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党团工作 > 心得体会

202_年红色阅读的心得体会 阅读红色心得体会(大全14篇)

最新文章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色阅读的心得体会篇一

红色是革命的颜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阅读红色书籍,是我对革命故事、英雄事迹的深入了解,也是对党的历史、革命精神的传承和思考。通过阅读红色书籍,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感受到了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力量,心灵也得到了一次升华。以下是我在阅读红色书籍中的一些体会。

第一段:红色书籍带来的启迪。

红色书籍丰富多样,包括了革命先烈的传记、党的历史文献、红色经典等等。我逐渐了解到,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革命事业的伟大纲领和行动方案,集结了许多传奇人物和伟大事迹。在阅读这些文字中,我被他们所展示出的爱国精神、革命斗争的坚持不懈、艰难困苦中的坚强品质所震撼,深受其启发。

第二段:红色书籍带来的共鸣。

在阅读红色书籍时,我时常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共鸣。这些书籍里的故事与我个人经历或与我对现实社会的感知产生奇妙的共鸣。无论是红军长征的艰辛、游击战士们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还是党的早期历史上的艰难创业,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先烈们为了信念、为了国家而奋斗的那种坚定勇气和不屈精神。

第三段:红色书籍带来的反思。

通过阅读红色书籍,我对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乃至中国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也让我不禁思考起现在的我们是否能够继承和践行这些革命先辈们为之奋斗付出的精神,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段:红色书籍带来的动力。

通过阅读红色书籍,我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动力。书中的英雄事迹、革命精神,激励着我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无论是学习上的问题、个人的挫折,还是生活中的困难,我都以乐观的心态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去面对,并努力克服。

第五段:红色书籍带来的感悟。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和思考,我意识到,红色书籍并不仅仅是为了我们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要从中汲取力量,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我们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事业和精神,为了我们的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红色书籍带给我的感悟,对我今后的人生和学习道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通过阅读红色书籍,我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也感悟到了红色精神的伟大魅力。红色书籍不仅唤起了我对革命的敬意,更教会了我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的精神。今后,在我成长的旅途中,我将继续阅读红色书籍,从中寻找动力和勇气,为了梦想和追求,为了祖国的繁荣而努力拼搏。

红色阅读的心得体会篇二

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我崇敬的画面。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强大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作文,花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没有对学习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我以前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小孩子,但是有个叫小萝卜头和我差不多大但是他在恶劣的环境中与敌人做着斗争深深的感动我,我决心再也不撒小孩子起。我明白: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我也看到郑立昌这个人的丑恶嘴脸,他利用自己掌握的情报像一条哈巴狗一样给敌人指路,给革命造成惨重损失,他真是个无耻的人。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崭新的理解,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红色阅读的心得体会篇三

怀一颗肃敬之心,捧读《红色家书》,李大钊、***等30名革命先烈的崇高、伟岸形象便宛若重生,直直矗立于眼前。先烈们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

这份红色镌刻坚定信仰。书中篇无长短,字字千钧,如寂夜的呐喊,穿透薄薄的纸面,再次激荡起历史的回声。***同志《我们临死以前的话》:“(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烈士的头颅已被砍下,烈士的身躯也被毁去。但是,将近百年光阴,先辈的坚贞信仰,仍于此寂寂春夜,深深地感召着我。他们的身躯早毁,他们的信仰不亡。

这种红色彰显伟大担当。通读全书,虽也有琐碎家事。但更多的,却是从大处着笔,倾吐了平生志气,标明了使命担当。如王孝锡同志在《永别》诗中言:“我非木石人,能无手足情。死则为正义,生则为人人。”为大众而活,为正义而死,求仁得仁,死得其所!舍生忘死,舍小家而为大家。这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使命,也是最伟大的担当。

这股红色饱含炽热情怀。烈士的生命已然逝去,但他们的炽热情怀和高尚人格,永远为人们所怀念。大量烈士就义前的热血篇章,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高扬的诗情。如邓雅声烈士诗云:“等闲戴得吾头去,留下微痕血海中。”将砍头视为“等闲”之事,亦止留“微痕”于“血海”,十四字间,写尽了对敌人的蔑视,对革命的忠贞。

***总书记曾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读《红色家书》,便是读史,读党在艰难岁月中走过的昨天,读共产党员相继不忘的使命与从未蒙尘的初心,那是一种革命者留下的永恒壮美,让我们擦亮了信仰,明确了担当,提振了气节,升华了情怀,将个人的小生命,融入党和国家大生命的洪流。为了实现伟大梦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红色阅读的心得体会篇四

红色文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类文献。通过阅读红色文献,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感悟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以及从中吸取力量和启示。在阅读红色文献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文献中蕴含的某种力量所感动,并从中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

首先,阅读红色文献让我明白了革命斗争的残酷性与艰辛性。红色文献中记载了中国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历程,揭示了他们所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和困难。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得失,抛头颅,洒热血,坚定地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通过阅读红色文献,我认识到真正的革命者是无私奉献、为了理想舍弃一切个人利益的人。

其次,阅读红色文献让我明白了坚持信仰的重要性。红色文献中的革命先辈们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给予了我极大的启示。他们始终坚信共产主义就是人类的未来,坚信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这种坚定的信仰是他们在艰难困苦的斗争中顽强坚持下去的根本动力。通过阅读红色文献,我认识到只有坚持自己的信仰,并为之努力奋斗,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就。

再次,阅读红色文献让我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红色文献中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与各类革命力量的合作与斗争,揭示了革命事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红色文献中的革命先辈们能够将不同的个人意见和利益统一起来,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展现了惊人的团队精神。通过阅读红色文献,我认识到团结协作是实现伟大事业的关键。只有通过团结和合作,才能汇聚起强大的力量,克服各种困难,取得胜利。

最后,阅读红色文献让我明白了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的重要性。红色文献中的革命先辈们不仅仅是为了当下的胜利,更是为了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他们始终保持警觉,时刻做好准备,因为他们明白革命事业是艰苦奋斗的长期战役。通过阅读红色文献,我认识到只有不断奋斗、永不停息,才能把一个伟大的事业进行到底。

通过阅读红色文献,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红色事业的重要知识。同时,我也从中感悟到了革命先辈们表现出来的深深的信仰和伟大的精神。革命先辈们的奋斗给予我们很多启示,鼓舞我们继续前行。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保持学习和奋斗的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国梦和人类的共同理想而努力。

红色阅读的心得体会篇五

第一段:引言(200字)。

阅读红色诗歌是一种寻找历史记忆的方式。红色诗歌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记录了那段激烈而艰苦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经历了辛勤的劳动和牺牲,在他们的诗歌中表达了对革命的热情、对党的忠诚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通过阅读红色诗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那段历史,同时也能够汲取革命先烈的精神力量。

第二段:感悟历史(200字)。

阅读红色诗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在那个时代,人们用自己的血和汗水铸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为了解放全中国的人民,不辞劳苦,奋斗到最后一刻。在他们的诗歌中,他们描述了炮火连天、战争硝烟弥漫的情景,他们的文字中透露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阅读这些诗歌,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坚韧和英勇,也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是不易的,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第三段:颂扬精神(200字)。

红色诗歌中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英勇精神,这是我们值得学习和传承的。在这些诗歌中,人们把对革命的热情融入到每一个字里,他们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鼓舞着每一个年轻人的心。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最简单的人民智慧和最普通的人们为了信仰而奋斗的力量。这些精神是我们从红色诗歌中汲取的,它们将激励我们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第四段:反思现实(200字)。

通过阅读红色诗歌,我也反思了现实社会的一些问题。诗歌中描述的那段历史恰好反映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一些困境。我们的社会发展很快,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道德沦丧、环境污染等。而在红色诗歌中,人们无私奉献,追求社会的进步,他们的精神价值是我们应该回归和坚守的。因此,阅读红色诗歌不只是回忆历史,更是一种反思和审视现实的方式。

第五段:学习启示(200字)。

通过阅读红色诗歌,让我受益匪浅。诗歌中的人们为了理想不断奋斗的精神鼓舞着我,同时也提醒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了更美好的未来不断努力。红色诗歌是一面教育青年的旗帜,它教导我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通过学习红色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汲取先烈们的智慧和正能量,用于我们自己的成长和前行。

总结:红色诗歌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它无时无刻地提醒着我们那段光辉的历史。通过阅读红色诗歌,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颂扬精神,同时也能够反思现实和汲取启示。作为年轻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色诗歌中蕴含的精神,用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态度去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

红色阅读的心得体会篇六

近日,本人认真拜读了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的革命烈士书信选篇《红色家书》,也深深被里面刻骨铭心的故事所感动,为书中所表现出的真、善、美所折服。也理解了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此书的良苦用心,做为一名普通党员,读后有几点感悟:

一、务实以敬业。《红色家书》中所讲述的每一位革命先烈无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书写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崭新篇章。民政局工作是以民生为保障,服务对象是实实在在困难群众,所以我们必须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克服“怕、假、慢、庸、散”的不良作风。

二、律己以修身。《红色家书》中邓中夏提醒狱中妻子要每天应常学习不可偷懒,要勤俭持家。作为民政干部,也要加强学习、严以律己、日日修身,严守党的纪律,做到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以优良的作风服人,不愧人民的信任,为民生保障保驾护航。

三、身教以正人。《红色家书》中革命先烈吉鸿昌把“做官即不许发财”印在细瓷茶碗上,发给全体官兵,用以提醒自己并教育下属。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局里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别人做到的事首先要自己做到。本人一言一行都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一种导向。向《红色家书》中革命先烈一样,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自己身边人。带头树立良好的作风,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务实、干净、担当,树立可靠、自信、可敬、可亲的形象,做好榜样、当好表率,把正能量传递给身边所有人。

红色阅读的心得体会篇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不知承载着多少人的思念和悲喜,尤其是在时局动荡、战火纷飞的年代。而从《红色家书》中我除了能感受到他们的思念和喜悲外,还读出了一种力量、一种希望,那种力量和希望然使我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的第一封家书是何书恒写给他两位哥哥的,当读到他那句“我不望我家活多人,只望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着还不如死”我是不能理解的,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可能是无法体会到乱世里挣扎求生的痛苦吧。不过我知道虽曾有一句话“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但我想何书恒一定会选择做一个乱世中激浊扬清、追寻光明的人!每一封家书都寄托着写信人的希冀,当我读到杨杰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谈到的“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幼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运气总是落在有本钱的人身上”时,我突然感觉很亲切,就如同我父母在我耳边叨叨,让我勤奋努力、脚踏实地一样。此刻,他在我心中再也不仅仅只是一个革命英雄,一个记载在书中的人物,也是一个殷切叨念儿子、期盼儿子能做一个有用之人的普通父亲。

在这些家书中还有很多都是革命先辈们临死前留下的遗书,在死前他们放不下自己的父母妻儿,他们也更放不下革命的事业和心中的信仰。如吉鸿昌所书的他们是“为时代而牺牲”,刘愿庵所书的“无产阶级的意识是不能抹杀的,这是中国一线曙光,我们的牺牲总算不是枉然的,因此我心中仍然是很快乐的”,熊亨翰所书的“余之死,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他们都是为心中的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的,他们至死不悔!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读到这句时我不禁眼泪盈眶,刘伯坚他生时是不断追求中国新的出路,追寻他心中和平、幸福、温暖的中国,而死时他也是无悔、慷慨就义的,为了他心中的信仰,为了他心中期盼的新的中国!可能我没有像刘伯坚那样伟大的志向、那样无畏生死的精神,但我有一颗爱国心!在这一刻,我们的心是一样的,我们的感情是共鸣的!“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我默默地念着,我放声的吟着,此时此刻心中似有激情万丈,热血沸腾!

我突然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先辈们渴求的为之奋斗一生并献上宝贵生命而得来的和平、幸福和充满生命力的新中国。先辈们心中的希望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达到并且相信在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而他们的力量,那种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和希望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决不能渐渐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正是当我们当代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身为年青一代的我们正是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为时代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色的家书,是一封封染着革命先辈们鲜血的家书!是一封封寄托着共产主义战士理想信念的家书!是一封封我们当代人无法遗忘时刻牢记学习的家书!

红色阅读的心得体会篇八

3月24日,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在井冈山调研时偶然间读到《红色家书》,不忍释手、动情落泪、彻夜难眠。在基层和机关调研走访时,他多次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该书,并发出号召:“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为深入贯彻落实刘奇书记指示,根据县委统一安排,我认真参与单位组织的自选领读、原文诵读、金句品读等活动,全面学习了《红色家书》中的篇目,读后感受很深、触动很大,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引发了新思考、增添了新动力。

第一,展现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100多封家书中,没有客套、没有刻意,充满真实、非常从容,但是正是这些平铺直叙的语言,却最能反映人的格局和精神。书中涉及的这些作者,都是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勇于肩负历史使命,始终坚定革命理想,在充满艰险和危险的革命道路都义务反顾,发出了“是为时代而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人类解放不成,何以家为”时代最强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精神和信念,弘扬正气和力量,为加快新时代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是前进的动力,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坚定理想,才能突破艰难险阻,跨越重重困难。要牢记党的宗旨、强化党员意识,时刻以合格党员标准严格约束自己,把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每个细节。

二是始终爱国爱党。我国的发展历程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描绘了新篇章、奋进了新时代。我将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

红色阅读的心得体会篇九

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可以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传递作者的情感与思想。红色诗歌是中国革命时期的重要文学形式之一,它以激昂的篇章和饱含深情的语言,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为人民抗争的精神。阅读红色诗歌,可以使人领略到革命的壮丽和英雄的豪情,从而在心灵深处激发起爱国之情与追求正义的力量。

第二段:分析红色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红色诗歌的主题多涉及到革命、战争、英雄和人民等,其中以赞颂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烈的诗作居多。红色诗歌的表达方式鲜明而直接,常采用激昂豪情的词句和饱含深情的意象,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激情与力量。通过诗歌的描述,人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辛与伟大,也能够更好地理解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三段:红色诗歌对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的作用。

红色诗歌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阅读红色诗歌能够让人们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奋斗历程,理解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利益而不懈努力的精神风貌。在当今社会,弘扬革命精神对于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阅读红色诗歌,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和责任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四段:红色诗歌对提高文学艺术修养的帮助。

红色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也是一种艺术形式。阅读红色诗歌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文学艺术修养,增强对诗歌的欣赏能力。红色诗歌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艺术创新的特点,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之一。通过阅读红色诗歌,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其美学价值,还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共鸣。

红色诗歌是中国革命时期重要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浓重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让人们感受到革命的伟大和英雄的崇高。阅读红色诗歌可以帮助人们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提高文学艺术修养。在当代社会,红色诗歌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精神内核和艺术魅力将激励每一个人为构建更美好的社会而奋斗。阅读红色诗歌,不仅能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更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让人们在欣赏美的同时,获得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红色阅读的心得体会篇十

穿越历史的长河,纵横时空的间隔,走进《红色家书》,仿佛身临其境,时而凝眉痛恨,时而握拳称赞,时而以手拭泪,无法自拔。那一封封家书慷慨激昂感人至深,那一句句呐喊无声胜有声直达心底,那一字字诀别充满力量触及灵魂。这,就是中国奋斗史中流淌的力量;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奋进的声音;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挺起的脊梁。回望,是为了更好的前行,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年轻的女组工干部,更要从中汲取力量,奋发前行,让红色清流永传承。

感悟于一种执着坚守的初心。从_的“你法西斯匪徒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到裘古怀的“我满意我为镇里而死!”字字珠玑,句句有力,这些革命先烈,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百般折磨下,他们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毫不动摇、忠贞不屈、誓死坚守,是什么让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是什么让他们心中充满正义?是一颗对党忠诚的心,是一颗坚定理想信念的心,是一颗坚信共产主义会引领人民走向未来的心,我想,这就是“初心”的力量。活在当下,我们要用此心去感悟彼心,始终牢记“对党忠诚、永不叛党”在党旗下的庄严承诺,始终坚守共产党人政治本人,始终坚信共产党人价值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行动上紧跟党的步伐,在实践中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做到心里装着党,心里想着党,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感动于一种不屈不挠的担当。从刘绍南的“刀放头上不胆寒,英勇就义,壮!壮!壮!”,夏明翰的“甘愿抛头颅,扫热血”,到贺锦斋的“我决心让培养者教育者贡献全部力量,虽赴汤蹈火而不辞”气壮山河、震撼人心,即使深入险境,生命即将终结,他们依然想着的是未完成的事业和使命,他们始终心系国家、心系党的事业,敢于担当、勇于担当、乐于担当,为了革命事业燃烧最后一息生命。作为当代组工干部,为这种精神而感动,也为这种精神而痴迷,我们要时刻树立职业组工精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先烈为榜样,强化担当实干的意识,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提高担当实干的本领,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把想干愿干的主观愿望同能干会干的操作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守好担当实干的底线,做到一身正气、廉洁奉公。

感念于一种心系苍生的情怀。从史砚芬的“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的,是光荣的,是必要的”,刘伯坚的“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到陈觉的“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他们的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爱,他们的情是为革命继续传承的情,他们的心是至死不渝的赤子之心。正是他们的前赴后继、英勇不屈、为国捐躯,才换来了如今的平安祥和,才换来了如今的物质富足,才使得我们能静坐家中回望历史,而生在好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感念先辈之恩,深怀为民之情,多把群众的事情放心上,少把个人利益放嘴边,把身子俯下一点,把眼界放宽一点,把动作做实一点,做些得民心的好事,稳人心的实事和暖人心的难事,让组织工作的触角惠及到每位群众,让群众对组织工作更加信任和支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红色阅读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红色文化,我们不仅能够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革命历程,还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近期,我读了一些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书籍,通过阅读和思考,我对红色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第一段:展现历史背景和革命精神。

红色文化通过叙述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将我们带回到革命的火热岁月。这些书籍中,描写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展示了他们为了中国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信念和奋斗。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毫不畏惧地投身于革命事业,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不仅有着坚定的信念,还具备执着不屈的意志。

第二段:激发个人责任感和奋斗精神。

通过阅读红色文化,我深刻体会到每个人都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面对饥寒、贫困和残敌的压迫,他们依然选择了英勇斗争,为中国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感到敬佩和感动。同时,也激发了我个人责任感和奋斗精神,让我明白自己应当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第三段:坚定理想信念和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红色文化中展示了革命先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积极的心态。在极度困难和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从不放弃,永远保持着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虽然面对的困境和压力可能比我们所面临的更加严峻,但他们总是抱有积极的心态,从不退缩。这种精神启示了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心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第四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色文化是我们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读红色文化,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人民抵抗外敌侵略的光辉历史,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崇高,激发起爱国之情。同时,红色文化中弘扬的公正、平等和团结等价值观念,也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阅读红色文化,我们能够进一步学习和传承这些优秀的价值观念,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五段:红色文化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这些书籍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变迁和人民的奋斗历程,展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激发了追求真理、奋发向前的动力。通过红色文化,我们能够看到革命年代的集体奋斗精神和时代风貌,加深对伟大事业和人民力量的理解,同时也提醒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于推动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

通过阅读红色文化,我进一步理解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背景和精神内涵,同时也深受其正能量的感染。红色文化通过展示革命先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了我个人的责任感和奋斗精神。我将继续阅读红色文化,深入学习革命历史,不断汲取励志力量,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色阅读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近日,在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的大力推介下,全省掀起了研读《红色家书》的热潮。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应该要作出表率,于是我利用晚上空闲时间,细细品读了《红色家书》中的一些篇章,确实让人感慨万千,体会颇深。

一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都说“家书抵万金”,从一封封语言质朴、热情洋溢的家书中,我们看到了革命者最讲亲情,最懂真爱,即使他们天各一方,生死攸关,仍惦念着白发双亲,牵挂着妻子儿女。周恩来写给妻子邓颖超的信中既有离别的思念,又有工作上的支持,比起花前月下的爱情多了一份令人称赞、敬佩的成熟和深沉。

二是让我更加端正了人生态度。何叔衡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命运并非上天的安排,要积极面对人生。路在脚下,凡事都要靠自己努力。对于自己走过的路,无论成败,都不应该后悔。对于未来的路更要靠自己来走,而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走好眼下的每一步,踏实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就组成了未来的幸福。”从这些朴实的话语中,道出了我们面对顺境和逆境的人生态度,要脚踏实地做人做事。三是让我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净化。思想的纯洁是一名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经过《红色家书》的洗礼,不仅是让我增强了党性,更加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不断净化自己的思想,始终追求和谐、健康、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提升个人的生活情趣,时刻都保持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为国家而书。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在敌人的威逼下宁死不屈,“为国牺牲”成为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在最美好的年华逝去,他们留下的则是一封封载有他们最浓厚情感的书信,这些书信汇成了《红色家书》——一封封为了国家而书写的信件。见字如面,这一封封书信透过铅字向我们传达着它们主人的故事与情感。

《红色家书》,书写的是壮志未酬的无奈,读懂的是寄希望于后人的殷切期盼。“壮志未酬奈何天”话尽了每一个年轻壮士的无奈。在最美好的年纪失去生命留下雄心壮志未能实现实属无奈,但生命虽逝,壮志未逝,“还有后来人”是他们不灭的希望,让儿女继承自未完成的共产主义事业,让革命取得胜利成为他们的共同选择。

《红色家书》,书写的是未能孝亲的遗憾,读懂的是为国牺牲的义无反顾。“白发双亲,未能奉养”,道尽了每一个牺牲的烈士的遗憾,垂垂老矣的父母,蹒跚学步的儿女是他们最大的牵挂与不舍。但“英勇就义——壮!壮!壮!宁死不屈,烈!烈!烈!”成为了他们的共同心声,即使有着不舍与牵挂,但为了国家,仍一往无前,甘愿化作革命道路上的一道曙光。

《红色家书》,书写的是身陷囹圄的残酷,读透的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心。“纵有垂天翼,难脱今夜险”,写尽了每一个年轻的战士所面临的残酷现实。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身陷囹圄;为了国家前途,他们危在旦夕。但“朝阳翌日红光艳,胜利预兆出彩霞”是他们每个人都坚定的信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他们的无上光荣,他们始终坚信胜利是属于共产党的,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可以牺牲一切。

《红色家书》,一本值得读的书,只有读懂了烈士们背后的故事,读透了每个人物的家国情怀,才能真正领悟这本书的寓意,才能理解共产党员四字的光荣与责任,才能更好的为了国家事业而奋斗!

红色阅读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一封封感人至深的家书,一段段刻骨铭心的事迹,饱含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家人无限的思念和眷恋,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的成功充满无限的希望。让我们重温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思想上受到了洗礼,精神上得到了升华。烈士们的遗书,情透纸背,他们心系国家,胸怀民族的家国情怀和铁骨柔情,触动灵魂,感人至深。

有妻子思念丈夫的痛彻心扉、有丈夫思念妻儿的万般爱恋、有兄长写给弟妹的循循教导……,怀着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无数仁人志士舍小家顾大家,舍生取义,英雄含笑上刑场,视死如归......

“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留作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我的不昧的灵魂必时常随着你们,照亮你们和我的未死的同志,请你们不要因丧兄而悲吧”……,纸短情长,传递出的是家国情怀、是红色基因、是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

每看一封饱含血泪和深情的家书,就触动一次灵魂,内心受到一次革命洗礼。

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读《红色家书》,感到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新一代,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坚定了理想信念。通过读《红色家书》,感到新时代同样需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高尚情怀。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精神上缺了钙,就容易得软骨病,就容易受到腐败的侵蚀,糖衣炮弹的攻击。最终滑向犯罪的深渊,走向人民的对立面。

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通过读《红色家书》,感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的工作就是围绕人民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去努力工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服务好人民。

作为新时期的组工干部,要继承革命先烈们的遗志,传承好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领行动、敢于担当,争做新时代的好干部。

红色阅读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传统是非常重要的。从个人来说,从生到死有一定的时间段,人人如此。唯独传统和内在于传统的伟大精神、智慧与理念没有时间段,它超越了时间。”

——题记。

“我的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202_年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古人云,“修其身、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对读书的热爱与痴迷,贯彻着习总书记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中南海的办公室,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一路走来,他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对知识有着发自心底的热切向往。上山下乡的日子里,他随身带了满满一箱子书。为了借阅《浮士德》,他走了30里地。在梁家河村,习近平上山放羊也不忘读书。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紧紧追随总书记的脚步,细细阅读着如五星红旗般鲜艳的《红色家书》,手不释卷,抚今追昔,钩沉史海,感受着中国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红色文化的伟大自信,这股穿透人心的力量,令我的思想受到洗礼、精神获得升华、心灵得到触动。

绿水青山聚英灵,红色家书抒壮歌。江西是令人敬仰的革命老区、红土圣地,生长在江西的我,儿时便对井冈山八角楼等革命先辈旧址、英雄事迹耳濡目染;青年求学时,浏览名胜古迹,在图书馆博览群书;工作后不忘读书、求知若渴,先后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诸多著作,如今又积极响应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号召,与《红色家书》结下不解之缘。这本承载着最真实、最生动感人故事的《红色家书》,具体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庭建设,既反映了他们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又反映了他们对亲属的深情、对子女的教诲。从中有人感受到人间大爱、革命大义的家国情怀;有人领悟到苟利社稷、舍家为国的高尚品格;有人传承了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忠诚信仰;有人身体力行着夙兴夜寐、日夜兼程的工作干劲。而我,在对老一辈革命家强大信仰精神力量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同时,更加深刻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种民族之魂,一种理想信仰,更是党在奋斗历史过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曾经说过:“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文化的本质和文化自信,便是建立在对中国文化载体中内在蕴藏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的总体性理解基础上的。它体现在中国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中,贯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无论是文物、古迹还是典籍、家书,都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主体是人,而灵魂是载体中内在的精神。

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包括了对中国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红色文化的自信。红色文化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集合,对当代极度需要高水平精神滋养的青年一代非常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我认为,对于《红色家书》来说,文化自信,信的就是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家书》正是红色文化的充分展现,老一辈革命家优良醇厚的家风,一直为人称颂,是新时代不可或缺的珍贵文化信仰。他们不仅严于律己,还严格要求亲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生坚守着共产党员的本色。许多家书都记录下了这种崇高的精神品格。《明志篇》中“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等,充满了铮铮男儿精忠报国的铁血正能量,展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正己篇》中“我的人生观,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不要抛弃工作已有根基的地方,在任何地方作事都一样”、“不论学工、学农,只要好好干都有出路”等,朴实生动的语言,为矗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广大青年修真正己点亮了指引的灯塔,铺设了未来的坦途;《亲情篇》中“家母病重,赶回服伺,亲侍汤药,未尝废离”、“只要我俩的心情紧紧的靠拢在一起,一切就没问题了”、“与人民事业结合必能长展骥足”、“这个时代总是要求我们多向前看”等,既体现了儿女亲情的温暖,又将感情与党的工作、国家的事业提升到了完美契合的高度,实乃对当今青年人生抉择最佳指引;《教子篇》中“我们应该以劳动生活为荣”、“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事业”、“要从艰苦的过程中,得出隽永的味道”、“在各方面都很刻苦的锻炼和严格的要求自己”、“要始终一贯的站得正、站得稳”等,句句箴言,老一代革命家教育后代的理念,宛如人生最朴实无华的真理,指引着当代青年怎样做人、做事。诸如种种,《红色家书》既是老一辈革命家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处理家国关系时崇高境界的充分展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誓言,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也代表了近百年来中中国历史上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而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烈士的初心。读《红色家书》,字里行间、时时刻刻,我都深深体会着老一辈革命家追求共产主义,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矢志不渝、视死如归的精神气节和初心信仰。国家危亡之时,无数满怀热血与理想的仁人志士,告别父母妻儿,义无反顾走向战场,救百姓于水火、救民族于危难之中。“为了中华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一封封沉甸甸的红色家书,映照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群群宁死不屈的共产党人的身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是他们的伟大领袖,他们身后还有为共和国的建立而光荣牺牲的370多万共产党人。是他们的铮铮铁骨筑成了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坚实路基,这不仅是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的生命赞歌,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长城,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坚定基础。

社稷苍生念,拳拳赤子心。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回首来时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舍身为国、公而忘私的家国情怀,正蕴含着每一位共产党员在前进道路上所不能忘记的初心和方向。让我们传承《红色家书》中的理想和信仰,汲取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红色革命精神的营养和力量,在当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的关键节点,将学习阅读《红色家书》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密结合,以一片赤子之心、满腔赤诚之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牢记初心使命,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青春的力量。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