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毕业论文 > 其他论文

齐鲁建筑文化论文范文精选7篇

最新文章

齐鲁建筑文化论文范文 第一篇

浅谈我国建筑文化发展历程

摘要:建筑文化是整体文化中特殊的组成部分,建筑作为人类共有的活动,在不同地域、不同人文、不同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尤其是在拥有五千年历史、幅员辽阔、多民族的中国,建筑文化更是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笔者在本文介绍了我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希望促使我国建筑文化不断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建筑;文化;发展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成果,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建筑文化成为人们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现代人探索历史离不开建筑文化,而现代建筑文化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发展民族性、地域性的建筑,而且,很多研究都表明,人们往往对具有古代建筑特色的现代建筑更加情有独钟,究其根本在意建筑所蕴含的文化性,在现代建筑文化中,如何做好建筑和文化连接和传承就成了我们必须注意的地方。笔者在本文介绍了我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并从古建筑出发,解析了我国建筑的几大文化特征,希望能在现代建筑中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既具有我国鲜明民族特色,又富含现代气息的建筑文化。

一、我国建筑文化发展历程

我国的建筑文化从夏商时代开始萌芽,在此期间,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廊院形式,进入周代和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的建筑体系布局已经初见规模,建筑施工中开始出现专业分工,像土工和木工的分工合作;我国建筑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战国和秦时期,这一时期大规模的城市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宫室和高台建筑开始兴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咸阳宫和阿房宫。进入汉朝,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使得建筑产生显著的进步,木构建筑基本成熟,古典建筑三段式的外形特征基本成型,像陵墓、私家园林、长城等建筑。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建开始发展,这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在这个时期,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使得建筑获得了新的发展,像佛寺、佛塔等建筑等,可以看出佛教当时的盛行。到了隋唐时期,我国基本形成了建筑体系,并且影响了朝鲜、日本等国,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长安城,其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而宋、元、明、清等国在传承唐朝建筑的特点基础上,又融合了新的文化元素,像宋代将建筑方法和工料标准化和规范化,并流传了很多建筑巨著,此外像明代的紫禁城、清代的避暑山庄等,都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标志。到了晚晴时期,中国逐渐的保守起来,中国的建筑文化逐渐趋向没落,在近代,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多元化文化冲击之时,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使我们急需考虑的问题。

二、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特征

我国的传统建筑都蕴含着鲜明的文化特征,其中最为鲜明的为儒家的“中庸”和“礼制”以及儒道结合的文化特征。具体来讲有以下内容:

1.儒家中庸文化

中庸是中国人的基本精神文化之一,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中庸文化体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三点,第一,建筑的布局有南北中轴主线,使得整个建筑呈现对称分布,在中国古建筑中宫殿、书院、四合院等都有体现。第二是包容性,即中国的传统建筑将一切美的事物都融合到中华传统建筑当中,其中最为典型的建筑就是圆明园,包容了很多异国文化。第三是建筑呈现平面发展,建筑不求高大,表现出在平面上绵延的宏大感觉。

2.儒家的礼制文化

礼是中国传统美德,是维持天地人伦和上下尊卑的准则,中国古代建筑中有很多礼制建筑,其目的是为了以建筑区分人的等级,借助建筑维持阶级社会秩序。这种思想在我国古代的皇宫建筑中体现的十分明显,像北京故宫中,中轴线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屋顶的规模体现了建筑的等级,又比如四合院中长辈住上房、女眷与后院等,这些都体现出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3.儒道结合文化

儒道结合文化讲究外儒内道,在礼制盛行的年代,中国传统建筑在讲究伦理制度的同时,也加入了一些修身养性的道家思想,想成了前宫后苑的布局,使得古建筑富含灵动之感。

三、我国现代建筑文化的发展

近代的中国建筑文化收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筑文化的影响,加之晚清时代的保守之姿,使得我国现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变得少起来,特别是建国初到改革开放阶段,我国的现代建筑文化处于停滞发展阶段。到现如今,我国的建筑文化形成了几个方面,第一是过度的对原有文化维护,我们已经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却忽略了创新。第二是对原有文化结构的延续。第三是文化结构的嫁接,即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第四是构建传统文化的新概念,即建筑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构建符合现代社会的特色建筑。

我国现代建筑与文化面临着脱离的现状,建筑和文化的融合只是混合组装,并没有认识到建筑文化的深刻本质。为此,我们在现代建筑中,要更加注重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在此基础上加大研究力度,不断发扬我国的特色建筑文化。为此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第一,加强我国地域建筑空间特色的研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各不相同,在建筑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根据我国的地理和经济条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研究区域,在建筑中充分的发挥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第二是正确对待建筑文化所处的自然文化环境,即在特定的地域和文化环境中加深对建筑文化的理解,在现代化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人文思想,即要人、建筑和自然有机的统一起来,突出各地的特征和层次。第三是在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体现出现阶段高新技术和生态环境的需求。这在我国的古代建筑文化中就能看出,地域建筑注重于自然环境结合,在现代建筑中以高新技术将其表达出来,更加符合现代建筑的需求。第四,加大对地标建筑的研究,即用建筑特征表现出建筑文化,在建筑文化发展中,我们要注重对建筑材质、地域特征的研究,让建筑与地域环境充分的结合起来。近几年,我国的现代建筑文化又有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像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上海石库门商铺、天津鼓楼商业街、大唐芙蓉园等建筑,都体现了现代建筑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的交融,现代建筑正以多种方式将古今文化融合,表现出了文化的传承,未来的现代建筑发展也必须紧靠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结合的主线,加大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齐鲁建筑文化论文范文 第二篇

一、雕像富有创意,呈现世俗化特征

(1)瑞云塔佛菩萨像所处的位置较为隐蔽,更像是其他雕刻题材的配景,塔的整体佛教气氛相对较弱。(2)群众喜闻乐见的罗汉、高僧形象较多。瑞云塔每层塔壁都有许多高僧、罗汉造像,数量和体量比佛菩萨像更多更大,人物动态更像是将寻常百姓的生活形态加以提炼与夸张,表情活泼,有着明显的世俗化印记,具有社会生活气息和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趋向世俗化特征(图5)。(3)瑞云塔的神将、力士显得温文而雅,贴近百姓的生活,其中须弥座束腰有两尊负塔力士用手拿着海螺拼命地吹着,仿佛在用号令指挥其他力士们努力托住高大的石塔,形象地反映出福清当地海边渔民日常的生活情景(图6)(4)瑞云塔的动物形象有龙、凤凰、狮、麒麟、马、鹿、鹤、猴、兔、金翅鸟、喜鹊等,均为常见的瑞兽,具有吉祥的象征含义,反映了当地官民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这些生动有趣的瑞兽上。(5)瑞云塔与纯粹的佛塔不同,浮雕中一些植物与山水是作为主要形象来表现的,具有明代文人画的风格特征,如瑞云塔第三、四两层上的假山造型颇为奇特,表面纹理纵横,姿态奇特竣削,曲折圆润,通灵剔透,具有苏州园林中太湖石“瘦、皱、漏、透”的审美特征,因此,这些假山应是太湖石。塔上雕山石在许多塔中也有出现,但雕刻太湖石在我国古塔中却极其少见,在福建300余座古塔中也绝无仅有,颇具生活气息,说明福清当地官民向往江南地区文人士大夫抒情悠闲的生活情趣。从瑞云塔雕刻中可以领会到,它的样式和表现手法均已突破了佛教仪轨的制约,体现工匠们的创意思维,反映了佛塔中国化的特色。瑞云塔雕刻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理想的向往,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和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渗透着佛性的宗教崇拜,而且还洋溢着世俗人情的诗意光辉,使之成为既和谐,又矛盾的建筑艺术,佛教雕刻的宗教性逐渐减弱,崇高的佛性与俗世的人性在瑞云塔雕刻中得到统一[3]。5.塔心室为穿塔绕平座式结构瑞云塔为八角空心塔,每层均有方形塔心室,但空间较小,其塔壁、楼层和塔心室紧密结合为一体。登塔时由塔门进入,从一层到上一层,先需登七至八级台阶进入塔心室中心,然后拐90度弯,再登七至八级台阶,方才登临到上一层平座,如要再上一层,需环绕塔半周,才能进入通往上一层的塔门,这样逐层循序渐进,这是标准的“穿塔绕平座式”结构(图7),在我国一些楼阁式空心塔中经常出现。

二、瑞云塔继承了福建沿海地区

楼阁式石塔的建筑样式通过以上对瑞云塔建筑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建筑构造继承了福建楼阁式石塔的样式,大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瑞云塔的外部特征,特别是斗拱与塔檐结构,明显借鉴了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之前的莆田释迦文佛塔、建于南宋绍定元年(1227年)和嘉熙二年(1238年)的泉州东西塔、建于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的石狮六胜塔等石塔,虽然它们彼此之间略有差别,但基本样式十分相似,瑞云塔斗拱与塔檐是在这些早期楼阁式空心石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另外,瑞云塔整体造型也与福清当地较早的楼阁式石塔比较类似,如建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的龙山祝圣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的万安祝圣塔和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鳌江宝塔等,这些塔与瑞云塔一样,皆是七层八角仿木楼阁式空心石塔,造型笔直细长,玲珑秀气。(2)瑞云塔的内部结构与福州、莆田地区早期的一些楼阁式塔颇为雷同,比瑞云塔年代更早的建于唐大中2年(848年)的连江仙塔、建于五代永隆3年(932年)的福州崇妙保圣坚牢塔、建于北宋大化年间(1107—1110年)的莆田龙华双塔、建于北宋郑和七年(1117年)的长乐三峰寺塔,以及上面提到的龙山祝圣塔、万安祝圣塔和鳌江宝塔的塔心室均为“穿塔绕平座式”结构。因此,可以推断出,瑞云塔在修建时参考了这些古塔塔心室构造,继承了福建早期穿塔绕平座式石塔的建筑模式,从中可以梳理出福建此种楼阁式石塔建筑技术的发展脉络(图8)。综上所述,瑞云塔不仅吸取了福清当地古塔的特点,而且还参考福建沿海的福州、莆田、泉州等地唐宋元时期楼阁式空心石塔的特征,是福建楼阁式石塔的典范。

三、瑞云塔多样化的文化内涵与功能

研究一座建筑,不仅要关注它的结构特征,还需进一步探究其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中国古人往往把当地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和思想感情等融入塔的建造之中,形成独特的古塔文化,瑞云塔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多种功能性质。

1.风水学思想

我国从明代中叶开始,南方各地大量兴建风水塔,主要起了三个作用:①弥补地形的不足;②祈求文运发达;③镇煞压邪,保一方平安。而瑞云塔兼具这三方面的功能。瑞云塔原是由福清人时任明万历年间首辅叶向高之子符丞叶成学和县令凌汉聊募捐而建的,据说建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点缀融城风景之不足”,“补龙江地势之旷”,因此,瑞云塔首先是座风水塔。叶向高博学多闻,对堪舆之学颇有研究,重视风水地理,叶成学造瑞云塔无疑继承了父亲的思想观念,据说塔建成之后,叶向高非常满意,称赞儿子的胆识和能力超过自己。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环境艺术思想,是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天、地、人相互联系统一整体的建筑文化生态系统,在于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生活环境。我国古代无论建造一座城市,还是修建一栋建筑,都需考虑风水学上的因素,如果城市有一方空缺,就需建一座塔来弥补,这是古人常用的方法。瑞云塔首先是弥补地形之不足的,但也具有其它风水塔的作用,如瑞云塔塔顶的形状如尖锥,类似笔锋,既有龙角之喻,又象征文笔,可振兴当地的文运,因瑞云塔是由一班儒士所建,自然有祈求福清当地文风鼎盛的作用。作为风水塔,就需遵照传统风水的思想,在堪舆文化中,城镇的兴衰,决定于河流的出口,按风水理论来说就是“水口”。由于福清地形西高东低,龙江是当地最大的河流,自西往东流入福清湾,每年4—9月是汛期,龙江水肆虐,福清城关会遭到洪水的侵害,故叶成学等人选择在福清城区的东南向,龙江畔的山坡上建塔,以镇河妖,防止水患。另外,在风水学理论中,“水”是财,在城区东面的龙江边建塔,还可防福清的财运外流。瑞云塔的建造,体现了福清当地官民重视教育和人文取仕,反映了中国人注重地理环境和景观对人文的影响,蕴含儒、道两家学术思想。总之,瑞云塔有利于福清地区民众的生活,四百年来,它静静地保护着四方群众,完美地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亲和性[4]。

2.佛教意蕴

瑞云塔是座风水塔,具有儒家和道教以及民俗的文化特征,但是,瑞云塔上的雕刻也体现了佛教的思想与义理,有着佛教文化的因素,所以也是座佛塔。瑞云塔上的佛、菩萨、罗汉、高僧、飞天、莲花等造型,组成一幅生动的佛国缩影,而且每层的塔心室内,都设有一佛两菩萨造像,可供信徒礼拜。因此,瑞云塔具有一定的佛教意蕴。据史料记载,叶向高经常参加佛、道两教的活动,多次倡义兴修寺庙、道观,在家乡福清重修不少佛寺,终身与佛教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叶成学建塔必然会考虑到父亲的意愿。我国许多风水塔,其实也是佛塔,主要是因为人民渴望通过佛菩萨的神力,保佑当地风调雨顺,人民生活幸福。

3.船舶航行标志

瑞云塔同时还可做为航标塔,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好在龙江岸边,可以为往来龙江的船舶提供导航。每当船舶经过福清湾,即将进入福清县城时,远远的就能望见山顶上高耸的瑞云塔。如今,站在塔上,东望福清湾,西望层峦叠翠的群山,南北皆是平原与丘陵,龙江蜿蜒曲折地流过塔旁,福清全城尽收眼底,风景美不胜收,我们不禁感叹古人建塔的智慧。

4.多种功能性质

瑞云塔具有多样的功能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供民众礼佛拜佛;②以塔来弥补福清风水上的缺陷,完善当地的景观;③振兴文运,希望能多出人才,多中科举;④镇龙江的河妖,预防洪水的侵害;⑤防止龙江水带走财运;⑥作为船舶的航行标志。瑞云塔既是佛塔,又是风水塔和航标塔,因此可以理解为何塔上的雕刻除了佛教题材内容外,还有许多与佛教关系不大的民间传统吉祥图案。瑞云塔与其它传统的佛塔不同,在严肃的宗教气氛里,流淌着民风民俗的气息,这也体现了明代以后,我国古塔功能逐渐多样化和世俗化的发展趋势。瑞云塔是由多种塔文化形式的组合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我国明清时期建塔的总体思想,说明我国古塔经过千年的演变,已由原来珍藏佛祖舍利的圣物、佛教的标志性建筑,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瑞云塔体现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思想与民俗特征,融合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包含了对人生价值的向往和追求,创造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多功能建筑物,将崇高的宗教世界同普通的现世生活联系起来,达到人道与天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和谐圆满的精神追求[5]。

四、结语

瑞云塔在建筑形制、风格结构、雕刻工艺等方面均具有较高水平,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瑞云塔是中国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石塔,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研究价值,在福建众多楼阁式空心石塔中,其建筑样式上承福建唐、五代楼阁式石塔、受两宋、元以及明代早期楼阁式石塔影响较大,并对明末和清代楼阁式石塔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瑞云塔已经历了约四百年的沧桑风雨,虽然总体上仍然较坚固,但有些构件已经开始松动,许多浮雕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蚀与损害,周边环境虽然也进行过修缮,但仍较为杂乱,有必要重新进行规划与整修,瑞云塔有待人们进一步的关注与保护。

齐鲁建筑文化论文范文 第三篇

我们的祖先是一个杰出的古代劳动人民,他们创造了一个个历史奇迹,创造了许多文化名人。在这些名人中,最令我难忘的就要数孙武先生了。

孙武是一代伟大的诗人,他的一生都在吟诗作对,但却只有在他写出“天下归心”这四个字的时候,才华横溢,才华卓著,可以说是一个“诗坛大才生”。他从一出生便开始了他不断地创新,一步步地走向成功,一步步地走向辉煌。

一次,他去游览一个古城,一进门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那里的房子都是用木头做的,而且很粗糙。孙武看了看周围的景色,发现这里没有一点古色古香的房子,他心中充满了失望,但是他却想到了一个不错的建议,就是去那里游玩。他就决定去那里玩一玩。

孙武进了景区,就看到了一个大大的房子,房顶是用的砖块铺成的,房子里的每张都有一些花纹,房子的四周都有一些草坪。这时,孙武走了进去,就看到了那个房子,那是一种很古朴的房子。孙武心中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他想到了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在这座房子的四周画上一些花纹来表示房子。他画完后,正要进去,突然发觉这里有许多奇怪的东西,孙武又走过去仔细想了想,终于想明白了一切,就把这些奇怪的东西都画上去。孙武回到家后,就在这座房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花纹,把这些奇怪的东西都画好后,就把这一切都做好了。

看到这里,我觉得很有趣,于是就把这座房子送给了我们的祖先,就这样,孙武成了一代伟大的诗人。

齐鲁建筑文化论文范文 第四篇

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是一种文化。

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在我们古代的时候,每一个文物都是一个传承者,每一个文物都有它的价值所在,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宝贝,它们是一个中国文化宝库,是一个中国的骄傲。

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有“五千年的历史”的中华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中华文化世界”等等。

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也是博大精深的,它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文化。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源远流长。在我们那里,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就是中华古代的时代,在古代的时候,我国古代有许多诗句都是用来表达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热爱的文物。

我们现在的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在这里,中华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源远流长。在古代,在这里,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一种传承,也就是我国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里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

齐鲁建筑文化论文范文 第五篇

摘要:彭教授在节目开始就叙述了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在彭教授看来,文化的本身是一个非常混沌,难以琢磨的东西。所以在要说清楚建筑与文化的关系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彭教授从滕王阁建筑本身和《滕王阁序》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建筑本身可能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但是一旦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自身就被赋予了很大的文化内涵了。

关键词:建筑设计文化理念文化内涵

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他为大家分析了自己的建筑作品:华侨大学的承露泉。通过他对设计理念的一番陈述,就建筑的观赏提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由直觉感受所观照的形式美。

第二个层次,通过感情的激发,而产生意境美。

第三个层次,通过解读而感悟到作品所内含的意义和文化的底蕴。

彭教授在节目中还分析了他另外两个作品,一个是北洋大学纪念亭的设计,一个是浙江舟山沈家门小学的设计。通过这两个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出设计者在从事建筑设计时,千方百计赋予建筑以文化内涵的良苦用心。

大家好!建筑与文化我觉得这个命题很重要,但是很不容易讲清楚。这个东西我们说每个人都可以感悟。但是究竟这文化是一个什么含义?每个人的理解都很不一样。据有关搞文化的人统计,说到为止,对文化有二百多种的解释或者给文化下定义。但是没有哪一个定义呢,可以得到绝大部分人,完全同意是不可能的,没有得到绝大部分人的认同。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就很难把它讲清楚,所以这里面呢,我就想到过去听到的一个小故事。

就是有人问康德,康德是德国的一位很有名的家,说康德先生你是一位大哲学,你能不能给我讲一讲这个时间是什么?康德一下子被他问得一愣,他说在你没有问我之前呢,我好像对时间还是蛮清楚的,通过你这一问把我问糊涂了,我也不知道这个时间到底应该怎么来给它下定义。但是后来我们学了马列主义哲学以后,我们也得到了一个比较的定义,就是说这个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原来就这么简单一句话。

所以我就感觉到,每一栋房子,或多或少,我说的是建筑,不是说的是构筑物,都包含一些文化的内涵。当然,多少分量是不完全一样的。但是你要把它概括起来讲,说建筑跟文化的关系,要把它形成一种系统的观点,或者是观念,我就觉得真是很难。不知道从哪儿切入,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比如说我见到我们南昌的滕王阁。如果没有滕王阁,那么王勃,这位很年轻的这么一位文学大家,他就写不出《滕王阁序》。《滕王阁序》那个气势是了不得,一开始就是进三江而带五湖,后来在描写景物的时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还有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那么一个楼他可以从里面引申出这么一大篇的东西。在《古文观止》里面,《滕王阁序》我记得还是一个长篇的,不是一个短篇的,起码是一个中长篇的。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这个滕王阁,确实它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这个你是不能否定的。

再从此又联想到岳阳楼,我想如果没有岳阳楼,我想范仲淹,就也不大可能写出《岳阳楼记》来。但是这个岳阳楼也很有意思,我也不记得这个了,因为念的时间太早了,是吧,七转八转,搞到最后得出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名句,流传千古。所以就是说这个滕王阁也许我们看上去很平常,但是它可以触发文人的这种联想,写出那么宏篇巨制可以写出这么多文章来。

再比如说黄鹤楼,咱们都知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确实富有诗情画意。所以呢,在我们小的时候,读了这些文章以后,哎呀,很多很多小孩子,可能富于这种幻想,觉得这里面简直是美得不得了。现在呢,我们复原了,到我真来一看的时候,真的颇有一点失望。我没有下车去看过这个黄鹤楼,我是坐火车的时候,从车窗里面看到黄鹤楼,一看黄鹤楼高大雄伟得不得了。另外呢,颜色又富丽堂皇,黄琉璃,红柱子,怎么也跟我小的时候念过的那些诗句,那些文章对不上号。这是怎么回事呢?把我也弄糊涂了,我说如果现在人看到这些东西,是不是能够写出像古人写的那样优美的那样的文章来啊,我都表示怀疑。那么绝对不是要贬低我们复原同志他们这些人的工作的成绩。因为也变了,是吧,我们今天人的审美观念都变了。另外加上我们在设计当中,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那么审美的观念呢,人和古人也都不一样。

所以我觉得文化这个东西,好像是一种非常混沌,非常说不清楚的一个东西。

那我讲什么呢?还是讲个案,想讲一讲就是我们在实际当中,怎么样努力来赋予建筑物以文化内涵。我只准备讲三个例子,我这三个例子是什么呢?一个就是给华侨大学设计的承露泉。怎么突出这个华侨大学的这个特点?它这个建校的年限不长,才四十周年,性质呢它是华侨大学招来的学生来自东南亚,港澳台等等,我说这可能是他们一个很大的一个特点,有别于国内其他任何一个大学,包括清华,北大等等等等。另外一个特点,它是学校。学校是一种的机构,要培养人才,而它这个人才是来自真正意义上的五湖四海。我们平常说五湖四海,就是代表从四面八方来,它这个学生经过培养以后,分出去呢主要的也还是回到东南亚和港澳台,当然也包括除了东南亚地区以外的世界各地,但毕竟是少数。所以我就想,应该把这个东西突出一下。那么还有一个更难的难题,这个教育用什么东西来体现?教育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你要赋予一种形式,要把这个教育表现出来,我感觉到非常棘手。后来呢我一想,我小的时候,我家里好像有一个条幅,叫芝草琅玕培福地,雨露甘泉润仙林,和这个意思也差不多,也带有一些培育的功能。从这里又联想一下,咱们在《红楼梦》的前几个章回里面,有一个叫绛珠草的,不知道看过《红楼梦》的人可能是不是还有印象?这上面几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泉滋养,饥食蜜青果,渴饮灌愁水。这么一来久而久之它就从普通的这样一个草本植物,就变成了一个带有一种灵性的叫灵芝草。这些东西呢,讲的呢都是培育的是物,培育的是物,但是我们有一种比兴的手法可以把它转化成为对人的一种教育和培养。

那么华侨大学这个生源的特色不一样,这个用什么表现呢,这也是在反复思考当中。我突然想起来,我们在上面,曾经提到过,西汉的汉武帝,在做建章宫的时候,好像在建章宫大门前,有巨大的叫承露盘,承接露水的盘子,我说这不是很好吗?就是做一个大的盘子,承接雨露甘泉,然后呢,经过培育以后,再分散到全国各地。所以我当时在设计当中,在脑子里面就有了一种形象的一种概念。我这个人性子很急,开会之余,我就在那文件的反面,白纸,就勾了一张草图。勾了一张草图以后,我觉得呢,从造型上看,还可以吧,还说得过去。这个咱们要说服甲方接受这个东西,你光给他图不行,我也还得给它杜撰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叫什么呢?叫聚莘莘学子于五湖四海,育创新英才惠四面八方。那么回来以后我就画了一个比较正规的一个图,我当时画的这个草图要比这个草得多。回来以后整理了一下,因为对于它校园比较熟悉,因为我去过他们学校,大体上就是这么一个东西。

去了以后,他们校领导看了以后,很快就给我一个反馈,说可以,我觉得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边呢,就是进一步往深入的地方做。但是我自己感觉到,我们没想到这些东西,费了一些脑筋,盖了这么一个东西,我不大相信读者会能够理解我们这个良苦的用心,你说的那样的东西,什么建章宫,人家没有读过历史的人,根本不知道是何许物也,所以那套东西还是不行。我说恐怕还要想一点办法,我除了这个主碑以外,我们可以说它叫一个三层结构的一个水景建筑,还得要做一个辅碑,把这个意义再明确一点。所以在这个后面,在这地方又做了一个辅碑。这个辅碑我的意思就是把这个东西刻上去,就是刻我刚才讲的,就是聚莘莘学子于五湖四海,育创新英才惠四面八方。同时为了更加明确地表达华侨大学的特点,在前面做了一张世界地图,就是意思呢,我们这个学校的生源不完全是来自国内,也包括海外。后来他们学校的意思呢,还要把他们的校训也刻上去,我说那刻就刻吧。

我的想法当时就到此为止了,干完了以后他们学校说最好有一个碑记。下面就是描绘这个建筑物了,它说其像耸耸兮,喻智者之乐山;其泉汩汩兮,比仁者之乐水。其盘坦荡兮,承雨露于八表;其柱伟岸兮,状教育之四维。其形方正兮,标崇德而明诚;其势挺拔兮,示奋发以致远。其波叠叠而三折兮,表乐教乐学之不倦不厌;其水漫漫而四溢兮,征无量英才之嘉惠瀛寰。

寄来以后,问我有没有意见,我说写得太好了。我原来没有想到这么多,什么四根柱子还象征四维,我四根柱子主要是为了顶这个盘子,没有这四根柱子盘子就起不来,是吧?我没有想到的事情他比我想得更多,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我说简直太好了。

我又想到刚才我们讲的《滕王阁序》,滕王阁也许没什么了不起,到了王勃的手里头居然可以发挥出那么大的一篇文章。我就感觉到这位先生他在欣赏这个东西的时候,和一般的观众就大不一样,一般的观众到那儿去,看看就完了,也许觉得它好看,也许觉得也不怎么样,走掉了。他可能是奉命要写这篇东西的,所以在看的时候就特别地用心,就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他实际上不光是欣赏,而是一种解读了,把这个东西解读得比我原意还多得多。所以我过去,老实讲,这个解读是从西方传来的一个名词,我不大怎么理会的。我说建筑物是直观的,大家看看就完了,还到那儿去看了半天,还在那儿解读,还不把人累死,你们去欣赏建筑,有这么去解读的吗?我想恐怕没有,包括我也没有。所以过去对西方这个东西我不大理解,也不怎么推崇,通过他这么一看,我觉得呢,还有一点道理。所以我就有一个什么体会呢,我就觉得随着人类文明的呢对艺术品的观赏呢,也可以分出一些等级和层次,当然这个对不对,和大家共同来探讨。

第一个层次,就是由直觉感受所观照的形式美,我认为这个层次应该是任何建筑中都不可或缺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呢,我看我们大多数的建筑师,还是在形式上做文章做得比较多,光怪陆离,各种各样的形式现在都充斥于建筑行业里面,标新立异。我觉得呢,有的也是做得确实是很好,很好看,但是就此就到这样一个水平呢,我感觉到好像还不太够。

所以我认为还有必要进入到第二层次。就是通过感情的激发,而产生意境美。这个意境美,这种体会是我从古典园林里面感悟出来的。我写过一篇《中国古典园林分析》,确实到里面去,不一样,诗情画意。不是干巴巴的几个房子、几块石头。现在我们也有不少园林,说是园林,进去以后呢,索然无味,就是那种意境表达不出来。要是我们跟西方的文化呢,接接轨,我们借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缺少一种场所精神。我觉得呢,这个随着我们文化品味的提高,我们一个东西,不仅光要好看,而且还能够激发人家的感情,就像中国古典园林一样,具有一些诗情画意。

到了这个层次以上呢,我觉得还可以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通过解读而感悟到作品所内含的意义和文化的底蕴。

我觉得就我看来我们讲建筑与文化真正的体现应该是起码应该进入到第二个层次,不完全停留在这个形式美的这个层面上。那么最好能够进入到第三个层次。就是用我们中国的传统的话来讲,就叫做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可能比较简单,没有什么太多的可以供人发挥的余地,但是应该对于那些文化层次高的人,通过联想可以激发他们的这种想像力,可以解读出更多的含义来。所以我原先并没有这种奢望,我只是说让他们学校里面看起来还可以,就行了,要求不是很高,后来通过他这一解读,倒是把我的思想提高了,所以我觉得观众和建筑师是互动的,是可以互相促进的,也可以教学相长,对学生来讲也可以叫教学相长。从我们建筑师的主观上面,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至于成功与否,那个东西我们也很难来计较。你认为你想得好得不得了,别人看了以后木然,觉得我根本没有看出什么名堂来,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但是从建筑师的这个主观愿望来讲,应该把自己的作品尽量地能够赋予它更深厚的文化内涵,我觉得呢,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当前来讲,我们可能还是做得有点不太够。

我过去写过一篇文章叫《悦目与赏心》,悦目就是眼睛看上去很舒服,就是形式美;赏心就不一样了,赏心就是说除了看了很漂亮以外,还能够给人一种情感上的一种激发,产生意境。那么更高的一个层次,这可能还是借助于外国,就是讲meaning这个意义,如果能够赋予它一种更深刻的这种文化内涵的话呢,它就有了意义。如果是这样的东西的话,我觉得也许我们建筑呢,可以整个来讲提升到一个新的一个层次上面去。

我要介绍的就是第二个案例,我国第一所属于现代性质的一个大学,这就是北洋大学,也就是我们天津大学的前身。到了1995年,正好是一百周年的校庆,学校里面说了,说我们校庆总要搞点名堂,搞点东西吧。那么校友也很多,都慷慨地捐款,我们从它的老房子里面找到一张旧的照片,其实已经不是照片了,而是印刷品:三层楼的小房子,进门的地方,两根柱子顶一个拱,比例也不对,矮趴趴的。上面是窗子,窗子墙当中有一个圆的东西,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好像是一种双龙戏珠。考虑到那时候的时代背景,那时候呢,正是张之洞,李鸿章这些人,在搞洋务运动,那么也有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这些矛盾在里头,所以有一部分人,感觉到这个中国的国体不能丢,所以提出来的口号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个所以当时新建出来的学校老实讲,都是属于外国建筑师建筑的。比如像清华的礼堂,还有我们当时我念一年级的时候,唐山交大,盖的房子都是那种英国式的房子。后来我去年到上海交大去,给他们新校园评审的时候,也和我们那个学校的房子差不多。

但是老北洋这个房子真有意思,既底下是一个拱柱结构,那么用我们后来的话来讲,就是“帕拉蒂奥母题”,就是这个“帕拉蒂奥的母题”,用两根柱子顶着一个拱券,这种组合的形式,作为一种母题的话呢,我们通常叫它“帕拉蒂奥母题”。可是它的比例不对,那么尤其是那个双龙戏珠,一个是典型的西洋古典的东西,一个是很典型中国传统的一种图案,要把这两个东西搁在一块,这显然是有点不协调吧。我是搞构图原理的,大家可能有些人看过我的《空间组合论》,是讲形式美的,这个形式美最忌讳的就是不协调不统一。

另外就是复古,我对复古的房子非常反感,就是所谓的欧陆建筑什么等等。那么你这个人一直是反对这种仿古,你又是反对折中,这一次你怎么好像完全和自己的思路背叛了,搞起来复古,搞起来折中呢?我是觉得这个事情不能一概而论,具体到北洋大学,这样一个历史背景,用折中,用一些仿古,特别是把原校园里面这些具有一些典型性的一些所谓的符号象征,如果能够把它组合在一块,我觉得还是不妨试一试。

所以当时我也是信手画了一张草图,后来我就征求了几个朋友的意见,他说这个构思还是不错,因为学校里面要求,至少要有四块碑放到里面去,一个就是天津大学跟北洋大学的校史;另外一个就是校训实事求是的校训,这是我们过去的一个老校长,茅以升手书的,这个必须要放进去;还有呢,北洋大学的校歌;再有一个呢,北洋大学发出来的第一号,也就是第一张的毕业文凭。这个文凭都有档案在,他们在故宫博物院里,把这个档案呢,查完了以后,又拍照,又复印,什么等等。

他原来请的是哪一个,请的是一个搞工艺美术,搞环艺的一个美术老师去做,结果他把这个很分散地放在校园里头,不仅形不成气候,而且还砍掉很多树,校长征求我的意见,我说这个办法不好,我说还是集中起来,在我们学校的中轴线上面做一个体量比较大一点,比较带有一点永恒性的东西。我说干脆狠心用花岗石砌,尽管这个东西是十米乘十米,只有一百个平方米,大家有了这么一个东西,每年校庆,大家好像过去校庆心里头是空空,说了北洋大学,看也看不见,一点什么可以琢磨的东西都没有,有了这个东西,大家就可以到这里面去凭吊一番,看看我们这个学校的前身怎么怎么样。所以我就觉得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这么一个小的东西,如果我们认真地对待的话,还是有可能赋予它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我要介绍的第二个案例。

这是我最主要的设计以前,画的一些表现图,这是用马克笔画的。还有就是它的平面,这是那个四块碑,就是这四块碑。如果这是我们学校的轴线的话,这块是校史,这块是校训,这块是校歌,这块是那个毕业文凭,这个毕业文凭发给谁,就是我们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庞宠惠。正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山东牟平县的校友呢,又捐来一个马寅初像,也是我们的校友,又捐来一个马寅初的一个铜像。那么我就说没有别的好处理了,只有在这个地方因出一个横轴。在横轴这个地方,加了一块碑,把这个马寅初的像就是放到这个地方。这两边就做两个坐凳,这是画了一个夜景,这是当中的一块。因为要确定这个字的大小,还有这个龙的图案,究竟是放在什么位置,还有大小,这个比例尺已经放得很大很大的了。这个就是那个碑,我只是画了其中的一个碑,上面是我们北洋大学当时的校徽。这底下“实事求是”就是茅以生先生写的。因为盖完了以后,四面放着碑,当中显得太空,所以又在后面做了一个圆的像磨盘一样的这个躺在地上的这么一个圆盘子,当中刻一个槽,这是一半,还有另外一半,这个是槽就是“1895—1995”,这一百周年,这边呢你看是北洋大学,这边呢是天津大学,正好形成一个图案。这个外面呢放12个墩子,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这个字,不要被人家碰坏了,因为那都是见棱见角的东西,一旦碰坏了以后就不好修;同时呢,也给一种向心凝聚的感觉,这个也象征着我们校友关心学校,这种团结合作协调有这么一种象征的意义,要不然的话当中就显得很空。

那么下面再看看它的照片的效果,这就是从远处看就是这么一个东西,有人说像一个凯旋门。这个就是比较接近一点的一个照片吧,这就是从很近的地方来看。这个大概有三层楼多高,12米,按照这个标准的法式,就是塔斯干柱式来做的。所以呢,这次我说复古复得相当地道,包括上面那个拱券的那个线脚,还有那个拱形石,我们都照着标准的样子做的,一点都没有动它,就是说比原来他们留下来的那个东西是更标准一些,更典型一些。

这个就是当中那个做的那个盘子,这个盘子直径大概是米。那么这是上面的那盏吊灯,因为上面很高很高,所以这个灯就必须要做得很长,我记得这个灯做了三米多长,而且为了换灯泡方便,灯不是放在里头,这个四面的灯泡放在外面。刚校庆的时候,把这个灯打开,晚上看来还是有气氛的。

那么前面讲的两个案例,应该说因为本身都是一种纪念性的东西,虽然小它必须有一点象征,或者有一点文化内涵,不然的话呢,这个你就说不过去。所以呢我就选这两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来说明,我们做东西的时候呢,应该注意,尽可能地赋予它一些文化内涵。

那么下面讲一个例子,就是刚刚完成的舟山,就是浙江舟山,是一个岛,岛里面的一个小学,叫沈家门小学。这个沈家门小学,据说是全国五百强之一,是全国的一个重点小学。

这次局有了钱,说让他们盖一个新的校舍,找地又不好找,结果把原来20世纪50年代盖的一个疗养院就是给了他们。那个疗养院的房子也很奇怪,是那种也是有点那种仿古的意思,也是那种曲线,你说它民居吧,它比民居又厚重,你说它不是民居吧,它多少还有一点浙江民居的那种味道。但是很要命的一件事,它那个屋顶是黄琉璃的,一看上去就觉得这个很难做。他们说好办,彭老师你只要把这个新的校舍做完了以后,我们可以把这个瓦整个都换掉。这个他们还真是实现了,这回我去的时候,他们把那个全部的琉璃瓦都撬掉,就是用我们后来跟这个协调的一个瓦。再有呢,它这个也是,这是我当时画的一个设想图吧,因为这个方向很长,而且是东西向,要是平行于这条路就是东西向。但是大家知道,这个学校里面,这个房子是不适合于东西向的,特别是浙江,很热,通风的要求也比较高。那么按理说这是只能做成行列式,一排一排一排一排的。这是教室,这是图书馆,这是一个实验楼,还加上一些音体美等等房子,把它拉出去。另外,后面好多老房子还不许拆,说那个房子拆掉非常可惜,结果进去一看,那个地基非常地局促,而且在前面大概是在这个位置上面,还有一个废弃的一个水塔,很高很高的一个水塔。路面比它高大概一米五,就是到了学校,一下子就降下去了。,里面的树倒是不少,因为它毕竟在那里已经作为疗养院做了几十年了,近四五十年了,树不错。我进去以后,我说这个地方实在没法盖,一个是挤不进去,另外一个就是周围的房子太糟糕,周围隔着一条路,很近很近的地方就在这外面是住宅,这个也是住宅,那个住宅相当得杂乱等等。

那么人家也是说我们找了好些人在这儿做,结果没有一个方案做得他们认为满意,所以我们才跑到天津去,专门找你,你也不做,那好像觉得好像我们下一步不好再找别人了,别人也就更不干。我们心想,这个教育事业总还是得支持,我们只能在这个特定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把它做好。

所以我们基本是行列式。你看教室,朝南北,这是教室,朝南北,这个实验室也是朝南北,这个自习室还是朝南北,图书馆再朝南北就太难看了,成了兵营了。结果给它做成一个方的,方的完了以后,这边不开窗,这边也不开窗,所以它的窗户还是开在南北向。那么在形式上讲怎么办呢,都是这种条的东西,一个是挺单调,另外后面这些老房子杂七杂八的,太难看。所以我就想了个办法,在当中给它架了一个桁架那样的一个桥。你看这个地方是教室,这个地方教室,这个地方有一部楼梯,这个地方有一部楼梯。后面呢,消防来讲还缺楼梯,或者在这两个地方,加两部楼梯,那与其那样的话不如做一个连廊,在连廊当中做一部楼梯,那么这部楼梯完了以后,这个消防的也解决了,后面就可以给男女厕所什么等等。

因为加了一个连廊以后,这个地方大家看看,就变成了一个三合院,这个连廊如果是房子,一个就是增加了东西向,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太堵了,看上去的时候不够透,所以我给它加了一个架空的廊子。那么现在盖完了以后,大家看看,觉得这个廊子还是可以被接受的,这就是我刚刚去拍的照片,因为太局促了,要照一个完整的,站在这个当中,照一个完整的我这个相机的镜头是28mm的都进不去,所以只能偏,照了一个这个东西。

进门的地方,它这个南方的学校很简陋没有什么门厅,也没有什么其他装饰,而且廊是不封的,它希望通风比较好一点,我就把这个门口稍微强调了一下,然后架一个廊子。这个廊子一共呢,你看,底下一层可以通的,第二层可以通的,第三层可以通的,第四层仍然可以通的。但是呢,轮廓线稍微下来了一点,这个地方加了一个楼梯。按理说,你楼梯总要封,那么楼梯的顶就应该盖在这个地方,是不是,盖在这个地方高度就差不多了。

可是学校里面也希望能够带有一点标志性,我说索性把那个架高一点点,上面你看吧,是一本书,小学生嘛,上面举起来的是一本书,多少带有一点象征意义。他们甲方提出来,说我们这里面好多子弟都是渔民,能不能反映我们岛上面的渔民的这一个特色。我说这个看来很难了,我不能够把上面的书改成一条鱼,对不对?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我在这个地方,你看,给它做了两个钢条,这个地方好像是一个鱼一半插在水里面,一半露在外面。我说我已经给你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再没有办法满足你的要求了。

齐鲁建筑文化论文范文 第六篇

浅谈建筑与文化融合的创意

【摘 要】 建筑的设计与文化的融合很重要,只有将其进行很好的融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根据所设计的建筑具体情况并根据文化进行融合,设计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文章在此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舍,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些参考。

【关键词】 建筑;文化;融合;创意

当前,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转变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消费模式正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过渡,世界也进入了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这都要求建筑与文化实现高度融合,实现协调统一。欲如此,必须借助某种手段、方式或媒介,而文化创意就是建筑实现与文化融合的中介、桥梁。以文化创意推动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实现建筑与文化的协调统一,必须找到融合的具体模式。因此,建议就从这几个环节着手融合。

1 文化创意是建筑实现与文化融合的中介、桥梁

建筑欲与文化高度融合,必须借助某种手段、方式或媒介,而文化创意就是建筑实现与文化融合的中介、桥梁。创意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文化创意就是以文化为素材,以推进文化本身的提档升级、价值实现或文化与经济、与物品的融合为旨趣的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设计、策划、构想。就建筑而言,文化创意就是以文化为素材,以推进建筑与文化的高度融合为目标而进行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地构想。文化创意是当今诸多产业的有力推进器,建筑本身就适合文化创意功能的发挥,而我国又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使借文化创意推进建筑与文化的融合更加有效、更加合理。建筑,从广义上讲,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包括房子、道路、桥梁、城墙、水坝、烟囱、水塔及战壕、碉堡等军事攻防设施。建筑并不只是用石头、木材、钢筋和混凝土简单堆砌而成的构建物,而是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是人类智慧、情感、观念和力量的综合表现,是人类文化艺术成就的综合表现形式,正如美国建筑大师赖特所说:“建筑基本上是全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有人类历史便有建筑,建筑会与人类用永恒共存。依托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创意,可推动文化与建筑的高度融合,使建筑的文化内涵得到丰富,并彰显建筑设计者、建造者及使用者的风格、个性,大大提高建筑的品位和市场竞争力。

2 在建筑选址、建筑布局环节推进与文化的融合

在建筑选址、建筑布局环节,与文化的融合,文化的实物资源、形象资源很难派上用场,可用的主要是观念资源、知识资源。与环境相协和,充分利用地利的观念、方便节约的观念、邻里和谐观念等观念,皆需秉持。与环境相协和,充分利用地利的观念、方便节约的观念,人自然都会秉持,但邻里和谐观念却有人经常违背,以致侵占邻居地盘、遮挡邻居采光等现象不时出现,是重点应加秉持的观念。代表现代文明的物理学、建筑学等学科的知识会大有用场,同时,古代风水术知识也必须加以重视和利用。古风水术是论述和指导人们选择和处理住宅(阳宅)与坟地(阴宅)的位置、朝向、布局、营建、择日等一系列的主张和学说,是选择居住环境的一种术数。其所用的阴阳、五行、八卦、风水等概念,与现代科学大不相同,现代人理解起来颇感困难,给人以神秘感,常被一些人视为迷信,其实有深刻的内涵和道理,不能理解、不知利用十分可惜。

3 在建筑结构环节推进与文化的融合

建筑结构是建筑的关键环节,对于单一建筑来说,直接决定着建筑的面貌特征、风格样式、空间大小、厅室安排、厨厕位置、门窗样式等问题;对于城市、村庄、街区等建筑群来说,直接决定着民居、商场、工厂、剧院、街道、道路、广场、河湖、公园、绿化带及雕塑等的位置、大小、面貌等问题。建筑结构是外显于人的东西,代表着一幢建筑或一组建筑的形象,最能体现建筑的人文艺术特征。城市是最大的建筑群,最能体现建筑结构这一环节的人文艺术特征,现以其为例来说明建筑如何与文化融合,实现与文化的协调统一。为增加建筑的文化元素,推进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对城市来说,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在城市建设中,妥善处理现代化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在谋求现代化,面向未来,力图展现新颖、前卫的形象的同时,不忘文化的传承,有意识地保留城市记忆和历史符号,对现有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有选择性地加以保护,若有破损,则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加固。第二,有意识地建设若干体现历史风貌的建筑,形成历史文化街区,在这个街区经营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食品、服饰及艺术表演,使之成为世人了解这一城市历史文化的有形载体。第三,把该城市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出现的名人通过城市建设体现出来。若有遗迹存在,应尽量保留下来,进行仿古修复;若遗迹不存,则可采取“意会”的办法,在事件发生地建立纪念碑亭、小纪念馆、小广场或园林小品等,诱发人们对历史的想象。还应以这些重大事件或历史名人来命名某些街道或建筑,使其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第四,城市的街道、建筑乃至路灯、便道、门店、广告、牌匾等,都要克服盲目克隆的陋习,改变千城一面、千街一面的严重“同质化”局面,进行个性化设计,通过个性化表现展示城市总体特色。

4 在建材选择、建筑工艺环节推进与文化的融合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建筑物都是利用建材按一定的建筑工艺建筑起来的。这两个环节是建筑的核心和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建筑的坚固程度、宜居程度,乃至面貌、结构。草木建筑、石头建筑、土坯建筑、砖混建筑、钢筋混凝土建筑,因建材的不同,不仅给人的观感大不相同,其坚固程度、宜居程度也大不相同。材料是工艺的基础,建材对建筑工艺的确定具有决定性影响,不过,二者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同样的建材会有不同的工艺,同样的工艺,也可选用不同的建材。同样的建材,建筑工艺不同,耗材和效能也会不同。一幢精美的建筑,既需要好的建材,也需要好的建筑工艺,缺一不可。建材的选择、建筑工艺的确定,既体现着科学性、技术性,也体现着艺术性、民族性和个性,既是个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也是个不断巩固和传承的过程。因此,既要吸纳高新技术等现代文明的成果,又要设法保留民族传统建筑工艺的精华。事实证明,一些利用传统建材和建筑工艺建造的建筑,具有优良的性能,如榫铆结构的木材吊脚楼,因具有弹性,在汶川地震中很多并未倒塌,而砖石建筑大多倒塌。传统建筑工艺的精华,要尽力保留,有意识地吸纳进现代建筑。

总之,建筑文化的非物质基因表现为人们通过不同仪式化行为和标志边界等各种方法将文化意义赋予场所和行为。建筑中不同的符号、材料、色彩、形式、空间组织和景观方面都可能包含某种文化意义。当意义、空间与活动系统相互一致时,彼此之间就加强;当建筑变得与社群文化和生活方式一致时,就有归属感。

齐鲁建筑文化论文范文 第七篇

1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主要特点

实用性:“三位一体”

建筑属于实用艺术,本身具有注重功能、结构和艺术三位一体的实用精神。在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无论何种建筑类型,都注重建筑艺术与功能相统一,善于把握功能空间与观赏空间、功能尺度与观赏尺度、功能序列与观赏序列的一致性,空间和谐,尺度合理,组合巧妙,意境独特,并通过室内外结构、构造、色彩、装修、家具、陈设、工艺品及美术作品等有机结合,达到功能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和空间意境,如帝王宫殿的威严、民居的亲切、园林建筑的恬静等。同时,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在建筑形象上也呈现出清晰的结构逻辑。首先,会针对不同功能的建筑类型采用不同的木构架结构形式,而利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又会形成庑殿、歇山、攒尖和单檐、重檐等不同的屋顶造型,从而影响单体建筑的外观形象;其次,结构形式及其构件不仅会遵循内在的力学法则,而且其中一些如斗栱之类的结构构件还会产生装饰性的作用;此外,对结构部位各个构件的艺术加工如雕刻、彩绘等,也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古典建筑装饰体系。

人文性:“以人为本”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这里所说的人文性是指对人性、人伦、人格均全面加以尊重和关怀,而其最终目的则是为人服务,这也正是现代建筑理论所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

哲学性:“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建筑并不以形式体量之美为主要追求,而是以文化的表述作为基本结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和一”被描绘为人类最理想的生存状态,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宇宙精神、生命意识、自然观念、环境思想、审美心理的集中反映。“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起到了深远的、不可替代的影响,是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的集中体现。一方面,它将封建伦理关系放大到天命的高度,从而更好地进行阶级统治;另一方面,它所体现的崇尚自然与返朴归真的审美情趣也广泛体现在建筑之中,追求建筑景观的布置疏密有致、张弛得体,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是形态上的共生,更是心灵与自然之间共鸣,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天人和一”既是哲学的尺度,也是美学的尺度,更包括了人的主观能动的构筑和创造。

生态性:“风水学说”

风水学说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崇尚自然美的特点,强调人所居住与活动的场所是包含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的整体,十分重视自然生态系统中各个元素的有机联系及交互作用。因此,在建筑选址和规划方面,会以“风水”作为准绳,对地质、地文、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或优或劣的评价和选择,以及所需采取的相应的规划设计的措施,从而创造适于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达到趋吉避凶纳福的目的。实际上,风水学说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具体营建过程中的系统体现。它在行动层面上,将形而上的哲学理念具体实施,体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类心灵的自由与释放的审美关系。所以,“风水”在某种意义上具备了实用思想与文化因素的双重内涵,这实际上正符合设计在现代社会中体现出的复杂性——它既是商业现象又是文化现象,既是艺术现象也是技术现象。

2现代建筑设计如何传承传统建筑文化

当下,人们经常会在景区或城市的公共地带看到许多抄袭简化版的仿古的建筑,这并不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发扬与运用,而是误解了所谓的“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建筑资源,但到了现代,设计的理念和手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古人的一些审美思想和营造方式都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而只是对传统资源不假思索地套用照搬,非但不能从整体上美化城市环境,还会给城市生硬地贴上一些“假古董”式补丁。那么,我们的传统建筑资源通过如何转换,才能恰如其分地存在于现代建筑实体之中呢?要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既需要寻找传统建筑理念与现代化功能之间的契合点,又要考虑传统建筑形式在现代技术与材料层面上的拓展性,还要探讨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语言中的运用方式,通过综合各个方面的处理,最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共生。

借用其形式

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借用牵涉到如何通过对传统形式使用概括,变体,解构,重构等手法来完成形式上的“差异性转变”。如SOM设计的上海金茂大厦,在外形上就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塔的造型,既体现了现代设计的理念,又继承了传统建筑的形式,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成功实例。而在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中,建筑师通常会将传统建筑形式概括和提炼成为一种融入了结构形式与审美取向、功能性与艺术性并重的概念化符号。当然,现在这种隐喻的手法已不再独属于某一种建筑风格,许多建筑师都常运用这样的符号来表达自己对建筑文化的理解,以形会意,既可以使现代建筑蕴涵传统建筑的某些特质,又可以保持二者之间的距离,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创造性。

内蕴其精神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