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浦区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清浦区经贸委
(2024年12月16日)
一、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及经济运行特点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中小企业局大力支持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攻坚克难,全力以赴保增长、求突破、促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1-11月份,全区新发展私营企业465户,个体工商户1908户,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9.08亿元。乡镇工业实现总产值95.76亿元、增加值23.57亿元、营业收入91.43亿元、利税4.43亿元、利润2.37亿元、实交税金1.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22.4%、21.9%、21.1%、20.7%和22.1%,各项指标均超过市下目标的序时进度。全年预计(下同),新发展私营企业480户、个体工商户2024户、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9.18亿元;乡镇工业实现总产值98.8亿元、增加值25.1亿元、营业收入95.4亿元、利税4.8亿元、利润2.6亿元、实交税金1.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19.3%、20.8%、20.1%、18.2%和16.3%,各项指标均完成或超过市下目标。
1、重点企业增势强劲,领跑作用突出。
1-11月份,全区28户重点企业累计实现产值39.22亿元、销售37.48亿元,分别占全区列统工业总量的54.8%和54.7%,同比分别增长23.8% 1
和22.1%。其中淮龙建材、盈达气体、淮钢钢结构、新鑫机械锻压、变色龙纱线等几户企业增势迅猛,截止11月末,分别实现销售1.96亿元、1.53亿元、1.84亿元、2.28亿元和1.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92.4%、85.2%、43.8%和30.4%。6户列入市百户“双高型”企业,实现开票销售0.81亿元、入库税金49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3.6%,占全区列统工业总量的4.1%和4.9%。
2、支柱行业迅速发展,拉动作用明显。
全区规模企业继续以化工医药、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为支撑。四大支柱产业共实现销售54.59亿元,同比增长32.98%,占全部列统工业销售总量的79.46%,增幅比1-10月份上升了
2.34个百分点。尤其是新型建材、机械制造行业增长较快,态势明显趋好。1-11月份,18户新型建材行业实现销售11.08亿元,同比增长60.3%,高于列统企业销售平均增幅30.2个百分点;28户机械制造行业实现销售18.78亿元,同比增长41.3%,高于列统工业销售平均增幅11.2个百分点。
3、新增长点成长良好,推动作用显著。
列入市监控的7个新增长点项目已全部形成,其中新增销售3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3000万元以下项目3个。7个项目累计新增产值2.01亿元、销售收入1.98亿元、利税1195万元,分别占监控目标的112.3%、112.1%、109.6%;占全区列统工业总量的3.6%、3.4%和2.1%;推动列统企业销售增长4.3个百分点、利税增长3.9个百分点。
4、一些指标回升乏力,离目标差距较大。
开票销售和入库税金指标期滞后。1-11月份,虽然全区列统企业实现开票销售30.2亿元,同比仍下降10.55%;入库税金实现1.69亿元,同比增长7.5%,这二项指标均未达到序时进度。申报销售亿元企业未达序时。1-11月份,申报销售亿元企业已达亿元的有:淮海盐化、天士力帝益、苏食肉品、盈达气体、淮矽薄板、新奥燃气、淮龙建材、联合化纤等8户企业;钢渣处理中心、新鑫机械、变色龙纱线等3户企业,未能达到序时进度,与市目标全年申报销售亿元企业10户要求,有一定难度。
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订单大幅减少。由于外贸出口订单减少,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化工产品大幅降价,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较多等因素制约,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1-11月份,全区113户列统工业中开票销售同比下降的有68 户,占总数的60.2 %;入库税金同比下降的有61户,占总数的53.9%。其中:吉利铸造同比少开票6059万元、少入库404万元;盈德气体同比少开票6426万元,少入库479万元;淮钢钢结构同比少开票6326万元,少入库144万元;隆达玩具制造同比少开票1974万元,少入库14万元;新鑫机械锻压同比少开票5036万元,少入库291万元;淮矽薄板同比少开票9187万元,少入库346万元,这6户企业合计少开票35008万元、少入库1678万元,分别影响全区列统工业开票销售和入库税金增幅9.8个和13.2个百分点。二是产品市场前景不好,导致企业产值下降。天士力帝益的主要产品之一肝泰乐因下游企业红牛集团产品配方调整,对该产品需求减少,产量只占去年同期的1/3。新奥燃气因今年
液化气销路不畅,销售网络未能迅速向外围扩张,仅限于本市周边地区,影响销售增长。三是流动资金不足,导致企业运转困难。部分企业由于没有固定资产抵押,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展德光电产品市场前景良好,公司有意扩大生产规模,但因暂时没有土地和厂房抵押,不符合银行放贷条件,扩大生产规模受到限制。
二、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1、树立目标意识,强化形势分析。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形势,面对保增长、求突破、促发展的艰巨任务,全力以赴地咬定发展目标,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掌控。会同各乡镇、街道,每月召开一次经济形势分析会,通报工业经济指标,分析运行态势,交流经验,探讨做好下一步工作的措施。
2、加快工作进度,实施百日攻坚。
坚持“工业经济是第一方略”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工业稳步回升的良好势头,从7月份起,坚定不移地实施“百日攻坚”活动,促进工业经济提速增效,促进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百日攻坚期间,实现列统工业增加值增长16.14%,占攻坚目标的105.4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52亿元,占攻坚目标的114.51%。
3、优化发展环境,做好监测点建设。
以市企业软环境监测点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为契机,加强企业软环境建设,将监测点由10个扩大到20个,扩大覆盖面,增强代表性。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认真处理及时反馈,已帮助淮海盐化厂、医疗器械厂等多家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三、2024年主要目标、总体思路1、2024年目标。新发展私营企业300户、个体工商户2024户、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6亿元;乡镇工业实现总产值、增加值、营业收入、利税、利润、实交税金,同比分别增长16%、15%、16%、15%、15%和14%。
2、总体思路。2024年,我们将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突出外引内培,促进产业升级。坚持狠抓招商引资不放松,通过招强引优,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发展后劲,提升产业水平。鼓励企业进行技改,争取用较少的增量激活较大的存量,使困难企业通过技改重新获得生机,使发展中企业积蓄能量,开拓更大市场。积极策划、包装一批潜力大、前景好的技改项目,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放贷力度,支持企业技改。二是强化帮办服务,推进项目建设。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要按照实施计划,倒排工期,加快设备安装调试进度,争取早日建成投产。对目前进度缓慢或暂时处于停滞状态的项目,要逐个环节地研究和落实开工条件,在解决具体问题上下功夫。对已投产项目,要排出生产计划,配套做好生产要素协调,保证设备满负荷运行。三是加强分类指导,提升运行质量。继续利用好每月的经济形势分析例会,确保重点企业开足马力,稳产超产。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进而促进全区工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即一头抓税收超百万、销售超亿元的大企业,促进企业继续发展壮大;一头抓新增列统企业、困难企业的帮扶解困,解决企业发展之初面临的问题,使其尽快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缩小贫富差距。对于旗县来说,中小企业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换言之,民营经济是吸纳劳动力就业、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渠道;是增加税收,繁荣市场,扩大内外需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是城市化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建设的加速器;是孕育和造就市场经济人才的摇篮;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带动新兴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先锋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生力军。多年来,旗委、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旗的中小企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但与毗邻的东胜、准旗等兄弟地区相比,我旗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步子还是比较缓慢的。我办针对这种“起步早、进步慢”的现象,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如下: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2024年,我旗共有712户中小企业,截止2024年末已发展至1129个,其中,工业296个,占总数的26.2%;涉农企业107个,占总数的9.5%;交通运输及仓储业60个,占
15.3%;服务业131个,占11.6%;批发零售业348个,占30.8%;住宿餐饮业32个,占2.8%;建筑业54个,占4.8%;房地产业83个,占7.4%;物业管理、中介及其他房地产业18个,占1.6%。2024年,达旗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3451人,其中,工业企业17559人,占总数的40.4%。随着农业税收的取消,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主要依靠中小企业的发展。2024年,全旗中小企业实现总产值671.8亿元,占总量的80%多。其中,一产实现产值53.6亿元,占总量的8%;二产实现总产值356.8亿元,占总量的53.1%;其中工业实现产值309.1亿元,占总量的46%,建筑业实现产值47.7亿元,占总量的7.1%;第三产业实现总产值261.4亿元,占总量的38.9%。中小企业年人均产值达到154.6万元,其中,工业中小企业人均产值达到176万元。
我旗的民营经济绝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各项事业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功不可没。但从我旗各方面的优势来衡量,目前,我旗大多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经营状况均因资金紧缺而令人担忧,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企业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产权关系模糊,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无法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影响银行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估;二是缺乏信用记录,或企业资信评级低,使银行难以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
评估;三是小企业缺乏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小企业大多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导致申请贷款的抵押物不足,而且抵押的程序繁杂、评估费用高,中小企业通过自身资产抵押获得银行贷款相当困难。
市场方面:一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对较高。中小企业受规模、经营水平影响,抗风险能力较弱,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对较高,银行信贷管理严格,出于审慎考虑,“为不错贷,宁可不贷”;二是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由于小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同时,中小企业要求的贷款额度小、期限短,但银行审贷和放贷程序与大企业、大项目贷款是一样的,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和监督费用高于大企业、大项目贷款;三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力量不足,金融服务水平和信贷支持力度还不足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还在发展初期,资本金规模及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制约了对旗内中小企业开展金融服务。另外,我旗的金融机构数量有限,直接融资门槛高、难度大、周期长,造成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度极大,资金基本通过银行间接融资和民间融资获得;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尚不完善等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政策方面: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金融工作部门都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由于职能所限,尚未形成监管合力。地方金融工作部门受职能所限,缺乏充分整合各类金融机构力量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金融政策难以在中小企业融资上发挥更大作用,金融监管部门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存贷比、存款准备金率等关键监管指标没有实施差异化监管,在目前信贷规模收紧、存款准备金率持续提高的情况下,面对中小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这类金融机构却出现无款可贷的困局。
总之当前受宏观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和融资难叠加影响,我旗中小企业经营发展和生存压力明显加大。甚至有部分中小企业在急需短期周转资金时,借道民间借贷,以高成本融资,给企业套上沉重的债务枷锁。
金融办为缓解我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正在进行一些有益尝试。一是创立达拉特金融网,开通手机信息平台。一方面以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多种媒介,及时向中小企业发布相关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产品信息,提高中小企微业信息获得能力和信息开发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网站中企业名录和本土品牌栏目,将企业的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各金融机构,有效地帮助它们做好贷前评审,减少贷后风险。二是成功举办了2024年银企座谈会。旗委副书记、旗长吉格定,副旗长刘永福、陈龙、开发区副主任陈愿出席
了会议,旗外10家金融机构、旗内11家金融机构、80家中小企业和金融办、财政局、经信局、国资局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为了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达旗重点项目,实现银企点对点对接,旗金融办编印了《2024年达拉特旗重点项目推荐表》,汇集农林牧水、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工业、交通、经贸流通、社会事业和城建房地产等8大项,87个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313.79亿元,拟申请贷款666亿元。此次座谈会一方面有效地促进了银企互动,另一方面为下半年企业融资奠定了基础。
(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成立金融服务中心加强企业培训。对企业进行经营概论、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和决策等理论内容,和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办公自动化等专业内容,进行全面培训。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账目混乱,财务手续不规范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协调银行信贷部门和专业会计事务所等,对其进行指导规范,帮助它们练好内功。另外服务中心、还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人才招聘、技术引进、市场营销、权益维护、投资融资等全方位服务。
二是成立政策性投资公司。投资公司通过对成长性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可将一部分财政流动性资金配臵到政府鼓励、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有利于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促进
成长性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三是成立政策性担保公司。这样一方面能充分发挥政府金融办的政策优势,广泛联系旗内外各家金融机构,在客观严谨的调研基础上,为可信的中小企业进行担保。这样既节省了银行的费用,防范了风险,又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帮助中小企业突破了融资困境,谋求发展。从而真正架起银、企沟通的桥梁,更好地推进达旗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另一方面能在加强我旗政府自身职能建设中,拓宽视野,大胆创新,使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在稳步赢利中不断提升社会价值,更好地搞活经济,造福人民。
四是扩大金融招商。积极为符合成立分支机构条件的外地金融机构如金融租赁公司、债券公司等在我旗安家落户,争取政策,创造条件。同时主动与外地一些有影响力的投资担保公司取得联系,借外力为我旗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内蒙古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
发布时间:2024-6-10信息来源:
为加快推动我区中小企业发展,实施“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自治区经委对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本篇报告。
一、发展现状
我区中小工业企业遍布全区12个盟市101个旗县区,涉及到工业经济的各个行业,为加快实现和谐内蒙古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单位数量多、经济总量大,成为我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
2024年全区中小企业50.12万户(含个体工商户),其中中小工业达到12.1万户(其中法人中小工业企业1.09万户,个体工业11.01万户),占全部工业的99.96%,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791.86亿元,占全部工业的66.21%。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2974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2.36%,实现销售收入2682.6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5.74%,实现利润255.9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6.96%。
(二)发展趋向集聚、集群化开始显现,成为壮大我区六大优势特色产业的重要力量。
随着大企业、大项目不断在我区落地,拉动了我区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为加快推进中小企业集约化、集群化、园区化发展,今年1月我区启动了“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重点培育特色产业集群。自治区政府安排8000万元中小企业专项贴息资金用于推进此项工作。目前,通辽市玉米加工、赤峰市有色金属加工、包头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巴彦淖尔市和锡林郭勒盟农畜产品加工业、鄂尔多斯市羊绒加工业等产业已初具规模;通辽市铝延伸加工、呼和浩特市电子信息、乌兰察布市氟化工等产业已有发展思路和基本框架;乌海市PVC、阿拉善盟盐化工等产业有一定的集群化发展趋势。
(三)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成为扩大社会就业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渠道。2024年,全区中小工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为130.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数的80.21%。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口、资金等要素的流动和集聚,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市化进程。2024年,全区城镇率达到了48.6%。
(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三大体系初步形成。
在培训体系方面:重点实施了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开发区、各大院校、中介机构等针对企业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涉及企业管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中介机构服务、企业自主培训的良性循环机制。在融资担保体系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区工商注册的各类担保机构209个,正在构建“一个核心、三级层次、网状结构”的全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组建了内蒙古中小工业企业服务中心,筹办了内蒙古中小工业企业网站,中小工业企业信息化推进联盟即将启动,地区各级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正在逐渐完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区中小工业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外部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内部发展制约因素较多两大方面。
(一)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
1、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从间接融资渠道看,银行贷款存在诸多障碍,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惜贷、恐贷、拒贷”现象。从直接融资渠道看,空间极为有限,很难通过债权和股权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2024年,全区新增贷款62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只占到15%,而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区的56%。2024年全区安排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贴息资金6000万元,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难,只发放4527万元贴息资金。
2、政策法规保障不够有力,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国家发改委围绕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联合有关部委将陆续出台37个配套文件。我区针对中小企业的配套政策措施主要有《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虽然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方面对促进中小企业提供了政策依据,但在金融信贷、信用担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等方面,还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扶持和保护性法规。
3、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除自治区本级和1/3的盟市有一些不够完善的中介服务组织外,多数盟市尚缺乏能够提供多种服务职能的规范的中介组织。现有的社会化服务机构由于受资金、观念、认识、素质等因素影响,尚不能系统的提供信息、融资、技术、培训、人才等方面的服务,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
4、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
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管理水平低、信息渠道不畅等诸多问题都与我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有着直接关系。
(二)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1、“家族式”企业多,以多元化投资为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少。
据2024年统计,中小工业企业按所有制类型分,私营企业和其它企业(多以“家族式”经营为主)6800户,占整个企业法人中小工业企业的62.4%。六成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基本上处于家族经营、经验管理阶段,创新、品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市场开拓能力弱,影响了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2、单打独斗、分散经营的多,“扎堆打捆”集群化发展的少。
根据“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调研情况看,目前,我区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虽然开始显现,但仍处于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90%以上的中小企业属于分散化经营,靠个体自身来发展,在资金、生产、市场、技术研发等方面难以形成合力和规模优势,彼此间缺乏合理有效分工,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产品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市场恶性竞争现象较为严重。
3、资源型初级产品多,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
目前,我区中小工业企业95%以上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传统资源初级加工行业,进入通信装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科技领域的中小工业企业不足50户,年工业总产值不足百亿元。2024年中小工业企业的产值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9个行业,占整个中小工业企业年工业总产值的73.31%。
三、加快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我区中小企业要围绕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延长产业链;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形成产业集群;围绕重化工基地搞配套,进行产品深加工。按照“培育一批、做强一批、壮大一批,梯次推进”的总体发展思路,实施“万千百十”发展战略:即:在“十一五”期间,在万余户法人中小工业企业中培育10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在千户成长型中小企业中做强百余户重点中小企业,在推进“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中建构20个特色产业集群,带动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从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和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两个层面着手,有序推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争取“十一五”末,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万亿元。
(一)完善“五个体系”,推进“五项工作”,加强中小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建设。
1、逐步完善中小企业引导调控体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集约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和调控作用,用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专项资金的投向和投量及有关政策,按照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围绕重化工基地建设搞配套的要求,全面推进“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引导中小企业做好“三篇文章”,即:在参与企业间和产业链条间的分工与协作上做文章、在优势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延伸加工上做文章、在大型基地和特色园区的配套生产上做文章,促进产业延伸、升级,提高产品层次,逐步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大、专业化协作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循环经济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推动中小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集群化发展,使我区大型骨干企业的产业链得以完善延伸,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强有力的依托。
2、逐步完善融资体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担保工作。
在拓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方面,借鉴山东省德州市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功经验,实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担保一体化服务,以经济和行政手段整合征信评级、担保和金融等资源,共担风险、共获收益,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调动征信评级机构、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三方合作积极性。同时,将政府的政策优势与金融机构的融资推动优势相结合,建立政府、银行、企业信用评级机构、担保机构合作机制,逐步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及共享的社会化,增强担保机构、银行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最终使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得到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在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方面,加快建立自治区级和盟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成长性强、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给予直接资助,或在贷款利息方面给予贴息支持;政府搭建区内企业与区外投资者合作平台,每年召开全区企业资本重组(股权融资)推介会,引导中小企业以债权和股权形式融资;扶持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设立和发展,逐步建立中小企业上市育成体系。
3、逐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政策法规环境建设。
围绕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结合实施 “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在“十一五”期间研究制订《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指南》、《内蒙古自治区发展产业集群指导意见》,规划全区中小企业发展蓝图,明确发展中小企业的基本思路、原则和目标,引导中小企业“扎堆打捆”集群化发展,促进中小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创造和维护有利于各种经济成份中小企业共同成长的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4、逐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各类服务机构职能作用的发挥。
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在2024年前,在原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在东、中、西部各整合组建一个融创业辅导、融资担保、人才培训、技术支持、市场开拓、信息
咨询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各类社会化服务机构服务行为,逐步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提高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及其它培训质量。对全区中小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普查摸底,掌握人才需要走势,本着推动创业促就业的目的,向各高等院校、培训机构提出人才培育重点,提高培训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发展较好的开发区建立创业孵化器,对创业者进行多层面的培训、服务、孵化,为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5、逐步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建设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信息网,实现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化。引导和推动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程,优化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和配置,逐步实现企业生产研制信息化、管理方式网络化、决策支持智能化、经营管理实时化、运作过程规范化。
建立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分析制度,加强中小企业动态跟踪管理。按季分行业和地区及时发布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并把我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与国内外进行分析比较,为政府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加强引导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依据和建议。
(二)推进“四个转变”、实现“四个提高”,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1、从主要依靠数量扩张,逐渐向提升质量转变,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区中小企业发展开始步入质量提升阶段,应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三方面入手,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在制度创新上:要围绕实现资本社会化,改变投资主体比较单一的格局,建立多元开放的产权结构,逐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技术创新上:增强“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能力,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开放式经营,共建技术中心,联合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小企业公共创新平台和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在管理创新上: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加大人力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形成终身学习型企业文化,积极营造“学习掌握科技,科技创造财富”的良好氛围。
2、从主要生产传统资源型产品,逐渐向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转变,提高中小企业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
我区中小企业要紧紧围绕发展壮大自治区六大优势特色产业,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向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工业园区聚集,与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专业化协作关系,加快推进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推动产业创新。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装备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努力把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建设成为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积极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大力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民营科技企业。
3、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逐渐向提高经济效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转变,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中小企业要把追求经济效益与实现社会效益和遵循现代市场经济法则结合起来,诚实经营、公平竞争,走“敬业、诚信、守法、环保”发展之路。要坚持质量立业、品牌兴企,严格照章纳税,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努力提高企业的信誉度。要处理好与环境和生态的关系,牢固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4、从主要依靠区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向充分利用区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提高中小企业外向发展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
我区中小企业要牢固树立开放发展意识,通过走外向型的道路实施开放式发展,在深度参与国内甚至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努力提升整体素质。一方面要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加快、国内地区间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的大好形势,积极探索和建立与区外政府和相关组织合作的新途径、新机制,务实推动重点项目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各盟市招商洽谈会等大型国际国内贸易交流会议这些平台,展示自己,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走出去、引进来”。依托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等口岸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等,跳出内蒙古发展自身。同时,积极引进区外、国外人才、资金、先进技术和装备,充分利用区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来源: 内蒙古工业、内蒙古首家工业经济综合性网站 作者:张树德 胡瑞芬
发表日期: 2024-5-24
关于着力破解我市用工紧张困局的几点建议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部分企业增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力资源需求也随之增长。而本地区人力资源结构性不足,新增生产线等情况带来的短
时间内大批量用工需求。
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汇报提纲
营口市劳动就业管理局(2024年2月24日)
一、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
(一)对中小微企业提供促进就业税收政策
根据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转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文件的通知》(辽人社[2024]52号)文件精神,提供如下税收减免政策:
1、对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零就业家庭或享受城市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劳动年龄内的登记失业人员以及毕业内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在3年内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2、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原: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即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注:服务型企业是指从事现行营业税“服务业”税目规定经营活动的企业。
(二)对中小微企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对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军队退役人员、军人家属、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筹 资金不足的,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5万元,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照人均不超过5万元,总额不超过50万元的标准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以展期2年。
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集中使用残疾人或自谋职业的军队退役人员的企业,根据实际招用人数,确定贷款额度,最高额度由不超过150万元。
(三)多项措施积极扶持创业带头人
我市针对对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0周岁品德高尚、助人为乐、事迹突出、热心公益事业、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的各类劳动者进行创业带头人认定,并为已认定的创业带头人提供必要的扶持政策。2024年共扶持创业带头人420人,创业带头人带动就业2521人。
1、对纳入扶持范围的创业带头人,按规定享受省市政府制定的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和就业服务。
2、创业带头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在推荐单位提供相关培训证明、信用保证、承诺与担保机构共同实施保后管理的基础上,可取消反担保,由担保机构直接办理担保手续。
3、创业带头人创办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并与之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对缴纳的基本养老、失业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企业承担部分,按照“缴谁谁补”的原则,3年内分别由市或区县财政给予全额补贴。
(四)全力推进孵化基地建设,帮助中小微企业顺利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营口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引导全市创业孵化基地标准化,规模化运作。根据省关于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的有关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中小企业创业园共同组建营口市青年创业指导中心,为全市创业孵化基地起到示范作用。该中心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下,由中小企业创业园负责营口市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的日常工作。
在巩固初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成果,突出体现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推介、小额贷款、经营咨询、法律援助、创业社保补贴、创业服务补贴等 “一条龙”公益性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深层次的探索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创业政策、项目技术等优越条件的特色创业孵化之路。要求各市(县)、区,深入发掘自身特色创业孵化资源,加快孵化基地的建设。
2024我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8个,接受省创业孵化基地专项补贴资金80万元,接受市创业孵化基地专项补贴资金45万元,该专项补贴资金用于补充孵化基地运行费用的不足。
(五)加大人力资源服务力度,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1、搭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免费招 聘场所。2024年,中心劳动力市场共成功举办招聘洽谈会 95场,其中,大型招聘会4场,提供就业岗位159082个次,达成就业意向27203个次,意向成交率17.1%。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各类求职人员总计为185694人次,求人倍率0.86。
2、免费为中小企业发布用工信息。一是在辽宁就业网及营口人力资源网等具有政府公信力的网站为企业发布用工信息;二是借助辽视《黑土地》栏目发布用工信息,充分利用电视媒体传播范围广,辐射面积宽的特点,创建信息发布新平台,开拓就业新渠道;三是深化与我市建立劳务合作伙伴关系的79个地区的合作,积极交流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四是在市劳动力市场为有用工需要的企业免费发布用工信息;五是继续做好我市劳动力相对丰富的东部山区发布用工信息工作;六是努力探索宣传新渠道,利用社区办事处与群众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将企业用工信息做到深入宣传。
二、当前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部分企业工资偏低,在全国范围的用工竞争中难以形成引人“洼地”。在我市赴外省市进行劳务交流洽谈活动中了解到,多数地区求职者认为我市缺员企业工资收入总体水平偏低。虽然我市出台了《营口市部分岗位职种招工最低指导工资标准》,规定了部分岗位职种的最低工资,但工资水平还是普遍低于大连、沈阳、天津等周边地区,且远低于东南沿海地区。单位用工待遇低,求职者要求条件高,求 聘差异距大,造成对求职者的吸引力不强,即使来之也难安之。
(二)部分企业人性化管理等软环境建设有待改善,导致就业稳定性不强。通过调研和务工者反映了解到,部分企业人性化管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部分工种存在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为外地员工提供的食宿标准偏低等情况,员工超负荷工作,工作热情不高,导致人员稳定性差,流失严重,形成长期招工、长期缺工的“怪圈”。
(三)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短期内填补大批量用工缺口有一定困难。随着部分中小微企业增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力资源需求也随之增长。而本地区人力资源结构性不足,新增生产线等情况带来的短时间内大批量用工需求,给人力资源部门造成巨大压力。
(四)适岗适龄人群逐年递减,纺织服装类企业招工难尤为突出。由于纺织服装行业务工者多为女性,且年龄偏小,而伴随着我国多年来的独生子女政策,近些年我国人口逐渐呈现出老龄化的态势,适合从事该行业的人群有减无增,加之传统观念等原因限制了男性从事此类工作。
(五)本地区可用技术工人有限,需大批量从外地引进。当前我市本地技术工人已很难满足企业需要,尤其是技术熟练的焊工、车工等,常需到外省、市引进,但在对接过程中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三、今后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意见建议
(一)按照“走出去”方针,积极参加外省市用工洽谈活动。积极带领企业到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南等地参加用工洽谈活动。通过发放《营口市人力资源引进宣传手册》、《外来劳动者就业服务卡》等方式大力宣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宣传我市企业用工环境。力求为供求双方搭建了“直接见面、自主交流、双向选择”的平台,实现“贴近、宣传、服务、政策、维权、共赢”的六个到位。
(二)采取“请进来”策略,吸引人力资源丰富地区来营考察对接。邀请剩余劳动力富余地区的劳动就业部门、乡镇及中职院校领导到我市缺员企业参观考察。通过电话、网络等通讯手段同与我市建立劳务合作的地区和人力资源输入基地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传递我市缺员企业用工信息。
(三)引导企业提高薪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人员稳定性。引导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提高福利待遇,提高人性化管理程度,发挥工资福利对劳动力吸引的杠杆作用。强化企业和谐生产的经营理念,形成领导带头真抓实干、中层干部紧跟照办、员工绝对听从指挥的良好生产氛围,下真功夫留住外引劳动力,降低“留不住”造成的资源与资金浪费,从根本上打造营口企业良好形象。
(四)引导务工者树立正确求职观念。帮助务工者树立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观念,不是一味的要求工资待遇,而是在 工作中不断培养、锻炼自己,开发自身潜能,实现人生理想。
(五)做好外来务工者的权益维护跟踪服务工作。宣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政策法规,对引进人员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维权卡,建立定期跟踪回访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六)积极为重点缺员企业、缺员行业召开专场招聘会,深挖内部资源,促进内需对接。以我市现有人力资源市场为支撑,更好地为缺员企业服务。一是在深入调查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基础上,举办几场面向缺员企业的专场用工招聘会。二是以“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系列活动为中心,营造缺员企业全力招工和求职者积极就业的良好氛围,促进本地资源对接。
(七)与院校搭建合作平台,探索人力资源引进新模式。一是规划预期需求,发掘可定向培养专业,努力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二是协调院校以定向培养的学员为平台,在招收定向生同时向家长传递用工信息,引导有就业意愿的家长来营就业,以“子带老,夫带妻,少带多”的方式,增加稳定就业因素。
全县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工业经济运行及中小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形势延续了去年的好转迹象,企业家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转型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出生产经营平稳有序、产业层次不断提升、新旧动能转换提速推进等特点。
(一)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增速回落。
今年以来,受汇宏新材料54万吨违规产能关停影响,全县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增幅回落明显。1-7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累计下降25.2%;实现主营业收入180亿元、利润8.4亿,增幅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虽然工业经济低位运行,但工业动能转换依然呈现出许多亮点。(二)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截止目前,全县实施过千万元工业项目54个,计划总投资57.58亿元。其中,已完工项目17个、在建项目9个、新开工项目28个。投资12亿元的正信新材料年产60万吨阳极炭素项目,基础施工已完成,已完成主要设备招标工作;计划总投资2.4亿元的万顺新材料年产60万吨冷轧高品质薄板项目基础施工已完成;投资6.7亿元的国创风能年产10万吨大型海上风电高端装备智能化改造项目及投资1.2亿元的康和药包药用中硼硅玻璃管及管制瓶生产项目设备已购进,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工业领域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技改)项目35个,项目总投资22.17亿元;其中13个项目已完工,计划总投资8925万元,全部达产后可节约人力300余人,年节约电力400万千瓦时,预计新增产值2亿元,实现利税1500万元。(三)产业层次不断提升。
从调研情况看,传统产业受益于产品价格联动上涨以及去产能成效的逐步显现,行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态势;新兴产业则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引领全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运转正常。汇宏新材料、创源金属等铝精深加工企业充分发挥现有运行产能的最大潜力,认真组织生产,有效应对54万吨电解铝产能关停的不利影响,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投资12亿元的正信新材料年产60万吨阳极碳素项目基建工程已完成,铝精深加工产业规模效益持续释放。建材加工企业致力于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等多元化转型方式,产品逐步向轻质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斯蒙特建材4条生产线全部投产,与行业龙头上海雅仕合作,产品应用拓展到居民楼、家居装饰等领域,利润率水平达到20%左右,今年计划投资2亿元启动二期项目建设,研究开发二代产品;惠博新材料镀铝锌系列产品国外市场需求持续提升,产品产量同比提高60%左右。投资9.6亿元的浩宇重工高端装备用精密铸件项目、投资2.4亿元的万顺新材料冷轧高品质薄板项目加快推进。
---装备制造产业持续发力。龙马重科加工铸造产能持续释放,大型海上风电设备生产线的8台进口设备已到达港口,总设备达到200台左右。已成为国内风力发电企业前十位的稳定供货商,占行业龙头金风科技订单量的40%左右。惠宇机械产品覆盖宝马、奔驰、大众等高端市场,计划今年新增4条生产线,产能可增长30%左右,投资5亿元的大型风电高端铸件机加工项目已试生产。富瑞工贸努力抢占国外细分市场份额,产品远销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多个国家,产品供销两旺,预计全年产能、产值增幅均在50%左右。
---生物医药产业稳步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始终坚持在提升产业规模和科技创新引领上下功夫,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康和药包3号窑炉投入使用,中硼硅玻璃管生产线达到3炉7线,企业产能逐步释放。同时,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出口订单已占到总销量的80%。蔚蓝生物科技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放在首位,微生态产品扩大到动物用、植物用等多个领域,产品供不应求,预计全年产值将达到2亿元。中惠生物科技公司万吨红曲系列产品项目进展顺利,年内可新增产值3亿元。
---纺织服装产业运行平稳。今年以来,原料价格和棉纱价格趋于稳定(目前,地产棉均价在16500元/吨左右,40S棉纱价格在25000元/吨左右),纺织企业略有盈利。但随着人民币升值,国外市场竞争加剧。新疆棉纱低成本优势对内地棉纺织下游企业的冲击,纺织服装企业依然面临一定的市场压力。面对尚未启稳的发展形势,较具规模的企业不再盲目追求产能规模的扩张,而是向精准转调要效益,实施差异化战略调整产品结构。布鲁科纺织持续在设备改造上下功夫、盛润纺织努力研发高支纱、高密度织物,力求效益最大化。
---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企稳回暖。肉类屠宰企业逐步摆脱前几年投机经营的影响,库存量大幅减少,目前毛鸡利润达到1.8元/只,冻品利润也随之回升。天禧牧业、中天食品、飞佳食品等屠宰企业经营情况略有好转,投资3亿元的玉瑞农牧禽肉制品生产项目预计5月份投产;黄河粮油、龙凤面粉等小麦加工企业通过进口小麦逐步摆脱原料供应的限制;板材加工特别是家具生产企业通过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抢占国际市场份额,产能得到持续发挥。
---
化纤绳网产业整体向好。从当前情况看,化纤绳网产业经历市场需求低迷、环保整顿后,行业发展逐步正规,产品价格持续攀升、市场形势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良好态势,尤其是企业在产品性能、成本控制、产品转型等方面的探索更加深刻,绳网产品由单一型向多种类、多性能、多用途的系列化方向发展。同时,得益于国际市场前景广阔、需求范围广、回款及时的特点,金冠网具、金汇网业等30多家出口企业发展形势较好,产值年均增长30%左右。结合绳网产品特性,绳网产业电商发展势头向好,李庄镇“泉宏”绳网销售旗舰店,成为第一家入住“天猫”的绳网类销售店铺,通过积极拓展销售种类,预计2024年销售产值同比增长30%。
(四)新旧动能转换提速推进。
广大企业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推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深刻内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在思想认识上下联动、在转型发展上持续发力、在创新驱动上激发活力。涌现出一系列传统产业中催生新动能,聚力转型中培育新动能,模式优化中孕育新动能的典型经验。1.认识提升开辟动能转换新境界。调研中,企业普遍认为,随着宏观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市场与要素的双重约束愈加严重,过去长期依靠拼资源、拼劳动力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经无法为继。当前,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是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适应性的必然选择。对企业来讲是机遇更是责任,为企业充分挖掘创新资源,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战略支点。纷纷表示,要牢牢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加快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在动能转换重大历史变革中,点燃企业转型发展的“导火索”。
2.产品创新焕发动能转换新活力。各重点企业在坚守主导产品基础上,更加注重适应市场需求与体验,全力做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新精特产品创新文章。龙凤面粉聘请中国第一批国家认可的制粉工程师进行技术指导,产品质量及行业内竞争力大幅提升,同时,积极开发速冻食品、专用粉,提升市场占有份额。华冉工贸适应国外市场需求,取得欧盟CE认证,研发生产橄榄网,利润率逐步提升。斯蒙特建材与山建工、济南大学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广精配式装修服务,有效提升产品知名度。
3.精细管理增强动能转换新实力。企业逐步认识到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以精细化管理促转型的必要性,在降低企业成本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康和药包组建对外贸易营销团队,大大降低营销成本。蔚蓝生物年产5000吨微生态产品智能化车间项目,持续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减少用工。布鲁科纺织顺应新旧动能转换趋势,投资千万元进行设备改造,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龙丰面粉、富瑞工贸也由机器手替代人工装卸工,降低了用工成本。和美集团注重员工培训,公司建立起分层次的培训机制,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国内外高端培训,提升管理能力,邀请专家对一线工人进行内训技术指导,增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技术提升能力。
4.模式优化激发动能转换新动力。李庄镇立足绳网产业集群优势,积极申报山东省绳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面提升我县绳网产业行业内标准制定参与程度。龙马重科计划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强力提升企业科研管理水平。天禧牧业对标国内最先进的畜牧循环养殖模式,规划建设“智能化高效养殖园区”,努力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先进养殖模式。
二、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及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刚性政策约束影响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企业组织生产不稳定。去年以来,国家实施环保整顿、采暖季错峰生产、限产等政策要求,企业组织生产波动较大,面对需求面逐步改善的市场,企业为应对生产波动,只能提高备货量,一定程度上形成资金占用。二是缺乏对刚性政策的精准研判,部分企业落实错峰生产、重污染天气限产期间,没有有效调节生产,致使产品生产受限,造成订单延期。龙马重科因延迟发货遭到客户罚息,富瑞工贸盲目增加存货,相应增加了资金占用。二是项目支撑能力不强。项目落地的刚性约束加大影响企业投资热情,根据我们前期统计情况,2024年全县实施的38个过千万元项目中,续建项目达20个,全县共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项目35个,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比例仅为15.5%,反映出企业家整体对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大部分企业进行项目建设实现动能转换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二)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后劲不足。
一是转换能力相对滞后。企业转型还是停留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低水平的升级上。缺乏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研究对接、企业转换目标、方向、路径的清晰认识和做大做强的长远规划。二是科技发明申请力度不够。我县部分绳网企业产品的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有些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但由于没有及时申报品牌和专利保护,科技成果无法转换为经济效益,恒顺网业向设备生产厂家提供改造需求,厂家代为生产,无形当中造成改造成果外移。三是优势产业集约度不高。部分绳网企业反映,由于我县没有统一规划的绳网工业园,配套发展程度较低,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平衡,整体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能力不强。(三)企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原材料、劳动力等重点生产要素价格走高已成为常态,特别是部分企业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后,不仅用能成本增长近三倍,能源供给不足与需求扩张的矛盾也更为突出,康和药包、玉瑞农牧均受制于天然气供应不足,产能迟迟得不到有效发挥。二是资金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主要表现为流动资金和技改创新资金不足,前期企业产能扩张、环保设施改造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导致在转型创新方面资金缺口较大,天禧牧业流动资金缺口在5000万左右,康和药包也是因为资金紧张,持续实施技术创新的压力较大。三是人才支撑依然是“短板”。技术工、熟练工、电商运营、网站管理等专业人才紧缺的现象表现比较明显,工人流动性加大、盲目要求提高工人工资的现象在绳网行业表现特别突出。三、下一步推进工业经济运行及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工业是主力,全面增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关键点和发力点也在工业。省市县全面开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实现我县工业经济“破旧立新”的有利时机,更是XX工业以“四新”促“四化”、实现“四提”,打造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选择。各级各部门要切实主动作为、牢牢抓住省市部署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这一重大机遇,思想认识再提升、思路措施再跟进,真正走出一条新旧动能转换的XX路径。结合此次调研,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突出向上对接,充分借力政策优势。
一是要深刻把握省市县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规划、意见的科学内涵,认真领悟我县在产业发展定位、机制措施保障、工作推进机制与省市方案的切合点,真正成为指导全县新旧动能转换的顶层设计。二是抢抓政策机遇,强化对接争取落实力度,建议发改部门抓好上级政策争取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全县各级力量,积极对接省级层面的“1+3”政策体系和细化健全的各类配套政策、《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管理办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省级政府出资管理办法》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激励办法》中的扶持政策,同时,立足我县实际充分挖掘国家赋予的一系列现行先试、试点示范的改革权利,力争在XX大胆探索并总结推广,实现借势发展。(二)突出向内挖潜,充分激发内生智慧。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就是提升企业自我变革、自我创新能力。我县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偏弱一直是影响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一是企业要牢固树立“持续创新是生命力”的发展意识,“眼光向内”突破瓶颈制约,依托新旧动能转换衍生的新型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优化技术要素、谋划长远发展规划,切实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风口浪尖”催生企业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二是要强化素养能力的提升,建议各企业主动学习借鉴大企业、大集团重视员工培训的先进做法,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出一批脑力劳动的蓝领阶层,构建完整健康的工业生态。同时,建议县政府在继续推进实施企业家课堂式内训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企业家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方案,提高我县企业外向对接水平,开拓企业家眼界,启发企业家探寻发展新路径。(三)突出对标提升,提升产业集约水平。
签于调研中绳网企业反映的绳网产业整体集约度不高、企业平台化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和镇办借鉴先进地区“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产业园区集群发展规划与小城镇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实现统一规划、统筹推进。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强化效益导向,提升企业集约化水平。同时,建议李庄镇、姜楼镇绳网产业较为集聚的镇办,借鉴博兴县兴福镇厨具产业集群平台化管理,设立企业及工人信誉平台的做法,切实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和一线员工整体素质。(四)突出精准指导,有效挖掘生产潜力。
一是针对部分企业反映的因落实错峰生产、黄色预警天气限产要求,未能有效调解生产的问题,建议环保部门借鉴天津市提前预警天气状况的做法,切实提高科学预测能力并及时告知企业进行生产调解,尽量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二是针对企业反映用工不稳定的情况,建议人社部门积极进行劳动政策宣讲,同时引导企业规范用工程序,保障工人基本权益,切实防范和化解企业用工波动。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