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X什么X”格式的语义分析
摘要:“X什么X”格式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如我们常说和常听到的“看什么看”“笑什么笑”“挤什么挤”等等。能够进入该格式的“X”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名词等等。本文拟从语义来源及构式义等角度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X什么X”格式 语义 分析
“X什么X”格式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对其进行语义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X什么X”格式的语义来源
关于“X什么X”格式的基本语义特征,一般认为是表否定,具体句子有一些具体的语义特点,如不满、责骂等。但是对该语义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由疑问代词“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否定用法)带来的,其中的“什么”前指X,后一个X主要强调主观抒发,突出感情色彩;二是由整个结构表达。但本文认为:
(1)如果说该格式意义是由疑问代词“什么”的否定用法带来的话,那么,当X为V时,动词重叠式的意义主要用来“表现时量小、动量短或委婉态或尝试态”,而“V什么V”格式表示的显然不是对“时量小、动量短或委婉态或尝试态”的否定。
(2)“什么”本身是没有否定意义的,它的这种用法是一种语用否定形式,而非句法层面上的否定,是人们在言语交谈中为表现主观性而采取的一种语法化形式。(肖任飞、张芳,20_)并且用“什么”进行否定的意义并不单一,在一定的情况下,这种否定意义的表达需要语境的帮助。如:
a、“不是告诉你了吗……;挤什么挤,要买快说……”
b、“^v^ 妈!挤什么挤?”
a、b中的“挤什么挤”分别表示的是不耐烦和愤怒的情绪。
(3)表否定的“X什么X”格式具有泛形化的特点,除了本文讨论情况外,还有以下形式:
a、“光杆的‘什么’”表否定,如“什么呀!我才不生气呢!”
b、“什么+Y(Y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如“什么他真能干!”
c、“X+什么”,如“怕什么,我还能吃了你!”
d、“X什么Y”形式,其中的Y可以是NP、VP或AP形式,如“担什么心”“有什么依不得”“发什么呆呀”等。这些格式都是带上疑问代词“什么”表示否定的格式,但是它们的内部解释机制不同。
(4)“X什么X”格式还可以受状语修饰,如“还装什么装、还等什么等”,这里的“还”是修饰“X什么X”整个格式的,并不是修饰其中的某个组成成分。
因此,本文认为“X什X” 格式的否定意义是由整个格式带来的。以下本文将以构式语法理论为基础,对“X什么X”格式的构式义进行相关的分析。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认为判断构式的标准为:一是构式的语义不可从其组成成分推导出来;二是构式的语义也不能从已有的句式中推导出来。而上面我们已经解释了用“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或否定用法”来解释“X什么X”格式的否定意义是行不通的。另外我们都知道,在语言系统中,语法意义和语法 功能完全相同的语法结构最终难以共存,一种语法形式能够在语言系统中存在,在言语交际中传承,必然有其独特的价值。而“X什么X”格式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是一种在言语交际中成熟和发展起来的语法化形式。因此本文认为,“X什么X”格式是一种构式,其否定用法是由整个格式来表达的。
>二、“X什么X”格式的构式义
在“X什么X”格式的句法分析中,我们已经分析了,该格式中的“X”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名词等语法类别,下面本文将分析该格式的构式义。
“X什么X”格式的基本语义是表否定,但是具体的句子又有自己的一些语义。先看以下例子:
(1)胖胖大大的钱康从车上喝道而下:“挤什么挤?先下后上!”(北大CCL 语料库)
(2)李文彬却不识眼色,梗着脖子说:“老窦,你也太心虚了,你怕什么怕?……”(同上)
(3)甲:这次这事真是太谢谢你了!
乙:谢什么谢!举手之劳。(生活实例)
(4)“好什么好?都是‘鸿门宴’,不是那么好吃的。”(北大CCL语料库)
(5)窦夫人:“我又不是吃你,你急什么急!”(白先勇《游园惊梦》)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当X性质不同时,该格式的具体意义是不同的。
A、“X什么X”格式在句式上相当于一个否定陈述句。
1)当X为动词时,该格式表示否定X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如(1)中听话人认为说话人不知道原因,是对说话人所表示的指导这种行为的否定,并试图劝导说话人不要多管闲事。这类动词多为“懂、了解、明白”等心理感官动词。 (2)(4)表示的也是这样一种语义,是对说活人所说的否定。
2)当X为形容词时,该句式否定性质状态,在句式上也相当于一个否定陈述,如(5)(8)中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说的“好”“年轻”的状态的否定,在意义上是“不好”“不年轻”。
B、“X什么X”格式在句式上相当于一个祈使句。
1)当X为动词(V)时,否定动作行为,该格式在句式上相当于一个表示禁止或拒绝的祈使句。如(2)(5)中的“挤什么挤”“谢什么谢”表示的就是“不要挤”“不用谢”的意思,表示的都是说话者对“挤”和“谢”这一动作行为的阻止,只是在语用意义上,后者表示了一种谦逊、客气的情感。
2)当X为形容词(A)时,也是否定性质或状态,只是在句式上相当于一个表示禁止或拒绝的祈使句。如(7)中是窦夫人对听话人所表示出来的状态的否定,在语义上相当于“别急”。
3)当X为名词、副词或叹词时,该格式在语义上或相当于否定陈述句,或相当于否定祈使句,如“酒什么酒”“你什么你”“都什么都”“啊什么啊”在语义上表示的都是对说话人所发出的动作行为的否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X什么X”格式的构式义:在一定的语境中,说话者对某种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主观否定。
>参考文献:
[1]高宁.V什么V格式研究[D].吉林大学,20_(4).
[2]黄喜宏.“什么”的否定用法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20_(4).
[3]孙蕾.论“什么”反诘句的表达形式及其深层语义特征[J].语文学刊,20_(10).
[4]朱锡明.口语中的“X什么”与“X什么X”句式[J].广西社会科学,20_(9).
>自动化与机械自动化技术
目前,我国自动化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在机械领域中的作用也日趋明显。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降低人力劳动成本,工作人员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就能够实现大型机械的自动化作业,甚至能够完成人们无法完成的工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机械领域提供了保障,人们打破了对传统机械行业的认识,以自动化设备来实现对机械的调用和装配,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产品的报废率,是整个机械装配流程形成连续化,使产品的生产周期大幅缩短,保质保量的完成机械装配任务,为企业创造出更为丰厚的经济效益。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信息自动化。信息自动化主要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而形成的,其中主要包括辅助制造、辅助设计、工艺辅助设计、数据库系统管理等。辅助制造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数值控制技术来实现自动化应用,进而完成产品的生产,也被称为数控技术;辅助设计是指采用计算机设计软件来完成对产品的创意、设计、建模、参数值评测等,并且对机械构件实现精确测量;工艺辅助设计则是辅助制造和辅助设计的纽带,能够有效提高工艺生产的.效率,并使之实现优化和提升;产品数据库系统管理则是采用计算技术来实现对储入库,进而实现信息数据的系统化管理。
物资供输自动化。物资供输是对供产品生产的原材料进行运输和调配的过程,其物资供输自动化则是采用自动化手段来完成物资的运输和调配,是自动化在机械领域中得到应用的细分体现,其中涉及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装置、自动化物资输送、自动化软件等。
生产自动化。生产自动化能够从机械制造加工方面得以体现,可以实现机械组件的自动化装卸,这种自动化装卸在系统不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可以循环重复进行,有效降低人力使用成本,并且能够降低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失误,提升产品的合格率,大幅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设备装配自动化。设备装配自动化是将整个装配流程输入到数控设备中,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对机械的操作,按照特定的规格、形状制成配件,同时还能够完成一系列组装、调试、验收等工作,是一条能够自动完成机械装配的自动化流水线。在机械制造业中,设备装备拥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自动化设备能够协助完成接卸装配,使很多繁琐的人工装配能够用机械替代完成,极大地提高机械生产效率,是现代化机械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高度集成化。将自动化应用在机械制造领域,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实现制造技术的高度集成化。集成化是一种生产模式,能够将多种生产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形成流水作业,对制造生产工作进行整合,并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来实现和完成机械制造的自动化,并将其细分到各个子系统中,如自动化信息系统、自动化制造系统、自动化管理系统等,相互子系统之间分工协作,形成一套拥有高集成度的机械制造自动化系统。
智能化。机械制造是由手工制造发展转变而来的,传统简单的机械制造技术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依托于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所构建的智能化系统能够实现机械加工的集成化、系统化、流程化作业,打破传统机械生产的局限,引入高效能的功能体系,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实现系统的集成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力求实现全自动的智能化生产。智能制造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机械制造中,同时在自动化基础上实现更加现代化的机械制造,使相互之间的技术能够相互渗透和共融,能够运用计算机来对机械制造进行分析和决策,模拟人的思维来模仿和代替人的工作。此外,相较于专家智慧,智能化机械制造能够完成专家无法完成的对自身进行监视,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调整和改进,同时还能对任务进行预设,不断调节自身参数获得最佳状态,不受情绪的影响等优势。可见,智能化系统相较于人工智能要更高一层。
虚拟化。虚拟化指采用计算机技术来使机械产品能够在现实中完成完全模拟,进而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机械制造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能够更好的对计算机的控制过程进行模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实际工作中避免出现类似错误。利用虚拟化能够大幅提高产品设计和研发的周期,保证产品质量,进而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效果逐渐凸显,能够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机械制造的发展。可见,应用自动化技术来对机械制造业形成有力支撑非常重要,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升作业效率,进而提高企业总体效益,使机械制造企业实现低投高产,运用自动化技术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浅谈环境人格权的法定化论证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遭到很大破坏,尤其是一些引入重污染、高消耗的化工企业的地方,雾霾笼罩,其生态已十分恶化,当地的居民也因此而饱受环境恶化之苦。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 “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我国的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均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这些规定都过于抽象,没有具体化为特定的环境权益,当事人也因此而缺少主张环境权益的请求权依据,不能维护自身的环境人格权利益。而且环境污染不同于一般的侵权,它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并最终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子孙后代的利益,所以对于环境保护,应该是“预防为主”。我国的《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 “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即使损害后果出现以后再予以制止,但其造成的结果已经是不可逆转,要恢复原状须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要将环境利益予以法定化,待危害结果到来之前,权益主体能要求其停止侵害、消除危险、排除妨碍。
此外,我国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虽然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对违规企业事业单位予以处罚,但从公权力的角度来看,行政机关主动发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总是冰山一角,还有大量的环境污染行为没有受到监管,导致污染环境的行为总是屡禁不止。其实与其从国家公权力的运行入手,倒不如转化为私权的主动行使,即将环境权益转为环境人格权并实现法定化。耶林认为,“法的本质是实际的执行相对于公法和刑法的实行被托付给国家权力机关,并以义务的形式得以保障,私法的实行以权利的形式完全听凭于私人个体的自由倡议和自我行动。”环境牵涉到每一个个体的身心健康,事关每一个法律主体的法益,因此,将环境人格权予以法定化,便使之内化为每一个主体道德上的义务,在一定范围内,让法律主体充当法律的守护者与执行者。
二、环境人格权的概述
郭道晖先生认为,“法定权利实际上是对权利的界定,即规定权利的范围与自由度。法定权利中往往隐含有某些不得超越界限的义务。”权利的界定,权利法定化,也会约束国家自身,从而监督公权力的行使,“一个完善且充分发达的法律制度,对于无政府状态和专制政治这两种截然相对的形式来讲,处于居间的位置。通过一个行之有效的私法制度,它可以界定出私人或私人群体的行动领域,以防止或反对相互侵犯的行为、避免或阻止严重妨碍他人的自由或所有权的行为和社会冲突。”正如拉德布鲁赫所言,“国家通过超实在的法,通过自然法,通过自然法的原则,而受自己的实在法的约束,在此基础上实在法本身的效力才能够得到确立。”也就是说,权利经过法定化之后,其界限得以明确,甚至是国家自身也不可以越线。因此,即使公权力与私权利发生冲突,法定化的权利也可以得到切实的保障与维护。可以说,权利的法定化是现代法治国家的责任之一,应该通过法定化来实现具体的权利,尤其是社会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的权利的法定化。对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我国来说,环境人格权的法定化非常必要。
目前,关于环境人格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学界一般接受吕忠梅教授的定义,“环境人格权为主体所固有的、以环境人格利益为客体的,维护主体人格完整所必备的权利。环境人格权制度是借鉴民事人格权制度的框架、以环境人格利益为内容建立的。”此外,吕忠梅教授认为,环境人格权与传统民法所规定的身心健康权是不同的,“环境人格权来自于人对整个环境资源要素的本能需要,来自于人类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参与自然界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身心健康权的利益基础是人的自然属性或生物属性,它是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来定位的,而传统的身心健康权是以人的生理属性或人与自然的相互分离来定位的。”也就是说,环境人格权是权利主体依据法律所固有的,以环境的生态价值与美学价值为基础的人格权。
从通说来看,环境人格权是权利主体所固有的权利,目前环境污染已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人们也开始注重环境法益,而且环境是每一个个体生存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与生命权、健康权等人格权一样都与人本身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人格环境权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有了环境人格权,人的主体性权利才是完整的。这里,环境人格权利益意味着环境人格权内化为主体自身的一种权益,法律主体便可自觉主动地维护自身的环境人格利益,从而能在更大程度上保护社会公共环境。但环境人格权不同于财产性权利,它的客体是环境人格利益,其目的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不受侵害。此外,环境人格权还表征着人的自然属性,它除了具有物质性、精神属性的特征外,还具有公益性,原因在于环境权益与一般法益不同,环境具有公共资源的性质,一旦损害了个人利益,公共利益也被破坏。同样,当环境的公共利益遭受损害,个人利益也遭到损害,也就是说,环境人格权除了维护个体私益,还兼具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三、环境人格权法定化的法理论证
( 一) 环境人格权与人格权的视角
环境人格表征着人的自然属性,是人格权的一种,这里的人格权是广义的,包含一般人格权与特别人格权,它是人与生俱来的应有权利。环境人格权的理论制度既包含一般人格权的内容,也包含特别人格权中的内容,“在民法中人格是与人格权分离的,正是人的生命、健康、财产、隐私等人格的法定化,所以该利益得到民法的救济与保障。同样,环境保护人格权也应该实现法定化,这样才有法律基础支持。当人们认识到民法可以对生命、健康、自由这些权利进行救济时,实际上首先认识到了人格权可以成为一项与人格相分离的民事权利。只有在成为一项民事权利以后,才能成为侵权的对象,才能成为侵权法保障的对象,民法才能真正地为它提供救济。”对此,耶林也认为,要求权利是人格自身的一部分,权利源于人格。并且认为,“主张受侵害的权利是一种自我维护人格的行为,因此,是权利者自己的义务。”基于环境人格权与人格权的共性,笔者主张将“环境人格”与“环境人格权”相分离,使环境人格利益得以法定化,以使其成为一项拥有法律约束力的利益。
然而环境人格权又与人格权不同,因为民法上的人格权是以私益为内容的,而环境人格权兼具私益与公益,其受害主体是特定的,而受益主体是生活在环境中的每一个人,是不特定的,具有公共利益的性质。任何人都不能否认优美舒适的环境对个人及其后代的重要性。如今我国的环境污染严重,而我国的国民对环境质量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这就不能不引起法律的重视与保护。环境人格只有法定化为环境人格权,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与保护,对利益主体而言,环境人格法定化可以使之具有一个请求权依据,从而维护自身的环境人格利益,排除他人对公共环境人格利益的妨害,对此有人认为,环境问题就是环保部的事情,交由其保护岂不名正言顺? 首先,从人的本性来看,由于环境保护具有公益性,所以人人都会不自觉地互相推诿,无法像对待自己的权益的`一样对待公共利益。其次,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立法也是存在诸多漏洞的,这里主要是指立法者“有意识的漏洞”,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第53 条规定,“违反本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制造、销售或者进口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的,由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 对无法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没收销毁。”该法条规定的执法主体不明确,“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的字眼太过模糊,是立法者利益权衡故意留下的漏洞,如此,环保部不能全面地保护环境人格权。
( 二) 环境人格权的救济权视角
从理论层面上讲,环境人格权的法定化是权利具体化的过程,也是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途径。从权利的内容到权利的限度,从权利的实现程序到权利的灭失,从实质意义上的权利到程序意义上的权利,将环境人格权进行法定化,能够建立起权利保护的制度屏障,从而切实维护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环境人格权的法定化是对权利的利益化进行明确化,将应然与实然的权利连接在一起,将抽象模糊的权利转化成为具体确定的权利,将自发性的权利转为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实有权利。环境人格权法定化使得权利主体、义务主体、责任主体的身份得以明确,简明了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使法律关系参与者可以预期法律后果,维护了法律的安定性。拉德布鲁赫对法的安定性的要求是: “在任何一个法的争论中,总要有一个是最终的结论,哪怕这一结论是不切实际的。”而在现行的救济法律体系中,多是以危害人身、财产受到侵害为救济标准,如 年1 月1 日起施行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缺陷,是指由于设计、制造、标识等原因导致的在同一批次、型号或者类别的汽车产品中普遍存在的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形或者其他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笔者认为,环境人格权的侵害也应该是法律的救济标准,因为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最终也是人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遭受损害,所以环境人格权应予以法定化并作为法律救济的权利标准。
同时,环境人格实现法定化意味着主体的环境人格受到民法的保障和救济,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应然的层面。我国民法上的权利体系并不囊括环境保护的利益。对此有人认为,可以将环境保护人格权纳入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中,但是污染环境与侵害生命健康不同,后者是以危害后果作为赔偿的依据,而对于污染环境而言,如果到了有严重的损害后果才加以救济,未免太迟了。而且环境污染是个逐步恶化、日积月累的过程,事前可以采取预防措施,甚至在污染未达到严重后果时便可予以停止侵害。此外,我们的环境人格利益的诉讼权利与诉讼主体存在不对等结构。民事诉讼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难道个人抑或群体的环境受到了侵害就无法救济了吗? 在现实中,深受被严重污染的环境之害的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去维护自己的权利,抑或意识到了但却申诉无门,而有公益心的一些组织有能力却又没有诉讼资格。笔者认为,应将环境保护人格权同生命健康权的位置对等,让每一个人像主张自己的生命健康权一样主张自己的环境人格利益。
四、结论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加之人们的不重视,致使环境污染严重,雾霾横行。我国虽然在立法上也采取救济措施,但从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民事诉讼法》以及《行政诉讼法》来看,关于环境保护的立法救济存在立法缺陷,对于执行主体规定得过于模糊,从效果来看仅具有宣示性作用。环境主管部门可以对污染环境的违规企业、事业单位予以监督管理,但我国的污染行为数不胜数,环境保护主观部门不可能一一予以查处,所以环境污染行为屡禁不止,空气质量也是每况愈下。而环境是每个个体生存都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基于环境的法益对每个人来说具有自然属性,也是每个权利主体与生俱来的应有权利。但环境所伴随的法益具有公益性,正是因为其仅具有公益性,人们基于一种惰性,便对公共事物不闻不问,互相推诿,造成“无人问津”的局面。因此,需要将环境权益纳入公民自身的环境人格权,实现法定化,将环境人格利益的应有权利转为法定权利。
环境人格权属于人格权的一种,与民法上的人格权一样具有物质性、精神性,但其也具有公益性。因为环境人格权包含着私益,如果私益得到维护,公益也能得到保障,反过来也是如此。此外,环境人格权的救济也不同于一般人格权,民法上的权利救济多以造成损害后果为承担侵权责任的依据,环境人格权若是以造成损害后果为依据,其所产生的结果将是不可逆转的,而且治理环境的代价也非常巨大。所以笔者主张,将环境人格权予以法定化,环境人格权法定化的论证经法定化为权利为主张环境人格利益的主体享受法律的保障提供了可能,从而也才能够更好地维护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使其应有权利转化为实有权利。环境人格权法定化一方面可以保障个体权利,更好地保护主体的环境人格权利益; 另一方面,也可以约束国家本身,使得公权力的行使受到限制与监督,更全面地保护环境。
一、基本情况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某单位
地址及邮编:某市某地点某动物某园区 某号
法人代表姓名:某领导
某单位是直属于某上级单位的某性质事业单位。地处某市南郊的某地点某动物某园区,由某单位管理,并建立某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某场馆和某市某动物某园区某场馆性质,占地近千亩,现有国家一级珍稀某动物以及其他濒危物种300余只。某动物某园区既是某场馆性质性质的环境保护科普单位,又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物种保护的科研单位,它不仅具有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湿地生态系统),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及提高公众自然保护意识等功能;而且还是某市对外合作进行环境保护项目和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某动物某园区作为目前某市市的大型户外某场馆性质,在某市甚至全国享有相当的美誉度,慕名而来的游人和大中小学生络绎不绝。
2.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3.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某建筑装修改造工程 项目类型:专项资金类 项目属性:新增项目
4、主要工作内容:
(1)、某建筑的内外装修
经过十三年的使用,某建筑建筑外墙破损严重,,室内墙皮大面积的脱落,门窗里外漏风,地面大面积开裂,这种状况一方面存在着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某动物某场馆作为一个某性质单位,承担着大量的科研项目,承担着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科研人员的接待任务,目前的现状,必须进行装修,以展示首都某性质单位的良好形象。
>题目:数学美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数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就产生了数学美。
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数学美感,增强教材的亲和力,唤起学生求知的好奇心,提高解题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就中学数学教学中所蕴含的数学美的形式特点及其在教学中应用做初步的探讨。
预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美,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归纳法、举例法。
研究步骤:
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2、拟定大纲,形成初稿
3、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
4、定稿、排版、打印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第1周:查阅文献,整理资料
第2周:按要求指导学生填写开题报告
第3周:拟订论文纲要,形成论文初稿
第4、5周:进行论文修改
第6周:定稿、排版、打印
>五、已查阅参考文献
[1]《毕达哥拉斯与毕达哥拉斯学派》 大庆师范学院图书馆
[2]《论美与数学》江纯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七卷第3期
[3]《数学中的对称美与应用》《中国科学信息》20xx年05期
[4]《谈谈数学的奇异美》 汤波 《教育大学学报》20xx年02期
[5]《浅谈高中数学中的数学美》 王引观 《嘉兴学院学报》20xx年第14卷
论证方法汇编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证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论证(反证法)、假设论证、及整体上的归纳论证、演绎论证、因果论证等12种
1、举例论证法:简称例证法,通过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其作用“事实胜于雄辩”说服力强。(使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先分论后结论,即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结论。这种结构的方法,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认识规律。运用事实论证进行论证时列举的事实可以有两种形式,即概括总体性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概括总体性事实的说服力在于事实所体现的普遍性,它是对事实的总体或全局的全面性统计或概括。采用枚举个别事例的论证方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举几个事例即可。枚举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原则,尽可能不要同类重复。)
2、道理论证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用做论据的道理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一般用于整体运用归纳法的文章中,因此类文章论点一般是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在很多条件下是很难完全的,结论往往未必可靠因此,常常须用理论加以衡量,就能够保证其可靠性。除了引用普遍性原理和原则外,各门学科的理论也可以作为论据。如物理学理论、文学理论等。理论论证的论据还可以是某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和成语等。)
5、正反论证法:是对比论证的一种,要求先提出论点,先反后正,或先正后反,进行论证。论证鲜明有力。如《怀疑和学问》一文,论述怎样正确对待书本、学问时,讲道理,先正面说“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才是自己的学问”,再反面说“否则是盲从,是迷信”。
6、类比论证:。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根据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推理出它们在其它特征上也可能相似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类比侧重于展现事物间的共性。其逻辑形式为: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a、b、c的属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属性,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比如,‘光’和‘声’都是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干扰等现象,由于‘声’呈波动状态,推理出‘光’也呈波动状态。类比论证属于或然性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在某些情况下,有时无法获得更确切的论据。运用类比论证,有时是有效的。 又比如,火星与地球均有水,空气,及泥土等有利生物生存的因素。在某程度上支 持火星上也有生物这结论。然而,如果我们其后发现火星与地球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差异,例如,火星上氧气稀薄 ,气压低,及气候不稳定等,在某程度上不支持火星上有生物这个结论。又例如:《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辩论太阳什麽时候离人近,什麽时候离人远:小孩甲观点: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一点。理由:如果物体离我们近一点,那麽看起来就大一点。太 阳是物体,在早晨看起来大一点。结论:早晨太阳离我们近一点。小孩乙观点: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一点。理由: 发热的物体离我们远一点,我们就会感到凉快一点。太阳是发热的物体,在早晨时,我们会感到凉快一点。结论: 早晨的物体离我们远一点。两个孩子在申述理由时都用了类比法,都把自己的观点讲得很清楚,都具有说服力,因此谁也没有被对方说服,连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当然太阳离我们远近这个物理问题在孔子的时代是没有办 法解决的,我们这里只讨论类比的论证方法。类比法富于启发性,它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如《拿来主义》第三段将中国和尼采类比,高考全国卷丁卷《快乐死去》将人喝酒和作家参加社会活动类比(这里又可看做比喻论证)。运用类比论证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使用同类对象进行类比。世界上具有某些相同属性或相似属性的事物是无穷多的,有的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它们进行类比,就缺乏说服力。(2)避免单独运用类比论证一种论证方式。最好是与其他的论证方式结合使用,使之起一种补充和丰富的作用。(3)要注意结论的可靠程度。除非个别很有把握的情况,否则结论一般只是一种可能性。在表述上要把握住分寸,不可绝对化。
7、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讲道理。其作用把道理讲得更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且使论述生动形象,有感染力。典型如《拿来主义》第8段。《 说嫉妒》中有这样一段话“:嫉妒不但害人,而且害己。从心理上分析,嫉妒犹如毒虫,常常会把妒者自己的心灵 啃啮得满目疮痍”,“整天处于一种既不舒畅、极不安宁的境况中难以解脱”。这里把嫉妒比喻成毒虫,有力的论 证了嫉妒害己的观点。生动而形象富有感染力,增强了说服力。此外^v^同志写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一文,用经常扫地和洗脸,比喻党内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去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中,“糖衣裹着的炮弹”,形象地说明了资产阶级的阴险、毒辣;“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万里长征”比喻整个过程,“第一步”比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但这一胜利,还只是整个革命进程的“第一步”,这就形象地说明夺取全国胜利,不仅不能骄傲,而且应坚持两个“务必”,才能达到目标的道理。运用比喻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二是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把老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它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三是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有的议论文以寓言或者神话作比喻进行论证。因为寓言和神话虽然都属虚构,但它们实质上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了生活的真理的。引用这些比喻能增强论证的效果。例如可引愚公移山比喻依靠群众、坚持不懈定能取得成功。
二者的区别在于:类比论证一般为同类相比,推理结论是否正确还有待实践证明;而比喻论证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间有相似点,直白易懂不须再证明。
8、归谬论证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加以言理引申,,得出荒谬的结论来证明对方论点的谬误的方法。也称‘反证法’。比如有的人爱赶时髦,认为“流行的都是好的”, “流行感冒也是流行的,那也是好的”揭示其论点的荒谬。又如,由于观念的缘故,有人盲目排外,认为外国的都不好,就可以用“外国的东西都不好,可电灯也是外国人发明的,那我们是不是该废除电灯,而继续点油灯呢” 揭示其论点的荒谬。
9、假设论证:是一种事实推论的方法,假设要根据一定的事实提出,对客观事物的假定说明,并经过实践证明就可成为理论。比如,一本书印了十万册,假设每本只有一个读者,就能有十万个读者。
二者的区别在于:归谬论证的结论是采取反证方式来得出;假设论证是按已知事实来客观性的逻辑认定。
10、归纳论证:也就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这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11、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12、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原因与结果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但具有时间先后关系的现象并非都是因果关系;除了时间的先后关系之外,因果关系还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即结果是由于原因的作用所引起的。在议论文体中,根据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这种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通过提示原因来论证结果,就是因果论证。
运用因果论证,不能停在一因一果的层次上,而要善于多角度地分析原因和结果,比如要分析一果多因、一因多果,还要分析同因异果、异因同果以及互为因果。一般来说,在因果论证中要重视以下的因果分析:
1.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有时某种结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这时就必须分析和抓住其中的主要原因,提示引起结果的最本质的最核心的因素来论证论点。
主要原因,有时指的是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原因,它可能会因不同的议论目的而发生转变。应当根据各种原因与论点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主要原因来论证结果,对其他次要原因,应根据它们所起的作用以及与论点的关系,有所区别地对待,比较重要的次要原因作简要分析,不重要的原因,提示一下即可。这样,论证过程就能有主有次,有面有点,有详有略,既准确又精炼。
2.分析产生的原因。原因有时是多层的,有些现象看起来似乎是发生作用的原因,但在它们的背后,却还有产生它们的原因。对于多重原因的事物,如果只停留在其中的某个层面上,把它当成最终因素,论点就可能不深刻,也难以把问题说透,这样的因果论证,其说服力是有限的。遇到这种情况,应当一层一层地追究下去,不可轻易罢休,要一直到提示出最终极的原因为止。一般来说,越是表层的原因,越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论证力也就越有限;越深层的原因,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就越有说服力。
3.分析异因同果、同因异果和互为因果。这类分析也就是力图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是辩证逻辑的要求。关键是考查和分析不同原因和结果之间有什么联系。异因同果表面上是互不相干的原因,但如果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深入分析下去,却可以发现在它们的背后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这时就排除了表面现象的迷惑,更加接近了本质。
同因异果也是事物之间的常见的相互联系。同样的原因,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是很常见的,同样一项改革措施,对不同条件和状况的人们所造成的结果就大不一样。在运用因果论证时,有时就必须分析同因异果的关系,才能使论点深化和得以确立。
互为因果更具有辩证逻辑的特点。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例如,在生态平衡的领域里,就广泛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分析互为因果的关系,不仅要提示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联系,而且必须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因果才会发生互相转化。
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它内在的因果关系。提示出这种因果的必然关系也就阐述了道理,明辨了是与非。
>在选题过程中阅读的文献资料(只写文献名称及篇数),及其他准备工作(如调研、计算、实验等):
1、《管理学》
2、《西方管理思想史》
3、《应用心理学》
4、《组织行为学》
5、《公共关系学》
6、《企业激励论》
7、《管理激励》
8、《激励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9、《浅议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10、《薪酬管理》
11、《领导与激励》
12、《中小企业激励机制问题与对策研究》
13、《竞争优势》
发现近几年很多企业倍受员工离职率高的困扰(吸引力不大),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就可以找出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确定是否因员工工资不高、管理不善、晋升渠道不畅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出更适合的激励措施。实践证明,员工满意度调查是对企业各种问题满意度的晴雨表,如果企业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发现员工对薪酬满意度有下降趋势,就应及时检查其薪酬政策,找出不满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我想把所学专业运用于实践中,通过调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经验,同时发现企业现存的问题与矛盾,尽我所能为企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实现我学习本专业的价值。
>题目来源及选题依据:
依据: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众多内容中,激励问题是重要内容之一。激励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运用的好坏。很多企业都有人才外流现象,留不住人才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激励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任何企业都是由人来管理,而处于企业中人的积极性高低,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它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员工的无限活力,如何激发员工的活力?必须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以激励机制为杠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将企业的员工紧密团结在一起,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力,使他们把自己的智慧、能力和需求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去努力、去创造、去革新,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企业要想把握这难得的发展机遇、赢得挑战,最关键就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健全有利于发挥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机制,这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是管理功能的精髓。激励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不断增加其满意度,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达到自身的需要,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企业与个人双赢。随着中国现代零售业的快速发展,人才流失、管理人员缺乏、人员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日益突显,人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资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才能的发挥,而激励是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源泉。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开始重视这些问题,尤其是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已成为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一、国内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研究现状概述
1、郭军在《中小企业激励机制问题与对策研究》中指出:
激励机制是运用科学的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机制的完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首先,它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益。其次,它能够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吸引利用人才。再次,能够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因此,中小企业要重视激励机制的建立,把目标与激励方式结合起来,建立起符合自身企业文化和员工切身需求的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积极性,才能激励各岗位人员各尽其才,为企业发展大显其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王广礼在谈到激励行为时指出:
进行激励要:
1设置满足需要的目标,才能产生激励。
2激励的重要作用是发掘人的积极性;3要运用外激励,重视内激励。在具体实施时要注意利益与激励:榜样与激励;感情与激励;环境与激励。
3、宋同亮谈到过一种新的系统激控管理法: 为改变管理工作落后状况,以现代化管理理论为指导,探索和实行了以人为中心的全方位系统激励控制管理法(简称系统激控管理法)。 系统激控管理法是一种对人的行为的综合管理办法,又是一种新的企业组织管理机制。内容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分为系统管理,激励管理,控制管理三部分。系统管理包括系统领导分工;责、权、利划分;层次结构;运行机制。激励管理的内容包括感情激励;目标激励;政策激励;困难激励;竞争激励;奖惩激励;形势激励;典型激励等等。控制管理的内容包括政治控制;经济控制;行政控制等等。 系统激控管理法有以下实施层次:决策层确定企业的最佳生产效益目标和重大实施方案;管理层制定实施目标的具体计划,指导和控制现场管理、信息反馈;执行层依据企业目标组织实施具体计划;操作层控制生产过程。 总之,就是要达到全方位激励控制,实现最佳生产效益目标。
4、杨志在谈到激励资源的挖掘和使用时指出: 管理激励的目标设置,不能缺少激励资源,相对充裕的激励资源,可以使激励方式灵活多样,激励成本低廉。激励资源是稀缺资源,应当珍惜使用注重挖掘;激励资源可以从企业内部、企业外部寻找途径挖掘,其使用要提高有效性;使用应有计划,并针对人们的需要,讲究使用方法和艺术。
5、王缓、张新胜谈到从激励个体到群体激励时指出: 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着眼点是企业的价值追求和崇高目标。
企业的价值观内化为企业职工个人的价值追求,这不仅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共同意识状态和“一体化”的组织气候,强化企业的内聚力,而且也会成为调动企业职工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励因素。
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认为:每一个职工都有追求工作出色的强烈欲望,同时也有在出色的企业中工作的要求,前一个欲望主要采用个人激励的手段和方法,后一个愿望主要采取的是群体激励方法,如为企业职工提供统一的价值观念,树立企业崇高的目标,形成具有战斗力的团队精神。显然,群体激励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激励。质而言之,它是应用企业文化而达到激励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标。
>二、国外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问题研究现状概述
马斯洛的^v^需要层次理论^v^,他将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的一个层级系统。马斯洛的发现因符合一般的观察结果,因而在企业界与学术界都颇为知名,得到广泛的认可,在实际工作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有许多管理者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的不同划分提出了不同的激励措施,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马斯洛的观点不免带有机械论的偏颇:他认为需要层系只有单一的逐级上行的机制。同时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因为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作支撑,信度不高。
耶鲁大学的阿德弗教授针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缺乏实证研究的不足,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修改为ERG理论,他认为有三种核心的需要:生存、相互关系和成长,生存需要涉及到满足人基本的物质生存的需要,包括马斯洛称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这两项;第二种需要就是相互关系,即维持重要的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类需要和马斯洛的社交需要和自尊需要的外在部分相对应,这是人在社会中立足的重要需要。第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即个人发展的内部需要,包括马斯洛尊重需要的内在部分和自我实现需要的一些特征。阿德弗继承了马斯洛的层系与逐级上行的概念,但却做了两点重要的修正:一是将马斯洛的满足则上行的运动规律,补充以一条新的挫折下行机制,即当最高层的成长需要得不到满足受到挫折时,下层的情谊需要会在新的水平上重新显现而成为主宰,同样规律也存在于情谊需要及其下层的生存需要之间。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不同,ERG理论证实了人的多种需要不是阶梯式的关系,它可以同时存在,如果高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愿望会更强烈。大量的研究表明,ERG理论更符合实际,是关于需要层次的一种更为有效的观点。
麦克里兰的^v^成就需要理论^v^,把与工作有关的需要分为成就、情谊与权力三类,前两者相当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与社交需要,后者则指想要影响与控制别人的需要。麦克利兰研究指出,成就需要与工作绩效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并且提出了系列的激发员工成就需要的方法。同时,他还指出,情谊和权力需要与管理者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 赫兹柏格的^v^双因素理论^v^指出,一部分因素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成为保健因素,这类因素的满足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另一部分因素和工作内容紧紧连在一起称为激励因素,这类因素的满足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弗隆的^v^期望理论^v^认为,决定激励强度有三个重要变量:
1、期望值(E),指具有一定强度的激励,在推动人们朝所选定的目标付出努力后,能达到所期望的绩效水准的主观概率;
2、工具值(I),指达到期望的绩效水准后,便能获得所需奖酬的主观概率,即个人判断或估计出的成功把握;
3、奖酬效价(V),指不同奖酬在当事人心目中相对价值的大小。一个人为获得目标奖酬的积极性(激励强度)是E、I、V三个变量的乘积。 亚当斯的^v^公平理论^v^认为,一个人对其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相对值。即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当的人的贡献与报酬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比率相等,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意
罗伯特豪斯的^v^综合激励模式理论^v^是通过一个模式把上述几类激励理论综合起来,强调任务本身的内在激励作用,兼顾因完成任务而获取得外在奖酬所引起的激励等等。他们有的围绕如何满足人的需求、需要进行研究,有的着重从人的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入手,有的则从研究激励的目的着手进行研究。
>详细阐述拟选课题的目的、意义、要完成的工作和预期结果:
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研究遥遥领先,我国才刚刚起步。尽快形成结合中国企业实际的我们自己的激励理论和已此为基础的激励机制,是中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当务之急。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也越来越成熟,而中国由于开放时间较晚,管理理论和经验落后,相对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
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中国企业如何从激励理论研究上找到突破口,尽快达到发达国家的实力是我们应当仔细思考的问题。 激励是现代管理职能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能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它是把员工的自身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主要手段。一套好的激励机制应该非常有弹性,但是又能很好控制员工不偏离企业发展目标的。 在当今社会经济环境中,如何激励员工已经成为摆在企业经营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有的公司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员工士气高涨,效率很高;但也有的公司做的比较差:员工流动率居高不下,士气和办事效率低下。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博士通过对员工激励的研究发现,一个人要是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的、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总体上来说,本课题希望通过采访调研众多成功大公司中的一个代表——在激励员工方面有独到之处的M公司,给众多感到困惑的公司和企业以一点启发。特别在中国加入WT0后,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要想加快企业发展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齐心协力,所以更应该借鉴和学习先进的企业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朝组织目标前进。
>拟采用的研究方案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方法
考虑到课题主要是有关激励实践性方面的研究,所以决定采用案例法,在分析过程中则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法进行对比、探讨,从而得出结论。
A、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引用采访到的M公司的具体案例来说明相关问题。运用案例研究方法的优点在于能更形象地来阐述个人的观点,换句话说就是以鲜活的事例来说明或论证抽象的理论或观点让人更容易理解。要成功运用案例研究方法首先在于能举出若干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这样能更具说服力。但切忌罗列大量的案例,而且最好将所要罗列的案例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千万不要将一篇十分冗长地案例一股脑儿地照搬,因为案例研究方法地重 点是对所罗列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最终得出自己的观点,否则就会让入觉得头重脚轻。
B、定性研究方法:应用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所引用案例的比较分析,指出激励行为背后的指导理论依据。
C、理论演绎法:跟踪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方法,阅读大量的相关论文和专著的基础,为本文选题和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存在的激励问题
2、企业管理中有效激励员工的措施
3、实现有效激励的途径
4、激励理论对我国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必须的实验初步计划、及论文工作进度的初步安排:
首先,要弄清涉及此次论文的一些相关的概念,如激励、组织结构、等等;其次,选定M公司为案例对象的背景交代;再次,通过一个个采访到的案例,介绍M公司的各种激励行为,分析其行为背后的指导理论依据;接着,通过M公司员工晋升、调职等激励行为,探讨M公司的激励机制与其组织结构间的关系:然后,挖掘M公司的激励行为和其深层的企业文化间的关系。M公司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那么它的激励行为是否是其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呢?换句话说,企业文化是不是激励最本质的动力呢?
最后,系统集成M公司的激励机制。研究怎么样的激励机制才是优秀的激励机制,好的激励机制需要具备些什么特质。
>三、主要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20XX年X月X日 — 20XX年X月X日)收看论文辅导课件。
>(一)选题
1、选题一般应在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前开始准备,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
2、选题要考虑到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应是国家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或重要科研项目。
3、所选课题在理论上应居于学科前沿,在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4、导师及指导小组有能力指导所选的课题。
>(二)开题查新
为了加强学位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和前沿性,要求博士生开题前应结合选题进行查新。开题报告应附有“查新报告”。
>(三)开题报告
1、博士生开题工作须在第三学期进行。
2、开题报告须填写《西北民族大学博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实施计划》。
3、博士生在选题、调研、查新和充分了解本学科研究前沿动态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由导师邀请有关学科、专业的专家(博导)组成审议小组(一般不少于5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审议小组组长原则上由校外专家担任。经参加人员认真讨论并作出决议。决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得通过。由导师写出综合意见并签名,并报所在院(部)和研究生处备查。
4、开题报告主要内容:
(1)课题来源(国家、教育部、xxx、盛自选等)和选题依据;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课题进行的途径、手段和最终目标。
(2)调研中有否发现有价值的新现象、新规律、新观点、新假设等,进行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3)课题研究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完成论文的实验条件等。
(4)研究过程中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5、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工作阶段。未通过者,可在1-2个月内按专家意见修改或重新选题,再经审议小组通过后方可开题。
6、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随意改题。如确有特殊原因需改题者,须由研究生写出书面报告,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备案,并应及时补作开题报告。
作为市场营销人员,首先要了解的是市场的变化,了解竞争变化,未来市场变化,潜在市场关系,现实市场的构成部分,怎样打开市场,进入市场,发展自己的市场,转变市场关系,增加市场占有率。为企业和公司增加市场利润空间。
随着科技市场的不断发展,科技产品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其中,手机市场最为活跃。不仅体现在手机市场的竞争,而且,也体现在手机操作系统的竞争。由于沟通的需要,产生了手机,而且已经普及。但是,这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又产生了智能手机,并且已经成为当今的主流,智能手机的发展,主要看手机系统的发展。且今年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实在是有点热火朝天。无论是拥有用户优势的诺基亚塞班系统,还是现在疯狂成长中的苹果Ios系统或微软的Windows系统,又或是谷歌的安卓系统,还有一些冷门系统都在不断发展,想通过各自的优势吸引消费者。新的操作系统也在发展中,无论是三星的Bada还是诺基亚的Meego。每一个操作系统的生厂商都在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方式积极在争取客户,力争在移动领域里面占据一席之地,目前来看主流的手机操作系统仍然是苹果、安卓、微软和塞班。
一、调研概况
1 调研目的
潜在市场
了解市场潜在变化,根据调查预测发展趋势,发现市场的潜在变化规律。
现实市场
就手机市场来看,本来是手机手机市场的竞争,但又带动了手机操作系统的竞争。
2调研时间
3 基本概况
主流的操作系统市场还是被老品牌的手机所占据 ,GARTNER调研公司近期发布了20XX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机销售报告,报告显示20XX年全球手机销量达亿部,比去年同期增长35%,其中智能手机占(8000万部),同比涨幅96%。报告显示,本季度IPONE和安卓手机是促销量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在第三季度中,安卓成为了最大赢家。市场份额从去年的猛增至,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Ios的市场份额从降至,塞班的市场份额从降至,降至为八个百分点,非常明显。再看一看新兴的操作系统的处境:Windowsphone7刚刚出炉,尽管操作系统还存在不完美的地方,但给客户留下了第一印象足以为其升级换代争取更多时间。“黑莓”BlackBerry是美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智能手机,可以说BlackBerry在中国的影响几乎为零。Meego和Bada 的处境就比较微妙了,20XX年或许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等待明年再战。Palm几乎难觅踪迹。
二、调研概况综述
1 发展形势
从目前来看,主流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可以说是三足鼎立,也可以说是四王争霸,主要是诺基亚、谷歌、微软和冷门系统。由于冷门系统市场受阻,所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系统的发展主要在三个方面,UI界面、软件和硬件。
2 市场形势
我对手机市场的进行了划分,主流与非主流操作系统的划分,智能与非智能,触控与非触控等。手机市场形势不断变化,国内市场形势发展良好,国外品牌厂商也在努力进入中国市场。手机系统市场竞争激烈,不断涌现新的操作系统,发展迅速。国内腾讯和百度等都想在这个领域中分一杯羹。但是,会不会进进军这个市场,还要看未来的形势发展。
3 未来形势
每一个操作系统厂商都在努力转变各自的发展形势,就像诺基亚一样,由于对未来形势变化不明确,造成了今天市场占有率全面下滑的局面,虽然在开发新系统,但是短期时间内不会有新的变化。苹果、谷歌、微软,在未来市场中,要想保持和提高占有率,唯有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不断发展。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 课题简介
我国的商业银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不强。但在国家经济发展整体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转型给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提出新要求的情况下,尤其是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不应该只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自己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不合拍,与社会要求有距离,即使一时经营发展好一些,也难以长久可持续发展。实际上人们对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是有很高期许的,但由于社会责任的定义不清,范围不明,致使商业银行遭到不少非议。
本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如下:
(1)我国的上市商业银行由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不强,不愿意主动披露社会责任。
(2)人们对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是有很高期许的,但由于社会责任的范围不明,致使商业银行遭到不少非议。
>三、调研报告(或文献综述):
1 有关社会责任的理论
公司的社会责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这个概念最早于1924年由美国的谢尔顿(Oliver Sheldon)的著作“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提出,他把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包含着道德因素,而社会利益作为一项衡量尺度,远远高于公司的盈利。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企业和社会学及管理学教授乔治.斯蒂纳(George )在《企业、政府与社会》中指出,“企业的其他社会责任并不意味着与其经济责任相抵触,在现代社会,企业的所有社会责任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你不应该也不可能把他们分开。”美国乔治亚大学的卡罗尔教授(Archie B. Carroll)认为,完整的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之和。约瑟夫.W.韦斯(Joseph .W. Weiss)在他的《商业伦理:利益相关者分析与问题管理方法》中区分了四种社会责任角色,即生产主义、慈善主义、进步主义和伦理理想主义。
1953年,被称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伯文(Howard R. Bowen)发表了《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开启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现代辩论。伯文在书中把CSR定义为商人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向有关政策靠拢、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理想的具体行动的义务。1975年,Davis和Blomstrom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与责任》一书中,给社会责任下了一个更为明确的定义,他们声称“社会责任是指决策制定者在促进自身利益的同时,采取措施保护和增进社会整体利益的义务”。
^v^ .P. 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在其《管理学》中区分了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他认为,一个企业的经营行为符合了其经济和法律责任时,他已经履行了他的社会义务;社会责任则加入了一种道德原则,促使人们从事使社会更美好的事情,而不做那些有损于社会的事情。社会责任是工商企业对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追求。
世界银行定义CSR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会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欧盟则把CSR定义为,公司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把社会和环境密切整合到它们的经营运作,以及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 GRI全球报告倡议组织于20_年发表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要求从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来考察企业的业绩,并且各个方面都给出了涵盖的内容框架和评估指标。
惠宁、霍丽(20_)认为,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是不同的,计划经济时期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低水平的维持,而在改革开放时期,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在为股东谋取最大利润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相关者的利益,兼顾员工、消费者、社会、政府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长远利益。
向荣(20_)认为,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是参与创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并分析了以SA8000为代表的企业社会责任认定标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战略视角分析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建立企业声誉之间的关系。
张长龙(20_)用赤道原则论述了国际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标准,认为赤道原则这一国际项目融资的环境与社会的最低行业标准在国际金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提出了中国银行业在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下应接受赤道原则以促进金融业和谐发展的建议。
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宽泛,范围广阔,它从整个社会出发考虑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更加强调对社会公众利益的保护,而且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机构,又是高负债率的企业,自有资本所占比重较小,资金主要来源于负债,其中广大存款者的存款又是最重要的来源。因此,对于上市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并对其进行披露显得尤其重要。
2 关于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理论
在银行业股份制改革以来,上市商业银行已经对社会责任进行披露,并在年报中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履行社会责任,自己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为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所重视和力行。
提出三重底线的英国著名学者约翰.埃尔金顿把企业分为蜜蜂型、蝴蝶型、毛虫型和蝗虫型四类。他认为最能履行职责的优秀企业是蜜蜂型企业。蜜蜂在从环境中索取资源的同时回报环境,同时也使自己的盈利空间获得了可持续性和成长性。蜜蜂这种不给环境和社会带来负面作用,同时又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模式,最能体现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应。我们率先在国内提出并提倡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责任竞争力理念,即企业也应像蜜蜂一样,自觉地将自己的专业优势与社会环境问题的解决和要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同时又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形成了企业的责任竞争力。责任竞争力的企业也就是蜜蜂型企业。
在今天形成的“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调查评估体系中包括了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与治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信息披露和责任竞争力典型实践四部分。该体系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是,企业对其利益相关方履行层次不同又相互关联的四类责任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自愿的慈善责任。该体系特别关注企业责任竞争力实践,企业如何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其战略、组织和日常活动,良好责任竞争力实践是一个集中的体现。
崔宏(20_)认为,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有其经济理论与实践逻辑基础。与国外银行领先实践与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标准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并进行报告披露尚处于起始阶段。他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发展的历程及其报告披露概况,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策略:将履行社会责任嵌入到银行发展战略、治理架构、企业文化和业务流程之中,制定明确的社会责任目标和执行计划并加强评估,探索建立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评价体系与报告指南,适时引入并建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独立鉴证制度,发挥政府积极作用促进商业银行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谨防社会责任虚无主义和管理者机会主义错误倾向。
聂嘉(20_)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脉络,由此揭示了公司社会责任思想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关于公司本质的一场认识革命。通过回顾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揭示了在利益相关者对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贡献,进而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中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识别出了企业的股东、债权人、职工、消费者等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而分析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对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而后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内容和形式进行了研究。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归纳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发展的趋势。我国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中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沈洪涛(20_)在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框架下,结合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通过对上市公司年报进行内容分析,构建了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发现:(1)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好的公司越倾向于披露公司社会责任信息;(2)公司财务杠杆和再融资需求不影响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3)包括上市地点和披露期间在内的披露环境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显著影响。文章还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提供者、使用者和监管者提出了建议。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以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体系。
施其武、邵兵(20_)提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国有商业银行已逐渐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银行对政府的社会责任一是要确实转换经营理念和经营机制,严格按照市场原则开展经营活动,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要真正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二是要保持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一致。宏观调控是政府从整体利益出发考虑的,作为个体的银行,在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不一定与整体利益一致。
>小结
众多学者都对于商业银行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做出了广泛的研究,对社会责任所涵盖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就银行利益相关者对银行赋予了较高的期望,商业银行就应该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主动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强化对上市银行的约束。
>参考文献(Reference)
>一、开题报告的概念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和研究方案相比,在包含内容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更注重研究阶段的具体日程和活动安排
>二、写好开题报告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开题报告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 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5、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6、研究工作的步骤
7、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8、现有基础
9、经费估算
>四、课题开题报告各部分内容的写法是:
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如果不准确、不恰当,会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给课题起名称要注意: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宁波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宁波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有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 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5、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6、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7、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主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8、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每个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都有不尽相同的要求,要讲清开展本项研究已经具备的基本研究条件。
9、经费估算 (一般可略)
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第一步、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内容要求: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撰写方法: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第二步、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容要求:列举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撰写方法: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
>第三步、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内容要求: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第四步、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容要求: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论文题目:试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
>学生姓名:***
>学号:***
>系部:xx
>专业:xx
在我国工业化发展初期,为了加快我国工业化发展步伐,国家提出农业哺育工业、加快工业资本原始积累的政策。在此政策指引下,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工业发展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可是与我国蒸蒸日上的工业生产和日新月异的城镇发展不相协调的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滞后、农民增收的缓慢,农民收入的绝对数和增长速度都远远跟不上跟不上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步伐。我国工农业两条腿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我国贫富差距的拉大,带来了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平衡发展和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认识到农民增收的迫切性之后,近几年我国政府也从多方面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举措,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减缓了城镇农村居民贫富拉大的步伐。可是我国的农民收入还较大的落后于城镇居民,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