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公安局长关于基层公安民警加强基本能力建设的思考
胡锦涛同志在观摩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汇报演练时强调指出:公安机关要努力做到切实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切实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切实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我们必须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落实胡锦涛同志对公安工作的重要指示,把广大民警的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切实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结合基层工作的实际和现状,当前,公安民警就如何学习、落实胡锦涛同志讲话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努力,关键是要全面加强基层公安民警基本能力建设。
一、要提高收集各类情报信息的能力。公安机关是一支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担负着巩固执政党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和国内反动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西化”、“分化”、“渗透”的图谋。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一是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时刻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要充分认识当前国际、国内斗争形势的复杂性,要强化“政权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始终坚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事实,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当作头等重任。二是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警种的职能作用,特别是国保和出入境管理等部门,要切实发挥好维护国家安全第一道基础防线的作用。三是要建好工作网络。大力加强国安基层人民防线建设,打好基础,建好专干,发挥特勤作用,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共同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四是要确保信息情报畅通。切实做到敌动我知,未动先知,防止发生“人不知,鬼不觉”等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五是要加大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查处打击力度,严防各类非法宗教活动反弹。在处理各类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中,一定要坚持有理、有利、有力、有节的原则,严格依法办事。六是要重点收集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的各类情报信息,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其渗透和破坏活动,确保国家安全。青!年@文#摘(21read.com)
二、要提高研判复杂治安情况走势的能力。当前社会治安形势错综复杂,我们必须以更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和把握形势,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科学分析和判断思维的能力,不断深化对新形势下公安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应对各种复杂治安局面、统揽全局的能力。一是要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和“专群结合”的方针,在农村,以党支部为核心,以综治协会为骨干,以“两所一庭”(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为龙头,以村民小组为纽带,以家庭农户为基础、建设社会化治安防控大网络,齐抓共管,保一方平安;在城镇,以单位院落自防自控为基础,以社区集体防控为主体,以行业系统整体安全防控为支柱,打造治安防范安全屏障。二是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控活动。以“平安创建”为载体,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村”、“平安单位”、“平安社区”、“平安镇”活动,全力打造“平安县”。要进一步建设完善农村综治协会,组织村民开展自防自治,大力调处民间纠纷,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要扎实建好社会矛盾调解中心,加强公安派出所与综治办、司法所、法庭等的横向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大调解、大防范合力,筑起维稳保安的基层第一道防线。要全面建立集镇专业巡逻队和义务巡逻队,强化对街道路面等的控管。推行命名“义务治安巡逻车”,严厉打击和防范以交通车辆为侵害对象和作
案工具的犯罪。强化社区防范控管,选派综治特派员进社区,指导开展各项治安防范工作;探索组织享受低保人群开展义务治安巡逻,把治安防范纳入社会公益工程。强化对治安薄弱地带的控管,农村偏远结合部建立义务巡逻队和季节性巡逻队,组织开展巡逻打更;推行集镇门店联防、农村湾户联防等办法。通过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构筑大防范格局。三是要进一步做到警力下沉。要强化派出所民警特别是责任区民警的工作职责,重点抓好人民群众的见警率和知警率,有效整合警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四是要抓好重点整治。要抓住人民群众反映的治安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统一部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推行基层民警定期对社会治安形势动态分析评估工作制度,发挥民警的聪明和才智,最大限度调动民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真研究维护治安的具体措施,掌握斗争的主动权。加大公安工作的宣传力度,调动人民群众全员参与治安的积极性,努力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治安环境。
青!年@文#摘(21read.com)
三、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矛盾交织,由此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有的表现方式比较激烈,乃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但总的来说,这些矛盾和问题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公安机关在参与处理这类问题时应予区别对待。一是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政法各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使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二是要坚持“可顺不可激,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的方针,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及时稳妥地进行处理,不可急躁冒进、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三是要坚持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和慎用强制措施的原则,防止矛盾激化和升级。要始终牢记,公安机关的专政铁拳只对向违法犯罪分子而不是人民群众。四是要坚持依法处置的原则。一方面,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说服疏导工作;另—方面,对极少数别有用心、借机制造事端的组织者和骨干分子,要坚决予以打击,对打砸抢成员必须果断带离现场,对受骗围观群众要及时规劝疏散。五是要做好处置突发性事件工作预案。要精心组织,缜密策划,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预警应急机制,确保一有警情,能快速出击,果断处置。
四、要提高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全党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公安工作也必须自觉地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县域经济内的公安工作而言,一是要兢兢业业谋发展,进一步强化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要树立“经济为„本‟我为„末‟,我为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思想,增强服务“兴工富县”的自觉性。要认识到公安工作和纳税人的关系是“鱼”“水”关系,“鱼”“水”相融才能求发展,真心实意地为纳税人服务,视纳税人为“上帝”,当好人民群众的“守护神”,依法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要扎扎实实办实事,抓好“个十百千工程”。即每个科室联系一家规模以上企业,每个派出所联系十家重点企业,县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联系百家利税大户,全县公安民警联系千家个体工商业主,切实把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纳税人服务和争创人民满意的工作做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三是要勤勤恳恳真服务,把依法打击、依法保护、依法调解、热情服务作为公安机关保障服务能力建设的重点,要公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利民、便民、为民,坚决克服冷、横、生、硬的态度,办事拖拉的作风,吃、拿、卡、要的恶习。
五、要提高化解各类矛盾,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一切工作应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出
发点,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以“欠债还情”的心态,满腔热忱地做好群众工作,一是要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事为民所办,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二是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工作、去服务。三是要虚心向群众学习。要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自觉地向群众学习,到基层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树立正确的权利来源观、权利行为观、权利责任观和权利监督观。四是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把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把抽象的理论和农民语言融为一体,把宗旨意识与具体服务紧密结合,把于情、于理、于法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巧妙结合,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群众奔小康。
青年文摘c!u@r$t%i*s(21read 文摘 杂志 青年文摘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人类社会步入数字、信息化的当下,舆论和媒体这对孪生兄弟凭借与生俱来的特点和敏感触角,对公众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予以造势、叠加放大,如若任其渲染、炒作,不适时加以正面引导,极有可能引发大的群众性骚乱,更有甚者,政府和社会的管理职能弱化,境外敌对势力插手,造成局面失控。舆论和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之大,贵州“瓮安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特别是当前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城乡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仇富”、“仇官”的社会心理普遍存在,习惯于“不患寡而患不均”传统理念被不完善的社会分配制度打破,部分群众对基层组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公安机关作为党委、政府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捍卫者,责无旁贷地站在社会矛盾的最前沿,老百姓的怨气和不满将直接发泄在公安机关身上。加之舆论和媒体在追求效益最大化时,往往对事件大肆渲染,混淆视听,以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基层公安机关的领导者或决策者如何提高驾驭和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是摆在当前亟待思考和认真面对的问题。
基层公安机关的领导者——公安局长,驾驭和引导舆论的能力,将直接表现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以及危机化解上。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在最小的影响面把危机化解掉,这是公安局长必须具备的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舆论和媒体自身具有的双重作用。一方面,能够快速地把事实真相传送给公众,抑制谣言传播的时空,达到稳定公众心理反应的社会效果,同时也能快速动员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危机;另一方面,社会舆论大肆渲染、过分夸张,特别是不实报道扩大危机的剧烈程度,增加危机的处理难度,这是其消极作用的一面。因此,把握好舆论和媒体的双重作用,是我们提高驾驭和引导舆论能力的关键之所在。
我们也应当看到,长期以来,基层公安机关惯性于侦查破案、治安防范、社会管理,疏于掌握舆论和媒体的应对能力,往往在舆论和媒体面前表现出失语和无声。即便有些想法,也亦如寓言中“狼来了”那位心存侥幸的男孩。当灾难真正来临,却束手无策,为此我们曾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涉警负面报道,我市公安机关近两年就有数十名同志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血淋淋的教训,让我们不能再漠视舆论的威力和对媒体渲染的麻木。当务之急,提高驾驭和引导舆论能力之课,我们必须及时快速补上。
一、要具有敏锐的政治责任意识,时刻保持社会舆论洞察甄别能力和掌控力
孟建柱部长在全国厅局长会议上指出:“严防别有用心的人恶意炒作,要组织专门力量,有的放矢加强以互联网为重点的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防止有关问题在社会上发酵,引发连锁反应,牢牢把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作为长期战斗在维稳和对敌斗争一线公安机关的指挥员,我们深知社会舆论的监督对规范公安机关执法行为、纯洁公安队伍具有双重积极作用。一方面,社会舆论监督让我们在阳光下规范执法而不致误入歧途。另一方面,社会舆论监督也迫使那些混进队伍中的人不得不默默收起“滥芋”。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没有及时正确引导,就会被社会舆论“打”得口舌难辩,遍体鳞伤。因此锻炼和提高公安机关指挥员对社会舆论的洞察甄别力和掌控力,刻不容缓。我认为,作为一名基层公安局长,凭借公安机关掌握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从获得的社会舆论信息中认真甄别、筛选的基础上,正确评估社会舆论有可能给公安机关带来的风险,从而及早的制定预案,积极有效应对,未雨绸缪,准备充分,任何危机都会被及时化解。3月4日,我县开发区发生一起挖掘机司机将阻挠施工的农民故意轧死案件。公安机关快速出警,将犯罪嫌疑人及时抓获。因案发地系有争议的地块,于是有人借机炒作,声称施工老板故意指使挖掘机司机将人轧死,背后有保护伞,黑社会强行施工等等,死者家属也借机抬尸上访,要挟政府。原本平静的县城,一时间被网上帖子炒得沸沸扬扬。网监大队在网上巡查时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启动预案,会同县委宣传部,组织近二十名“刀笔写手”,进行“灌水”跟帖,踩压,使其原帖沉底。与此同时,笔者主动接受电视台采访,披露事实真相,第一时间在县电视台播出,还真相于民众。一场可能引发的社会危机成功化解。
二、反应迅速,及时应对社会舆论的各种发难,有效控制事态的蔓延
当社会舆论指向或发难时,公安机关的一把手切不可心存侥幸或熟视无睹,应及时应对。即便是真的危机来临也要直面应对,公众和媒体迫切需要在混乱的信息中看清事件真相。公安机关在此时做出恰当的反应,有利于减少舆论和媒体的指责和危害。因此,公安机关要在第一时间发出声音,表明姿态,不给舆论寻机的口实。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敢于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推诿、不绕弯子,措辞严谨,表述清楚,相信人民群众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2024年夏天,笔者担任分局常务副局长、分管110工作时遇到这样一个案件:一对青年男女在河边洗手
公安局长能力作风建设活动研讨材料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组织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节点特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市公安机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四个必须”“八个振兴”“六个切实”等目标要求,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政治引领、务实创新、服务大局,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全市公安机关能力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一、提高政治站位、思想站位、工作站位,充分认识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纵观百年党史,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能力作风建设,这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保障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干部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到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要求,从制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到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从提出干部要增强“八种本领”,到要求年轻干部提高“七种能力”,足见习近平总书记对能力作风建设的重视。2024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公安“换道超车”“勇争一流”,构建新型现代警务机制的全面转型升级之年。新形势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平安是重要因素,公安机关将更加自觉地以过硬的能力、优良的作风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二、坚持政治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着力推动**公安工作“走在前、作表率”。
要把准能力作风建设的政治方向,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认识“两个维护”的历史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注重从政治上加强公安机关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要紧盯能力作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问题倾向,当前,全市公安机关面临的内部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个别领导干部和民警缺乏争第一、夺红旗的创先争优意识,没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素质能力上存在思想僵化、甘于平庸、履职不力、孤芳自赏、舟大水浅等问题,工作作风上存在拖拖沓沓、敷衍塞责、消极应付等问题,导致一些工作仍然在既有轨道上“原路滑行”。要认真梳理查找能力作风方面存在的7方面35个突出问题,针对性开展专题研讨实施机关创建、督办落实、攻坚破难、质效提升、执法服务、作风整治、正向激励专项行动,通过“1+7”综合性举措,纵深推进“一条主线、两大战略、三大目标、四大工程、五大体系、六型公安”建设,为推动**公安“走向全省前列、重回第一方阵”提供坚实保障。三、突出服务大局、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推动能力作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要“立足全局谋工作、围绕大局干公安”,着眼大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始终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进行思考和定位,切实找准公安机关服务和融入建设“六个**”、打造“五个区域中心”的切入点、着力点,以见微知著的敏锐性、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来统筹公安工作。要建立完善领导责任、工作推进、考核评价、督导问责“四个体系”,将公安工作全部纳入“四个体系”闭环运行。要持续强化全警练兵,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数字经济、自贸区建设、反恐处突、疫情防控等领域,开展“实兵、实情、实景、实装”大练兵,精准设计培训课程,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应对复杂情况、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水平。要强化纪律作风建设,严格落实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公安部严禁违规宴请饮酒“六项规定”等制度规定,切实加强对民警的近距离、可视化、经常性监督管理,常态化开展公安队伍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以“小切口”推动纪律作风大改变。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发布者:whr 查看:[64] 次
在当前社会治安日趋复杂、公安保卫任务更加繁重的情况下,全面认识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运用有效措施使民警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讨的课题。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影响基层民警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作一粗浅探讨。
一、影响民警心理健康的客观原因
1、基层任务重,长期超负荷工作易引发“疲惫心理”。公安工作的快节奏、高强度、超负荷,基层民警长期得不到休息,打疲劳战,身心得不到调整,又无法实行“补休”,造成身心疲惫,影响了身心健康,无暇照顾家人、关心子女,久而久之工作的效率也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一是工作强度较大。据统计,世界上许多国家警察人数占人口总数的3‰左右,我国则不足1‰,应城市现有警力为0.69‰。警力严重失衡,造成基层民警长期处于待命和警惕状态。以城中派出所为例,该所民警36人,人均年接处警为162起、执法办案是79起。遇重大节日、重大活动,警卫、保卫工作更为紧张、辛苦。二是内部考核繁杂。基层公安工作的各项指标分解过细,考核要求很高,这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动警务管理的科学化是有必要的。但是,名目繁多的专项行动和评比检查都要实行考核排名、黄牌警告和一票否决,让一线公安民警无所适从,科所队长不堪重负。三是安全保卫工作跃增。一线的民警承担着破案、追逃、突发事件处置,还要完成繁重的阶段性工作,民警们总是处于疲于奔命、不堪重负的状态中,正常上班外,还要节假日值班、备勤、加班,每人年平均工作时间在320个工作日以上,一线民警高达400个工作日。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工作任务的随机性,民警必须24小时手机开机,形成了一个随时有任务的心理暗示,每天处在高压状态,昼夜处于备战中,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2、基层建设有欠账,长期艰苦环境易诱发“病痛心理”。近年来,基层所队经过三基工程建设,办公环境和条件整体上有了较大改观,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所队建设未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和工作规划,基础建设要挤占办公经费和办案经费,部分所队仍靠租赁办公,有的所队在危房办公。偏远派出所大多只有一部警车,仅能保证出警,下农村走访、排查、巡逻,多靠摩托车、自行车,遇到雨雪天徒步一、二十里是常有的事。基层民警工作生活无规律,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疏导,直接影响和损害身体健康,导致许多职业病的发生。如交巡警民警在高污染、高噪音、高粉尘环境中执勤,患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人员较普遍,刑侦民警大多患消化系统疾病及肝胆系统疾病,派出所民警中多数人患有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从对应城市公安局全体民警身体健康状况统计来看,因工作环境造成身体疾病的占33%,有90%以上的民警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3、基层待遇低,长期不合理待遇易形成“失衡心理”。目前,民警经济待遇虽有了加大改善,但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基层民警的工资待遇和福利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特别是与其他公务员付出的劳动相比,形成鲜明的反差,一些警察为此失去心理平衡,工作中表现出消极态度,个别警察还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来弥补心理失衡和解决实际困难。公安机关人员流动慢,晋职晋级难,个人愿望难以实现,自感“我不如人”而产生挫折感,久而久之,造成严重心理负荷。
4、基层责任大,长期过重压力易产生“不安心理”。基层民警处于执法工作第一线,精神高度集中,心理承受着巨大压力。一是执法责任压力。随着法制的健全和群众法制意识的增强,公安执法标准越来越高,执法责任追究越来越严,导致基层民警产生“怕上案子、怕执法出错、怕接听电话”的心理。二是执法投诉压力。当前,社会发展中产生大量矛盾冲突,有些地方往往把民警推向社会矛盾的最前沿,时常发生民警被投诉、被媒体炒作等情况,容易导致民警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障碍。近三年来,全市公安民警因执法工作被群众投诉达300余起,查证属实的仅6起,占投诉总量的2%。三是执法风险压力。近年来,违法犯罪分子日趋猖獗、凶残,不仅对被害人实施暴力,且为逃避打击而暴力拒捕、暴力阻扰民警执行公务,致使民警在公务活动中被围攻、袭击、侵害而受伤的情况日益增多,从而警察职业风险加大。近三年,应城市发生35起撕扯衣服、推搡阻扰、谩骂殴打执法民警等袭击事件,民警受伤的有8人。
二、公安民警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观原因
同样是公安民警,一样受到以上四个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为什么有的公安民警不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甚至产生抑郁症?笔者认为,公安民警的个人主观因素是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1、理想信念动摇。个人理想信念的缺失与弱化,导致有些民警习惯冷眼看世界,觉得一切都不如意,遇到失意、困难、挫折、失败,精神就垮下来,灰心、失落、抑郁、倦怠等不良情绪自然就会接踵而至。
2、认识上形而上学。公安民警面临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境遇也与其它客观事物一样,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动之中。当处在有利的社会环境或顺境时,得意忘形;当处于不利的社会环境或逆境时,悲观失望。而一旦悲观失望,便把逆境看成不可改变的,把自己一时的挫折当成了一生的挫折,把暂时的无望看成一生永无前途,不懂得人生总是伴随着得意和失意、成功和失败等等戏剧性的变化。
3、政绩观的偏差。有些民警把政绩简单地理解为像服务员那样使所有上级、每个服务对象都满意。有了这种心态,往往过于计较别人的赞同或反对,期待别人的承认和赞许,乐于得到表扬和赞誉。否则,情绪低落,失败感油然而生。因此,公安民警应该多学一点哲学,讲一点辩证法,既要虚怀若谷,认真听取那些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随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也要树立自信,不为各种不负责任的议论声所左右。
4、盲目攀比。充满私心和贪欲的攀比是没有止境的,只会造成心理失衡、平添烦恼。有些公安民警不能保持一颗健康平和的心态,在职务、待遇、名利方面盲目与人攀比,不是与职位低、待遇差、收入少、条件艰苦的比,而是与职务高、待遇好的人攀比,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和失落感。
5、学习不够。基层民警学习的氛围不浓厚,不重视学习,个人的能力积累明显滞后,在重大原则面前失去了警觉,在复杂问题面前手足无措,在巨大优势面前错失良机,在改革发展面前无所作为,患上了“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的民警,面对上级下派的任务,自然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压力如影随形。
三、缓解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
1、坚持政治建警,素质强警
一方面,要坚持政治建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关注警营内部民生,转变作风,走近民警、了解民警,关心民警心理健康。同时,不断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促使民警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自觉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另一方面,要坚持素质强警。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民警教育培训中设置心理训练科目,采取模拟、交谈、训导、疏通等方法,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训练,培养民警优秀的心理品质和性格。鼓励民警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从中陶冶情操,提高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能力,学会自我减压,既能适当宣泄,又不放纵自己。进而,不断提高民警的基础心理品质,进一步增强压力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危机应变能力。
2、坚持科技强警,从优待警
由于在短期内难以弥补警力上的不足,因此,基层公安机关必须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理念,走科技强警之路,强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决策、执行三者高度集成,拓展民警的思维空间和业务处理能力,有效整合警力,防止搞“拉锯战、人海战”,促进执法行为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智能化,切实降低民警工作强度和“劳动成本”,缓解警力不足给民警造成的压力问题。同时,要从优待警,积极培养民警树立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健康心理,切实把握民警思想脉搏,了解基层民警真实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困,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思想工作。在思想上不仅要教育、引导、鼓舞、鞭策民警,而且在行动上要不断改善民警工作生活环境,维护民警的正当利益和合法权益;还要为民警政治上的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大力培养、宣传在基层默默奉献的先进典型,弘扬正气,对优秀的民警及时予以表彰,激励上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并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各项公安工作中。
3、加强组织保障,形成合力
一是建立民警思想心理定期研判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对民警的政治思想、大局观念、敬业精神、心理压力、心理需求、工作生活困难等事项进行广泛调查;每月开展一次民警思想和心理状况研判工作,及时了解队伍中出现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形成民警思想和心理状况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服务。二是健全谈心谈话制度。基层所队领导要经常与民警进行谈心,在民警立功受奖、晋职晋衔、岗位交流和受到批评处分、与群众或同事发生矛盾、发生预警苗头时,必须及时进行谈心;在民警生病伤残、直系亲属患病或病故、本人或子女婚恋变故、家庭出现严重纠纷时,必须及时上门慰问、家访、谈心。三是完善民警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措施。依托公安网络,设立民警健康网站,充分发挥其在心理咨询、日常保健和问题矫治方面的主阵地作用,有效开展民警心理咨询工作。逐级开办民警心理服务网站,开设民警心理服务热线,帮助民警祛除心理压力,保持健康心态。四是对遭遇严重暴力袭警、参加抢险救灾等重大突发事件和事业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民警及时提供心理干预服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安排其接受必要的心理辅导、矫治,帮助民警及时恢复心理健康,及时缓解心理压力,防止产生心理疾病;对日常工作中发现患有严重心理疾患的民警,要在保护民警隐私的情况下,妥善安排心理治疗,帮助民警恢复心理健康。五是建立和完善民警信访申诉机制。政工部门要建立民警接待制度,认真倾听民警的诉求和意见、建议,认真记录民警反映的情况,积极主动帮助民警解决思想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民警反映的重大或复杂问题及时报告单位主要领导和上级部门,并及时给予答复说明,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初始阶段。
4、加强舆论正面引导,树立警威
要将人民警察所担负的职责、使命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不间断宣传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知晓人民警察所担负的光荣、艰巨而又神圣的使命。同时,将民警在执法中的感人事迹以及维护民警正当权益的执法案例通过网络、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宣扬出去,以取得广大市民的知晓、理解和支持,引导市民牢固树立民警执法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观念,树立警威。
关于加强基层税务干部能力建设的思考
秭归县国税局 熊琴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秭归县国税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成功经验做法的总结,提出了加强干部能力建设的四点启示,接着分析了当前基层税务干部能力建设现状,针对问题提出了应从建立正确的用人机制、培训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发挥党组织作用等五个方面入手,加强基层税务干部能力建设。
秭归县国税局自1994年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收好税、带好队”的总方针,积极探索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实用办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素质建设”,干部队伍朝着“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目标稳步前进,较好地完成了以税收收入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上级局和广大纳税人的充分肯定和信任。现结合县局加强基层税务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过程,对如何更好地、更加有效地提高基层税务干部能力建设谈一点粗浅的想法。
一、加强基层税务干部能力建设的启示
秭归国税自税务机构分设成立15年来,我们感受最深的要算是“革新”二字,机构、人事、征管、稽查、信息化等各个方面,可谓一年一小进,三年一大变。随着变革力度的不断深化,税务工作的方式、任务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对干部的素质要求也有所不同,应该说,有很多做法还是值得启示的。
一是锁定“五好”标准,抓好班子建设。班子建设是整个税务干部队伍建设的“龙头”。“龙头”的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把县局班子建设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第一项任务,紧紧抓在手中。按照“学习好、作风好、纪律好、团结好、政绩好”的要求,推进“五好”班子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加强党支部建设,带动和促进班子建设。
二是咬住“复合型”标准,注重提高综合素质。我们按照建设复合型税务人才的要求,多管齐下,加强政治、政策、理论、道德、税收、法律、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教育、培训,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能手大竞赛”、“后备人才库建设”等活动,增强综合素质。目前,我局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有93人,占全局干部的91%,有17人获得市级业务能手,7人获得省级以上业务能手。
三是完善后备干部管理,激发队伍潜能。干部队伍活力靠什么来激发?从我们的实践来看,主要还是靠公开、公平、公正的干部管理机制。我局自推行后备干部管理制度以来,对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严格按照投票选举、综合测试、工作考核、局党组审核等程序选拔;对一般工作岗位上的干部职工,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在这样的机制下,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普遍增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整个干部队伍的活力和潜能得到充分地激发。
四是突出行风建设,优化国税形象。我们把行风建设作为爱护干部、发展事业的头等大事,坚持领导干部“一岗两责”,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开展民主评议领导班子活动;聘请特邀监察员,健全社会监督网络,落实“两权”监督制约机制和税收“八公开”制度,主动“开门评局”,推行政府采购制,严肃查处违纪行为。好的行风,换来了好的形象,我局连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政风行风先进单位,社会各界评议的满意率也是连年攀升。
二、基层税务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现状
尽管我们在加强税务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上,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大量工作,边探索、边总结、边改进,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也的确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按照税收发展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税务干部整体素质还不算高,还不尽如人意,有部分干部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工作。下面,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干部队伍的素质现状:
(一)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这里所说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干部队伍整体来看,个体与个体的综合素质存在高低之分;二是就单一个体而言,各个方面的素质也有强弱之别。主要表现在:
1.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有的干部理想信念坚定,政策理论水平较高,政治敏锐性强,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自觉与上级局保持一致,常怀积极进取之心;有的干部理想模糊,信念动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了解,不学习,不关心,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强;有个别干部看阴暗面多,看消极现象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牢骚多,怨气重。
2.税收业务素质方面:一部分同志基础较好,又勤学苦钻,学以致用,在税收岗位上挑大梁,但这部分人员所占比重不大;大部分同志业务基础一般,自学没间断,培训没少搞,业务素质提高缓慢,大面上的业务都知道一点,但不精通,工作能应付过去,但不出色;还有少数人员没有积极性,学不进,有的是年龄偏大学不了,有的是基础较差学不好。
3.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绝大多数干部热爱税收岗位,依法、文明征管,为税清廉,得到广大纳税人的好评;但同时也有极个别人,执行税收法规政策走样,以税谋私之念未绝,违纪行为尚未完全绝迹。
4.现代科技素质方面:主要是在计算机操作应用上,年轻干部学习热情高,接受能力强,头脑反应快,但只有极少数人钻得较深,大部分人员停留在一般操作应用阶段;也有少部分人员由于岗位限制、年龄偏大等原因,对计算机的操作还在入门阶段。
(二)工作态度体现差异
由于干部素质上存在差距,必然导致工作态度上的差异。总体来看,可划分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责任心强,工作积极型。这类人员,无论放在什么岗位,领导放心,群众欢迎,他们有非常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管理上爱动脑筋,任务上抓得主动,除了碰到非常棘手、职责范围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能够想办法把问题妥善解决,不会将问题和矛盾上交。
第二种类型:小进即止,忽冷忽热型。这类人员属于大多数,受环境和情绪影响较大。工作上遇到顺心顺手的时候,干劲十足,比较容易克服困难;如果碰到坷坎,遇到挫折,就会斗志消退,甚至心灰意冷。
第三种类型:饱食终日,不思进取型。这类人员家庭稳固,收入稳定,面临的实际问题不多,容易满足现状,维持现状,工作上按部就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去,拚也拚过了,搏也搏过了,现在不想再“折腾”了,觉得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就行了。
第四种类型:无所事事,放任自流型。这类人员不把工作当会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占比例极少。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基层税务干部能力参差不齐,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外部施加压力不够。现有的行政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公务员法也在不断完善过程中,社会普遍认为公务员的职业是稳定的,没有丢失饭碗的危机,因而,一些人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虽然“小错不断”,但“大错不犯”。加之现在干部人事、劳动分配、教育培训等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不够健全,监督惩处不够严格,造成执行力偏弱,使部分制度规定徒具虚名,流于形式,因此也导致了部分人思想懒散、作风飘浮,工作绩效不明显。
二是自我加压不够。安于现状,觉得现在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都不错,自己比上虽不足,但比下则有余,因而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能从新时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税务干部提出的更高要求上去充实和弥补自己,忽视了对知识、能力的培养和更新。由于没有“穷则思变”的压力,因此也缺乏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是干部晋升渠道变窄。随着机构的收缩,领导干部的职数越来越少,部分年轻干部感到政治上进步的机会少,路子窄,个人抱负和自身价值难以实现,积极性容易受到挫伤。
四是干部福利待遇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今社会对税收工作的要求更高,纪律更严,为此,税务干部就必须较以前有更多的付出、更大的努力、更高的激情。现实条件下,一些干部觉得福利待遇没有与经济发展、税收增长同步,认为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出现了思想消极、工作被动、缺乏激情的状况。
三、加强基层税务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思考
基层税务干部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层次、方方面面,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强化措施,创新机制,探索新的途径和办法。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商榷。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一个优胜劣汰、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对于充分调动广大税务干部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干部奋发进取意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从而提高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导向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真正把那些综合素质高、忠于职守,忠于人民,作风正派,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干部,有重点地加以培养和使用,充分彰显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作用和良性的干部任用导向作用。
第二,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实事求是地讲,国税系统,无论是县局还是省、市局,在培训干部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如我们自己组织的短期培训一年四季都有,期数不少,效果却不好,主要问题在于:一是基层师资力量缺乏,讲课的“教师”都是自己的干部,一则没有培训经验,二则缺乏科学方法;二是基层的干部职工都担负着繁重的收入任务,只能办短期培训班,时间长的一个星期,短的则只有一两天,所学知识不系统,不连贯,叫做基础宽泛,内容零碎。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培训的效果自然就不可能有多好,干部职工能够掌握的,在知识上是最基础的知识点,在技能上是最基本的简单操作。因此,我们认为,基层的培训只能着眼于基本知识和简单技能。要想上层次,有质效,必须组织脱产的专门学习。在脱产培训上,要注意四个环节:一是选准培训对象,要采取考试选拔的方式选可造之材,不能图省事,由领导随意圈定,更不能为了甩包袱,把那些竞争中落岗的、在单位里难于管理的人送到高校,无意中把培训变成了一种惩罚的手段和方式;要根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把那些确实具备思想素质的、基础知识条件的、学后能用可用的、确有培养前途的同志选送培训。二是选好培训学校,建议上级局通过调查选择教学质量较好的高校,协商培训计划,借助名校师资力量较强的优势,统一组织税务干部的培训工作。三是必须加强培训管理,不能把人往学校一送了事,重蹈学校管不了、单位管不够的覆辙。要将培训人员按一定的建制单位编班,并由相应的单位派出责任心强、敢于管理的领导干部驻校管理,确保参加培训人员学有所成;四是要重视对培训人员的使用,要与高校一起组织严格的毕业考试,对成绩优秀的人员要给予重奖,安排到相应的岗位工作,确保学有所用;对达不到培训基本要求不能按期毕业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处罚,甚至通报批评。
第三,积极开展各项知识竞赛。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活力,有竞争也才能找到自己的差距。因此,基层税务部门可组织业务大比武、征管能手、稽查能手、纳税评估能手、信息调研能手和微机操作能手的竞争选拔,并将其作为干部提升使用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引导广大基层税务干部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观念,给干部施加压力,充分发挥其内在的能量,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广大干部不断提高理论素养、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第四,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建立激励制度,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从制度上鼓励干部参加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律师资格考试,对于取得“三师”资格的干部,在物质上给予重奖,同时,在干部的任用、提拔和岗位安排上,要向业务骨干倾斜,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形成学而优则重用的人才成长环境。
第五,发挥党组织在能力建设上的优势。建议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全面建设,切实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提供组织、政治、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的保证。同时,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认真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注重把解决干部职工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促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