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科技发展与社会环境

最新文章

第一篇:科技发展与社会环境

科技发展与社会环境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它极大地促进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存条件,对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带来了积极有利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科技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技术等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使地球变成了“地球村”。让你坐在家里的电脑前轻点鼠标,远在万里之遥的友人便可以在瞬间收到你发去的信息并回复你,或者进行视频交流,提高了沟通效率,让人可以在天涯海角也似当面交流,使沟通更为方便。通过Intent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取世界最新资讯,真正做到“足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手机,让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与亲人保持联系。高清晰的电视技术,让我们可以享受精彩的足球比赛。“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昔日诗人归心似箭的期盼,已成为今天活生生的现实,因为科技发展,我们出门可以使用各种车辆、船只、飞机,我们可以在几个小时完成过去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无法完成的旅程,现在无论你在哪里,你都可以随时回家看望父母,去你想去的地方,见你想见的人,即使一个在大西洋的这边,一个在大西洋的那边,也不再感到遥远。这就是科技对我们生活的改变。

科技发展就像一般双刃剑,有其有利的一面,也必有其弊端。环境污染.这个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显眼的坏处。物种灭绝加快.这是由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捕杀所造成的.也属于科技发展的坏处。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现在平均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犯罪行为发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与当下时新科技相关。尤其是枪械犯罪,更是让普通人民防不胜防。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战争所造成的破坏与损失以远远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灭亡的命运。人类身体素质大不如前.随着科技发展,气车,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人类已经不再总是依赖自己的两条腿,因而现在的人类的身体素质和以前相比已经是不能相提并论。以前项羽“力拔山河气盖兮”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是不可能再出现.而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则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缩,使人类出现一个新的形态。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的病菌的破坏力。这是由于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病毒的变种。以至于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病毒的变种速度。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灭亡于某一场大的瘟疫。科学技术永远是一般双刃剑,科技不断飞跃发展,给人类生活提供了方便,也一定让人类付出一些宝贵的东西,我们不能武断的认为只有利端或只有弊端。我们应树立科学发展管,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我们也要尽量想办法减少或避免一些环境污染事件等,使“科技”真正有益与我们人类的发展,自然的和谐。

第二篇: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这是一种系统论的观点,它将个体遇到的问题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反对将问题单独归因于个体特质或某一外在因素的简单化观点,而从整个生态系统(包括生理系统、心理系统、社会系统、自然系统)着眼,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资源。

2.“人在环境中”这一理念启发社会工作者关注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领域:①关注个人并寻

求提高其解决问题、应对环境和发展自身的能力;②关注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把人和他们所需要的资源、服务和机会连接起来;③关注环境并在必要的时候改革环境,使之更有效地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

3.生态系统理论:又称为社会生态系统论,它把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如家庭、机构、群体、社区等)看作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即人的生存系统)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这种相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

4.生态系统具有层次性,它可以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

5.时间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环境变量。

6.生命历程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随着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受到文化和社会变迁影响的年龄层级

角色和生命时间序列。

7.多元年龄观包含生物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三个基本维度。

8.9.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的影响;②母亲对胎儿的影响;③父亲对胎儿的影响;④环

境对胎儿的影响。

10.11.环境对胎儿的影响:①孕妇体内环境和物理环境对胎儿的影响;②职业环境与不良嗜好对

胎儿的影响;③家庭与社会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12.在帮助意外怀孕的女性上,社会工作者可以承担许多角色和倡导者的角色。

13.国际上一般以某一

个国家或地区某一时刻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存在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

14.国际公认的出生婴儿性别比在102-107之间。

15.我国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①家庭内部对男性的偏好;②社会保障体系的滞后;

③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④医疗技术手段发展带来的副作用。

16.中国被视为世界上生育

17.婴幼儿期是动作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18.婴儿的基本情绪包括愉快、兴趣、愤怒和恐惧

19.情绪与情感对婴幼儿成长的意义:①情绪情感是婴儿适应生存的重要心理工具;②情绪情

感是婴儿心理活动的激发者和驱动器,支配、制约着婴儿的心理活动,婴儿的活动情绪色彩很浓;③情绪情感可促进、推动或抑制、延缓婴儿的认知加工过程;④情绪情感是婴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

20.狭义上的依恋:特指婴儿与其看护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表现为婴儿和看护人之间相互影响

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

21.依恋形成的标志: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即认生,6-8个月时

22.:①A型:焦虑——回避型依恋;②B型:安全性依恋;③C型:焦虑——反

抗型依恋;④D型:紊乱型依恋

23.依恋的影响因素:①抚养方式;②婴儿气质;③亲子早期互动;④母爱剥夺

24.:①身体虐待;②性虐待;③精神虐待;④忽视

25.育及医疗照顾),以至危害或损害了儿童的健康或发展;或在本来可以避免的情况下使儿

童面对极大的威胁(包括饥寒、长期缺乏照料、强迫儿童从事与其体力活年龄不相符的工

作等)。

26.忽视应包括身体的、情感的、医疗的、教育的、安全的和社会的六个方面。

27.3-7周岁可以说是一生中词汇增加最快的时期。

28.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专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

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29.学前期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①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②情绪情感以外显性为主,内

隐性逐渐增强;③情绪情感以易变性为主,稳定性逐渐发展;④情绪表现形式日益多样化,情感不断丰富深刻。

30.:①游戏满足儿童生理发展的需要;②游戏可以满足儿童认知发展的需要;③

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31.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因素:①先天遗传素质;②家庭教养方式;③幼儿园老师的教育

态度;④社会文化;⑤大众传媒。

32.任何单一的家庭模式都不一定可以为成长中的儿

童们提供一个十足完美的发展环境。母亲—孩子的家庭模式和其他各种家庭模式一样,它

们都可以提供社会话的支持体系和方法,使他们在感情、智力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完整家庭的冲突消极影响:

1、孩子在充满矛盾、父母要求不一致的环境和家庭

气氛中缺少宁静、和平、幸福、安定,简言之,缺少儿童精神与心理健康全发展所必须的一切条件;

2、发生神经、心理病态的危险急剧增长;

3、行为的放纵和缺乏自制力日趋发

展;

4、孩子的适应能力逐渐降低;

5、道德习惯上瑕疵日益增多;

6、孩子越来越不习惯

于人们共同的道德规范;

7、孩子往往会产生对自己双亲的反感。有的甚至对一方的怀恨在心。单亲家庭的可能优势:

1、增强孩子的自立愿望;

2、有利于父或母与子女的情感交

流,子女体谅单亲家庭父(母)。心理成熟较早;

3、生活技能更多,培养起较强的生活自

理能力;对某些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由于摆脱了离婚前的纷扰状态,得到了平和的成长环境,有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

33.人的一生出现两个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高峰,即婴幼儿期和青春期。

34.学龄期儿童的认知发展:①已经有了可逆性和传递性;②已经能解决守恒问题;③开始脱

离自我中心性;④开始逻辑思维。

35.学龄期的行为与生理问题:①多动症;②学习困难;③肥胖。

36.在应对多动症时,三方面的干预措施。首先,对学校环境的干预:①调整教室;②对老师的要求;③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其次,对家庭管理的干预:①家庭生活要尽量做到有条

不紊;②自我控制能力训练。再次,加强孩子的社交技巧训练。

37.青春期在生理上是指性器官发育成熟、出现第二性征的阶段。

38.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39.:①青少年处在精力旺盛时期,学习能力和接收新事物的能力极强,好奇心和表现欲是青少年这一群体共有的特性;②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常识了解

非常有限,对自己行为的正当性、合法性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控制;③一些道德败坏的人

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大肆散布色情、暴力、反动言论等信息,严重影响了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40.41.①开展助学工作,为辍学、失学和经济困难的学生联系资源、提供物质帮助,创造重新入学

或完成学业的机会;

②帮助后进学生,针对个别学生在情绪、心理、行为和学业上遇到的问题,以及学校中普遍

存在的不良倾向,通过有目的的辅导、帮助以及批评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不良行

为,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③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加服务社区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

④帮助和保护处于困难中的学生,帮助他们处理由于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良同伴群体所造

成的影响以及不健康的闲暇活动所引发的问题;

⑤在社区内开办一些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文化娱乐设施和项目,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42.成年早期的个体在生理方面正处于最佳状态。

43.:①个人品质是重要的选择标准;②物质利益和经济因素起关键作用;

③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成为重要因素;④外表形象是择偶的重要影响因素;⑤地域、年龄

和种族差异的影响力呈减弱趋势。

44.指男性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社会地位相当或者比自己地位稍差的女性为伴侣;女

性往往更多地要求配偶在受教育程度、薪金收入和职业阶层等方面高于自己,也就是常说的“A男配B女,B男配C女”的现象。

45.其实质应理解为夫妻有生育能力而不愿意生育的家庭。

46.47.成年早期的相关问题:①角色转变;②工作歧视;③性骚扰;④艾滋病及其干预。

48.包括:离开生身家庭独自居住,开始工作或继续深造,结婚或建立重

要的亲密关系,养育子女并照顾长辈,开创事业并为生身家庭和自己的新家庭投入大部分

闲暇时间。

49.与重要伴侣建立持久稳定的亲密关系是成年早期的核心任务之一。

50.对其所做得具有性内涵的言辞或举动,包括言语调戏与侮

辱、身体接触以及性器官暴露等。

51.:①交往范围的扩大是中年期人际关系的特点之一;②中

年期人际关系常常出现紧张的状况;③中年期人际关系呈现出稳定性和深厚性的特点。

52.⑤中年失业问题。

53.中年期夫妻的压力由以下四个主要因素引发:①社会变化的影响;②个体发展的影响;③

早年婚姻关系的耗损和僵化;④家庭生活圈的改变。

54.①加强夫妇

之间的沟通;②帮助夫妇双方重新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在情感上缩小双方的距离;

③促使案主把婚姻、家庭看作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

55.离婚后可能面临的压力:①自卑;②孤僻;③仇恨;④痛苦;⑤再婚的随意和畏惧;⑥悔

悟。

56.角色的承担者去履行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顾此失彼、在时间和精力上感到紧张的情况。

57.①失业的集中影响是家庭收入的减少;②失业会导致失业者在家庭中地

位的下降;③失业会影响心理健康和社会稳定。

58.老人的社会参与活动:①休闲娱乐;②继续教育;③宗教活动;④再就业和志愿活动。

59.老年期的相关理论:①撤退理论;②活动理论;③其他理论:撤离理论。

60.老年人再婚的三种模式:①结婚式再婚模式;②同居式再婚模式,即未经履行任何法律手

续,丧偶或离异的异性老人便过上了事实上的夫妻生活;③老年协议式再婚模式,也可称

为老年协议婚姻。

1.2.①

3.当今社会工作实务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人在情境中”。将个体育道德问题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反对将来问题单“人在情境中”启发社会工作者关注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领域: 关注个人并寻求提高其解决问题、应对环境和发展自身的能力。关注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把任何他们所需要的资源、服务和机会连接起来。关注环境并在必要的时候改革环境,使之更有效地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生态系统理论:又称为社会生态系统,他把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如家庭、机构、群体、社区等)看作一种独归因于个体特质或某一处外在因素的简单化观点,而从整个生态系统着眼,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资源。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即人的生存系统)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这种相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

4.5.6.7.8.9.① 生态系统具有层次性,可以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时间: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环境变量。生命历程:指在人的一生中随着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受到文化和社会变迁影响的年龄层级角色和生命时间序列。多元年龄观的时间概念包含了生物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三个基本维度。性别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包括生物性别、社会性别、性行为性别三个基本层面。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p71: 遗传的因素。

② 母亲对胎儿的影响(母亲的自身条件对胎儿的影响----年龄{最佳生育年龄24—29岁}、体重、身高、孕史;母亲的营养对胎儿的影响;母亲的情绪对胎儿的影响)

10.父亲的胎儿的影响。环境对胎儿的影响(孕妇体内环境和屋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职业环境与不良嗜好对胎儿的影响;家庭与社会环境对胎在帮助意外怀孕的女性上,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使能者、教育者、中介者、倡导者。儿的影响)

11.人口性别比:指以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时刻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存在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出生婴儿性别比在102—107之间。

12.①

13.14.15.①

② 我国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 家庭内部对男性的偏好②社会保障体系的滞后。中国被视为世界上生育“男孩偏好”最为强烈的国家之一。婴儿的基本情绪:愉快、兴趣、愤怒和恐惧。情绪与情感对婴幼儿成长的意义: 情绪情感是婴儿适应生存的重要心理工具。通过情感的外部表现,婴儿可以向母亲表达自己的体验,母亲可根据婴儿的情绪情感是婴儿心理活动的激发者和驱动器,支配、制约着婴儿的心理活动,婴儿的活动情绪色彩很浓。情绪直接指导③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④医疗技术手段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反应调整婴儿所处的环境,使婴儿更易于适应环境。着婴儿的行为或不做某个行为。

③ 情绪情感可促进、推动或抑制、延缓婴儿的认知加工过程。通过与客观世界的交往,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婴儿可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16.情绪情感是婴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通过婴儿的情绪反应,父母可以了解婴儿的需求、好恶、感觉体验,从而调整自依恋:即特指婴儿与其看护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表现为婴儿和看护人之间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表现在母亲和己与婴儿的交往方式和方法。婴儿之间。形成的标志: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

17.依恋的类型P133:①A型:焦虑-回避型依恋 ②B型:安全依恋型。③C型:焦虑—反抗性依恋④D型,即紊乱型依恋

18.①

19.20.依恋的影响因素P135: 抚养方式。看护者尤其是母亲对婴儿喂养方式及与婴儿的互动方式是婴儿依恋关系形成的一个关键因素。婴儿气质。婴儿最终形成哪种依恋,不仅取决于父母的抚养方式和家庭环境,也与婴儿本身的特点和气质有关。亲子早期互动。增加婴儿早期与母亲的皮肤接触,能促进和增强母婴依恋。母爱剥夺。母婴分离,进而与家庭分离对儿童心理的负面作用往往是不可恢复的。家庭成员虐待的类型: ①身体虐待。②性虐待。③精神虐待。④忽视。忽视:各类性虐待中被举报最多的形式,但它对婴儿及年幼儿童的身心发育具有毁灭性的打击。包括:①身体忽视。②

情感忽视。③医疗忽视。④教育忽视。⑤安全忽视。⑥社会忽视。

21.22.23.自我延迟: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3—7周岁(学前期)是一生词汇增加最快的时期。学前期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

①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成熟以及言语、认知、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儿童对情绪的控制力逐渐增强。

现。

④ 情绪情感以易变性为主,稳定性逐渐发展。随着年龄增长,情绪的稳定性会明显提高。情绪表现形式日益多样化,情感不断丰富深刻。随着年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增强,个体的情感体验层次不断增加,对身情绪情感以外显性为主,内隐性逐渐增强。随着语言能力和认知随意性的初步发展,儿童逐渐能调节自己情感的外部表边人会有不同的爱的情感。

24.游戏对学前儿童的发展的作用:

制。

心。

25.26.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因素P206: 单亲家庭必然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P225 ①先天遗传素质。②家庭教养方式。③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态度。④社会文化。⑤大众传媒

① 单亲家庭的孩子与对照组和一般家庭中孩子相比,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他们胆怯、孤僻、自卑、自尊度偏低;情绪极不稳定,恐惧、郁闷、失望、不安等不良情绪明显;行为畏缩,敏感、多疑、社会适应不良。

③ 但是在社会文化趋向多元化,宽容及理性的今天,随着离异或丧偶等原因导致的单亲家庭不断增多,有关单亲家庭的传比起其他具有同等社会经济地位的孩子们,单身女性家长家庭的儿童更具有感情调适的能力;除非本人因家庭情况而遭统观念正趋于改变,单亲家庭为破碎问题家庭,是病态取向观念,因此,单亲家庭的形成对孩子的影响并非都是消极的。欺辱,在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有高度的自尊心,智力也比较发达,但在青少年时期,犯罪率也较高。

④ 单亲家庭,单身女性家长都有哺育儿童和向儿童提供感情支持的功能。另外,相对于充满冲突、争吵的家庭来说,单亲家庭对子女往往更具有更为积极的作用。对于完整家庭,在形式上完整而稳定,实际上父母唇枪舌剑、冲突不断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们反而更易受到不良刺激和加重心理压力。

⑤ 单亲家庭的优势:1)增强孩子的自立愿望。2)有利与父或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子女体谅单亲家庭父(母),心理成熟较高。3)生活技能更多,培养起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4)对某些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由于摆脱了离婚前的纷扰状态,得到了平和的成长环境,有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

27.28.①

29.30.人生中两个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高峰-------婴幼儿期和青春期。学龄期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特征P234: 已经有了可逆性和传递性。②已经能解决守恒问题。学龄期行为与生理问题:①多动症。②学习困难。③肥胖。应对多动症采用的干预措施: 游戏可以满足儿童认知发展的需要。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操作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想象来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需要。游戏是儿童人际交往需要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可以满足儿童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可以建立起对自己的信模仿和表现周围的人与事物。游戏满足儿童生理发展的需要。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他们所感兴趣的动作而不受限③开始脱离自我中心性。④开始逻辑思维。

① 对学校环境的干预,包括:调整教室,集中孩子注意力;对老师的要求,以鼓励和表扬等肯定方式为主;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降低期望值,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学习技能培训。

31.32.对家庭管理的干预,包括:家庭生活要尽量做到有条不紊,使孩子在家里的活动规范化;自我控制能力训练,鼓励家长要加强孩子的社交技巧训练。鼓励孩子与同龄儿童交往,教会孩子与孩子交往中的基本礼貌和技巧,控制和减少孩子的对于病情较重的儿童,在行为治疗的同时,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一些药物。青春期在生理上是指性器官发育成熟、出现第二性征的阶段。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培养孩子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攻击行为。

33.34.①

③ 青少年处在精力旺盛时期,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极强,好奇心和表现欲是青少年这一群体共有的特征。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常识了解非常有限,对自己行为的正当性、合法性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控制。互联网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以“无主管、无国界、无警察”而著称,一些道德败坏的人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大肆散布色青春期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有:①学习障碍。②人际关系障碍。③情绪障碍。④行为障碍 对有适应问题的青少年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开展助学工作,为辍学、失学和经济困难的学生联系资源、提供物质帮助,创造重新入学或完成学业的机会。帮助后进学生,针对个别学生在情绪、心理、行为和学业上遇到的问题,以及学校中普遍寻在的不良倾向,通过有目的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加服务社区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情、暴力、反动言论等信息,严重影响了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辅导、帮助以及批评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培养其良好的行为规范。

④ 帮助和保护处于困难中的学生,帮助他们处理由于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良同伴群体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不健康的线下活动所引发的问题。

35.36.在社区内开办一些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文化娱乐设施和项目,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成年早期的个体在生理方面处于最佳状态,黄金时期。P338 择偶标准:

①个人品质是重要的选择标准。②物质利益和经济因素其关键作用。③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成为重要因素。④外表形象是择偶的重要影响因素。⑤地域、年龄和种族差异的影响力呈减弱趋势。

37.择偶梯度:指男性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社会地位相当或者比自己地位稍差的女性为伴侣;与此相反,女性往往更过的要求配偶在受教育程度、薪金收入和职业阶层等方面高于自己,也就是常说的“A男配B女、B男配C女”的现象。

38.39.40.丁克:夫妻都有收入却不要孩子的家庭,其实只应理解为夫妻有生育能力而不愿意生育的家庭。单身家庭P361:家庭的一种特殊形态,他只由一个人组成。------复合家庭、直系家庭、核心家庭、不完全家庭。与重要伴侣建立持久稳定的亲密关系是成年早期的核心任务之一

41.性骚扰:指违反当事人的意愿,对其所作的具有性内涵的盲辞或举动,包括言语调戏与侮辱。身体接触以及性器官暴露等。

42.43.①

② 成年早期的相关问题和争议:①角色转变。②工作歧视。③性骚扰。④艾滋病及其干预 影响中年期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 交往范围的扩大是中年期人际关系的特点之一。多方面交往、多重社会角色决定了中年期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中年期人际关系常常出现紧张的状况。现实要求中年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孤僻、多疑、嫉妒和敌意的不良心态,一边不断将自己的人际关系调整到良好状态。

③ 中年期人际关系呈现出稳定性和深厚性的特点。由于经历了多次的成功与失败,人际关系经受了考验,更加趋向深厚化。44.45.46.①

47.48.49.①

失。

50.51.52.老人的社会参与活动主要:①休闲娱乐 ②继续教育 ③宗教活动 ④再就业和志愿活动 老年期的相关理论:①撤退理论。②活动理论。③持续理论。老年人再婚的三种模式:①结婚式再婚模式②同居式再婚模式 ③老年协议式再婚模式 中年期的相关问题和争议:①中年期的婚姻危机。②离婚。③再婚。④中年期的社会角色问题。⑤中年失业问题。中年期夫妻的压力的主要因素P417: 针对中年期婚姻危机的状况,社会工作者应P418: 加强夫妇之间的沟通。包括语言沟通、感情沟通和行为沟通。帮助夫妇双方重新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在情感上缩小双方的距离。促使案主把婚姻、家庭看做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离婚后可能面临的压力P421:①自卑 ②孤僻 ③仇恨 ④痛哭 ⑤再婚的随意和畏惧 ⑥悔悟 角色紧张:指当人们需要扮演多重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为规范,都要求角色的承担者去履行的时候,失业问题的影响: 失业的集中影响是家庭收入的减少。失业使失业者失去经济来源。失业会导致失业者在家庭中地位的下降。失业者丧失了家庭中的主导地位,还容易导致夫妻原有的平衡被打破 视野会影响心理健康和社会稳定。不满和怨恨情绪滋生,自责和内疚感强烈。退缩与绝望,不正确的归因和自信心的缺①社会变化的影响。②个体发展的影响。③早年婚姻关系的耗损和僵化。④家庭生活圈的改变。可能就会出现顾此失彼、在时间和精力上感到紧张的情况。

第三篇:论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综述

姓名:陈龙学号:2009010135院系:师范院应用心理学系09级

摘 要:我国当前开放的社会环境代写论文为青少年呈现了一个多元的社会。开放与多元,在使得他们的视野更为开阔的同时,也让他们陷入了较难适应的境地之中。开放社会环境的双重作用要求全社会通过强化认知、加强管理、加强教育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帮助青少年顺利的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发展他们的健康人格。

关键词:社会环境;青少年;心理发展

一、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

我国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我们的社会由单

一、保守走向了多元、开放,这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政治方面,我国进入了一种从“总体性社会”向“多元社会”过渡的转型期[1]。在经济方面,我国从供给型经济转向需求型经济,从封闭和半封闭的经济转为开放型的经济,从温饱型经济转为小康型经济[2]。

在文化方面,改革开放使我国的文化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迅速与国际接轨,文化的功能、形式、内涵、传播等由单一走向了多元。

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人的一生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但在青少年时期(处于11、12岁到17、18岁的个体[)4],这种发展变化是暴风骤雨式的,个体的生理特征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个体的第二性征在这一时期出现显著的变化),由此伴随着明显的心理发展。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表现

青少年时期的个体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随着生理特征的剧变,个体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情绪情感也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这决定着个体的社会化发展。[4]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体的生理发展为社会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个体,最大的特点是生理上蓬勃发展、急剧变化。这一时期,个 体的身体外形更具有自己的性别特征了,个体的体魄更加强健;内脏的机能健全了,大脑的 发展已基本成熟,心脏等器官的功能加强,个体的精力更加旺盛;性的发育成熟使青少年开 始意识到自己已向成熟过度,同时给个体带来对性的好奇心和新颖感。[4]

2.认知能力的发展与社会化的发展

青少年时期个体的脑机能发展迅速,趋于成熟,大脑皮质的沟回组织已经完善,神经元完善化和复杂化,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髓鞘化已完成,保证信息传递畅通,不相互干扰。[4]个体在大脑和神经系统上的一系列变化大大促进了个体心理的发展特别是逻 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个体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在青少年时期逐步发 展起来,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在看待事物时渐渐地由表象深入到本质,开始喜欢探 究事物的本质属性,开展系统的理性活动,能变通思维方式,能用新异独特的思维观点解决 他们所

遇到的问题,能够比较自觉地对待自己的思维活动,能够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 自 己的思维过程。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个体开始用全新的眼光审视自己,开始注重自己的社会形

象,逐渐由自我为中心的个体转变为社会化的个体,开始学习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逐步适

应社会的要求。

3.情感发展与社会化的发展

青少年时期的个体情绪情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不稳定性,易出现极端情绪。他们时而唯

我独尊,时而又沮丧万分。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个体对这种不断增加的需求时而感到满足

与认可,时而又否定,使得他们的情绪出现摇摆不定的状态。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心理发展表现出以下的特征。

1.过渡性 青少年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 复杂的时期,充满矛盾的时期。2.动荡性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个体思维比 较敏捷,他们的情绪发展更为激

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感染与 影响,因此在行为、情绪上表 现得很不稳定。3.闭锁性 青

少年自我与社会的同一性仍处于发展之中,因此青少年只会向外界展示他认为的对他的社

会化有利的 内容,而将一些矛盾的、迷茫的 心理困惑等他们认为对自己不利的心理特征

隐藏起来,因此他们具有较多的心理问题,这会 给他们带来一些烦恼。4.社会性 青少年的这些特征归根到底是因为个体必须经历由单个的人向社会的人的转变过程,青少年发展中的危机能否得到有效的解决则是个体的自我成长与社会环境共同决定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对青

少年心理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开放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开放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

1.经济的蓬勃发展为青少年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国家大力发展经济,让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

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出大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这为青少年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2.开放的社会环境能够促进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都被调动起来,多种思想都会在社 会

中交汇、碰撞;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让青少年可以便捷地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些丰富的 信

息,对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中的青少年十分有利,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加深他们思维的 深

度,拓展他们思维的广度,让他们在看待问题时不易盲从与偏激。

3.先进的社会文化能够激发青少年求知欲望和发展意识

青少年时期个体的社会性需要得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探求外在事物的能力也会得

到极大的发展。开放的社会环境满足了他们的这一需求。大众传媒能及时地将社会发展的最

新动态传播给青少年,向青少年展现多元的文化现状,丰富的知识、精彩的技艺能满足青少

年的 求知欲,让他们获得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 学习的自主性。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也

为这种自 主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4.多元的社会文化能够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进程

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社会文化信息有助于青少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社会,正确地评价

社会,学习到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社会文化规范;有助于激发个体的社会意识,明确自

己的社会责任;有助于个体正确的评价自我,帮助个体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不再盲目

地乐观或绝望。

开放、多元的社会能为个体提供更为优越的成长环境,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对个体一生的发展都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开放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不良影响

1.良莠不齐的社会信息与青少年过渡性的心理发展特点

物质生活的丰富使得青少年不再为衣食担忧,奢华的物质生活对于青少年存在极大的吸引力,容易使他们迷恋物质生活,使他们缺乏进取心。有些格调不高或不健康的文化内容会让青少年意志消沉,耽于享乐,不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与健康的人格。

2.多元的社会文化与青少年动荡性的心理发展特点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个体心理发展呈现出动荡性的特点,他们思维比较敏捷,对社会的看法容易极端与片面,容易受外部环境的感染与影响。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各种价值观、思想观念都会通过大众传媒来争夺市场,如果缺少必要的引导,相互矛盾、冲突的社会思想观念就会给青少年带来困惑或迷茫,容易造成认识上的混乱,这些对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时期的青少年有不良的影响。

3.虚拟的社会文化与青少年闭锁性的心理发展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不用面对压力的文化空间。在这种相对安全的文化空间里,社会被用高科技手段或多元的形式表现得唯美浪漫或黑暗恐怖。这种表现手法容易吸引逐渐将内心世界关闭起来的青少年,而沉迷于虚拟文化中的青少年会看不到真实的社会,失去对现实社会的感受力,失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措施

(一)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认识

开放的社会环境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环境下的青少年所面临的问题 是前人所不曾遇到的,旧有的一些经验对青少年的成长不一定是有帮助的。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一生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发展的过程拥有独特的规律,这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研究工作,能够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还需要教育者和家长积极与青少年一起了解社会环境,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感受问题,为青少年 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二)教育工作者要加强社会文化的研究工作

教育工作者要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构建起抵御社会文化中负面影响的“防火墙”。这需要 教育工作者积极地了解社会,对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社会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认真地思考与探索,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对青少年中可能出现的失范现象和经常出现的偏离行为进行预防性研究,做到未雨绸缪;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要共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尤其是学校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三)社会文化管理机构要加强对文化传播的管理

加强文化传播的管理,主要是实施文化管理的监督职能、引导职能、规范职能、惩 戒职能。同时要加强对社会文化的生产消费、传播方式的研究,以及加强对社会文化传播的 伦理、道德的研究。对传播文化中出现的偏离行为、一般性误导行为进行合法跟 踪 和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公开的处理。推进法制化进程,就是要对信息的生产、交换、传递、消费进行单独立法,即使初始阶段不很周全,但可以逐渐走向成熟。历史经验值得借鉴,贻误

了青少年就贻误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

参考文献 :

[1]沈立新,吴新叶.中国政治转型的理论研究:综述与评价[J].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2024(4).[2]李曙光.中国的 经济 转型:成乎?未成乎?[J].经济战略,2024(3).[3]何少林.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及发展趋势[J].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M].浙江教育出版社,2024.[5]续冰.网络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2024(4).[6]吴彩云.信息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青海教育,2024(7).[7]聂衍刚,路红.论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J].教育导刊,2024(11).[8]静进.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发展[J].中国学校卫生,2024(2).

第四篇:科技发展与食品安全

科技发展与食品安全

摘要:本文章主要探讨的是科技的发展对食品安全产生的影响。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当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应用于食品领域,给人们带来了各种美味享受和安全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无可置疑食品安全科技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我们要在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科技发展趋势基础上,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科技能力和专业队伍的建设,推动食品安全科技进步,确保实现食品安全。关键词:科技发展 ;食品安全;保障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科技发展进一步促进了食品产业的发展,提高了食品的数量和质量。科技发展使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然而,食品生产环节技术的不当使用甚至滥用也引发了食品安全问题。

一、食品安全概念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表的《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则把食品安全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1]。中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作出法律的底线要求:“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二、科技给食品安全带来的影响

1.科技发展对食品的消极影响有比如在原料生产上滥用各种添加剂,比如使用助长饲料喂养畜类,禽类;生产食品的时候添加各种物质,以便保持食品的外形美观、色泽鲜艳以及其他的性质;还有些生产食品企业在销售时为延长保质期从而添加过量的防腐剂、染色素等,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2.科技在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油炸淀粉类食品,当温度超过200℃就会极易产生丙烯酰,这是致癌物质。这是以前所不知到的,但确实存在的。还有一方面是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包括酶制剂、微生物发酵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3.对科技发展的另一方面来说,科技检测的水平还比较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如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验,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

4.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数量都超过千项;国家标准又分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三、食品安全科技需求

在发展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和制定国家食品安全科技战略,用有科学依据的政策和措施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科学、全面、系统、有效的管理[2,3]。采取自主创新和积极引进并重的原则,重点解决我国食品安全中的关键检测、控制和监测技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撑创新体系。要以食品安全监控技术研究为突破口,针对我国迫切需要控制的食源性危害(化学性、生物性)进行系统攻关,大力加强关键检测、监控技术与仪器设备研究开发,特别是农药与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环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生物毒素、违禁化学品、食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疾病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监测与溯源技术及设备的研究;重点对于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与完善,包括食品安全标准总体设计与重要标准和技术措施制定;为推动“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以市场为导向促进政府、科技界、产业界紧密合作,开展地方科技综合示范;开展食品安全科技战略与对策研究,以食品安全带动农产品安全生产,形成我国食品安全科技体系,推动食品科技工作的全面开展,确保食品安全.1.食品安全理论应用:风险分析是食品安全的科学基础,风险评估是食品安全的核心技术。食品中的危害物主要集中在五方面:微生物危害;农药和杀虫剂残留;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化学危害,包括生物毒素等;假冒食品。某种食品是否安全,或某一危害物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损伤,由风险分析结果判定。风险分析是基于科学的、按照毒理学方法进行的危害物的危害性评价和判断的过程,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三大部分组成是食品安全评价的基础,是食品安全学理论体系的组成之一。优先发展风险分析理论和方法是建立我国食品安全科学体系的核心内容,是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的科学前提。

2.关键控制技术:国际经验表明,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建立从源头治理到最终消费的监控体系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十分重要。食品危害和品质的损失可能发生在食品链的不同环节,要一一找出这些危害是困难的,并且成本也非常昂贵。一种有机组织起来的、对食品链中的多个环节进行控制的预防性方法可以有效地改进食品质量与安全。在食品中应用“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兽医规范(GVP)”、“良好生产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和“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HACCP)” ———这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性方法可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和处理的各个阶段,HACCP已成为提高食品安全性的一个基本工具。开展了HACCP体系在我国许多食品行业的生产、加工中的实施研究,建立符合适合我国国情的HACCP体系实施指南,将危险性分析这一手段用于制定我国进出口食品的控制技术,完成了我国6大类15种食品的HACCP体系实施指南,并制订了评价准则[4].结语

食品安全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还将成为困扰人们的话题。本文在食品安全与科技发展方面进行了简单讨论。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重点从关键检测技术、关键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攻关研究.未来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检测对象及检测方法上都将有新的突破.今后将大力发展食品安全监控中急需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和相关设备;研究有关安全限量标准中对应重要技术指标所缺乏的分析检测技术和方法.我国应该将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积累食品安全标准的技术基础数据.将制定或完善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标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与国际接轨的残留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通用基础标准与综合管理标准建设.研究与制定种植产品安全标准、养殖产品安全标准、食品加工安全标准和餐饮业食品安全控制标准等4个方面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标准.以科技的力量作为食品安全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FAO.Risk Management and Food Safety.Report of Joint FAO&WHO Consultation Rome[R].Italy.1997.[2]陈锡文,邓楠主编.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4.4~17 [3]吴永宁主编.现代食品安全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4.1~6

[4]徐俊,周乃元.食品安全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阶段性成果[N].光明日报,2024-02-15(2).

第五篇:浅谈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

浅谈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

————从哲学视角剖析两者的关系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环境保护已上升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层次。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向我们提出的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和伦理问题,我们该如何生活?海德格尔对西方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做了深刻的思考,发现人类对自然界掠夺式开发的理论基础就存在于技术的本质之中。

关键词:双刃剑

一代哲人海德格尔曾对西方技术世界如何摆脱困境的问题做过深入的思考。他不仅指出了无限推行技术化造成的后果与危害,而且还在哲学上对此进行了反思。在他看来,现代技术是形而上学的产物,而作为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形而上学始于柏拉图。正是在其主客二元的基础上,近代科学与技术将自身设定为一种“框架”,这种框架通过把自然系统纳入技术生产系统,从根本上“限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天地万物因此在技术的世界中只呈现为技术生产的原材料,这就蕴藏着毁掉天然自然的巨大危险。因为技术日益把人与自然隔离开来,使自然完全处于技术的控制之下,人的世界由此变成了一个贫乏的技术世界。海德格尔说:“贫乏的时代处在双重的欠缺之中:消逝的神灵不复有,未来的东西尚未到来。”正是人类对地球的肆意劫掠,导致了人类家园面临毁灭的危险,人的生存成为了问题。通过追问,海德格尔发现,人类对自然界掠夺式开发的理论基础就存在于技术的本质之中。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拯救的力量。海德格尔反对迄今为止的人类中心论,认为人不是大地的主人,相反,人是属于大地、依赖于大地的。人既然生于大地,就应该接受大地的恩惠,成为自然的看护者,让事物存在着。“只有让事物存在着,不破坏和毁灭它,人才能从事物的存在中获得自己的存在,与事物同在,建立人在大地上诗意般的居住。” 海德格尔认为,要使这种诗意的居住方式成为可能,就必须抛弃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接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他认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就蕴藏着这种新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结合了西方的理性精神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美国哲学家安德鲁·芬伯格提出了一个很新颖的概念,即“前进到自然”。在他看来,目前的技术体系完全是人为的,社会体系是完全没有自然的,因此造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割裂、不能统一的局面。要解决这一难题,正确做法“不是退回到自然,而是前进到自然,即朝向一种根据人的需要和利害关系的宽广范围而有意识地构造的一种总体性”田。在这里,“总体性”就是要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体系中要始终贯穿着自然的价值和人的责任。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错,科技进步与生态平衡也并不截然对立和冲突。发展科技并不一定导致生态失衡,维护生态平衡也并不会妨碍科技进步。相反,只要我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关系,端正对自然界的认识态度,恰到好处地运用人的主体陛和科技力量,科技就不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而且也是更有力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反过来,维护生态平衡也不仅不会阻碍科技进步,而且还是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力保证。只要我们把握好“度”,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就一定能避免顾此失彼现象的发生,建立起科技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现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和长足发展。

值得指出的是,数个世纪以来,当西方人以理性精神去改造自然界,尤其是发展近代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生产的发展。实现工业化之时,中国人却没有从“天人合一”的关系中获得真实的社会进步和人类主体自身的解放,没有走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系统,从而实现民族发展的现代化。萨克塞的一段话似乎可以给我们以某种启示,他认为,我们今天因为增长而担忧,担心它脱离我们的控制,而中国哲学的智慧给了我们启迪。但他也同时指出,中国的榜样告诉我们,只用智慧也解决不了人的生存大计。目前,我国还只是处于现代化的初始阶段,正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来提升我国的生产力水平。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如何调节好、处理好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关系?如何既大力发展以科技为内趋力的生产力?又避免过度技术化对环境的破坏?如何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水平上达到现代意义上的全新的“天人合一”或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更应该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生产力发展的首位,同时,又要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慎重对待环境问题。具体地说,我们应该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和前提,以推进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为主导和方向。我们要在维护好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求发展,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中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

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理性精神与中国传统思想中尊重自然的观念结合起来,以“前进到自然”的理念去合理地利用自然。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区域生态系统尚未完全失衡,因此,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决不能重蹈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以免付出沉重的代价。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