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第一专题授课提纲-传承红色基因,铸牢强军之魂

最新文章

“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第一专题授课提纲--传承红色基因,铸牢强军之魂

首先讲清楚两个概念定义。一是讲什么叫基因?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元。二是什么是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我党我军在战火硝烟和磨难考验中,信仰信念、作风品质、光荣传统、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宝贵传承,是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的显现。我着重讲三个问题。

第一,讲一讲为什么要传承红色基因?

有3个方面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传承红色基因是习主席基于红色江山不变色、人民军队不变质的战略考量。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带头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带动部队官兵传承好红色基因、保持老红军本色。”并指出:“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使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在视察新疆军区某红军师时强调:“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十九大,他再次向全军官兵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习主席的论述深刻揭示了红色基因在我党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风雨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代在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传承好、拓展好、领悟好、深化好,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魂,为实现强军梦提供不竭动力。

(二)传承红色基因是抑制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有效武器。

一位西方国家的情报官员曾说:“把赌注押在青年身上,让他们腐烂变质,把他们变成无耻之徒和世界主义者,这样红色政权就会不战自垮。”他们妄图以“政治转基因”替代我党我军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借“颜色革命”染黑人民军队的鲜红底色,通过“文化掘根”“解构英模”等方式,诱导青年不信历史信“公知”、不信大学信“大V”,企图割断我党我军独一无二的红色“脐带”。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敌对势力加紧对我进行“西化”“分化”图谋,借重要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件散布“非毛化”“非红化”“非党化”“非战化”和“非政治化”五种思潮,以及历史虚无主义言论、新版“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推进所谓的“转基因”工程,妄图搞乱官兵思想,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和重视,大力传承先辈先烈守望信仰、赤胆忠诚的红色基因,确保在强化“四个意识”、铸牢不变军魂中牢牢掌握“制脑权”。

(三)传承红色基因是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本质要求。

“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集中反映了强军兴军的鲜明人才导向,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下军队铸魂育人规律的深刻把握、目标的准确定位和路径的科学设计。传承红色基因与培养“四有”新时代军人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一是红色基因规定了根本属性。

“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实质上就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秉承人民军队根本属性的红色传人。红色基因是我党我军性质、宗旨和本色的集中体现,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精神图谱。红色基因最核心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对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坚持,这是我军的根本属性所在。

二是红色基因决定了特有优势。

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事关党、国家和军队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我们的事业就有了可靠接班人。历史证明,红色基因是我党我军战胜一切艰难困苦、打败国内外一切敌人的力量源泉和决定因素,是我军区别其他军队的最大政治优势、军事优势和作风优势。只有把红色基因灌注灵魂、融入血脉,打牢官兵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政治基础,才能真正解决好“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

三是红色基因奠定了天然底色。

红色基因是我军本色的标识,也是“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应有的人生底色。只有坚持用艰苦奋斗精神塑造官兵的精神品格,用团结友爱精神涵养官兵的道德情操,用无私奉献精神提升官兵的人生境界,用拥政爱民传统强化官兵的宗旨意识,才能引导官兵继承发扬革命先辈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操,打好立身做人的厚重底色。

第二,讲一讲红色基因主要有哪些?

中华民族和中国军队有诸多优秀文化、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我主要讲一讲我军的红色基因。翻开我军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奋斗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在寻根溯源中概括起来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老山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下面,我与大家重温历史,逐一进行解读。

(一)井冈山精神。

主要包含: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定的信念。

井冈山是我党我军灵魂的高地、精神的故乡。我们党和军队在江西的革命斗争中,曾几度陷入被打散、被围剿,甚至被扼杀的艰难困境,如果没有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没有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没有对民族、对国家的使命担当,就不会取得革命事业的成功。井冈山时期,我党我军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正是有了群众这“真正的铜墙铁壁”,党和红军才多次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毛泽东有首著名《西江月•井岗山》就是生动写照: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同时,游击战争“十六字诀”,也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斗争实践中提出的。在1928年5月,朱毛两军会师后,湘赣两省敌军向井冈山发动了第一次联合“会剿”。红四军主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路的作战方针,南下黄坳,直奔五斗江,迂回拿山,第一次攻克永新县城。几天后,毛泽东召开干部会议,会上他广引古今中外战例,结合红军这次战法,再次谈到了战术问题,并首次正式提出了“十六字诀”,他说:“白军强大,红军弱小,我们以弱斗强,只能采用游击战术。什么叫游击战术?简单说,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从此,“十六字诀”成为红军克敌制胜的法宝,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这在中国革命史和世界军事史上都有着显赫地位的。井冈山斗争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面对白色恐怖,在敌我力量极为悬殊的恶劣形势下,为党牺牲、无私奉献,集中展现了他们对党绝对忠诚、与党同心同德的革命本色。朱德的妻子伍若兰,被称为“井冈山之兰”,现在大家去井冈山参观,“井冈山烈士陵园”旁边矗立的20座雕像其中有一座就是她。1928年伍若兰认识朱德,并与之结婚,后随朱德奔赴井冈山。1929年在井冈山圳下突围时,朱德的妻子伍若兰掉了队,腿部中弹后受伤被俘,敌人把她押到赣州,想从她的口中得红军的机密,当被问到朱德的去向时,一句“在红军里,在人民心里”响彻云霄。骨子里充满了革命必胜的豪气,年仅26岁的她被敌人杀害,几个月的孩子被剖腹取出后剁成肉泥,敌人还将她的人头割下来,吊在一个架子上面,上书“共匪首领朱德之妻伍若兰”,立在一个竹筏上,顺赣江漂流,沿江示众。当时,伍若兰只有26岁,与朱德结婚还不到1年。朱德听到了妻子不幸遇难的消息悲痛不已,从此,独独爱上了兰花。

习主席指出:“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井冈山精神,是我党我军精神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能够跨越历史的鸿沟,继续支撑我们勠力行进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

(二)苏区精神。

即是瑞金精神、红都精神。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习主席对苏区精神作出了精辟概括:“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苏区时期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就是一种共产党人好作风的很好示范。“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称颂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红色山歌,对今天的党员干部加强自身修养、树好形象标杆具有现实启示意义。由于干部的良好作风形象形成了很强的感召力,仅赣南苏区50万青壮年中就有30万人参加革命,其中10万人献出了年轻生命。在后来红军长征时,有一支由中央苏区人民组成的担架队,他们跟随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到长征结束时,他们绝大多数再也没能回到故乡。多少位母亲,多少个妻子,多少份牵挂,多少滴泪水,都化作了他们血染的风采。原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干部江善忠,在一次战斗中打完最后一粒子弹,用鲜血在衬衫上写下“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然后纵身跳岩、壮烈牺牲。苏区革命斗争的历史,就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典范。当时一些同志对革命产生悲观情绪,毛泽东同志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对全国形势进行科学辩证分析判断,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三篇光辉著作,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点亮了指路明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汲取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冲破教条主义束缚,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三)长征精神。

主要包含:不畏艰难、铁心向党的坚定信念,是敢于磨练、咬定青山的顽强毅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不朽灵魂,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精神品质。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数不尽的坎坷劫难,成千上万的围追堵截,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放弃。但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党的领导下,血战湘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等。无数红军将士倒在了长征途中,但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没有阻挡红军将士铁心向党的坚定信念,始终以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不朽革命斗志,以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精神品质,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精神的胜利。红军出发时,总人数约20万人,最后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不足5万人,牺牲15万人,平均四个人只有一个人到达陕北。牺牲最大的中央红军,出发时8.6万人,只有不到7000人到达陕北,平均12个人就有11个牺牲,而这批人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当时红军指挥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平均年龄只有20岁。就是这样的一支正处在豆蔻年华的年轻队伍,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与敌人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而每前进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献出他们宝贵的生命。长征中,红军先后跨越近百条江河,征服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聂荣臻元帅生前回忆,红军打仗打的是干部,打的是党团员,每一仗下来,党团员伤亡数量常常占到总数的四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红军将士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结束,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止步何处,但他们坚定地跟党走,用生命和鲜血写出了不朽的精神传奇。长征中,贺龙部队里担任师长的贺炳炎一条胳膊被打断了,半个身子被鲜血染红。他挺到了战斗结束,因为流血过多而昏迷。在一个小村子的打麦场上,卫生员抬了个大凳子,用绳子把贺炳炎捆在凳子上,什么麻药都没有,医生硬是踩着他的身子,用锯木头的锯子给他截了肢。在场的贺龙从凳子底下一摊脓血里扒拉出来一些东西。后来做战斗动员时,贺龙从怀里掏出手绢打开说,“同志们,这是你们师长的骨头渣。”这样的事在长征中很多,几乎每个部队里都有。

有人曾问邓小平:“长征那么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他坚定地说:“跟着走!”这句“跟着走!”,浓缩了多少红军官兵坚如磐石的信念和革命到底的决心,蕴含着“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抱负,彰显着“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血性,寄予着“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理想。跟着走就是跟着党的正确路线走,就是跟着理想信念走,就是跟着钢铁集体走。长征中,一位叫欧阳平的新党员,把难得用来改善伙食的肉星涂抹在党证上,让油脂把薄薄的党证浸润成不怕水蚀的油纸。当危险的沼泽地淹没他半个身子时,他伸手去摸摸最贴心脏的那个口袋,看看党证是否还在。“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许许多多像欧阳平这样的战士,走出了草地,走到了新中国。

著名美国记者、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1984年以76岁高龄、多病之躯,历时两个多月,跨越7个省,行程约1.2万公里,第一次完整地沿着红军长征路线进行了深度访问。通过访问,索尔兹伯里认为:“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对于红军为什么胜利,访问初期,他认为红军将领太能干,而国民党将领太腐败;访问中期,他认为红军的胜利因素很多,理想、智慧、政策、团结、纪律等皆转化为战斗力,“有信念的部队战无不胜”;访问后期,他明白了中国一句古话“兵之胜败,本在于政”的道理。索尔兹伯里动情地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会使人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长征的故事太多,数不胜数。习主席2024年9月23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四)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比如,艰苦奋斗既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延安时期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1947年,中共中央从延安战略转移,蒋介石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延安,当他看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那与当地农民没有任何差别的窑洞时,他感到十分震惊,他难以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有效地指挥着军队在全国的战场上与他对抗,并且能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既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据蒋介石侍卫长俞济时回忆,看完毛泽东的窑洞,蒋介石那晚一晚上没睡着。

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因为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

(五)西柏坡精神。

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中国革命即将胜利和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政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所铸造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是“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3月5日至13日,我们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高瞻远瞩地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集中回答了我们党如何正确对待胜利和执政的考验,如何防骄戒奢,如何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一系列重大课题,从而成为指导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正确指针和警示全党的响亮口号。“两个务必”生动诠释了我们党居安思危、永不懈怠的远见卓识;深刻昭示了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政治本色;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中央一贯提倡坚持和发扬的。让我们回顾一下两组历史画面。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前夕,留下“我们进京赶考去”“决不当李自成”这样历史定格般的话语,中国共产党人从此肩负起了“赶考”的重任。60多年过去了,赶考精神接力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手中,接力到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手中。我们要时刻牢记2024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柏坡时的告诫:“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六)抗美援朝精神。

主要包含: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舍身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和正义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毛主席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指出: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子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他讲的这个“钢”是指武器装备,这个“气”,就是战斗精神,也是现在习主席所说的“军人血性”。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党我军宝贵的历史财富,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遗产。我看了《较量》这部电影,很震憾,总结梳理了一下,觉得可以概括4个方面:一是铁心向党的忠贞气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相信党、紧跟党、依靠党,党之所指、我之所向,闻令则行、听禁则止,时刻做到“我听党的话、枪听我的话”,一声命令,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舍身忘死奔赴新战场。二是牺牲奉献的赤诚情怀。据统计,志愿军伤亡36万余人,有15万多名英烈还长眠在朝鲜。1950年冬,朝鲜半岛长津湖畔。到处是白雪皑皑,人走在雪里只能露出上半身,气温更是出奇的冷,零下40度。一支美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搜索前进。突然,指挥官大喊一声:“Hold(停)!”随后,他取出望远镜,眼前的情景令他大惑不解:对面有一排排的志愿军战士举着枪,握着手榴弹,但他们居然没有开火。几个胆大的美军爬上志愿军阵地,才发现整连129个志愿军官兵被冻成了冰雕,枪口却冲着敌人来的方向,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势……后来,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向毛泽东报告战况,电报中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军人在零下40度潜伏3天3夜,连死都不怕?冰雕连一位上海籍名叫宋阿毛的战士留下的绝命诗,向我们诉说英雄的战斗意志和战斗情怀,为我们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答案:“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种被美军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是对祖国的情,对人民的爱,激发出中国军人无私奉献的血性豪气,进而突破了人性的弱点,突破了求生的本能,能够在生死关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是狭路亮剑的果敢品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粉碎敌人的“圣诞节”总攻势,40军119师不顾强大的火力封锁急渡清川江。冲上岸的勇士们棉裤立刻冻成了冰筒不能打弯,只好猛力下蹲,折断冰壳。准备射击时由于枪械灌水结冰拉不开栓,同志们纷纷解开上衣,用胸膛暖化枪击。敌人被满身结冰的志愿军将士吓呆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坚强勇敢的对手,个个俯首就擒。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这些可歌可泣的生动事例不胜枚举。狭路相逢勇者胜,正是凭着这股狭路亮剑、有我无敌的血性胆气,中国军人才战胜了在武器装备和技术上有绝对优势的敌人,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四是气吞山河的豪迈霸气。在抗美援朝战争三所里阻击战中,38军113师为了堵截敌人逃窜,在晚上与全机械化的美军第8集团军“赛跑”,全师官兵一口气跑了14小时、72公里,硬是赶到美军前面,让其无路可逃,与援军相距一公里却无法会师,创下了脚板子赛过敌人车轮子的壮举。彭德怀司令员在嘉奖电报中,称赞道“38军万岁!”,从此“万岁军”名扬天下。不为任何敌人所征服而要征服一切敌人,不为任何困难压倒而要压倒一切困难,是我军革命英雄主义的血性体现。

(七)老山精神。

主要包含: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甘愿吃亏的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不畏一切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老山精神因老山战斗而产生,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老山战斗呢?这话还得从1979年说起。1979年中越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建议与越南政府举行边界谈判,协商解决两国争端。越南表面同意改善中越关系,却暗中将精锐部队调到北方边境,派兵占领了边境线上的一些重要骑线点,侵占我老山、者阴山一带。居高临下的越军有恃无恐,经常越境到我国境内修筑工事、埋设地雷,甚至开枪袭击我边境线上的村民,暗杀我军巡逻部队的士兵。越军的累累罪行强烈激起了边疆人民的极大愤怒,他们强烈要求严惩越南侵略者,中国政府决定夺回老山,给越南当局一个教训。占领老山的越军313师得到消息后,口出狂言,称中国军队想要夺回老山,就必须用尸体铺着上来。1984年4月25日,经过一个月的战前动员和作战训练,我军完成了进攻老山的一切准备。我解放军部队28000人开始向老山、者阴山前线集结。然而,此时老山的制高点全都在越军的掌控中,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如此大规模的行动,一旦被发现,深处山下的我军立刻就会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老山地处热带地区,雨量充沛,常年笼罩在云雾缭绕间。海拔800米以上地区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海拔

800米以下多为森林竹林、灌木和杂草。因此,我军决定白天潜伏,夜里行进,这样即使对老山地形十分熟悉的越军也难以察觉。经过一夜的潜伏,4月28日凌晨5时56分,我军集结了数千门各式火炮同时开火,火力延伸30分钟。据参战士兵回忆,当时的炮声就像春节的鞭炮一样不绝于耳,炮火打得老山上的树基本都没有了。6时,我军发起对老山主峰的进攻,经过1小时40分的激战,全歼越军所谓英雄团越北二军区313师122团,成功收复老山主峰。其中,极具战略价值的662.6高地仅仅用了7分钟便收复。5月15日,战役进入防御阶段。驻守老山的官兵不仅要时刻防范越军的偷袭,还要忍耐老山艰苦的环境,半年的时间里,他们没有洗过一次澡,没有换过一次衣服,潮湿的环境和肆虐的蚊虫,导致许多人患上了浑身糜烂的湿疹。为了修筑防御工事,战士们要步行几个小时下山,返程上山时还要背负几十公斤的石料。为了躲避越军冷枪,还必须半蹲在石壕里前进,艰难可想而知,许多士兵牺牲在运送物资的路上。他们的血和汗并没有白流,7月12日,越军组织了老山失守后最大一次规模反扑,我军集中火力,经过一天的激战,歼灭越军6个团。叶剑英元帅在看过现场录像后,感慨“自淮海战役以来,还没见过这么多的敌人尸体啊。”至此,越军再无力阻止大规模反扑。其实,真实的战场它的残酷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不是我今天浓缩的几分钟可以说清,也不是书中轻描淡写的寥寥数笔可以写完,真的需要这种精神力量。

在云南文山市的麻栗坡烈士陵园,你现在去看一看墓碑上烈士的生平,大都在十七、八岁,正值黄金般的年龄。想一想我们十七、八岁在干什么,可能坐在书生朗朗的教室,也可能与心上的人相会在花前月下……而他们却扛起了枪保卫祖国,甚至付出了如此年轻的生命。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在空军任副政委时曾给我们空军部队官兵上过一堂党课,讲到“老山”作战时,说有些战士家里很贫穷,他们的遗书真是字字血、声声泪。战士家里虽穷,但却都是这么讲的“图私利前线铺满黄金龟儿子才去,为祖国战场遍布地雷老子我来”,更是淋漓尽致地道出了革命军人牺牲奉献的根本动因。官兵们的精神像泰山一般伟大。

(八)“两不怕”精神。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我军著名的战斗口号,它反映了我军官兵为了夺取胜利,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

首先出自进藏筑路大军,在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得到充分显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用生命将其升华为“两不怕”精神。1952年4月,18军奉命参加修筑川藏公路,面对异常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施工条件,他们第一次喊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1962年10月,参加边境自卫反击作战部队广大官兵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奋勇杀敌,取得重大胜利。1963年2月,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向毛泽东同志汇报作战情况时说到,战胜敌人,我们的战士靠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毛泽东当即给予肯定:“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1965年7月,某部地爆连五班班长王杰同志在帮助民兵进行埋排雷和爆破训练时,炸药意外爆炸,为掩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他临危不惧,扑上炸点,光荣牺牲,年仅23岁。11月6日,总政治部下发向王杰同志学习的指示,正式向全军提出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要求。

(九)抗洪精神。

主要包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1998年夏,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特大洪水。受灾人数之众,地域之广,历时之长,世所罕见。为了战胜这场特大自然灾害,军队共投入兵力36万多人与群众参加抗洪抢险。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英明领导和决策下,数百万军民众志成城,奋起抗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儿女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抗洪抢险斗争的伟大胜利和伟大抗洪精神的形成,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了新阶段。“抗洪精神”的实质是,以公而忘私,舍生忘死的共产主义精神为灵魂;以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全局利益至上的大局意识为核心;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为纽带;以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旗帜;以自强不息、贵公重义、艰苦奋斗、同舟共济、坚韧不拔、自尊自励等传统美德为血脉为营养。是这一切高贵美好的品格在共同抗击自然灾害的殊死搏斗中所形成的交汇点,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交汇点,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交汇点,革命英雄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交汇点。它使我们看到,美好的品格和行为一旦集中起来会是多么壮美,亿万人民的力量一旦集中起来会是多么强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情操一旦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起来,会把我们的民族品格带向一个多么光辉灿烂的境界。

(十)抗震救灾精神。

主要包含: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2024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山崩地裂,城塌市陷,天地动容,江河呜咽,国之有殇;大地在颤动,我们的心也在颤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危难的时刻,英雄的中国军队和人民没有被击垮,人性的光辉被放大,不屈的意志彰显不屈的灵魂,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映衬出伟大的中华民族,它使我们看到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伟大升华。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特大的灾难震惊了全国,灾情就是命令,一场全国紧急救援迅即展开。国务院紧急启动一级响应机制,温总理在灾情发生的当天下午就乘专机赶到灾区,对灾情迅速作出判断,并指示“早一秒进入灾区,就能一点早抢救受困群众生命”。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我军迅速启示应急方案,快速反应,紧急出动。各军区抗震救灾部队从四面八方火速奔赴现场,空军部队不顾恶劣气象条件,紧急起飞抢送救灾物资,抢送救援力量,空降部队在无地面引导、无地面标识的情况下,15勇士强行伞降,嬴得了宝贵的时间。在震中汶川县城道路、通讯完全中断,与外界隔绝成为孤岛情况下,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在XX带领20人的先遣队,冒雨第一个赶到灾情最严重地区之一映秀镇;武警驻川某师200人救援部队在XX的带领下,强行军90公里第一个赶到汶川县城展开救援行动。“早一秒钟救援,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所有抗震救灾的队员和官兵忘却疲劳,争分夺秒,用手扒,用指甲刨,在余震不断、危机四伏的废墟上日夜搜救,给战栗悲痛的群众带来希望和勇气,给断瓦残垣的大地带来绿色和生命。

最后,我想说值得大家自豪的是,我们XX工作发韧于党的事业,也是从一开始就具有红色基因血脉。XX在党领导的斗争中诞生,又服务于党的革命斗争。(早在XX年XX月,谈一谈本职工作的红色历史。)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到,XX诞生于、服务于党的早期革命斗争,从一开始就流淌着党的血液、听命于党的指挥、归属于党的政权。我们XX人一定要牢记历史,自觉强化XX思想,坚决做到XX,大力弘扬践行“XX”的XX价值观。

第三,讲一讲怎样传承红色基因,铸牢强军之魂

如今“中国梦”的翅膀正在舒展,“强军梦”的羽翼逐渐张开,我们如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在强军兴军的新长征路上描绘新蓝图、创造新战绩、谱写新篇章。围绕X党委提出的以打造“XXX”XX人才队伍为目标,我想应该着重从以下4个方面下功夫。

(一)注重灵魂上补“钙”,筑牢信念坚定、听党指挥的信仰基因。

习主席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灵魂,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一个人有了灵魂视野就开阔了,心胸就宽广了,也就能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一个人的脊梁,不是骨头而是精神;一支军队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军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自觉与党同心同德,坚决做到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党我军搞“和平演变”“颜色革命”,同时加强在互联网上对我们进行文化侵蚀,妄图对我军官兵拔根去魂。前不久,我们单位的小A在微信群中推荐了一个文章《八招将中国分裂》,列举了美国文化冷战“灭偶像、换祖宗、灭自尊、反智识、唱哀你、亡其史、污政府、散鸦片”的八个招法,大家看了以后很受教育和警醒。所以我们作为革命军人就是要加强学习党史军史,理清红色基因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掌握红色基因产生的特殊背景和深远影响,更加深刻地理解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始终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头脑和定力,要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上甘岭战役”,在旗帜鲜明的抵制错误思想中收复精神失地、坚守精神高地。

(二)注重本事上加“钢”,锻造素质过硬、能打胜仗的战斗基因。

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俗话说:“炉火再旺,锤子不硬也打不出好钉;干劲再大,素质不高也难有作为。”本事,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从业之基。只有具备能打胜仗的素质本领,才能担当起强军兴军的历史重任。我们要把有本事作为立身做人、履职尽责之本,在本质岗位上加强现代军事理论的学习,熟练掌握业务技能,练就过硬工作本领,以过硬业务素质保证高质量的XX成果,做到XXX,彰显XX的价值,达到XX同在,当好宏观决策的大参谋,XXXX的监督哨,XXX的先遣队。

(三)注重血性上淬“火”,历练英勇顽强、不怕困难的作风基因。

血性是人民军队打不垮的钢铁脊梁,磨不掉的精神底气,贯穿着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习主席说:“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革命军人还是要有血性”。这一重要指示生动的描绘了我军官兵的肖像。正可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唯有经过长期的血性历练,在危险制止生死考验面前,才能做到“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特别是在XX的大形势下,XX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我们面对是XXXX,就是需要我们保持一支有血性的队伍……。

(四)注重品德上提“纯”,培养情趣高尚、品行端正的道德基因。

司马光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通俗地讲就是,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古往今来,我们都把品德作为做人之根、成事之基、为官之本。我党我军一直注重培养官兵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人民军队涌现出大批先进典型和英模人物,为世人树起了一面面旗帜、一座座丰碑,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赞颂。XX在党委扩大会上指出,必须……。我们要自觉加强……,坚决落实XX工作要求,把……。

岁月的流淌,抹不去精神的传承;时代的光芒,为传承增添了新的风采。历史告诉我们红色基因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让我们始终用听党话、跟党走的铮铮誓言、赳赳铁骨,在强军梦想的引领下一心同功,在强军目标的感召下一往无前,在强军实践的征途上一马当先,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永续红色血脉,争做红军传人。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