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一中高一语文记叙文写作及训练
(五)导学案
高一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
(五):怎样写人
————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
写作指导 :
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同学们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更应该如此。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二、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 1
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串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写人物群像,是不是每个人在文章中所占据的位置都一样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担任“主角”,有的在文章中担任“配角”,谁主谁次,是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的。
人体是靠骨架支撑的,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作“灵魂”,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结构就是灵魂和血肉的“骨架”。
写出人物个性的几种手法
写人的文学,如果抓不住人物的个性,千人一面,千篇一腔,谁知道你是在写谁呢?要抓住个性记述人物,不一定要用很多文字。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只用了一句话来形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凭这句话,你若到鲁镇的咸亨酒店去找孔乙己,管保一下子就能找到,这样的人物,便是个性鲜明的。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呢?
一、抓特征,以形传神。
描写人物个性要鲜明,应百人百面目,千人千形象,千万不能千人一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在生活中人与人千差万别,千人千样,描写时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对象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且不说外貌、语言、动作,就是性格看来相似,实际也有很大的差别。
如鲁达拳打镇关西就写得十分有个性,绘声绘色,与众不同,三拳打出三个样。正由于作者对鲁达这三拳描绘得特征显露,个性鲜明,因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数百年来广为流传。
二、诉心声,提示思想性格。
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一是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即直接的心理刻画,写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觉;二是间接描写,就是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间接进行心理描写,不能说一些浮泛的空话,要能把内心深处的精妙倾诉出来,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得以深刻的表现。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当作品中“我”看到车夫送老女人向巡警分驻所走去时,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我这时忽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至于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来。”按正常的视觉形象,应该是近大远小,而在我的眼里,却一反正常的视觉形象,是“愈走愈大”,用连续转动的镜头更换画面,突出车夫形象的高大。“大”形成威压,反衬出“小”,在纯真的车夫面前,“我”自惭形秽。这种内心活动的直接描写,深刻地提示了一名知识分子在“一件小事”后心灵的震动和觉醒,对“我”思想性格的塑造起了升华的作用。
三、炼语言,突出个性特点。
言为心声,准确而逼真地写出人物的语言,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语言描写要切合人物的身份,要个性化,否则难以表现内心世界。老舍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中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的自我介绍”,对话巧妙无需描写人物的模样,就能使读者好象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鲁迅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通篇是对话描写,通过对话,聪明人、傻子、奴才这三种人的思想性格活脱脱地被端到读者面前。
人物语言要简洁,拖泥带水,冗长空洞是大忌;人物语言要个性化,因为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流露,千人一腔,没有个性,也是大忌。教师有教师的语言,学生有学生的语言,工人有工人的语言,农民有农民的语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众人一个腔一个调,用词人云亦云,绝不可能把人物写活。
四、给行动,描细节,形神兼备。
要把人物写活,除了描写他的肖像、语言和心理活动,还要描写他的行动。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行动描写生动传神,必能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写人物忌空洞地叙说,否则,写出来的人必然是苍白的、干瘪的。描写人物须“当如镜中取影,妍媸好丑令观者自知”,要让人物自己说话,自己行动,个个活跳,而不是读者下评语,加论断。
要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须重视细节的描写,借一斑以窥全豹,细节虽小,但作用不小,它在刻画人物中常起传神作用。为此,选择“一斑”要别具匠心,要确实能反映“全豹”,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服从人物塑造的需要,服从主题表达的需要。
在我们的生活中,多普普通通的人,少轰轰烈烈的英雄;多日常生活琐事,少惊天动地的壮举。其实,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独具个性的人,关键就看我们是否能发现,如何去表现了。只要你仔细观察生活,聆听生活中的语言,定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定能让你的文章标新立异,那么你离文学不就是零距离了吗?
例文:厚重的心
在常州跑生计的小叔昨晚打来电话,说那边阴雨又连着阴雨,没做几桩生意。说明天侄女你就要高考了,咱不紧张;敦实着考,你的成绩叔不担心,只是作文别玩洋,什么新概念式的别写,高考不是玩儿„„
我听着听着就哭了,感动这东西,亲人的一句暖话,身上就跟过电似的。是了,叔,我知道,人一充实,就稳当。
叔本不是个一心养家的人。年轻那会子,也追求光鲜衣服什么的,在社会上磨合了几年后,开始埋头干活,讲究实在。乡下人会养猪,知道猪肚子那块肥实,油料。
我们都在扎扎实实地数日子过。叔开着他的车,我准备着我的高考。
学校包的车停满了校园。我找到应该坐的位子,走过去,坐好。喝一口?谢了,我有。“红牛”缩了回去。我这瓶怎么样,要不,来一口?是“丫丫”的罐装露露。我浅笑,拿出自己的水瓶,对她摇摇。透明的塑料瓶里是沉淀了一层水垢的开水,经我一摇,都兴奋起来,四处游曳,恰似我们奋争了十二年的心,今天都不失时机地亢奋起来。
两个星期前奶奶就来陪我,给我做饭,为了我的高考。每天是清淡的豆腐青菜汤,面条荷包蛋。奶奶说,高考不考肚子里的油水,考脑袋里的墨水。还有,秀才不怕蓝衫破„„我懂奶奶,肚满肠肥,衣着时尚,而不会背唐诗,不会做算
术题的人,是最不应该的。
正如猪肚,厚厚重重,却是实在的,有料。
奶奶给我灌了一满瓶开水,递给我,笑了,奶信你。呶,好好的。
这是今天早晨赶赴考点前发生的。现在我在考场里,离终场结束还有十分多钟。我的作文题目没有起,而且没有写到规定字数。
但奶奶的笑在不远的家里,奶奶的孙女肚子里有油水,脑袋瓜子里更有墨水。我在微微的亢奋中将胸腔里的话一一理顺,形成汉字从笔尖流泻出来,正如从心间汨汨而出的感情的溪水。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依靠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生存。厚实地去生活,扎实地努力,总会换得太阳的如花笑靥。
点评:
本文是一篇生活气息很浓的记叙文,笔墨经济,质朴感人。作者的智慧在于,他避开了写“凤头、猪肚、豹尾”人生的全过程,而是吃透了写作提示中“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的要旨。因此,只选择了写自家人的这一种亲情温馨,歌颂亲情、人性之美。文章采用横切面的手法,以小叔打电话给“我”为开头,由于“切入角”选得好,所以,进入故事的叙述迅速,避免了冗长的“自报家门”式的交代。语言平实生动,符合人物身份。例如,小叔在电话里嘱咐“我”的话语:“敦实着考,你的成绩叔不担心,只是作文别玩洋„„”等,体现出一个新式农民的时尚语言色彩;另外,奶奶的话语“高考不考肚子里的油水,考脑袋里的墨水”,这些话语,质朴中透出哲理,平常里见出幽默。
本次作文训练:
写作在小升初语文考试中很重要,而记叙文是常见考察类型
一、写一个人
记一个人的写人记叙文,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通过写一件事写一个人
有的文章写人只写了一件事,写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画写。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事例是很多的,通过一件事写人就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来写。
2、要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使人物的形象逐步完整。
34富,文章的开头可以对人物作简要的介绍。
(二)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
及其品质,因此,必须用两三件事才可能说的明白,再现得充分。
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
3、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
;第二种是对一个人的认识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品质;
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要注意:
(1)要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特点。
(2)
二、写两个人
意:
(一)《我和某某》,题目中突出了一个“和”字,这就要求从双方写起,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我”
(二)“一家子”、“这一班”,也可以写“几个小伙伴”。总之不论是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只要是自己熟悉的几人都行。
这类作文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列人物表似的介绍。
(二)有代表性的介绍。
(三)以一件事为线索写几个人。
(四)通过几件事写几个人。
第三节 事件波澜
廊坊新世纪中学 王柏玲
【技法梳理】
一、什么是叙事的波澜?
先看一首清代才子纪昀为某翰林母亲祝寿时即兴所做的《祝寿诗》:“这个婆娘不是人(惊愕),九天仙女下凡尘(欣喜),儿孙个个都成贼(愤怒),盗得蟠桃庆寿辰(赞叹)”。读毕,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位诗人语出惊人的杰出文才了。假如他一连四句都是“大福大贵”的吉利话,那么,这首祝寿诗就不会这么强烈地牵动听者的感情了。
这种叙述有变化、形式不单调的做法被称为掀起波澜。“波澜”是个比喻性的说法。掀起波澜,就是使结构曲折,情节引人。
二、怎样在叙事中掀起波澜?
波澜可用于文章的开头,可用于中间,也可用于结尾。用于开头,实际就是“制造悬念”。作文开头很巧妙地设置悬念,制造某种气氛,会使文章引人入胜,波澜起伏,使读者产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极为关注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效果。倒叙开头法是最常用的设悬方法,如:鲁迅先生的《祝福》开头写到整个鲁镇沉浸在年终祝福的气氛中,这时,祥林嫂不合时宜的“老了”,至此,恐怕没有谁会不想读下去弄个究竟;同样,看了精干练达的杨志竟然被“枣贩子”劫了生辰纲,也会急不可待地求索造成事态发展背后的原因。(《智劫生辰纲》)
用于中间,也就是“抑扬”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的简称。
“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要歌颂、赞美某人、事、物、景不从正面平铺直叙,而是先从反面入手,用曲解、嘲讽、甚至挖苦的方式去贬低、抑制、甚至是否定它,最后才流露自己真实意图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构思文章的方法从贬抑处落笔,而在颂扬中结束全文。如: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贾平凹《丑石》节选)这篇文章的开头作者的本意是在表现丑石之美,可开头段却先表明丑石之丑,前后对比,使文章结构跌宕多姿,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欲抑先扬”与此相反,这就是:如果要批评、贬斥某人(物)的不良之处,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指责,而是用假托的方式,先先说其 “好处”,在读者心存狐疑之时,作者再由所谓“好处”转而揭示其害处,由“赞美”转为指责。正所谓抬得越高,摔得越狠。在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金先生使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成功塑造了华山派掌门岳不群这个包藏祸心,阴险狡诈的伪君子。在开篇给了他慈父良师的身份,给了他正派人士引以为荣的“君子剑”称号,一代大侠,怎能不叫人折服。然而,谁会想到,这慈父会利用女儿的幸福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良师会为了私心杀害自己的徒弟,这堂堂“君子剑”实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阴险小人,为了野心而掀起武林中的腥风血雨。不用太多的语言描述,仅仅一个“君子”与“伪君子”的对比,足以将其人性的丑恶暴露无疑。
除此之外,叙事过程中巧设波折,“一波三折”在“节外生枝”的过程中,也能使文章曲折有致,摇曳生姿,产生曲径通幽之美。如:《鸿门宴》一文,写宴会上的斗争先是范增“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使气氛骤然紧张,此时关键人物项王却不顾事先约定“默然不应”;读者的情绪稍稍放松,此时又有“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真是一波方平一波又起,读者的心又被揪起来,巧在项梁暗中帮助刘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事态稍有缓和,樊哙闯帐“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一时间剑拔弩张,形势紧张到极点,令人意外的是项王不但不怪罪樊哙,反而称其为“壮士”,赐酒赐肉,而樊哙借机数落项王种种不是,并得以保护刘邦从宴会上成功逃脱。如此情节上三起三落,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同时又成功塑造了刘邦、项羽、樊哙等人鲜明的形象。
记叙文的波澜不仅体现在情节的记叙上,在结尾处如果能画龙点睛,也能形成波澜——由事到理的波澜。这是把记叙文写得波澜起伏的第三个“秘诀”——结尾再兴波。方法是议由事生,深化一层,掀思想之“波”;或以巧合或意外事件戛然而止,令人顿悟或陷入深思。
【例文引路】
盲人看
毕淑敏
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一同横穿过马路。
多年前,这肓人常蹲在马路边,用二胡演奏着很悲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突然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拢才见是那肓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滋滋地觉着带回光明给亲人。
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那肓人,就气哼哼的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什么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儿也不亮,小得像萤火虫尾巴。他愣愣的把塌陷的眼睛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有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只知道„„黑了,难受。
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他,我好悔。后来,我很长时间没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
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是多少钱啊?我说,50元。他说,我从开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儿,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没收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钱,我是在做买卖啊。
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不知他从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目的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妇想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
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有些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吧!
盲妻不服气的说,好像你看过似的!
盲夫很肯定地说,看过,常来看的。
听一个盲人连连响声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
盲夫说,别人用眼睛,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
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选自《时文选粹》第五辑 有删改)
【写作借鉴】:此文用朴素的语言,细腻的笔法,阐明了人生的道理:心灵只要明亮,眼前就没有黑暗。文章开头以倒叙入题,从他“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等孩子放学等语句,引起读者的好奇:他是谁?为什么这样与众不同?文章主体部分写得一波三折,耐人寻味:卖蜡烛、找零钱、看风景,一次次引起“我”的误解,又一次次让“我”后悔、自责、感动;同时欲扬先抑手法运用的很成功,起先卑微渺小甚至让人想远远躲开的盲人到结尾处却越发感到他热爱生活,心灵纯净,令人敬仰。
【文题亮相】: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幸福的时刻,有很多愉快的瞬间,这些时候往往让人记忆深刻;但也有不少人和事,让我们倍感委屈,情绪压抑,伤心难过,这些人和事往往更能促成我们的成长。
请以“委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写出事件的波澜,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生活中经常有这样一些时候,我们的想法做法和别人的出发点不同,理解各异,因此难免产生误解;有时我们做事的初衷很好却事与愿违;又有时候由于机缘巧合却无法解释而使自己倍感委屈。抓住这样的瞬间,写出你内心的真实感受。
【现场作文一】:
委 屈
杨晓
“好哇,原来就是你踩的,怪不得地板上经常有一个一个的脚印啊!”“我„„”夜深了,我躺在床上,闹表的滴答声越发的清晰,我翻来覆地,脑海里一直在浮现着刚才的那一幕,此时,泪水已浸湿了我的脸。
我家的地板是木地板,只要手或脚上占有水,再踏在地板上,那就会有一块明显的印子。这几天天气越来越热,爸爸更喜欢打着赤脚,在光滑的地板上来来回回地走,他常常在洗完澡后,身上、脚上的水,擦都不擦干净,就赤脚踩在地板上,一只脚下去,就有一个大大的脚印。我想,好在妈妈是经常上晚班,要是上白天班,一旦被妈妈发现了,准骂爸爸不可呢!
可是,时间长了,我也觉得打赤脚蛮好玩的,于是便脱下了鞋子,学着爸爸的样儿,走来走去,地板冰冰凉凉的,舒服极了,我终于知道爸爸为什么会喜欢当“赤脚大仙”了。
这天夜里,我洗完澡从卫生间出来,发现鞋子不见了,于是我就想鞋子不见就不见吧,赤脚踏了出去。我看见凡是我湿脚踩过的地方,都印出了一个个的脚印。就在我玩儿得忘乎所以时,门“扑”的一声开了。
“原来脚印是你踩出来的呀!怪不得了,我还一直以为是你爸爸踩的呢!”我立刻反过脸去,是妈妈。妈妈怎么突然又回来了呢?
“是啊„„这些是我踩的,但原来的那些„„”还没容我说完,妈妈的话又在耳边响起了,这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话:“你又想说不是你,是吗?犯了错你还不承认?被我抓住了还想狡辩吗?你真让我失望!”
“我„„”我刚想说清楚,可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我没有必要跟妈妈“强词夺理”,于是,我一声不响的回到房间。但我仍听见妈妈不绝于耳的责备声:“弄得地板这么脏,不是你,还有谁,长这么大了什么时候能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换做是你爸爸,他肯定不会故意这样的„„”
枕头已被我的泪水浸湿了一大块,可我的眼泪仍不住的往下流„„今夜啊,真是一个漫长的夜啊!
[教师点评]:这篇作文以倒叙开头,心理活动暗示出人物的“委屈”,扣题设悬念。主体部分写的曲折有致,先写爸爸喜欢打赤脚踩地板,再谢我模仿爸爸踩地板,最后写妈妈突然出现,“我”被抓了个现行,遭到妈妈的指责,辩无可辩,满腹委屈,耐人寻味。
【现场作文二】:
委屈
刘梦秋
窗外的柳絮轻轻飘过,映在黑色窗前的白色的团儿,像隐在父亲发中的那一点斑白。白色,在我的印象中,老爸是从没有白头发的,他一直那么强壮,那么有活力,忽然想起了叔叔的话:“你爸妈不容易,养你这么大,你最该感谢你爸妈„„”犹如含着一枚未成熟的青果,酸酸涩涩,眼睛涨涨的痛。
两周前,正赶上学校放假,我迫不及待地挤上公共汽车,心才算踏实下来。车里传来熟悉的歌声:“还记得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听着听着,父亲的面容就清晰的在我的眼前了:高高胖胖,黑黑的脸膛,憨厚、老实,很少发脾气;我童心未泯的老爸放在孩子群里,俨然一个孩子王。我和老爸,做了一对更像朋友的父女,打打闹闹,漫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哎!老爸,我回来啦!
扑进家门,只有“大黄”欢快的在我脚边蹭来蹭去,爸妈哪去了?明明知道我要回来的,怎么不等我?
到奶奶院里一问才知道,前阵子,海面刚解禁,有叔叔的新船下海,一家人被拉过去喝开船酒了。什么?老爸的血压有问题,医生嘱咐尽量不喝酒的,我得快去!
我赶到的时候,几个最亲密的朋友早就围坐在一起,就着酒,说过去,说将来,胡天海地,不多时,两瓶白酒就见了底。于是上了一箱啤酒,又上了一箱啤酒,几个人已经开始东倒西歪,老爸的脸一直红到了脖子根儿,可他们谁也不肯先停下。老妈对酒精过敏,指望她没戏,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劝酒”。
老爸看我蹭过去,眼睛一亮,对着我的耳朵就吼:“你可是我从小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我朝天翻了翻白眼:我还没断奶,你们就把我扔到奶奶家,拉扯大?我爷我奶吧!嘴上却不能说出来,只好僵硬的应答着,趁机夺过老爸的酒杯,劝道:“爸你少喝点吧,这杯酒我替你喝。”几个叔叔起着哄:“你爸妈不容易,养你这么大,供你读书,你最该感谢你爸妈,今儿这酒,你不敬你爸妈,你叔我都看不过去„„”我听得心头发热,顺势仰头灌下了一大杯啤酒。
好说歹说散了席,和老妈一起把老爸“扛”回家。刚进家门,老爸就倒在沙发上,一边大力拍着我的肩膀,一边含糊不清的嘟囔着把我养大的艰辛,还有什么我胆大妄为竟然偷偷学会了喝酒不把他放在眼里等等。我闻着酒气,又推不动老爸,肩膀还被压得生疼,委屈的泪刷刷的滚下来,一股火早就冒出了三丈外,一抬头对着老爸的手就是一口,老爸的手顿在了半空,我顺着手臂往上看,却意外的看见了老爸的头发中,几根刺眼的白丝。„„
下了晚课回到宿舍,赫然发现一条短信:“明天放假吗?老爸让你受你委屈了,明天我出差,顺路接你回家,你妈给你准备了好吃的,笑笑吧!”我的泪又不听话的流下来。
[教师点评]:这篇作文在情节安排上,惯于造势,极尽一波三折之妙。开头以景物描写入题,引出爸爸的白发;又以叔叔的话,激荡起我心底的波澜,泪眼汪汪,为什么会如此委屈呢?倒叙开头,好。转让顺叙,作者极力渲染父女之爱,“我”回家情切,到家却扑了个空,委屈之意渐起,此一波;得知家人
去向,偏又是喝酒,为父亲担忧,此二波;席间“劝酒”,老爸的话伤了我的心,委屈又至,酒没劝了反落得代父喝酒,此三波;回家后父亲的醉话和责备终于使“我”的委屈爆发,此高潮。结尾父亲的一条短信,化解了心中的委屈,于波澜起伏之间,诠释了浓浓的亲情。
【病文例析】:
委屈
谢天
这是我刚上高中不久的一节英语课。尽管大家都是新生,但作业却查的特别严。
刚上课,老师就开始收作业。我把作业从书包里掏出,传给前面的同学。片刻后,老师开始查点收上来的作业。我心想:就咱这么好的作业,不合格才怪。这时,老师突然抬起头,沉声道:“有谁没交作业,快交,就差一份了。没人承认是吧?人肉搜索!”
一分钟后,老师面色阴沉的望向我,怒道:“哈德森,为什么不交作业?给我站起来!”我一愣,茫然道:“不,不可能,老师!我明明往前传过去了!”
老师盯着我的脸看了几秒钟,确认我没说谎后,仍然沉声道:“不管怎么样,没你作业,抄50遍吧!站着抄!”我哭丧着脸,不情愿的抓起一旁的笔。当我看到同学们用鄙视的目光看向我时,委屈的差点掉下泪来。
“等等,老师!我刚才看到他的作业了!” 举手说话的是我的好朋友迈克。
当我觉得自己好似抓住了一颗救命稻草时,老师却说:“这件事下课再说。”好容易熬到下课,迈克又举手了,老师不耐烦的看了他一眼,示意他说。“老师,您让下课才说的,我原本想告诉您,是我没带作业,把他的写上了我的名,您应该罚的是我!”
“什么?”我摔了手中的笔,眼珠差点瞪出来,“你怎么现在才说!我都快写完了。”
他回过头来歉意的看了我一眼,说出了原因。
迈克是村里长大的,家里条件不是太好。今天早上做饭时,由于天气潮湿找不到引火的材料,他妈妈竟然把他的作业纸给烧火做饭了。他本想再写一份,可是来不及了,于是他想到了我,他觉得我们是好朋友,我怎么都会帮他的。于是„„
哎!原来是这样,我叹了口气,感觉自己不那么委屈了,50遍作业,超值!
【问题诊断】:文章开头开门见山,平铺直叙,无丝毫波澜可言。主要情节的处理上稍有波澜,但是算不上曲折,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致。后来让“他”直接道出原因,而且这个原因编造的痕迹太明显,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加上直白 的叙述,语言上也表现平平,见不出什么文采,缺少感染力。最关键的是,读完全文,不明白作者要表达什么,主题模糊不清。
【化蝶之作】:
委屈
谢天
哼,为什么这么对我?他不配做我的好朋友!我气愤的想,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昨天,我刚上高中的第三节英语课。尽管都是新生,但作业却查的特别严。上课铃响过,老师就开始收作业。我把作业纸从书桌里掏出来,传给前面的同学。
片刻后,老师查点收上来的作业。我心想:就咱这么标准的书写,不合格才怪。这时,老师突然抬起头,沉声道:“有谁没交作业,快交,就差一份了。没人承认是吧?人肉搜索!”
一分钟后,老师面色阴沉的望向我,怒道:“哈德森,为什么不交作业?给我站起来!”我一愣,茫然道:“不,不可能,老师!我明明往前传过去了!”
老师盯着我的脸看了几秒钟,确认我没说谎后,仍然沉声道:“不管怎么样,没你作业,抄50遍吧!站着抄!”我哭丧着脸,不情愿的抓起一旁的笔。当我看到同学们用鄙视的目光看向我时,委屈的差点掉下泪来。
“等等,老师!我刚才看到他的作业了!” 举手说话的是我的好朋友迈克。
我觉得自己好像抓住了一颗救命稻草,感激的朝他伸出了大拇指,又满眼期待的看着老师。哪想到老师扭头只看了他一眼,就淡淡地说:“下课再说!”迈克张了张嘴,看着老师转身讲起了新课,他无奈得坐下了。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老师刚要宣布下课,迈克又举起了手。我心想:真不愧是我的好哥们,关键时刻就靠你了!
老师看了他一眼,示意他说。迈克站起来,挠了挠头,竟然显出了满脸的愧色,说:“老师,我原本想告诉您,是我没带作业,是我在他作业纸上写上了我的名,您应该罚的人是我!”
“什么?”我摔了手中的笔,眼珠差点瞪出来,“你怎么现在才说!我都快写完了。”他回过头歉意的看着我,脸涨得通红„„
他不配做我的好朋友!我不断重复着这句话。这是那个我们相处了三年从不会说一句谎的迈克吗?这是那个宁愿自己吃亏处处为同学着想的迈克吗?这是那个家长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品学兼优的迈克吗?他为什么这么对我?他让我受了这么大的委屈,我是不会原谅他的!
第二天上午的一个课间,我无聊的在走廊徘徊,一位面相淳朴的中年妇女朝我走过来,她说:“同学,请问这个班有个叫迈克的吗?他把英语书落到我那儿了。”我点了点头,接过书,封皮上赫然写着学校班级和迈克的大名,翻开一看,里面竟然夹着他的作业!我疑惑地问:“您是?他的书怎么在您那儿?”阿姨笑着说:“我呀,就在学校不远开了间水果店,那天早晨去上货,装的太满了,货撒了一地,亏得迈克赶上来帮我捡,忙活完了却把书丢在我车上了,我得好好谢谢他呀!
我近乎感激的望向阿姨,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迈克是我的好朋友,我会把书交给他的,您放心吧!”我抱紧书,飞一般的跑回教室„„
【升格小结】:倒叙开头,从“我”的气愤和“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可以看出肯定是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短短二三十字却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交作业”、“查作业”这两个情节在个别细节描写上作了修改,使情节更真实可信,同时暗示了“我”被“罚写作业”是真的委屈。关键时刻,迈克的“两次举手”使情节掀起一个小高潮,作者在此一再强调迈克是我的“好朋友”,他替我申辩有难相帮的形象似乎已经深入人心。但“他的发言”把情节推向了真正的高潮,让“我”震惊,好朋友怎么做得出这样的事?先扬后抑,情节跌宕。结尾“妇女送书”这一情节,使故事的发展变得合情合理了,“她”解开了“我”的心结,使“我”不再委屈;更可贵的是,“她”还原了事情的真相,还给“我”一个从来都没有变过的“好朋友”。纵观修改后的文章,悬念不断,波澜随起,迈克助人为乐的形象更加清晰,主题也鲜明深刻得多了。
【延伸训练】:
一、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的路是坎坷不平的,生活中处处有惊喜,有偶遇,有分离也有重逢,请以《惊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要求运用倒叙开头,情节设计跌宕曲折而又合情合理。
[思路点拨]: 生活中有些事情往往令人喜出望外,有时一个长期的愿望,因为种种原因久久不能实现,有一天突然实现愿望时,可有用“惊喜”来表达;有时候无心插柳,却获得了意外地收获,可有用“惊喜”来形容;有时候,从没去过的地方,从没见过的人,从没体味过的人生况味,怎一个“惊喜”说得尽?写好这篇文章,一定要在叙事时交代清楚“惊”在何处,“喜”从何来,情节曲折有致,应是构思的重点。
二、美国有一户人家,夫妻外出,留下两个孩子,不料发生雪崩,房屋被雪所掩,道路阻塞。营救人员在第三天才打开房门,发现两兄弟竟安然无恙。七岁的哥哥不仅给两岁的弟弟喂了食品,还给他洗了澡。
要求:
1、以《雪下三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叙兄弟二人三天的生活;
2、联想要合理,情节要有波澜,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篇作文重点在训练学生想象能力,即编故事的能力是否够强。首先注意故事发生在美国,这对从小生长在中国的学生是个不小的挑战。故事中的两个人物------七岁的哥哥和两岁的弟弟,是全文的关键。除了故事编的合情合理之外,人物的语言、动作也都要合乎他们各自的年龄特点。最重要的一点要编的情趣盎然,险象环生又令人捧腹展颜,这才是真正的“尺水兴波”的高手。
三、迷失的女孩
小孩一个人在大街上玩,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怎么回不到家,便大声哭起来。警察过来说:“好孩子,你哭什么,回家去吧!”小女孩哭着说:“我迷路了,找不到家。”
“你家在什么地方?”“在楼上。”“你爸爸叫什么?”“亲爱的!”“你妈妈叫什么?”“宝贝!”“你家里还有谁?”“还有我。”“你叫什么?”“我叫乖乖!”
警察怎样才能将这位小女孩送回家,请展开想象,以“送迷失的女孩回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事性文章。
要求:
1、故事要有波澜;
2、情节合情合理;
3、以给出文段为文章的开头。
[思路点拨]: 这是一篇续写文章,必须以所给文段作为文章的开头,因此这也是一次“戴着镣铐的舞蹈”。现实版的“警察与小女孩”,怎样成功送女孩回家,这是构思的难点:她喜欢的发饰、她爱吃的零食、她常去玩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线索,开动脑筋,插上想象的翅膀,请相信事态原本曲折,奇迹无处不在。
中考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
相信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尤其是在写作中有着很重要地位的记叙文,记叙文的样式有消息、通讯、游记、人物特写、回忆录等。那么什么样的记叙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
①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
②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
③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
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
①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②一个好故事(好布料);③一个好结构(好设计);④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
①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②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③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④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忌开头议论: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
四忌分段太少:4—6段为好,千万别少于3段。
五忌文不对题:不说也指导会有什么后果。
六忌选材太俗:别总是玩呀、救落水儿童呀、猫啊狗啊......
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记叙文的一般结构
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二、记叙文的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截了当,读了开头,能立刻抓住文章的中心。
(3)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反面衬托的作用。
《多收了三五斗》描写的是社会环境:“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满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的空隙。”这段描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船多、米多,暗示了丰收的年景。而这种丰收景象与后文农民的遭遇与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主题。
(4)引人入胜的悬念法。
就是从事件过程或人物经历中截取最关键,最紧张、最能吸引读者的一个情节作为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依次记叙事件发生发展或人物行为经历的始末。
(5)有关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名言开路,就是开头先引用名言、格言或警句,用以揭示文章的主题,然后再以所引用的名言、格言、警句为中心,组织材料,展开记叙。例如,《琐忆》一文的开头是: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子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这里引用的诗句,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尽管文章中所记叙的都是琐细的事情,但所有的事情又能以小见大,体现诗句中的精神。
(6)表达写作目的的动机交代法
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记述了各界人士悼念鲁迅的隆重场面,表达了人们对鲁迅的崇敬与怀念。文章的开头即交代了写作的动机,奠定了文章悲痛与激动的感情基调:“朋友,你要我告诉你一些关于那个老人的最后的事情。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却的事情。”交代了写作目的的开头,多见于运用倒叙的方法、回忆往事的文章。
(7)首段设问法
首段设问,就是在开头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再针对问题,逐步展开记叙。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三段构成一个层次,用来提出“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下文的记叙。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紧扣文章的题材或主题,否则,下文的记叙就无所依托了。
三.记叙文的结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1)自然结束法
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法”。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
(2)画龙点睛法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3)抒情议论法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议论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4)首尾呼应法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前文提到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结尾,也是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的。不仅又一次回答了文首提出的“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这个问题,而且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5)委婉含蓄,点化主题
有些记叙文的结尾,同时要提示读者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题,但是作者不是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和直截了当的语言告诉读者,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暗示给读者。例如,杨朔的《荔枝蜜》就是如此:这黑夜,我做了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里所说的“梦”,就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们可以通过某人的“所梦”,推断他的“所思”。因此,读者从这个梦里,可以了解到作者十分赞赏、推崇蜜蜂那种“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渺小”“却又多么高尚”的品质,并且愿意身体力行,向蜜蜂学习的愿望。而这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不过,它不由作者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的,而是经过作者的“点化”,读者领悟到的。
(6)以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
如《花市》结尾写:“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作者用“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比喻姑娘美好的心灵。要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
四.段落,又称为自然段,是文章中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划分段落的基本原则,是要保持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所谓单一性,是说一个段落中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或表达一个矛盾,或表达矛盾的一个方面,或表达过程的一个阶段,而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混杂在一个段落中。所谓完整性,是说一个意思一定要在一个段落中讲清楚、讲完全,而不能把一个意思拆开放在几个段落中。层次,又称为结构段或部分,是由段落组合而成的较大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安排层次常用的方法有:并列式、递进式、连贯式、总分式。
所谓过渡,就是把文章中意思不同而处于相邻位置的段落或层次粘合在一起,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一般地说,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遇到需要转换内容时,往往要使用过渡成分。
请看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个例子: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写作当中,有时要用某些词、句、段贯通文意,起桥梁作用,这就叫“过渡”。过渡可以用在一篇文章中几件并列的事情之间,使本来各具独立意思的事情有机地联系了起来。过渡还应用在文中顺叙、插叙与倒叙互相转换的时候,衔接自然紧密。文章中,在变换描写角度时,也需要过渡,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五.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这三种方法,在《小桔灯》一文中都有范例。
1、首尾照应: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
2、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桔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桔子及做小桔灯的动作。
3、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2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从《小桔灯》行文的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冰心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细针密线、结构严谨,来龙去脉清晰鲜明。上面所讲的只是记叙文结构的基本形式,根据不同文章的具体内容,结构形式也要随之变化,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生搬硬套。
记叙文的创新结构
所谓创新结构,就是在作文的结构上打破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而根据自己文章的特点,采用别人所不常用的结构,如下面列举了几种:
1.题记式。即在作文题目之下、正文之上,摘引一段简洁的名人名言,或仿写一段精粹的言论,单独成段,作为全文的题记,以凸显全文的中心,引导读者阅读。
2.后记式。即在全文的正文之后,补写一些文字,作为全文的后记,以说明这次作文的写作目的、经过、感触,或补充交代一些文中涉及的有关内容,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
3.序数式。即把全文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内容相对集中,再把各部分按序排列,用数字一、二、三„„或字母A、B、C„„表示序列的先后,且把数字或字母居中写在每部分的正文之上,使全文的内容、层次一目了然。
4.小标题式。即把全文的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都以一个凝练的小标题加以统帅与凸显,让读者对全文的整体内容先睹为快。恰当地运用小标题,能使文章线索清楚,层次明晰,且呈现匀称醒目的外在结构之美。如《我最喜欢的学校》这篇作文有三个小标题,依次是:课堂笑语、师生浓情、节日欢歌。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校园生活的美好,扣住了中心,而且层次清晰。小标题的运用,使作者的情感表达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5.日记式。即有意识地选用几篇有代表性的日记来组成全文的主体部分。这样有点带面,选取有典型意义的几个片段来表现中心。既然是日记,就要注意必须写明时间,必须是以第一人称来写,以独白方式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也可用来叙事。
6.书信式。即采用书信的结构形式来作文。这种形式更有利于真切地倾诉个人情感,鲜明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读者会情不自禁地以收信人的身份阅读全文。这样,作者就可以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易于感染读者。
7.剧本式。有的考生机智地运用剧本这一众多考生尚感陌生的体裁构思成文,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南京市考生的剧本《选择》堪称代表作。四幕剧《选择》的开篇以“旁白”点题,接着以”上学”、“举报”、“受贿”、“入狱”这四幕表现主人公王民由朴素廉洁到腐败堕落的过程,虽然时间跨度达30年,但矛盾冲突的层次清晰,反腐倡廉的主题鲜明,这些和作者采用的话剧形式达到较为和谐的统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8.组接式构思。组接式构思的特点是没有完整的事件,将不同的时空场景作蒙太奇般的组接合成,形散神聚,结构呈现内在的严谨性。2024年河北省中考要求以“发现”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拟题《发现美丽》,文章主体部分的四段分别以“春”、“夏”、“秋”、“冬”领起,又分别以“啊,美哉!”“啊,爽哉!”“啊,快哉!”“啊,乐哉!”作结,中间抒写作者对四季独特的审美感悟,构成镜头组接式结构,可谓匠心独运。文章结尾点出“人生的四季不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发现的美丽吗”,以此升华主题,这是在组接式场景叙写的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递进,使全文呈现出既整齐又跃动的结构特色。
9.谈心式构思。这种构思的创意在于全文以第二人称“你”展开,运用与读者对话、谈心的形式进行叙写,给读者一种近距离的亲近感。河北一考生拟题《发现你自己》,文中用“你”作称呼达42处,按照“发现你自己的人生坐标”、“发现你自己的奋斗动力”、“发现你自己的兴趣”这三个层次描述“发现自己”的审美内涵,新颖别致的表达形式,一声声贴心的呼唤,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六.记叙的顺序
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如我们学过的《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
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倒叙的文章,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等。
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与倒叙的区别在于:插叙只是顺叙中的一个片断,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而倒叙所叙的内容是整个事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环节。
如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4.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补叙与插叙的不同在于:
1、文字少,一般没有情节,前后不必有过渡文字;
2、去掉补叙的文字,前后内容仍可以衔接起来。
散文的写作
一、什么是散文:
不讲究韵律的文章,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悍的文学体裁。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正象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
二、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作者的感情体验。散文要写感情,但却是作为一种必备因素和一种内在线索。应当强调指出,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荷塘月色》不是要描写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而是要吐露在当时环境下的作者的一种“淡淡的郁闷”“淡淡的喜悦”的情怀。《拣麦穗》不是要追忆“我”与老汉的“恋情”,而是通过两个梦的破灭:姑娘拣麦穗时生出的对未来生活的种种美好愿望;我的儿童强烈的模仿心理梦的破灭。而是以此来对幸福生活,对纯正友谊的呼唤。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有了它,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这一点,不能不明朗和确定。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
三、散文的外在结构的核心――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只要弄清以上四点,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意、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它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可以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记人散文模式
【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
▲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1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2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1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2联想发挥,更大意义。
【结尾】感慨
四、散文写作:构思、联想、语言
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一方荷塘,一缕月光,一片云霞,一个梦境,一堵断垣,一件故人的遗物,一封远方的来信„„都可以拨动你心灵的琴弦,引发你这样或那样的联想和感悟,唤起你对宇宙认识或多或少的情趣和沉思)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1、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在探索,在继续认识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
构思的奥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
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这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形成统一的构思。
徐迟的构思方法,叫“抓一刹那”。这“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精华”部分,最有“光彩”部分。抓住这“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更不能照猫画虎,每人应有每人的独特方法,但讲究构思,则对每一个作家而言,都是极重要的。
3、联想,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特别是在散文创作及其它样式的文艺创作中,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散文家的灵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迁思妙得,得自长期积累。积累愈厚,古诗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黄钟毁弃,瓦釜雷呜。(屈原)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关汉卿)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苏轼)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你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