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人本主义哲学视角下的高等教育

最新文章

第一篇:人本主义哲学视角下的高等教育

人本主义哲学视角下高等教育对经济的影响机制

王安中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北京,1000037)

摘要:高等教育对于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哲学视角下,对于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不尽相同。人本主义哲学思想讲求对人的重视,对人类整体发展的重视。高等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评价标准根本上基于人本主义哲学逻辑;经济学发展的目的,内容和研究者的评价标准本身也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逻辑。本研究在人本主义的前提下,通过宏观与微观的视角,教育对人的理性,秩序,创造性的发展,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分析高等教育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对于人本主义经济学的影响。

关键词:人本主义;人的发展;高等教育;经济发展;促进机制

一、人本主义哲学简介

“人本主义”由英文humanism翻译而来,通常还译为“人文科学”、“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它是建立在“人是目的”理念基础上的关于天人、物我、群己、劳逸等关系的思想表达。人本主义哲学思潮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流派之一(另一支是科学主义)。它发端于十九世纪中期,由克尔凯戈尔、叔本华、尼采等开创,二十世纪初现象学倡导的“生活世界”承前启后;海德格尔、萨特、波伏瓦、梅洛庞蒂、加缪等引领的存在主义运动。到了现代,“它是一种乐意为这个自然世界中的一切人类的更大利益提供服务,提供理性、科学和民主方法的哲学。”人本主义哲学总是从某种“应当”出发,也就是从特定的道德观念出发,以“人的东西”反对“非人的东西”,只有“人的东西”才是人的本质。作为一种“元价值”、“元哲学范式”,“人本主义”最能体现这一概念的哲学意蕴。

人本主义的基本内涵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本主义是一种以人的生存为根基的基本哲学范式。第二,人本主义是一种以自觉和不自觉的形式支撑着人类行动的价值观。第三,人本主义是一种规范和调整人类实践行为的实践原则。

当今人本主义思想开始更加重视非理性的思考。理性主义给现代社会带来的是一些列的价值迷茫。正如加缪的“荒谬主义”。理性仍然在束缚着人类的思考。虽然它带来知识,却始终无法找到世界的本源,摆脱上帝束缚的人类又要求脱离理性的宰制,获得真正的自由。人本主义哲学正是在这种困惑下开始发展的。

二、高等教育应该是人本主义的教育

(一)传统的高等教育哲学观

传统的大学哲学观,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认识论,一种是政治哲学论。强调认识论的人,把为知识而知识的“闲逸的好奇”的精神追求作为目的;强调政治论哲学的认为探求深奥的知识不仅出于“闲逸的好奇”,而且还因为它对社会的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起初,由于自然知识的有限性,知识对生产力发展推动不足以及大学规模的原因,认识论的大学哲学观念统治大学,大学真正成为精神洗礼的纯洁的学术场所。但随着工业化,科学化以及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等因素的影响,此后的大学哲学发展过程中,认识论和政治论两种高等教育哲学观开始融合,应且有政治论高于认识论的趋势。毕竟理性化的社会引领者过度理性化的思潮。当然,作为反抗与妥协,两种哲学观念开始趋于平衡,以一种契约的形式,互相尊重对方的观念,使得大学保住了最后一片纯洁的学术净土。

(二)人本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观

1.高等教育的目的指导人的行为的核心是一种终极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性表现在我们的选择,而来源于我们的某种终极哲学信仰。对于高校的哲学观,我们必须以一种目的与意义深度的思考。对于高校的目的,对于高等教育为何存在和发展这一基本问题,我们尝试用人本主义的视角加以思考。大学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教育的根本实质是保持和促进人的生命存在,生命存在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属。而人是具有自主性的,是一切教育主体。培养人所需的要素,就使人成为怎样的人能够幸福,能够获得生存的能力,以及价值与意义的一切物质与精神手段。不论是高深的学问,还是能应用于实践政治,只要能够达使人获得自身的意义与价值的体现,都是可以考虑的。

2.高等教育内容

所以,不论是人之论还是政治哲学论,其演变的过程必然是随着社会的社会的演进,人类生存与发展,获取价值与意义的不同环境和标准而不断变化的。近代科学理性战胜了上帝的存在,人们开始信仰科学,以最求财富,摆脱神的束缚作为追求意义的手段,大学中对于人的意义淹没于理性的进步中。大学中政治哲学论的注重直到之间,服务于社会的思潮开始发展;而当代随着人类对于科学理性的逐步怀疑,人们质疑生存意义,开始通过重新思考心中的信念获得新的意义与幸福,大学中的高深学问开始复苏。因此,在所有的大学哲学思潮中,变化的是理论角度,不变的是思考的根源与目的——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幸福。

3.高等教育的评价标准

大学中存在一种普世的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关心人本的价值观是一种观注人的存在、价值、尊严。这种价值观及时我们赖以思考的源泉,又是指导我们实践的标准。布鲁贝克始终坚持以“高深学问”作为其逻辑起点。高等学校有三项主要职能:传播高深学问,扩大学问领域,运用其成果为公众服务。”在人本主义的逻辑下,一切大学目的的核心价值必须是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核心的。服务于社会发展的目的也是一种对人的社会生活的与社会性的关注。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人的教育,到纽曼的自由教育观,再到《耶鲁报告》的自由教育思想,都闪耀着人本论的光辉。从美国20世纪20~30年代、40~60年代、60年代未到80年代中后期这三次通识教育运动来看,人本论思想对于西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是20世纪美国本科教育改革的主题。

所以,高校的哲学观念也因该是一种人本主义逻辑的。这种逻辑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的发展。

三、经济学中的伦理学与人本主义。

经济学的研究必然要关注人。人在经济学中应处于何种地位?这是审视经济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经济学中的伦理学

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最终的利益回归还是人。对于起源与目的都是人的学科,必然要涉及到关于人的伦理问题。伦理学又叫实践哲学,是一种应用哲学的关于人的思考,指导人类一切相关实践的学问,经济学概莫能外。

1.经济学的研究目的经济学研究的的目的,古典经济学派一般倾向于一种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利益最大化,为什么利益要最大化呢?不可否认的一点,人们摆脱宗教束缚的最有利武器就是人们的财富和追求财富的热情。这种动力使人们自由,幸福。财富的膨胀,带来了新的虚无与失落。当某种经济政策是少数人获得利益,多数人失业下岗时,经济学家为了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伦理取向,提出新的更加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的,而经济学家的道德责任感,也经常引导研究方向。

2.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经济学家认为自己的研究是实证的,因为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就是实证性质的。但经济学命题中很难找到纯粹“技术性”的问题。比如某位经济学家被咨询关于如可控制失业率问题的时候,他必须了解到决策者所持有的态度。当然如果决策者没有这样的要求的话,经济学家不得不用自己所持有的价值观填补这个缺口,因为这种决策建议首先要得到的是一种评价标准,而种标准只有从经济学家那里找到答案。

3.研究者

经济学研究不都是实证性的,还有规范性的在其中。在决定研究领域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时,经济学家必须考虑伦理问题并同样需要某种概念和标准,这种标准首先要应用于经济结果和过程的评估。研究者本身不但收到自身价值观的影响,还受到自身对于研究问题态度的影响。比如一位马克思主义着,会将经济分析成一种剥削模型,而凯恩斯主义者则不会。

综上所述,经济学家必然要懂得一点伦理学知识的。道德反思贯穿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二)经济学中的人本主义。

经济学中有很多关于人本主义的理论。因为经济作为人的活动,必然是为了任的生存与发展开端的。人本主义在经济学中划分成两个重要的概念,几个人人本主义与社会人本主义。两种不同本位的理论构成的西方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今天,人们一般把基于社会本位思想的经济学称之为西方人本主义经济学,而把基于个人本位的经济学称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或主流经济学。

强调个人本位,无外乎就是个体最为经济学研究的主体。一个人本位的经济强调一种经纪人的假设——人是理性的,能够做出理性判断的,最求利益最大化的。对于个人利益的从亚当·斯密开始,基于个人本位价值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一直被奉行。个人成为经济研究的主体。从社会经济学家边沁开始,多数人利益就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关注点。不论是怎样的经济学视角,都无法回避一个关键的问题——人的存在与发展。人类最求无限的财富的目的也就是自身意义一种实现方式。马克思·韦伯认为,人类最初进行的无限是财富积累,个人利益的膨胀,与宗教改革密不可分。一种新教伦理鼓励人们通过追求财富,实现自己的价值作为获得上帝恩宠的手段。上帝容许创造但拒绝挥霍,而终于上帝死了,人们在道德上的缺失,社会观念的无视,引发了20世纪的社会危机。基于人本经济作为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领域中视角进入经济学。两种经济学仅仅是从不同的视角环境下做出的对人类的意义的解释。

经济学历史,正如大学的人本主义的发展,伴随着与科学理性的斗争。显然,个体的经济模型拥有自己明确的主体,价值取向以及种种假设,更有利于分心经济学的各项指标,使之更加科学实证化,则方面比人本经济学更有利于研究。

但正如前面所说到的,经济学充满了伦理道德的判断。任何判断都需要有一种标准作为基础,人本主义就是这种判断的标准。什么样的经济学研究是好的,不但取决于实证的科学性,还要看看主导这种研究命题或者假设的人本主义伦理价值。

四、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促进机制的人本主义思考。

高等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评价标准根本上基于人本主义哲学逻辑;经济学发展的目的,内容和研究者的评价标准本身也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逻辑。所以,在探讨二者之间关系时就不得不放在这种逻辑下进行分析。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拥有相同的目的性,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主题,这是一下论证的基本前提。

(一)宏观角度

1.高等教育有助于巩固改善经济活动秩序。人本主义精神下的关于经济理性的假设并非

对利益的绝对追求与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幸福的合理化。这种“合理化”注定难以用一种量化的方式准确的表述出来,也难以做到很高的普及性。不过对与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来说,这样的理性才是合乎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的。马克思·韦伯讲过,允许人类追求财富的同时,却不让人类肆意挥霍。人本主义的理性告诉人们一个“度”的问题。人本主义的高等教育就是培养人的关于“适度”的理性。这种适度原则不是为了适度而适度,而是为了追求一种和谐的美好的幸福的状态。理性主义高等教育的所传授的人本主义绝非个人主义,而是边沁的,一种普世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人类在接受这种高等教育后自然对于获得适度的个人利益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于是否需要协调,如何协调人与人,人与人类,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自然会形成一种经济的合理的秩序。这种秩序可以是一种自发的对现有经济制度合理之处的巩固,也会是对现有经济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加以改善。这种秩序的巩固与改善,甚至是结构与建立,都是一种自发的机制。在竞争中的有序表现在对现有制度的信赖与对之都维护的目的的信仰。

2.高等教育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经济发展的质量取决于经济发的结果对于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水平。人本主义精神下的经济发展的目的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是一种可持续的,合乎人类及人的发展的经济。高等教育中的价值取向就是这种追求生存与发展的。他教育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空间的认识,对于经济是人类更加幸福的认识,使自然与社会更加协调的认识。这种认识并非是基础教育阶段灌输似的教育,而是对学生对于这种人本精神的思维方式的、认知能力的教育。也就是说给我们一种或更多的方法而非一把尺子来衡量人类发展的问题。这种认识会融入到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中。这种价值取向一方面对现有经济发展的水平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引导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在这种人本主义高等教育的指引下,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对社会发展的重视。这种关注同样不是单纯的政治上的口号,而是一种自发的,全社会性质的对于未来的重视。大部分社会主流阶层或者是经济活动主体都接受过这种高等教育的话,经济活动的质量才能在各个方面得到保证。因此只有通过这种教育的方法,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的认知能力的提升才能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3.高等教育发展促进经济与其它社会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整体全片发展。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动力是经济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关系。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都会印象经济的发展。经济是各种社会因素的改造者,基础,同样也是被塑造者。人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与社会整体发展的目标应当是相一致的,与其它社会领域的目标是一致的。人本主义精神下的高等教育,对于关注人类的整体的发展问题,也即是关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问题。人本主义精神关注的是经济的本身的存在意义,而非一种本质的东西。我们并不过多考虑经济发展的指标经济发展的定义是什么,我们要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在经济发展对于人类生存的最终意义。高等教育有意的引导学生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是一种经济发展的目的与社会发展的目的相同性,也就注定了经济不能为了经济本身扩张而发展,即经济需要与社会各种元素的相互合作中才能实现其最终目的。人本主义经济存在的价值取向——受到政治与文化影响,也会在高等教育中得到一种强化与引导。高等教育从文化与知识与认知规训的角度影响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经济发展在价值取向上的依赖性决定了必须与政治文化领域相互合作。

(二)微观角度

1.人本主义的高等教育可以降低交易中的摩擦成本。摩擦成本的产生可能是诚信、可能是信息不流畅等问题引起的。但这些摩擦归根结底在于一种经济活动着对于经济秩序的理解与遵守。这是巩固经济秩序的微观解释。高等教育对于人本主义理性思维的传递,使人们拥有强烈的经济规则意识。这种规则非外化的被迫遵守的规定,而是一种内化了的强大的认同。人们自觉遵守维护这种规则使之有效合理,维护的是人类的利益,游戏中看的更加长远,学会协调各种利益。另外,人本主义高等教育对于人类发展的理解给了人们对于经济活动共同的目标。人们接受了普世的价值理想,并应用在经济活动中。这使得人们活动的目的趋同,而更富有人本主义的理性。

2.人本主义的高等教育有助益人在经济活动中实现人与类的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是一种个人主义的理想;类的价值,是一种集体主义的理想。人本主义的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都强调个人能力与集体智慧的结合。在经济活动中获得个人利益的同时,我们不能不能忽略他人的,整体的利益。这种统一表现在对某种合乎这种价值的规则的遵守,对于他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尊重以。这种统一的结果是自我价值的满足与人类发展的有序。人的生存与人类的延续需要一种协调的力量,需要统一起来。类的价值是保存个体的发展活力,延续种群;人的价值在于发展个体并保存类的延续。二者在目的上的统一性影响力在经济动活上价值上的统一。这种统一有利于个体与群体在经济发展中更加协调。

3.人本主义高等教育促进经济活动中的创造性。人本主义的教育注重对人的价值的发扬。人在经济发展,社会其他领域的发展都是主体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的创造性。人本主义的高等教育,关注的是人的主体性的提高,也就是一种自由的,具有批判意义的,对于智慧与能力的学习。使学生有一种多样的思维环境。人的价值就是要给人的思想自由,高校中对于自由精神的培养,就是一种对于批判对于创造力的培养。如果教育是一种灌输,工业化的生产,任何原料进去出来的都是工业化的产品。这些产品带有明显意识形态,社会规训的色彩,学生在应试中,在各种标准化的学习中逐步被固化,失去质疑的精神。而人本主义哲学视角的高等教育应该是一种农业的教育。对学生根据他的自然天性教育,引导,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经济领域,一方面,这种创造性体现在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秩序,经济发展内容,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的创新。创新的结果就是一种活力,一种不断应对发展的积极性方式。另一方面,创新的意识给人们一种对于改革的勇气与习惯。传统的对于改革的排斥,与后现代的对剧烈变革的狂热不是人本主义创造的特点。对于改革抱有一种活力与理性的态度。这种面对改革的态度骑士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改革基本基调和方式,比起创造的过程更加重要。

五、参考文献

[1] 郭湛,刘克苏。《大学》的经济哲学与当代大学使命———《礼记·大学》探微 [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24年10月,第17卷,第4期。

[2] 陈树林。对人本主义哲学的反思 [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12月,第5卷第4期。

[3] 胡亚东。弗洛姆对马克思人本主义哲学的阐释 [J] 今日南国,2024年06月。

[4] 魏民。经济学研究中的人的问题 [J] 当代财经,2024年,第11期。

[5] 姜迎春。伦理主义:人本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特征 [J] 南京社会科学,2024年第4期。

[6] 杨卫华。论加缪的人本主义哲学 [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12月,第19卷,第4期。

[7] 文晓红。浅析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哲学观 [J] 哲学与教育学研究,2024年3月,第24卷,第3期。

[8] 陈惠雄。人本经济学新思维:一个探索性的理论框架 [J] 学术月刊,2024年11月,第38卷,第11期。

[9] 杨寿堪。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的几个问题 [J] 哲学研究,2024年3期。

[10] 杨寿堪,李建会。现代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走向 [J] 哲学术月刊,2024年11期。

第二篇: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论文

一、人本教育理论的概述

对于人本教育理论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是人本主义哲学和现象学,因此,对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其本质在于人本主义哲学和现象学。人本主义哲学认为,人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人可以在各种物质存在的基础上创造出意义,从而体现出个体存在的价值;现象学注重的是通过对人的知觉进行客观描述,从而将意识的本质揭示出来,现象学对个体的内在感受研究比较深入,而人本主义心理学正是借助于现象学对个体内在感受的研究,来实现对个体内心世界进行研究。对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他认为人的需求是可以划分成几个层次的,当人在满足低层次的需求后,就会将需求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以此类推,直到个体的自我价值完全实现。

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1.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原则

在进行高中对教学设计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对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其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认知基础、兴趣爱好等进行深入分许,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差异性、层次性的教学目标,以此保证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2)情感性原则,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人是具有需求的,这样才促使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对于人的需求主要有生理需求、归属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等,其中情感需求是人的一种心理高层次需求,人只有满足了情感需求,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学习、生活,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行分析,给学生更多的情感关怀,以此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

(3)可操作性原则,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理论教育和教育实践的关键,是教学活动的指南针,只有保证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才能保证高中地理教师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设计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贴切学生实际,并保证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2.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应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面进行。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会对地理教学方向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做好教学目标设计工作十分重要。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时,应该保证其科学性、规范性,同时还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对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提倡要达到“知情统一”的教育目的,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还应该考虑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例如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的“锋与天气”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做出如下定位。

“锋与天气”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陈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可以简单的利用简易图,并将锋的形成、类型描述出来;

2)学生能阅读、分析天气图,能对锋面引起的天气变化进行解释;

3)学生能根据案例,将灾害性天气寒潮的形成以及寒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描述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能在阅读、绘制锋面图的过程中,将天气变化解释出来;

2)学生能在观看南方地区雪灾视频,通过讨论分析出寒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案例分析出某一气象灾害对人类造成危害,能深刻认识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2)学生能说明天气变化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并且学生的减灾意识会得到提高,同时还能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关键在于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提出,教育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因此,教育应该尊重个体的真实性,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用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注重观察身边的生活情况,注意收集身边的地理现象,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这样才能增强地理教学的生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所选的教学内容能培养学生的地理人文素养,对于地理是一门人文气息很强的学科,同时地理学科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有天地日月、自然人文,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深入挖掘地理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总结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将其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能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视角开展教学设计,以此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哲学(下)

第五章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视频合48分28秒)视频6

第一节 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第六章 社会基本结构(视频合54分钟)视频7

第一节 社会结构新探

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视频合55分19秒)视频8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

第二节 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第八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视频合64分19秒)视频9

第一节 社会进步的必然性和曲折性

第二节 人的本质与人发展

光碟包含课程相关其它视频:

从莎士比亚的生死偶合等看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视频 11分钟)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视频 17分钟)

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特点(视频 24分钟)

网络与人的发展问题(视频 9分钟)

第四篇:在人本主义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教育方式的研究

在人本主义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教育方式的研究

李洋洋1

(吉林师范大学分院,吉林 四平136000)

崔元慧2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吉林 四平136000)通讯地址: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市府路59号 联系方式:***

摘要:通过本文研究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宗旨、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意义。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分析“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倡导在人本教育视角下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教学作用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转变现行的教育模式倡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意义的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同时并迎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发展理念。

关键词:人本主义;高职院校、教育;学生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是由西方教育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他在《自由学习》一书中指出人本主义教育着重强调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他主张 1 作者简介:李洋洋(1988-),男,河南洛阳人,法学硕士,吉林师范大学分院,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作者简介:崔元慧(1988-),女,吉林通化人,教育硕士,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实际的教育与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个性”的自由的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意识。在人本主义教育视角下,教师不在是课堂班级教育的主体;不在是机械式教学的机器,不在是填鸭式教学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学习者、亦或者是学习的陪伴着,学生则成为教育的主导者,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高职院校则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基地,如何将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灌输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去,则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高职院校教育理论

高职院校主要功能就是为社会主义发展输出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教育教学模式则是灌输型、填鸭式教育,把书本知识强压给学生。

(1)教育宗旨

高职院校的教育宗旨不同于本科类院校,本科类院校则承担培养 学术型人才,为社会输出研究性人才;而高职类院校则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社会发展输出技术型人才。因而在高职院校的传授教学知识中,其宗旨是培养技术型人才,教师们秉承的教学目标就是将自己仅有的教学理论知识“嚼碎”之后,灌输在学生的生硬记忆中,忽略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淹没了学生完美人格,丧失了教学的意义性。

(2)培养模式

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受学校投资、师资、生源等资源方面的影响,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依靠单一的封闭办学模式;对于人才培养也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传授课本理论基础知识,教师队伍结构以学科型队伍为主,同时学科开设方面也是稳定的基础学科,由于受师资资源限制,不能跟随时代发展的需求加设相应的学科;总体而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依靠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和单纯的技能传授方面。面对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对复核型人才需求得现状,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似乎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以及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1)人本主义发展历程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起源历史久远,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其完成思想形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在中世纪人本主义教育在追求科学真谛和民主精神的同时,强调人应该自由追求知识和获得理性发展的思想,但被当时盛行的行为主义理念所压制。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开创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思想,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否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18世纪美国教育家代表人物杜威对人本主义研究,将其发展为人本主义教育,实际上反应在教学中则表现为“从做中学”。纵观人本主义发展历程,根据马克思主义否定之否定原理,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则是在“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否定之否定中应运而生。

(2)人本主义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所谓“人本主义教育”,实际上就是现在教育方式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倡导在教学中凸出学生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现在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则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而开展的行为主义机械式灌输理论教育。

21世纪社会发展理念的强调人的个性发展需求,强调凸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度,教会学会说呢过“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适应和如何变化的人”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因此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培养的目标则是关注学生的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促进其完整人格的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内心的发展,丰富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的内容,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开展人本主义教学,改变以往教师机械式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首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我们强调所谓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一种健康和谐的个性,而不是无拘无束任其自由发展的个性。以往高职院校教育将生硬的理论知识强加给学生,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人本主义教育,学生则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则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协助者。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成为学生解开心中疑惑的“亦师亦友”者。其次:有助于高职院校转型发展。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式改革,特别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强调通过实践导向的教学过程、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采用开放式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人本主义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方式和社会接轨,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接班人。教学模式的转变可以顺利带动高职院校单一的办学模式向校企合作共享管理平台转变。最后:有助于减轻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压力。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于本科院校,他们自身受到的教育水平有限,在理解知识方面存在快慢。在目前应试教育背景下,试卷成绩成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班级平均绩点高就被评优省市级优秀教师。在这样的绩点的压力下教师深受精神方面的摧残。在人本主义教育背景下,实践教学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成为教学的协助者、学生的引导者。绩点教学不再是考核一个教师的唯一标准,这将极大程度打破教师的束缚,有助于教师开创创新型教学方式,助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

三、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与高职院校教育方式相融合

高职院校未来发展方向朝着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的道理,所以应该摒弃原有传统的教育理念,倡导开放共享的教学方式,树立师生平等的教育观,真正做到充分发挥学生健康和谐的个性。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重塑新型师生关系,凸出有意义学习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则是学习的接受者。在传统的教学中完美阐释了教师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整个课堂教学的 主宰者,学生则是被动的听取“长篇报告”。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已经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它极大的扼杀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倡导师生平等的价值观念,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而教师则成为学生渴望掌握知识的引导者。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倡导尊崇学生个性的个性发展以及潜能,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发展空间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其主要作用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再是单纯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下,师生是亦师亦友型的关系,教师创造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教师则是隐性做指导。这样极大的促进学生自己实现自我,实现有意义学习。

(2)坚持集中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高校授课的主要形式之一。在人本主义教育 理念下,依然要坚持班级授课即集中教学。教师在坚持集中教学的同时,应该承认个体差异性的存在。所以,高职院校教学中既要有集中教学便于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因此我们要坚持集中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做好对班级大部分学生的教学,又要重视个别学生,鼓励他们学做合一,发挥他们的特长和爱好。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与耐心的辅导和教育,鼓励他们奋进。

(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完美人格

就目前高校毕业生都要具有“眼高手低”的特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和符合型的人才,就必须打破高职院校生的眼高手低这个词的束缚。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的教学,但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侧重技术方面的学习,一方面 我们就要有条件的避免强制性的政治灌输和空洞的教学,另一方面我们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推动,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更好的灌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总之,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要转变现有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促使下,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来促进高职院校长远发展。

第五篇:生态翻译学视角下

1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泊秦淮》的几种译本Functionalist Approach to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3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谈新闻英语的翻译

4从功能主义角度研究戏剧翻译A Functionalist Perspective on Drama Translation 5从目的论视角看菜单翻译—基于《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的分析

O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6功能对等理论下的电影剧本的英汉翻译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