢?
揆诸现实,这是一个油瓶子倒了,孩子都不知道扶的时代,古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今有“睡到自然醒,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迫切需要呼唤尊重劳动的意识,让劳动融入生活,让“劳动最光荣”这一再朴素不过的真理受到应有的膜拜。
投身劳动,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然途径。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九十多岁高龄仍坚守在手术第一线救死扶伤,他每多劳动一天,就为患者带去更多生的希望;塞罕坝沙漠变绿洲的奇迹背后,是五代人40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拼搏,他们用劳动谱写着“美丽中国,绿色中国”的新篇章。任何一个人,都是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三尺讲台上的老师,烈日炎炎下的交警,大街小巷中穿梭的快递小哥,实验室里的科学家,正是这些无数平凡的劳动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投身劳动,做个平凡的劳动者,高尔基曾说:“生活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一切创造离不开劳动。
也许你要反驳我,现在都是人工智能时代了,很多劳动都可以被机器人取代。不得不说科技发达了,人们变懒了,科技把我们惯坏了。时代的进步,毋庸置疑,但并不代表劳动落伍了。劳动不仅仅指体力劳动,还有脑力劳动,我国现今需要的是知识型、技术型的复合型人才,时代赋予了劳动新的内涵,科技研发,自主创新,中国智造,哪一个能离开劳动?我们要努力学习,做新时代新型的劳动者,才能勇立潮头,搏击长空!
同学们,让我们从此刻起,学会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塑造一个更优秀的自己;勇于投身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切实推进劳动教育深入有效实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我市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教育,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主动适应镇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培育学生劳动意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
二、总体目标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技能,形成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三、实施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形成劳动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磨练意志品格,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体现时代要求。按照新时代劳动者的培养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实践新形式、新方法,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气息。
——强化协同推进。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落实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推行学校劳动教育分段实施,拓展丰富劳动教育资源,构建劳动教育社会支持网络。
——彰显个性特色。结合区域文化、地方经济、学校特色以及学生个性差异等要素设计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做到课程常态化、师资专业化、资源立体化、评价科学化。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1.开齐上好劳动教育课程。
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方案,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要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分散或集中安排,用于专题教育、技能指导、劳动实践、总结交流等。
2.与地方和校本课程整合实施。
广泛开发日常生活、手工制作等校本课程,积极实施创新创客教育、科技创新实践、STEAM教育等项目,推进劳动教育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融合实施。结合学校特色发展和课程建设,对劳动教育主题进行优化组合,构建特色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项目。每学年设立学校劳动周,可在教学期间或寒暑假等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
3.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针对不同学段和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
小学低年级要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使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小学中高年级要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
初中要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
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4.促进学科有机融合。
要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在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上下功夫。思政、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二)广泛开展实践活动。
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1.开展校内劳动。
进一步挖掘校内日常学习、生活等场所的劳动教育价值,充分利用劳技室、实验室、课程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条件,丰富校内劳动教育资源。将劳动教育根植于学生的日常校园活动,设置学生可以胜任的校内劳动岗位,积极组织学生根据校情开展校园种养植,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食堂帮厨等活动。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节日开展劳动主题教育,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社团活动、班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等。
2.组织校外劳动及社会实践。
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工农业生产、商业和服务业体验等劳动实践。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团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3.落实家务劳动。
将劳动教育纳入家校合作共育内容,指导督促家长积极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发挥好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做饭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指导家长每年有针对性地教会孩子 1 至 2 项生活技能。鼓励家长学校(家委会)和社区等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三)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1.统筹配置劳动教育资源。
要建立以市(区)为主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扩大校外劳动教育资源,鼓励支持规模以上企业、高新企业建设具有现代科技水平的劳动实践基地。支持各校结合文化传承、文旅融创、特色小镇、智慧农业、美丽乡村、文明实践等项目载体,以灵活多元的方式开展劳动实践,形成行业特点、地域特色。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外综合实践实训基地、“校馆衔接”校外阵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劳模创新工作室等,搭建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平台。充实劳动教学资源,促进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劳动教育信息共享和资源对接。
2.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人,进行劳动教育规划、组织实施、评价等,配齐劳动教育必修课教师,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积极聘请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家长等担任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教师。加强劳动教育教师培训,保障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3.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
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五、实施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规划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和评价等,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保障机制,规范和引导学校加强劳动教育活动。各校要结合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课时安排、主要劳动实践活动安排、劳动教育过程组织与指导及考核评价办法等,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要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教育要求,研制“学校学年(或学期)劳动教育计划”,对学年、学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作出具体安排,实施好劳动周等集中劳动,细化有关要求。
2.注重安全管理。
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学校要把劳动安全教育与管理作为组织实施的必要内容,强化劳动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要依据学生身心发育情况,适度安排劳动强度、时长,切实关注劳动任务及场所设施的适宜性。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操作规范,强化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要特别关注劳动过程中的卫生隐患,按照疾控、卫生健康部门及行业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切实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3.强化督导检查。
学校责任督学要把劳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督导内容,开展对学校的常规检查。教育行政和督导部门要把区域和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作为衡量区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对被督导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纳入检查内容,开展检查督导。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强化反馈和指导。
4.加大宣传引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加大劳动典型人物和事迹宣传力度,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XX县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及省市劳动教育相关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县中小学劳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二)具体目标。
用3年时间,统筹多样化劳动教育资源,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具有息烽特色的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劳动教育项目试点学校,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二、工作任务
(三)落实劳动教育课程。
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中,安排一半以上时间釆取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小学三年级以上可设劳动日,每月1次;也可设劳动周,每学年1次。各学校根据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各校结合实际加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劳动教育模式,完善地方及校本课程研修,充分结合地方传统劳动特色,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形成科学实用的校本教材体系。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利用品德与生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劳动课程与通用技术教育课程,加大劳动观念和生活态度的培养,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课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四)确定劳动教育内容。
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千村万户”劳动实践月或劳动体验周,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劳动。充分利用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结合团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职业体验活动等。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初高中(职校)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1.校内劳动。在上好每周至少1节劳动教育课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清洁环境、美化校园活动。校内一切劳动任务尽可能归于学生,设立宿舍管理、食堂帮厨、快递收发、校园绿化等勤工助学岗,引导学生走进劳动一线。把学校草地、花坛、食堂、餐厅、宿舍、文体设施等作为学生接受劳动实践的场所,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竞赛,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2.校外劳动。各中小学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小学高年级以上校外劳动每学年不少于1次。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辟“校园农场”,设立校本劳动技能培训基地或“田园课堂”,适当开展种养劳动实践。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活动,或到“校农结合”基地开展劳动实践。
3.家务劳动。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学校每周安排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做饭、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假期明确一定家务实践劳动任务,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要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幼儿园要引导幼儿掌握自主穿衣、吃饭、如厕、收拾玩具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协助家长完成择菜、浇花、摆放碗筷等简单的家务劳动。中小学可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安排学生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保障中小学1至2年级家庭劳动实践每周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五)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一是开展班级学生劳动课展示活动;二是开展校内劳动教育主题汇报评比活动;三是开展县级劳动教育特色示范校与最美劳动基地等评选活动。多举措营造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推动劳动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三、实施机制
各中小学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劳动教育机制,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达到预期效果。
(六)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教会孩子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鼓励学校(家委会)和社区等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七)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新时代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组织实施好劳动课,有序安排学生的集体劳动。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提高教育效果。(八)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积极争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以及学校所属乡(街道)村(社县)等相关力量,为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四、实施路径
(九)拓展实践场所。
各校因时因地因校制宜,立足自身优势,强化特色,开展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农村地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确认一批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无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统筹下在市教育局认定的劳动教育基地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一是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专家培训讲座,开拓视野;二是开展劳动教育教研活动,夯实基础。通过专家引领、校本研修、反思总结,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提高教育效果。(十一)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采取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可采取学校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十二)强化安全保障。
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各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五、工作保障
(十三)强化组织保障。
各学校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成立校长任组长亲自抓、分管教学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和人员配合抓的领导小组,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特别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等力量,为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机会和平台。(十四)建构实施方案。
各学校要根据实际,以学期为单位规划建立好一套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引领保障好教育活动有序开展,鼓励探索“一校一案”。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生每学年完成1次社会服务和1种职业体验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集体劳动,鼓励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或作品,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初中学生每学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至少2份较完整的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或劳动技术作品,完成至少2次社会服务和2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进行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高一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发展指导开展职业体验;高二、髙三年级学生须自主(或合作)完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或项目设计方案;高中三年期间,学生须参加至少1次志愿服务,并有完整的活动成果报告(或记录),选择至少一门专题教育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十五)以督导考核为主导。
推进劳动教育工作的落实。各校建立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既要记录结果,也要记录劳动过程中的关键表现,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县教育督导部门将适时开展劳动教育督导,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并建立长效机制。每年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同时对各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对工作开展不实、工作推进滞后、工作落实无特色的学校在目标考核时扣减相应考核分,对做得好的学校进行表彰,对做得差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确保劳动教育的有序推进。
(十六)加强宣传引导。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引领师生积极参与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在校园宣传栏与班级微信群等积极宣传典型劳动先进人物的事迹。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XX区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试行)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XX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劳动教育一十百千工程”为抓手,践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主要目标
1.培养目标:着眼于学生健康成长,重点关注学生劳动意识增强、劳动观念确立、劳动技能传承、劳动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整体提高劳动素养,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基。
2.工作目标:2024—2024年期间,积极创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创成1个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10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10所典型学校,形成100门区级精品课程,评选100名区级优秀导师,表彰1000名区级劳动实践优秀学生,带动全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深入开展,在全区范围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常态化的浓厚氛围。
三、实施内容
坚持立德树人,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构建协同实施机制,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
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四、实施举措
(一)发挥学校主导作用,构建互通立体劳动课程体系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系统推进,离不开劳动教育课程的支撑。从体系上完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从内容上拓展小、初、高三个阶段课程,打造互通立体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在中小学周课时计划内,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与校本化拓展性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统筹进行,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
2.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使之课程化,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小学低段以校内为主,小学高段可适当安排部分校外劳动;中学兼顾校内外,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组织实施。
3.开发劳动校本课程。结合区域资源、师资力量、学生需求、学校特色等因素,开发丰富多彩的劳动校本课程。全区各中小学广泛开设涵盖金工、木工、烹饪、缝纫、养殖、种植、采摘、农作物加工等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建立劳动意识,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4.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二)发挥家庭基础作用,细化日常生活劳动实践内容
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研制出台《XX区中小学生家庭劳动项目指南》和《XX区家庭劳动学生成长手册》。通过我会做“自理小能手”、我学做“乐帮小主人”、我善做“创意小当家”三个板块,共9级,每一级共9个项目,分散到厨房、卧室、书房、餐厅、储藏室等各个区域,并在每一级中都设置了一个相对难度较大的出力出汗项目,使学生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学习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经验、生活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学校并通过劳动周安排,针对性地开展1至2项生活技能展示,按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三)发挥社会支持作用,搭建区域劳动实践支撑平台
坚持“依托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区域整体推进劳动教育”的思路,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
1.构建多层级的实践基地网络
区级——建成一个区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中心,利用XX小学撤并留下来的校舍,将其打造成XX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室内);利用XX
街道流转的XXX多亩土地,与公司合作,按照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标准打造区级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室外)。形成一个可以日容纳300余名学生、年接待能力4万人次以上的区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中心,为全区3—8年级学生提供每年一次为期一天的集中劳动教育实践机会。
镇街级——利用XX区美丽田园建设和镇街辖区内的企业,要求镇街为本辖区内的中小学建设或免费提供至少一个以上学农或学农等实践基地,并把此列入区政府对镇街的考核项目。要求为其镇街域内每位学生每学期提供至少1次集中劳动教育实践机会。
校级——校园内外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根据历史传承、发展需求、区域特色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推动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学习、生活有关场所,在配齐建好劳动技术教室;利用校园内空闲的空间开辟种植园;利用校园周围的土地建设劳动实践基地;与社区共建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等。夯实XX区省级劳动实践教育项目试点学校,每年开展区级校内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和学校的评选活动,每年安排专项经费200万元给予奖励,形成十大劳动教育典型学校,并以此为重要窗口,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2.探索多模式的实践基地建设机制
建立与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机构的深度合作机制,形成“公办”“民办”“公民合作”“公办共建共享”等多种模式的实践基地建设机制。
进一步全面深化与在XX区XX街道的“XX市学生实践学校”共建共享,为XX区的中小学学生劳动(研学)实践提供全面服务。在加强公办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同时,统筹和利用全区各类优质社会资源,梳理和引导现有学生研学实践基地,融合劳动教育,以结对共建的方式推动学校与民办基地联动,整合基地的资源优势与学校的课程研发优势,探索学校参与校外基地课程研发合作模式。到2024年,全区建成10个区级以上多形态的民办劳动(研学)教育实践基地。每年安排XXX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购买社会实践基地的服务,促进劳动(研学)实践基地健康发展。采取“PPP模式”建设XX区级劳动教育实践中心。加强校地合作,充分利用XX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在XX高校的实验室以及X区中等职业中专的实训室,遴选一批适合中小学学生的实验室或实训室,为XX的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劳动实践基地。
3.建设多形态的实践基地群
用足用好XX地方优势资源,评选一批农场、农庄作为学农实践基地,确认一批工业企业作为学工实践基地,认定一批社区、福利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公共场所作为服务性劳动基地。同时,充分关注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劳动新形态,在全区形成生态农业体验、地方文化传承、智能制造实践、未来职业探索等四大类劳动实践基地,做到区域整体覆盖。五、实施步骤
(一)试点先行,有序推进。总体原则为先行先试。改造提升区学生实践学校,创建1个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5以上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5以上所典型学校,初步构建区域劳动课程框架和多层级基地网络,制定《
XX区中小学生家庭劳动项目指南》和《XX区家庭劳动学生成长手册》,有序组织6-9年级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开展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培训,组织争创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试验区。
(二)全域推进,有效实施。逐步在全区更多学校和镇街推广、全域推进。建成区级劳动教育实践中心基地,再创建1个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再建立5以上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再建设5以上所典型学校,形成50门区级精品课程,评选出50名区级优秀导师,表彰500名区级劳动实践优秀学生,各校基本构建成各有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形成多层级的实践基地网络、多形态的实践基地群、多模式的实践基地建设机制。各校有序组织3-8年级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初步建立一支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队伍。
(三)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区属各部门紧密配合,社会各界倾力参与,形成以区政府为主导的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格局。全区创建成2个以上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成10个以上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10所以上典型学校,形成100门区级以上精品课程,评选出100名区级优秀导师,表彰1000名区级劳动实践优秀学生,带动全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在全区范围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常态化的浓厚氛围。
六、保障机制
劳动教育的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机制创新。现阶段,主要从形成合力、专业支撑、评价督导、经费保障、安全跟进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的探索。
1.协同推进机制。成立XX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初步构建行政推动、研究指导、研发实施、服务管理为一体的工作体系。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主要职能科室为义务教育科、计财科、组织人事科、校园安全科、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教育研究院和督导中心,居中统筹、协调各方,在强化顶层设计、把控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协同育人方面发挥关键领导作用。中小学要制定学校开展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推动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形成共育合力。
2.专业引领机制。成立XX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会,聘请XX大研学实践指导团队为顾问,常务机构设在区教育研究院,人员由区教育局行政科室、区教育研究院、相关高校研发中心、学校骨干教师、民间工匠等组成,负责开发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协调学校设计劳动教育项目,指导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指导学校劳动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展劳动实践指导师的培训。
3.师资培育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探索培训、晋职、评优等配套制度建设。
4.评价督导机制。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督导机制,将本辖区劳动教育实践场所的建设纳入区政府对镇街的考核内容中;将学校劳动教育成效列入学校绩效考核和发展性评估的内容中,保障“五育并举”。在学生评价方面,将劳动教育评价整合到《XX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中,学生在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的表现情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将学生劳动实践考核结果作为毕业升学重要参考。建立学生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劳动强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的内容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XX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信息化平台”,为学生劳动实践提供服务,实现主管部门—学校—基地—家庭多方对接,实现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劳动实践档案衔接。
5.经费筹措机制。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中小学劳动教育服务。
6.安全保障机制。区教育局和中小学制定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规程,落实安全责任。实施学生外出备案制度,各校组织开展校外劳动教育活动要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并事先报备区教育局校园安全科。探索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