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关于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的视察调研报告
为大力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特区发展,解决特区建设资金筹集问题,按照市委统一安排,第三调研组在人大副主任的带领下,组织了县、县县、乡、村各级政府、财政、金融管理机构、金融机构、涉农企业和农民进行深入座谈,认真调研分析了两县区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情况,对当前我市农村金融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县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基本情况
县、县财政对农村投入13.8亿元,占两县财政总支出的52%;现有各类金融单位8家,其中涉农金融机构有5家,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家,分别是天骄村镇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7亿元,各项贷款61亿元,存贷比36.5%,涉农金融机构全年累计发放贷款26.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3.8%。分县区情况如下:
县现有人口163万人,耕地面积139万亩,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4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1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1亿元,财政总支出16.6亿元,其中用于农村投入的8.4亿元,占总支出的50.6%;现有各类金融单位8家,其中属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有2家(农村合作银行、天骄村镇银行),涉农金融机构有5家(农行、农发行、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天骄村镇银行),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6亿元,各项贷款36亿元,存贷比34%,涉农金融机构全年累计发放贷款18.9亿元,占亿元,占贷款总额的52.5%。县民间借贷非常活跃,民间闲置资金较多,各类民间借贷规模约有20亿元,其中以柳编业和造船业著称的三河尖乡,民间借贷规模常年在2亿元左右,有效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助推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县现有人口73.6万人,耕地面积129.15万亩,全县国民生产总值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79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7亿元,财政总支出9.89亿元,其中用于农村投入的5.4亿元,占总支出的54.6%;现有各类金融单位7家,涉农金融机构有4家(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亿元,各项贷款24.7亿元,存贷比40.19%,涉农金融机构全年累计发放贷款7.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1.1%。
县、县的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情况在全市具有代表性。,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财政总支出119.5亿元,其中用于农村投入的46.4亿元,占总支出的38.8%;现有各类金融单位19家,涉农金融机构有15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8亿元,各项贷款350亿元,存贷比55.7%,涉农金融机构全年累计发放贷款25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72%。
二、两县在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中取得的经验和做法
县、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三农工作,积极投入资金建设新农村,大力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缓解农村经济发展资金不足,做出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一是大力加强了农村资金投入。两县区财政共投入各类支农支出13.8亿元,占两县财政总支出的52%;同时采取财政贴息、民办公助、担保贷款等方式,引导带动大量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农村,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积极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县大力培育了发展投资公司、天骄村镇银行、金鼎投资担保中心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完成农村信用社改制,成立了农村合作银行。三是大力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机制。支持农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简化信贷程序,缩短贷款时间,采取多户联保、公司+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等金融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四是两县活跃的民间资本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补充。民间借贷已经成为农村融资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市存在农村金融体系基础薄弱,金融环境和信用环境差,农村社
会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难以解决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策上、体制上、社会上、金融体系内部等等方面,可以说是长期城乡经济二元化发展所形成,是农村经济长期支援城镇建设的结果,只有客观全面的分析当前农村存在的金融问题,才能深入了解我市新农村建设特区的资金供需矛盾。
1、政府财政对农村投入不足,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一是地方财政对农村
投入能力差,上级财政对农村投入散,对农村经济促进作用小。从94年分税制实施以来,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不明晰,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对称,造成地方各级财政都比较困难,可用财力少,对三农的投入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我市地方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主要集中于涉农部门经费和中央惠农支农项目的配套上,仅仅这些,便使
一、政府和部门重视,网点建设成效明显
在市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全市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建设工作从2024年开始起步。各县、乡(镇)都十分重视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建设工作,专门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在办公用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挤出了专门的办公地点,给予了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将金融网点建设作为政治任务,把此项工作作为支农惠农的民心工程,不计报酬、不计成本地抓紧抓实。
二、网点运转良好,深受群众欢迎
目前49各乡镇金融网点运营情况良好。固定网点每个点都有3各专职人员长期在岗,并且不分节假日全天候为群众服务,业务量大时中午都不休息,便民服务点事先预告,每星期安排专人到点上上服务两天,从不间断。“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户存款难、取款难的问题,同时配合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代发乡、镇部门工资、代发农村低保金、代收税款、电费通讯费等业务,极大方便了群众,深受群众欢迎,在保障农民的资金和人生安全、吸收农户闲散资金、提供小额贷款发展生产、服务“三农”、新农村建设、净化农村金融环境和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建设,提升了人民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农民群众从中感受到人民政府是在真正为人民办好事实事,通过网点建设,政府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在增强。
“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建设,提升了群众的素质。农村金融网点在运营中,开展了“农户信用评级授信”工作,建立农户信用档案,作为发放信用贷款和享受其他待遇的依据,此举从外部促进了农户的“守信”意识,这对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和提升农民素质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建设,提升了行政效能。在建设农村金融网点的工作中,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相互支持,狠抓落实,不计得失、不计成本,把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使“零金融机构”网点建设能按照市政府确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三、资金缺口较大,网点生存困难
虽然当前乡镇金融网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资金缺口较大,满足不了农民群众的贷款需求。资金缺口较大是阻碍乡镇金融网点运营的主要困难和共性问题。由于金融机构自负盈亏和金融业务本身的特点,金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大量的存款,才能派生出贷款。然而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村民间存款量小,贷款需求量大,贷款满足不了农民群众的发展需求。据统计和测算,新建的乡镇金融网点将增加15亿元的贷款需求,乡镇金融机构的资金量严重不足。一些乡镇辖区内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在市中心城区开户,不愿将资金存入乡镇金融机构,乡镇金融机构又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资金组织困难和存贷款比例失衡的问题尤为明显。
三是现金安全存在隐患。由于乡镇金融网点距离市中心城区较远,一些乡镇道路交通条件不好,部分路段偏僻,给现金运输带来安全隐患;另外,各个乡镇金融网点没有配备必要的枪械等安保硬件,现金保管也存在风险。
四、便民服务点满足不了群众需求。部分乡镇只设立有金融便民服务点,一周只在固定的一天或两天时间开展业务,往往出现排长队取款的现象,便民服务点已经不能满足群众需求,需要建成固定网点才能解决问题。但是土地协调难、固定网点审批难的问题制约了便民服务点建设成固定网点。
五、农民缺乏应有的金融意识。为了农民存取款方便,农信社和邮储银行都免费向农户发放了银行卡,但是很多农民不会使用和不愿意使用,导致出现大部分未启用的“睡眠卡”,不仅银行卡的作用不能发挥,而且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成本。就农信社来说,仅仅发卡一项,成本就达到1000万元。
六、存在贷款风险。当前农村金融机构采用“农户信用评级授信”方式,向农户发放信用贷款,没有不动产担保,难免会出现贷款回收难的问题,如果农户拖延还款或不还款,将出现贷款风险。
七、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民间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不规范,影响了正常金融秩序,也制约乡镇金融机构建设和发展。
视察组认为,要让乡镇金融机构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金融支持的作用,只有从根本上帮助解决乡镇金融机构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才有能力为“三农”工作提供服务和支持。
四、强化扶持措施,确保网点持续发展
如何更进一步建设好、运行好、发挥好乡镇金融网点的作用,关键在于加大对乡镇金融网点建设运营工作的支持。视察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政府决策参考。
一是采取行政措施,提高乡镇金融网点的资金组织能力,解决资金缺口问题。由于乡镇金融网点直接面向农村群众、直接为“三农”服务,建议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角度,采取行政措施,要求将部分涉农支农资金存入乡镇金融网点。同时要求乡镇辖区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将基本账户和代发工资业务在当地农村金融网点办理,提高他们的存款总量,解决资金组织困难的问题。
二是适当延长对新增乡镇金融网点的补贴期限,实实在在将财政补贴落实到位,解决亏损经营的问题。
三是协调银行监管部门,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加快便民服务点建设成固定网点审批步伐,结合我市农村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监管指标,向上争取适当放宽监管要求,给予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建设运营的必要政策支持,扶持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
四是帮助协调解决土地、房产产权办理等困难,使便民服务点尽快建设成固定网点,解决农民群众的存取款需求。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农村基本金融知识,引导农民学会使用“银行卡”存取款,保障农民的资金和人生安全。
六是建立“三农”贷款补偿机制,由市县乡三级按比例出资建立风险基金,规避金融风险。
七是将乡镇支持和配合当地金融机构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提高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是协调公安部门给予安保支持,提高乡镇金融网点自生安全防范能力,保证现金运输和保管安全。
九是规范全市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民间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打击高利贷等非法行为,保障信贷市场的安全稳定,净化金融环境,防范资金风险,避免引发社会问题。
十是加强金融机构自身建设,强化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能力。
feisuxs范文网【www.feisuxs】
古庄店乡人大主席团视察组
关于对乡政府2024年以来创业园建设情况的视 察 报 告
—─2024年8月23日在乡十届人大主席团第二十六次会议上
乡人大主席团成员张学豪
各位主席团成员:
根据乡人大主席团2024工作要点安排,经主席团会议研究,8月份以来,乡人大主席团组织由部分主席团成员和县、乡人大代表组成的视察组,对乡政府2024年创业园建设工作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听取了乡政府关于创业园建设的情况汇报,走访、座谈了部分企业负责人、工人、当地群众代表。现在,我受视察组委托,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视察组认为,古庄店乡创业园立足于发挥我乡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着眼于扩大交流合作,坚持规划引领、突出产业特色,实施品牌战略,在招商引资、扩大就业、富民强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规划布局科学合理。这种科学合理的规划既体现在园区规划编制的先进理念上,也体现在园区长远发展的科学定位上。我乡创业园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坚持用工业和园区的理念、市场的意识谋划和发展,坚持规划先行,以规 1
划引领项目、以规划指导建设,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科学编制发展规划。视察组认为,这样的规划布局既立足于当地独特的区位地理优势,又着眼于园区长远发展的科学定位,充分体现了 “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典型示范”的发展思路,使我乡创业园能起到工业经济龙头带动作用,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聚集度高的产业集群。二是产业特色更加凸显。这种产业特色既体现在园区的产业布局上,也体现在园区产业发展的重点上。我乡以石材加工为主的创业园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发展重点,着力打造主导产业,重点培养新兴产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点石成“金”产业。
三是品牌战略初显成效。这种品牌战略既体现在创业园区域品牌的打造上,也体现在园区产业品牌的培育上。去年以来,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对外部环境进行了大幅度改善,修建了标志性牌坊、景观墙,栽植了绿化苗木,水电路标准进一步提高,创业园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创业园整体形象进一步改善。我乡创业园把创业园品牌打造与产业品牌培育结合起来,不断做大做强园区特色产业,以石材加工为主的创业园品牌在方城已经打响。视察组认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是发展工业经济,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富乡富民,建设工业强乡的必由之路。
四是招商引资卓有成效。这种招商引资的成效既体现在项目的数量上,也体现在项目的质量上。我乡创业园根据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园区企业发展需求,精心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优
2化招商引资环境,通过外出招商、以情招商、以商引商等办法,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截止目前,乡创业园累计入驻企业15家,建成12家,总投资达到2.3亿元,园区年产值超亿元。视察组认为,依托资源优势,加强项目策划,推进项目对接,促成项目落地,已经成为推动乡创业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是交流合作日益广阔。这种交流合作既体现在本地与外地人才技术交流合作平台的打造上,也体现在民间经济、文化和产业的交流合作上。乡创业园开采、运输、加工、销售整个环节可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以上,不但有吸收外地工人,也为本地群众提供了上千个就业岗位,让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在家门口致富,交流合作空间不断拓展。视察组认为,我乡创业园已经成为扩大开放、增加就业、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带动融合共进的广阔天地。
二、创业园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视察团认为,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乡创业园产业优势明显,发展势头良好,作用日益突显,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新亮点,成为方城的区域品牌,在全县处于领先地位。但也必须看到,我乡创业园建设和发展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建设仍较薄弱。我乡创业园发展之路是先引凤后筑巢,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基础设施建设虽有明显改善,但由于投入不足,园区基础设施与先进地区相比仍较薄弱,园区内部道路配套不完善。水利设施比较缺乏,水资源严重不足,蓄
3水功能十分有限,电力设施无法满足创业园开发和当地群众生活的需要。
二是企业融资较为困难。我乡创业园的外商在融资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目前基本无法办理,对外商增资扩产造成信心不足,已成为制约创业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配套政策支持不够。在制度环境上,绝大多数企业缺乏宏观指导和对技术引进项目的政策支持,优惠政策落实不够,影响了产业技术引进的积极性和实施效果。在用地方面,企业用地报批难问题比较突出,影响和制约了项目的引进和创业园的发展。
四是创业园产业层次不高。目前,创业园入驻企业多数是石材加工方面,产业层次较低,项目比较单一,发展受资源因素影响较大。
三、进一步推动乡创业园发展的几点建议
视察组认为,古庄店乡创业园应坚持长远规划打牢基础,体现特色稳步推进,加大资金投入,深化项目对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扶持,增强园区工业龙头持续发展能力,保持我乡创业园发展的领先地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建议之一: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夯实我乡创业园的发展基础。完善创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包括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体系建设等,科学引导创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进一步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财政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重点提
4升创业园核心区水、电、路、渠等网络的建设档次。同时,大力引进内外资,激活民间资本,鼓励企业自建、委托建设,结合产业开发、项目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奠定良好基础,着力打造省、市级精品创业园。
建议之二:深化产业对接,优化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我乡创业园的发展水平。引进、利用先进地区发展的理念和技术,加快推进创业园产业合作,与技术类院校合作,搞好技术培训,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在资金、技术、管理模式等关键环节的对接与合作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引进产品附加值大,产业层次、科技含量高的项目。
建议之三: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我乡创业园的发展动力。充分利用各级优惠政策,发挥古庄店区位、资源、人文等优势,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管理、融资、用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建议之四:完善政策扶持,进一步优化我乡创业园的发展环境。在项目、资金、用地、用水、用电以及税收、金融、技术、人才等方面争取和给予创业园更多的政策支持。对创业园区域内的产业发展规划、用地、政府服务、鼓励保障措施等相关内容出台规定,促进创业园的发展。
古文乡人大代表联合视察情况报告
自治县人大常委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办法》的规定,为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探索人大代表活动的新方法、新思路,推动古文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根据县人大常委会的安排,并结合我乡实际,11月29日——12月1日,由古文乡人大主席覃楚均带队,古文乡人大代表和古文乡政府领导班子参加的视察组,对古文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形式,全面了解了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古文乡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古文乡政府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和扩大我县乡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的目标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经济的安排部署,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精心组织,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全面掀起了经济发展新高潮。
(一)组织领导有力。古文乡政府对发展古文乡经济,提高人民群众
生活水平的工作高度重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落实。乡党委、乡政府组织乡、村干部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子,为大石山区人民群众解决增收致富难题上苦下功夫,因地制宜做好大石山区养殖业。其中以波尔山羊养殖为重点,并积极推广。
(二)基础设施建设得力。促进了古文乡面貌的明显改善。多年以来,全乡上下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统一部署,全力攻坚。使古文乡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以村级水泥路为重点,乡党委、乡政府领导班子始终把通村水泥路看做方便农产品运输,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条件。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为克服资金困难,多方筹集资金建设通村水泥路,先后使古文乡八个村中的六个村通了水泥路,另外两个村一个在建和一个待建,创造了路通民旺的良好局面。二是以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大会战项目为重点,大石山区属于喀斯特地貌,不仅严重缺乏地表水源,而且保水能力差,通常是“有雨三日水成湖,无雨三日地生烟。”严酷的自然条件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制约着经济发展。开展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大会战,就是为了帮助大石山区的群众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的。古文乡党委、乡政府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大会战建设,解决好大石山区的水窖水池和水利设施建设,积极寻找新的水源,同时做好水质的检测和消毒工作,切实改善当地群众的饮水安全和生存环境,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真正把水柜建成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同时鼓励群众把建和管结合起来,建一个用得上一个,把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与生态建设、民生建设结
合起来,切实改善大石山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提高抗旱抗涝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生活、生产用水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为了促进古文乡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全乡上下都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全乡经济也取得了明显改善,但古文乡发展面临的形势仍比较严峻,存在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自治区、市在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上没有细化,使经济发展较快与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没有分别开来,这样,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村经济发展就会越来越滞后。有时,国家、自治区安排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资金和少民族扶贫资金也不能按时定额到位落实。
(二)人居环境仍然很差,整体生活质量没有明显提高,普遍存在着“脏、乱、差”,严惩影响着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发展文明生态村,是小康村建设、精神文明村建设以及生态家园工程建设的深化和发展,是农村三个文明一齐抓的直接载体,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利民工程。特别是非典后,人们深刻认识到,切实抓好文明生态村建设,加快建立痢疾防治长效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于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农村的公共环境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自然条件对发展经济影响较大,发展形式过于单一。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气候、人均耕地少,水资源稀缺。人民群众只能靠天吃饭,农业水平极为低下,农业收入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单一的发展方
式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
(四)农民劳动者素质偏低。大石山区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石山生息繁衍,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人民群众较少与外界接触,造成各种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不畅,农业培训率低。
三、几点建议
(一)、国家、自治区、市应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分别制定不同的倾斜政策。对于发达地区内少数民族聚居区,国家、自治区可给予少量的资金扶持,由当地政府负责解决较大比例的匹配资金,而应考虑适当提高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的扶持金总量,以确保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时,要继续教育和引导少数民族干部和从事少数民族工作的干部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和省、市关于支持少数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学习,吃透政策,把握精神,摸清乡情,用好政策,以政策促进发展。
(二)、以科学为依托,对有限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和增值,把发展新型沼气池、等新技术作为净化农村公共环境、开发农村新能源、发展生态经济、富裕广大农民等具有综合性多重效益的革命性措施予以强力推进,走沼气建设与发展规模养殖、规模种植相结合的路子,努力实现无害化生产,真正实现经济的发展。
(三)、经济要发展,劳动者的素质是根本、是保证。要不断通过提
高人口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加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一是加强人民群众的基础教育,进一步配强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水平;二是继续实行优惠政策,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适龄人口入学率,减少流失率,提高升学率,确保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加强农民成人阶段的教育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农民群众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人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转变观念;四是加强对乡、村的智力支持,选派一些技术水平高、实际工作能力强的科技人员到乡村开展帮助工作。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的视察调研报告
按照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于2024年6月先后赴卫生局、疾控中心、县妇幼、隆福医院和澄江医院等单位,对农村卫生工作开展了视察调研。此次视察调研活动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的实施情况为重点,调研组对县、乡两级卫生院进行了实地察看,走访了门诊和住院的患者,邀请当地党代表、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医务人员、干部群众代表座谈,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实施以来的基本情况
1、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县、乡一级卫生院的办公、门诊、病房和医务人员的住宿等条件都得到了相应改善,环境良好,各个卫生院都新配备了一定的医疗设备。
2、人员配置趋向合理。每个乡基本上配备了专业的医务人员,保证了24小时值班,病人到卫生院后随时都能找到医生诊治。
3、管理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所提高,服务态度优良。
4、广大群众医疗保健意识明显增强。“小病自费,大病统筹”的惠民政策为农民解决了实际困难,免除了后顾之忧,医院的“门槛”低了,农民愿走进医院看病治疗。
5、农民群众参保率高。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1、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不足,资源分配不合理。
2、人才匮乏。目前县、乡一级卫生院,更是急需临床医生和护士。比如隆福卫生院应配备医务人员26名,但目前隆福医院正式在编人员总共只有7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启动后,急剧增加的病人数量和工作量使县乡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更显捉襟见肘。另外,现有的医务人员所在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约占50%左右的在岗医生和护士都未取得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操作不规范,不符合国家对医卫人员上岗的有关规定。
3、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医疗硬件设备短缺。虽然近年来不断地加强了县乡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病房面积仍然不足,床位依然紧缺,入院治疗的患者只能席地而坐,将输液器挂在病房的窗户上进行输液治疗。部分卫生院建筑出现了地基下沉、墙体开裂、屋顶漏雨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检验、放射和抢救设备短缺,有些县乡卫生院虽配备了部分硬件设备,但由于无人员会操作,现有设备也没有发挥作用。乡一级卫生院由于没有配备抢救设备,害怕出现医疗事故,或不敢给患者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丧失及时救治的机会,或让患者转院,给患者造成路费等经济负担。
三、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
1、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认识不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的前期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宣传工作未到位,农村群众接受和理解的程度参差不齐,对项目的理解有所偏差。就连部分基层干部,也不能完全吃透项目实施的细节,无法对群众作出正确的解释。
2认为门诊费过低,住院的门槛费过高。希望增加门诊费的额度,降低或是免去住院治疗的门槛费。
3、门诊、住院治疗和转院程序复杂,手续繁多。群众转诊治疗不方便,耽误重症病人向上一级医院转诊救治的时间。
四、几点建议
1、合理整合卫生资源,充实和调整持有专业执业资格证的医护人员服务农村卫生工作。一是按所缺岗位招录医务人员,新招录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规定在三个工作内必须取得上岗证(执业证),否则予以解聘,以督促医务人员钻研业务,依法行医;二是针对岗位开展定期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技术水平;三是制定相关措施,稳定医疗卫生队伍,提供
优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避免优秀医务技术人才流失。
2、继续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投入。完善县乡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配齐相应的医疗硬件设备。
3、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基层第一线工作的农村干部和医务人员要深入学习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其更加准确细致地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和解释工作;加强对农村群众进行科学常识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破除陈旧保守观念,解放思想,在农村大兴“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文明新风,引导农村群众用科学的方法治疗疾病。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