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儿童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一、挖掘教材潜在美,让学生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本身就具有语言美。在字里行间,英语语言本身音调的升降,读法的暴破、连读,犹如一首和谐婉转的诗歌,散发着无尽的美。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自己用标准、优美的语音朗读课文,用亲切、温柔的语调和学生交流,充分利用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dog,hamburger,salad,学会了去McDonald’s吃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Ihave…?”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Ihelp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OK.”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
>二、展示教学环节形象美,让学生体验美。
现代课堂教学中,难道仍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来完成一次又一次单调乏味的英语教学吗?我们能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代替我们的辛劳,用多种美育形式打开儿童的心扉呢?多媒体教学就能帮上忙。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颇具吸收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图像、声音、文学、动画于一体,能起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Whatcanyousee?Whatcanyouhear?句型时,我用形象的动画、悦耳的音响,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陶冶了美的情操。
英语教学中还常常借助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的魅力实施教学。如在学习“Theseasons”时,让孩子们画画四季的美景:大自然的山川湖泊,鸟语花香,都走进了孩子们的画幅中,接着再进入Let’.版块,在画画、说说中,孩子们身心获得的巨大快乐是无可比拟的。音乐、舞蹈本身具有美的感染力。把英语句子融于歌曲之中,学生在手舞足蹈中,可以把枯燥、机械的反复操练变得有声有色。课前的热身,课堂的调节,课后的巩固都可以由此来完成。如当响起“Areyouhappy?Doyouknow?Clapyourhands…”的歌曲时,孩子们一边唱一边跳,优美的旋律、优雅的舞姿,让孩子们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其乐融融。这些“美”的教学手段,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美的鉴赏能力。
>三、动情朗读,感悟美
一个情感真挚充沛的语文老师,不仅要让课堂充满浓浓的情意,更要把学生的心灵陶冶得圣洁、美丽。营造多种形式的阅读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中,去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桂林山水》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初步阅读感受到的美,只是粗浅的美,要想形成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交融,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精读细读,深刻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领悟为什么桂林山水的美能位居天下第一,桂林山水究竟美在何处?
为了营造情感阅读氛围,调动学生深入阅读情感,我用诗情画意的导语:“桂林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这里山秀、水清、石美、洞奇,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为它写下了优美的诗文,唐代大诗人韩愈就曾以‘江做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它,陈淼先生《桂林山水》中,水是怎样的水?山又是怎样的山呢?”这样的导语产生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奇特功效,把学生的思路迅速引入桂林山水的秀美景色之中,此时,学生情绪昂扬,情不自禁地深情地齐声吟诵道:“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桂林的山是怎样的‘奇’‘秀’‘险’,展示漓江的水是怎样的‘静’‘清’‘绿’。
此时此境,学生的情感饱胀得呼之欲出,不时发出惊叹赞美之声!教师抓住时机指导朗读:漓江的水真清啊nga,漓江的水真绿ya,桂林的山真奇啊ya,桂林的山真秀啊wa,接下来指导朗读感悟:“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这样”的重复出现形成回环的节奏美,桂林的山因水而秀,神姿仙态,漓江的水因山而绿,如情似梦,读来气韵流动,语势圆转,“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茫,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百里漓江一路风景如画,泛舟江上,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时播放同步动态录像来展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丽景观。最后组织学生男女对读、师生对读、领读、配乐齐读等多种形式将感情朗读推向高潮!形式多样并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朗读把学生从“有我之境”,带入到“无我之境”,将文中的“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
>四、品读写法,创造美
浅议《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
四川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曹世芳
内容摘要,
诗史是用诗歌的形式书写一个民族的历史。在世界文学史上,成就最高、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史当属《荷马史诗》,古住今来,东西方文学家、哲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对《荷马史诗》给予极高的评价,在前人的欣赏基础上,笔者试图从荷马史诗所表现的艺术魅力角度对其从“史诗所表现的悲剧命运主题、成功的塑造一系列的英雄形象、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综合运用、语言上朴素、叙述流畅、清新质朴”等角度进行评析。 荷马史诗、艺术、英雄。
度对《荷马史诗》给予极高的评价,在前人的欣赏基础上,笔者试图从荷马史诗所表现的艺术魅力角度对其从“史诗所表现的悲剧命运主题、成功的塑造一系列的英雄形象、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综合运用、语言上朴素、叙述流畅、清新质朴”等角度进行评析。
关键词:荷马史诗、艺术、英雄。
引 言 荷马史诗对不朽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许多著名学者对它不对所包含的丰富政治、经济、哲学、文学、音乐思想及其对这些领域产生的巨大的影响进行剖析,特别在文学领域许多文学评论家对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读罢此书之后,笔者从美学角度得到了许多启示。
美学、文艺学毕业论文的写作
陈 文 忠
美学、文艺学的三类论题
不同层次的学位论文有不同的学术要求。美学、文艺学方面的本科学位论文,能够在熟练掌握美学原理和文学理论系统的课程知识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有学术价值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吸收并综合对这一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自己的学术体会,写成一篇基于课程知识又能超越课程知识的论文,就应当是比较成功的了。近年来,文学院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选择美学或文艺学论题的相对较少。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认识层面的。“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的金树常青。”歌德在《浮士德》中借靡非斯陀说出的这句话,成为不少人拒绝理论的借口,也成为不少中文系学生平时忽视理论学习,毕业论文写作时回避理论性题目的理由。其实,经验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经验的升华。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学习研究,是为分析评价审美现象和文艺作品提供价值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因此,理论虽远离感性经验而变得“灰色”,却因其超越感性经验、提供普遍规律而更为深刻。
二是操作层面的。美学和文艺学的论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如“论文学是人学”、“典型人物的审美形态”、“悲剧的审美功能”等等;二是传统理论命题的阐释,如“‘比德’与‘畅神’审美观之比较”、“《诗》可以‘兴、观、群、怨’论析”、“神韵说与境界说比较”等等;三是经典理论著作的研究,如“亚里士多德《诗学》研究”、“莱辛《拉奥孔》研究”、“陆赋《文赋》研究”、“王国维《人间词话》综论”等等。相对于具体的作家作品的分析评价,这三类论题都有各自的难度:理论问题显得抽象,传统命题显得玄虚,理论著作显得散乱。面对这种情形,同学自然不免见而生畏。
>一、我们为什么需要“美育”
“美育”是人们进行审美时必须要经历的一种高级过程,是人的一种高级需要,审美也是以基于“美育”之上并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为目的,所以,审美既是精神的象征,也是对于人格魅力的自我锤炼。朱光潜先生说过:“人心之坏,由于‘未能免俗’。什么叫做“俗”这无非是像蛆钻粪似地求温饱,不能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作高尚纯洁的企求;总而言之,‘俗’无非是缺乏美感的修养”……我需要审美,需要美感修养,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美是一种人生境界,更重要的是“美”能让世界充满爱,能让人类和谐!就当今的大学教育的来说,我们往往是重视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之重要的“美育”。在实现自我健康完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美育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并藉此在帮助大学生来正确地“审美”,“美育”从人的成长开始就具有独特的功能并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美”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一个人心里如果缺失了“美”,那它还会剩下什么呢?或许就是“丑”与“恶”,那么在人的骨子里也就一定“装满”着报复、仇恨、怀疑,如果是这样:这个世界就会缺失来了“爱”,剩下的只有掠夺和战争了。希特勒少年时原本酷爱美术,但因考试未能及第,与美术无缘。试想:如果当时的主考官“高抬贵手”的话,这个世界就会多了一个创造美、爱美的人,就会少了一个战争狂人。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可以避免一场战争。可见,这个世界如果缺失了“美”,现实将会变得多么地可怕。当今社会,尤其是当今大学生,他们并不缺乏知识,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对知识和技能的过份渲染和教育,往往会冲淡和流失应存在他们心里的那份“爱”,往往会让他们没有时间或者根本来不及“修炼”自己的那份“美”。我们为什么要“美育”呢?答案很简单:通过“美育”可以美化人们的心灵,并使人们有美好的行为,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美”了,真正的“美”是可以改变社会的。
>二、通过“美育”使大学生正确地“审美”
(一)“美育”途径的多样性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同学科的人感叹不懂艺术,不懂审美,他们觉得美很神秘、很遥远……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大学生们去认识“美”去发现“美”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美育”需要多途径地进行,审美也要从从生活实践的现实性、具体性和多样性出发。蒋孔阳先生认为“美”是存在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他认为:“美感的差异性,源于生活方式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对美感的认同程度和方式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同样,人类活动的具体性也决定了与生活目的直接联系性,然而美与美感也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美“必须像生活本身一样,是具体的、感性的,我们必须通过感觉才能把握它”。
(二)通过艺术欣赏来进行“美育”和“审美”
在感受“美”的同时中追求情感升华,提高自身素质,这就是“审美”的价值感。这种价值感也取决于它的普及性。虽然目前让艺术普及与现实存在差距,但如果不进行普遍的“审美教育”,这种差距将会愈来愈大。审美教育针对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值得我思考的是:艺术专业往往也会把技能与“审美”教育混为一谈,还未能分清艺术技能与“审美”方式的区别,艺术技能还只是停留在表层,技术不等同于“审美”,也就是说:有好的技能并非就有好的审美能力,这就犹如好的演奏家并非是好的音乐家一般。中国的绘画艺术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主流艺术,其中沉淀的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包含和显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价值观与道德观念,如果有一天,我们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学习或者欣赏中国的绘画艺术,那么,我们未来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必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二是要多进行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讲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这样的诗句给我们创造了多么深远的意境啊!其中的一个“直”和一个“圆”把大漠边关的辽阔和苍凉勾画的淋漓尽致!三是对大学生要多进行“国学”教育,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它的意义在于:正本清源、扬清激浊,传承中华美德,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树立民族文化自豪感。目前高校讲座大多为技能辅导、未来职场、个人发展方向等,这类讲座虽为必要,但也终究难以解决学生个人技能、个人素质与未来社会关系诸方面的问题,我们引导学生的审美过程应该是这样的:一是对美的感性直观形态的获取;二是对美的认识的升华和享受,并藉此能够让大学生能达到自我的洗礼与自我升华的目的。
>结语:
其实我们对学生的“美育”需要加强,我们学生的审美也更需要引导,正确的审美引导是素质教育重要环节。前面谈到的“美育”是以部分艺术门类的讲座途径,这些门类虽为提高大学生“审美”素质的主流的艺术,但我们知道:要想通过几场艺术讲座来立竿见影地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似乎还有些天方夜谭。但我们深信不疑的是:这虽为“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重要的是只有审美能力的提高才能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我们的艺术教育、审美教育还必须坚持不断、持之以恒地展开才行!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学生的审美虽有些不尽人意,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责怪他们,要从教育的自身去寻找根源,我们对学生的“美育”还欠缺,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欣喜的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真正的“美”,如:“大学生自愿者”、“社区服务者”、“支教自愿者”、“义务宣传员”、还有雷锋形象的回归。他们才是最美的,是最值得我们感动和尊重的,他们的行为将会对当代大学生的“美育”产生积极的典范作用。
一、儿童学习绘画的美育教育意义
1.绘画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具有很多的未知性,他们思维敏捷,正是接受系统绘画美术教育的关键期。绘画能够让儿童进入到想象的天堂,能够促进他们感情领域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通过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有效地指导儿童绘画,让他们一点一滴成长,由开始的胡乱涂鸦,到后面的应付自如的绘画,进而有效地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2.绘画陶冶儿童的高尚情操。
儿童绘画对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德会有较佳的促进作用。孩子们充满求知欲、好奇和生机,他们愿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较为有限,而通过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有效地指导儿童绘画,能够让他们在绘画中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健全他们完整的人格,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3.绘画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
儿童要学好绘画,那么就需要始终发扬坚持不懈的精神。美术有别于语言艺术的文学、听觉艺术的音乐,它是一门具有物质性、静态性、可视性、造型性的艺术,它需要儿童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去体验其中的奥妙,去感受过程。儿童在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会有叛逆、好动、注意力分散的天性,而通过绘画活动能够让他们去收获喜悦、感受快乐,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心去迎接挑战,这无疑能够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
4.绘画促进儿童智力的健康发展
儿童期是智力发展的最好时期,也是他们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时期。智力主要包括了创造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感受力等,其中核心部分是创造力和思维力。创造力,既能够培养儿童创造美、欣赏美、感受绘画、表现美、理解美的能力,还能够开启儿童智力、陶冶儿童情操,使得儿童对于美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促进儿童智力的健康发展,这也是美育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群众文化活动中如何开展儿童绘画工作
1.定期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少儿美术大赛
群众文化组织应该多鼓励少年儿童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感受群众文化氛围,展示儿童自信、快乐和健康的一面。应该定期组织举办少儿美术大赛,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事、表达自己的情感、成就自己的作品。透过孩子们的画笔,能够让我们看到孩子们用充满童趣的目光发现和观察美丽事物,在画纸上尽情描绘他们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和精彩、美丽的世界。
2.用心血去洞察儿童的内心世界
如果我们能够对孩子们的努力大加赞赏,那么他们往往就会带着满足感和喜悦感去学习绘画;如果我们能够将绘画课程上的活泼、轻松,用心血去洞察儿童的内心世界,那么儿童就会有更多的兴趣来投入到儿童绘画中,实现良性循环。
3.定期举办儿童绘画培训班
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之一的群众文化组织(如文化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应该要致力于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定期举办儿童绘画培训班也是群众文化组织开展的诸多公益性活动之一,为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培训班实行免费的教学机制,由群众文化组织的美术老师授课,培训内容包括线描、素描、色彩等绘画基础知识。课堂上采取统一讲授与个别循环辅导的方式。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