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的“仁义”观
刘献春
自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说庄子“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来,普遍认为老庄反对仁义,但经过仔细研究之后,笔者认为老庄反对的不是仁义本身,而是反对儒家提倡的带有功利目的的仁义和统治阶级对仁义的无耻盗用。老庄不仅从根本上维护仁义,而且追求更高层次上的仁义。
一、老庄反对儒家的仁义,提倡更高标准的“大仁”“大义”。仁义的对立面是不仁不义,如果老庄确实反对仁义,那么他们就会提倡不仁不义,然而他们没有,反而提倡比儒家标准更高的“上仁”、“大仁”、“大义”。
《老子》说:“上仁为之而无以为”。《庄子·齐物论》说:“大仁不仁,„„仁常而不周”。《庄子·天地》说:“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庄子·天运》说:“利泽施于万世,天下莫知也”。《庄子·天道》说:“泽及万世而不为仁”。《庄子·天庚桑楚》说:“至仁无亲”。等类似的语言在《老子》、《庄子》还有很多,由此可以看出,老庄的“仁”与儒家的“仁”在内容上并无本质差异,都是“相爱”“利泽施于万世”等;《庄子·天地》说:“爱人利物之为仁”。因而从仁义的内容上看,老庄与儒家处于同一水平,但在施仁的对象和行仁的态度上,二者是明显不同的。第一,老庄打破了儒家建立在“亲亲”基础上的推恩法,提出了“至爱无亲”“仁常而不周”的观点。也就是说,至爱没有偏私,对所有的人、所有的物都一视同仁。《吕氏春秋·贵公》说:“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这则故事未必实有,但它确实揭示了老子与孔子在施仁对象上的差异,孔子爱的是人,且爱有差异,而老子连人带物全爱。
第二,老庄要求把“爱人”由有意识的行为变成无意识的行为。儒家口口声声要人们行仁,并建立许多规矩,要求人们不辞辛劳的去执行,这就是所谓的“克己复礼为仁”。老庄对此大不以为然,认为勉强自己去行仁,这本身就不是什么仁义行为,因为当你勉强自己去做仁义之事时,这种仁义还属于外在的东西,并未同你融为一体。老庄要把属于外在的仁义融化在人的心灵中,把行仁行义由一种勉强的、有意识的行为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无意识的行为,这就是庄子所讲的“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和“泽及万世而不为仁”。自己行为端正,施爱于
人,甚至连后代也得到自己的好处,但圣人并没有意识到、更不认为自己做了好事。如果“施于人而不忘”,就是“非天布也”(《庄子·列御寇》),念念不忘自己给别人的恩惠,是不符合天道的。至仁至义的人行仁行义就好象人们呼吸空气而不知不觉一样,完全成为下意识的行为。行仁行义是无条件的、无目的的,任何有条件、有目的的行仁行义就不再是一种仁义行为了。
第三,老庄认为,至仁之人做好事不仅自己是无意识的,而且还要使受惠者也意识不到,这就是《老子》说的“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庄子·徐无鬼》也说:“圣人并包天地,泽及天下,而不知谁氏。”天下人都得到了他的好处,却不知道他是谁。
总之,立德、立功、立言、立名是儒家行仁行义的目的,而老庄就是要用大仁大义去抵制这种带有功利目的的仁义。与其说老庄反对仁义,不如说是在鄙视儒家仁义,从而提高了行仁行义的标准。
二、老庄对仁义的维护态度。
我们讲老庄并非反对仁义本身,还可以从他们的政治观和伦理观中得到证明。
关于老庄的主要政治态度,我们可以总括为以下几点,并把它同儒家主张作一对比:
第一,反对暴政。老子曾把“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老子》)的统治阶级视作强盗头子,认为百姓痛苦,社会**全是由统治者造成的,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了》)尖锐地指出当时的社会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社会。对此,庄子更为激烈,他把社会分为三等:有道之世、无道之世和当今之世。他认为当时的社会连无道的社会也不如,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如同“游于羿之彀中”(《庄子·德充符》)一样,随时都会被杀死。他同老子一样,大骂当时的统治者是“昏上乱相”(《庄子·山木》),把他们视为最大的强盗,同时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时的社会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的极端不平等社会。这一点,与儒家反暴力、行仁政的思想是一致的,而推行仁政是仁义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主张满足人民的生活愿望。《老子》提出“爱民治国”的主张,具体措施就是“我无事,而民自富”,要求统治者“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他的小国寡民理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让百姓吃饱穿暖,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庄子·去箧》中重申了这一思想,认为这是最好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没有等
级之分,也没有剥削和压迫。很明显,老庄的这种爱民思想正是他们维护仁义的最具体的体现。
第三,反对战争。《老子》的三十、三十一、四十六章,反复阐述了反战思想,认为“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指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这与孟子的“不嗜人世间人者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的思想也是相同的。老子之所以反对战争,是因为“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深重了。《庄子·徐无鬼》也说:“无以占胜人,夫杀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养吾私与吾神者,其战不知孰善?”反战爱人也正是推行仁义的一个内容。
第四,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老庄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认为不仅同一个阶级内部、而且对立阶级之间、甚至人与物之间都可以是一种和睦相处的关系。《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成为一体,这样,就能做到“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只要措施得当,对立阶级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和谐的,而且能做到了无隙迹:“太上,不知有之”。百性连君主的存在都感觉不到。庄子认为在理想的社会里,不仅人与人之间“无有相害之心”,没有君子小人之别,甚至连人与禽兽之间的关系也是亲密无间的:“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庄子·马蹄》)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这正是推行仁义的最终目的。
以上列举的只是老庄的几条主要政治主张,但有一点必须指出,老庄的这些主张都是为维护仁义、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服务的。比如他们反对科学技术,是因为他们认为科学技术使人们变得狡诈好争,引起品质的退化。
反对暴政,满足百姓的生活愿望,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不仅是老庄的主要政治主张,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老庄的反战态度又与孟子“善战者服上刑”(《孟子·离娄上》)思想完全一致。而老庄对人际关系和谐的追求又是儒家制礼作乐、倡导仁义的主要目的。总之,老庄和儒家的政治主张基本一致,这充分说明了老庄和儒家在对待仁义的态度上没有本质的差异。
如果再比较一下老庄和儒家对理想社会的描述,就会发现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儒家的理想社会是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老庄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通过这一比较,不难看出,老庄与儒家的理想社会在细节上虽有出入,但其本质是一样的,他们都向往一种无私、纯朴、和谐的社会生活。如果说有不同,那就是儒家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大同社会一去不复还了,因此,他们仅仅怀着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失落感去怀念、羡慕这种社会。而老庄则天真地、固执地把实现这一社会理想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
三、老庄既维护仁义而反对宣扬仁义的原因。
老庄并不反对仁义,他们对仁义的执着态度甚至超过儒家,那么他们为什么反对宣扬仁义呢?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老庄认为公开宣扬仁义反而会破坏人的仁义本性。老、庄都是性善论者,他们认为人性本来就是纯朴厚诚、相爱而不相害的。在《老子》全书中,都渗透着这样一种思想:人本来是朴实无华、清静寡欲的,只因统治者施行多欲政治,才使人们变得奸诈难治,只要统治者变多欲为无为,人们就会复归于朴。庄子也说:“意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庄子·骈拇》)在他看来,人本来就具备仁义之性,那些仁人又何必杞人忧天似 的去宣扬仁义呢!老子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叫作“反者,道之动”《老子》。任何事物都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因此,大力提倡仁义的结果,必然会发展到它的反面——不仁不义。《庄子·徐无鬼》就明确讲:“爱民,害民之始也。”当你提倡爱民的时候,也正是害民的开始。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在思想认识方面也是如此。他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如果照此推理,自然会得出:“天下皆知仁义是仁义,人们也不知道什么是不仁不义,斯不仁义已”的结论。老子认为,你不指出什么是仁义,人们也不知道什么是不仁不义,你一旦提倡仁义,人们反而会干一些不仁不义的事。庄子对此讲得更为明确,他认为圣人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去鼓励人们行仁义,结果事与愿违,反而造成虚伪和攘夺:“爱利出乎仁义,捐仁义者寡,利仁义者众。夫仁义之行,唯且无诚,且假夫禽贪者器。”(《庄子·徐无鬼》)这几句意思是说:既然行仁义能得到好处,于是就会出现以假仁假义骗取名利的伪善现象,这就为那些野心家提供了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在老庄看来,这种以个人功利为目的的行仁行义,本身就不是仁义的行为,而是对仁
义的一种戕害。
第二,老庄认为大力提倡仁义会破坏美好的生活。关于提倡仁义与社会恶化的关系,儒、道两派有很大分歧。儒家认为:提倡仁义是社会恶化的结果。大同社会一去不返,继以“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不己”的小康社会,为了使这样一个人欲横流的社会还能够保持相对的和睦,就必须用仁义对人们进行教育和某种程度的限制。而老庄刚好相反,认为社会恶化是提倡仁义的结果。庄子说:“及至圣人,蹩孽为仁,踶趾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庄子·马蹄》)因此他们竭力反对提倡仁义,认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教慈”(《老子》)庄子还说:“绝圣弃知,大盗而止;„„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庄子·胠箧》)老庄认为,只要不再提倡仁义,社会就会其乐融融了。儒家提倡仁义是为了救世,老庄反对提倡仁义也是为了救世,目标一致,选择的方法却相反。老庄虽然颠倒了社会恶化与提倡仁义的因果关系,但从主观目的上讲,他们这样做仍然是对仁义的一种忠诚维护。
第三,老庄反对提倡仁义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仁义已成为当时统治阶级玩弄阴谋的工具。仁义的最初倡导者,其主观目的可能确实是为了拯救日渐衰败的社会道德,但到老庄生活的时代,统治阶级利用手中的权力,垄断了对仁义的解释权,随意地利用假仁假义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庄子说:“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庄子·胠箧》)仁义不仅是统治者争权夺利的工具,而且还成为大盗的护身符。庄子多次指出:“诸侯之门仁义存焉。”(《庄子·胠箧》)“诸侯之门,义士存焉。”(《庄子·盗跖》)谁有权,谁就有仁义,仁义已成为极端虚伪的东西,反对提倡仁义,正是为了剥夺统治者手中欺骗百姓的工具。老庄就是用这种反对提倡仁义的办法反对不仁不义的行为。
老庄反对提倡仁义,正是为了维护仁义,为了维护美好的社会生活。《庄子·马蹄》对此讲得非常明白:“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悬企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趾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圣人倡导仁义,结果使人们“争利于利”,这是老庄反对提倡仁义的主要原因。
老庄能从反面着眼,看到提倡仁义所带来的各种弊端,这无疑是深刻的。但他们不是从实际出发,针对提倡仁义所产生的诸如虚伪等副作用,提出的办法是不去提倡它。事实上,老庄虽然从理论上这样讲,而
在实践中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就在他们竭力反对儒家仁义的同时,自己却又竭力地提倡与儒家仁义精神基本一致的“大仁”、“大义”。这不仅对老庄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同时也说明了他们虽然在意识尽量超脱,而行为上一刻也没有摆脱现实的制约,社会现实迫使他们在为自己的理想政治奋斗时,不得不宣传自己的“大仁”“大义”,正象儒家不得不宣传仁义一样。
王安石曾批评老庄的主张“是不察于理,而务高之过矣”(《王临川集》卷六八《老子》),葛洪也说:“道家之言,高则高矣,用之则弊。”(《抱朴子外篇·用刑》)老庄从最高政治理想——恢复原始的朴素社会,到具体措施——以反对提倡仁义的办法去维护仁义,都带有理想化、甚至幻想化的色彩。因此,老庄的学说,包括老庄本人,都不可避免地成为这种理想的牺牲品,使他们在现实政治中成为注定的失败者。
2024-4-25
论孔子仁义观
孔子,这位被尊为”圣人”的老者。他谈仁说义讲礼论孝,他的诸多语言流传至今不衰,他的博大思想影响举世无双。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论语》精髓,孔子的思想主要是什么呢?
在《论语》中,“仁”出现100多次,这说明“仁”在孔子思想中具有极高的地位,甚至有人说是最高的地位。无可否认,“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那么“仁”究竟是什么呢? “仁”者,人也。简单地说,就是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所以,孔子所谈的“仁”最重要的便是“从心”开始强调所谓的仁应发自内心,真正地爱别人,内心通过学习,阅历掌握了仁德,并由此将“仁”作为自身的构成。这样才是真正的“仁”。相反,万恶之源正是因为“人心”不“仁”。
要做到“仁”是不容易的,就连颜回也只能做到三个月不违反“仁”。但又是很容易的,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离我很远吗?我想“仁”,“仁”就到了。儒家讲究中庸,讲平衡之道。人和的含义也在于此。中庸为德之甚至矣,人和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在《论语》中,“义”也是常见的,它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那么“义”代表的仅仅是义气吗?非也。
“义”具有不同的表现,它随着人的身份,所遇事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作为一名医生和作为一位老师,两者的“义”是不同的。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而老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你不能让老师去治病,让医生去教书。后者还不会出什么事故,前者可是会出人命的。再比方说,一般正常情况下我们不能撒谎,但在某些特殊状况下我们就需要说善意的谎言,以达到救助他人的目的。
与“仁”一样,“义”也要高于利。“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这不是说不可以要利,相反,孔子信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子曰:“富贵如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可见孔子对“义”的看重。
孔子所谓的“仁义”,其根本在于“人心”,只有学习者的内心接受并贯彻于自身,仁义的精神才能在社会中推行。故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观《刘老庄八十二壮士》有感
先锋小学 五年级 齐畅
生命诚可贵,但是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中的革命战士们却可以为了全国人民的自由,英勇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我被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震撼了!
当荧幕上,四连的最后一位战士用尽生命的最后一口气说:“我来告诉你们,我们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一共八十二人,连长——白思才、政治指导员——李云鹏、副连长——石学富……”说完,他就断气了。是的,四连为了掩护新四军主力和刘老庄老百姓安全转移,全部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八十二位英勇不屈的壮士个个都是好样的: 连长白思才,在没有手臂的情况下,歼敌十余人,最后壮烈牺牲;副连长石学富,在炸弹爆炸的一瞬间,为掩护队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排长蔚庆忠,在与鬼子肉搏时,与敌人同时将刺刀送入对方的体内;狙击手田一枪,单枪匹马闯入敌营区,杀死了许多敌人,最后英勇就义……看到这一位位英雄的倒下,我的眼眶湿润了。他们都是铁铮铮的汉子、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他们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肃然起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多少革命战士们用年轻的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的英勇战斗和不怕牺牲,就没有今天繁荣昌盛的祖国。在和平年代,虽无需用生命去报效祖国,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让祖国变得更加富强。
有一首歌唱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错,正是那些英勇无畏的共产党战士,才有今天繁荣昌盛的中国。我想,如果那些战士们看到我们今天的祖国如此强大,他们应该也会露出笑容吧。
评语:
虔诚的礼赞,深邃的哀鸣,热烈的爱国情,字字真言,句句真情,可见你对电影有着深刻而透彻的理解和感悟。文章脉络分明,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中华传统美德——仁义
仁义,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提出了“仁者爱人”思想。《老子》第十八章著:“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孟子说:“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汉儒董仲舒继承孟子学说,将“仁义”作为封建道德的最高原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别名,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今天我们说“仁”,重在一个爱字,就是要有一颗仁慈宽大的心,有怜贫惜弱之心,有恻隐容忍之心,用爱心宽恕和包容一切,允许自己也允许别人犯错。“义”就是要有义气,不是江湖义气,是一颗正义的心,做人做事能坚持原则,不管谁有错,都要勇于提出。“义”还有“义务”的意思,和谐社会大家都来尽义务,乐于奉献,帮助别人不求回报。
虞舜的故事
舜,姓姚,名重华,上古时期的一位圣君。因封地在虞(yú),所以又被人们称为虞舜。
舜天生性格敦(dūn)厚善良,一直以宽厚容忍之心对待别人。由于舜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所以自幼很少得到家庭的温暖。之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并又生下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由于继母的到来和弟妹的出生,使原来就缺少父爱和母爱的舜生活得更加苦不堪言。老实宽厚的舜经常遭到父亲的毒打、继母的谩骂和异母兄弟象的欺负。有时候,他们甚至想把舜害死。但每次舜都能化险为夷(yí)。
舜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天天长大。虽然糊涂的父亲和凶狠的继母、弟弟对他百般虐(nüè)待,可是他侍侯父母却十分孝顺,照顾得十分周 1 到,对象也是处处爱护。他曾经对别人说:“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意思是说,他的弟弟象忧愁他就忧愁,象欢喜他就欢喜。由于舜始终以仁孝对待家人,终于使家人感动,从此以后一家人和睦相处,生活十分幸福。
舜不但以宽厚善良的心对待家里人,更以仁爱之心对待社会上的人。《史记》上记载说:舜到历山那个地方去开荒种地,由于他的谦虚、仁爱和礼让感化了农民,农民们都不争抢田地了;后来,舜又去雷泽打鱼,渔民们从此也不争抢渔场了;过了不长时间,舜又去寿丘那个地方制造各种家具和用品,人们听说之后,纷纷把家搬到了寿丘,跟他居住在一起,成为邻居。仅仅一年的时间,舜居住的地方就成了村庄;过了一年就成了一个较大的集镇;又过了一年,这个地方,成了一个很大的城市。
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尧(yáo)听说了舜这种仁爱善良的美德,就把王位传给了他。舜当了首领之后,仍然以他原来的仁德治理国家,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对民众进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种道德规范的教育,使百姓都遵守这些规范。在他的感化和教育之下,人民一心向善,家庭和睦,邻里融洽,社会一片安定祥和。
管鲍相交
在距今两千多年前,最高的统治者叫天子,国家叫“周”。国家太大了,周天子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分封了许多诸侯,让他们镇守四方。后来,周天子的权威一天天地衰落下去,诸侯们的势力一天天地强大起来,天下逐渐分裂成许多的小国。其中,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有一个齐国。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齐国。
齐国有条河叫颖(yíng)水,颖水上游有座小镇叫阳城,镇上的两户人家管家和鲍(bào)家比邻而居,世代交好。管家的儿子叫作管 2 仲,鲍家的儿子叫作鲍叔。兄弟俩从小一起玩耍,一起学习。长大成人后,管仲家道中落,父亲去世了,留下一个老母亲需要照顾。鲍叔常常尽自己所能接济管仲一家。
齐国滨海靠山,既出产山珍,又盛产海货。齐国人农闲时常常做点小生意,山区人去海边卖山货,海滨人到山里去贩点海物、食盐等东西,许多人因此发了财。管仲因为家里穷,不得不搁下学业,自谋生路。他去找鲍叔商量,说是想去南阳做生意,只是手头拮(jié)据(jū),凑不出路费和本钱。鲍叔慷慨解囊(náng),借钱给管仲。两人说好算做合伙经商,赚钱之后对半分成。谁知,管仲第一次跑买卖就赔了本。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没想到鲍叔竟然丝毫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再次借钱给他。鲍叔劝他说:“做生意嘛,总是有赔有赚的。这次虽然失败了,下次说不定会赚大钱。”果然被他说中了,管仲第二次做生意就赚了大钱。不过在分钱的时候,管仲偷偷地给自己多留了一份。鲍叔倒没说什么,底下的佣人们心里不服,都说管仲不够朋友,鲍叔吃亏太多。鲍叔说:“你们错怪了管仲。他多拿一份钱哪里是贪心,实在是因为他家里的负担重,就算他自己不拿,我也要给他的。因为我们是好朋友,他才这么直来直去,有什么不可以呢?”
因为做生意来往奔波,又辛苦又没有保障,还不能照顾家里,所以管仲不想再做了。鲍叔又给他出主意,让他替自己管理田庄。起初管仲干得很起劲,后来遇到连年灾荒,鲍家田地上的收成越来越坏,鲍家的人又都怪管仲不会管理农事,糟踏了鲍家的地产。鲍叔为管仲辩解道:“农业上的收成好坏主要靠气侯的好坏来决定,天气不好影响了庄稼生长,又怎能怪管仲的管理能力呢?”
后来,管仲和鲍叔都去进见齐国的国君,谋求一官半职。鲍叔做得好,一路升官。管仲却倒楣,三次被国君罢官。鲍叔安慰他说:“这并不是因为 你的能力不行,实在是时运不济,不能被国君赏识。再等等看,一定会有你出头之日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一齐去打仗。战斗进行得很激烈,齐军接连发起了三次进攻,双方士兵短兵相接,死伤无数。管仲和鲍叔并肩作战,但每到危机关头,管仲就情不自禁地躲到鲍叔后面去,鲍叔却勇敢地抵挡敌人,保护管仲撤(chè)退。战斗结束后,战士们纷纷指责管仲胆怯行为。鲍叔却为他解围,说:“管仲不是怕死,他因为想到了家中年迈的母亲,如果他死在战场上,有谁能奉养他的老母亲呢?我保护他撤退就是要成全他的一片孝心。”
齐襄公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公子小白,一个叫公子纠(jiū)。襄公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了争当国君打起仗来。当时鲍叔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在战场上,管仲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腰带钩,险些伤了他的性命。但是公子纠的队伍却吃了败仗,他们逃到了鲁国。公子小白打败了亲兄弟,自己当上了国君,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huán)公。他为了斩草除根,逼鲁国人杀死公子纠,并把管仲抓到齐国来。
管仲披枷戴锁,坐在囚车里,心里难过极了。回到齐国去,等待他的不是断头台,就是折磨人的监禁。他倒不在乎死,只是自己的一身抱负还未能施展出来,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未免可惜。
他终于到了齐国的都城,进了齐桓公的宫殿。奇怪,怎么没有手持鬼头大刀的刽(guì)子手?只见一群人向他走来。前面那位威严的君主一定是桓公了,在他身旁的大臣竟然是自己相交数十年的老友鲍叔,可是身为阶下囚,他如何面对老友?
齐桓公挥一挥手,左右侍者迅速打开囚车,解除管仲身上的锁链。管仲正惊愕(è)间,桓公已经伸出双手扶他起来,说:“先生受惊了!以前的事不提了。从今往后,你愿意辅佐我吗?”管仲更吃惊了,他向鲍叔投 去探寻的目光,见到的是老友鼓励的微笑。他听见桓公继续说:“鲍先生劝我忘记你那一箭之仇,两军相交各为其主嘛,我原谅你。听鲍先生说,你有治国安邦的才干,不知是不是真的?”
鲍叔赶紧走上前来对桓公说:“大王如果想安于现状,满足于做齐国一国之君,那么用我这样的人就足够了;如果你想称霸(bà)诸侯,那就非得任用管仲不可。他的才智远远超过臣等,足以做齐国的相国!”
桓公问:“让管仲做我的相国,你怎么办呢?” 鲍叔回答:“我愿意退居管仲之下。” “那不是太委屈你了吗?”桓公又问。
“只要对国家有利,只要这个位置适合管仲发挥他的专长,我就心满意足了,个人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于是,齐桓公就拜管仲做了相国。管仲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诸侯纷纷归服,齐国成为当时的强国。人们齐声称赞管仲贤能,管仲却说:“这些都多亏了鲍叔的推荐,他是真正的贤能之人。父母生养我,给了我一次生命,鲍叔理解我,帮助我,举荐我,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管鲍相交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怀着一颗爱心去关心和帮助朋友。只有无私的奉献和不断地谅解,才能使友谊的纽带更加坚固。
仁义巷的故事
清期,仁义巷这个地方没有房子,是一片平地。据说当朝宰相张英家与一位姓叶的待郎家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pí)临而居,都要在这片平地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当时张夫人要求姓叶的盖房子时先让出三尺(一墙宽),以免将来姓叶的房子下雨时雨水流到姓张的房子上。姓叶的不肯让,说“地皮已经划好了,为什么要我让出三尺?”张老夫人 5 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就想用张英的权势压叶家。之后不久,张夫人收到了张英的来信。
信内只写了四句话:“千里寄书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此后旁边再有人盖房,也照样让出三尺。就这样,一边让三尺,两边让六尺,就形成了一条胡同。后来人就给它起名叫“仁义巷”。
钱学森勇渡重洋归祖国
在我国西北部有一条古老的丝绸之路,在古代,沿着这条路,中华民族的文明曾远播欧亚,而现代它又以我国航天事业的雄飞而闻名海外。在这里极目远眺是一座连一座的古长城峰火台,一望无际的是黄土坡和戈(gē)壁滩。就在这地广人稀的地方,座落着我国著名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里曾托起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导弹、东方红卫星和飞越南太平洋海域的远程运载火箭等一系列举世瞩(zhǔ)目的航天项目,一次次引起了世界的震惊和轰动。而这一切都使中国人民联想到被誉(yù)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5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考取公费留美生,以聪明的天赋和刻苦的学习仅一年就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硕(shuò)士学位。随即他又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深造,拜美国航天科学家、被誉为“超音速飞行之父”的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为师,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三年中,钱学森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在数学和力学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一年之后,他与老师又一起最早提出高超声速流概念,6 高亚声速飞机运用的公式。在1943年,美国军界经过反复考虑,决定起用钱学森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的课题,当年他即与他人合作,提交了一份三种火箭设想的研究报告,为美国研制成功地空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基础。为此,美国军方高度赞誉钱学森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无法估价的贡献。”
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使得三十七岁的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终身教授的聘(pìn)书,并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教授。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科研设备,充足的科研经费,已经为钱学森展开了一条通向光明顶峰的道路。然而在他看来,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属于祖国的。在美国居住了十多年的钱学森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要贡献给依旧生活在苦难中的祖**亲。他曾说:“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有想过这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灾难深重的人民终于站起来了。钱学森更加归心似箭,他悄悄地准备回国,可谁能想到,归国的路途竟如此艰难,使钱学森历尽了重重磨难。他被吊销了参加机密军事研究的一切证件,但这并没有使钱学森退缩。他于1950年来到华盛顿,直接找到主管他研究工作的海军次长丹尼尔。钱学森开门见山地说:“尊敬的丹尼尔先生,我要求回到自己的祖国!”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中美两国关系相当紧张,这样的要求无疑使美国当局感到震惊,丹尼尔自然不会同意。后来他作出指示说:“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无论在哪里,他抵得上五个师。”但钱学森已下定决心回国,他辞去了一切职务,抛开了优厚的生活待遇,决定搭乘加拿大航班回国。就在这时,他接到了移民当局的恐吓(hè)通知,不得离开美国,否则就要被判刑和罚款。他已装上船的行李遭到了非法的搜查,八百多公斤他历年来辛勤耕耘的笔记本和书籍被无理地扣押,还被诬(wū)蔑(miè)为“共产党的间 谍”。
9月9日,钱学森被逮捕了,他的导师冯〃卡门教授和许多富有正义感的师生被这种法西斯行为震怒了。他们向移民局提出强烈的抗议。当局在众多的压力下只得释放了钱学森,但是在以后的五年之中,他却忍辱负重地过着变相软禁的生活。他和家人时刻准备获准搭机回国,三只箱子总放在身边。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钱学森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他潜心研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等一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还写了三十万字的《工程控制论》,创立了一门新的科学理论。
祖**亲也始终惦念着这位海外赤子。1955年8月,在中美大使会谈中,我国大使王炳南受周总理的嘱托,揭露了美国当局在违背个人意愿的情况下,监禁钱学森并阻挠他回国的行为。此时的美方理屈辞穷,不得已准许钱学森回国。
消息传到钱学森那里,他激动地热泪盈眶,仿佛比他取得的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感到幸福。是祖**亲向他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将他从异国的领土接回他生长的祖国怀抱。临行前,钱学森一家去向老师冯〃卡门先生道别。在美国这块土地上,师生两个移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钱学森怎能忘记二十年中与老师度过的一个个日日夜夜,是老师的教诲给予了他丰富的知识,是老师的努力把他从监狱中解救出来,风风雨雨中师生如同父子一般,此时此刻有着言之不尽的情愫。冯〃卡门教授望着他的得意弟子,不无感慨地说:“你回去吧,你的祖国有更大的实验场让你工作。”钱学森点点头,接着递上了他的《工程控制论》及一大撂物理力学讲义。老师认真地看了后感叹地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钱学森最后感激地与老师挥手道别。
历经了坎坷和磨难的钱学森终于回到他日思夜念的祖国首都北京,国家领导人和人民又一次热烈欢迎了这位海外学子,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 辈革命家对他格外器重加厚爱。周总理专门在中南海设宴为他接风洗尘,毛主席两次接见了他。不久他便给中央写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受到了党和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1956年10月8日,是我国航天事业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天,聂荣臻(zhēn)元帅庄重宣布我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被任命为院长。从此,钱学森的名字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到一起,为我国的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1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亲自宣布,党中央授予钱学森“杰出贡献知识分子”称号,号召广大知识分子向他学习。钱学森在荣誉面前说:“我本人只是沧海一粟(sù),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肺腑之言正是他报效人民的精神源泉。
仁的真谛之一就是舍小我而求大义。纵观钱学森的一生,他的精神确实升华到了这一高尚的境界。
雷锋为民做好事
雷锋出身于贫苦家庭,在旧社会是一个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孤苦伶仃的孩子,是党和人民给予了他新的生命,把他培养成了一名革命战士。雷锋以他纯朴的感情和平凡的一生,回报了对祖国、对人民的爱。
一次,雷锋走出营房到街上办事,路过沈阳火车站的时候,看见车站检票处前熙(xī)熙攘(rǎng)攘地围了一堆人,正在和一位背着小孩的妇女说些什么。那位妇女看上去像个外地人,神色焦急。遇见别人有困难,雷锋心里就不踏实,他赶快跑过去,只见那位妇女急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周围的群众正你一言,我一语地对 9 她说:“你再好好地找一找,是不是放错了地方?”那位妇女急得把口袋一个一个地翻了个遍,失望地说:“还是没有哇!”
原来,这位妇女把火车票丢了,正急得火烧火燎(liǎo)呢。雷锋见此情景,走上前去问道:“大嫂,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呀?怎么把车票给搞丢啦?”那位大嫂说:“俺从山东老家来,到吉林去看望孩子他爹。出来的时候车票和钱还都有呢,不知啥时候给搞丢了。这可怎么办呀!”说着,眼泪禁不住地流了出来。
雷锋看了看表,毫不犹豫地对那位大嫂说:“大嫂,你别着急,也别再找了,跟我来吧,我有办法。”说着,就朝售票处走了过去,那位大嫂也跟着走了过去。雷锋从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掏出了钱,对售票员说:“同志,请您给拿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那位大嫂一时还没反映过来是怎么回事,雷锋已经把车票递到了大嫂的手里,说:“快拿着上车吧,车就要开了。”大嫂看着手中的车票,一时竟激动地没说出话来。在雷锋和大家的督(dū)促下,才感激地说:“大兄弟,这怎么行,我怎么能用你的钱呢?”雷锋忙说:“这没有什么,谁在外面不会碰到难处呢?”那位大嫂含着热泪说道:“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俺可怎么样谢你啊!”雷锋笑了笑,说:“大嫂,你也别问了,我叫解放军,住在中国,这是我应该做的。快抓紧时间吧,不然就来不及了。”大嫂眼泪汪汪地背着孩子朝检票口走去,不时地一步一回头,嘴里喃喃着,挥手向雷锋告别。
1962年5月2日的下午,雷锋执行完一天的任务,一边轻松愉快地哼着歌曲,一边认真仔细地保养着自己的汽车。雷锋特别珍爱它,每天完成任务,都要将自己那风尘仆仆的汽车,擦洗得干干净净。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突然间,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豆粒般的雨劈哩叭啦地掉了下来。雷锋赶快把盖汽车的帆布拉开来,迅速地将汽车遮盖好,这时候,雨也哗哗地下了起来,猛然抬头,看见公路上有人赶路,定睛一看,是一位妇女,左手抱着一个特别小的幼儿,右手领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肩上还背着两个大包袱,相当吃力地在冒雨行走。
雷锋急忙从车上跳下来,三步并作两步地跑着迎上前去。“大嫂,您这是去哪儿呀?”雷锋一边问着,一边随手把大嫂领着的小孩抱在身上。“俺是从哈尔滨来,到樟子沟去。”大嫂急得直掉眼泪:“兄弟呀,俺今天可遭了老罪了,孩子他爹说是来车站接俺们,可不知怎么,在车站等了他半天也没见来,俺带着两个孩子,还背着这么多东西,已经走了十几里地了,现在雨下得这么大,天也快要黑了,还要走十几里路才能到家,现在俺们都累迷糊了,怎么办呀?哭也哭不到家呀……”说着说着,竟真的哭了起来。
雷锋听大嫂这么一说,心里也很着急。他想:“毛主席说过,我们的同志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关心群众,帮他们解决困难。”于是,他连忙安慰(wèi)大嫂:“您别着急,我送你们回家。”说完,急忙跑到部队驻地,拿起自己的雨衣,又赶紧跑了回来。
雨越下越紧,雷锋把自己的雨衣给大嫂披在身上,随即又从大嫂的肩上取下那两个大包袱(fú)背在了自己的肩上,然后抱起那再也走不动的孩子,说了声:“走吧,继续赶路。”
“这咋敢当啊,兄弟!”大嫂有些不知所措,感激地对雷锋说“没关系,走吧。”雷锋说着,转过身来朝前面走去了。
风还在刮着,雨还在下着,路越来越滑,天越来越黑,雷锋就这样没遮没拦地走在前面。忽然,他感到怀里的孩子有些发抖,他这时也感到了阵阵凉意,立即停了下来,脱下了自己身上穿着的军装,紧紧地裹在了孩子身上。
大嫂连声喊道:“兄弟,兄弟”,并赶上来说:“好兄弟,可不能这样,这叫我说啥好呀!”雷锋笑着说:“没啥事,走吧,大嫂。”说完抱起孩子又 继续赶路了。
雨夜行程,走了足有一小时四十分钟,终于把大嫂母子三人送到了家。一进家门,大嫂就把那位没接到信的丈夫劈头盖脸地说了一顿:“你是怎么搞的?要不是这位解放军兄弟送俺们,俺们这会儿还得在路上哭呢!还不快谢谢人家。”大嫂的丈夫忙不迭(dié)地对雷锋说:“太谢谢您了,解放军同志。俺不是不去接,是没接到信,多亏了您了,赶快暖和暖和。”一家人千恩万谢,非要雷锋留下来吃饭,住一宿,等第二天雨停了再走。
雷锋想:“刮风、下雨、天黑算得了什么?一定要赶回部队,明天照常出车。”他连坐也不肯多坐一会儿,执意要赶回部队营地。
大嫂感到很过意不去,深情地说:“大兄弟呀,你可帮了俺们大忙了,俺们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大恩大德!”
雷锋平静地说:“军民一家嘛,何必这么客气,我是解放军,我应当这么做。”说完,他笑着朝屋里两个小孩挥了挥手,又对大嫂夫妇说了声“再见”,就钻进了雨夜中。听见大嫂在急切地呼喊:“兄弟,你贵姓?”他没有回答。他觉得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做点好事是理所当然的,自己辛苦点,多帮人民做点好事,这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在他短短的一生中,为人民做的好事多得数不完。古人说:“仁者爱人”。在雷锋身上,处处闪现着中华美德的光辉。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雨筝
任重道远 “仁义”天下
——2024年12月形势政策论文《我国周边形势及历史使命》 “仁义礼智信”在我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也是我中国和平外交事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因此周边地区在我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我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西亚以及南太平洋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当前我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
一 2024年邻国内部政局动荡简述及分析
近来,中国周边多地缘方向滋变,一些国家政局动荡: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大规模骚乱;南亚,巴基斯坦恐怖袭击接二连三,印度安全部队遭反政府武装突袭;东南亚,泰国“红衫军”越闹越大,菲律宾选前角力升温;东北亚,蒙古爆发反政府示威,朝鲜半岛局势扑朔迷离,日本鸠山政权支持率“跌跌不休”;西亚,伊拉克国内恐怖袭击升级,伊朗核问题即将面临“摊牌”。
国家政局动荡原因分析:一是国内政治日趋“两极分化”与深陷“民主困境”所致。周边多个国家均已形成以两大主要政党为首的朝野对峙僵局,如日本、印度、泰国等国内两派势力分庭抗礼、相持不下;二是国内经济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国际金融危机更是激化社会矛盾。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周边国家经济发展,致使经济大幅下滑、失业问题严重、社会动荡加剧,例如吉尔吉斯斯坦与泰国等;三是“三股势力”(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离主义)与部族民族矛给盾作祟。
周边国家政局动荡中国和平发展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一是其“外溢效应”危及我国的边疆稳定与安全,尤其是中亚、南亚与西亚不稳恐将冲击中国的地缘“西线”,“三股势力”又将蠢蠢欲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安全将面临新的复杂考验;二是西方大国等趁虚而入,浑水摸鱼,侵蚀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依托带;三是影响中国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走出去”战略,海外利益保护压力增大;四是对我国的周边外交带来新挑战,兼顾“维权”与“维稳”的难度加大,我国外交“不干涉内政”原则面临“中国责任论”的冲击;五是影响周边区域合作进程,掣肘亚洲经济一体化。
面对复杂的局面,我国需要不断强化“周边是首要”的意识,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统筹周边外交与边沿地区的稳定发展,有效化解周边动荡风险,妥善因应大国地缘角逐。
二 邦国之交 何须武力?
11月23日下午,韩国和朝鲜在西部海域存在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发生交火。公报称,韩国进行所谓的“护国”侵朝军事演习,激化了朝鲜半岛的局势。而此前8月16日的2024韩美“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事演习不仅得到了韩朝人民的舆论批评而且引起了朝鲜政府的强烈不满。现今韩国和美国27日开始又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黄海)举行为期5天的美韩联合军事演习。回顾2024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雨筝 年,从东亚的南朝鲜天安舰事件到中日东海钓鱼岛争端,从越南导致中国南海局势的不确定性到美国宣布在黄海进行军演并高调介入中国南海,我国周边形势似突然紧张起来。究竟是中国外交政策发生变化还是日本、越南等国依附美国蓄意挑衅、制造事端,作为美国围堵中国的马前卒,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我们看到,我国与邻国的既有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更趋复杂,周边的“大国责任”压力不断上升,我国周边外交“两难”困境加剧,“不干涉内政”原则备受冲击。但是,针对“天安号”事件引发的朝鲜半岛骤然紧张局势,我国始终坚持“兼听则明”与“以事实为依据”,冷静周旋、多方协调,苦口婆心、劝和促谈,尽最大努力维护东北亚和平,并为朝核问题重回解决轨道争取转机。
三 仁义之道,源远流长;心怀天下,任重道远。
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中国是主持正义、负责任的国家。尽管周边动荡对中国构成了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外交迎难而上、从容应对,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从针对伊朗核问题启动谈判的不懈努力到援助内部局势动荡的缅甸;从对“天安号”事件和平解决的积极努力、多方协调到近日针对韩朝问题组织的六方会谈;从人大主任吴邦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到温家宝总理、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等,他们无一不代表中国访问各个国家建立良好外交关系,奔赴各个会议维护世界和平。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依然存在,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我们中国是一个笃行“仁义礼智信”的国家,对待邻国的挑衅我们宽容,对待周边的冲突我们极力促进和谐,对于处于水深火热的国家,我们伸出援助之手。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在国际社会的风风雨雨之下,不仅切实承担着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更是在为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国际社会的安定和谐做着不懈的努力!这一点,全球人民都有目共睹。
总之,中华民族仁义之道,源远流长;中国心怀天下,和平之使命,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世界人民都会和我们一起高唱和平之歌,迈着人类社会进步的坚定步伐,雄赳赳,气昂昂!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