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逐梦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航空发动机作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密集的高科技高精尖技术和国外严密的技术封锁使得它的研发颇具神秘色彩。在第18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围绕今年的主题“变革的动力:女性参与创新创造”,对话航空发动机副总设计师单晓明,揭秘女性科技工作者在航空发动机科研事业中的独特风姿。
“在我的心里,只有充实和攻克难关、一点点接近目标的快乐。”
1991年,单晓明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工作,她埋头工作,同时坚持学习英语考取了托福,2024至2024年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加拿大研修,2024年获得母校的工学博士学位。她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研发工作,专业领域横跨设计、试验、测试,适航、标准化与六性等,且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作为女性科技工作者,可能最大的不同和困难就是在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方面更加艰难。在单晓明看来,知识女性辛勤奋斗给孩子树立榜样、言传身教,远比单纯照顾更为重要,也更能赢得丈夫和孩子的尊重。单晓明的爱人也是航空发动机业内的大拿,平日工作非常繁忙,却十分尊重与支持她对自己热爱的事业的追求。
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出国访学、中年读博、不断拓展专业领域,单晓明一路“折腾”。她主动请缨,成为研究所第一位适航专业的副总设计师,积极组织构建了研究所具有中国特色的适航技术与管理体系,开创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适航技术及管理工作。她担任2型民用涡轴发动机的型号副总师,在自主研发的金沙发动机研制中,推动多项适航符合性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在中法对等合作的涡轴-16研制中,积极推进取证进程。在2024年11月珠海航展上,这两型发动机一经亮相就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她已成为在国内民用航空产品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适航专家。而在此之前,她是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领域的技术带头人,主持了多项测试技术改造项目,在动态测试、失速喘振监控方面颇有建树,针对涡轴发动机研制的动态受感部及动态测试方法一直被行业广泛应用。
如今,她拥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集团发动机试验测试、适航及标准化专业技术带头人、动研所副总设计师等众多身份,也获得了很多荣誉,而这每一重身份、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都是实实在在的心血与汗水。有人问她累不累,她只是摆摆手说:“在我的心里,只有充实和攻克难关、一点点接近目标的快乐。”
“必须首先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其次是女性。”
单晓明提起工作中的一件趣事,在涡轴-16研制过程中,一次法方合作伙伴走进试验操作间,发现里面的科研人员恰好清一色娘子军,惊呼中国女性的地位太高了。她细一思考,确实如此,在与外方的一些合作接触中,国外的发动机研发团队女性确实较少,而中国的女性研发人员却撑起了一片天空。她拿出一份数据,动研所女性科技人员在全所科技人员中的占比是25.39%,而女性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发动机专家、正副主任设计师等占比也恰好都是25%左右,在研究所获得的授权专利和发明中,女性参与的项目占比分别为50.5%和48%,“这说明动研所女性科技人员在队伍中的成长是协调的,丝毫不逊色于男性,甚至可以说是中坚力量。”她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
单晓明说,如果不是法方合作伙伴的感慨,她从未思考过性别与科研创新的问题。“科研创新没有性别”,她说,“任何工作的标准都不会因为性别而有所区分,你必须首先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其次才是女性。”
对女性从事科研工作的优势,她也有自己的看法,航空发动机是系统工程,需要协同创新、融通创新,需要充分发挥技术民主,激发全员的创新活力,针对这一点而言,女性在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亲和力等方面更具优势,更容易创造和谐的创新氛围。同时,科研创新工作往往是枯燥反复的,女性细致敏感,对细节把握更好,更能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更容易在单调的设计方法中,或看上去千篇一律的试验数据中找到不同点,发现问题,从而提出变革措施,实施创新方法。“其实,对于设计类的工作创新,男女差别不大,用心干都一样,但是女性在工作中确实更为较真”,她开玩笑说,“在航空发动机行业内,大家都怕女质量部长,因为她们常常更加严格和较真。”
在逐梦的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有人说,优秀的人,往往能身兼另一性别的优点。跟单晓明谈话,你会发现她的气质不仅有女性的温润与细腻,更多了几分男性的洒脱与进取。她始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梦想是看到我国的民用飞机/直升机能装上自主研发的“中国心”在蓝天上翱翔,她不断开拓创新,追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在创新逐梦的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