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从美国电影中的政府形象看国资国企宣传工作

最新文章

从美国电影中的政府形象看国资国企宣传工作

——以《变形金刚》和《谍影重重》为例

好莱坞大片以其高妙的科技、精良的制作享誉全球;吸金的同时,也在兜售理念。毋庸置疑,美国电影已经成为政府政治传播的重要手段、外界认知美国的重要途径。如何把宣传职能“无形”地植入艺术创作,通过影像语言做到不显生硬、易于接受又恰到好处的政府公关,这是好莱坞值得我们研究借鉴之处。

《变形金刚》和《谍影重重》是两部知名度较高的系列影片,二者类型不同、题材不同、艺术手法不同;但内容都大量涉及美国军方、情报部门,具有相当的敏感性。制作者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政府以何种形象出现,产生哪些言行,应当引导观众以何种观点加以审视、评判?

一、影片简介

《变形金刚》是典型的科幻片。代表正义的汽车人在人类盟友的帮助下以少胜多,最终打败阴暗、凶残、妄想实现暴力统治的霸天虎。简言之,就是英雄打败坏蛋、正义战胜邪恶。

在谍战片历史上,《谍影重重》的情节设置、戏剧矛盾、人物塑造首开新河。与《007》、《谍中谍》等影片中特工无所不能的神勇、全民偶像般的英俊、为国效命的正义不同,《谍影重重》的人物形象没有落入“魅力型”窠臼,其主人公杰森·伯恩是一个颇具悲情和抗争色彩的人物:相貌平平,在任务中失忆,独自一人在各地逃亡、躲避祖国的追杀。他不停地追溯自己的过去:我是如何从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一个冷血杀手的。

比较而言,《变形金刚》是“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爆米花电影;《谍影重重》显得离经叛道、独树一帜,但也更加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在《变形金刚》中,美国是变形金刚的盟友、后援,人类生存权的保卫者;影片充斥着美军的火力展示和赞扬基调。《谍影重重》中的CIA则很不光彩,先后制定了“踏脚石”、“黑荆棘”等秘密情报计划,为达目的不惜暗杀美国公民;以非人道的方式训练特工,视其为杀人机器。美国政府从始至终充当着反派角色。

二、内容分析

两部影片对美国政府看似一褒一贬,态度差异极大,但在很多方面存在共性;这些共同之处均有利于美国政府。下文试析之。

1.戏剧冲突的框架选择

汽车人领袖擎天柱反复强调“自由”。在他看来,赛博坦人应当不惜一切代价,尊重、保护地球人的自由。反派领袖威震天、堕落金刚、御天尊则不同,为了自己的种族,地球人可以为奴为仆,甚至彻底消失。在第三部《变形金刚》中,御天尊怒骂擎天柱:我为你带来了你的母星,你却选择了地球人;擎天柱回答:平等和自由,这是你教我的!站在赛博坦人的角度讲,自己的种族危在旦夕,御天尊的行为带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而擎天柱则是不折不扣的“汉奸”、腐儒、投降派。但是,当正反两派的对立冲突,被镶嵌在平等、自由的“普世价值观”语境下时,价值判断的天平就偏向了汽车人一方——擎天柱变成了美国政府“人权高于主权”的代言人——美军为了“保障人权”介入他国事务是正义的、合理的。一次政治理念灌输悄无声息地完成了。

杰森·伯恩身上的戏剧冲突就更为复杂一些,也更有看点。逃亡中的杰森在不断地反思:自己为了“报效国家”而杀人是否具有合法性?进而升级为另一个问题:政府是如何操纵特工、使其听命的?杰森通过不断地挖出幕后黑手、发现真相来完成自我救赎,这本身即是追求“思想自由”的过程。

由此看来,两部电影讲的是同一个故事——追求自由,所有的戏剧冲突、戏剧矛盾均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自由”的价值理念隐藏在精彩的情节中,与故事、演技、特效等电影本身的艺术元素一起进入观众的精神世界;而“自由”,正是美国政府所宣扬、标榜的价值观。

2.力量展示和身份认同

美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点都不弱于我们。电影中的他国,或粗鄙,或落后,或野蛮暴力、是美国的假想敌。通过这些负面的描述,电影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观众身为美国人的身份认同感、民族自豪感——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其他国家都不如我们。贬低他人,即是抬高自己,任何一个富有优越感的民族都不例外。

电影版《变形金刚》颠覆了原作动画片中人类的弱者形象,360度立体展现了美军的海陆空实力。敢于展现国家实力,是一种自信,更是一场对民众的政治说服。在《谍影重重》中,对主人公杰森·伯恩的赞美一样有实力展示的效果——他是美国培养出来的特工,技艺超群。全片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CIA的情报机制、训练机制、人事机制被全面展示在观众面前,让人不禁赞叹:美国的情报系统的确专业、装备的确精良。在这套严密的情报体系的保卫下,美国人没有理由不产生安全感。

立国几百年间,美国人的自豪感、优越感一直存在,标榜自己“生活在地球上最伟大的国家”。正是附着于这种对国家形象高度的集体认同,政府形象才能顺利、深刻地传达给受众。

3.政府形象的前后转变

好莱坞大片里的政府宣传,绝不是一味地为政府唱高调。在《变形金刚》和《谍影重重》中,政府的出场形象算不上英明伟大正确。国防部与霸天虎的第一回合交手,以国防部的惨败收场,连总统专机“空军一号”都险些沦陷。《谍影重重》的批判就更加尖锐了:国家机器究竟是人民的,还是情报局里的狂人领袖的?从开局到结尾,影片是怎样完成对政府形象的“修复”和扭转的?笔者认为,是借助剧中人物的形象转变。

政府形象与官员形象密不可分,官员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政府。蒙头转向的国防部、阴险狠毒的CIA长官,代表了政府最愚蠢、最龌龊的一面。但是,国防部的无能,是基于对变形金刚的不了解;CIA的横行,是基于最高层的不介入。在故事情节发生转折的时候,政府自然会自己修正这些错误。掌握了充分敌方情报的国防部开始变得高效,威风大增,一改大败之后的滑稽之相。《谍影重重》中,正直勇敢的CIA官员兰蒂一直在帮助主人公寻找证据。于是,对政府的讨伐适可而止,反派角色被一脚踢开,抬出一个正面角色充当政府形象的代言人。政府角色的个人化、角色化,既满足了剧情发展、艺术创作的要求,又使得政府形象的转变更加灵活、便利。

政府绝不是永远正确,民众允许其犯错误,但必须及时改正、回到正轨——这是美国大片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处理政府形象的方式。中国人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在美国人的文化中同样存在,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革新的政府,必然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活力;相反,永远正确、永不低头的政府,显得虚假、做作,毕竟任何机构都不可能毫无瑕疵。让政府形象瑕瑜并存、瑕不掩瑜,是一种政治宣传上的“以退为进”。

4.平民英雄和官民关系

政府是如何改正错误的?同样依靠剧中人物——平民英雄。《变形金刚》里的小伙子山姆,《谍影重重》里孤独的杰森,是美式英雄主义情节的典型代表,他们代表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他们比政府官员更聪明、更优秀、人气更旺。

人民的智慧才是大智慧、人民的勇敢是大勇敢,人民是政府的主宰者——这是美式英雄主义背后真正的逻辑,符合美国政府宣扬的“民选、民有、民治”理念和美式民主的政治文化。影片中对平民英雄的颂扬、对平民利益的敬畏,反映出的是美国政府对公众的“示弱”。反观现实生活,美国政坛确如其是吗?政客的作秀,官员的贪腐,寡头参政、精英统治,各种乱象、病态依然存在;但是在电影中,官民关系是和谐的、理想的。

三、总结思考

第一,正面宣传应当契合公众情感。

如上文所说,美国电影宣传的落脚点往往是民主自由、爱国主义,不涉及过多其他的、复杂的价值判断。如《变形金刚》之类的电影,正义战胜邪恶、自由战胜奴役、民主战胜专制,如此而已,重故事性而轻思想性;但是数量多、观赏性高!根据传播学的“框架理论”,讲述者选择什么样的框架,受众的思想就会不自觉地被引导到什么样的方向。通过电影、广告等宣传品大量的重复、强调、灌输,民主自由和爱国主义的“框架”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潜意识”。高水平的政府宣传不是直接说政府的好话,而是让政府的理念、思想深入人心,以隐形的方式达到宣传目的。如果政府的价值观等同于公众的价值观,政府的形象建设还会困难吗?

在我们的国资国企宣传中,公众反响最热烈的,往往是和军工、科技有关,大长国人自豪感的新闻。国人的价值观并不统一,尤其是对待当前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态度;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彻底告别屈辱历史的美好愿望是全民一致认可的。一个人可以不爱国有经济,但他不能不爱国。歼二十试飞、辽宁舰下水、卫星升空、高铁走出国门,这些壮举让国人热血沸腾、扬眉吐气。

借助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我们可以挖掘更多的好新闻;当然,这对内容生产能力也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很多新闻素材能够能够体现国资国企改革的决心、发展的成绩,但还是有部分公众放不下国企的垄断、腐败、挤压民企等“标签”,以盲目质疑、甚至全盘否定的视角看待国企,从而对这些新闻素材抱有抵触情绪。如果我们站在“中国比美国强”、“中国领先世界”的角度,舆论反应就不同了。首都机场的规模旁大,建设水平很高,这是事实;但平铺直叙地说出来,其效果就不如做个进一步的对比——首都机场的设计水准、硬件设施、管理流程比美国的顶尖机场还要先进,客货流量更大、候机时间更短。这就相当于让美国人为我们的建设成就做背书,用国家实力做央企的“尚方宝剑”。素材是一样的素材,但宣传的落脚点不同、强调的点不同、选择的“框架”不同,给公众留下的印象也不同。

强调国企央企的科技水平、国际地位和国防贡献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切入方式,契合了受众的爱国主义情感。除此之外,可以挖掘更多的落脚点,如民生,如就业,如社会责任,这些全社会共同的诉求。对于批评国资国企的声音,借助先进的舆情工具,我们做到了全面掌握;但是公众最喜欢听到哪些声音、哪些新闻最容易被接受?据笔者所知,我们没有做过系统的、全面的调查研究。选择正确的“框架”,合理借用公众情感,可以使正面宣传事半功倍。

第二,负面应对应当站在历史高度

20世纪一二十年代,美国社会掀起了一场“扒粪运动”,大量内幕被曝光,政府面临空前压力。美国资产阶级统治者被迫“断腕”,在政治经济领域采取新的措施,最终度过危机,迎来了经济大繁荣年代。后人看待这段历史时,普遍认为,近乎苛刻的舆论监督逼迫美国政府正视社会矛盾,解决社会危机,使得美国资本主义统治得到了宝贵的自我修正的机会。政府被百姓批评,有时不是坏事,反而是一笔财富。

当今的中国,与“扒粪”时期的美国有相似之处。舆论相对自由,矛盾相对突出。伴随着改革攻坚的“阵痛”,负面的公众情绪也为数不少。但是,中国社会有其独特的历史传统和结构,社会稳定性、包容性、自我修复能力很强,不会出现大规模公民运动。网民们骂两句、存在一些负面声音,是不会“出大乱子”的。政府退出部分公共生活空间,给予民众更多发言权,乃大势所趋。我党也的确是这样做的。“维稳”、“劳教”已经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言论自由吧、法制建设和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

当我们遇到声誉危机时,第一反应往往是对负面声音的警惕和恐惧,其实大可不必。危机,有危险亦有机遇——提升形象的机遇;中石化对天价吊灯、牛郎门的处置即是善于化危为机的成功案例。甚至有时自曝家丑也是积极有利的,党中央的每一次反腐都意味着曝光一批贪腐案件,但这不仅没有给执政党抹黑,反而体现了我党从严治党、廉政爱民、为深化改革扫清一切障碍的信心和能力,老虎打得越大,体现得越充分、越得民心。看待负面声音,不能看一时、看一隅,而是要看长远、看整体、看人类社会的进程和发展规律;标题中所谓的“站在历史高度”,即是此意。

知错必改、从善如流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国企宣传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只做正面引导是绝对不够的,公众对高调、赞歌有排斥心理;只做危机应对也是不够的,我们不能总处于被动局面。从长远看,被公众“扒粪”是任何一个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都无法避免的。面对批评,不仅不能恐慌,更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公众把不满说出来,即是负面情绪的宣泄、公众意见的表达,总比憋在心里、形成隔阂要好。进而,我们要善于利用危机,在危机中展现自己的成绩和亮点。你说央企不环保,那我就拿出数据说话;你说央企效率低,那我就比较一下他国的国有资本;你说央企不重视安全生产,我就狠抓安全大检查、设立公众开放日。公关危机是考验我们央企的最好时刻,也是扭转形象的好机会;从这个意义讲,舆情工作的真正意义在于应对,而不只是监测。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