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党课讲稿: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新时代干部队伍
党的十九大对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大部署,对新时代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干部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特殊组成部分,始终是推进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既是关乎擘画十九大宏伟蓝图的战略命题,也是关乎党的事业接续发展的永恒课题。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气象,干部队伍建设贵在推动“使命、担当、本领”的贯通衔接,以鲜明导向引领干部成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然要求各级干部有新状态、新作为、新本领,加快培养造就一支“使命、担当、本领”相匹配的干部队伍。要真正实现这种匹配,仅有抽象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突出政治标准,结合地方实际,清晰界定新的使命责任下“高素质专业化”的具体内涵,并转化为具象的标准、鲜明的导向,从而不断催生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好干部。
干部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体现在能够完全胜任新时代的新使命上。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们党开创了一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中国道路,实现了从富起来向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其背后无不彰显着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作用。党员干部有创造力,党才有生命力;干部队伍有智慧,我们才能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从工作实际看,高素质的干部至少应具备三种禀赋:一是有理想家的气象。很多聪明人之所以未能做成大事,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情怀问题。有情怀才会有格局、有激情、有动力,才能跳出一己得失,找到明确务实的从政目标。xxxxx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一个人只有确立了崇高的理想,其精神才能强大、追求才能执著。二是有政治家的气度。政治标准是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级干部面对的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唯有讲政治、讲忠诚、讲大局,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度改革创新,以“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气度选贤用能,才能更好地承载历史使命、创造崭新业绩。三是有企业家的气质。顺应新常态、保持中高速,关键在于破除计划经济惯性思维,善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而企业家创新、务实、权变的成事之法,无疑是各级干部可供鉴取的有益财富。
干部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体现在能够自觉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上。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盛世无不吏治昌明、官风清正,反之则是纲纪废弛、衰败不堪,甚至走向灭亡,正所谓“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各级干部必须自觉践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切实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这个“自觉践行”,首先是政治自觉,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上树信仰高线、中立价值坐标、下划红线底线,不当“两面派”、不做“墙头草”,涵养有风骨、有境界的政治人格。其次是责任自觉,深刻认识“四个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四个危险”的尖锐性严峻性,切实把“忧党忧在难处、管党管在实处”的使命和担当牢记心中、扛在肩头。再次是行动自觉,把纪律规矩内化为自身素养、转化为思维模式、上升为自觉自为,大道谋事、正路做事,真正做到不忘初心、不违本心、不负真心。
干部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体现在能够全力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上。做官是做事的杠杆,岗位是事业的平台。干部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追求政绩当然重要,但群众生活美好比这更重要。高素质的干部,一定是“以百姓心为心”的干部,一定是把事业追求镌刻在群众期盼之中,让群众日益享受到更高质量和品质的生活。十九大作出重大政治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固然有一个地方区位条件、自然禀赋、发展基础等客观方面的制约因素,但也与一些干部初心偏离、宗旨弱化紧密相关。这就要求各级干部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民的价值取向、民生优先的行动指向、民意为重的评价导向,补好民生“欠账”、不欠民生“新账”、算好民心“大账”。可以说,干部最大的成功和幸福,是成为一个百姓念念不忘的人、一个离任后还能留下些许印记的人。
新的任务凸显新的差距,干部队伍建设重在找准“难点、痛点、堵点”的症结关键,以破解难题打造过硬队伍。
问题与事业共生,难题与革新同在。我们的工作总是在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改进提高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根本目的,在于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依靠一支既忠诚干净担当,又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干部队伍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向问题叫板、向靶心发力,以干部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改革发展难题的有效破解。
在理论武装上:入脑才入心、真知方笃行,重点解决好“真信真用”的问题。政治上的清醒来自理论上的坚定,而理论上的坚定来自于学习上的坚持,党性锤炼和道德养成都与理论学习密不可分。对党员干部来说,书读多了,蕴含其中的道理可以潜移默化为信仰与信念、尊严与风骨,为眼前的工作找到持久的意义,为个人的追求注入永恒的价值。反之,如果没有内在信仰,心存“投机”之念,很容易为现实利益所牵引,脊梁挺不直、骨头硬不了。现实中,一些干部认为读不读书与胜任岗位、职务升迁没有直接关联,有些所谓“政治上成熟”的人,甚至明里暗里把爱读书与能干事对立起来,认为书读多了书生气重,容易认死理,不懂潜规则,很可能影响仕途。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不把学习作为一种使命和责任,仅仅依靠组织培训从外部“赋能”,缺乏内在的学习“动能”,参加集中学习培训“搞应付”,自我日常学习“穷对付”,从原则到原则、就理论谈理论,知行脱节“两张皮”,达不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在作风建设上:治庸也治懒、问责也担责,重点解决好“想为敢为”的问题。有多大担当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有多大成就。当前,无论从哪个视角来谋划发展,其最终的落脚点都集中到改革创新上。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但改革必然有代价乃至牺牲,这就要求改革者必须直面是非和矛盾。古人讲,怕获公罪,难以成事;沾惹私罪,难以立足。衡量一名干部是否合格,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风险关口敢不敢闯,利弊抉择善不善断,争论面前肯不肯干,非议误解能不能忍,疑难困惑会不会解。现在,部分干部不敢为、不善为,分析其深层次原因,一方面有自身担当不够的问题,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喜欢“大树底下好乘凉”“左右推手打太极”,怕冒风险丢“位子”,怕担责任出“乱子”;另一方面有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机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能上”的培育激励还不够,“能下”的考核评价、实施细则还没有完全做到让人羞愧服气。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担责的氛围和环境,必须通过有形化、个案化的具体事件来加以体现,从而更好地保护和调动干部一往无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在能力素质上:不求过得去、追求过得硬,重点解决好“专业精业”的问题。xxxxx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多、更加艰巨。困难,冲不破是关卡,冲破了就是坦途;挑战,战不胜是压力,战胜了就是机遇。当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客观上有改革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但更多的还是我们的干部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与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不少干部思想上充斥着旧观念与新理念的冲突,思维上习惯以工业化初期的思路解决工业化后期的问题,工作上依赖用行政化的手段解决多元化的诉求,结果难免会造成“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之尴尬。
新的要求需要新的探索,干部队伍建设成在实现“培养、选拔、管理”的融合并进,以系统思维推动实践创新。
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宣讲十九大精神时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谋划工作的系统性、攻坚克难的主动性、求实落实的自觉性。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而言,就是要强化统筹谋划,既从整体上把握目标,抓好规划引领,又在方法上遵循规律,注重科学推进,精准选择创新突破口,切实把各个方面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在具体操作上,要着重把握好四个环节。
实施“浸润教育”、进行“思想补钙”,筑牢党性压舱石。干部工作本质是做人的工作,核心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抓的是精气神,注入的是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来自于持续不断、“细水滴灌”式的教育引导。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的党性培养就是最好的教育、最活的教育,能让干部在“润物细无声”中净化灵魂、受到洗礼、提升境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突出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核心内容,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重要契机,坚持因时因地因人精准施教,化“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将红色传统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改革发展现场拓展为教育课堂、将现代传媒手段运用为教育手段,用鲜活的表现形式反映厚重的历史话题和全新的时代命题,使非常时刻的党性光辉固化为平常时期的先进标尺,引导各级干部强正气、增才气、接地气,去霸气、祛戾气、除邪气,挺起精神脊梁,追求远大理想。
坚持“靶向发力”、加强“能力补短”,促进队伍专业化。一个地方的发展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关键是领导班子能力要有新质态。一方面,要聚焦专业素养抓提升。党要领导好一切工作,党的干部首先要有更强的本领、更加专业化的能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熟悉相关理论和政策,了解国内外成功范例和失败案例,善于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始终以专业的眼光和思维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着眼于专业对应、层次对应、岗位对应,突出经济金融、城市规划、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方面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锤炼,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干部。另一方面,要着眼整体功能抓配备。班子战斗力怎么样,关键看结构优不优、功能强不强。选干部不求全,配班子务求全。既要坚持量才适用,重视调整充实专业素养强的领导干部,尽可能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也要从整体上统筹考虑、科学搭配,努力放大结构比例、能力素质的“乘数效应”,以个体能力“长板”的优化组合,破除班子整体上的“短板”,努力打造又博又专、点石成金的素养结构。
强化“一线选人”、抓好“力量补源”,注入事业新血液。干部可以任命,但好干部却是在一次次实践中打磨出来、成长起来的。干部有三个“生命年限”:一是生理年限,二是工作年限,三是领导职务年限。从个人角度讲,使生命历程变得更宽广和厚重的唯一办法,是做事和经历;从组织角度讲,挖掘干部生命历程最大潜力的唯一办法,是让他们在创造的高峰期唱主角、挑大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急抓不顶事,不抓要误事,善抓才成事。要积极在基层一线实施“赛场选马”,在识别干部上,突出考察干部关键时刻的表现、利益面前的取舍、担当时候的态度,注重从小事上看德、从难事上看能、从大事上看绩、从份外事上看勤;在用人比选上,透过重点工作看干部、着眼重点工作用干部、干不好重点工作调干部,在重点工作的赛道上发现、锤炼、选用干部;在人岗相适上,努力把组织最放心的人放在最不放心的岗位上,把工作能力最强的人放在工作难度最大的岗位上,把最有潜力的人放在条件最艰苦的岗位上,把个性特点最鲜明的人放在最能发挥特长的岗位上,把综合实力最强的人放在“一把手”岗位上;在统筹使用上,既综合比选“排队”,也果断淘汰“掉队”,还允许破格“插队”。通过规范化、个性化、制度化的措施,在各级干部中逐步形成一种明确的认知:只要真的优秀,一定能成长起来;只要埋头苦干、做出成绩,一定会得到更好使用。
党课讲稿: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
党的十九大对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大部署,对新时代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干部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特殊组成部分,始终是推进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既是关乎擘画十九大宏伟蓝图的战略命题,也是关乎党的事业接续发展的永恒课题。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气象,干部队伍建设贵在推动“使命、担当、本领”的贯通衔接,以鲜明导向引领干部成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然要求各级干部有新状态、新作为、新本领,加快培养造就一支“使命、担当、本领”相匹配的干部队伍。要真正实现这种匹配,仅有抽象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突出政治标准,结合地方实际,清晰界定新的使命责任下“高素质专业化”的具体内涵,并转化为具象的标准、鲜明的导向,从而不断催生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好干部。
干部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体现在能够完全胜任新时代的新使命上。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们党开创了一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中国道路,实现了从富起来向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其背后无不彰显着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作用。党员干部有创造力,党才有生命力;干部队伍有智慧,我们才能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从工作实际看,高素质的干部至少应具备三种禀赋:
一是有理想家的气象。
很多聪明人之所以未能做成大事,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情怀问题。有情怀才会有格局、有激情、有动力,才能跳出一己得失,找到明确务实的从政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一个人只有确立了崇高的理想,其精神才能强大、追求才能执著。二是有政治家的气度。
政治标准是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级干部面对的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唯有讲政治、讲忠诚、讲大局,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度改革创新,以“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气度选贤用能,才能更好地承载历史使命、创造崭新业绩。三是有企业家的气质。
顺应新常态、保持中高速,关键在于破除计划经济惯性思维,善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而企业家创新、务实、权变的成事之法,无疑是各级干部可供鉴取的有益财富。干部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体现在能够自觉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上。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盛世无不吏治昌明、官风清正,反之则是纲纪废弛、衰败不堪,甚至走向灭亡,正所谓“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各级干部必须自觉践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切实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这个“自觉践行”,首先是政治自觉,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上树信仰高线、中立价值坐标、下划红线底线,不当“两面派”、不做“墙头草”,涵养有风骨、有境界的政治人格。其次是责任自觉,深刻认识“四个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四个危险”的尖锐性严峻性,切实把“忧党忧在难处、管党管在实处”的使命和担当牢记心中、扛在肩头。再次是行动自觉,把纪律规矩内化为自身素养、转化为思维模式、上升为自觉自为,大道谋事、正路做事,真正做到不忘初心、不违本心、不负真心。
干部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体现在能够全力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上。做官是做事的杠杆,岗位是事业的平台。干部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追求政绩当然重要,但群众生活美好比这更重要。高素质的干部,一定是“以百姓心为心”的干部,一定是把事业追求镌刻在群众期盼之中,让群众日益享受到更高质量和品质的生活。
十九大作出重大政治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固然有一个地方区位条件、自然禀赋、发展基础等客观方面的制约因素,但也与一些干部初心偏离、宗旨弱化紧密相关。
这就要求各级干部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民的价值取向、民生优先的行动指向、民意为重的评价导向,补好民生“欠账”、不欠民生“新账”、算好民心“大账”。可以说,干部最大的成功和幸福,是成为一个百姓念念不忘的人、一个离任后还能留下些许印记的人。
新的任务凸显新的差距,干部队伍建设重在找准“难点、痛点、堵点”的症结关键,以破解难题打造过硬队伍。
问题与事业共生,难题与革新同在。我们的工作总是在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改进提高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根本目的,在于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依靠一支既忠诚干净担当,又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干部队伍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向问题叫板、向靶心发力,以干部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改革发展难题的有效破解。
在理论武装上:入脑才入心、真知方笃行,重点解决好“真信真用”的问题。政治上的清醒来自理论上的坚定,而理论上的坚定来自于学习上的坚持,党性锤炼和道德养成都与理论学习密不可分。对党员干部来说,书读多了,蕴含其中的道理可以潜移默化为信仰与信念、尊严与风骨,为眼前的工作找到持久的意义,为个人的追求注入永恒的价值。
反之,如果没有内在信仰,心存“投机”之念,很容易为现实利益所牵引,脊梁挺不直、骨头硬不了。现实中,一些干部认为读不读书与胜任岗位、职务升迁没有直接关联,有些所谓“政治上成熟”的人,甚至明里暗里把爱读书与能干事对立起来,认为书读多了书生气重,容易认死理,不懂潜规则,很可能影响仕途。
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不把学习作为一种使命和责任,仅仅依靠组织培训从外部“赋能”,缺乏内在的学习“动能”,参加集中学习培训“搞应付”,自我日常学习“穷对付”,从原则到原则、就理论谈理论,知行脱节“两张皮”,达不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在作风建设上:治庸也治懒、问责也担责,重点解决好“想为敢为”的问题。有多大担当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有多大成就。当前,无论从哪个视角来谋划发展,其最终的落脚点都集中到改革创新上。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但改革必然有代价乃至牺牲,这就要求改革者必须直面是非和矛盾。古人讲,怕获公罪,难以成事;沾惹私罪,难以立足。
衡量一名干部是否合格,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风险关口敢不敢闯,利弊抉择善不善断,争论面前肯不肯干,非议误解能不能忍,疑难困惑会不会解。现在,部分干部不敢为、不善为,分析其深层次原因,一方面有自身担当不够的问题,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喜欢“大树底下好乘凉”“左右推手打太极”,怕冒风险丢“位子”,怕担责任出“乱子”;
另一方面有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机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能上”的培育激励还不够,“能下”的考核评价、实施细则还没有完全做到让人羞愧服气。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担责的氛围和环境,必须通过有形化、个案化的具体事件来加以体现,从而更好地保护和调动干部一往无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在能力素质上:不求过得去、追求过得硬,重点解决好“专业精业”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多、更加艰巨。
困难,冲不破是关卡,冲破了就是坦途;挑战,战不胜是压力,战胜了就是机遇。当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客观上有改革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但更多的还是我们的干部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与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不少干部思想上充斥着旧观念与新理念的冲突,思维上习惯以工业化初期的思路解决工业化后期的问题,工作上依赖用行政化的手段解决多元化的诉求,结果难免会造成“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之尴尬。
新的要求需要新的探索,干部队伍建设成在实现“培养、选拔、管理”的融合并进,以系统思维推动实践创新。
省委书记xxx在宣讲十九大精神时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谋划工作的系统性、攻坚克难的主动性、求实落实的自觉性。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而言,就是要强化统筹谋划,既从整体上把握目标,抓好规划引领,又在方法上遵循规律,注重科学推进,精准选择创新突破口,切实把各个方面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在具体操作上,要着重把握好四个环节。
实施“浸润教育”、进行“思想补钙”,筑牢党性压舱石。干部工作本质是做人的工作,核心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抓的是精气神,注入的是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来自于持续不断、“细水滴灌”式的教育引导。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的党性培养就是最好的教育、最活的教育,能让干部在“润物细无声”中净化灵魂、受到洗礼、提升境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核心内容,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重要契机,坚持因时因地因人精准施教,化“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将红色传统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改革发展现场拓展为教育课堂、将现代传媒手段运用为教育手段,用鲜活的表现形式反映厚重的历史话题和全新的时代命题,使非常时刻的党性光辉固化为平常时期的先进标尺,引导各级干部强正气、增才气、接地气,去霸气、祛戾气、除邪气,挺起精神脊梁,追求远大理想。
坚持“靶向发力”、加强“能力补短”,促进队伍专业化。一个地方的发展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关键是领导班子能力要有新质态。一方面,要聚焦专业素养抓提升。党要领导好一切工作,党的干部首先要有更强的本领、更加专业化的能力。
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熟悉相关理论和政策,了解国内外成功范例和失败案例,善于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始终以专业的眼光和思维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着眼于专业对应、层次对应、岗位对应,突出经济金融、城市规划、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方面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锤炼,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干部。另一方面,要着眼整体功能抓配备。班子战斗力怎么样,关键看结构优不优、功能强不强。选干部不求全,配班子务求全。
既要坚持量才适用,重视调整充实专业素养强的领导干部,尽可能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也要从整体上统筹考虑、科学搭配,努力放大结构比例、能力素质的“乘数效应”,以个体能力“长板”的优化组合,破除班子整体上的“短板”,努力打造又博又专、点石成金的素养结构。
强化“一线选人”、抓好“力量补源”,注入事业新血液。干部可以任命,但好干部却是在一次次实践中打磨出来、成长起来的。干部有三个“生命年限”:一是生理年限,二是工作年限,三是领导职务年限。从个人角度讲,使生命历程变得更宽广和厚重的唯一办法,是做事和经历;从组织角度讲,挖掘干部生命历程最大潜力的唯一办法,是让他们在创造的高峰期唱主角、挑大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急抓不顶事,不抓要误事,善抓才成事。
要积极在基层一线实施“赛场选马”,在识别干部上,突出考察干部关键时刻的表现、利益面前的取舍、担当时候的态度,注重从小事上看德、从难事上看能、从大事上看绩、从份外事上看勤;在用人比选上,透过重点工作看干部、着眼重点工作用干部、干不好重点工作调干部,在重点工作的赛道上发现、锤炼、选用干部;在人岗相适上,努力把组织最放心的人放在最不放心的岗位上,把工作能力最强的人放在工作难度最大的岗位上,把最有潜力的人放在条件最艰苦的岗位上,把个性特点最鲜明的人放在最能发挥特长的岗位上,把综合实力最强的人放在“一把手”岗位上;在统筹使用上,既综合比选“排队”,也果断淘汰“掉队”,还允许破格“插队”。通过规范化、个性化、制度化的措施,在各级干部中逐步形成一种明确的认知:只要真的优秀,一定能成长起来;只要埋头苦干、做出成绩,一定会得到更好使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进入新时代,如何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要求,着力锻造一支能够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公务员作为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在大力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常怀为民之心,勤修为民之德,恪尽为民之责,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整体素质和作风建设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仍有一些公务员身上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安于现状等现象,还有一些公务员存在着素质不够高、专业不够强等问题。因此,我们务必从以下四方面去消除公务员队伍中的不良现象,解决存在的问题。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就要提高干部队伍思想认识。思想认识是站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大潮之中,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在整个社会历史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做一个尽职守则的工作者,做一个社会发展的推动者,甚至做一个崭新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提高思想认识,才能成为“弄潮儿”,才不是与社会脱节的人。提高思想认识,也一定坚持做到清正廉洁自律。常戒非分之想、常怀敬畏之心。坚持做到“非无安居,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我无足心也”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攀比、不奢华,多为国家着想,多为群众着想,少计个人得失,清清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做人。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加强干部职业道德建设。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公务员形式公共权力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以一定的善恶观念作为评价标准的,用来调节公务员与他人、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准则。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我们必须加强道德建设。要培养干部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这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也是我们加强干部道德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实现干部道德作风进一步转变的鲜明标志。公务员队伍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一系列制度建设,使道德建设融入各项制度之中。同时,良好的职业道德,也需要优良社会环境的熏陶。强化国民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转变办事走后门的思维方式,改善各行各业不送钱不踏实的心理状态,从而减少公务员腐败机会。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根本上就是要提高干部学习能力。人非生而知之者,学习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最好办法;生有涯而知无涯,只有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知识的海洋,人生才能变得充实和丰盈。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只有拥有了“泰山”、“河海”的气度,才能拥有泰山的“高度”和“河海”的“宽度”。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工作过程中,要坚持多“拜师”,多从领导、同事、朋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同时,也要主动自我“充电”,加强理论素养的修炼,加强工作中接触到的先进技术及理论的了解、理解,广泛涉猎经济、法律、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勤学多思,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综合型的干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着眼提升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干部业务水平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的知识,也要提升执行落实的能力。坚持把个人的荣辱切合到人们群众的利益诉求上来,切合到单位部门的事业发展上来,切合到社会改革的战略大局上来,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综治工作贴合群众生活,“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工作工程中多下一线,了解群众的诉求,倾听群众的意见,才能可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同时,坚持原则、把握分寸,杜绝松散、懒惰、畏难等情绪;无私奉献,勤政廉洁,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历史特别是人民检验的政绩。为了更好的收听民意诉求,加快智慧综治项目的推进,把资源和力量下沉到基层,采取“上下联动、分工分则”模式,实施精细化、信息化、可视化、动态化的社会服务管理,最终实现社会管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的目标,有效整合服务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畅通民意诉求通道,调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居民的自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与服务经济发展。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旅程,只有坚持“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力求“淘尽黄沙见真金”。让每一个干部队伍在工作中坚持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不断努力奋斗,定然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贯彻落实四次全会精神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要求纪检监察机关下更大气力把队伍建强、让干部过硬。四次全会工作报告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强调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做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战士。这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带头践行“两个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带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继承对党绝对忠诚的光荣传统,做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战士。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以初心使命作为政治本色和前进动力,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性,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位,突出抓好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根本性建设,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202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2024年2月,党中央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对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2024年7月9日,党中央召开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是中央和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中央纪委常委会坚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以理论上的清醒强化政治上的坚定,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为灵魂,带头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024年,中央纪委常委会分专题开展8次集体学习,发挥领学促学作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专题传达学习18次,结合职责研究具体落实措施,带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执行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精神,自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开展工作,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及时主动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请示报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自觉的一致。
“两个维护”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必须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带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继承对党绝对忠诚的光荣传统,持之以恒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性。要加强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坚定制度自信,强化制度意识,增强制度执行力。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政治机关,不仅要把维护制度权威、保障制度执行作为重要职责,更要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表率。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丰富实践成果和巨大生命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四个自信”,包括坚定对监督制度体系、反腐败体制机制的自信。要强化政治监督,加强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着力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督促各地区各部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策部署。要坚决贯彻执行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在内的各项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在制度执行上不做选择、不搞变通、不打折扣。
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次全会工作报告提出,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推进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学习调研培训,强化实战练兵,提升政治素质、业务能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2024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培训班26期,实现委机关、派驻机构处级以上干部全覆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所属的中国纪检
监察学院及北戴河校区,共举办培训班207个、培训纪检监察干部3.5万余人次。同时,注重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制发课程光盘和讲义、举办师资班、加强考核测评等,推动全员培训向基层延伸,确保纪法规则贯彻到位。
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首位,突出政治训练和业务培训,把全员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队伍、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加强统筹谋划,围绕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后新的执纪执法要求、工作规则和业务流程,以应知应会基础知识为重点,在分级分类开展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
实现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鲜明要求,也是纪检监察机关高效顺畅履行职责的关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针对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后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突出问题,把学习党章党规和宪法监察法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一体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切实提升队伍专业化能力。要围绕党章党规、宪法监察法、《规则》《规定》等基础性法规,着重学习掌握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职权、程序要求、审批权限、文书手续等基本功,进一步增强纪法双施双守的本领和担当。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从严从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以高素质干部队伍助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德才兼备、五湖四海、公道正派,加大干部培养管理和选拔任用工作力度,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引进党建、法律、财政、金融、审计、信息化、外事等各方面人才,完善纪检监察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要让干部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用好实践锻炼这个生动课堂,教育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坚定斗争意志,把准斗争方向,明确斗争任务,掌握斗争规律,讲求斗争方法,坚决同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问题作斗争,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和地方忠诚履职、知重负重、苦干实干。要把年轻干部安排到正风肃纪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一线扎实历练,推动以案代训、强化实战练兵,让干部在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中成长成才,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养和日常监督、执纪审查、依法调查等本领。注重选派干部参加基层锻炼,使干部在基层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增强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健全内控机制,扎紧制度笼子
四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完善自身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严格审查调查安全管理,公正文明执纪执法,不断提高纪检监察机关治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党中央制定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批准监督执法工作规定,就是给纪检监察机关定制度、立规矩,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到位。纪检监察机关要在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上作表率,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严格按照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下更大气力把队伍建强、让干部过硬。
《规则》和《规定》是纪检监察的程序性法规,上承各种实体性法律法规,下接各项监督业务、审查调查业务、各种工作措施,以及机关内部的各种分工配合、程序衔接、流程设计、监督保障、纪法贯通等等,以及与机关外部各有关单位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配合、制约。要督促纪检监察干部围绕《规则》《规定》逐项对照学习,确保凡是写入法规的都要严格落实,使每一项要求都化作行动、化为习惯、形成自觉,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检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推动《规则》《规定》一贯到底、落实见效,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一年多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发挥合署办公优势,健全统一决策、一体运行的执纪执法工作机制。优化内设机构和运行机制,推动纪委监委内设机构与派驻机构职能对接。市地级以上纪委监委全面完成监督检查与审查调查部门分设,进一步加强监督力量、强化内部制约。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起草制定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措施使用规定、国家监察委员会管辖规定等50余项法规制度,建立健全与执法司法机关有序对接的机制制度,完善信访举报、线索处置、立案、留置、案件审理等方面制度,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深化“三转”,聚焦主责主业深化纪检监察机构改革,使力量配备进一步向监督执纪执法一线倾斜。严格强化自我监督,完善自身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将纪委监委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创新纪委监委接受各方面监督体制机制,完善特约监察员制度,拓宽外部监督渠道,确保执纪执法权受监督、有约束。
监察体制改革后,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范围扩大了、权限丰富了,更要严守监督执法权力边界,规范工作流程,强化监督制约。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完善制度规则,强化内部管理,公正规范履职。严格执行开展日常监督、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调查的使用条件、报批程序等,落实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要求,完善与检察机关在案件移送衔接、提前介入、退回补充调查等方面的协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在措施使用、证据标准上主动对接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针对近年来发生的违纪违法问题,不断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加强作风和纪律建设,坚决防止“灯下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检监察机关要在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上作表率。四次全会工作报告提出,铁面无私清理门户,严肃查处执纪违纪、执法违法行为,严格禁止打听案情、说情干预、违规过问案件,坚决清除以权谋私、以权搞特殊、蜕化变质的害群之马,持续防治“灯下黑”,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结合近年来查办机关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及日常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监察体制改革后新实践新要求,制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之间打听、干预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和请托违规办事的报备及责任追究规定》,为机关工作人员架起“高压线”,建好“防火墙”。在主题教育中,结合查处案件发现的突出问题,对机关党员干部提出“六个严禁”的纪律要求,并作为制度固定下来,要求机关党员干部对照检查,如发生相关问题及时主动向组织说清楚,知错知止、改错悔错。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从维护保障党中央设计的自我监督体制的战略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大局出发,认识和把握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问题,从严从实加强纪检监察系统自我监督。要将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于党、忠于人民放在第一位来监督,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政治监督具体化、规范化、常态化,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上。
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从严从实加强作风和纪律建设,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等的监督检查,解决作风方面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结合实际,不断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改进文风、加强外事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对存在工作推诿、作风漂浮、行动少落实差等情况的,及时谈话提醒、坚决纠正。
要精准运用“四种形态”这个全面从严治党的政策策略,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在从严从实上狠下功夫,对反映纪检监察干部的问题线索认真核查、及时研判,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认真开展谈话函询工作,对存在错误的同志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和诫勉谈话,对不适合在原岗位的同志作出组织处理。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动态更新纪检监察干部廉政资料,研析不同岗位风险点,有针对性开展教育管理监督。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警示教育,及时汇编查处的纪检监察干部迷失初心、背离使命相关忏悔反思等警示教育材料,以案为鉴、汲取教训。结合案例暴露出的典型问题,认真分析查找监督管理方面的短板,不断强化刚性约束。
保持惩处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坚持刀刃向内,严肃查处纪检监察干部执纪违纪、执法违法等行为,将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案谋私、跑风漏气、执纪违纪问题作为查处重点,及时打扫庭院、清理门户,坚决防止“灯下黑”。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心得体会
政治素质过硬是首要。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讲政治是第一位的。纪检监察干部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政治担当,提高政治觉悟,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绝对忠诚,要带头坚决执行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加强学习培训是基础。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X疫情期间,市纪委监委组织全员培训,通过视频直播形式,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从改革和工作需要出发,分类别分层次开设针对性和指导性强的专题培训班,提升纪检监察干部专业能力。
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的需要,加强轮训,提升纪检监察干部政治水平、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全面提升履职能力。根据依规依纪依法履职要求,通过参与办案、跟班学习、实战练兵等,加强对日常监督、执纪审查、依法调查本领的培养,特别是对办案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其掌握政策、谈话突破、运用信息化手段、证据收集固定运用等专业素养。
强化纪律作风是保障。“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自律”“打铁必须自身硬”,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做到眼睛向内,刀刃向内,手电筒照向别人的同时更照自己,防止“灯下黑”。持续开展纪检监察系统纪律作风专项整治,明确纪检监察干部严禁要求,驰而不息抓好干部纪律作风建设,广泛开展各类警示教育活动,以案警醒、以案促改。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