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山课件 www.feisuxs feisuxs
一、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高一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高中地理总体教学目的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下册教学。高中地理(必修)下册主要是人文地理内容,主要从人类活动的角度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本册共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主要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投入要素、区位选择、地域类型等,从而认识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第二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主要让学生了解乡村的形成,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区位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的关系,城市化及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教学工作计划《高一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合理的城市化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城市化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第三单元“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主要让学生了解交通、通信以及商业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四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也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最后一个单元,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这个单元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活动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基础训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共11—13课时)1农业生产活动12农业的区位选择1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14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二)15工业生产活动16工业的区位选择17企业的空间发展18工业地域的形成19传统工业区110新兴工业区1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共7—8课时)1聚落的形成12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23城市的区位因素
(二)14城市化1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1—2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共9—10课时)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2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23交通运输网中的点14城市交通运输15电子通信16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17国际贸易和金融1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共5—6课时)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1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3可持续发展1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2文章山课件 www.feisuxs feisuxs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高中地理总体教学目的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下册教学。
四、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下册主要是人文地理内容,主要从人类活动的角度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本册共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主要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投入要素、区位选择、地域类型等,从而认识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第二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主要让学生了解乡村的形成,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区位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的关系,城市化及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合理的城市化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城市化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第三单元“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主要让学生了解交通、通信以及商业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四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也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最后一个单元,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这个单元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活动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基础训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六、课时安排
略
高一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总结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高中地理总体教学目的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下册教学。
四、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下册主要是人文地理内容,主要从人类活动的角度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本册共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主要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投入要素、区位选择、地域类型等,从而认识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第二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主要让学生了解乡村的形成,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区位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的关系,城市化及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合理的城市化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城市化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第三单元“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主要让学生了解交通、通信以及商业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四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也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最后一个单元,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这个单元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活动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基础训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六、课时安排
六、课时安排?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共11—13课时)1 农业生产活动 1 2 农业的区位选择 1 3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1 4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二)1 5 工业生产活动 1 6 工业的区位选择 1 7 企业的空间发展 1 8 工业地域的形成 1 9 传统工业区 1
新兴工业区 1 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共7—8课时)1 聚落的形成 1 2 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2 3 城市的区位因素
(二)1 4 城市化 1 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2 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共9—10课时)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2 2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2 3 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1 4 城市交通运输 1 5 电子通信 1 6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1 7 国际贸易和金融 1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共5—6课时)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1 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 3 可持续发展 1 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 总结:新的学期查字典大学网会为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以上就是
高一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大学网!
高一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高中地理总体教学目的、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下册教学。
四、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下册主要是人文地理内容,主要从人类活动的角度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本册共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主要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投入要素、区位选择、地域类型等,从而认识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第二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主要让学生了解乡村的形成,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区位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的关系,城市化及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合理的城市化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城市化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第三单元“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主要让学生了解交通、通信以及商业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四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也是高中地理教材最后一个单元,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这个单元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活动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具体措施、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
“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六、课时安排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共11—13课时)1农业生产活动12农业的区位选择1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14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二)15工业生产活动16工业的区位选择17企业的空间发展18工业地域的形成19传统工业区110新兴工业区1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共7—8课时)1聚落的形成12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23城市的区位因素
(二)14城市化1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1—2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共9—10课时)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2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23交通运输网中的点14城市交通运输15电子通信16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17国际贸易和金融1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共5—6课时)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1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3可持续发展1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2
高一年级地理 学科
2024—2024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工作。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班6个,6个班都为理科班,文科生较少,理科生多。对文科的同学要注重于阅读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理论知识的构建。对理科的同学要着重于兴趣的培养,注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四、教材分析
高一地理(必修二)是人文地理内容,主要从人文科学角度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
本册共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的因素。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迁移,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环境、经济以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
第二单元“城市与城市化” 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目前,世界上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就城市个体来看,每个
城市都有自己的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的内部都有不同的功能分区,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
第三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地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四单元“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是农业发展基础上出现的产业部门。与农业相比,工业生产中,除场地与水源外,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不大,这使得工业生产在区位选择上比农业灵活的多,也复杂的多。工业地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种复杂性。
第五单元“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人与物交流的需要。交通运输是实现人与物位移的主要手段。
第六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要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解决人类与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收集有效信息,科学处理教材,教师通过研讨教学大纲和教材,查阅各种各样的资料,将知识归纳整理形成体系,将具体的知识目标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摆脱“题海”,节省大量时间,更好地提高成绩。
5、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6、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
六、课时计划和安排
按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高中课程计划,每周授课2课时。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2课时)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课时)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1课时)
问题研究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课时)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课时)
第三节城市化(2课时)
问题研究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1课时)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课时)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课时)问题研究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课时)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2课时)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2课时)问题研究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课时)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2课时)问题研究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课时)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课时)问题研究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