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报告

智改数转工作总结(5篇)

最新文章

智改数转工作总结1

为深入贯彻_、_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_-202_年)》(苏政办发〔20_〕109号)和《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淮发〔20_〕4号),加快推进我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下简称“智改数转”)各项工作,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2.“千企上云”推进行动。以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为重点,推动企业业务流程和设备“上云上平台”步伐,鼓励企业使用工业控制软件、基础云服务、云化工业APP等,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能力向云平台迁移。到202_年底,累计上云企业1000户以上,其中省级星级上云企业600户以上;新增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45户,新增省、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45户。(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3.“千亿投资”赋能行动。建立“智改数转”项目库,定期跟踪通报,加大政策扶持,累计实施“智改数转”项目1500项,完成技改投入超1000亿元,覆盖全市所有规上工业企业,持续扩大规下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面。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应用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加速更新淘汰性能差、能耗高的生产装备,实现关键工序核心装备升级换代,优化改进工艺流程和组织方式,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和管理控制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各县区人民政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4.“千企问诊”服务行动。开展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诊断服务,

通过政府采购遴选优秀服务商,为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免费“把脉”,出具诊断报告,帮助企业提供“智改数转”解决方案。对实施“智改数转”的企业,年度设备投入、信息化投入及相关研发投入达1000万元的,市级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5.绿色安全提升行动。针对化工、民爆及“两高”行业的安全环保节能整治提升,加快建设应用ERP、DCS、MES和PLM等系统和软件,实施“机器换人”,支持企业实现生产全过程精准管理和控制一体化,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开展“两高”行业绿色发展对标行动,支持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建设数字化能源管控系统,实现能耗在线监测。到202_年底,全市所有化工企业实施“智改数转”,所有“两高”行业企业实现能耗在线监测,未实施改造的企业不得享受工业财政扶持政策。(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各县区人民政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智改数转工作总结2

为贯彻落实_、_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_-202_)》和《镇江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实施方案(20_-202_)》要求,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下简称“智改数转”)助推“一福地四名城”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二、主要目标

三、工作任务

以“干产业”为导向、分类推进,重点突破,夯实工作基础,实施“八大行动”,加快推动重点产业链、骨干企业、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强化企业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智改数转”落地落实。

(一)诊断服务对接行 动。紧扣重点产业链,根据《镇江市制造业“智改数转”诊断服务方案》,针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智改数转”需求,依托镇江市“智改数转”诊断服务生态资源池,加快本地“智改数转”优秀服务商培育,积极对接镇江诊断服务团队免费为规上企业开展诊断服务,帮助企业打通“智改数转”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带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技改,提升“智改数转”水平。每年全市诊断服务规上制造业企业不少于 60 家,三年实现全市规上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

镇人民政府,街道、管委会,以下均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三)中小企业赋能 行动。引导积极性高、基础条件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进行“智改数转”先行先试,根据省、市“上云用平台”产品目录,联合云服务提供商,促进企业设备、数据、业务向云平台迁移,提升中小企业“云化”能力。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推动工业企业贯彻《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优化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实现数据流贯穿全业务流程,鼓励企业开展分级评定。指导“小而美”“小而精”的工业企业创新突破,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不断提升智能化、数字化、专业化水平,强化跟踪监测服务,引领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到 202_ 年,累计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数超过 15 家,新增“专精特新”智

改数转企业 5 家,累计创成省星级上云企业 60 家以上,其中新增 1家五星级上云企业,实现句容“零突破”。(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四)智能装备升级行动。针对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短板弱项,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联合创新,积极承担国家、省智能装备领域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支持企业研制与推广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提升装备和关键工序的数字化水平。大力推动先进工艺、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深度融合,通过智能车间(工厂)建设,带动企业通用、专用、新型智能制造装备加速更新改造与迭代升级。到 202_ 年,累计认定与推广应用智能制造领域首台套重大装备3 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五)

智改数转工作总结3

镇江市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_战略,以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为抓手,深入实施“产业链+智能制造”,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一)强化规划政策引导,优化制度供给体系。先后出台《镇江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实施方案(20_—202_年)》《关于支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政策举措,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为主攻方向,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框架。深入落实《镇江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系列规划,将智能车间(工厂)、首台套重大装备、企业上云等重点工作,纳入工业和信息化一本通目标考核体系,实施月度报表跟踪、季度督察通报、年终考核评比工作推进机制,推动智能制造创新发展。

孚能科技锂离子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工厂

华为(镇江)数字联合创新中心启动仪式

智改数转工作总结4

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_—202_)》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加快我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二、主要目标

三、重点任务

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链以及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坚持结果导向、项目牵引、分类推进,以行业龙头骨干

企业、中小型制造企业、产业链和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深入实施 12 项重点工程,培育壮大新模式新业态,增强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二)优秀解决方案推广工程。围绕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诊断、标杆示范、星级上云、两化融合贯标等方向,征集并推广一批优秀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加快培育“智改数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每年评选一批“智改数转”标杆企业。到 202_ 年,遴选发布 150 个制造业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和实践案例。(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三)智能制造诊断工程。统筹市、区力量,通过政府采购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鼓励优秀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商和解决方

案供应商联动,对规上中小企业协同开展智能制造诊断服务,提供低成本、轻量化、模块化的解决方案。各区(开发区)结合产业特色和重点发展方向,分行业分层次开展个性化诊断服务。到 202_年,累计完成 1000 家企业智能制造诊断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四)自动化装备升级改造工程。加快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硬件领域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支持埃斯顿等龙头企业输出产品和服务。支持申报智能制造领域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和推广应用,为“智改数转”提供装备支撑。鼓励企业购置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成套生产线等设备,以及开展用于项目的设备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和智能化改造解决方案服务,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数字化水平。到 202_ 年,累计完成 1500家企业自动化改造,国产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售超 3 万台(套)。(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投促局)

智改数转工作总结5

聚焦开发区光电显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及人工智能地标性新兴产业,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型制造企业、产业链和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坚持以转变企业意识、提升企业转型能力为出发点,深入实施10项重点工程,推动“智改数转”各项任务加快落地落实。

(一)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工程。结合开发区产业特色和重点发展方向,通过政府采购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遴选优秀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商、解决方案供应商,分行业分层次开展个性化诊断服务。通过专家持续为制造业企业开展免费智能制造诊断服务,提出“一企一策”系统解决方案和顶层规划,提供针对性、个性化、低成本的解决方案,降低企业改造成本。到202_年,累计完成300家企业智能制造诊断服务。(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局、新港高新园管理办公室、各相关街道)

(二)行业示范标杆引领工程。构建未来工厂梯队式培育发展体系,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对标世界先进水平,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依托开发区主导优势产业,持续培育创建一批示范性强、效益高的智能工厂(车间),形成园区行业标杆。建立区级重点企业和示范项目培育库,优先支持一批通过省市以上的示范标杆项目。到202_年,累计创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

(工厂)40个。(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局、各相关街道)

(三)智能装备升级改造工程。支持智能制造装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加快区内智能制造装备企业的重大技术创新,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优先支持申报智能制造领域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和推广应用,为“智改数转”提供装备支撑。鼓励企业购置工业机器人、成套生产线等设备,以及开展用于项目的设备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和智能化改造解决方案服务,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数字化水平。到202_年,累计完成企业自动化改造150家。(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局、科技人才局、行政审批局、新港高新园管理办公室)

认定星级上云企业。(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局、党政办公室)

(五)领军服务商引育工程。建立开发区“智改数转”专家库及服务商资源库,引育一批专业化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制造业“智改数转”服务商,每年迭代优化“智改数转”服务资源目录。建立服务绩效补贴政策,以服务结果为导向,提高服务商参与积极性,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对接服务。鼓励标杆企业推荐优秀企业专家参与“智改数转”案例分享及诊断分析。支持大中型企业剥离“智改数转”业务,成立独立法人实体,面向本行业以及全市中小企业输出解决方案和经验,提供专业化服务。到202_年,累计培育本地“智改数转”优秀服务商10家,为超过100家以上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局、企业服务局、科技人才局)

(六)产业链融通创新工程。围绕开发区主导产业链龙头骨干“链主”企业,通过生态构建、赋能带动、数据联动方式,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典型,推动形成融通创新生态,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强化工业大数据产品及服务供给,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依托龙头“链主”企业,每年每条产业链组织1—2场“智改数转”供需对接。到202_年,累计打造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2个,建设重点产业链协作平台1个。(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局、企业服务局)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