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迅速崛起的XXX工业园区调查报告(模版)

最新文章

第一篇:迅速崛起的XXX工业园区调查报告(模版)

近几年来,陕西省神木县神府经济开发区迅速崛起,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自1994年起,全区累计完成工业投入89亿元,2024年实现工业产值11.3亿元,开发区在建项目于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工业投入将达到185亿元,年可实现工业产值60亿元。为地方增加税费约6亿元,为了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发展,2024年5月3日,县上组织15名宣传理论工作者,对陕西省神木县神府经济开发区,锦界工业园区加快发展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学习和借鉴。

一、神府经济开发区的基本情况

神府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3年,199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地处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东胜侏罗纪煤回腹地,不但有丰富的煤碳资源,而且石英砂也有相当储量,开发区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设有锦界、店培、燕家塔、神树塔四个工业园区,区内现有各类企业112户,从业人员4000余人,工业项目总投资168亿元,产业涉及煤碳、电力、化工、建材等多个领域,现有神华集团、山东鲁能集团、陕西银河集团、河北晶牛集团、山东力诺集团、陕西省投资集团等一批大型国内集团公司入区投资建设,同时也涌现出恒源集团 亚华集团、五林集团、北方化工等一批发展前景较好的地方民营企业。

锦界工业园区是神府经济开发区的中心小区,位于神木县城西南约35公里处,距榆林市75公里,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于2024年3月17日正式启动,目前已开工的项目表6个,投资总规模约148亿元,其中,锦界6×60万千瓦电厂及配套煤矿项目规划容量360万千瓦,概算投资123亿元;60万吨/年煤制甲醇一期工程总投资为10.14亿元;力诺玻璃制品项目总投资6.6亿元,锦界热电厂总投资4.3亿元;10万吨/年聚氯乙烯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

二、对神府经济开发区调查的基本认识

1、领导高度重视、科学利用资源优势,是神府经济开发区迅速崛起的基础。

神府经济开发区不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石英砂也有相当的储量,神木县领导高度重视,把握时机,科学利用当地的煤炭,石英砂资源办起了发电厂、玻璃制品厂、聚氯乙烯等大型工程实现了资源开值,推动了神府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锦界6×60万千瓦电厂及配套煤炭资源项目,就是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一期工程建设4×60万千瓦空冷机组,配套1000万吨/年煤矿,概算投资104亿元,计划2024年1#机组发电,2024年一期工程全部建成投运。

2、政府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强,是神木县经济开发区建设的重要依据。

为了适应工业项目的建设需要,给广大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神木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表现在:

①木县南北两个11万伏变电站已建成投运,使园区实现了双回路供电;

②锦界大街,供水、供热、电力、通讯等设施一次建成,日供水9万吨的自来水厂建成投运;

③商品房开发已达6万平方米、建行、电力、广电、税务、医院、宾馆、学校、工商、交警等办公楼均已建成投运;

④总投资4000万元的锦界集装站已建成投运;

⑤总投资1000万元的绿化工程已经初见成效,目前,锦界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已达3.5亿元,2024年打算再投入1亿元,以确保工业项目建设的需要。

3、优惠的招商政策,是锦界工业园区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

神府经济开发区之所以发展的迅速,离不开当地优惠的招商政策。他们提出,县区外客商进区办厂,三年内可免缴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外来客商投资兴办的高新技术项目,返还所得税10年,兴办生产经营性企业,返还所得税8年,兴办基础设施项目,返还所得税6年;另外凡时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留县企业所得税两年全部返还,三年减半返还;而且他们规定凡是在工业园区内的投资项目,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种种优惠政策的制定,政府不断地让利,吸引了众多外商前来投资合资办项目,例如:锦界6×60万千瓦电厂及配套煤矿项目就是由神华集团、山东鲁能集团、陕西银河集团按6:2.4:1.6的股份合资建设的,概算投资123亿元。

4、高标准、高素质的企业管理机制是神府经济开发区创建并发展的关键。

神府经济开发区作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起步区、高科技工业的工艺创新是和企业的发展管理结合起来的,往往一个工艺的创新过程就是企业发展的过程,神府经济开发区,依据榆林市制定的《神府经济开发区管理暂行办法》授权,管委会实行小政府建制的全新管理机制;他们对开发区进行封闭式的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据了解,除财政、税务这一块以外,管委会应有的主要取能基本从榆林市职能部门中分离出来,所需用要的管理人才必须是4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名牌大学毕业生。

三、通过对神府经济开发区的调查,所受到的启发

(一)转变思想观念,立足加快发展

1、领导要高度重视,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我县要围绕建设一个“高科技、高标准、高质量”的工业园区的经营理念,为工业园区的建设创造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条件,例如:神木县领导自1994年建立开发区以来,工业园区的建设就投入89亿元,据来到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工业投入将达到185亿元,因此,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投入大量资金兴办特色工业园区。

2、要树立机遇观念。眼下我们正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我们要牢牢把握工业园区的建设的历史机遇,抓住有利条件、知难而进、不失时机地为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登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3、要大力宣传开发工业园区与加快发展我县经济关系的重要性,要通过教育和启发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形成共识,形成合力。这就要充分发挥我县报纸、广播、电视台、报道组等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认识,以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发展。

(二)加强规划管理,协调经济运行

1、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其事。我县应防止各行要将工业园区的建设纳入我县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去,使工业园区的效益真正体现在我县的经济发展上。

2、要引进大量人才,尤其是企业管理型人才。神府经济开发区用资金、房产、汽车等一体化服务的战略眼光,引入大量高科技人才,他们为工业园区的建设出谋划策,贡献智慧使其能够适应市场的千变万化。我县应加大工业园区的人才的运用。例如,工业园区的讲解员,素质应有所提高,因为她直接就代表了一个企业对外宣传的形象。

3、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优势,在发展项目上使其各具特色,以充分满足我县各个方面的需要。例如:我县可以充分利用油田搬迁的闲置资产,申请政策,制定措施,请入技术人才,联合兴办一些属于自己的或与石油相关的企业,如橡胶、轮胎制造、汽修、制蜡、小化工等等小型企业,使这些小型企业在我县境内广泛(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feisuxs查看)分布,从而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促进我县经济发展。

(三)实行倾斜政策,推进加快发展

1、制定有利于工业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如在市场准入、待遇、投资、税收、土地、人才等方面都应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有采取有效措施来吸引国外和省外有管理经验的人才、资金和企业来参与我县的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加快我县经济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神木县自工业园区兴办以来,已投入4.5亿元专门用来基础设施建设,我县应加大水电厂、商品房、绿化工程,尤其是运输方面的建设、力度,尽可能的实现公路、铁路、航空三方面的交通运输网络,以吸引大量外商合资兴办项目。

第二篇:30多年来中国迅速崛起

30多年来中国迅速崛起,创造了世界历史记录,中国奇迹震撼了世界。据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M)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崛起”成为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的第一名。西方乃至全球思想界正在“重新认识中国”。长期以来对中国道路持有偏见的西方学者开始分化。“历史终结论”的提出者福山开始改变其观点,认为“中国制度”正在崛起并超越 “西方制度”。另一批西方学者认为,中国道路对西方制度构成了威胁。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则开始研究和借鉴中国道路的经验。面对国际社会各种肯定或否定 “中国道路”的思潮和议论,我们要摆事实、讲道理,从全球视野的比较中揭示中国道路的必然性和优越性。

中国道路的本质

立足于国情特征,可以形成独特发展优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人均2024美元以后,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道路开始引入“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以人为本”等新理念,对于避免 “中等收入陷阱”具有关键意义。

“中国道路”的本质是什么?就在于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历史使命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众多国际观察家指出,只要看看今天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和基本需求,就会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30年来,5亿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98%的中国青少年享受9年制义务教育;城乡医疗保障体制已覆盖95%的人口,中国人预期寿命为75岁,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城乡人口80%拥有住房所有权;家庭财富平均值几乎每十年就上升一个10位数的量级,社会公共品供应的增长不断加快。无数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范围、大幅度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诚然,中国要全面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中国道路需要依靠全体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我们坚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确保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确保发展的最终成果由全体人民所共享。越来越多的国际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美国左派人士瓦蒂·哈拉比指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更多得益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发展道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代名词,它的成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

中国成功的关键是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来自于1978年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这就是,摆脱各种教条主义的束缚,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符合中国民情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正如法国当代中国问题专家毕卡尔所说,这条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摸索出来的,是独一无二的。

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国情的三个“硬”特征。封建主义时间长、内外战争时间长、经济封闭时间长,又是中国国情的三个“软”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三步走”、“先富与共富”、“梯度转移和跨越发展结合”等发展战略。立足于国情特征,可以形成中国的独特发展优势。人口多,成为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底子薄,是中国高速增长和市场容量的巨大潜力所在;不平衡,为中国内部的结构互补、梯度转移提供空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人均2024美元以后,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道路开始引入“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以人为本”等新理念,对于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具有关键意义。中国还可以出现十几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类型的增长极,支撑几倍于亚洲“四小”的高速增长期。

中国没有像前苏东国家那样照搬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搞“休克疗法”。经过20年的比较之后,许多国家政要一致认为,中国善于从中国历史经验教训中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共的政治理念和执政方式体现了东方国家政治文化的独特性。即使“休克疗法”的提出者萨克斯本人也不断来中国考察,修正他那套失灵的理论。立足于国情,是中国道路的成功秘诀之一,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都是有用的经验。

在不断改革中前进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战略机遇红利,也为中国安然度过一系列国际危机并化“危”为“机”创造了条件,是中国道路迄今最为成功的内容。

30年来,中国道路就是一条改革开放的道路。中国改革开放的特点是“海纳百川”,改革与开放融为一体。法国前驻华大使德赛茨认为,改革使中国与资本主义市场的“狼”共舞,并创造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奇迹。新加坡学者郑永年提出,中国改革既发挥社会主义优势,又学习资本主义长处。德国左翼人士指出,“中国道路”融和了人类不同文明的成果。

纵观社会主义国家变革历程,有些国家的“改革”实际上是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果是国家崩溃、人民遭殃;有些国家固守陈旧模式,不敢与“狼”共舞,结果是经济凋敝、人民贫困;只有中国既放手改革、又保持基本制度,结果是国家逐步强大、人民逐渐富裕。三条道路,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改革与不改革,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死存亡。选择哪种改革模式,同样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中国正在探索一条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它是在13亿人口的大国、在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在面向世界各种文化的条件下建设起来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三重推进,为更加系统、全面、深入的政治体制改革准备了条件。

中国的对外开放也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大格局。中国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坚持独立自主,有选择地借鉴别人经验,有选择地适应外部世界,有步骤地对接国际规则,有目标地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有序推动国际经济体系变革。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市场开放度较高的最大经济体之一,对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国际分工体系、国际气候治理、亚洲区域合作等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战略机遇红利,也为中国安然度过一系列国际危机并化“危”为“机”创造了条件。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进入到人民币国际化、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规则构建的新阶段。这是一条既坚持从国情出发、又顺应“全球化”潮流的发展道路。中国抓住了全球化机遇,又没有被这股浪潮冲垮,表现出了较之其他新兴大国和转型国家更强的融入和适应全球化的能力。

改革开放是中国道路迄今最为成功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突破西方遏制战略的神来之笔。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季塔连科说:“中国改革开放理论避免了社会主义危机。”西班牙的中国问题专家胡里奥斯指出:“危机证明了中国具备足够的应对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中进行发展模式转变的手段和能力。”

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30年来中国没有对别国动用一兵一卒,完全靠本国内部的结构改善实现了经济总量数十倍的增长,给世界带来了持续的和平和大量的发展机遇,这在任何西方国家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中国道路的成功还在于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打破“强国必霸”的传统逻辑。西方战略界根据西方霸权兴衰的历史惯性,把中国崛起的结果归结为新老霸权之间必然爆发的冲突。时代变了,历史不能重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中国不能走欧洲列强依赖殖民掠夺而崛起的老路,不能走二战前德国、日本为挑战霸权而发动世界大战的老路,不能走美国依仗“天定命运”而随意干涉颠覆别国制度的超级大国老路,也不能走前苏联为了“输出革命”追求军事优势而耗尽国力的老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就提出“和平”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核心概念。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又成为中国道路的主要内涵。30年来中国没有对别国动用一兵一卒,完全靠本国内部的结构改善实现了经济总量数十倍的增长,这在任何西方国家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可见,和平发展是中国道路的内生性特征。

中国的崛起没有给世界带来战争,而是带来了持续的和平和大量的发展机遇。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各国都从“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中得到好处;中国成为对外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每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已超过5000万人次,2024年可能达到2亿人次;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进口市场之一;2024年以来,中国为世界经济直接或间接提供了50%的增量。如同美国外交关系学会会长理查德·哈斯所说,“中国向世界只输出计算机,不输出意识形态。”国际舆论纷纷承认:“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道路为世界带来新的机遇”。

许多国家政要都指出,没有中国的参与,任何全球问题都难以得到妥善解决。在当前世界紧迫的气候变暖问题上,中国率先提出碳排放总量下降的时间表。中国在各个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中,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金融监管,对于国际经济体系的稳定和转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联合国安理会及维和机制中,在东亚、中亚、中东、非洲等地区争端解决过程中,中国都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各国有识之士越来越认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他们从各个角度证明“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侵略性的国家”,“中国从来没有进行海外殖民”,“中国文化中包涵着和谐的宝贵理念”,“中国运用软实力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参与国际事务,能够更好地维护世界稳定和谐”。

尽管如此,中国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它将长期面对各种挑战和危机,包括某些大国的“围堵战略”和国际舆论的怀疑猜忌。中国仍将百折不挠地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大国小国、富国穷国、强国弱国,中国同它们的关系都是共同利益大于利益冲突,战略合作大于战略对抗。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许多西方战略家也得出了较为可观的结论。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认为,与历史上其他大国不同,中国并没有发展一套把扩张主义正当化的理论,反而在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上提出“和平发展”的政策理念,使本区域和全球感到安心。英国公共问题研究所所长布朗德认为,中国发展壮大对世界不是一种威胁,相反,是过去两个多世纪以来对世界民主化进程最大的贡献。中国将以和平方式重返世界舞台,西方要做出调整来适应中国的回归。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党及智库学者认为,“中国模式”之所以被称为奇迹,是因为和历史上其他国家崛起相比,中国没有对外掠夺、殖民,没有战争,打破了“国强必霸”的老路。

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模式”的关键在于创新,中国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在几乎所有方面的创新。中国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西化”以外的道路选择,中国的成功不仅具有经济意义,也丰富和拓展了世界政治模式。

中国发展道路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在于坚持这条道路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国际舆论对中国道路的怀疑态度中,有一种所谓“成功的经济发展与失败的政治体制并存”的悖论观点,即在肯定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否定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他们回避或者否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最大政治保证,就无法真正认识中国道路的可持续性,最终不免滑入“中国崩溃论”的泥沼。一位西方驻华外交官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试图将中国经济增长成果“嫁接”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人出于偏见,不愿把中国的巨大成就与中共联系起来。拉美国家的许多政党领导人认为,“中国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就是因为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赞成中共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使中国没有像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那样落入西方„民主陷阱‟。”一些西方学者指出,为中国指引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奋斗,才找到这样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每一步行动都和这条道路的远大目标紧紧相连。为此,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前沿,谋划长远全局。国际人士认为中共的战略规划能力已经胜过美国,因为“中国共产党一旦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就能为实现这些目标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加拿大比较政治哲学专家贝淡宁认为,“中共一直把消除贫困、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视为第一要务,满足广大民众的核心诉求。中共最高领导层获得民众的普遍尊重和认同,从而帮助中共提高了自身权威和合法性。”

中国共产党的另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检验和创新。“北京共识”的提出者雷默认为,“中国模式”的关键在于创新,中国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在几乎所有方面的创新。许多中国问题专家纷纷指出:“中国共产党能够如此有效地领导这个国家,其重要原因就是理论创新”,这使 “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次改革都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还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13亿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能力,几乎所有的重大改革和发展路径都是首先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最近十年来,中国的舆论监督和干部选拔制度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种政治制度调动各方积极性,也吸收各种不同观点和建议,把变革与稳定、整体和局部、眼前和长远结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失误和资源浪费。许多国际政治观察家认为:“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政治制度”,“中国的民主政治框架已逐步确定”。

不可否认,中国存在着事实上的分配不公、贫富分化和官员腐败等消极现象。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不能容忍腐败现象在党和国家体制中合法存在,一旦揭露就会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惩治。许多深入观察中国社会的外国学者注意到,中国人民愿意和中国共产党一起克服腐败,因为他们相信共产党在根本上是为他们谋利益的。可见,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不仅在于中共的决策力、执行力、协调力、危机应对力等素质优势,而且在于整个国家和人民的高度团结和意志统一。这种精神力量越来越得到国际舆论的认同,从长远看其生命力必然超越“西方民主制度”。

邓小平曾经预言:“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事实正如所料,中国道路的成功使世界多了一种道路、制度和模式的选择,为正在制度危机陷阱中的西方和非西方国家提供了一种借鉴。

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看到中国道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英国学者马克·伦纳德在《中国想什么》一书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结束了西方自由民主与经济繁荣之间的必然联系”,西方模式不再是发展的基础;中国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西化”以外的道路选择;中国的成功不仅仅具有经济意义,也丰富和拓展了世界政治模式。曾经提出“中美国”概念的哈佛大学教授尼尔·弗格森撰文指出,世界正在见证 “西方500年支配地位的终结”,“世界在向东方倾斜”。世界正处在人类历史上一个最激动人心的变革时代,而中国是这场历史性变革的中心。如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所言,中国的发展道路与西方有着根本不同。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新“现代化模式”的崛起,“那种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现代化即西方现代化的观点,是一种谬论”。

这并不是说,中国道路是完美无缺的,恰恰相反,它同样存在着种种先天和后天的不足,其发展进程必然充满着曲折、反复甚至短暂的滞后。它的先天不足,在于中国的封建主义历史包袱沉重,国家规模大且发展极不平衡,任何过快的变革都可能超出结构的承受力。它的后天不足,在于结构转型和利益调整的复杂性大大超出一般的局部调整范围,经济超常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调节和政治体制调整往往需要几倍于它的时间来消化。而内外两种环境的交叉,国内矛盾和国际矛盾的交织,使许多制度安排不得不受制于地缘政治和战略环境的变化。

这些制约并不能掩盖中国道路的历史性跨越,恰恰说明这条道路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主要西方国家大约用了150年到200年时间才完成其制度的现代化。从1979年算起的30余年,中国才真正走上一条成功的现代化道路。我们完全有可能以比西方时间更短、社会成本更低的方式来实现现代化。

第三篇:宠物美容学校迅速崛起

宠物美容学校迅速崛起------圣宠美容培训机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民家庭的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饲养宠物,尤其是以“空巢家庭”的老人居多。根据我国老龄化人口调查显示,从2024年到2024年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由原来的1.78亿增加到2.21亿。而根据全国老龄委202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更高,高达56.1%。空巢老人通过饲养宠物来丰富情感和生活,尤其填补了子女不在身边的精神空白。对此,研究人员还发现,宠物给主人提供陪伴和支持,可以缓解压力,将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在促进老年人慢性病的治愈上也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有益于老年人活动,身体健康。我国心理学研究者针对于北京900个“空巢家庭”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饲养宠物的空巢老人心理指标健康程度和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

当宠物成为了家庭的必备,动物与主人之间感情的不断升温,主人则希望自己的宠物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待遇,家庭宠物美容就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行业,而“宠物美容师”更是被认为是未来市场经济中最具有亮点的职业之一,面对宠物美容市场的人才短缺现象,一群有远见的企业创始人眼光独到地寻求到了发展的契机,应市场的需求,我国各地开始纷纷涌现出了以宠物美容培训为主的新型培训学校。

2024年正式成立的北京圣宠宠物培训机构就是这样一所新型培训学校。圣宠培训机构实行双A级导师小班授课,全程跟踪指导,这样不仅保证了学员实操狗狗的质量,同时也保证老师可以兼顾到每一位学员,发现学员实操过程中的不足。圣宠培训机构位于通州梨园繁华街区,学校周边交通发达,配套设施完善,关键是离犬舍半小时路程,这样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实际操作的时间。圣宠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A B C做为等级划分的标准,创新地以中国的宠物市场需要为主要导向,以店铺美容师的要求对学员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注重互动式以及实践式的教学,以“让技术一步到位,结业=就业”为教学目标。已“培养最优质的宠物物师为己任”。这些都是学员选择圣宠培训的原因。正确的市场定位,先进的导向思想,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让圣宠美容培训机构一马当先,跃进发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圣宠美容培训机构会源源不断地向宠物美容市场输送大批标准化的优秀人才。

我国的宠物美容市场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具备过硬实力的宠物美容师更是少之又少,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契机,如果能抓住机遇,顺流而上,相信喜爱宠物的你定能拥有光明未

来和灿烂前景。

圣宠美容培训机构随时欢迎您的加入!

第四篇: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之迷

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之迷<?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当此世纪交换的时候,世界发达国家对管理的认识已经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还是一种文化。其实早在20年前,企业文化就已被提高到理论层次去认识、分析和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崭新管理思想,出现了研究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潮。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世界经济史上最震憾人心的事件莫过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失败后,却出人意料地在短短不到三十年时间内异军突起,一跃成为当时继美苏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工业国和经济强国。是什么促成了日本经济的辉煌?各国诸多致力于企业经营管理研究的学者在考察研究了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后一致认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企业经营的成功无不与他们建设了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它推动日本企业实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经营,使企业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旺盛的技术消化能力、局部的改善和调整生产关系的能力以及适应市场的能力,激励着企业全体成员同心协力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和魂洋才构成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日本民族自称大和民族,“和魂”就是指日本的民族精神。“和魂”实际上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产物,是“汉魂”的变种和东洋化。中国儒家文化的实质的人伦文化、家族文化,提倡仁、义、礼、智、信、忠、孝、和、爱等思想,归纳起来就是重视思想统治,讲究伦理道德。日本“忠于天皇、拼死不憾”的武士道精神就是“和魂”的集中表现。日本企业家在经营管理中很好地利用了这种“和魂”,提倡从业人员应忠于企业,鼓吹劳资一家、和谐一致、相安而处、共存共荣,从强调人际和谐入手以稳定劳资关系。同时,他们又从中国的《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中吸取了大量营养,把中国的军事谋略移植到日本企业和经营竞争之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洋才”则是指西欧(欧美)的技术。战后日本企业引进、吸收、消化了大量的欧美先进技术,同时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造创新,创造了远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大得多的资本增值。

二、家族主义是日本企业文化的显著特色。家族主义观念在企业中普遍表现为“团队精神”,一种为群体牺牲个人的意识。许多日本企业家认为,企业不仅是一种获得利润的经济实体,而且还是满足企业成员广泛需求的场所。因此,日本的企业管理十分强调员工对企业要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认同感,要与企业共存共荣。日本企业一般采用雇用制,使员工有职业保障的安全感;在工资及晋升上实行年功序列制,把员工的收入与其对企业服务的年限挂钩;此外还提供廉价公寓、减免医辽费、发放红利等全面福利,从物质利益上诱使员工对企业“从一而终”。这就强化了员工对公司的家庭般的归属感,使他们把自己对工作、事业的追求,甚至精神的寄托都纳入以企业为中心的轨道。同时,日本企业还特别强调献身精神、报恩精神,要求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要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事业融为一体,为之而生,为之而死。家族主义精神要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和为贵”的思想是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从各方面关心员工的福利以至家庭生活,员工也以企业为家,用高质量和高效益的工作来报答企业。在企业内部,人们以处理“家庭关系”的宽容心来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互怀善意的人际环境。

三、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无论是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还是企业工会,日本企业经营模式的这三大支柱都是紧紧围绕着人这个中心的,三者互相联系、密切配合,从不同侧面来调整企业的生产关系,缓和劳资矛盾。正是这些形成了命运共同体的格局,实现了劳资和谐,推动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改善的提高。日本企业家认为:“人才开发的利益大得无穷”、“企业教育训练投资的投入产出利益最大,是最合算的投资”、“只有人才才是企业活力的源”。日本企业通过教育提高员工素质,支持“经营即教育”的思想,不断发展的巩固企业文化。日本企业进行员工教育培训主要从满足员工自我成就的需要出发,竭力使员工在受教育中增长才干,不断创造新的成就,使员工感到企业是自己实现理想的场所,自觉为激发出为企业“尽忠效力”的内在动力。

feisuxs范文网【www.feisuxs】

第五篇:迅速崛起的日本教案 [1000字]

迅速崛起的日本

课标要求: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概述《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内容,知道其性质,分析其影响

了解日本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列举明治政府三次主要对外战争,分析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了解与分析,知道日本君主立宪政体的实质,理解日本进行对外侵略扩张的层次原因

逐步形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1.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

2.日本被称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教学方法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三节 迅速崛起的日本

【课前预习】

1._________________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19世纪80年代,日本的工业革命出现了高潮,以_________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异常迅速;以_________为代表的日本财阀资本和国家资本也迅速发展起来。

3.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靠国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实行自上而下的_________和资本主义工业化。

4.__________________(时间),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5.1889年2月11日,日本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部基本上属于_______________性质的宪法,但是又带有浓厚的_________。

6.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寻求废除_______________,争取_________。

7.1910年7月,日本向11个欧美国家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通知,同时着手签订新的主权对等的_____________,实出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上的平等。

8.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1910年强迫朝鲜签订了__ ____________,正式吞并朝鲜;后又打败中国,强迫中国签订________; 1904年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双方签订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1、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表现;

(1)工业化高潮的出现;

①时间:19世纪80年代。

②行业: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分发展异常迅速。

③作用:近代化棉纱厂抢占国内市场,驱逐进口的洋纱,又向国外市场销售。

(2)以重工业为代表的财阀资本和国家资本迅速发展; ①政策:对垄断资本采取扶植政策,把官营企业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与政府

关系密切的资本家。

②作用:使原来从事商业和金融业的大资本家变成工矿业主,并迅速发展成

为“财阀”。

(3)垄断组织产生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工业

济命脉。

大量的

①垄断的特点:依靠政府的扶持和保护,实行自上而下的产业革命和化,垄断组织较早地产生。②主要垄断组织: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操纵着国家经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融合。、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局限及影响;(1)局限: ①自然资源比较匮乏,岛国面积较小,国内市场十分狭小,还保留有

封建残余。

市场

的转

②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集中程度都远不及西方列强。(2)影响:由于不及西方列强,采取军事手段为国内的垄断资本获取和原料产地。(3)特征: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意义;(1)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变。

制主

日本

、原因:(1)明治政府认为德国和日本相似,决定仿照德国制定宪法,实行专义统治。(2)日本国内的自由民权运动高涨,呼吁制定一部民主宪法,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大日本帝国宪法》;(1)颁布:1889年。(2)内容:

①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集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统

帅权于一身。

②臣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和自由,但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和不违背

臣民义务的前提下。

③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贵族院议员任期分别为终身和7年;众议员选举产生任期4年。

④内阁只对天皇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法官由天皇任免。

(3)性质:

它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4)特点:

①同西方的资产阶级宪法相比,却又极其保守,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局限性)②天皇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③议会、内阁和法院只是辅佐天皇行使权力的机构,实际上并不能独立地行使自

己的权力。

(5)进步性:在法律上,宪法承认了人民享有选举权、担任政府官员权,居住、通信、宗教信仰权等权利。

(6)历史意义: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的呼声日益

、废除不平等条约;(1)条件: ——国内: ①政治:明治维新消除了国内的封建割据,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②经济军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③人民呼声:自由民权运动日益发展起来,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高涨。

——国际:

①欧美列强对日政策出现多元化趋势。欧美之间矛盾重重;

②中日甲午战争取胜,日本利用这一时机采取灵活策略重新谈判。

(2)废除:

①1909年日本内阁就修改不平等条约召开会议。

②1910年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同时签订新的主权对等的互惠条约,实现了关税自主和法权上的平等。

(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任务最终完成。)

2、对外侵略扩张;

(1)(补充知识点)大陆政策:

共确定了五个侵略扩张步骤:第一期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第四期征服中国内地;第五期征服世界。这是日本统治集团立国的两大基本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

(2)吞并朝鲜:

①在1855年,日本国内就产生了从朝鲜、中国夺取土地的思想。

②明治维新后,日本侵略朝鲜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勒索赔款,取得驻军的特权。

③1910年,又强迫朝鲜国王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

(2)中日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取胜,迫使清签订《马关条约》,勒索赔款,并强占台湾在内的大片领土。

(3)日俄战争:(这是20世纪初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权益进行的以中国东北为主要战场的战争。)

1904年日俄战争,袭击俄国驻旅顺港的舰队,签订《朴次茅斯和约》。

3、日本成为亚洲强国;

(1)原因:

①外交上,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取得了民族独立。

②军事上,三次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的胜利,树立了日本在东亚的强国地位。

(2)表现:外交和军事上的成功,表明日本已成为区域霸权国家,成了帝国主义角逐行列中的正式成员,并大踏步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探究活动1: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化过程;

1)经济上:明治维新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80年代,日本的工业革命出现了高潮;在政府的保护下,垄断组织也较早地产生了,19末20初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2)政治上:明治政府仿效西方建立近代政治制度,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3)对外关系上: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同时为满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走上了对邻国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探究活动2: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1)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

变。

2)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

国家。

3)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影响: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总之,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探究活动3:明治维新的评价。

1)性质: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推动下,由天皇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革。(不彻底)

2)积极作用:

①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从此走上近代化道路(政治、经济、对外

关系);

②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是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的国家,很快成为亚洲强国。③明治维新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了某些经验。

3)局限性:

①政治上:天皇专制色彩浓厚;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②经济上:土地改革不彻底,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

③文化上:推行愚民政策,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

④军事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改革的局限导致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战争的罪魁祸首。

总之: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明治维新后,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

日本的迅速崛起 河北省遵化市新店子中学

乔宏伟

本类热门