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从最能揭示事物本质方面去选择。唯物辩证法关于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原理,给我们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方法,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当我们发现和掌握了某一事实材料,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而要透过这种现象加以分析,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发现其内在的规律,从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角度去立意,写出的文章才有思想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观点各不同。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人们一度追求实惠,认为学雷锋过时了,公共场所也“雷锋叔叔不在了。”有位作者看到美国西点军校里挂着雷锋的肖像,就写了一篇《有感于雷锋出国》的文章,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思考和关注。我认为从关心社会现象着眼,选准角度就比较现实。作者抓住了事物发展的一个侧面,揭示了这一社会现象的本质。其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二,从最能反映出新闻的价值中选择。从事新闻写作的同志,对新闻的写作价值都有个人见解,我感到换个角度写就不一样。同样一件事,要从正反两方面去看待。有一年,我在采写一个英雄群体勇救落水农民时,被救出来的农民是个死的,当时许多同志都摇摇头说,没有新闻价值。我换了个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便找到有价值的地方。我围绕被救者为什么会死这一矛盾的焦点,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深入细致地采访和调查,找到了新闻价值。若早一刻钟抢救,落水者极有可能不死。若当时有人勇敢地跳入水中救他,就有活的希望。我进一步采访发现当时他落水后,没有一人愿意下水搜救。原因:一是不会水;二是井水太深(有30多米)太宽(井面宽有4米,属于大口井),一人下去很难能上来;三是井水异常的凉(秋天,在北方的内蒙古已是接近冬天,井水刺骨的凉);四是怕死。当时,站在井边有20几个壮男壮女,无一肯下水救人。他们愣了好半天才想起附近有驻军,这时,才有一位青年撒腿奔向军营,呼喊着救人。部队接到救人的报告后,当即派出7名干部战士,迅速赶到出事井边,奋勇地跳入水中救人。由于水凉,有两个战士和一个排长腿、脚抽筋,但他们仍然坚持在水下搜索救人。经过40多分钟的水中搜救,终于将落水者托出了水面。等待在岸上的医务人员立即对他进行了人工呼吸,但毫无结果。他死了。即便是死的,在场的群众和死者的家属都非常感动,异口同声地赞美军人的思想崇高,道德高尚,见义勇为。据此,我写了为什么不早点救人的新闻调查。题目是:《举目睽睽见死不救》。一方面,用重墨歌颂了人民解放军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另一方面,用轻墨鞭打了那些见死不救的胆小鬼。寄到当地报社后,即在头版醒目的位置刊出。全文不过五百字,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三,从最能反映真实面貌的材料中选择。我们经常说,你往上报材料,不要说大话、套话,要以生动的、鲜活的、真实的材料为基础,写出来的材料才会生动感人。不然,人家连看都不愿看。有一年(我那时在部队),大军区要一篇关于军队干休所建设的材料,当时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写什么,怎样写,从什么角度入手,许多单位都写了工作人员如何为老干部服务这个老掉牙的主题。但是,我没写。我考虑,不是这个主题不可写,是因为选择这个主题确实不新颖、不新鲜,所以我就没有选,而是选择了老干部为干休所建设“服务”,正好颠倒了个。重点写了退下来的老同志参与管理,为干休所献计献策,建设美好家园的事情。材料有5000余字,报到军区政治部后,即被采用。单位由此受到军区的表彰和奖励,其材料被转发全区团以上单位。而那些写服务的单位由于材料没有新意就被“摔”到一边了。
2.选择最佳写作角度的方法
一是从正常中找异常。比如说在加油站里工作的职工,按照服务流程,每天都是进行开关油箱盖、加油、开票、结算等,不断地重复每个环节,天天如此,一般说来是正常的事,没什么新闻价值。但这些看似很正常的事,在其运动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这种正常下的异常情况,很可能就是一条新闻,甚至是一条比较有价值的新闻。今年4月,我去采访烟台市第一加油站的崔德红女士(经理),她就是这样。同样是在加油站工作,她却带领职工当年创造了千吨加油大关,被中石化山东省石油公司授予加油“状元”。她所在的加油站被授予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状”和烟台市“青年文明号”。她最“异常”的表现就是率先在加油站实施承诺负责制,把用户当作上帝,真诚地为每一位用户负责。去年11月的一天深夜,一辆青岛大货车加油后因机件故障,在郊区的高速路上抛了锚,万分焦急的司机试探性地按照服务承诺卡上的电话号码向站里打了一个求助电话,崔德红立即安排一名员工骑摩托车赶到抛锚地点,带着这位外地司机四处购买车辆配件,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汽车配件门市部买到了配件。当车辆重新启动时,司机感慨地说:“我走南闯北,跑了这么多年的车,像你们这样对用户认真负责的还是第一次遇到,烟台人怎么这样好!”。而后,我根据采访记录,撰写了一篇通讯:《真诚的效益—记中石化山东烟台石油分公司第一加油站》,发表在《烟台工人》报上。
二是从偶然中找必然。对某些事物的偶然现象,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而要找出它们必然联系的因果关系。某个单位连续多年都被评为先进集体为什么今日倒了,某些经营者在市场经济的日新月异中为什么败走麦城,某些职工为什么技术比武总是落后他人,某些工人当年下岗为何如今却成了“小老板”,甚至成了百万富翁,这一系列现象看似偶然,但它们之间都有一个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必然蕴含着重要价值。去年我们到烟台三站批发交易市场搞调研,就听到这样的反映:过去三站市场假冒伪劣商品充塞市场,人民担心购买假货,如今到处都是名牌代理和品牌经营。6000多业户主动拒绝非品牌经营,堵住了假货进入的渠道。其中有48名业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8000经营者加入了工会组织,这就为繁荣了市场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当年弹鸡毛弹子、弹棉花的沿街叫卖的小商贩也作起了生意,开设了店铺,不仅都富裕了,而且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走进三站市场,是一派繁荣景象。至此,我写了《关于三站批发交易市场“党建带工建”的情况调查与思考》一文,被《烟台市社会科学》和《现代文秘》两家杂志社采用。
三是从比较中找亮点。在写作中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于增强新闻敏感,判断新闻价值,显得非常重要。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判断一个事例、一种观点、一条经验对不对,新不新,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比较。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一比,看一看,就会知道哪好哪差、哪对哪错、哪新哪旧。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就能选出最佳写作角度。比较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是:拿今天的成绩与昨天的成绩比较;拿先进的工作方法与一般性的方法作比较;拿本单位的经验与兄弟单位的经验作比较。这样一比较,就能从中找到差距,看到不足,发现特点,看到发展,从中选择出所需要的写作角度。比如,我们在总结一个企业党委班子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开始调查来调查去,总觉得这种老树难开新花。后来,我们就用分析比较的方法,结果一比较,就发现他们的新特点和新发展:把加强党委自身建设的重点放在学习、公开、监督、改正上。写出上报后,即被省市作为先进典型推广。再如,我在写企业党委建设的经验时,也采取分析比较的方法,前后调查一个周,改了五六稿,终于总结出了这个党委《以求实为本靠实干立身切实改进党委领导作风》的新鲜经验,上报后,受到上级的重视,其文被收录《实践?探索?总结》一书。
3.选择最佳写作角度的有效途径
1.强化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用辨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用科学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去认识正误,判断真假,鉴别善恶。如果没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就难以对某一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只有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思想水平都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思得深;对于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同一项工作、同一个主题的报道,才能选出最佳角度。
2.胸怀全局,树立宏观意识。全局意识、宏观意识,是我们确立写作主题,选好写作角度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果缺少全局观念,宏观意识,看问题只从局部出发,微观考虑,必然缺乏角度,没有深度。从全局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就能跳出狭隘的圈子,从宏观上审视问题,从普通中找出个别,从一般中找到特殊,起到以个别指导一般、以特殊指导普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认识问题、分析事物时,一定要胸怀大局,高瞻远瞩,把握时代的脉搏,紧扣群众的心弦,把所掌握的情况放在全局上去衡量、去比较;确定主题,选择角度。
3.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情况。在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许多新思想、新思路、新举措、新情况,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及时了解,及时掌握,及时反映。我们必须走出机关,深入到基层中,深入到改革中,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这样才能摸清新情况,从中提炼出好的主题和好的角度。因为人民群众是报刊的忠实读者,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们一定要了解清楚,有的放矢地去挖掘主题,选择角度。如果写者不去与人民群众接触,当然就不知道群众的呼声。光在家里想点子,关起门来写稿子,凭空杜撰出来的稿件,很难能选出好的角度。
总之,要学会选择正确的角度。站在什么角度说什么话,站在什么高度写什么文章。如果你选错了角度,就很难能写好。反之,就会得心应手。事物本身都是多侧面的,选择不同的角度就会产生不同的价值;从不同侧面入手,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愿写者能够在实践中去很好把握。
写文章要从不同角度上去思考,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文章写得好不好,美不美,关键看你选择的角度对不对,角度对了,文章的写作思路也就有了,保准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写作体会谈一谈选择最佳写作角度的问题。
一、怎样才能选择好最佳写作角度
那天,我给几家公司讲写作课,他们向我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对如何选择准确的写作角度没有把握,说是那么多的材料堆在一起,真不知道怎样选择角度。根据这个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第一,从最能揭示事物本质方面去选择。唯物辩证法关于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原理,给我们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方法,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当我们发现和掌握了某一事实材料,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而要透过这种现象加以分析,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发现其内在的规律,从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角度去立意,写出的文章才有思想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观点各不同。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人们一度追求实惠,认为学雷锋过时了,公共场所也“雷锋叔叔不在了。”有位作者看到美国西点军校里挂着雷锋的肖像,就写了一篇《有感于雷锋出国》的文章,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思考和关注。我认为从关心社会现象着眼,选准角度就比较现实。作者抓住了事物发展的一个侧面,揭示了这一社会现象的本质。其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二,从最能反映出新闻的价值中选择。从事新闻写作的同志,对新闻的写作价值都有个人见解,我感到换个角度写就不一样。同样一件事,要从正反两方面去看待。有一年,我在采写一个英雄群体勇救落水农民时,被救出来的农民是个死的,当时许多同志都摇摇头说,没有新闻价值。我换了个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便找到有价值的地方。我围绕被救者为什么会死这一矛盾的焦点,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深入细致地采访和调查,找到了新闻价值。若早一刻钟抢救,落水者极有可能不死。若当时有人勇敢地跳入水中救他,就有活的希望。我进一步采访发现当时他落水后,没有一人愿意下水搜救。原因:一是不会水;二是井水太深(有30多米)太宽(井面宽有4米,属于大口井),一人下去很难能上来;三是井水异常的凉(秋天,在北方的内蒙古已是接近冬天,井水刺骨的凉);四是怕死。当时,站在井边有20几个壮男壮女,无一肯下水救人。他们愣了好半天才想起附近有驻军,这时,才有一位青年撒腿奔向军营,呼喊着救人。部队接到救人的报告后,当即派出7名干部战士,迅速赶到出事井边,奋勇地跳入水中救人。由于水凉,有两个战士和一个排长腿、脚抽筋,但他们仍然坚持在水下搜索救人。经过40多分钟的水中搜救,终于将落水者托出了水面。等待在岸上的医务人员立即对他进行了人工呼吸,但毫无结果。他死了。即便是死的,在场的群众和死者的家属都非常感动,异口同声地赞美军人的思想崇高,道德高尚,见义勇为。据此,我写了为什么不早点救人的新闻调查。题目是:《举目睽睽见死不救》。一方面,用重墨歌颂了人民解放军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另一方面,用轻墨鞭打了那些见死不救的胆小鬼。寄到当地报社后,即在头版醒目的位置刊出。全文不过五百字,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三,从最能反映真实面貌的材料中选择。我们经常说,你往上报材料,不要说大话、套话,要以生动的、鲜活的、真实的材料为基础,写出来的材料才会生动感人。不然,人家连看都不愿看。有一年(我那时在部队),大军区要一篇关于军队干休所建设的材料,当时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写什么,怎样写,从什么角度入手,许多单位都写了工作人员如何为老干部服务这个老掉牙的主题。但是,我没写。我考虑,不是这个主题不可写,是因为选择这个主题确实不新颖、不新鲜,所以我就没有选,而是选择了老干部为干休所建设“服务”,正好颠倒了个。重点写了退下来的老同志参与管理,为干休所献计献策,建设美好家园的事情。材料有5000余字,报到军区政治部后,即被采用。单位由此受到军区的表彰和奖励,其材料被转发全区团以上单位。而那些写服务的单位由于材料没有新意就被“摔”到一边了。
二、选择最佳写作角度的方法
一是从正常中找异常。比如说在加油站里工作的职工,按照服务流程,每天都是进行开关油箱盖、加油、开票、结算等,不断地重复每个环节,天天如此,一般说来是正常的事,没什么新闻价值。但这些看似很正常的事,在其运动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这种正常下的异常情况,很可能就是一条新闻,甚至是一条比较有价值的新闻。今年4月,我去采访烟台市第一加油站的崔德红女士(经理),她就是这样。同样是在加油站工作,她却带领职工当年创造了千吨加油大关,被中石化山东省石油公司授予加油“状元”。她所在的加油站被授予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状”和烟台市“青年文明号”。她最“异常”的表现就是率先在加油站实施承诺负责制,把用户当作上帝,真诚地为每一位用户负责。去年11月的一天深夜,一辆青岛大货车加油后因机件故障,在郊区的高速路上抛了锚,万分焦急的司机试探性地按照服务承诺卡上的电话号码向站里打了一个求助电话,崔德红立即安排一名员工骑摩托车赶到抛锚地点,带着这位外地司机四处购买车辆配件,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汽车配件门市部买到了配件。当车辆重新启动时,司机感慨地说:“我走南闯北,跑了这么多年的车,像你们这样对用户认真负责的还是第一次遇到,烟台人怎么这样好!”。而后,我根据采访记录,撰写了一篇通讯:《真诚的效益—记中石化山东烟台石油分公司第一加油站》,发表在《烟台工人》报上。
二是从偶然中找必然。对某些事物的偶然现象,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而要找出它们必然联系的因果关系。某个单位连续多年都被评为先进集体为什么今日倒了,某些经营者在市场经济的日新月异中为什么败走麦城,某些职工为什么技术比武总是落后他人,某些工人当年下岗为何如今却成了“小老板”,甚至成了百万富翁,这一系列现象看似偶然,但它们之间都有一个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必然蕴含着重要价值。去年我们到烟台三站批发交易市场搞调研,就听到这样的反映:过去三站市场假冒伪劣商品充塞市场,人民担心购买假货,如今到处都是名牌代理和品牌经营。6000多业户主动拒绝非品牌经营,堵住了假货进入的渠道。其中有48名业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8000经营者加入了工会组织,这就为繁荣了市场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当年弹鸡毛弹子、弹棉花的沿街叫卖的小商贩也作起了生意,开设了店铺,不仅都富裕了,而且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走进三站市场,是一派繁荣景象。至此,我写了《关于三站批发交易市场“党建带工建”的情况调查与思考》一文,被《烟台市社会科学》和《现代文秘》两家杂志社采用。
三是从比较中找亮点。在写作中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于增强新闻敏感,判断新闻价值,显得非常重要。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判断一个事例、一种观点、一条经验对不对,新不新,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比较。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一比,看一看,就会知道哪好哪差、哪对哪错、哪新哪旧。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就能选出最佳写作角度。比较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是:拿今天的成绩与昨天的成绩比较;拿先进的工作方法与一般性的方法作比较;拿本单位的经验与兄弟单位的经验作比较。这样一比较,就能从中找到差距,看到不足,发现特点,看到发展,从中选择出所需要的写作角度。比如,我们在总结一个企业党委班子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开始调查来调查去,总觉得这种老树难开新花。后来,我们就用分析比较的方法,结果一比较,就发现他们的新特点和新发展:把加强党委自身建设的重点放在学习、公开、监督、改正上。写出上报后,即被省市作为先进典型推广。再如,我在写企业党委建设的经验时,也采取分析比较的方法,前后调查一个周,改了五六稿,终于总结出了这个党委《以求实为本靠实干立身切实改进党委领导作风》的新鲜经验,上报后,受到上级的重视,其文被收录《实践?探索?总结》一书。
三、选择最佳写作角度的有效途径
1.强化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用辨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用科学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去认识正误,判断真假,鉴别善恶。如果没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就难以对某一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只有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思想水平都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思得深;对于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同一项工作、同一个主题的报道,才能选出最佳角度。
2.胸怀全局,树立宏观意识。全局意识、宏观意识,是我们确立写作主题,选好写作角度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果缺少全局观念,宏观意识,看问题只从局部出发,微观考虑,必然缺乏角度,没有深度。从全局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就能跳出狭隘的圈子,从宏观上审视问题,从普通中找出个别,从一般中找到特殊,起到以个别指导一般、以特殊指导普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认识问题、分析事物时,一定要胸怀大局,高瞻远瞩,把握时代的脉搏,紧扣群众的心弦,把所掌握的情况放在全局上去衡量、去比较;确定主题,选择角度。
3.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情况。在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许多新思想、新思路、新举措、新情况,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及时了解,及时掌握,及时反映。我们必须走出机关,深入到基层中,深入到改革中,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这样才能摸清新情况,从中提炼出好的主题和好的角度。因为人民群众是报刊的忠实读者,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们一定要了解清楚,有的放矢地去挖掘主题,选择角度。如果写者不去与人民群众接触,当然就不知道群众的呼声。光在家里想点子,关起门来写稿子,凭空杜撰出来的稿件,很难能选出好的角度。
总之,要学会选择正确的角度。站在什么角度说什么话,站在什么高度写什么文章。如果你选错了角度,就很难能写好。反之,就会得心应手。事物本身都是多侧面的,选择不同的角度就会产生不同的价值;从不同侧面入手,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愿写者能够在实践中去很好把握。
人们在拍照时,都十分注意选择一个好的角度。拿拍摄人像来说,可以正面拍,可以侧面拍,可以俯拍,也可以仰拍……而选择一个配有背景的好角度,拍出人物栩栩如生的表情神态,这对摄影者来说,至关重要。作文也同摄影一样,要讲究角度。先择什么样的用度来表现文章的主题,往往能决定一篇文章的优劣和成败。记得文学巨匠茅盾逝世时,有一个班级的老师布置大家写随笔纪念。不少同学落笔前没有很好注意角度的选择。结果文章不是议论空泛,就是缺乏新意;而有一篇题为(最后的“作品”)的感想文章,选择了茅盾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正式向党提出请求,希望成为一个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侧面,展开议论,把茅盾在最后时刻“给党中央的信”,着作是他一生创作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的继续,别具匠心称之为”最后的‘作品’”。
深情地赞扬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用“热血和信念”执着地追求真理的高洁志向。由于角度选得好,使这篇随笔在同类文章中脱颖而出,显得极有新意。由此看来,要写好一篇文章,根据题意要求去选择最佳角度,是忽视不得的。命题议论文虽然规定了议论的“范围”,但并没有规定写作的角度,角度抓得好,文章一起笔便引人入胜。能显示出对所议论事物的不同一般的见解。前面说过,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打开思路之后,也就要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写作角度入议,这和命题作文选择写作角度的道理是相同的。那么,怎样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呢?关键是:要从自我出发,选择能深刻揭示题意、有社会价值、自己有真切体会并能给人以启迪的写作角度。所谓“从自我出发”,就是选择的写作角度一定是自己有话可说,有理可论的,不能感到陌生,以至心中无数,言不由衷。
具体地说,最佳写作用度还要符合两个要求: 首先,角度要小。选择的角度太大,必然涉及面广,就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角度小,集中一点,走笔成文,效果就好。上面提到的《最后的“作品”》,就抓住了茅盾临终前写的“入党申请书”这个角度,深入议论,而不去泛泛而论茅盾一生中的许多事迹。这样,文章角度很小,主题却很集中,而且由小见大,从中折射出茅盾光辉的一生,立意十分深刻。
其次,角度要新。所谓“新”,就是不落俗套。我们说,对同一个问题和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见解也就不同。有些文章,写出来一看面孔就很熟,似乎在哪儿见过,这除了材料陈旧之外,主要是写作角度不新,无法议论出新意来。必须明白,只有从新的角度观察事物,才能发现事物的新的特点,从新的角度分析事物,才能获得对事理的新的认识。有一位同学读了课文《失街亭》以后,就“斩马谡”的情节发表看法,写了《从孔明斩马谡谈起》的读后感,由于选择了“孔明用人”的写作角度,文中提出了“与其执法如山在后,不如任人唯贤在前”的主张,对“识才、荐才”问题发表了颇有新意的见解,这就比论述“骄者必败”之类众所周知的道理新鲜多了。
自然,议论要出新意,需要我们有深刻的思想,同时在语言上也要有新的创造,力求达到“创意造言,皆不相师”的境界;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如果对“执法如山”和“任人唯贤”的含意一知半解,对两者的联系似懂非懂,要想在“失街亭”的问题上发表有新意的议论,也是很困难的。角度小和角度新,是衡量最佳写作角度的两个标准。由于打开思路后,会发现多种写作角度,因此,要确定最佳角度,还必须对可以入题的角度进行比较筛选。例如: 鲁迅先生曾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 这段材料可以选择下面几个角度展开议论:
创新需要勇士,要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探索会有失败,失败者也值得感谢。对创新者的成果,应该不断发展和完善。比较一下,角度1和3显得太大,“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和“创新者的成果”议论起来容易流于空泛;角度1还显得缺乏新意,这类议论已经见得不少了;角度2不仅小而集中,而且颇有新意。以材料作“引子”,围绕“探索会有失败”展开议论,重点是“感谢失败者”。能讲出“感谢”的道理并令人信服,无疑是对“探索精神”的有力支持和促进,这比一般情况下“感谢胜利者”的意义要深刻得多了.这样比较一番,筛选一下,最佳写作角度也就不难确定了。如同拍照角度并无固定模式一样,写作角度的选择和确定也要运用眼力,“独辟蹊径”。高明的摄影师善于寻找理想的角度,拍出人物的千姿百态,如果我们精心选择写作角度,也就不愁文章不展露新姿。
谈材料作文最佳角度的选择
摄影和绘画在处理对象时,有一个角度问题,写文章也有一个角度问题。如何选择最佳角度呢?这里就下面两则材料谈谈这个问题。
材料一: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半时,忽然滚了下来。这是第七次了。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按原路一步步地往上爬„„
材料二:据《西游记》述,孙悟空去东海借了定海神针,又大闹了冥王地府之后,玉皇大地怫然大怒。为了治住猴王,不使他惹祸,他接受了太白金星的建议,封孙悟空当了“弼马温”,在御马监喂马。固然,孙悟空喂马有方,但终属才不当用,满身的好武艺无处施展。于是他又反出天庭,自竖“齐天大圣”旗。玉皇大帝在擒拿失败之后,再次接受太白金星的建议,真的封了他“齐天大圣”,并造起了大圣府,安排了诸类衙役。不过,孙悟空位虽尊而实无权,终日无事可做,而且地位也是虚的,并不在“编”,天庭的一切活动都没有他的份。这又引起了老孙的不满,结果把天宫闹了个一塌糊涂。
对于以上两则材料,我们至少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来选材:材料一:①通过小蚂蚁的执著顽强,百折不回,赞扬生活中像小蚂蚁一样的人;②小蚂蚁一次次失败,但它却不肯看一看,想一想,不改变路线,可用来批评生活中固执、钻牛角尖或不肯开拓创新的人。
材料二:①提出人尽其才是治国强国的根本保证,批评玉皇大帝压制、排挤孙悟空的错误行为;②在英雄无用武之地时,是胡搅蛮缠、消极对待甚至破坏捣乱,还是通过正常的途径来达到有用武之地的目的呢?批评孙悟空的过激行为;③赞“不平则鸣”,热情歌颂孙悟空不畏权势、顽强反抗的英雄精神。
提炼出观点和思想后,要进行仔细地比较和分析,想一想哪一种最有独特性,哪一种最有现实意义,哪一种最不易被人认识到,力求避开别人经常选择和已经选择的角度,避开初读材料时的第一个认识和头脑中的第一个观点。如材料一、二中的观点①,最易被人捕捉到,如从这个角度选材,文章就没有新意;如果在材料一中选观点②,材料二中选观点②或③,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别具一格。
面对材料作文时,要尽最大可能提炼和挖掘带有本质性的东西,这样才能筛选出最佳角度。当然这种观点和思想必须是材料中确确实实所蕴藏的。
俗话说,做生意要摸清行情,不懂行情就要赔本。写文章也一样,要摸清文章的“文”情,而摸清“文清”,必须广泛而及时地阅读优秀之作。因为广泛,能开拓自己的视野;及时,能尽早把握最新动态。一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人,一个从不看书、不读报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有时代气息、观点新颖的好文章来的。
选择最佳方法实施读写结合孙建明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阅读教学,我在教学中尝试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融合起来,用读写迁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小练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把握人物心理变化,写出人物内心独白。
有的课文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也有一定的艺术空白,学习这样的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为课文中的人物设身处地想一想,写出人物在彼时彼景中可能要说的话。例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我引导学生用“邱少云的心里可能在说”开头写出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心理感受;学习《灯光》一文“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一段时,我引导学生用“郝副营长的心里可能在想”开头写出他心里想到的美好景象。这既使学生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又使学生把握住了人物的心理变化。
二、紧扣读写例话,实施重点训练。
小学语文课本是按训练组编排的,在部分训练组中有一则读写例话,也就是该组的训练重点,训练组中的课文都是结合读写例话选择的。因此,我不但在教学中把握住读写例话,而且进行读写迁移时也根据读写例话进行。例如:第十册第五组的读写例话是《按一定的顺序写》,在学习该组的《赤壁之战》时,我在讲授这篇课文按一定顺序写作的表达方法后,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校园景色,通过专题练笔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及时总结得失,写出读后感受。
每学习一篇课文,学生都会有一定的感受,并且不同的学生感受不同,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学习课文的感受及时地写出来,这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每学习一篇课文,都会有一些新的认识,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久而久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四、根据课文特点,加强“五写”训练。
1、改写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小女孩出现幻觉的原因,我拟定了这样的练笔题目: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并没有死,她今天穿过时空隧道来到我们中间,我们将怎样对待她呢?请以《她来了》为题写出自己的理解。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深化了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同情心。
2、续写
在教学《穷人》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渔夫和桑娜的思想变化过程,进一步揭示穷人之间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我安排了续写训练,即接着课文的结尾“桑娜拉开了帐子”写下去,写出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是怎么生活的。这就通过学生使课文的情节得到延伸,使穷人勤劳善良的品质得以再次展现。
3、扩写
有的课文比较简短又不易于学生理解,这时可以安排扩写训练。例如:我在教学《赠汪伦》时,引导学生根据这首诗提到的内容,把该诗写成一篇简短的记
叙文;我在教学《郑人买履》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添加适当的肖像描写,把该文扩写成一个精彩的故事。这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4、缩写
有的课文篇幅比较长,学生学习时,对课文的重点内容不易把握。这时就可以安排一个缩写练习,例如《小英雄雨来》一课。进行缩写练习时要先对原文进行分段,待学生对各部分内容了解后再进行,以免顾此失彼。
5、仿写
对一些堪称典范的课文或片段,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模仿。例如:我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引导学生:先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对闰土的外貌特征的描写,再描写一位本班同学或本校老师,写完后小组交流,看看别的同学读了你的文章后是否知道你写的是谁。
进行读写结合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该根据课文的特点进行,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选择。
******1 归因分析和问题探索: 本课这样进行“文本研习和活动体验”,把阅读欣赏和表达交流相结合,即读写结合的教法,我设计的教学步骤一抓联系,二抓形象;既让同学们对名家名篇中有关人物细节描写的有趣的、优美的语段有感悟,又达成了提高学生表达及写作能力的学习目标,同时也强化了学生文学评价鉴赏的能力。因而在这堂课上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我主要有两点想法:一是想凸显阅读课的基本特征,围绕阅读来展开教学。阅读课就是要牢牢抓住“阅”和“读”这两个大家熟知但却又很难把牢的特征,否则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课。我用于学生自由文本阅读的时间比较充足,形式有课前自读、课堂朗读、自由品读等,让学生在自由反复的诵读实践中对文本有了渐行渐深的解读,课堂上让学生品读重点细节就花了20多分钟,把阅读文本放在极为显著的位置,让学生在阅读、品味、揣摩文本中发表各种见解,符合阅读教学一定要抓牢阅读的课程改革思想。
二是大胆运用“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方法。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流行“什么体裁的课文,应该上成什么样的课”,老师养成字词训练、划分段落、课文分析的割裂的教学习惯。殊不知,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读写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积累、感悟是读的任务,为表达运用服务。“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一条被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方法。苏教版新课程的设计,坚持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编写特色,并有所发展。因此,在本篇选读课文的教学中我想挖掘读与写的结合点,组织片段写作训练,模仿文本的描写,克服传统的“空”对“空”的指导。描写对象是站在学生面前的“我”,又有了熟悉的创新的对象,既让全体同学感受教师思想的宽容,又让同学们人人有话说,人人畅所欲言,逐步达到能读会想会写,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读得主动,写得生动,可以说是读写结合,一树百获。读写结合的一般形式可以是:创设情境导入—整体感知文章---阅读品味重点章节—模仿写作片段—展示交流、品评、修改写作片段---作业延伸。
值得讨论的问题:这样读写结合的课堂比之传统的语文课堂有效性如何?每天都能进行这样的读写结合吗?学生描写的片段受课堂时间的限制而无法全部展示,对学生表现自我的积极性影响有多大?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